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明镜无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谁能解释下佛语

作者&投稿:百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谁给解释一下这句佛语~

菩提本无树’:菩提是个觉道,又有什么树呢?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物,而有所执著。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你说你觉悟了,但觉悟是个什么样子?是青色?黄色?红色?白色?你且说个样子出来,看看它是无形无相的。

‘明镜亦非台’:你说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若有个台则又有所执著,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怎么还要有个台呢?

‘本来无一物’:本来什么都没有,也没有一个样子,也没有一个图,或一个形相,所以根本什么也没有。

‘何处惹尘埃’:既然什么都没有,尘埃又从那里生出呢?根本就无所住了。

这首偈颂主要是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出,要没有一切执著,也就是佛所说的意思:‘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这个地方就教人没有执著,你执著它做什么?你执著它将来是不是就能不死呢?到你死时又执著些什么?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参悟不透...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
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 人觉得一个东西好吃,事实上嗅觉比味觉占更大的比重
所以象狗这样嗅觉灵敏的生物,在饮食上远比我们快乐。这样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如果错了……错在哪里?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
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

正如慧能所说的:仁者心动

又如道家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

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追求修世

道家讲究无牵无挂,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脱今世,道家则是修行今世,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
当日南宗六祖惠能,初寻师至韶州,闻五祖弘忍在黄梅,他便充役火头僧。五祖欲耱法嗣,令徒弟诸僧各出一偈。上座神秀说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彼时惠能在厨房碓米,听了这偈,说道:“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因自念一偈曰:“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便交衣钵传他。后入韶州(今广东韶关市)曹溪山宝林寺任主持,开创禅学南宗,倡顿悟法,弟子日众,形成禅宗的正系,被奉为禅宗六祖。该寺也成为禅宗的著名祖庭。由于慧能曾被比丘尼相救过,所以该寺又是极少见的僧尼共居的宝刹。唐开元元年(713年)慧能以76岁高龄圆寂。
就是说万物都是空的,可有可无。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参悟不透...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
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 人觉得一个东西好吃,事实上嗅觉比味觉占更大的比重
所以象狗这样嗅觉灵敏的生物,在饮食上远比我们快乐。这样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如果错了……错在哪里?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
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

正如慧能所说的:仁者心动

又如道家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

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追求修世

道家讲究无牵无挂,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脱今世,道家则是修行今世,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

而最楼上的说的是一种超脱

却不是刻意的寻求

主旨在心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节选自《慧律法师《坛经》讲义》

经文,[时有江州别驾姓张名日用,便高声读。能闻已,因自言亦有一偈,望别驾为书。别驾言:‘獦獠,汝亦作偈,其事希有。’能启别驾言:‘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别驾言:‘汝但诵偈,吾为汝书。汝若得法,先须度吾。勿忘此言。’能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时有江州别驾姓张名],江州在现在的湖北,旧武昌府,以及江西省的地方。湖北以前的一个武昌府,以及江西省这个地带,叫江州。简单讲就是湖北跟江西这个地带。别驾,这是一个官名,州刺史的左右两边。这个别驾的意思就是说有单独的车子,让他乘车,就是说,这个人出去,就是专门的专车,驾就是车,就是这个官还不小,有特别的专车,要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这个官,就是判官,法官,他有个人的专车,别就是个别,驾就是车子。表示他身分地位不错,很有地位、很有身分。张名[日用],叫作张日用。这个张别驾,[便高声读],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能闻已],惠能听了以后,怎么样,就知道没有见性,现在他也要作了,他说:我也有一个偈颂。

