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的历史

作者&投稿:益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鲁国的历史是什么?~

鲁国,是周朝的一个姬姓诸侯国,为周武王的弟弟周公之后所建立。西周初年周公辅佐天子周成王东征灭掉了伙同武庚叛乱的奄国,分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故土,建立鲁国。顷公二十四年(前256年),鲁国为楚考烈王所灭。鲁国先后传二十五世,三十六位君主,历时800年左右。首都在曲阜,疆域在泰山以南,今山东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苏、安徽三省小部分。
在周代的众多邦国中,鲁国是姬姓“宗邦”,诸侯“望国”,故“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鲁国成为典型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世人称“周礼尽在鲁矣”。
鲁顷公二十四年(前256年),鲁国为楚考烈王所灭,迁顷公于下邑(今安徽省砀山县),另一说卞县(一作卞邑,今山东泗水)为民,鲁国灭亡。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5年)被楚考烈王迁于莒城(鲁国仅余此一城,今山东省莒县)。姬雠把周礼、仪礼藏于墙壁,薨于柯(今山东东阿),遂葬。
姬雠子姬晦潜逃于今山东省汶上县城西南35里阚乡,在鲁国诸公之墓傍而居。汉平帝时期,封鲁顷公八世孙公子宽为褒鲁侯,奉周公祀,公子宽死后谥为“节”,其子公孙相如袭爵。王莽新朝时期,又封公孙相如后裔姬就为褒鲁子。

鲁国,中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国君为姬姓,侯爵,首任国君为周武王的弟弟周公之子伯禽。

西周初年周公辅佐天子周成王东征灭掉了伙同武庚叛乱的奄国,分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故土,建立鲁国,国都为曲阜,疆域在泰山以南,今山东省南部。

鲁国先后传二十五世,三十六位君主,历时800年左右。鲁顷公二十四年(公元前256年),鲁国为楚考烈王所灭。

在周代的众多邦国中,鲁国是姬姓“宗邦”,诸侯“望国”,故“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鲁国成为典型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世人称“周礼尽在鲁矣”。

鲁国的历史演变(大事记):

周公摄政

西伯昌之子,以发、旦最贤。发即周武王,旦即周公旦。武王得天下,封叔旦于曲阜,是为鲁公。叔旦不就国,留在周辅佐天子,是为周公。史称“周公旦”。周公旦之功,不在鲁,而在周。武王伐纣之后,天下仍未归心,武王却得了重病。群臣恐惧,太公、召公想到文王庙为武王占卜运势。周公旦说,且慢,不能以此困扰先王。于是他设坛,向太王、王季、文王祷告:嫡长子孙发,勤于政务劳于国事,不幸重病;如果列祖列宗因为上天的旨意而不能为王发消灾解难,那么请以我来替他受罪吧。祷告之后,才去占卜,卜得“吉”,而武王发病情好转。鬼神之事,暂且不谈,而周公之用心,可谓良苦。武王发崩,太子钊年幼,尚在襁褓。周公旦担心武王崩而天下诸侯叛乱,于是摄行君位。武王的弟弟们见此,都说周公旦肯定要对太子钊不利,想自己当天子。周公旦一看,不得了,舆论的力量无穷啊,于是立太子钊,是为周成王,而他则辅佐成王,让自己的嫡长子伯禽到鲁国担任国君,以为屏障,防御东方徐戎、淮夷等蛮夷。

武王发的弟弟管叔、蔡叔疑心周公旦,就跟商纣王的后代武庚一起发难,想除掉周公旦。与此同时,东方的淮夷、徐戎果然叛乱。齐太公、鲁公伯禽发兵镇压, 顺利把淮夷、徐戎给镇压了。而周公旦挟天子之师,也平定了管蔡之乱。周公旦摄行君位多年,营造雒邑,于是迁都雒邑,是为成周。周公旦为周王朝的统治立下汗马功劳,但是位高权重也难免惹人非议,传说成王年长,周公归政之后,周公因为担心成王清算他,逃到了楚地。不过成王知道周公旦劳心劳力也是为了周王朝罢了,也就迎他回来。周公旦薨,而还没到收割的时候,暴风挟雷,把禾都扫荡干净。据说这种天象在武王发崩的时候也出现过。于是查阅记录,发现了前文所说的周公祈祷以己代武王受难的记载。成王很感动,于是下令,让周公旦的鲁国拥有郊祭文王的资格,可以奏天子礼乐。

西周强藩

周王朝历来有厚同姓、薄异姓的国策,而周成王赋予鲁国“郊祭文王”、“奏天子礼乐”的资格,不仅仅是对周公旦功劳的一种追念,更是希望作为宗邦的鲁国能够“大启尔宇,为周室辅”。这是鲁国在政治上的优势。伐灭管蔡之乱,平定徐戎之叛,鲁国得到“殷民六族”。而本来是王族的殷商之民,拥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同时也善于发展经济(商人的称呼,就是来自于殷商之民);而鲁国地处东方海滨,盐铁等重要资源丰富。这是鲁国在经济、文化上的优势。
鲁国历经鲁公伯禽、考公酋(系本作“就”,邹诞本作“遒”)、炀公熙(一作怡,考公弟)、幽公宰(系本名圉)、魏公晞(幽公弟)、厉公擢(系本作“翟”)、献公具(厉公弟)、真公濞(本亦多作“慎公”),一直都是周室强藩,震慑并管理东方,充分发挥了宗邦的作用。此时的鲁国“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其国力之强,使得诸夏国人和夷狄之民“莫我敢承”、“莫不率从”。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春秋,彼时曹、滕、薛、纪、杞、彀、邓、邾、牟、葛诸侯仍旧时常朝觐鲁国。

