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怎样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作者&投稿:印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联是怎样对工业化进行改造的~

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中化。详见下文。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废除封建所有制和资本主义所有制,实现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技术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经济。
  苏联人民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这一历史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1.苏维埃政权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个时期包括从1917年11月开始到1918年夏。苏维埃国家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为逐步实现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奠定了初步基础。
  2.为了粉碎敌人的猖狂进攻,保卫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政府被迫采取一系列特殊的经济政策,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种政策措施,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加剧了由于战争破坏所造成的后果,使生产大幅度下降。战争结束后在农民和工人中产生了不满情绪。1921年春苏维埃国家遭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于是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3.实行新经济政策和恢复国民经济时期这一时期包括从1921年春到1925年底。新经济政策是苏维埃国家采取的逐步实现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策。
  由于实行了新经济政策,苏联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与发展。到1926年超过战前水平。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4.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时期这一时期包括从1926年至1937年。在国民经济恢复以后,苏联着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实行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国家工业化:1926年,苏联开始实行以发展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它要求用自己生产的现代化的机器设备改造整个国民经济,建立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强大的国防。
  苏联的经济建设事业,是根据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提出的政治经济总任务有计划地进行的。自1928年起,苏联开始实行发展社会经济的五年计划。1928~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基本任务是在苏联建立强大的重工业,以便在社会主义基础上改组整个国民经济。1933~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完成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建成社会主义社会。苏联人民经过艰苦的努力,两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都胜利完成了。
  由于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苏联工业和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工业国变为社会主义的工业国。
  农业集体化:在20年代的苏联农业中已有少量的合作社组织,但苏联农业集体化主要是通过1929年下半年开始的全盘集体化运动实现的。在全盘集体化运动中整村、整乡、整区的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农业劳动组合),消灭了富农阶级。到1934年基本上实现了农业集体化。
  集体化的实现和社会主义农业制度的确立,消灭了苏联最后一个剥削阶级──富农阶级,推动了农业技术改造,改善了农民的劳动条件,提高了农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集体化农业为工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粮食、原料、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保证了工业化的迅速实现。另一方面,工业为农业供应日益增多的机器、拖拉机、汽车和其他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工业和农业建立起新的结合,工农联盟在新的基础上得到加强。
  到1937年,苏联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建立,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成为能够供给本国经济和国防所必需的技术装备的经济独立的国家。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达到美国的32.7%,超过了德国、英国和法国。按工业生产量说,苏联从革命前占世界第5位跃居到世界第2位。不少工业品产量跃居世界首位。但是按人口平均计算,仍落后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苏联在资本主义包围的国际环境下,经过20年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到1937年完成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主要任务,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5.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准备卫国战争时期从1938年起,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被战争所中断。尽管如此,在战前苏联经济还是得到进一步发展。随着生产的发展,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合作化 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主要方式也是合作化。但手工业又有许多与农业不同的特点,如手工业个体经济是商品经济,生产活动离不开市场,兼跨城乡以城镇为主;行业众多,经营灵活。这些特点客观上要求对手工业的改造应当采取有别于对农业改造的一些方针政策。首先,采取了同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改造相同的“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其次,在对于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上和形式上,采取了从供销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级,逐步变了手工业的生产关系。从组织形式来看,首先建立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手工业生产小组,然后,过渡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供销合作社,再到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合作社。到1956年底,基本上实现了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三,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坚持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和国家援助的办法,不断提高手工业劳动者的社会主义觉悟,逐步引导他们在自愿互助的基础上联合起来。手工业合作化基本实现,大大促进了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并为手工业逐步进行技术改造创造了条件。此外,毛泽东还规定了手工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方针,即:为农业生产服务,为群众生活服务,为出国贸易服务,特别是为农业生产服务。