[因自言亦有一偈,望别驾为书]。您认识字,帮我写一下。[别驾言:獦獠!汝亦作偈]。这个獦獠也是有一点看不起,你们这个蛮荒的地方,大家叫他獦獠嘛!也叫他:獦獠!你也想要作偈颂?[其事希有],哎呀,真是稀有难能可贵。[能启别驾言]:惠能大师就告诉这个张别驾(张日用),就说,[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哇,诸位,这句话,要画双黄线,这一句话太重要了,你想要修行见性大法,第一个,不能起心动念,看不起任何一个初学的人,不得了。[下下人有上上智],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最下的愚痴的人,往往有上上选的真实智慧,叫作下下人有上上智。就是最愚痴的人偶而他也有上选的真实智慧。[上上人有没意智],意思就是说,这上上人是指世间的人。反而那一些最绝顶聪明的人,往往会埋没自己的真实智慧,因为有所知障嘛!所以你要看不起初学哦。最愚痴的人,也有上上选的智慧喔,那么上上人的人,也有被埋没的真智慧喔![若轻人],就是如果你以貌来轻视人家。[即有无量无边罪]。

[别驾言:汝但诵偈],来,你念出来,[吾为汝书],我为你写。[汝若得法,先须度吾]。你如果得了这个祖师位,一定要先来度我,[勿忘此言],千万不要忘记这一句话。[能]惠能就念出来,[能偈曰]:偈颂就说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哇!这个偈颂传为千古,没有一个人看到这个偈颂不赞叹的。我们的清净本性,本来就没有任何形状,[无树]这个就是我们的大般若智慧心,不是任何形状的。[无树]这个意思就是,对称神秀大师的身是菩提树,他认为有一种依靠,这里完全放下。彻底的告诉你:我们的菩提清净自性,是没有任何形相。明镜亦非台,那个我们所谓的心,犹如明镜,它也没有所谓的台,如果有台的话,就变成有能照所照。为什么叫明镜亦非台?我们这个镜子啊,要是假设说,我们这个清净心,就象明镜一样,但是这是方便啊,真正的清净心,怎么样亦非台,非台就是没有能照所照。有台,就有能照所照啊,对不对。镜子有台嘛,是不是?这台上面放镜子嘛。那么就是有能依所依。众生认为说:我有能觉悟,有所觉悟的。所以觉悟了那个迷,那个觉还是迷。

诸位注意听,你说:啊,今天我觉悟了。记得,你那个觉悟还是迷。为什么?迷跟觉是对立的,真正彻悟,迷跟觉没有,不存在,无所谓迷,也没有所谓觉,迷是对觉讲的,觉是对迷讲的,迷觉、觉迷仍然是生灭代谢之词。大彻大悟的人,不会说:哦,我觉悟了,我觉悟了,众生都是迷。他连这个能觉悟,动一个念头,执着说:能觉悟的心,都没有,开悟,大难大难!没关系,结一个法缘也不错。所以说,我们的清净自性、菩提自性,本来就没有形状,无树无形。没有相的东西,我们能照的这清净菩提自性,也没有能跟所的关系。本来无一物,就是指五蕴跟万法,本来无一物,万法,色受想行识,当体即空,万相不可得。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

本来无一物,为什么呢?《楞伽经》叫我们作如是观察:你见到任何的相,彻底的摧毁,碎为微尘,如是观照,世尊在《楞伽经》对大慧菩萨说:大慧,看到任何的相,都把它碎为微尘。诸位,你就会发现,菩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譬如说:这个毛巾,碎为微尘,毛巾的相没有,没有这个东西,讨论这个没有意义,世间本来就没有这种东西,我们就是在本来没有,没有这种东西的假相,缘起无自性的假相,一直在分别这个是啊、非啊,众生就是这样,下决定心,取决定义,这个就是毛巾。大智慧的人看,毛巾本空,因为缘起不可得,它是条件所构成的,所以,毛巾没有毛巾的相;桌子彻底的摧毁,如是观照,没有桌子相;美女,彻底的摧毁,丑女,彻底的摧毁,没有美女之相,也没有丑女之相,没有,对不对?如果有相,统统叫作妄想,颠倒、执着,本来无一物,何入惹尘埃?哪里有能所呢?哪里可以说沾惹到烦恼呢?没有的啊,那你起心,动念即乖,起心动念才产生妄想、颠倒、执着嘛。




