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通俗易懂的讲解一下“转识成智”的意思.佛学

作者&投稿:资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第八识,谁能用深入浅出的,非佛学术语给我解释一下呢?它和第六、第七识的关系如何?转识成智是什么意思~

第八识,也叫阿赖耶识!他主要的功能就是保存种子,所以也叫一切种子识。第八识里面的种子,主要由两部分,一部分是记录你过去的善恶业行为,曾经的一切善恶造作的信息皆以“业种”的形式储存在第八识中;另一部分是世界、生命的材料,由这部分种子发生作用,而生起你的生命、你的世界。所以第八识主要就有两部分的功能,一是在缘起“无我”的条件下保证因果轮回,一是在众缘和合的条件下生起我们各自的生命和世界。
第八识与第六七识的关系; 首先,第六七识是从第八识里的种子所生起来的,但他们生起的同时就会有自己的善恶造作,又熏成新的种子储藏在第八识中,实际上是对第八识里的种子作更新。特别是第六识的造作功能特别强大,我们所造的一切的善恶业皆源自他的能动性。
所谓的转识成智,就是以第六识修习无漏佛法的力量,逐渐改变第八识中的种子成分,使善的、无漏的种子力量越来越强,恶的杂染的种子的力量越来越弱,从而最终完全变成纯无漏的善的,这时会由量变发生质变,就可以转八识成四智——前五识为成所作智,第六为妙观察智,第七为平等性智,第八为大圆镜智。转识成智,并不是把八个识变成四种智,八识依旧存在,但由于这八识的纯无漏的存在,便可以开发出四智的妙用。

佛是本体,无名无相,假名为佛。
佛法不二。
一切法都是本体上的内容。
佛者觉也,是觉之本体,不是觉之内容。
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不由你的觉性,废纸也无,何来经典?
人人都有“我”,此“我”是一念,是如来本体起用的万象之一;十方三世,一切善恶,一切对错,一切有无,一切凡圣,山河大地,草木溪涧,鸢飞鱼跃,青青翠竹,郁郁黄花,贫富寿夭,政治宗教,忧悲喜怒,欢乐烦恼,无一不是本体起用的内容,内容有事有理,有次第,有高下,有得失,因果轮回,循业感召,恒沙妙用,处处实相,山河与大地,全显法王身。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本体不属于任何内容,也不异于任何内容------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反观观自性,反闻闻自性。诸法实相,不离汝心。
时时提醒自己眼前一切无非佛用,八识自转。

个人理解,我对唯识宗接触较少。只是互相交流一下吧。
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皆有佛性,这个佛性可以称之为智,也就是本具的智慧。不假修得,是我们本有的。
而因为无明妄动,有了能所,妄有了种种相,这个无明之下的识,产生世间种种相,也就是万法唯识所现。凡有境,必有心。这个因无明而颠倒之心称为识。
所以,修到最后,了知万法唯识,只要破除了无明,就能转识成智,如来智慧本具,当下就显现。其实无明也是虚妄。所以,只需除妄,无需觅真,因为真本具,但因妄,而迷真,但在迷时,真亦不变。所以,这个识,也是虚妄的。只要能破除根本无明,自然就转识成智。

“转识成智”是佛学名词。
“识”是指人的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这八识都是妄想分别的,通过学习佛法,长劫修行,修正八识,终究成佛,成佛的过程就是转识成智的过程。
想一想,要想成佛太艰难太艰难了,还是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好,即快速又快乐。