满意请采纳

苏联怎样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杨枫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的俄国,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与此相联系的是手工业的大量存在,大工业在外国武装干涉与国内战争中受到很大的破坏之后,手工业产品在全部工业产品中的比重由革命前的百分之三十三,增加到百分之四十五,它成为人民所需的日用品的重要来源。
但在手工业中,仍以个体经济占优势,而当手工业者依然是小私有者时,是不能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须估计到他们的利益,按照他们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结合的办法,采用尽量简单的、容易为他们所接受和理解的办法,即合作化的办法,才能吸引他们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手工业与农业是紧密联系与互相结合的。手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工艺合作社的发展,能增加农民收入,活跃地方工、农业间的周转,帮助振兴农业,促进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艺合作社是把农民经济纳入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手段之一。
工艺合作社还吸引着大量剩余劳动力参加有益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劳动,充分发挥地方经济建设的主动性。
因此,发展手工业,尤其是通过工艺合作社改造手工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作用。
吸引广大手工业者参加工艺合作社,引导手工业由小生产过渡到大生产,大体上通过两个步骤:首先在流通领域内进行,然后在生产领域内实行合作化。
为什么要从供应和销售着手呢?
我们知道,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个体手工业者必须与市场联系,没有交易就会使他们失去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但由于他们的分散性与孤立性,他们必然依存于商业资本和高利贷,遭受残酷的剥削,这就是个体手工业者最感到苦恼的地方。在过渡时期,无产阶级国家就利用这点来着手吸引个体手工业者走上合作化的道路。由于无产阶级国家已经掌握了大工业、市场和信贷制度,它就能通过供给、销售与信贷组织,来使个体手工业者逐步摆脱商业资本和高利贷的剥削,把个体经济纳入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无产阶级国家所利用的这种组织,就是以履行供、销、信贷职能为主的各种低级形式的合作社。
在开始,低级形式的合作社曾有过采购推销社、互贷社、工艺信贷合作社等最简单的组织。这些组织基本上可以分为供销与信贷二种,它们都是照顾个体手工业者私有经济的利益,把他们作为手工业产品的出卖者、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的购买者及作为债务者的。手工业者参加了这些组织,就能逐步摆脱商业资本与高利贷者的控制与剥削了。
随着合作化的发展,又出现了协作社的形式。协作社是手工业合作化过程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渡形式。它不仅是手工业者在供、销上的联合,而且已在一定程度上实行生产上的联合。在这里,手工业者已不作为个体经营的产品出卖者,而联合在统一的经营单位之内,产品已为协作社所有,社员按其所交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取得报酬(间或有某些社员的劳动分散在家庭中进行,在某种条件下甚至包括某些集体工厂在内),而随着劳动协作的发展,某种程度的公有制也发生了。
上述两种形式的合作社,虽有发展程度上的区别,但基本上都是在流通领域之内,手工业者仍作为生产资料所有者而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可能最后地排除个体手工业者所固有的一切弱点。因为生产资料的个体所有制,限制生产规模的扩大,阻碍先进技术的采用。当这种所有制还存在时,手工业者生活水平就不可能不断地提高,小生产者的心理习惯也就不能得到根本改造。因此,这些流通范围内的合作社必须向生产合作社过渡,即向以生产资料集体公有为基础的合作工厂过渡,实现手工业生产的根本变革。
低级形式工艺合作社的发展,正为这种过渡准备了条件。它培养了手工业者的集体主义精神,逐渐改善了他们的生活,逐渐扩大了公有经济。但最后实现这种过渡,还必须在生产中实行广泛分工,采用先进技术,以便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因而国家大工业的发展及国家对工艺合作社的帮助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无产阶级国家的大力帮助下,工艺生产合作社得到迅速的发展,它到第二个五年计划初期已成为主要形式。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十一日,苏联政府批准了新的工艺生产合作社的章程。其中规定了生产合作社是以生产资料集体所有为基础的手工业者生产的联合,其业务活动建立在计划和经济核算的基础上。生产合作社的建立与巩固,实现了由小生产到大生产的过渡,奠定了采用近代先进技术的基础。
