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御制悼洪经略文

作者&投稿:众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文档: 崇祯皇帝御制悼洪经略文~

  维大明崇祯十五年五月,皇帝遣官致祭于故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蓟辽总督洪承畴之灵前而告以文日:

  呜呼!劫际红羊①,祸深黄龙②。安内攘外,端赖重臣。吴天不吊③,折我股肱。朕以薄德,罹此蹇剥④,临轩洒涕,痛何如之!

  ①红羊--即迷信所谓红羊劫,谓国家遭受厄运。

  ②黄龙--即黄龙府,在今吉林省农安县,金初国都。今吉林全境及辽宁省北部均其辖地。

  ③吴天不吊--上天不肯怜悯。

  ④罹此蹇剥--遭到倒霉运气。《易经》中蹇卦和剥卦都不吉利。罹音lí。

  曩者青犊①肆虐于中原,铜马②披猖于西陵,乃命卿总督师旅,扫荡秦、蜀。万里驰驱,天下知上将之辛劳;三载奋剿,朝廷纤封疆之殷忧。方期贼氛廓清,丽日普照于泾、渭;诓料虏骑入犯,烽火遍燃于幽、燕。畿辅蹂躏,京师戒严。朕不得已诏卿勤王,星夜北来。平台召见,咨以方略。蓟辽督师,倚为干城。海内板荡 ③,君臣共休戚之感;关外糜烂,朝野乏战守之策。卿受命援锦,躬亲戎行;未建懋功,遽成国殇。呜呼痛哉!

  ①②青犊、铜马--王莽时两支农民起义军名称。此处泛作农民起义军的代称。

  ③板荡--《板》和《荡》都是《诗·大雅》的篇名,本是写周厉王无道的诗,后世引申沿用,成为世乱的代辞。

  自卿被围,修逾半载。孤城远悬,忠眸难望一兵之援;空腹坚守,赤心惟争千秋之节。慷慨誓师,将士闻之而气壮;擂鼓督战,夷狄对之而胆寒。大臣如此勇决,自古罕有。睢阳义烈①,堪与比拟。无奈壮士掘鼠,莫救三军饥馁,叛将献城,终至一朝崩解。然卿犹督兵巷战,狂呼杀敌;弱马中箭,继以步斗;手刃数虏,血满袍袖;两度负伤,仆而再起;正欲自刎,群虏涌至,遂致被执。当此时也,战鼓齐唁,星月无光,长空云暗,旷野风悲,微而忽零,浙沥不止,盖忠贞格于上苍,天地为之愁惨而陨泣!

  ①睢阳义烈--唐张巡与许远共守睢阳,对抗安禄山,殉国甚烈。

  闻卿被执之后,矢志不屈,蓬头垢面,骂不绝口。槛车北去,日近虏庭,时时回首南望,放声痛哭。追入沈阳,便即绝食。虏酋百般招诱,无动卿心。佳肴罗列于几上,卿惟日闭而罔视;艳姬侍立于榻前,卿惟背向而怒斥。古人云: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慷慨与从容,卿兼而有之矣。又闻卿绝食数日,气息奄奄,病不能兴,鼓卿余力,奋身坐起,南向而跪,连呼“陛下!陛下!”气噎泪流,欲语无声,倒地而死,目犹不瞑。君子成仁,有如是耶?呜呼痛哉!

  年余以来,迭陷名城,连丧元臣,上天降罚,罪在朕躬。建祠建坊,国有褒忠之典;议谥议恤,朕怀表功之心。卿之志节功业,已饬宣付史馆。呜呼!卿虽死矣,死而不朽。死事重于泰山,豪气化为长虹;享俎豆①于百世,传今名于万年。魂其归来,尚飨!