长幼之乱

历史上,鲁国有过几次废长立幼、杀嫡立庶的事件,始作俑者,或者可以追溯到周宣王。鲁真公薨,其弟敖立,是为武公。武公有长子括、少子戏。武公九年,武公带着两个儿子,西去朝拜周宣王。宣王很喜欢戏,于是作了件荒唐事,他要立戏为鲁国的太子。王的卿大夫樊仲山父就说,这个废长立幼,不合规矩。不合规矩而您一定要做的话,日后鲁国一定会违背您的旨意。违背了您的旨意,那就是要讨伐的。不讨伐的话那对您的威信有损。要真发展到那个地步,对大家都不好。您看,是不是别下这个命令呢?
周宣王很不满,现在谁是天子啊,他不顾重臣意见,下了命令就立戏为鲁国太子,日后当鲁国的国君。鲁武公有点郁郁不乐,回到鲁国后就死掉了。于是太子戏立,是为鲁懿公。果然,懿公被他哥哥括的儿子伯御带着鲁人干掉。伯御安安稳稳地做了十一年鲁国国君,最后被周宣王发兵给伐灭了。(古时候交通不便的缘故?因此那么久了周宣王才知道?此事,存疑。)周宣王把伯御给诛杀了,就立懿公戏的弟弟称,是为鲁孝公。那个时候起,周天子的威信日益下降,而诸侯国弑其君的事情时有发生。

隐公居摄

鲁孝公薨,子弗湟立,是为惠公。鲁惠公的元配没有生子就死了,妾室声子倒是帮他生了个儿子,名叫做息(一作息姑)。后来,惠公听说宋国有个女子生来手掌就有“鲁夫人”的纹状,于是就把她娶回鲁国,是为仲子。仲子为惠公生了个儿子,名叫做允(一作轨)。因有“鲁夫人”的纹状而娶之,隐隐有立她为夫人的意思,则她的儿子允就有可能当太子。惠公没有立太子就死掉了。年长的公子息颇得鲁人的拥戴,于是他学当年周公旦那样,摄行君位。但是又担心其他人不服,于是立公子允为惠公太子,说是等他长大后就把政权返给他。历史上把公子息称作“隐公”,所谓隐,也就是假、非正式之类的意思,表示他不是国君,但是实际上就等同国君。这也是鲁国跟其他诸侯国所不同的一个地方。
隐公时期,卿大夫羽父位高权重,逐渐掌握实权。但是羽父权力欲望太重,渴望与国君平起平坐,何况隐公甚至还不是名义上的国君。羽父就对隐公说,要不您立我为太宰吧。所谓太宰,那就是周天子的王室正卿,就地位而言,跟诸侯平起平坐。隐公不答应,推托说自己又不是鲁公,不能做主。羽父说,其实太子允没什么势力,您德高望重,不如顺势就即位好了,我帮你解决掉障碍。隐公震怒,“我之所以当这个家,是因为看到允年幼,担心人心不稳才勉强顶着众人的唾骂来做这件事。本想等到允长大了,我就到菟裘之地养老去。你瞧你说的什么话啊!”羽父被弄得一愣一乐,敢情人家不想夺位?他担心太子允知道这件事,于是急匆匆跑到太子允跟前,来个恶人先告状,谗言隐公想要霸占权位,不会让允掌权之类的话。太子允心想这还得了,于是授命羽父把事情给解决了。羽父就派人弑杀了隐公。惠公太子允即位,是为鲁桓公。

三桓兴起


鲁桓公初期,羽父还挺有权势,但是到了后来就不见经传,或许是桓公疏远了他也未可知。鲁桓公有庶长子庆父、太子同、公子牙、公子友。庆父、叔牙、季友的后代分别是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合称三桓。
祸起孟任
桓公薨,太子同立,是为庄公。庄公夫人哀姜,哀姜娣叔姜为庄公生子开。庄公晚年,筑高台,看到大夫党氏的女儿孟任,很是欢喜,就跟着她走。最后,庄公许诺说立孟任为夫人,如果她给自己生了儿子,就立为太子。(这个庄公也真是个妙人,追在姑娘家身后走,活脱一个情窦未开的傻小子,还愣愣地说你嫁给我吧,我会对你很好的,你要是生了儿子,我就让他当国君。)
孟任生般(一作“斑”)。庄公想立般为太子,又担心其他臣子有意见。再者,鲁国一向都有“父死子继,兄死弟及”的传统。到了庄公三十二年,庄公病笃,又想到立太子的事情,就询问自己的兄弟叔牙、季友。叔牙说庆父有才能,隐隐有选贤任能,你死了就立庆父的意思。季友则说就算死也要立公子般。于是,庄公让季友派人赐鸩酒给叔牙。叔牙饮鸩而死,立其后为叔孙氏。

