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管理发展简史?

作者&投稿:盈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近代西方管理思想史发展的脉络是什么?~

萌芽:
西方管理思想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得益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在整个世界上的确立,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2.成熟:
它的成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即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这段时期内。
3.转折:
其转折点是1973年的世界能源危机,在世界能源危机以后世界新的政治经济格局开始萌芽。
4.稳定:
到了80年代末由于苏东巨变,经过几年新的调整,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已定,从原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美苏两国为轴心国,变为多个政治经济强国并立的新格局,也就是说世界由两极转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在这个新的历史发展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的政府都对自己的政治、外交、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
在微观上,各国的企业同样也面临着新的形势。
由于新的国际形势由原来的军事竞争转变为经济实力竞争,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显得更加激烈,企业生存发展尤显艰难。但是,由于西方的人们还沉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经济上的巨大成功之中,人们的思想还没有适应这一新形势的变化,尤其是日本在短时间内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在国际竞争中欧美企业连连败北,使得西方企业界和管理界开始对西方的管理思想进行深入地思考,从而形成了一些不同的观点并企图为西方的企业找出一种灵丹妙药。
这样除了美国管理学家孔茨划分的11个管理学派的管理丛林之外,进入80年代后,西方新的管理思想正在形成而且处在不断的演化之中。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是西方的现代管理思想明显地向人性回归,对于人的研究大大地加强了;另一个明显的特征是管理理论研究在利用社会科学的其他理论和工具方面越来越强,其大量利用现代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发展自身的理论,尤其是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将对管理理论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着21世纪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也改变了管理理论的发展方向,从而形成全新的管理思想,这也是一次管理思想上的革命。

古罗马帝国发展史
有一段时间,罗马帝国和中国的大汉帝国都能够击退野蛮人,用武力维持边境的和平,甚至还将其边界往北推进。大汉帝国从中国北方往蒙古推进的力量强烈而且持久。中国的居民越过长城,往外喷涌而出。戍守国境的士兵背后,跟来了扛着锄头牵着马的农民,他们开垦了塞外的草地,占领了游牧民族冬季的牧场。游牧民族虽然也曾袭杀过这些拓荒者,却敌不过中国强大的讨伐军。于是这些游牧民或者作为一个耕作民在当地定居下来,并向中国政府纳贡;或者向他处迁移,去寻求新的冬季牧场。选择迁移的一部分游牧民族越过西北方和西方的山岳,流入西土耳其斯坦。
