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郎自大”成语的典故是什么?

作者&投稿:脂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夜郎自大”这个成语的来由是什么?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一、夜郎自大误读

“夜郎自大”属汉语圈认知率最高的一类成语。汉语工具书都把它释为对妄自尊大者的讽喻,很多人正是通过这个成语知道古代西南曾经有一个夜郎国。但这成语其实是一段误读的历史。

夜郎故事首见于司马迁的《史记》。汉武帝开发西南夷后,为寻找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通道,于公元前122年派遣使者到达今云南的滇国,再无法西进。逗留期间,滇王问汉使:“汉敦与我大?”后来汉使返长安时经过夜郎,夜郎国君也提出了同样问题。这段很平常的故事后来便演变成家喻户晓的成语。

夜郎自大成语至迟清代已广为流行。清前期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绛妃》中写道:“驾炮车之狂云,遂以夜郎自大。恃贪狼之逆气,漫以河伯为尊。”成书于光绪后期的晚清小说代表作《孽海花》第二十四回写道:“饿虎思斗,夜郎自大,我国若不大张挞伐,一奋神威,靠着各国的空文劝阻,他哪里肯甘心就范呢?”

其实夜郎国君并非妄自尊大向汉王朝叫板。夜郎是僻处大山的方国,即便现在交通也多受限制,两千多年前更是山隔水阻,偶有山外客来,急于打听山外世界,实为人之常情。不过,一个有偏误的成语,不经意间广泛宣扬了一个古国的历史,至少,在最广大民众中恒久延续了一个古代的记忆,这又是成语作者不曾想到的。

二、夜郎文明释读

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称:“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大约战国时代,夜郎已是雄踞西南的一个少数民族君长国。汉武帝时,唐蒙奉命于公元前135年出使南越国,了解到夜郎位于巴蜀通往南越的要道上,有便捷的水路可通抵南越的都邑,便向朝廷建议开发西南夷,依靠巴蜀的富裕、夜郎的水路和精兵,有效控制南越的分裂变乱。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在夜郎地区设置郡县,将夜郎划入版图。公元前111年,夜郎派兵协同征伐南越反叛,遣使入朝,汉王朝授予夜郎王金印。

夜郎国的具体位置,史籍记载都很简略,只说:“临牂牁江”,其西是滇国。牂牁江是汉代以前的水名,今人根据其向西南通抵南越国都邑番禺(今广州)的记载,考订为贵州的北盘江和南盘江。多数人认为,夜郎国的地域,主要在今贵州的西部,可能还包括云南东北、四川南部及广西西北部的一些地区。在考古发掘未提供出可靠证据前,这样的争论必然还将继续下去。

夜郎灭国于西汉末期,汉成帝河平年时(公元前28—25年),夜郎与南方小国发生争斗,不服从朝廷调解。汉廷新上任的牂牁郡守陈立深入夜郎腹地,果断地斩杀了名叫兴的夜郎末代国王,并机智地平定了其臣属及附属部落的叛乱。从此后,夜郎不再见于史籍。

夜郎国存在了约300多年,其文明发展在西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汉开发西南夷后,在巩固国家统一的大战略中,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历史上还有过的夜郎

进入21世纪后,贵州数县市及湖南有关县市曾争相更名为夜郎。似乎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同的夜郎。事实还真如此。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多次在诗作中提到过夜郎:

“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还。”(《流夜郎赠辛判官》)

“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江夏赠韦南陵冰》)

李白所说夜郎,为唐玄宗天宝年时在今贵州桐梓一带所设的夜郎郡,时间上距夜郎灭国已700多年。此前晋朝也曾在贵州设置过夜郎郡,地点大约在今贵州北盘江上游,距夜郎灭国也已300多年。

历史上用夜郎作县名更出现过多次,上述前后两夜郎郡的首邑都叫夜郎县。此外,唐初在今贵州石阡一带曾设置过夜郎县。不久在今湖南新晃一带又设置过夜郎县。宋代也短时间在湖南新晃设置过夜郎县,这是历史上最后一个叫夜郎的县名。

这些夜郎地名存在时间都不长,从南到北,从西到东,往复变换。它们与古代夜郎文明已无直接联系,更多只是后人附庸古称的地名符号罢了。不过作为历史时间上的连缀点,这些符号仍是大有意义的,试想,如果没有这些连缀符号,没有李白的诗句,夜郎还能保持广泛的知名度吗?