庆父之难

庄公立般为太子,而季友辅佐。叔牙死后不久,庄公薨。于是季友立太子般为国君,为庄公治丧,因此尚未正式即位。而庆父发难,派人弑杀了在党氏居住的鲁公般。季友惊慌之间,逃往陈国。庆父与庄公夫人哀姜一向都有私通,因此发难之后,他立哀姜陪嫁的叔姜之子,公子开为国君,是为鲁闵公(一作湣公)。庆父立闵公之后,跟哀姜私通得更加厉害,但是始终觉得有妨碍,就想把闵公给杀了而自己当国君。齐国仲孙湫就预言“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后来的孔子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闵公二年,庆父派大夫卜齮袭杀闵公于武闱。季友听闻,自陈至邾,接庄公妾成风之子申,请鲁人以其为国君。庆父忧惧,出逃到莒。于是,季友送公子申入鲁,并重金贿赂莒人,抓庆父回国。庆父请求让他出逃,季友不肯。于是庆父自杀。立其后为孟孙氏。
关于孟孙氏,春秋又作仲孙氏。因为当初庆父虽为长兄,但为了表示君臣之别,于是自称仲,史称共仲。实际上,当时的人都以其年长而叫他的后代为孟孙氏。 季友立公子申,是为鲁僖公(史记作“釐公”)。僖公元年,季友帅师败“莒师于郦,获莒拏”,“公赐季友汶阳之田及费”,季友为鲁国相。季友相僖公,执政多年,把鲁国治理得井井有条。鲁人作《诗·鲁颂》称赞。僖公十六年,季友卒,谥成,史称“成季”,其后立为季孙氏,又称季氏。

公卿争权

僖、文、宣、成、襄、昭、定、哀、悼九位鲁公在位期间,作为卿家的三桓与公室争权夺利,尤其是以季孙氏的执政与公室的反击最为激烈。成季死后,庄公的公子遂(即襄仲)及其儿子公孙归父相继掌权,是为东门氏执政时期,而孟孙氏一度被东门氏赶出鲁国。然而,成季的孙子季孙行父(即季文子)利用三桓的势力,开初税亩,使得私田兴起,而“隐民”剧增,获得鲁国平民阶层的人心。公子遂杀嫡立庶,以公子俀为国君,是为鲁宣公。

宣公发现三桓日益强盛,同时有民不知君、只知三桓的说法甚嚣尘上,于是他“欲去三桓,以张大公室”。他与执政的公孙归父商量,是不是起兵灭了三桓,但是国人明显倾心于三桓,使用国内兵马或许不妥。于是,公孙归父前往晋国借兵。可惜公孙归父还没成功搬来晋国军队,宣公就死了,而季文子趁机发难,备述襄仲当政时的弊端,斥责他“南通於楚,既不能固,又不能坚事齐、晋”,使鲁国没有强援。鲁国司寇表示愿意随季文子除乱。公孙归父听到这样的消息,连忙逃到齐国躲起来。季文子开始执政。从此开启了季孙氏祖孙几代人的执政专权之路。 季文子、季武子、季平子辅佐鲁国文宣成襄昭定六位鲁公,位列三卿之首,独专国政。
季武子时期,通过一系列的政策从不同角度削弱公室的权力:襄公十一年, 增设三军。季武子、叔孙穆叔、孟献子分三军,一卿主一军之征赋,由是三桓强于公室。当年,周武王封周公旦于鲁,按周礼“天子六军,诸侯大国三军”,鲁有三军。自文公以来,鲁国弱而从霸主之令,若军多则贡多,遂自减中军,只剩上下二军,属于公室,“有事,三卿更帅以征伐”不得专其民。季武子欲专其民,遂增设中军,三桓分三军之民。
襄公十二年,三桓“十二分其国民,三家得七,公得五,国民不尽属公,公室已是卑矣”。昭公五年,季武子罢中军。四分公室,季孙称左师,孟氏称右师,叔孙氏则自以叔孙为军名,“三家自取其税,减已税以贡於公,国民不复属於公,公室弥益卑矣”。公室奋起反击,昭公二十五年,在郈昭伯、公若等人的劝说下,鲁昭公发兵伐季孙氏。而孟孙氏、叔孙氏认为唇亡齿寒,三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于是发兵救援。结果昭公外逃,而季平子专权,摄行君位将近十年。