  转依,是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教义体系中的重要观念,意指断除烦恼障与所知障,以证得涅盘与菩提之果。亦即‘转识成智’。
  佛家实践的总内容,可用‘观行与转依’来加以概括。佛家实践全程所经的各阶段,都和智慧分不开来。像它开始的‘胜解’,相继的‘加行’,一概由智慧来指导、推进,乃至最后究竟的‘正觉’,也以智慧的圆满为标准。还有,佛学看做行为规范的‘八正道’即以对于实相的正确知解(即‘正见’)发端,而推广到‘四摄’、‘六度’也以高度的智慧(即‘般若’)为终极。这样由智慧构成的见解所谓‘观’,便始终和‘行’联系着,并称为‘观行’。观行的效果在于内而身心,外而事象(在认识上作为对象的事物),从烦恼的杂染趋向离垢的纯净,又从知见的偏蔽趋向悟解的圆明,随着观行开展,提高程度,终至本质上彻底转变,这便是‘转依’,它又是和观行密切相关的。所以,现在说‘观行与转依’,便可概括了佛家实践的全体内容。
  ‘转依’是观行的结果。这个范畴是在佛学发展的盛期──即无著的时代,才用来替代‘解脱’的。它更能积极地表示解脱的本质,并说明如何由基本上解决问题。在此以前,佛家注意到定的功效,可以抑制或消灭下地或下一级的烦恼,而生起或增长上地或上一级比较安静的心思,以为这在身心的负担上减轻了粗重感觉而增加了轻安感觉,‘依止’转变,就称那样的状态为‘转依’。但到了无著引用这一范畴,意义便大有不同。它并不限于身心的转易,又还联系客观事象的变革。要是略加分析,在主观方面,这是注重认识的质变,而用名想或概念的认识来做关键的。名想认识和行为本可有相应的关系,某些名想认识常连带着为某种行为的准备或助力,所以行为的错误常常缘于认识的错误,而改变了认识也会间接改变了行为。至于一切名想认识相互间的联系,自成一种系统,又常依着各人生活环境而各有其类型和特点。这在心理方面的基础,可以从它们存在的依止处──佛家所谓之‘藏识’──去了解。因此,只要藏识上名想习气的染净种类互有消长,自然发生粗重或轻安的不同感受。而由于人生正向是从染趋净的,其间逐渐转变,终至染尽净满,身心面貌突然改观,这样说为‘转依’。至于客观事象的一面,不是简单地从名想认识的转移便直接有了改变,却是由认识的不断矫正,事象实相的显现益加了然,这再引起行动,革新事象,使它更和实相随顺地发展。所以,在认识和行为的联系中,主客两面平行的前进,而真正的转依即是由这样的途径完成的(从前也区别主客为‘染净依’和‘迷悟依’,分别解释,用意大同)。
  那么,转依的动因又是什么呢?据我们所理解,佛家并未将主客观各自内在的矛盾一并提到重视地位,而只注意主客观之间的矛盾,看它做推动转依的主要原因。他们关于缘起的理论原来从业感缘起出发,即是说,人们由个别的和共同的行为积习构成环境,作为生活的基础,从而限制了生活的一切。这里存在的因果规律是‘业力不可转’,但是业果的实现仍有待各种条件,所以对于将来可以把握、转变,并还常常要转变的。佛家在这一关键上,肯定了受环境限制的人生之主客观间的矛盾,必须有了对于全人生应尽一定责任的觉悟以后,才发起‘善法欲’(即是净化人生愿望),来逐渐解决矛盾,而开辟出转依的途径。(吕澄〈观行与转依〉)
  否认“转依”过患与了知之胜利。弥勒菩萨《辨法法性论》:通达过患谓若无转依有四种过,谓无不起烦恼所依之过,无发起道所依之过,无般涅槃补特伽罗安立名言所依之过,无安立三种菩提差别名言所依之过。与彼相违有转依,应知是四种胜利。当知彼等实相,如实通达转依。无法显现,如梦幻等,转依之喻,如虚空金水等。


来个语文学霸或老师通俗易懂的给我讲一些怎么辨别单句和复句啊。_百...
单句是单独一个词或主谓结构的句子,复句是两个及两个以上单句组成的句子。辨别单复句,不能片面看字数多少,句子中间有无停顿,关键要看句子包含了几套句子结构:只有一套的是单句;有两套或者两套以上的是复句。如: A、我相信,你却不一定相信。(前后互不作句子成分,两套句子结构) B、我相信...

