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以失败告终,为何说却为鸦片战争的爆发埋下祸根呢?

作者&投稿:师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大约在马戛尔尼访华前几年时间,法国传教士钱德明曾给自己的妹妹写了一封信,信中有这样一句话:“乾隆皇帝有遣使臣至法见路易十六世之计划, 德明将随使行。法国王室似甚期待使臣之来。”

然而又因为什么原因搁浅了呢?其实也很好理解,那就是1789年开始爆发的法国大革命,严重影响了两个帝国之间的交往,要知道新生的法兰西共和国是很难接受另外一个帝制国家的使节的,况且这个国家又是在当时被一黑再黑的“东方专制王朝”。

1793年1月21日,路易十六被杀。当年10月6日,噩耗传到北京城,钱德明跪地为不幸的君主祈祷,为其国王举行弥撒。而钱德明得知法王被斩首的时间点,正好是马戛尔尼前脚刚走的时间。

基于此,我们应该判断出:乾隆皇帝不能在马戛尔尼访华的那个时间点中,知道路易十六被斩首的信息。

同时,9个月的信息往来速度,又让人有相当的怀疑:是否这些传教士早早的就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消息告诉了乾隆皇帝本人?而又因为他们本就是所谓的“保守派”,因而也深刻影响了乾隆皇帝的判断呢?

以上两条材料虽然证据看似确凿,却犯了史家孤例不证的毛病。我们甚至很难说马戛尔尼的这位朋友到底是不是他虚构的?这个人得到的到底是不是可靠的消息?而钱德明所得知的消息是否是他道听途说的谣传或者是误解?

笔者本想对此进一步的考证,但我发现这其实毫无意义。

无论乾隆皇帝知不知道法国大革命,清廷没落和屈辱的近代史却无法改变。历史的惯性使得整个帝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着对外来事物的抗拒和盲目,即便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朝野上下也没有对西方国家进行清晰有效的认识,这样的历史惯性让中国在列强侵略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的错失发展的机会,最终沦为世界耻笑的“东亚病夫”。

乾隆皇帝给他儿孙留下的,也并非一个铁打的江山,罪魁祸首也有他自己的责任。他把西方的新知当做娱乐的把戏,帝国一贯的愚民政策让他觉得将这般新知传播给老百姓简直是一个祸害。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时,因下跪行礼产生冲突,请求与大清通商被拒绝后,在返程中考察了清朝的社会,防务等,改变了对清朝的印象,认为中华帝国会逐渐走向衰败。

因为清朝的夜郎自大,使清朝错失了发展的机会。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失败,也让西方列强看清了清朝的实力。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本来就是奔着打开中国的市场的目的,想通过两国的和谈促进两国的市场经济往来。但是清王朝拒绝了他们,也更加坚定了英国采用别的方式打开中国市场的想法。

因为使团访华的目的同样是考查清朝的实际实力,当看到清朝的腐败落后才暗下杀心。


乔治·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始末是怎样的呢?
乾隆在看到礼物之后,觉得英使不过是夸大其词。乾隆帝要马戛尔尼跪拜,他只肯行英式一膝一跪之礼,坚持不肯行三跪九叩之礼,乾隆帝大为不悦。看到国书后,就明白英使来访,贺寿是假,另有所图是真,所以决定要使团早日离开中国。马戛尔尼以书面提出的请求,都涉及割地和免税,因此清政府一盖严正...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介绍
1.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发生在1793年,即清朝乾隆五十八年,英国政府旨在通过与清朝最高当局的谈判来开辟中国市场,并搜集情报。2. 当时,英、清两国的政治和经济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两国政府为了维护各自的社会制度和历史传统,在利益上采取了互不相让的顽强抗争态度。这导致双方在这次外交活动中的冲突不可...

马戛尔尼为什么失望而归?
乾隆拒绝英国要求的敕书发出后,标志着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失败,英国使团的最后一线希望也彻底破灭了。清政府催令英国使团迅速回国,并传令沿途官员严加防范,以防英国人滋事。乾隆五十八年九月初三,乾隆任命侍郎松筠为钦差,专门护送英国使团一行起程离京。使团沿运河南下到达广州,于乾隆五十八年十二月...

马嘎尔尼访华的意义
1、意义 ①对中国来说,中国丧失了一次与近代工业文明接触,认识世界,改变封闭状态的良好机遇。②对于英国、欧洲来说,主要是其改变了对中国的态度。通过马嘎尔尼使团回英国后的回忆及记述,他们向英国人乃至欧洲人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2、事件简介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指的是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

马戛尔尼访问完乾隆之后,鸦片战争为何没有发生?是当时英国实力还不够...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失利,被认为是导致1840年鸦片战争的原因之一,将错误归咎于清朝闭关锁国、妄自尊大。其实马戛尔尼使团来访本身就是不怀好意,是西方殖民者进行对外扩张的一贯套路罢了。当马戛尔尼看透清朝腐朽虚弱、外强中干的本质之后,不论乾隆皇帝怎么接待英国使团,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英国人为什么将鸦片战争称之为通商战争
1. 英国为了改变中英贸易失衡的状况,派出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但未能达到预期目的。2. 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急需广阔的市场和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3. 英国以中国的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4. 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发动了鸦片...