季平子的僭越行为,导致其家臣奋起模仿,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阳虎。定公五年,季平子、叔孙成子相继去世,阳虎发难,囚禁季桓子,逐仲梁怀,随后执掌鲁国权位长达三年。虽然阳虎被三桓赶出了鲁国,但是三桓的影响日渐削弱、公卿之别君臣之礼日渐败坏也成了趋势。 这个时候,在位的鲁定公决心削弱三桓,而这个时候三桓内部并不稳定,因为季孙氏的专权,导致其他两家的不满。定公十年,齐鲁会盟,作为司仪的孔子不仅言谈之间退发难的莱夷之人,更以口舌之利,使得齐国归还汶阳之田。于是,定公以此为契机,重用孔子, 而孔子为了恢复公卿之别、君臣之分,决定以隳三都的方式,逐步消解三桓的强盛势力。季桓子出于防止家臣犯上的考虑,同意隳三都,并派仲由等臣子率兵毁掉自己的费城。然而三桓之中,孟孙氏反对,他坚持不毁掉自己的成城,结果定公发兵讨伐,却无法攻下。而定公在季孙氏的唆使下观齐女乐,败坏礼数,更寒了孔子的心。结果,三桓把公室的坚定拥护者孔子赶出了鲁国。

哀公即位后,想要伐灭三桓,结果反被三桓逐赶,死于有山氏。哀公死后,三桓立公子宁,是为悼公。悼公时期,三桓胜,鲁如小侯,卑於三桓之家。直到鲁穆公时期(前415年-前383年),鲁国实行改革,任命博士公仪休为鲁相,遂渐从三桓手中收回政权,国政开始奉法循理,摆脱了三桓专政的问题,重新确立了公室的权威。而三桓之一的季孙氏则据其封邑费、卞,独立成为了费国。

楚灭鲁国


前323年,鲁景公卒,鲁平公即位,此时正是韩、魏、赵、燕、中山五国相王之年。鲁顷公二年(前278年),秦国破楚国首都郢,楚顷王东迁至陈。顷公十九年(前261年),楚伐鲁取徐州。顷公二十四年前256年,鲁国为楚考烈王所灭,迁顷公于下邑,封鲁君于莒。后七年(前249年)鲁顷公死于柯(今山东东阿),鲁国绝祀。