公元前200年以后,蒙古骑兵开始持续地侵入西方。他们欺压雅利安诸民族,迫使后者西迁,而雅利安诸民族则涌到罗马边界,虎视眈眈地寻找着罗马帝国的弱点。这些雅利安民族被称为安息人。很明显,安息人有着一定的蒙古血统,他们于公元前1世纪抵达幼发拉底河。安息人曾经抗拒过庞培的东征,后来击败并杀死了克拉苏,进而击溃了波斯的塞琉古斯王朝,建立了安息王朝。
但是,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这些饥饿的游牧民族都遭到了强烈的抵抗。他们无奈之下跨过中亚,翻越开伯尔山口进入印度。因此,在罗马与中国都很强大的数个世纪之间,遭受蒙古人入侵最严重的就是印度。一次又一次,这些侵略成性的征服者袭击印度平原,肆意劫掠破坏。阿育王的帝国崩溃后,印度的历史进入黑暗时期。这些侵略民族中的一支势力建立了贵霜王朝(即大月氏国),暂时统治着印度北部。这一类的侵略持续了数个世纪之久。公元5世纪,印度饱受白匈奴人的骚扰。他们强迫一些印度小国向他们纳贡,从而使印度陷入恐怖之中。这些白匈奴人夏季在西土耳其斯坦放牧,入秋后即越过山口前来骚扰。
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与大汉帝国双双遭遇不幸,它们对蛮族的抵抗也似乎趋于微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这是一种空前的瘟疫,这场瘟疫在中国肆虐达11年之久,导致社会秩序崩溃,汉王朝灭亡了。中国进入了新的分裂、战乱的时代。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7世纪,唐朝建立以后才有所好转。这场瘟疫从亚洲扩展到欧洲,从公元164年到180年,在整个罗马帝国极尽猖獗,它使罗马帝国的实力大为削弱。其后,罗马各地的人口锐减,罗马帝国国势衰微。罗马的国界已不再是牢不可破,各处领土不断沦陷。来自原本属于瑞典的哥德兰地方的新北欧民族哥特人,此时已经横越俄罗斯,移居到伏尔加河流域和黑海沿岸,他们经常在海上劫掠过往船只。公元2世纪末叶,哥特人开始感受到匈奴人西侵的压力。247年,他们大举渡过多瑙河入侵,在今日的塞尔维亚地方击败并杀死了狄西阿皇帝。这之前,也就是在236年,日耳曼民族的一支佛郎克人,攻破了莱茵河下游的罗马国界;阿拉曼尼人也入侵到阿尔萨斯。在高卢地方的罗马军队虽然杀退了侵略者,但巴尔干半岛上的哥特人仍然常常入寇,于是达其亚省就从罗马的版图上消失了。
罗马开始丧失自负与自信。270年到275年,罗马改变了过去300年间完全不设防的情形,奥利连皇帝下令在罗马城周围构筑防御工事。腊语仍然保持着压倒性的优势。后来成为使徒保罗的塔苏斯人扫罗本来是犹太人,但同时也是罗马市民,而他却不用希伯来语,而是用希腊语来交谈、写作。颠覆了希腊系的塞琉古斯王朝的安息王朝处在罗马帝国的疆域之外,但安息王朝的宫廷里却仍然十分流行希腊语。此外,西班牙的几个地方和北非在迦太基已经灭亡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使用迦太基语。又如塞维利亚,在罗马出现以前就已经是个繁荣的都市了,到了罗马帝国时代,罗马屯田的士兵距离塞维利亚仅有数里的距离,但塞维利亚的居民依旧信奉闪族的女神,并使用闪族的语言。公元193年到211年统治罗马的皇帝塞弗拉斯一直使用自己祖国的语言——迦太基语,后来才学会了拉丁语。而他的妹妹却始终没能学会拉丁语,一直是使用腓尼基语来指挥家里的罗马佣人。
但是,像高卢、不列颠等不是很早即有大都市、神殿和文化的国家,基本上都拉丁化了。罗马帝国先是向这些地方进行文化输出,然后在那里建设城市,故而在这些都市里从起始就以拉丁语为主,奉祀的也是罗马的神,人们都习惯了罗马风俗。罗马尼亚语、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全都是由拉丁语演化而成的,这让我们体会到当时拉丁语及罗马习俗是如何的普及。非洲的西北部基本上也以使用拉丁语为主,不过埃及、希腊以及其他东方帝国都没有拉丁化。再者,在罗马城内,有教养的人们仍然将希腊语当做绅士语言来学习,他们认为希腊的文学与知识要优于拉丁的文学与知识。