在很多手工业较发达的地区,农民常常同时又是手工业者,所以在集体农庄运动发展的条件下,就必须正确地解决集体农庄与工艺合作社之间的关系。为此,苏联政府在一九三二年七月作出决议,规定凡以手工业为主农业为副的农业区内,可按自愿原则建立工农业混合基层社,列入工艺合作社系统,并接受工艺合作社联社的领导。同时,责成集体农庄帮助工艺合作社恢复生产,将剩余劳动力分配给工艺合作社。这一决议给工艺合作社确定了发展的方向,保证了农业与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顺利进展。建立工农业混合基层社的目的并不在于巩固农业和手工业间的中世纪式的联系,而是在于促进其专业化的发展。因此,随着大工业和农业的日益强大及手工业的发展,工农业混合基层社就逐渐向工艺合作社与集体农庄两极分化。但在农村中,工艺合作社与集体农庄之间始终保持劳动力的互相调剂及经济上的互助。
工艺合作社逐渐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是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渐完成的过程。由于各地手工业集中的程度、合作化的时间及其它条件的不同,其过渡的速度也并不完全一样。
苏联共产党和政府在手工业合作化运动中的任务,就在于尽量促进工艺合作社的发展。党指出:
“农业合作社与手工业合作社所要联合的,既然是些在经济上与需要上有着各种个人特点的小生产者,那么,它就应当根据自愿与经济利益的原则去建设。”
为了按照自愿与经济利益的原则,广泛地吸引手工业者参加合作社,首先必须尽力发挥手工业劳动者在合作化运动中的主动性。因此,一九二一年七月七日人民委员会颁布了法令,给劳动人民以组织工艺合作社,和可以按生产与地区的特征建立联合社的权利。以后党还规定这些自愿组织起来的“每一个合作社有选择各种专门合作社形式(农业、手工业、信贷等)的自由”。
为要坚持自愿入社的原则,就要求党的地方机关加强政治工作,并充分发挥合作社组织对居民的教育作用。因为以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群众是充分发挥其主动性所不可缺少的。列宁曾指出:我们所要进行的改革越彻底,我们就越应当提高对它的兴趣与自觉态度,就越应当使几百万、几千万、越来越多的人们确信这一改造的必要。
为了鼓励小生产者的合作化,并使合作社日益巩固,苏维埃国家利用自己掌握的经济命脉对合作社进行财政上和经济上的帮助。国家对于低级形式合作社的帮助,主要是满足手工业者的个人需要及合作社流通的需要,促使他们关心自己生产的提高,因此,必须在原料供应与产品推销方面给合作社以各种优待和便利,把工艺合作社所需的原料列入国家供给计划,在国家机关及其它合作社进行订购时给以优先的权利。为了扩大工艺合作社的商品流转,必须使他们在当地有直接采购某些原料与推销产品的权利,并鼓励其产品输出,要求国家和合作社商业机关降低费用、帮助合作社改进产品质量。为了扩大工艺合作社对非合作化手工业者生产过程的影响,必须把非合作化手工业者的供应、推销与信贷也交给工艺合作社。
苏联政府还通过信贷制度,使能力薄弱的小生产者摆脱富农与高利贷者的控制,调节手工业生产的规模,并促进其合作化。对贫困手工业者尤其是工艺合作社则按优惠条件给以贷款的帮助。在国家向新经济政策过渡以后,为了节约国家信贷资金,加强与高利贷者的斗争,苏联政府采取财政帮助办法,动员劳动群众的储蓄和闲散资金投入经济流通,开展劳动者间的互助。因此便增加了发展信贷合作社及信贷系统的重要性。一九二二年一月二十四日通过的信贷合作社条例,为发展群众性的信贷网奠定了基础。同年二月成立了由国家银行参加股份的消费合作银行。以后为加强对各种合作社组织的贷款,又把消费合作银行改组为全俄合作银行。一九二七年,又颁布了工艺信贷合作社条例。为了加强国家对信贷的监督,规定在一九二八年将各种群众性的信贷组织合并于信贷合作社,以便有效地排挤农村中的高利贷。
随着工艺合作社由低级向高级的过渡,国家的帮助也由满足合作社流通的需要进到满足合作社生产上的需要,因而群众性的信贷组织便逐渐失去其存在的必要,全部信贷便集中于国家银行。但国家的信用贷款仍然是工艺合作社发展和巩固的重要条件。党的决议中指出:“一般说来,农业与手工业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由以履行商业媒介职能为主的合作社过渡到以履行生产职能为主的合作社,主要取决于充分广泛地开展信贷事业。”由于向生产合作社的过渡,短期贷款已不能满足生产过程的需要,因而制订了工艺合作社专用贷款制度与抵押贷款的办法,根据工艺合作社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需要进行有计划的贷款。同时按优惠条件供应工艺合作社以工具和机器设备;以长期贷款或租赁的方式,将国家未被即刻利用的设备、厂房、工具以至完整的工厂、企业交给工艺合作社使用;并责成国营工业在技术上与管理上给以帮助。
苏联政府对于工艺合作社各方面的帮助,始终是以充分发挥工艺合作社和社员的主动性,动员和利用其内部潜力为基础。而为了按照自愿与经济利益的原则来促进小生产者的合作化,同时尽力在组织上经济上巩固工艺合作社。在工艺合作社得到全面发展以后,党与政府更把帮助工艺合作社在组织上经济上的日益巩固作为自己领导的主要责任。
