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吴十二虎臣中很少有降将出现,是因为他们很强吗?

作者&投稿:禾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熟悉三国的朋友应该都很清楚,五子良将是陈寿在《三国志》中对曹魏五位大将的评价,而五虎上将(蜀汉)、江表十二虎臣(东吴)的由来也大致与此相同。但是针对上面提到的问题,其实江表十二虎臣中是有降将的。但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投降并不是一种十分不光彩的做法。相反,即使有些人成为降将,如果能够遵循基本的道德秩序,他依旧能够被当时的世人所尊敬。而诸国大将皆有降将的存在,个人认为有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分析诸将的个人品德习性。

我们熟知的五虎上将分别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而五子良将分别为张辽、月进、徐禁、张郃、徐晃;江表十二虎臣则指的是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而在这些知名的将士中,有愿意投降之人一大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所遵循的忠义至上价值观。在《三国演义》中我们知道,这些将士们都颇重忠义,无论在战场中与敌人打的如何激烈,都是奉主之命,替主行事。而若是投降另择新主,亦是为主行事而已。



如同蜀将马超、黄忠,魏将张辽、张郃等,这些都是降将。他们因为自身的能力高超,使得原本的与其对立的敌人都对其欣赏不已,战败之后不忍杀害且欲招为己用。也正是因为他们所秉承的忠义性格,使得归降之后他们也必然会尽心尽力的为自己现在选择"明主"做事。因此来说,在魏蜀吴三国之中有降将的存在是必然的。爱才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是在对人才极其渴望的三国时期呢?



第二,分析一国之君的知遇重视。

《三国演义》曾多次提到这样一句话"择木之禽得栖良木,择主之臣得遇明主。"足可以概括降将存在的原因。个人认为"明主"指的就是贤明善用人才的君主。而上文所提到的江表十二虎臣中的降将西陵太守、折冲将军甘宁就是因为不得明主而归于东吴的。甘宁曾任蜀郡丞,建安九年归顺刘表,十年归黄祖,而因不受刘表、黄祖二人的重视于十三年投于孙权。而此时的吴主孙权恰恰善用人才,充分的发挥了甘宁的武力空间,为吴国添了一员大将。



而因为不遇贤明之主主动反叛者在三国时期也是不少。三国时,诸将士都将为"明主"肝脑涂地当做人生目标,但是若将士都可遇良主,也不会有降将的存在了。若无张鲁的难成大事的推波助澜及其部下的嫉妒,有着"锦马超"之称的马超又怎么会给刘备密书投降而后成为五虎上将之一呢?而五子良将的张辽也是如此。吕布的蛮横狂妄亦是将张辽送与曹魏的一大助推剂。由此可知,一国之君对将士们的知遇重视有多么重要。



第三,分析三国时期的整体背景。

众所周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而此时三国之间的抗争利弊,一大因素就要靠比拼各国是否有得力的将士相助。而战争毕竟难免有胜有负,有死不足惜的将士,自然也会有投降的将士,更何况还有舌灿莲花的谋士说客说服那些武将们归顺本主。"择主之臣得遇明主"这一句话在《三国演义》可是曾说服不少武将将原本敌对的"贼子"视为"明主"的。并且我个人认为,降将会比本国原本就从属于本国的将士更卖力。因为他们需要战功使自己的价值更大,也能够使后来的"明主"摒弃偏见,从内心信任降将。



据《三国志·魏书·张辽传》记载:

太祖破吕布于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数有战功,迁裨将军。

张辽为何要数立战功呢?其一自然是上文提到的其的性格使然。其二也是至关重要的便是三国时期的整体背景使然。降将之所以产生,自然是因为有战争。三国时期汉室倾颓,魏蜀吴三国鼎立,曹操孙权刘备皆是人上人。或为争权夺利,或为兴复汉室,或为自保不受侵犯,都有对外开展战争的需要。既有了战争,那降将的出现不也是于情于理的吗?