  西方管理发展简史

  管理活动源远流长,人类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从管理实践到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则是一段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一般来说,管理学形成之前可分成两个阶段: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18世纪前)和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管理学形成后又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学派出现前)、现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和当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一、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
  从人类社会产生到18世纪,人类为了谋求生存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管理活动和管理的实践,其范围是极其广泛的,但是人们仅凭经验或一些片段的思想去管理,尚未对经验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理论。西方早期的一些著名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大都散见于希腊、罗马和意大利等国的史籍和许多宗教文献之中。
  二、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
  18世纪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以机器为主的现代意义上的工厂成为现实,工厂以及公司的管理越来越突出,管理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地被涉及,管理学开始逐步形成。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等。亚当•斯密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派创始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是《国富论》。亚当•斯密发现,分工可以使劳动者从事某种专项操作,便于提高技术熟练程度,有利于推动生产工具的改革和技术进步,可以减少工种的变换,有利于劳动时间的节约,从而提出了分工理论。大卫•李嘉图是英国资产阶级金融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者和完成者,1817年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出版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是管理理论最初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侧重于从管理职能、组织方式等方面研究企业的效率问题,对人的心理因素考虑很少或根本不去考虑。其间,在美国、法国、德国分别活跃着具有奠基人地位的管理大师,即科学管理之父泰勒(F. W. Taylor,1856-1915)、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H. Fayol,1841-1925)以及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M. Weber,1864-1920)。
  泰勒重点研究在工厂管理中如何提高效率,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科学管理的关键在于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为此,泰罗提出了任务管理法和配备“第一流”的工人。法约尔对组织管理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提出了管理过程的职能划分理论,他在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阐述了管理职能的划分,法约尔认为管理的五大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马克斯•韦伯在管理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在《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理想官僚组织体系理论,他认为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的官僚组织体系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有效形式。
  上述三位及其他一些先驱者创立的古典管理理论被以后的许多管理学者研究和传播,并加以系统化。其中贡献较为突出的是英国的厄威克(L. Urwick)与美国的古利克(L. Gulick),前者提出了他认为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八条原则,后者概括提出了“POSDCORB”,即管理七项职能。
  四、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行为科学学派阶段主要研究个体行为、团体行为与组织行为,重视研究人的心理、行为等对高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影响作用。行为科学的主要成果有梅奥(Mayo,1880-1949)的人际关系理论、马斯洛(A. H. Maslow,1908-1970)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F. 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D. M. McGregor,1906-1960)的“X理论-Y理论”等。
  战后40年代到80年代,除了行为科学学派得到长足发展以外,许多管理学者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对管理学的见解。这其中主要的代表学派有:管理过程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经理角色学派和权变理论学派等。这些管理学派研究方法众多,管理理论不统一,各个学派都有各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各有自己的用词意义,各有自己所主张的理论、概念和方法,孔茨(H. Koontz,1908-1984)称其为管理理论丛林。
  管理过程学派又称管理职能学派,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教授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里奇提出的。管理过程学派认为,无论组织的性质和组织所处的环境有多么不同,但管理人员所从事的管理职能却是相同的。孔茨和奥唐奈里奇将管理职能分为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五项,而把协调作为管理的本质。孔茨利用这些管理职能对管理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和阐述,最终得以建立起管理过程学派。孔茨继承了法约尔的理论,并把法约尔的理论更加系统化、条理化,使管理过程学派成为管理各学派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的管理科学理论是指以系统的观点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的技术,为现代管理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计划和控制以解决企业中生产与经营问题的理论。该理论是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其主要目标是探求最有效的工作方法或最优方案,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支出,取得最大的效果。
  社会系统学派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各种组织。它的特点是将组织看作是一种社会系统,是一种人的相互关系的协作体系,它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部分,受到社会环境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美国的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I. Barnard,1886—1961)是这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著作《经理的职能》对该学派有很大的影响。
  决策理论学派是在二战之后,吸收了行为科学、系统理论、运筹学和计算机程序等学科的内容发展起来的。代表人物西蒙。西蒙(Herbert A. Smion)美国管理学家、计算机学家和心理学家,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决策理论学派认为:管理过程就是决策的过程,管理的核心就是决策。西蒙强调决策职能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以有限理性的人代替有绝对理性的人,用“满意原则”代替“最优原则”。
  系统理论学派是指将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把各项管理业务看成相互联系的网络的一种管理学派。该学派重视对组织结构和模式的分析,应用一般系统理论的范畴、原理,全面分析和研究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并建立起系统模型以便于分析。系统理论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弗里蒙特•卡斯特(Fremont E. Kast)。弗里蒙特•卡斯特是美国系统管理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著名的管理学家。主要著作有《系统理论与管理》(与约翰逊、罗森茨韦克合著)、《组织与管理:系统与权变方法》(与罗森茨韦克合著)等。
  经验主义学派又称为经理主义学派,以向大企业的经理提供管理当代企业的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它重点分析成功管理者实际管理的经验,并加以概括、总结出他们成功经验中具有的共性东西,然后使之系统化,合理化,并据此向管理人员提供实际建议。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彼得•德鲁克(又译为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欧内斯特•戴尔(Dale)等。
  经理角色学派是以对经理所担任角色的分析为中心来考虑经理的职务和工作,该学派认为针对经理工作的特点及其所担任的角色等问题,如能有意识地采取各种措施,将有助于提高经理的工作成效。经理角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
  权变理论学派认为,企业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企业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来决定其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即要按照不同的情景、不同的企业类型、不同的目标和价值,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其代表人卢桑斯(F. Luthans)在1976年出版的《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是系统论述权变管理的代表著作。
  五、当代管理理论阶段
  进入70年代以后,由于国际环境的剧变,尤其是石油危机对国际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时的管理理论以战略管理为主,研究企业组织与环境关系,重点研究企业如何适应充满危机和动荡的环境的不断变化。迈克尔•波特(M. E. Porter)所著的《竞争战略》把战略管理的理论推向了高峰,他强调通过对产业演进的说明和各种基本产业环境的分析,得出不同的战略决策。
  80年代为企业再造时代,该理论的创始人是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尔•哈默(M. Hammer)与詹姆斯•钱皮(J. Champy),他们认为企业应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作方式,进行所谓的“再造工程”。美国企业从八十年代起开始了大规模的企业重组革命,日本企业也于九十年代开始进行所谓第二次管理革命,这十几年间,企业管理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类似脱胎换骨的变革。
  80年代末以来,信息化和全球化浪潮迅速席卷全球,顾客的个性化、消费的多元化决定了企业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者的需要,在全球市场上争得顾客的信任,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可能。这一时代,管理理论研究主要针对学习型组织而展开。彼得•圣吉(P. M. Senge)在所著的《第五项修炼》中更是明确指出企业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源于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更好的能力,学习型组织正是人们从工作中获得生命意义、实现共同愿景和获取竞争优势的组织蓝图。