建立与健全工艺合作社系统的组织,对于正确地发展和巩固工艺合作社及发挥其主动性是十分必要的条件。但工艺合作社系统各级环节的建立是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工艺合作社的任务、工作发展的水平及干部条件相适应的。在开始,工艺合作社只是合并在消费合作社组织中工作,还没有成为单独的系统。随着国家向经济建设时期的过渡,合作社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工具,那就不但要加快地发展合作组织,不但要把小生产者当作消费者看待,而且还必须把他们作为生产者组织起来。因此,在一九二二年便把消费合作社中央联社中的工业部分分立出来,成立全俄工艺合作社联社,建立了独立的系统。一九二八年,全苏工艺合作社会议建立起来了。随着工艺合作社的发展,为了提高领导水平,进一步促进其发展和巩固,到一九三二年又按生产部门分别建立了十多个全苏中央机构。以后,为了加强集中领导,密切其和地方经济的联系,将各个生产部门的系统进行了适当的合并,撤销全苏中央机构,另建立各共和国的领导机构。但仍保存着各个专业联社,以便加强对基层的具体领导。合作社财产的劳动人民的集体所有制决定了在建立组织机构方面,必须使合作社的独立性、民主原则和国家的集中领导相结合。因此苏联共产党和政府对工艺合作社的领导,始终以保持合作社财产与经营活动的独立性为条件,国家则在统一计划基础上加强工艺合作社系统的集中领导;并依靠政权的作用,依靠于全民所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依靠党在合作社中的组织,来实现集中领导。同时,工艺合作社系统中明确地划分了上下级社的职责,使上级社实行真正的组织领导,下级社能发挥主动性,巩固基层社的经济核算制。
发挥社员在合作社建设中的主动精神,加强社员对合作社的关心,加强社员对合作社的信任,是巩固合作社的重要条件。因此苏联共产党曾不止一次地指出,在合作社内必须切实实行民主管理,吸引社员参加合作社的工作,设立和加强合作社的监督机关。同时要求工艺合作社加强业务活动,以便充分满足手工业者供销上的直接需要,加强与他们的联系。此外,在合作社内广泛地开展社会主义竞赛,以合作社利润的适当部分在社员间进行分配,奖励社员对合作社的劳务信贷(即社员劳动报酬的缓期支付)等措施,也能大大地提高社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积极性。
财务状况的改善对于合作社的巩固来说也是重要的。为提高合作社收益,以保证社员收入的增加,公有经济的不断增长,苏联共产党和政府除尽力保护合作社财产不受侵犯和破坏外,并帮助工艺合作社精简机构、降低费用、合理地利用物质资财,使合作社经济活动建立在经济核算的基础上。为促进工艺合作社的全面发展及不断巩固,还必须充分利用合作社系统内部的经济力量,这就必须建立工艺合作社系统的基本建设基金。这种基金是在不影响基层社经济活动,及保证合作社财产巩固的条件下,提取基层社利润的适当部分及集中闲散资金组成的,这种基金的功用,就在于调剂各基层社间的资金,便于上级社更有计划地在经济上、技术上帮助下级社,从而使资金得到合理的使用,并由此大大加强上级社的领导作用。
必须着重指出:苏联工艺合作社是在不断地和假合作社及潜入合作社的私商与投机分子作斗争中发展和巩固起来的,是在“谁战胜谁”的原则指导下壮大起来的。在这方面苏联共产党和政府对工艺合作社表现了无限的关怀。在手工业中,私人资本有着深固的根蒂。要排挤小工业中的私人资本,消除私商对手工业者的影响,就必须要求工艺合作社在组织上经济上的不断巩固,更广泛地吸引手工业者入社。同时尽力加强各种合作社在业务上互相协调一致和对非合作化手工业者进行供应和推销的业务。对贫困手工业者受资本主义影响较强的部门给以特别优惠的帮助。
由于大工业和商业中排挤出来的资本主义分子,以各种方式潜入合作社,所以不断地与假合作社进行斗争便成为工艺合作社得以巩固和发展的经常任务。为了正确而有效地进行这一斗争,苏联政府曾作出专门的决议,制订了在这一斗争中的政策与措施。决议指出凡被非法分子冒充合作社的发起人,混入选举机关,被资本主义分子利用合作社为自己阶级谋利益,业务活动和社会主义利益相违背的合作社都应看做假合作社。为了纯洁工艺合作社,及时揭露非法分子,工艺合作社以各种方法吸引最接近无产阶级的手工业者参加合作社,加强手工业者基本群众在合作社中的领导性的影响,并开展群众性的监督。同时政府责成各级地方政府监督工艺合作社严格地遵守章程。对于假合作社则根据其成员的成份及不良倾向的性质,分别采取改选领导、加强监督、吸收新社员、开除个别社员,以至合并、改组或取缔等办法加以处理。由于这些措施的有效执行,在小工业中排挤私人资本的任务便在一九三○年完成了。但反对投机分子潜入合作社的斗争仍作为工艺合作社的经常任务而保持着。
党的领导是工艺合作社正确发展和日益巩固的决定性因素。苏联共产党曾再次地指出,小生产者合作化以后丝毫没有减轻党对合作社领导的责任,在合作社运动中贯彻党的政策必须有赖于党的经常领导与组织工作。因此党的决议中指出:各级党的组织对合作社必须由临时的偶然性的领导转变为经常的有系统的领导,责成各地党委在合作社中建立党的组织,并派遣优秀的党员与经济工作者参加合作社工作,大力培养党和非党的合作社工作干部。同时要求加强合作社的政治工作,充分抓紧对社员的教育,以便贯彻党的政策。为加强国家对合作社的经济影响,要求国家的各个部门加强对合作社的联系,在党的密切注视下,以对合作社有利的办法监督其经济生产过程。上述措施保证了工艺合作社沿着社会主义道路正确地前进。


