甲午中日战争前日本国情

作者&投稿:智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甲午中日战争前,日本的国情怎样?~

日军实力明显强于清军 。北洋水师成军的1888年,日本还没有像样的现代化海军。甲午战争前4年,清朝依然占有27000吨比17000吨的海军总吨位优势。但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时,日本海军总吨位暴涨至72000吨,全面压倒清军。 而实际参战的两国主力舰队中,也是日本联合舰队以4.1万吨反超北洋水师的3.5万吨。而且日军是新舰,北洋水师是老舰,日方无论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占优势。 人员就不比了,这对海军没多大意义,而且基本上是与总吨位成正比的。 所以,北洋海军远东第一只是曾经的传说,在甲午战争爆发前已被日军以惊人的速度反超了。战略上,日本的厚积薄发,精心策划多年,有备而来,处积极进攻态势,全国军民士气高昂,君臣同心协力。清朝认为日本是“蕞尔小国”,麻痹轻敌,没有做任何战争准备,仓促应战,处被动防御地位,士气低弥,君臣将领们各有小算盘,未形成合力。战术上,日军作战设计明确,海陆军配合默契,作战指挥果断,士兵战技术熟练。清军没有像样作战计划,海陆军间甚至陆军内部各部队处各自为战、消极抵抗状态,指挥混乱,除北洋水师外,士兵士气和技战术素质差劲。 清国理论上国力占优,但实际可动员经济实力两国旗旗鼓相当,但日本实际动员经济力量占优。 当时两国都还没有科学全面的国民经济统计体系,后世有些的经济史学家根据两国人口总数和经济发展水平推测,认为清朝GDP不仅远超日本数倍,甚至还可能高于欧洲强国。但我认为,这种推测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清朝几乎是纯农业国,那些推测的GDP绝大多数是用来吃饭的,转化不成国家办大事的经济实力。 实际上,当时清朝每年的财政收入不过七八千万两白银的样子。而日本自明治维新,工商业迅速发展,甲午战争前其财政收入已达七八千万两日圆,大约折合五千多万两白银的样子,已经相当接近清朝了。何况,清朝财政支出中庞大官僚体系、治河救灾及平叛等开支巨大且无法节省,更不能忘记太后办寿、修颐和园、修陵、皇上大婚等等甲午战争前惊人的开支。所以,实际上日本可动员的经济实力并不亚于清朝,清朝对日本并不具备某些历史学者所称的绝对经济优势,“蕞尔小国”的称号是清廷过于狂妄自大的表现。 再看实际的经济动员结果。当时日本将财政收入的60%用于军费,也即相当于每年3000万两白银的军费用于购舰备战。而清朝财政收入极少用于改善军备,北洋水师1888年成军后就再未购一船,北洋水师的日常维持费应为每年两百万两白银,实际仅五六十万两。 科技方面,经历明治维新的日本明显占优,但这一优势在战争中并无太明显表现,这是因为当时日本的科技实力仍与西方有明显差距,日本和清朝都是靠购买西方先进军舰和武器弹药。甲午战争主要是拼经济而非科技。由于日本投入高且较晚,因此甲午战争中双方进口的武装装备中,日本占明显优势,比如军舰航速更高(采用更先进锅炉),火力更强(最先进的速射炮日对清占95比0的绝对优势)。 西方列强基本上对甲午战争持坐山观虎斗的中立态度。 东亚两强相攻,肯定是西方列强的机会,他们乐见中国因此被进一步消弱,从而带给他们机会,但并不愿意看到日本因此强大而与其在华形成竞争关系。 日本在战前舆论公关做得比中国好,在国际上极力宣传中国在朝鲜的“残暴统治”,把自己打扮成解放者的样子,因此国际舆论上特别是美国,对日本稍同情些。但是,从国家政策角度,则西方几乎清一色地保持中立,未对任何一方提供军事援助,也未对任何一方采取武器禁运等。
但当甲午战争以日本一边倒的胜利结束时,西方列强中无人未阻止,算是中立到底。