西伯昌(姬昌)之子,以姬发、姬旦最贤。姬发即周武王,姬旦即周公旦。
武王伐纣之后,天下仍未归心,武王却得了重病。群臣恐惧,太公、召公想到文王庙为武王占卜运势。周公旦说,且慢,不能以此困扰先王。于是他设坛,向太王、王季、文王祷告:嫡长子孙姬发,勤于政务劳于国事,不幸重病;如果列祖列宗因为上天的旨意而不能为王发消灾解难,那么请以我来替他受罪吧。祷告之后,才去占卜,卜得“吉”,而武王发病情好转。鬼神之事,暂且不谈,而周公之用心,可谓良苦。
武王发崩,太子诵年幼,尚在襁褓。周公旦担心武王崩而天下诸侯叛乱,于是摄行君权。
武王的弟弟们见此,都说周公旦肯定要对太子诵不利,想自己当天子。周公旦于是立太子诵,是为周成王,而他则辅佐成王,让自己的嫡长子伯禽到鲁国担任国君,以为屏障,防御东方徐戎、淮夷等蛮夷。
武王发的弟弟管叔、蔡叔疑心周公旦,就跟商纣王的后代武庚一起发难,想除掉周公旦。与此同时,东方的淮夷、徐戎叛乱。齐太公、鲁公伯禽发兵镇压。而周公旦挟天子之师,也平定了管蔡之乱。
周公旦摄行君权多年,营造雒邑,于是迁都雒邑,是为成周。
周公旦为周王朝的统治立下汗马功劳,但是位高权重也难免惹人非议。传说成王年长,周公归政之后,周公 因为担心成王清算他,逃到了楚地。不过成王知道周公旦劳心劳力也是为了周王朝,就迎他回来。
周公作为周王室的开国功臣,又是王室宗亲,从辅佐周武王开始就尽心尽力为周王朝打点一切。行政期间,也是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怠慢,在周公自己告诫前往封国就封的伯禽就这样说过:“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我在这天下也不算卑贱了。然而我洗一次头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餐饭三次吐出食物,起来接待士人,仍旧会担心失去天下贤人。你到鲁国后,千万不要以有国土而对人骄傲啊”。后世也因此留下了“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样的成语。后来周公重病,就留言说,“我死之后一定要把我葬在成周附近啊,我是丝毫不敢离开成王啊”。等到周公死后,成王则把周公葬在毕,毕是文王下葬的地方。成王以此来表示他不敢把周公作为自己的臣子,只能让周公去追随文王。周公这一生大概也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真实写照了吧。
周公旦薨,而还没到庄稼收割,暴风挟雷,把禾粟扫荡干净。据说这种天象在武王发崩的时候也出现过。 于是查阅记录,发现了前文所说的周公祈祷让自己代武王受难的记载。成王很感动,于是下令,让周公旦的鲁国拥有郊祭文王的资格,可以奏天子礼乐。 周武王灭殷之后,就把少昊之墟封给了周公,国号为鲁。周公因为辅助成王的缘故就没有前往封地就国,于是让嫡子伯禽前往封地就国。伯禽也就成了鲁国实际的开国君主。伯禽出发之前,周公告诫他应该谦恭下士,不能因为傲慢而失去民心。
伯禽到达封国之后,把曲阜作为自己封国的都城,然后依照周国的制度、习俗来进行治理。因为要去除当地的旧习俗,伯禽前前后后用了三年时间才完成了初步的稳定,然后返回成周报告政绩。而鲁的邻国齐却只用了五个月就返回成周报告结果了,这是因为齐国采取了和鲁国完全相反的政策。齐国的封君简化了周的制度,并依照当地风俗来治理封国,于是很快地稳定下来了。周公因此认为鲁国将来会不如齐国,因为的它的政策不如齐国让人民感到方便近人。
在管叔、蔡叔联合武庚作乱时,东方的淮夷、徐戎等也兴兵作乱,前来攻打鲁国。伯禽率领鲁国的军队前往抵抗,奋战两年最终在周、齐的帮助下平定了鲁国。
伯禽在位四十余年,坚持使用周礼治理鲁国,又加上成王赋予了鲁国“郊祭文王”、“奏天子礼乐”的资格,鲁国因此在立国之初就奠定了丰厚的周文化基础。而在后来“礼坏乐崩”的时代,鲁国则成为了典型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世人称“周礼尽在鲁矣”。 周王朝历来有厚同姓、薄异姓的国策,而周成王赋予鲁国“郊祭文王”、“奏天子礼乐”的资格,不仅仅是对周公旦功劳的一种追念,更是希望作为宗邦的鲁国能够“大启尔宇,为周室辅”。这是鲁国在政治上的优势。
伐灭管蔡之乱,平定徐戎之叛,鲁国得到“殷民六族”。而本来是王族的殷商之民,拥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同时也善于发展经济(商人的称呼,就是来自于殷商之民);而鲁国地处东方海滨,盐铁等重要资源丰富。这是鲁国在经济、文化上的优势。
鲁国历经鲁公伯禽、考公酋(系本作“就”,邹诞本作“遒”)、炀公熙(一作怡,考公弟)、幽公宰(系本名圉)、魏公晞(幽公弟)、厉公擢(系本作“翟”)、献公具(厉公弟)、真公濞(本亦多作“慎公”),一直都是周室强藩,震慑并管理东方,充分发挥了宗邦的作用。此时的鲁国“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其国力之强,使得国人和夷狄之民“莫我敢承”、“莫不率从”。