探寻夜郎文明是我们的历史职责,用科学客观态度看待探寻夜郎文明的工作是应有的平常心。夜郎的神秘性,以及历史文化潜在的巨大现实社会价值,已引起社会各方面对夜郎的关注。

比喻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行为。
成语解析:
【解释】:夜郎:汉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
【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释义:滇王同汉朝使者说道:“汉朝和我国相比,哪个大?”汉朝使者到达夜郎,夜郎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是因为道路不通的缘故,各自以为自己是一州之主,不知道汉朝的广大。
【示例】:驾炮车之狂云,遂以~。恃贪之逆气,漫以河伯为尊。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绛妃》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自命不凡、旁若无人、目中无人、妄自尊大、自以为是、目空一切、鷽鸠笑鹏、目无余子、惟我独尊、妄自菲薄、目空四海、不可一世、井蛙语海、唯我独尊、自高自大
【反义词】谦虚谨慎、大智若愚、自暴自弃、自惭形秽、虚怀若谷

扩展资料
典故:
据汉书记载,在汉朝时期,我国西南地区有一个小国,名叫夜郎国,它的疆域在今贵州省西部桐梓县一带,国王姓竹。相传从前有一个女子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水上飘来一根三节长的大竹筒子,并且隐隐约约听见竹筒里似乎有小孩的啼哭声。
她连忙放下衣服,把竹筒捞上岸来,剖开一看,里面果然有一个小男孩。于是便欢欢喜喜地把这个小男孩抱回去抚养,并以“竹”字作为他的姓。后来,这个小男孩长大了,居然当上了夜郎国的国王。
夜郎国地处偏远的山区,交通很不方便,消息也十分闭塞。在当时,它虽然算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但它的国土却小得可怜,充其量不过与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而且出产很少,连牲畜也不多。
但是,这个国王却很骄傲,自以为他统治的国家很大、很富裕。因此,当汉朝的中央政权派出使臣前去夜郎国访问时,他竟不知高低地问:“汉朝和我的国家相比,哪一个大?”

西汉时期,西南地区有个面积只有汉朝一个州那么大的夜郎国,人口稀少,土地稀薄,国王非常骄傲,自以为夜郎国是天下唯一的大国。西汉朝廷派唐蒙出访夜郎国,夜郎国国王竟不知高低地问:“汉孰与我大?”唐蒙哑然失笑。




“夜郎自大”的典故出自哪里?
“夜郎自大”这个典故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 ,成语的意思是形容人骄傲无知,肤浅并且自大的行为。相传在汉代的时候,在汉朝的西南部有一个叫做夜郎的很小很小的国家,虽然这个国家国土面积,人口和物资都小的可怜,但是夜郎却是与他临近国家中最大的,这个国家的国王也是故步自封,...

夜郎自大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夜郎自大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出处: 《史记·西南夷列传》。意思: 比喻目光短浅、见训贫乏而又自高自大。汉朝时,西南边境有一个很小的县,叫做桐梓县。在桐梓县往东二十里的地方,有一个很小的国家叫夜郎国。夜郎国虽然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它的国土却小得非常可怜,和中国的一个小县一样大。

夜郎自大的典故
拒绝与汉朝建交。由于夜郎国远离中原,国王误以为自己所统治的国家无人可敌,自以为是,并对汉朝表示轻蔑和不屑。因此,“夜郎自大”这个成语就形成了,用来形容那些自以为无敌、过分自大的人或地方。这个典故后来也被广泛引用,并在文学作品、戏剧和日常用语中使用,用以指代傲慢自大的态度和行为。

“夜郎自大”这个成语的来由是什么?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夜郎故事首见于司马迁的《史记》。汉武帝开发西南夷后,为寻找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通道,于公元前122年派遣使者到达今云南的滇国,再无法西进。逗留期间,滇王问汉使:“汉敦与我大?”后来汉使返长安时经过夜郎,夜郎国君也提出了同样问题。这段很平常的故事后来便演变成家喻户晓的成语。夜郎自大成语...

谁知道夜郎自大这个成语的故事?
汉武帝开发西南夷后,为寻找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通道,于公元前122年派遣使者到达今云南的滇国,再无法西进。逗留期间,滇王问汉使:“汉孰与我大?”后来汉使返长安时经过夜郎,夜郎国君也提出了同样问题。这段很平常的故事后来便演变成家喻户晓的成语。 夜郎自大这个成语到清代已广为流行。清前期...

夜郎自大的意思是什么?夜郎自大的典故
汉武帝开发西南夷后,为寻找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通道,于公元前122年派遣使者到达今云南的滇国,再无法西进,逗留期间,滇王问汉使:“汉孰与我大?”后来汉使返长安时经过夜郎,夜郎国君也提出了同样问题。这段很平常的故事后来便演变成家喻户晓的成语。 夜郎自大这个成语到清代已广为流行。清前期...