  ①俎豆--俎(zǔ)和豆都是古代祭祀的器皿,引申为祭祀之意

清史稿说:“洪承畴,字亨九,福建南安(泉州)人。明万历四十四年进士”。他是崇祯皇帝极为宠信的明朝重臣。其一生所受朱家王朝恩泽,深之似海。这一点,他自己也从不讳避。洪承畴曾撰过一副对联,挂在自家中堂之上:“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
洪承畴出仕之道,相当艰辛。他虽说出身望族,但其曾祖父辈时,家道已中落。待到洪承畴出生之时,已是家境贫寒了。他11岁时不得已而辍学,在家帮母亲做豆腐干,也曾走街串巷叫卖。不过,洪承畴自幼聪慧,叫卖豆干之余,常在其族亲洪启胤所办学馆外听课,偶尔也帮学生做对子。洪启胤发现洪承畴极有天份,且有抱负,便免费收洪承畴为徒。洪承畴学习用功,博览群书,甚得赏识。其老师洪启胤先生曾经在他的文章中批下“家驹千里,国石万钧”的评语。还有一次,他与洪启胤先生对对联,以砚台做答:“黑砚台,砚台黑,为官铁骨叮当当包黑。”透出其欲作清廉有为之人的远大抱负。万历43年(1615),洪承畴参加乡试中举,次年赴京会试,赐进士。洪承畴出仕之后,一直在江西、浙江和陕西等地为官,均为小官耳。
洪承畴之发迹,当自崇祯一朝。明末政治腐败,农民纷纷造反。崇祯元年(1628年)至崇祯三年间,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先后起义。洪承畴在镇压农民义军的过程中,逐渐显露其政治与军事才华。他从参政、巡抚,一直做到了陕西三边总督,以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衔,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军务。洪承畴最大功劳,就是俘杀高迎祥、大败李自成。一时间,洪承畴名声大噪。他的军队亦为称为“洪军”。自此,崇祯皇帝对洪承畴甚为赏识、且屡有嘉奖。崇祯11年(1638年)9月,皇太极攻占义州,围攻锦州,关外军情甚急。清史稿称:“庄烈帝(崇祯)徵承畴入卫。明年春,移承畴总督蓟、辽军务”。崇祯12年(1639年)春,崇祯不得已,下令将洪承畴调任蓟辽总督,统领关外军务。在崇祯看来,此时满清之威胁,已大大超过农民起义军了。因此,他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希望洪承畴当之大任,挽大明于既倒。
然而,洪承畴却辜负了朱由检的“似海君恩”。松山兵败,洪承畴被俘。同时被俘之人,还有邱民仰、曹变蛟、王廷臣等人。清史有载:“获承畴、民仰、变蛟、廷臣及诸将吏,降残卒三千有奇。”然而,皇太极却下令“杀民仰、变蛟、廷臣”,独独要求将洪承畴递解送往盛京。皇太极的用意是清楚的:“上欲收承畴为用”。起初,洪承畴亦临死不惧,似乎决心以死谢恩,曾经“延颈承刃”,始终不屈。不过,也有学者称,洪承畴之举,完全是一种求生之智慧,借以抬高自己的筹码。此说对否,不得而知。于是,便发生了皇太极招降洪承畴的故事。清宫戏中,多有提及,亦有演绎。比如,听闻洪承畴好色,便发十数美女陪之。比如,令庄妃亲近洪承畴,亲喂人参汤等等。
最出名的故事,就是范文程招降洪承畴了。清史稿记载:皇太极“命范文程谕降。承畴方科跣谩骂,文程徐与语,泛及今古事,梁间尘偶落,著承畴衣,承畴拂去之。文程遽归,告上曰:‘承畴必不死,惜其衣,况其身乎?’”范文程劝降,洪承畴咆哮谩骂回之。范文程毕竟是智慧之人,百般忍耐,不提招降之事,只谈古论今。谈话之间,梁上落下一块燕泥,掉在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一面说话,一面“屡拂拭之”。范文程不动声色,告辞出来,回奏皇太极说:洪承畴是不想死的。他对自己的衣服如此爱惜,何况他的生命呢?第二天,皇太极亲临太庙,洪承畴立而不跪。皇太极问寒问暖,见洪承畴衣服单薄,当即脱下自己身上貂裘,披在洪承畴身上。此时的洪承畴“瞠视久”,叹曰:“真命世之主也!”,随即叩头投降了。皇太极大喜。他说:“今获一导者,吾安得不乐?”此导者,就是向导,满清进军中原的向导。