由这三种因素我们不难知道,在三国时期,江表十二虎臣中有降将的存在也是理所应当的。因为一国之降将不仅仅代表着强者对自身的臣服,在某种程度上更是君主仁德惜才的象征。且降将并不一定就是怯懦畏死之人,只要他们内心仍遵循着忠义道德的秩序,他们就仍然是当世之英雄。




蜀汉曹魏名将都有降将,为何东吴十二虎臣却如此忠勇?
此问,大概意思应该是,蜀汉、曹魏皆有叛变者,为何东吴十二虎臣如此忠勇?江东英豪的叛变率,确实远低于蜀汉以及曹魏,江东“名将”叛变的记录,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至少在孙坚、孙策、孙权执政期间,江东没有任何名将叛变的记录。实际上不光名将很少叛变,甚至那些不知名的小将领,同样很少出现叛变的...

美髯神射镇江东的太史慈,为什么不在江东十二虎臣之中?
太史慈作为东吴的将领可以说是战功赫赫,名声在外,他不在江东十二虎臣中却是因为他这个人自身勇武可嘉,但谋略不足,也就是头脑不灵活。曹操自从赤壁大战失败后,便派了张辽和李典在合肥一带驻守,孙权知道了,就派人去与曹军交战,但是曹军人马众多,孙权并没有得到任何好处,直等到程普赶来增援孙权时,...

孙吴的十二猛虎———东吴十二虎臣
在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下,孙权作为东吴的领导者,也有着自己的一支威猛之师,即被誉为“江表十二虎臣”的杰出将领。这些将领包括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和丁奉。他们在孙吴的建国历程中,南征北战,为吴国的稳固和发展立下了赫赫战功。程普年长而有威望,黄盖...

东吴十二虎臣,英勇善战征四方,前仆后继美名扬
实际上这十二虎臣并不是同一时期的将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程普、黄盖、韩当都是跟随孙坚起兵的三朝旧臣,当属于第一阶段;蒋钦、周泰、陈武、董袭与十二虎臣中唯一的一个降将甘宁,是从孙权哥哥孙策起服务东吴的,可以说是第二个阶段的东吴著名将领;至于凌统、徐盛、潘璋、丁奉,则是东吴中后期...

三国时期吴国的江东十二虎臣中谁才是真正的老大?
至于其他人武力都要稍逊一筹了,即使是和甘宁一同入选三国二十四名将的周泰个人武力其实也是不如凌统和程普的。第二,资历和军中地位 程普、黄盖、韩当三位老将以程普资历最深,军中地位也最高,赤壁之战时程普和周瑜分别出任左右督,地位仅在周瑜之下,论资历和地位,十二虎臣当时无人可与程普相比。东...

太史慈作为江东头等战将,为什么却不在十二虎臣之列?
正史中太史慈去世于公元206年,赤壁之战是公元208年,逍遥津之战是215年,所以太史慈根本不可能参加这两次战役。三国鼎立,是源于赤壁之战后,而江东十二虎臣则全部参加赤壁之战。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三国志陈寿没把其列为十二虎臣,并非低估,相反是高度评价。首先三国志的吴书并非是东吴的历史,而是吴地...

朱恒太史慈为什么不在江东十二虎臣之列
他的功劳不够大。史书不是按照能力排序的,是按照地位和功劳排序的。十二虎将中除了丁奉都是早期将领,对抵抗曹刘进攻、维持东吴存在有重大功劳。丁奉则是诛杀孙綝,也对吴国存亡有功。朱桓虽然有很多功劳,但是第一没有拯救国家的大功,第二他的胜仗并没有打破均势,带来什么土地。所以也未能入列。

曾经击败曹魏四大名将,怎么不是江东十二虎臣之一?
太史慈不说了,他可是和刘繇、士燮两位诸侯一同列传的,地位高过十二虎臣不少,那么孤军退敌、曾击退曹魏四大名将的朱然,为何不是江东十二虎臣之一?原因其实很简单。第一,十二虎臣中真正来自江东的只有蒋钦、周泰、陈武、董袭、凌统和丁奉六人,其余六人都非江东本土人,而且十二虎臣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

三国乱世中,为何名将辈出的东吴存在感很低呢?
再来看陈寿所写《三国志》里关于东吴名将的记载:黄盖及徐盛生死年不详;周泰只说死于黄武中年;董袭只说因暴雨船覆身死,具体时间未知;甘宁和凌统去世时间存在争议……整个江表十二虎臣中,竟有半数人卒年未知。其次,相对于魏蜀两国而言,东吴缺少对外征战、一统天下的野心,对外战役稀少而且战绩不佳,...