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春秋,彼时曹、滕、薛、纪、杞、彀、邓、邾、牟、葛诸侯仍旧时常朝觐鲁国。 历史上,鲁国有过几次废长立幼、杀嫡立庶的事件,始作俑者,或者可以追溯到周宣王。
鲁真公薨,其弟敖立,是为武公。武公有长子括、少子戏。
武公九年,武公带着两个儿子,西去朝拜周宣王。宣王很喜欢戏,于是作了件荒唐事,他要立戏为鲁国的太子。王的卿大夫樊仲山父就说,这个废长立幼,不合规矩。不合规矩而您一定要做的话,日后鲁国一定会违背您的旨意。违背了您的旨意,那就是要讨伐的。不讨伐的话那对您的威信有损。要真发展到那个地步,对大家都不好。您看,是不是别下这个命令呢?
周宣王很不满,谁是天子啊。他不顾重臣意见,下了命令就立戏为鲁国太子,日后当鲁国的国君。鲁武公有点郁郁不乐,回到鲁国后就死掉了。于是太子戏立,是为鲁懿公。
果然,懿公被他哥哥括的儿子伯御带着鲁人干掉。伯御安安稳稳地做了十一年鲁国国君,最后被周宣王发兵给伐灭了(古时交通不便的缘故?因此那么久了周宣王才知道?此事,存疑)。
周宣王把伯御给诛杀了,就立懿公戏的弟弟称,是为鲁孝公。那个时候起,周天子的威信日益下降,而诸侯国弑其君的事情时有发生。 鲁孝公薨,子弗湟立,是为惠公。
鲁惠公的元配没有生子就死了,妾室声子倒是帮他生了个儿子,名叫做息(一作息姑)。后来,惠公听说宋国有个女子生来手掌就有“鲁夫人”的纹状,于是就把她娶回鲁国,是为仲子。仲子为惠公生了个儿子,名叫做允(一作轨)。因有“鲁夫人”的纹状而娶之,隐隐有立她为夫人的意思,则她的儿子允就有可能当太子。
惠公没有立太子就死掉了。年长的公子息颇得鲁人的拥戴,于是他学当年周公旦那样,摄行君位。但是又担心其他人不服,于是立公子允为惠公太子,说是等他长大后就把政权返给他。历史上把公子息称作“隐公”,谥法:“不尸其位曰隐。”
隐公时期,卿大夫羽父位高权重,逐渐掌握实权。但是羽父权力权力欲太重,渴望与国君平起平坐,何况隐公甚至还不是名义上的国君。羽父就对隐公说,要不您立我为太宰吧(所谓太宰,那就是周天子的王室正卿,就地位而言,跟诸侯平起平坐。)隐公不答应,推托说自己又不是鲁侯,不能做主。羽父说,其实太子允没什么势力,您德高望重,不如顺势就即位好了,我帮你解决掉障碍。隐公震怒,“我之所以当这个家,是因为看到允年幼,担心人心不稳才勉强顶着众人的唾骂来做这件事。本想等到允长大了,我就到菟裘之地养老去。你瞧你说的什么话啊!”羽父被弄得一愣一愣,敢情人家不想夺位?他担心太子允知道这件事,于是急匆匆跑到太子允跟前,来个恶人先告状,谗言隐公想要霸占权位,不会让他允掌权之类的话。太子允心想这还得了,于是授命羽父把事情给解决了。羽父就派人弑杀了隐公。
惠公太子允即位,是为鲁桓公。 鲁桓公初期,羽父还挺有权势,但是到了后来就不见经传,或许是桓公疏远了他也未可知。
鲁桓公有庶长子庆父、太子同、公子牙、公子友。庆父、叔牙、季友的后代分别是孟氏、叔孙氏、季氏,合称三桓。
三桓为孟氏、叔孙氏、季氏,而非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以往有众多学者认为孟孙、叔孙、季孙皆为氏称,实误。“孙”为尊称,对于孟氏和季氏,“孟孙某”、“季孙某”仅限于宗主的称谓,宗族一般成员只能称“孟某”、“季某”。所以,“孟孙”、“季孙”并不是氏称。考之《左传》,只有“孟氏”、“季氏”的字样,而无“孟孙氏”、“季孙氏”的字样。叔孙氏的情况比较特殊,起先为叔氏,后来公子牙(字子叔)之后立叔氏,原来的叔氏改称叔孙氏。 桓公薨,太子同立,是为庄公。庄公夫人哀姜,哀姜娣叔姜为庄公生子开。
庄公晚年,筑高台,看到大夫党氏的女儿孟任,很是欢喜,就跟着她走。最后,庄公许诺说立孟任为夫人,如果她给自己生了儿子,就立为太子(这个庄公也真是个妙人,追在姑娘家身后走,活脱一个情窦未开的傻小子,还愣愣地说你嫁给我吧,我会对你很好的,你要是生了儿子,我就让他当国君)。
孟任生般(一作“斑”)。庄公想立般为太子,又担心其他臣子有意见。再者,鲁国一向都有“父死子继,兄死弟及”的传统。到了庄公三十二年,庄公病笃,又想到立太子的事情,就询问自己的兄弟叔牙、季友。叔牙说庆父有才能,隐隐有选贤任能,你死了就立庆父的意思。季友则说就算死也要立公子般。于是,庄公让季友派人赐鸩酒给叔牙。叔牙饮鸩而死,立其后为叔氏,后改称叔孙氏。 参见: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庄公立般为太子,而季友辅佐。
叔牙死后不久,庄公薨。于是季友立太子般为国君,为庄公治丧,因此尚未正式即位。而庆父发难,派人弑杀了在党氏居住的子般。季友惊慌之间,逃往陈国。
庆父与庄公夫人哀姜一向都有私通,因此发难之后,他立哀姜陪嫁的叔姜之子,公子开为国君,是为鲁闵公(一作湣公)。