此时此刻,北京城里的崇祯皇帝在做什么呢?朱由检自以为,洪承畴此番必死。他根本不会想到,洪承畴也会变节的。清史记载:“庄烈帝初闻承畴死,予祭十六坛,建祠都城外,与邱民仰并列。庄烈帝将亲临奠,俄闻承畴降,乃止。”崇祯皇帝下令辍朝3日,以王侯规格“予祭十六坛”,七日一坛,于五月十日亲自致祭,还御制 “悼洪经略文”明昭天下。同时祭悼的,还有被杀的巡抚邱民仰。然而,祭到第九坛时,消息传来:洪承畴降清了。崇祯震谔不已。洪承畴的德行操守,在崇祯一朝是颇有名声的。洪承畴最忠义,也是普遍的评价。如此忠义之人,怎么会变节呢?以崇祯之心胸,自然是最最想不通的一件事。因此,这个祭悼仪式就草草收场了。“遂御祭始罢”。不过,这件事,朝廷并没有张扬。多年之后,当满清入主北京之时,老百姓才知道,这个“忠义之人”洪承畴居然还活着。错谔之者甚众。
有一件事,至今仍有争议。洪承畴降清之后,尽管皇太极待之甚厚,但他一直没有出来做官。这是为什么?清史有载:“承畴既降,隶镶黄旗汉军,太宗遇之厚。然终太宗世,未尝命以官。”同情洪承畴的人说,这是洪承畴依旧看中其品行。只要明未亡,崇祯仍在,他就不做官。似乎证明此人还有所谓的气节。但事实是,满清对洪承畴这样的降臣,仍然是有警惕的。不放心,才是皇太极的真实想法。他看重的,仅仅是洪承畴的计策,以及对明朝的政治军事的熟知程度,而不是去委以实权,让其独挡一面。若说其觉得有愧于崇祯皇帝,也是不实之词。摄政王多尔衮进京之时,洪承畴已是鞍前马后、积极有为了。崇祯走投无路,去煤山上吊之时,洪承畴在干什么?他正在协助多尔衮指挥千军万马围困北京,相煎何急啊。其有愧意乎?实不可能的。
满清入主中原之后,朝廷对洪承畴的警惕才稍稍放松。清代史家赵翼评价洪承畴说:“(洪)出经略江南诸省,逋寇以次削平,后再出经略楚、粤、滇、黔诸省,西南底定,皆其功也。”直到此时,他才独挡一面,屡建功勋了。然而可悲的是,满清的主子,对洪承畴仍有戒心。他接替多铎任职南京之时,就经历了告密事件,几乎断送了他的前途。一次是南明鲁王部下的诱降信事件,另一次是僧人函可事件,后者不过是查出了几本随身携带的反清复明的书稿而已。幸亏多尔衮仍要用洪承畴,才没有多加追究。 洪承畴对满清开国居功至伟,但一直没有受到封赏。直到顺治18年(1661年)正月,顺治死,康熙嗣位。洪承畴“疏乞休致业”,朝廷几经争论,康熙才授以一个三等阿达哈哈番(轻车都尉)世袭位,应付了事。
还有一件事,也是洪承畴万万想不到的。乾隆皇帝于清乾隆41年十二月初三下诏,命国史馆编纂《明季贰臣传》。他说:明清之际,洪承畴等明末诸臣望风归附,满清考虑到“开创大一统之规模,自不得不加之录用,以靖人心而明顺逆。今事后平情而论,若而人者,皆以胜国臣僚,乃遭际时艰,不能为其主临危授命,辄复畏死刑生,腼颜降附,岂得复谓之完人?”显然,他对降清的“胜国臣僚”表示出了一种蔑视。乾隆以忠君为标准,在上谕中把降清的明朝官员均称为“贰臣”。从忠君思想着眼,这些人实在“大节有亏”。乾隆还说:“朕思此等大节有亏之人,不能念其建有勋绩,谅于生前;亦不因其尚有后人,原于既死。今为准情酌理,自应于国史内另立‘贰臣传’一门,将诸臣仕明及仕本朝各事迹,据实直书,使不能纤微隐饰。”于是,洪承畴被打入了《贰臣传》。虽说是甲等,也是瑕瑜可知了。洪承畴地下有知,不知会作何感慨?!
洪承畴的负恩变节,其亲朋友好友皆引为耻。其间故事甚多。不说。只述一件小事,很有意思。洪承畴清廷为官之后,有一次在阴历“谷雨”与友人对弈。其间丫鬟送茶,客人饮罢,只觉清香扑鼻,便随口道:“我道茶香这样浓——原来是‘雨前茶’!”洪承畴张口吟出一联:“一局棋枰,此日几乎忘谷雨。”这位友人续了一个下联,韵含深意:“两朝领袖,他年何以别清明?”后来,也有人将洪承畴那副著名的对联各加了一个字,拧翻了诗意。深有讽刺之意。
君恩深似海矣!
臣节重如山乎?
康熙4年(1665年),洪承畴病死,卒年73岁。洪承畴被葬于今北京市海淀区的车道沟。然而,这个墓地早已被破坏殆尽。据说,现只存有一对石狮子也。洪承畴如此绝顶聪明之人,亦不过如此下场。呜呼。