第一次在百度问答里转悠,看到你的提问,感觉这个问题好回答,但要是回答好却又很难,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面对那段历史时,心会淌血。。。。如今,黄海美国航母又来耀武扬威,难道历史真的会像车轮一样,周而复始吗?
不废话了,先回答你的问题----中日两国之间力量对比:
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痛定思痛以及太平天国起义的磨难。清政府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了“洋务运动”,虽然由于腐败的政治环境进展缓慢、虽然是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狭隘观念进行的局部改革,但是仍取得了相当的进步。甲午战争前,清政府拥有陆海军六七十万,陆军配备了相当数量的洋枪洋炮,尤其以较为新式的淮军最突出,普遍装备了西方最为先进的枪炮,军工后勤也有相当实力。但是这仅仅停留在表面,无论是军官的军事理念、士兵的军事训练,与日本相比,都是瞠乎其后的。先进的装备,交到这些人手里,可有一比:宝剑当锄头、黄金变黄铜。
海军大家就熟知了---北洋舰队。总吨位与日本全国的舰队差不多。但是这仍然停留在表面,北洋舰队的舰龄老化、购置新装备的经费又被挪用于修建“海军训练基地”--颐和园,所以说,到甲午战争开战前,北洋海军犹如一头日渐衰老的“狮王”,去面对一个血气方刚,斗志昂扬的青年雄狮的挑战,如何应对,仅靠其“狮王”的名头是不能充当战斗力的。
提问者可能会问我,为什么只拿淮军的力量与日本对比,而不是日清两国之间的力量对比,那么我回答您:因为所谓的甲午中日战争,实际上就是以淮军一己之力,对抗倭寇举国入侵。我们可以看到,黄海海战失利,北洋水师主力尚存,若清政府上下一心,调集南洋和福建的水师参战,未尝不能一搏。淮军陆军作战失利,而其他各军做壁上观,朝中非淮军体系的人大吐口水,不出力也就罢了,却要让送死的人还挨着埋怨。待到北洋水师覆灭、淮军陆军全线崩溃、要塞尽失之时。那些大吐口水的“刚强敢战”之士方才上阵,然而结果更加狼狈,六万湘军“精锐”,连失牛庄、田庄等战略重镇,京师震动。因此,李鸿章野山谷满腹委屈。当然,甲午之败,李鸿章仍然要付很大责任,但是真正应该负责的,是腐败的满清政府、满清贵族(尤其是叶赫那拉那个娘们)。
仅仅从军事角度来回答中日之力量对比,是很有局限性的,政治体制,经济实力、文化教育、国民素质都是两国力量对比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关于此类的研究著述很多,建议您多多参考。

1882年,日本海军还只是鱼雷艇和二千吨以下的近海铁甲舰为主,无大型铁甲巡洋舰。1885年,日本提出十年的扩军计划,意图超过北洋海军。1886年,法国海军工程师白劳易(Louis-Émile Bertin)受雇建造4700吨级大型铁甲巡洋舰“松岛号防护巡洋舰”和“严岛号防护巡洋舰”。

1890年时,中国北洋舰队的总排水量为27000吨,而日本海军的总排水量在17000吨以上。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陆军,当时日本政府的年度财政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日圆,再从官员的薪水里取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到了1894年甲午战争时,日本海军舰队总排水量为72000吨,并且多有配置速射炮的新式舰艇。

相反,北洋舰队自1888年正式成立后,再未添加任何船只。1891年后,朝庭准户部上奏对外停购枪炮弹药两年,后来修慈禧的颐和园使海军经费未有再添。

战前日本实际动员兵力达240616人,174017人有参战经验,海军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排水量72000吨,超越北洋水师。日本对清廷改革后的实力仍有顾忌,对于北洋水师不敢轻敌,1880年日本参谋本部长山县有朋的调查报告中指出,大清帝国平时可征兵425万,战时可达850万人之多,“邻邦之兵备愈强,则本邦之兵备亦更不可懈”。

完成了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创立内阁制,进口了新装备


中国战争历史顺序是什么?
4、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5、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以当时的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

日本的历史大致可分几个时代?
日本国力逐渐强大。后来在甲午中日战争(日本方面称“日清战争”)及日俄战争中打败中国北洋舰队,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日本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之一。 大正、昭和时代 与明治时代取得的历史性进一步相比,大正天皇被称为“不幸的大正”。大正天皇在位15年,政绩还不如明治,而且他一生为脑病所困,最后被迫让权疗养...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三、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国赔偿日本二亿三千万白银,同时,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于战后签订《马关条约》,规定中方向日方割地赔款,中国清政府因此背负沉重外债,国力日趋衰退,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甲午一战,日本成为亚洲的暴发户。当时的日本外务大臣高兴地说:“在这笔赔款以前,根本没有料到会...

说出近代以来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三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及各自影响_百度知 ...
第一次; 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 影响: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割据台湾、澎湖,割占辽东半岛(后由清朝3000万两白银赎回),战争赔款2亿两白银,并取得与欧美列强平等的各种侵华权益,从而跻身于侵华列强的行列.此次战争对日本来说,是一次飞速发展的机会,日本从此挤进列强行列,然而三十年前日本却也...

“吉野号”原本是清政府订的船,后来为何落到了日本手上?
而被误认的吉野号军舰则是在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之前就已结束制造。吉野号军舰是日本在1891年时候向英国订购的,在双方商定好相关事宜之后这艘战舰于1892年开始动工建造,后于1893年完成建造。待甲午中日战争于1894年爆发之后,建成不到一年的吉野号军舰作为舰队主力舰加入战争。作为甲午中日战争首发战的&ldqu...