西方管理发展简史

管理活动源远流长,人类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从管理实践到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则是一段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一般来说,管理学形成之前可分成两个阶段: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18世纪前)和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管理学形成后又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学派出现前)、现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和当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一、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
从人类社会产生到18世纪,人类为了谋求生存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管理活动和管理的实践,其范围是极其广泛的,但是人们仅凭经验或一些片段的思想去管理,尚未对经验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理论。西方早期的一些著名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大都散见于希腊、罗马和意大利等国的史籍和许多宗教文献之中。
二、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
18世纪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以机器为主的现代意义上的工厂成为现实,工厂以及公司的管理越来越突出,管理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地被涉及,管理学开始逐步形成。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等。亚当•斯密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派创始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是《国富论》。亚当•斯密发现,分工可以使劳动者从事某种专项操作,便于提高技术熟练程度,有利于推动生产工具的改革和技术进步,可以减少工种的变换,有利于劳动时间的节约,从而提出了分工理论。大卫•李嘉图是英国资产阶级金融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者和完成者,1817年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出版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是管理理论最初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侧重于从管理职能、组织方式等方面研究企业的效率问题,对人的心理因素考虑很少或根本不去考虑。其间,在美国、法国、德国分别活跃着具有奠基人地位的管理大师,即科学管理之父泰勒(F. W. Taylor,1856-1915)、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H. Fayol,1841-1925)以及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M. Weber,1864-1920)。
泰勒重点研究在工厂管理中如何提高效率,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科学管理的关键在于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为此,泰罗提出了任务管理法和配备“第一流”的工人。法约尔对组织管理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提出了管理过程的职能划分理论,他在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阐述了管理职能的划分,法约尔认为管理的五大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马克斯•韦伯在管理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在《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理想官僚组织体系理论,他认为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的官僚组织体系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有效形式。
上述三位及其他一些先驱者创立的古典管理理论被以后的许多管理学者研究和传播,并加以系统化。其中贡献较为突出的是英国的厄威克(L. Urwick)与美国的古利克(L. Gulick),前者提出了他认为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八条原则,后者概括提出了“POSDCORB”,即管理七项职能。
四、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行为科学学派阶段主要研究个体行为、团体行为与组织行为,重视研究人的心理、行为等对高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影响作用。行为科学的主要成果有梅奥(Mayo,1880-1949)的人际关系理论、马斯洛(A. H. Maslow,1908-1970)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F. 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D. M. McGregor,1906-1960)的“X理论-Y理论”等。
战后40年代到80年代,除了行为科学学派得到长足发展以外,许多管理学者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对管理学的见解。这其中主要的代表学派有:管理过程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经理角色学派和权变理论学派等。这些管理学派研究方法众多,管理理论不统一,各个学派都有各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各有自己的用词意义,各有自己所主张的理论、概念和方法,孔茨(H. Koontz,1908-1984)称其为管理理论丛林。
管理过程学派又称管理职能学派,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教授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里奇提出的。管理过程学派认为,无论组织的性质和组织所处的环境有多么不同,但管理人员所从事的管理职能却是相同的。孔茨和奥唐奈里奇将管理职能分为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五项,而把协调作为管理的本质。孔茨利用这些管理职能对管理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和阐述,最终得以建立起管理过程学派。孔茨继承了法约尔的理论,并把法约尔的理论更加系统化、条理化,使管理过程学派成为管理各学派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的管理科学理论是指以系统的观点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的技术,为现代管理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计划和控制以解决企业中生产与经营问题的理论。该理论是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其主要目标是探求最有效的工作方法或最优方案,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支出,取得最大的效果。
社会系统学派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各种组织。它的特点是将组织看作是一种社会系统,是一种人的相互关系的协作体系,它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部分,受到社会环境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美国的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I. Barnard,1886—1961)是这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著作《经理的职能》对该学派有很大的影响。
决策理论学派是在二战之后,吸收了行为科学、系统理论、运筹学和计算机程序等学科的内容发展起来的。代表人物西蒙。西蒙(Herbert A. Smion)美国管理学家、计算机学家和心理学家,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决策理论学派认为:管理过程就是决策的过程,管理的核心就是决策。西蒙强调决策职能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以有限理性的人代替有绝对理性的人,用“满意原则”代替“最优原则”。
系统理论学派是指将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把各项管理业务看成相互联系的网络的一种管理学派。该学派重视对组织结构和模式的分析,应用一般系统理论的范畴、原理,全面分析和研究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并建立起系统模型以便于分析。系统理论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弗里蒙特•卡斯特(Fremont E. Kast)。弗里蒙特•卡斯特是美国系统管理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著名的管理学家。主要著作有《系统理论与管理》(与约翰逊、罗森茨韦克合著)、《组织与管理:系统与权变方法》(与罗森茨韦克合著)等。
经验主义学派又称为经理主义学派,以向大企业的经理提供管理当代企业的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它重点分析成功管理者实际管理的经验,并加以概括、总结出他们成功经验中具有的共性东西,然后使之系统化,合理化,并据此向管理人员提供实际建议。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彼得•德鲁克(又译为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欧内斯特•戴尔(Dale)等。
经理角色学派是以对经理所担任角色的分析为中心来考虑经理的职务和工作,该学派认为针对经理工作的特点及其所担任的角色等问题,如能有意识地采取各种措施,将有助于提高经理的工作成效。经理角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
权变理论学派认为,企业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企业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来决定其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即要按照不同的情景、不同的企业类型、不同的目标和价值,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其代表人卢桑斯(F. Luthans)在1976年出版的《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是系统论述权变管理的代表著作。
五、当代管理理论阶段
进入70年代以后,由于国际环境的剧变,尤其是石油危机对国际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时的管理理论以战略管理为主,研究企业组织与环境关系,重点研究企业如何适应充满危机和动荡的环境的不断变化。迈克尔•波特(M. E. Porter)所著的《竞争战略》把战略管理的理论推向了高峰,他强调通过对产业演进的说明和各种基本产业环境的分析,得出不同的战略决策。
80年代为企业再造时代,该理论的创始人是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尔•哈默(M. Hammer)与詹姆斯•钱皮(J. Champy),他们认为企业应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作方式,进行所谓的“再造工程”。美国企业从八十年代起开始了大规模的企业重组革命,日本企业也于九十年代开始进行所谓第二次管理革命,这十几年间,企业管理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类似脱胎换骨的变革。
80年代末以来,信息化和全球化浪潮迅速席卷全球,顾客的个性化、消费的多元化决定了企业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者的需要,在全球市场上争得顾客的信任,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可能。这一时代,管理理论研究主要针对学习型组织而展开。彼得•圣吉(P. M. Senge)在所著的《第五项修炼》中更是明确指出企业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源于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更好的能力,学习型组织正是人们从工作中获得生命意义、实现共同愿景和获取竞争优势的组织蓝图。