庆父立闵公之后,跟哀姜私通得更加厉害,但是始终觉得有妨碍,就想把闵公给杀了而自己当国君。齐国仲孙湫就预言“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孔子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得不到安宁。亦指了结或停止危害的关键事物。)
闵公二年,庆父派大夫卜齮袭杀闵公于武闱。季友听闻,自陈至邾,接庄公妾成风之子申,请鲁人以其为国君。庆父忧惧,出逃到莒。于是,季友送公子申入鲁,并重金贿赂莒人,抓庆父回国。庆父请求让他出逃,季友不肯。于是庆父自杀。立其后为孟氏。
关于孟氏,《春秋》又作仲氏。因为当初庆父虽为长兄,但为了表示君臣之别,于是自称仲,史称共仲。实际上,当时的人都以其年长而叫他的后代为孟氏。
季友立公子申,是为鲁僖公(史记作“釐公”)。僖公元年,季友帅师败“莒师于郦,获莒拏”,“公赐季友汶阳之田及费”,季友为鲁国相。季友相僖公,执政多年,把鲁国治理得井井有条。鲁人作《诗·鲁颂》称赞。僖公十六年,季友卒,谥成,史称“成季”,其后立为季氏。 僖、文、宣、成、襄、昭、定、哀、悼九位鲁侯在位期间,作为卿家的三桓与公室争权夺利,尤其是以季氏的执政与公室的反击最为激烈。
成季死后,庄公的公子遂(即襄仲)及其儿子公孙归父相继掌权,是为东门氏执政时期,而孟氏一度被东门氏赶出鲁国。然而,成季的孙子季孙行父(即季文子)利用三桓的势力,开初税亩,使得私田兴起,而“隐民”剧增,获得鲁国平民阶层的人心。公子遂杀嫡立庶,以公子俀为国君,是为鲁宣公。
宣公发现三桓日益强盛,同时有民不知君、只知三桓的说法甚嚣尘上,于是他“欲去三桓,以张大公室”。他与执政的公孙归父商量,是不是起兵灭了三桓,但是国人明显倾心于三桓,使用国内兵马或许不妥。于是,公孙归父前往晋国借兵。可惜公孙归父还没成功搬来晋国军队,宣公就死了,而季文子趁机发难,备述襄仲当政时的弊端,斥责他“南通于楚,既不能固,又不能坚事齐、晋”,使鲁国没有强援。鲁国司寇表示愿意随季文子除乱。公孙归父听到这样的消息,连忙逃到齐国躲起来。季文子开始执政。从此开启了季氏祖孙几代人的执政专权之路。
季文子、季武子、季平子辅佐鲁国文宣成襄昭定六位鲁侯,位列三卿之首,独专国政。
季武子时期,通过一系列的政策从不同角度削弱公室的权力:
襄公十一年, 增设三军。季武子、叔孙穆叔、孟献子分三军,一卿主一军之征赋,由是三桓强于公室。当年,周武王封周公旦于鲁,按周礼“天子六军,诸侯大国三军”,鲁有三军。自文公以来,鲁国弱而从霸主之令,若军多则贡多,遂自减中军,只剩上下二军,属于公室,“有事,三卿更帅以征伐”不得专其民。季武子欲专其民,遂增设中军,三桓分三军之民。
襄公十二年,三桓“十二分其国民,三家得七,公得五,国民不尽属公,公室已是卑矣”。
昭公五年,季武子罢中军。四分公室,季孙称左师,孟氏称右师,叔孙氏则自以叔孙为军名,“三家自取其税,减已税以贡于公,国民不复属于公,公室弥益卑矣”。
公室奋起反击,昭公二十五年,在郈昭伯、公若等人的劝说下,鲁昭公发兵伐季氏。而孟氏、叔孙氏认为唇亡齿寒,三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于是发兵救援。结果昭公外逃,而季平子专权,摄行君位将近十年。
季平子的僭越行为,导致其家臣奋起模仿,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阳虎。定公五年,季平子、叔孙成子相继去世,阳虎发难,囚禁季桓子,逐仲梁怀,随后执掌鲁国权位长达三年。虽然阳虎被三桓赶出了鲁国,但是三桓的影响日渐削弱、公卿之别君臣之礼日渐败坏也成了趋势。
这个时候,在位的鲁定公决心削弱三桓,而这个时候三桓内部并不稳定,因为季氏的专权,导致其他两家的不满。定公十年,齐鲁会盟,作为司仪的孔子不仅言谈之间退发难的莱夷之人,更以口舌之利,使得齐国归还汶阳之田。于是,定公以此为契机,重用孔子, 而孔子为了恢复公卿之别、君臣之分,决定以隳三都的方式,逐步消解三桓的强盛势力。季桓子出于防止家臣犯上的考虑,同意隳三都,并派仲由等臣子率兵毁掉自己的费城。然而三桓之中,孟氏反对,他坚持不毁掉自己的成城,结果定公发兵讨伐,却无法攻下。而定公在季氏的唆使下观齐女乐,败坏礼数,更寒了孔子的心。结果,三桓把公室的坚定拥护者孔子赶出了鲁国。
哀公即位后,想要伐灭三桓,结果反被三桓逐赶,死于有山氏。哀公死后,三桓立公子宁,是为悼公。悼公时期,三桓胜,鲁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
直到鲁穆公时期(前415年-前383年),鲁国实行改革,任命博士公仪休为鲁相,遂渐从三桓手中收回政权,国政开始奉法循理,摆脱了三桓专政的问题,重新确立了公室的权威。而三桓之一的季氏则据其封邑费、卞,独立成为了费国。 前323年,鲁景公卒,鲁平公即位,此时正是韩、魏、赵、燕、中山五国相王之年。鲁顷公二年(前278年),秦国破楚国首都郢,楚顷王东迁至陈。顷公十九年(前261年),楚伐鲁取徐州。顷公二十四年(前256年),鲁国为楚考烈王所灭,迁顷公于下邑,封鲁君于莒。后七年(前249年)鲁顷公死于柯(今山东东阿),鲁国绝祀。