马戛尔尼使华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马嘎尔尼使团访华虽然失败了,但是马嘎尔尼使团的访华却给中国和英国乃至欧洲带来不一样的影响。对中国来说,中国丧失了一次与近代工业文明接触,认识世界,改变封闭状态的良好机遇。对此,佩雷菲特先生曾说过:“如果这两个国家能增加它们间的接触,能互相吸取对方最为成功的经验;如果那个早于别国几个...

乾隆时期马嘎尔尼使团访华为何不欢而散?
本文将节选英国大使马戛尔尼伯爵的访华日记,重新解读被国人诟病已久的马戛尔尼访华一事。ajournalofanembassyfromthekingofGreatBritaintotheemperorofChina,intheyear1792,1793,and1794.作者:theEarlofMacartney.帮助马戛尔尼使团装卸货物的船员们训练有素、纪律严明、工作勤恳、聪明伶俐、举止得体,且他们...

中英礼仪之争是否是马戛尔尼访华失败的根本原因
中英双方围绕礼仪问题展开了多轮较量:首先,中方主持接待的大臣和珅假称自己腿部受伤,试图迫使英国使节先去拜访他,以获得礼遇上的优势;马戛尔尼则以旅途疲劳、身体不适为由推脱,派其副手斯当东出面。随后,斯当东出席了和珅主持的接见和晚宴,但并未在觐见礼仪方面做出任何妥协。此后,中方又降低使...

1,马戛尔尼率使团访华是在清朝什么时候,目的是什么,结果怎么样?_百度...
是在乾隆末年 目的:1.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互相派驻使团 2.扩大交易 结果:没有达到访华目的。

德格县19847583617: 中英礼仪之争是否是马戛尔尼访华失败的根本原因 -
致非塔定:[答案] 礼仪之争只是文明冲突的一部分,只能是原因之一,更谈不上根本原因.

德格县19847583617: 马格尔尼为什么说当时的中国只是一周破败疯狂的战船他强说的目的是什么 -
致非塔定: 乔治·马戛尔尼在回国后向英国议会写出报告:“中国是一艘破旧的大船,150年来,它之所以没有倾覆,是因为幸运的遇见了极为谨慎的船长.一旦赶上昏庸的船长,这艘大船随时就可能沉没.中国根本就没有现代的军事工业,中国的军事实力比英国差三到四个世纪”.而在马戛尔尼的日记中却有以下记载:“中国工业虽有数种,远出吾欧人之上,然以全体而论,化学上及医学上之知识,实处于极幼稚之地位.”,又称:“中国政府的行政机制和权力是如此的有组织和高效,有条件能够迅即排除万难,创造任何成就.”

德格县19847583617: 鸦片战争究竟是蓄谋已久还是机缘巧合爆发的? -
致非塔定: 鸦片战争是英国的蓄谋已久,英国和清朝的交易过程中赚不到钱,才会向大清出售鸦片的,被清政府禁止以后,就爆发出了鸦片战争.

德格县19847583617: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目的是?这一目的的实现是通过怎样的方式 -
致非塔定:[答案] 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目的是要打开中国门户,扩大对外贸易,显然那次的访华因为礼仪的问题双方产生不快,从而目的并未达成,但马戛尔尼通过在中国大陆的游览熟悉了清政府的军备力量.二十年后英国又派阿美士德使团再一次访华,依然...

德格县19847583617: 马嘎尔尼来华的目的与结果如何 -
致非塔定: 他希望清能允许七项提议: 1、开放一个贸易口岸 2、在北京为商人设一仓库,并设使馆 3、在舟山附近某岛屿建仓库 4、在广州附近批准一块地供商人居住,并让商人出入广东 5、希望减税 6、公开税率,不要乱收费 7、准许Church of England...

德格县19847583617: 拿破仑为何说中国是一只睡着的雄狮?
致非塔定: 拿破仑说,狮子睡着了,苍蝇都敢落到它的脸上叫几声;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 1793年(清乾隆五十八年),英国国王派遣马戛尔尼带着使团访问中国,急...

德格县19847583617: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西方国家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试分析其原因.2.马戛尔尼率团使华失败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西方国家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试分... -
致非塔定:[答案] 1. 总的来讲,此时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同时也是末期.而西方国家由于国家社会体制的变革以及工业革命的完成,综合国力呈现上升趋. ...

德格县19847583617: 有人说,马戛尔尼使华,是中国摆脱落后局面的最后机会.但清政府没有把握住.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说理由你可以选择同意或反对,但请详细说明理由. -
致非塔定:[答案] 虽然您列了一长串资料,可是我好像没有找到重点....原谅我吧可以具体一点的、精简一点的吗

德格县19847583617: 龙与狮对望的世界1793年的马戛尔尼访华,对大清国人来说,是一件小事,对欧洲人来说,却是一件大事,后来的史学家普遍认为,那个时代其实是一个“龙... -
致非塔定:[答案] 本小问的理解,依据两种不同的译本的内容、行文方式、用词和口气和结合1840年前后中英发展的社会状况进行综合分析,... 告知1793年马戛尔尼将奉命访华的培林爵士信件出现不同“译本”,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发生的. 从培林爵士这封信的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