此偈出自《六祖坛经》。乃六祖慧能的禅悟之言,《六祖坛经》是后人根据禅宗六祖惠能讲法时说过的话编著而成。

  因为其师兄神秀的偈: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
六祖感觉禅悟不彻底,于是吟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神秀的偈意思是说:身体就是菩提树了,内心就象明镜一样清澈,要经常打扫,使自已的内心保持明净,不要沾到尘埃。这首偈语的境界已经很高了,但是六祖还是觉得不够彻底,于是针对这道偈再吟一首: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意思是:本来就没有菩提树,也没有明镜台,世上没有任何事物,哪里有尘埃?
六祖吟出这首偈语后,五祖就知道六祖已经得道证果了,于是将禅宗衣钵传给了他,成了禅宗六祖。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参悟不透...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 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 人觉得一个东西好吃,事实上嗅觉比味觉占更大的比重 所以象狗这样嗅觉灵敏的生物,在饮食上远比我们快乐。这样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如果错了……错在哪里?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 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 正如慧能所说的:仁者心动 又如道家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 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追求修世 道家讲究无牵无挂,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脱今世,道家则是修行今世,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 而最楼上的说的是一种超脱 却不是刻意的寻求 主旨在心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身是菩提树,心若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神秀:身是菩提树,心若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我以前觉得慧能畿子最有智慧,但是随着社会经历的增加,我越偏向神秀,觉得这才是修行的态度。慧能的畿子有执空的意思,顿悟是一种偷懒方法,不是修行的正途

神秀与惠能的宗风差异,一是顿悟,一是渐修。佛门称之为“南能北秀”,“南顿北渐”。

神秀认为,心有“静心”和“染心”两种差别。若随染造恶,则沉沦三界,受种种苦;若观心修行,除染还净,了悟本觉真心,即得解脱。

这不是佛语,是六祖坛经中提到的一个佛偈。为对治神秀上座提出的佛法修行着有而出,最终是破一切有,应再破空,但神秀上座没提所以就只破了这个渐修的有。如金刚经所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不过,可能还要加上,佛言诸相非相者,即非诸相非相,是名诸相非想。


慧能六祖的著名的偈语
慧能六祖的著名的偈语如下: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尖埃。2、迷时师度,悟了自度。3、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面,悟人在处一般。4、不思善,不思恶,此刻那个是你本来面目。5、无二之性,即是佛性。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切法,不离自性。6、下下...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至于菩提作树, 以喻性也,明镜作台,以喻心也,心固不有,性则非无,原是非 空非有,何得偏言本无一物耶。下句何处惹尘埃,更显著实,尤 乖性体,故未见性,盖偏空也。言本来无一物,落于断灭见矣, 尘埃原非实体,而今宛在,奈幻有何。前偈执有,后偈偏空,菩 提不著二边,不立中道,于无实无虚中,既不...

菩提本无树比喻什么感情?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出自《菩提偈》,这句话的意思是: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心灵就像一座明亮的台镜。“菩提本无树”是我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中的一句,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要知道,世界上万物都是终须...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至于菩提作树, 以喻性也,明镜作台,以喻心也,心固不有,性则非无,原是非 空非有,何得偏言本无一物耶。下句何处惹尘埃,更显著实,尤 乖性体,故未见性,盖偏空也。言本来无一物,落于断灭见矣, 尘埃原非实体,而今宛在,奈幻有何。前偈执有,后偈偏空,菩 提不著二边,不立中道,于无实无虚中,既不...