怎样讲课学生们通俗易懂
通俗易懂来源生活的细心发现,和生活阅历,体验不同的生活,看不同类型的书,如同神农尝百草。要把复杂的事情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比如为什么把烧红的铁放在水里会变硬,你给一个初中生解释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铁是由分子组成,放到水里,就如同排兵布阵,铁分子就如同士兵,这个他们看过电视剧,...

谁能通俗易懂的给我讲讲家用饮水机的工作原理
压缩式饮水机制冷原理是什么 1、按下制冷开关,电源接通,制冷绿色指示灯亮,压缩机开始启动运行。2、压缩机运行能将蒸发器中已吸热气化的制冷剂蒸汽吸回,并一起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送至冷凝器。3、制冷剂蒸汽经冷凝器向外界散热形成冷凝成高压液体。这种冷凝液体再经毛细管节流降压流入蒸发器内,吸收...

...下以下几个篮球专属名词是是什么意思,要通俗易懂,不要太难理解的...
1.拉线应该是拉杆的意思,就是在上篮出手前有一个将球拉回再出手的动作,一般是用来躲开防守的。2.二人道手应该是指在不同队伍的两人同时接触球并发生争抢,这时非常的难判罚一方的错,一般来说是要争球的,但是如果一方已经将球抱住,对方在抢球时是不能有明显肢体接触的,否则就会被吹罚了。3....

谁能给我解释一下权证是什么?最好是通俗易懂的!
权证(Warrant),又称为认股权证、认股证或“窝轮”,是发行人与持有者之间的一种契约,持有人在约定的时间有权以约定的价格购买或卖出标的资产。作为标的的资产可以是个股,也可以是一篮子股票、指数、商品或其他衍生产品。按行使时间划分,权证有欧式和美式两种。欧式权证规定持有人只有在约定时间到达...

能通俗易懂的讲讲量子到底是什么吗
下图放大镜里每一颗就类似一份能量,如果一直把下面的能量线切下去,最后都会切成一颗一颗的,那我们把每一颗叫做每一份”能量子“。如果能量增加,只能是增加能量子的倍数,即2份能量子,3份能量子。不能说给我来半份能量子,因为分不下去了。就像是平常可以说一个人、两个人,但是不能说半个人,...

谁能通俗给我讲CPI是什么意思?
一、谁能通俗给我讲CPI是什么意思? 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priceindex)的简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通俗是人们手中现金是否值钱的现金就越贬值。举个例子,三年前的CPI指数年平均为2.5%左右,当时1元钱可PI指数为5.4%,1元钱只能买半斤青菜,这很直...

谁能给我用最最通俗易懂的话来讲讲什么是相机的白平衡?谢谢_百度知...
你对白平衡的了解还有些误差---并不是“要让照出来的相片跟人眼看到的景象颜色是一样的”,因为我们的意识中,记忆中有关于白色的印象,比如白墙、雪等等。打个比方 ,在白天室内,我们看白墙都是正常的“白”色,这个时候拍摄(比如用 自动白平衡 )都是能如实反应出当时的色彩的;但是到了黄昏...

谁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我讲讲CAPM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啊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假设所有投资者都按马克维茨的资产选择理论进行投资,对期望收益、方差和协方差等的估计完全相同,投资人可以自由借贷。基于这样的假设,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研究的重点在于探求风险资产收益与风险的数量关系,即为了补偿某一特定程度的风险,投资者应该获得多少的报酬率。1、投资者希望财富...

...什么叫做显存容量?用最通俗易懂的话讲。能使我懂的。感激不尽...
1内存 通俗点说内存就像是个临时仓库,把你现在要用的东西都放在那里,没有那些东西你就干不了活。然后断电后里面所有的东西都没有了,以后要用的时候再放进去 2硬盘 硬盘就像另一个仓库,不过这个仓库了的东西可以放进去,可以拿出来,而且断电了还是在的,显存其实和内存是一样的,不过他只提供给...