甲午战争对中国的意义是什么?
一八九四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甲午中日战争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甲午战争前,远东地区基本是俄、英争霸,中国和日本的情况虽有不同,但都受到不平等条约的制约。甲午战争的胜利,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中国的国际地位则一落千丈,财富...

日本在几十年代第一次侵略中国
日本第二次侵略中国,是1894年(19世纪90年代)甲午中日战争了。清朝水师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部分北洋水师的船舰、辎重、军需品被日军收编),被迫签定《马关条约》。此役前后,中国损失惨重。日本第三次侵略中国是在1900年(19世纪),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日本也是八国联军之一,战后,中国被迫签订...

中国把抗日战争叫侵华战争,那日本叫什么
还有个原因,欧洲各国希望平衡亚国,不想中国或日本其中之一发展成劲敌,只好对“战败国”进行保护。 *** 急需得到欧洲各国的认同以及战后支援,所以直接宣布免除日本赔款,并优待日本战俘,钓鱼台问题就是那时遗留下来的。抗日战争后日本赔偿中国什么了? 中国 *** *** 在中日建交的前提下放弃了官方赔...

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清朝还属于世界列强!这是真的吗?
这段时期也被称为“同治中兴”,大清最后的余晖。在军力方面,当时作业洋务运动的产物:北洋军舰号称亚洲第一,世界前三(当然,由于政治腐败的缘故最终败于日本沦为笑柄)。但是,在甲午战争败于日本之前,清政府对外与法军作战取得了胜利,法军在当时被称为世界第二陆军强国。对内,镇压了回民...

明治维新以后70余年日本向中国发动了那些侵略战争名称
当时的环境应当说对中国的自强相当有利。 中日甲午战争博物馆 甲午战争前,远东地区基本是俄、英争霸,中国和日本的情况虽有不同,但都受到不平等条约的制约。甲午战争的胜利,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中国的国际地位则一落千丈,财富大量流出,国势颓微。二、八国联军侵...

克拉玛依区15320897142: 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前夕日本的社会状况 -
饶疤太可: 社会状况: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

克拉玛依区15320897142: 甲午战争之前,日本的经济如何? -
饶疤太可: 日本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明治维新后到甲午战争前的时间,正处于资本主义发展期,虽然政府对私人企业采取了殖产兴业的政策,日本的生产力也得到了提高,但是资本和生产资料也是日本极度缺乏的,因此甲午战争前的日本经济是畸形发展,并不健康.

克拉玛依区15320897142: 急需!!!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前的情况!!! -
饶疤太可: 有钱才会打仗啊~~ 武器当然好啦 德国装的 政治上明治维新呀 学西方 文化上么 还是西方文化

克拉玛依区15320897142: 中日甲午战争之前国情的差别在哪 -
饶疤太可: 日本的改革成功了,大清的改革是失败,清朝还是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日本已经开始进去工业经济了.

克拉玛依区15320897142: 中日甲午战争能否避免 -
饶疤太可: 不能,日本在维新后,开始了近代化,可一个落后弱小的农业国,不可能一瞬间就成为强大的工业国,这个工业化中,除了对国内农民的剥削,就是对外掠夺了. 而在甲午战争前,日本应该出现了经济危机,只有开战获得巨大利益,才能转嫁这种危机,所以,战争不可避免.在开战的几年,日本倾尽全力扩充武备,如果不开战,日本的财政会崩溃. 所以,不管发生了什么,日本一定会开战,掠夺利益.

克拉玛依区15320897142: 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
饶疤太可: 背景是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国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了日本在远东地区的霸主地位,日本必须与中国和俄国进行战争,来确立自己的地位,在这种背景下日本与中国的甲午战争爆发了.

克拉玛依区15320897142: 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基本国策 -
饶疤太可: 那个时候日本已经完成明治维新 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对外扩张的野心开始膨胀 所以那个时候的基本国策是对外侵略扩张 希望对你有帮助.~

克拉玛依区15320897142: 康熙时代的中国和甲午战争前的日本打那方会胜?
饶疤太可: 直至甲午战败前清朝海军都大大优于日本,当时中国海军实力排名世界第四,亚洲第一,但政府腐败,一切都是白搭. 中国战败不是装备不行,而是政府腐败的结果,甲午海战前海军将士群情激奋,求战,备战情绪激烈,但李鸿章和慈禧一味求和,以为强大的海军自会震慑日本,要求将士隐忍莫发,限制海军的训练,并严令军舰出海不得携带开花弹,这就是中国海军在甲午海战中命中不少,但都是“穿而未炸”,无法重创、摧毁敌舰. 甲午之前中国海军在收复台湾前组建大清水师,共有炮舰550余艘,一直强于日本

克拉玛依区15320897142: 中日甲午战争算不算西方列强入侵中华的事件 -
饶疤太可: 个人也觉得不算;甲午战争是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成果比拼,日本借这一战来脱亚入欧,也就是说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不算西方列强.只是在现代,根据日本的发家史和文化圈,一般把日本计入西方发达国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