略论神秀与惠能那两首偈的描述心理学涵义
据《坛经(惠昕本)》记载,禅宗五祖弘忍(602~675)在东山寺时,为了遴选接班人,曾将全部弟子召集起来,布置了一道作业,要他们每人写一首偈,表述自己的禅修心得。完成作业的只有神秀(606~706)与惠能(638~713)。 神秀的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惠能的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

六祖慧能的经典名言
六祖慧能的经典名言如下: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释义:自性原本清净虚空,真正悟道的人,不会执著于事物表象,因此,无牵无挂,无忧无惧,自由自在,安顿好了内心,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2、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释义:佛性人人具足,关键在于是否...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文学课代表

‘菩提本无树,独坐镜非台 ’是什么意思?谢谢了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女孩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
女孩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意思是当时的心境是来的时候是我一个人,跟你一起走过一段以后,我又将是一个人。开始和结束是一样的,本来就什么都没有,我又在伤心难过什么呢。1、出处 出自唐代惠能的《菩提偈》。2、原文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3、释义 原本就没有...

表达“看淡一切”的诗句有哪些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意思是:心中静若止水,波澜不惊。全心佛学,全无杂念,清心寡欲 繁事散尽逐红尘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

市辖区18610447017: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什么意思 -
舟科同博: 这个说来话长了.这个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当年刚入佛门修行时,他的师父出题让他们写一首偈语来阐述自己对佛法的领悟,于是大师兄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则对大师兄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

市辖区18610447017: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这首诗的来历? -
舟科同博: 此乃六祖慧可的悟禅之言,因为其师兄的: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不使惹尘埃 .六祖感觉悟禅不彻底,于是他吟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从字面上讲:菩提树是空的,明镜台也是空的,...

市辖区18610447017: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是什么意思 -
舟科同博: 释义: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这是佛教对看透尘世万物,一种参透的境界.

市辖区18610447017: 菩提本无树,明月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详细意思 -
舟科同博:[答案] 字面意思:身非菩提树,身和菩提不可得.心非明镜台,心和明镜不可得.本来没有这些东西,又怎么能有尘埃落在上面呢?不要迷惑于虚无缥缈的东西.这是佛家六祖慧能顿悟的体现:内涵之意是佛主张佛法以无念为宗旨,无相为主体...

市辖区18610447017: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几句是什么意思?这几句应该是出自佛教理论吧.请哪位仁兄给翻译翻译,不胜感激! -
舟科同博:[答案] 这是出自於一宗非常出名的禅宗公案禅宗五祖弘忍大师自觉年事已高欲将衣钵传与弟子弘忍大师告诉所有弟子命大家做出偈子且看何人的偈子境界较高便将衣钵传与那人弘忍大师的弟子当时任首座的神秀(后自成一派-北渐派)出...

市辖区18610447017: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是什麽意思? -
舟科同博: 此偈出自《六祖坛经》.乃六祖慧能的禅悟之言,《六祖坛经》是后人根据禅宗六祖惠能的话编著而成. 因为其师兄神秀的偈: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六祖感觉禅悟不彻底,于是吟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市辖区18610447017: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出处和解释、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
舟科同博:[答案] 来源于六祖法宝坛经.其含义大意是不要执着.

市辖区18610447017: 菩提无树,明镜非台,本来无物,何处尘埃什么意思 -
舟科同博:[答案] 满意回答 此偈出自《六祖坛经》.乃六祖慧能的禅悟之言,《六祖坛经》是后人根据禅宗六祖惠能的话编著而成. 因为其师兄神秀的偈: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六祖感觉禅悟不彻底,于是吟出了:菩提本无树,明...

市辖区18610447017: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这首诗是什么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
舟科同博:[答案] 此偈出自《六祖坛经》.乃六祖慧能的禅悟之言,《六祖坛经》是后人根据禅宗六祖惠能讲法时说过的话编著而成. 因为其师兄神秀的偈: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 六祖感觉禅悟不彻底,于是吟出了:菩提本无树,...

市辖区18610447017: 为什么说菩提本无树,明净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舟科同博: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首是大家都经常看到听到的,它的知名度高过它的'父亲“---“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许多,这正是很遗憾的地方. 其实绝大多数人是适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