中国古代一共有多少年历史了
中国古代一共有五千年的历史。此外,若是从三皇五帝算起约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约有近4100年,从中国秦朝算起约有2240年。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中国的历史由来
中国”这一名称在西周武王时期意为“中央之国”。相传3000年前,周公在阳城(今河南登封)用土圭测度日影,测得夏至这一天午时,八尺之表于周围景物均没有日影,便认为这是大地的中心,因此周朝谓之中国。汉代开始,人们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称为“中国”。南北...

祖国的历史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词人有: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李商隐和苏轼等。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是唐宋...平安时代时,日本模仿我国唐朝的律令制度,规定“凡诸国部内郡里等名,并用二字,必取嘉名”。并以当时首都京都为中心,按距离将国土命名为“近国、中国、...

中国作为一个泱泱大国,一共有多少年的古代历史?
从开始有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一共是3715年,从《史记》记载的来看应该是4732年。从元谋人(原始人)开始算起应该是170万年。商朝约是公元前1700年建立的,那么距今就是1700+2015也就是3715年这是中国有文字开始记录事情的历史,商朝前面还有夏朝、三皇五帝、上古神话时代、司马迁的史记是从三皇五帝开始记载...

中国近代史是从哪一年开始?
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开始。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历史朝代顺序是怎样的?
五代十国 公元907年—960年 北宋、辽 北宋:(960-1127)辽:(916-1125)西夏:(1038-1227)南宋、金 南宋:(1127-1279)金:(1115-1234)元 公元1271年—1368年 明 公元1368年—1644年 清 公元1644年—1911年 另附:评说中国的皇帝 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莫过于皇帝了,因为他们是专制社会...

中国近代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算起,什么时候结束的
中国近代史是1840年开始算起,1949年结束的。中国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迁至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中国近代史历史分期: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

年代表历史
2、十国、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前蜀,后蜀,杨吴,南唐,吴越,闽国,马楚,南汉,南平,北汉 891年-979年(89年)(多政权存在)宋朝 北宋 960年-1127年(167年) 宋太祖(赵匡胤) 、南宋 1127年...

中国朝代年表
如下图所示:中国朝代(Dynasty)与世界其他地区不同,“朝”与“朝代”的区别在于”朝”是当时就有的观念,如孔子说过“丈于朝”,因此“朝”就类似现在所说 的“国家”(但国在中国古代有时指“朝”,有时指“诸侯国”,有时指“周边小国”);“朝代”则是后人方便划分历史的称呼,最明显的就...

中国历史有多少国家
五代十国 后梁 907-923 汴 河南开封 汉族 ...>> 问题八:中国历史上共经历了多少个朝代? 中国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共有559个帝王,包括397个“帝”和162个“王”。 中国朝代历史顺序表: 华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 尧 舜 禹 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

曲水县15932268242: 春秋战国的鲁国被哪个国家所灭及时间? -
阿凯可溶:[答案] 鲁国先后传二十五世,经三十六位国君,历史八百余年.国都曲阜,疆域主要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东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苏、安徽三省之一隅.到鲁顷公二十四年(公元前256),鲁亡于楚,历时900余年.

曲水县15932268242: 历史上鲁国是怎么灭亡的?
阿凯可溶: 鲁国是周朝诸侯国之一,鲁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周公旦的儿子伯禽,都城曲阜,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东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苏、安徽三省之一隅.鲁国也是孔子的故乡.伯禽下传九代到武公九年时,鲁国发生变故,直到后来周宣王立鲁孝公为止.孝公下传两代到隐公、桓公时,鲁国再次发生政变.桓公之后到鲁庄公时期,鲁国多次与齐国发生战争.庄公儿子愍公、厘公时期,鲁发生庆父之乱.厘公下传两代到宣公时,襄仲杀嫡立庶,从此三桓强盛.宣公下传三代到昭公时期,三桓发兵攻击鲁君,鲁国公室从此名存实亡.昭公之后的定公、哀公都是被三桓逼到国外流亡死去的.鲁悼公以后鲁国渐渐衰落,到第33位国君顷公二十四年(前249年)是,鲁国被楚国灭亡

曲水县15932268242: 鲁国是什么时期的国家? -
阿凯可溶: 春秋战国 周天子分封诸侯 《史记-周本纪》“封弟周公旦与曲阜,曰鲁”

曲水县15932268242: 春秋时期鲁囯的历史
阿凯可溶: 鲁国是春秋时期一个有很大影响力的国家: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 鲁国的都城武王发封其弟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鲁国先后传二十五世,经三十六位国君,历史八百余年.国都曲阜,疆域主要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东省南部...

曲水县15932268242: 谁有鲁国的资料?
阿凯可溶: 鲁国故城是我国西周至战国时期鲁国的国都.南北宽2.5公里,东西长3.5公里,周围城垣11.75公里,总面积约1.5万亩.现在的曲阜城位于鲁故城内的西南角,约占鲁故城的七分之一.鲁国故城是西周时期一个著名的古城,是我国东部地区的一...

曲水县15932268242: 春秋战国的鲁国被哪个国家所灭及时间?
阿凯可溶: 鲁国先后传二十五世,经三十六位国君,历史八百余年.国都曲阜,疆域主要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东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苏、安徽三省之一隅. 到鲁顷公二十四年(公元前256),鲁亡于楚,历时900余年.

曲水县15932268242: 春秋战国时期的 鲁国是 什么时候灭亡的?
阿凯可溶: 鲁国 公元前249年被楚灭

曲水县15932268242: 历史上齐国和鲁国最早产生于哪一时期 -
阿凯可溶: 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吕尚(姜子牙)于齐(初为今湖南,后迁至山东),由于国君为姜姓吕氏,故又称“姜齐”或“吕齐”.公元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孙田和废齐康公,并于公元前386年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同年又被周安王册命...

曲水县15932268242: 鲁国是什么意思? -
阿凯可溶: 鲁国,周朝的同姓诸侯国之一.姬姓,侯爵.武王伐纣,歧周代商.武王发封其弟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鲁公之“公”并非爵位,而是诸侯在封国内的通称.鲁公即鲁侯.周公旦不去赴任,留下来...

曲水县15932268242: 周代鲁国的第一任国君是谁?
阿凯可溶: 伯禽是周公旦的长子,也是周代鲁国的第一任国君.周成王七年,为了有效控制东征 后新占领的东部地区,成王将原本封在河南鲁山的周公迁封到山东曲阜.伯禽在此建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