怎么劝农民或手工业制造者走合作化道路
逐步实现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经过合作化的道路,把个体手工业劳动者逐步组织起来,使手工业生产逐渐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手工业者应该积极拥护这个方针,并自觉地走上这条道路。 手工业生产过去和现在在我国国民经济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国家对三大改造中三个行业分别采取了什么政策进行改造
接着,上海、天津、广州、武汉、西安、重庆、沈阳等大城市以及50多个中等城市相继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在1956年的第一季度末,全国全行业公私合营的私营工业已达到99%,私营商业达到85%,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同一时期,中国共产党还顺利地开展和完成了对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书“三大改造”什么意思?
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中央会议上提出,中国将在10至15年内,基本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53年9月,中共中央正式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路线实质上是变革生产关系,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中国...

中国建国历史
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第二年9月,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就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特定的历史条件看,三大改造运动确具有一定的“必然”...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是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正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采用什么政策?结果如何?
其中,东北各省、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和其他老解放区,合作化的规模可能达到农户半数左右。”党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三种形式是:手工业生产小组、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通过这三种形式,把大量的手工业者组织起来,实现由分散到集中,由低级到高级的社会主义改造。由于贯彻了自愿...

行业联行业联简介
在经济领域,行业通常指的是商业领域以及部分工业和手工业部门。自古以来,诸如餐饮业(如饭店和客栈)、手工艺行业(如铁匠铺)这类行业已经存在,而行业联的历史也同样源远流长。随着手工业的精细分工,行业联的内容也随之丰富。清朝末期,随着交通和水电业的兴起,行业联的范畴进一步扩大。进入现代社会,...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什么?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指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的指导全国人民全面开始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基本纲领和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是怎样的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由国营经济向私营工商业者订货,然后收购其工业产品的形式。这种形式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私有性质,但是由于这种加工和收购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

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实现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完成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

崇礼县18073813439: 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是怎样的发展的?
崇罗醋酸: 苏联在工业领域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1925年12月联共(布)第“十四大”通过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路线,从 1926年起开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其...

崇礼县18073813439: 简要评述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按大体来回答!不要复制 -
崇罗醋酸: 一方面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之后苏联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因其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崇礼县18073813439: 苏联工业化的成就是什么? -
崇罗醋酸:[答案] :(1)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增强了综合国力;(2)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全国基本上完成农业集体化,(3),一度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经济高速增长...

崇礼县18073813439: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 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和教训是什么
崇罗醋酸: 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教训 (一)、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1.在土地改革基础上趁热打铁,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走出了一条先实现合作化,再逐...

崇礼县18073813439: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怎样进行的
崇罗醋酸: 一、个体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改造步骤:1、积极引导、典型试办.采用说服、示范、国家援助的方法,启发和帮助手工业劳动者按照自...

崇礼县18073813439: 前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崇罗醋酸: 1925年12月18日至31日,联共召开了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实现国家 工业化的任务、方针和政策,制定了工业化发展的总路线.从1926年起,前苏联人 民开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其指导思想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统一 计划,集中管理,实行高积累、高速度,迅速消灭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此次大会标 志着有计划、大规模实现前苏联工业化时期的正式开始.到1937年,国内所需的 机床基本自给,拖拉机开始出口.前苏联基本上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确立 了前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崇礼县18073813439: 苏联什么时候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
崇罗醋酸: 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实现时间一般认为是在1937年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之际.因为此时的苏联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欧洲第一的工业强国.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占全世界的10.5%.许多主要工农业产品位居世界前列.我们认为以卫国战争爆发之前的1940年,作为苏联工业化完成的时间,1940年苏联的工业产值比1937年又增长了45%.因此学术界的共识是:苏联的工业化完成的时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卫国战争爆发之前.苏联的工业化具有强烈的国防色彩,重工业发展特别的迅速,高度集中和计划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