  呜呼!劫际红羊,祸深黄龙。安内攘外,端赖重臣。吴天不吊,折我股肱。朕以薄德,罹此蹇剥,临轩洒涕,痛何如之!

  曩者青犊肆虐于中原,铜马披猖于西陵,乃命卿总督师旅,扫荡秦、蜀。万里驰驱,天下知上将之辛劳;三载奋剿,朝廷纤封疆之殷忧。方期贼氛廓清,丽日普照于泾、渭;诓料虏骑入犯,烽火遍燃于幽、燕。畿辅蹂躏,京师戒严。朕不得已诏卿勤王,星夜北来。平台召见,咨以方略。蓟辽督师,倚为干城。海内板荡,君臣共休戚之感;关外糜烂,朝野乏战守之策。卿受命援锦,躬亲戎行;未建懋功,遽成国殇。呜呼痛哉!

  自卿被围,修逾半载。孤城远悬,忠眸难望一兵之援;空腹坚守,赤心惟争千秋之节。慷慨誓师,将士闻之而气壮;擂鼓督战,夷狄对之而胆寒。大臣如此勇决,自古罕有。睢阳义烈,堪与比拟。无奈壮士掘鼠,莫救三军饥馁,叛将献城,终至一朝崩解。然卿犹督兵巷战,狂呼杀敌;弱马中箭,继以步斗;手刃数虏,血满袍袖;两度负伤,仆而再起;正欲自刎,群虏涌至,遂致被执。当此时也,战鼓齐唁,星月无光,长空云暗,旷野风悲,微而忽零,浙沥不止,盖忠贞格于上苍,天地为之愁惨而陨泣!

  闻卿被执之后,矢志不屈,蓬头垢面,骂不绝口。槛车北去,日近虏庭,时时回首南望,放声痛哭。追入沈阳,便即绝食。虏酋百般招诱,无动卿心。佳肴罗列于几上,卿惟日闭而罔视;艳姬侍立于榻前,卿惟背向而怒斥。古人云: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慷慨与从容,卿兼而有之矣。又闻卿绝食数日,气息奄奄,病不能兴,鼓卿余力,奋身坐起,南向而跪,连呼“陛下!陛下!”气噎泪流,欲语无声,倒地而死,目犹不瞑。君子成仁,有如是耶?呜呼痛哉!

  年余以来,迭陷名城,连丧元臣,上天降罚,罪在朕躬。建祠建坊,国有褒忠之典;议谥议恤,朕怀表功之心。卿之志节功业,已饬宣付史馆。呜呼!卿虽死矣,死而不朽。死事重于泰山,豪气化为长虹;享俎豆于百世,传今名于万年。魂其归来,尚飨!

洪承畴投降满清了!


洪承畴为何降清?
洪本是明朝能臣,位高权重,口碑也不错,既为皇帝倚重,也受同僚和部下的推崇爱戴。松山兵败,举朝大震,都以为洪承畴必死无疑,崇祯皇帝极为痛悼,辍朝3日,以王侯规格“予祭十六坛”,七日一坛,于五月十日亲自致祭,还御制“悼洪经略文”明昭天下。祭到第九坛时,消息传来:洪承畴降清了,御祭...