朱桓为什么不是江东十二虎臣之一?论智力武力,都在程普之上
江东十二虎臣则是猛将,是根据战功,资历,能力来选的.朱桓为人高傲,不喜欢为人所驱使,因性格高傲,在一次战役中和陆逊意见不合,还曾发生过在濡须口因作战意见与全琮不和而负气私自回建业一事,应该还有一些原因我没找出来,但我只知道这么多啦....

江洲区15868104199: 三国演义 刘坚的文将和武将分别是? -
任姜力派: 三国演义中孙坚生前的文臣并未出现,长伴随在身边的也只有程普、韩当、黄盖,其中程普、黄盖辅佐孙吴三世,功勋卓著. 由于在三国演义中,孙坚的篇幅很少,因此至于当时跟随他身边的众将中少有涉及,东吴大多文臣是孙策的时候出仕的,比如张昭、鲁肃、诸葛瑾等.

江洲区15868104199: 求三国演义的所有名将附带是谁手下
任姜力派: 三国东吴名将 (一)六大元老 1.张昭(156年 - 236年),字子布,出生于彭城,是三国时期孙吴的一个重要的大臣.在《三国志》中张昭排列在吴国所有大臣之首. 《...

江洲区15868104199: 三国时期的吴国名将都有哪些呀? -
任姜力派: 1.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庐江舒(今合肥庐江舒县)人.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2.孙策——(175年-200年),字伯符,吴郡富...

江洲区15868104199: 三国演义每章回概括30字 -
任姜力派: 第一回汉朝末年,张角兄弟发动叛乱,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踏上了保国安邦的道路.第二回督邮故意刁难刘备,张飞怒不可遏,痛打了督邮一顿.朝廷上宦官专权,大将军何进立外甥刘辩为帝,掌握兵权后决定剿除宦官.第三回何...

江洲区15868104199: 三国时期, 蜀汉五虎上将,魏国有五子良将,那么东吴有什么将军 -
任姜力派: 东吴将军:周瑜,黄盖,程普,吕蒙,鲁肃,陆逊,甘宁,凌统,太史慈,周泰,徐盛等等. 甘宁(?—220年),字兴霸,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官至西陵太守,折冲将军. 少年时好游侠,纠集人马,持弓弩,在地...

江洲区15868104199: 古汉语简答题 -
任姜力派: 我认为: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素在古汉语中不一定是一个词素,可以是包含几个词素的意思.“词素”也叫“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为了说明我刚才的观点,我举个例子:“诸”字,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素”,例如“诸子百家”,但在古代汉语里,“诸”字也可以具备不止一个“词素”的含义.例如“归而形诸梦”(袁枚《黄生借书说》),全句意思是:回来以后借书遭拒绝的情形在梦里出现.这里的“诸”就囊括了“之、于”两个“词素”的含义.“之”是指“借书遭拒绝”,“于”是指“在”,就是两个独立的“词素”了.这就是我的观点和例子.

江洲区15868104199: 蜀国有五虎上将,魏国有五子良将,那么吴国的五虎大将又有哪些呢? -
任姜力派: 东汉末年,天下局势混乱,战乱层出不穷.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当时的英雄豪杰可真的不少.大家都知道,曹魏、蜀汉、东吴三分天下.曹魏呢,有五子良将,分别是于禁宇文则、张辽张文远、乐进乐文谦、徐晃徐公明和张合张儁乂.蜀汉呢,...

江洲区15868104199: 谁有曹操的资料 -
任姜力派: 曹操(155——220),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

江洲区15868104199: 关于曹操的资料急用!!!!!!!!! -
任姜力派: 曹操(155—220),又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统帅. 曹操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宦官家庭.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东汉末年宦...

江洲区15868104199: 三国时期曹魏将领王昶简介:曾撰写《治论、兵书》
任姜力派: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对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