萧山区19728495930: “转识成智”的意思 -
管欣艾素: “识”就是认识、了解;“智”就是经验、规律、以及所认定的真理. 也就是从现象中总结提取规律

萧山区19728495930: 有谁给我解释下“转识成智”??多谢!非常感谢! -
管欣艾素: 佛是本体,无名无相,假名为佛.佛法不二.一切法都是本体上的内容.佛者觉也,是觉之本体,不是觉之内容.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不由你的觉性,废纸也无,何来经典?人人都有“我”,此“我”是一念,是如来本体起用的万象之一;...

萧山区19728495930: 什么是转识成智?
管欣艾素: 即转凡夫有漏的八个识,成为圣人清净的四智,亦即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再详细一点说, 就是我们的...

萧山区19728495930: 第八识,谁能用深入浅出的,非佛学术语给我解释一下呢?它和第六、第七识的关系如何?转识成智是什么意思 -
管欣艾素: 第八识,也叫阿赖耶识!他主要的功能就是保存种子,所以也叫一切种子识.第八识里面的种子,主要由两部分,一部分是记录你过去的善恶业行为,曾经的一切善恶造作的信息皆以“业种”的形式储存在第八识中;另一部分是世界、生命的材...

萧山区19728495930: 谁能详细解释一下佛学中的第一至第八识 -
管欣艾素: 眼耳鼻舌身意加上末那识.阿赖耶识 视为八识 眼 - 视觉(识) 耳 - 听觉(识) 鼻 - 嗅觉(识) 舌 - 味觉(识) 身 - 触觉(识) 意 - 感觉(识) 末那识 阿赖耶识 众所周知:初发菩提心菩萨须修行『六波罗蜜』,方能成就佛道.何谓『六波罗蜜』...

萧山区19728495930: 谁能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给我讲解一下,主语、谓语、宾语、表语,丁语,壮语,补语,等怎样才能在句子里把它们明确的划分出来…...
管欣艾素: 主语是指一个动作的执行者,谓语是一个动作,宾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如:我打你.“我”是主语,“打”是谓语,“你”是宾语

萧山区19728495930: 第七识和第八识到底是什么意思?我看了很多解释也没弄明白(在我的意识里怎么也形成不了其所解释的概念,
管欣艾素: 第六识和第七识第八识几乎是一模一样.差别在于他们所管理的时间段. “第六意识”在清醒的时候,它便代行“第八识”、“第七识”的权能而起思维分别等等的作用....

萧山区19728495930: 大圆镜智的来源 -
管欣艾素: 佛有四种的智慧,大圆镜智,就是由第八识所转的,转识成智.你不会用的时候,就是识;你返本还原,转第八识,就成大圆镜智.所以大圆镜智的本性什麼样?是清净没有染污的.大圆镜智是转有漏的第八阿赖...

萧山区19728495930: 谁能帮我把这段古文翻译成通俗易懂的话来 -
管欣艾素: 你好: 我大概解释一下,可能有的地方不是很准,敬请谅解.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用是非之事来询问他,从而观察他的心智. 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和他辩论一个问题,把他辨的没话说而激怒他,从而观察他应变的能力和本身的气度. 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用计谋来咨询他,从而观察他的学识. 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把灾祸劫难告诉他,从而观察他的勇气、胆识. 醉之以酒而观其性:用酒把他灌醉,从而观察他的品性.(酒后吐真言) 临之以利而观其廉:用利益来诱惑他,从而观察他的清廉程度. 期之以事而观其信:把事情交给他去办,从而观察他的信用程度.以上是我的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你只要在百度上搜索一下就行了,这是我引用别人的.

萧山区19728495930: 般若心经的解释,通俗的?
管欣艾素: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又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或简称《般若心经》、《心经》,是佛教中一部举足轻重的经典. 佛学是透彻、完整、精辟揭示宇宙、生命之真相和奥秘的学问.佛学是释迦牟尼佛将人类的智慧加以总结、升华的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