历史上本有才能却因自视过低而失败的人
洪本是明朝能臣,位高权重,口碑也不错,既为皇帝倚重,也受同僚和部下的推崇爱戴。松山兵败,举朝大震,都以为洪承畴必死无疑,崇祯皇帝极为痛悼,辍朝3日,以王侯规格“予祭十六坛”,七日一坛,于五月十日亲自致祭,还御制“悼洪经略文”明昭天下。祭到第九坛时,消息传来:洪承畴降清了,御祭...

洪承畴是明朝的叛徒吗?
洪本是明朝能臣,位高权重,口碑也不错,既为皇帝倚重,也受同僚和部下的推崇爱戴。松山兵败,举朝大震,都以为洪承畴必死无疑,崇祯皇帝极为痛悼,辍朝3日,以王侯规格“予祭十六坛”,七日一坛,于五月十日亲自致祭,还御制“悼洪经略文”明昭天下。祭到第九坛时,消息传来:洪承畴降清了,御祭...

洪承畴降清???
洪本是明朝能臣,位高权重,口碑也不错,既为皇帝倚重,也受同僚和部下的推崇爱戴。松山兵败,举朝大震,都以为洪承畴必死无疑,崇祯皇帝极为痛悼,辍朝3日,以王侯规格“予祭十六坛”,七日一坛,于五月十日亲自致祭,还御制“悼洪经略文”明昭天下。祭到第九坛时,消息传来:洪承畴降清了,御祭...

历史上因未能忍耐而失败的人
洪本是明朝能臣,位高权重,口碑也不错,既为皇帝倚重,也受同僚和部下的推崇爱戴。松山兵败,举朝大震,都以为洪承畴必死无疑,崇祯皇帝极为痛悼,辍朝3日,以王侯规格“予祭十六坛”,七日一坛,于五月十日亲自致祭,还御制“悼洪经略文”明昭天下。祭到第九坛时,消息传来:洪承畴降清了,御祭...

洪承畴和文天祥有什么区别
洪本是明朝能臣,位高权重,口碑也不错,既为皇帝倚重,也受同僚和部下的推崇爱戴。松山兵败,举朝大震,都以为洪承畴必死无疑,崇祯皇帝极为痛悼,辍朝3日,以王侯规格“予祭十六坛”,七日一坛,于五月十日亲自致祭,还御制“悼洪经略文”明昭天下。祭到第九坛时,消息传来:洪承畴降清了,御祭...

洪承畴投降的真实心理?
于是当众展卷,亢声朗诵,抑扬顿挫掷地有声,却是《崇祯皇帝御制悼洪经略文》。同时还有一位被俘的老将军囚在南京,洪承畴念及旧日情分劝他投清。这位将军掩耳大叫:“你们别骗我,我根本不相信洪亨九会投降!这个洪承畴一定是冒牌货、是假的!哪有像洪亨九那样受恩深重的人会投降的!你们一定搞错了!”这两件扫兴事...

明末清初是不是有一个大臣有洁癖,后来投降了
松山兵败,举朝大震,都以为洪承畴必死无疑,崇祯皇帝极为痛悼,辍朝3日,以王侯规格“予祭十六坛”,七日一坛,于五月十日亲自致祭,还御制“悼洪经略文”明昭天下。祭到第九坛时,消息传来:洪承畴降清了,御祭始罢。事清洪承畴降清后,清太宗命隶镶黄旗汉军,表面上对他恩礼有加,实际上并未放松对他的防范,使其...

洪承畴降清是假的,是满人篡改了历史。
松山兵败,举朝大震,都以为洪承畴必死无疑,崇祯皇帝极为痛悼,辍朝3日,以王侯规格“予祭十六坛”,七日一坛,于五月十日亲自致祭,还御制 “悼洪经略文”明昭天下。祭到第九坛时,消息传来:洪承畴降清了,御祭始罢。 【仕清】洪承畴降清后,清太宗命隶镶黄旗汉军,表面上对他恩礼有加,实际上并未放松对他的防范...