夜郎自大的成语故事
夜郎自大的成语故事如下:夜郎自大是一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盲目自大,自视过高,不知道自己的实际情况。这个成语源自于一个历史故事。据史书记载,夜郎国是汉朝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天的贵州和湖南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夜郎国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但是,夜郎国的国王却非常自大,他以为自己的国家是...

历史上夜郎自大的典故有何历史故事呢?
夜郎自大的成语故事发生在汉武帝时期,当时汉朝的使者出使西南地区,见到了滇国和夜郎国的国王,他们二人像好奇宝宝一样向汉朝使者问出了”汉孰与我大“的问题,令汉朝使者嗤之以鼻。那么,为何夜郎自大呢?实际上有以下二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客观原因,当时汉朝与西南地区交通不便,鲜有交往,...

夜郎自大的成语出处是什么?
夜郎自大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出处:《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译文:滇王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比起来哪个大?”夜郎国这个小国家的道路不通,因此认为自己是一州之主,不知道汉朝的广阔。用法...

有一句成语是夜郎自大是什么意思啊
汉武帝开发西南夷后,为寻找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通道,于公元前122年派遣使者到达今云南的滇国,再无法西进。逗留期间,滇王问汉使:“汉敦与我大?”后来汉使返长安时经过夜郎,夜郎国君也提出了同样问题。这段很平常的故事后来便演变成家喻户晓的成语。 夜郎自大成语至迟清代已广为流行。清前期...

通渭县13423558809: 夜郎自大是什么意思,关于这个成语有怎样一个典故? -
卞剑精制: 这位朋友,比喻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行为. 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典故来源:夜郎故事首见于司马迁的《史记》.汉武帝开发西...

通渭县13423558809: 夜郎自大出自哪个时期的典故? -
卞剑精制:[答案] 出处: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典故:夜郎故事首见于司马迁的《史记》.汉武帝开发西南夷后,为寻找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通道...

通渭县13423558809: 请问谁知道"夜郎自大"成语故事?此成语如何得来? -
卞剑精制:[答案] 夜郎自大 读音:yìe láng zì dà 词义:比喻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行为. 典故: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夜郎自大”属汉语圈认知率最高的一类...

通渭县13423558809: 成语“夜郎自大”中“夜郎”来由是什么? -
卞剑精制:[答案] 夜郎自大的典故: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但是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

通渭县13423558809: 夜郎自大的典故是怎么回事?
卞剑精制: 公元前130年,汉武帝刘彻派唐蒙出访夜郎国(在贵州西部),夜郎王当面问唐蒙:“汉孰与我大?”即问谁的疆域更大.这就是成语“夜郎自大”的出处.后来,汉朝在夜郎置犍为郡.再后来,刘彻派张骞四处通使,寻求去身毒国(在今印度)的捷径,汉使到达西南部的滇国(在云南昆明)时,滇王也当面问汉使者:“汉孰与我大?”看来,夜郎自大并不止夜郎王一人啊!

通渭县13423558809: 成语故事夜郎自大 -
卞剑精制: 夜郎自大 【拼音】: yè láng zì dà 【意思】: 夜郎:汉代我国西南方的一个地方政权;自大:自以为很大.比喻孤陋寡闻;妄自尊大.【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通渭县13423558809: 关于这个成语有怎样一个典故? -
卞剑精制:[答案] 夜郎自大,拼为yè láng zì dà,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典故:“夜郎自大”属汉语圈认知率最高的一类成语.汉语工具书都把它释为对妄自尊大者的讽喻,很多人正是通过这个成语知道古代...

通渭县13423558809: 夜郎自大的成语故事 -
卞剑精制: 待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博望侯张骞出使大夏国归来后'说他待在大夏时曾经看到过蜀郡出产的布帛,邛都的竹杖,让人询问这些东西的来历,回答的人说:“从东南边的身毒国弄来的,从这儿到那里的路途有数千里,可以和蜀地的商...

通渭县13423558809: 与夜郎自大相关的成语故事 -
卞剑精制: 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但是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 有...

通渭县13423558809: “夜郎自大”这个成语的来由是什么?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卞剑精制: 一、夜郎自大误读 “夜郎自大”属汉语圈认知率最高的一类成语.汉语工具书都把它释为对妄自尊大者的讽喻,很多人正是通过这个成语知道古代西南曾经有一个夜郎国.但这成语其实是一段误读的历史. 夜郎故事首见于司马迁的《史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