诱降洪承畴的是谁?
松山兵败,举朝大震,都以为洪承畴必死无疑,崇祯皇帝极为痛悼,辍朝3日,以王侯规格“予祭十六坛”,七日一坛,于五月十日亲自致祭,还御制“悼洪经略文”明昭天下。祭到第九坛时,消息传来:洪承畴降清了,御祭始罢。 事清 洪承畴降清后,清太宗命隶镶黄旗汉军,表面上对他恩礼有加,实际上并未放松对他的防范,使...

涪陵区19287638565: 姓洪的当过最高的官有谁 -
说思盐酸: 洪秀全,

涪陵区19287638565: 在洪承畴二事文章中 -
说思盐酸: 洪承畴二事 洪经略入都后,其太夫人犹在也.自闽迎入京.太夫人见经略大怒骂,以杖击之,数其不死之罪.曰:“汝迎我来,将使我为旗下老婢耶?我打汝死,为天下除害.”经略疾走得免.太夫人即买舟南归. 黄石斋先生被执,拘禁中,洪承畴往视之,先生闭目不视.洪既出.先生举笔疾书一联.曰:“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得报国反成仇.”盖成仇与承畴同音也.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 太夫人和黄石斋都认为洪承畴投降满清,卖国求荣.并对此深恶痛绝.

涪陵区19287638565: 给翻译以下古文.谢谢 -
说思盐酸: 某位中堂大人,是过去明朝的宰相,曾经投降过流寇,世人对他不认同(或:鄙视他).他老了,归隐山林,建成一座堂子,几个人住在里头,第二天早上见到堂上有一匾额写着;:“三朝元老.”有一副对联,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孝弟...

涪陵区19287638565: 崇祯有多少儿子?都是谁? -
说思盐酸: 崇祯皇帝一共有7个儿子,分别是: 献愍太子(明悼帝)朱慈烺,母庄烈愍皇后周氏,1644年李自成封为宋王,李败退时不知所终. 怀隐王朱慈烜,母庄烈愍皇后周氏,早殇. 定哀王朱慈炯,母庄烈愍皇后周氏,1644年不知所终. 永悼王朱慈照,母恭淑皇贵妃田氏,1644年不知所终. 悼灵王朱慈焕,母恭淑皇贵妃田氏,五岁而殇. 悼怀王,母恭淑皇贵妃田氏,二岁殇. (无名),母恭淑皇贵妃田氏,三岁殇.

涪陵区19287638565: 永历帝与崇祯帝是什么关系?
说思盐酸: 桂端王常瀛,神宗第七子,世子已先卒,次子安仁王由(左木右爱)亦未几卒.次由榔,崇祯时,封永明王,也就是南明永历帝.崇祯的老爸是明光宗朱常洛,是神宗的长子.而明熹宗是崇祯的大哥,他们是兄传弟(明熹宗的几个儿子都早死了,怀冲太子慈然,熹宗第一子.悼怀太子慈焴,熹宗第二子.献怀太子慈炅,熹宗第三子.与怀冲、悼怀皆殇.).也就是说南明永历帝的老爸和崇祯的老爸是亲兄弟.所以南明永历帝和崇祯应该是堂兄弟关系.其实你可以从名字上看出, 南明永历帝叫朱由榔,崇祯叫朱由检,都是由字辈,应该是兄弟的.

涪陵区19287638565: 崇祯帝有几个子女?名字分别是什么? -
说思盐酸: 子:太子朱慈烺,母周皇后.怀隐王朱慈烜,母周皇后,生不久薨.定王朱慈炯,母周皇后永王朱慈炤,母田贵妃悼灵王朱慈焕,母田贵妃,传说中的朱三太子= =悼怀王朱慈灿,母田贵妃,两岁殇.悼良王,名不详,母田贵妃,三岁殇. 女:坤仪公主,早夭,母周皇后.长平公主朱媺娖,王顺妃所出,由周皇后抚养(明史说周皇后所出,但是同年周皇后生太子,所以- -)昭仁公主,母不详.还有三女早夭.这四个女儿中有一个是袁贵妃所出,无考= =

涪陵区19287638565: 水浒传人物介绍以及他们的相关故事 -
说思盐酸:宋江: 人唤“及时雨”.早先为山东郓城县押司,整日舞文弄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