葛仙翁肘后备急方发展简史
自古以来,医学就承载着拯救生命的责任。众多医家著述的方书数量繁多,然而良医难寻,尤其在偏远地区,疾病无医、药剂缺乏,人们往往面临生死威胁。丹阳葛稚川,这位医者洞察古今医家理论,选择了简明易懂的药方,如《肘後备急方》。他旨在让病患即使无药可购,家中也可自备,哪怕没有专业的医师,也能...

方圆网通发展简史
方圆网通的发展历程始于1998年4月1日,当时北京商鼎网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经过两年的运营,2001年4月2日,公司进行了改制,更名为潍坊方圆网通科技有限公司。同年5月,公司的表现得到了认可,被中国万网授予“核心合作伙伴”的称号。与国际巨头的合作也是公司发展的重要里程碑。2001年7月,方圆网通与...

方嘉彩色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发展简史
北京方嘉彩色印刷有限责任公司自1999年4月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印刷技术的革新与发展。这一年,公司正式诞生,揭开了其发展历程的序幕。2003年,公司前瞻性的设立了印前设计制版中心,为后续的技术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7年,公司引进了国际先进的计算机直接制版(CTP)设备和流程,并成功将十微米技术应用...

中医药科学研究的简史
理论研究的方式主要是对经典著作的注释,在注疏中发微新见。围绕《内经》、《难经》、 《神农本草经》、 《伤寒论》、《金匮要略》、《脉经》、《针灸甲乙经》等经典著作,不断发展理论外延。应用方面的研究主要是总结临床经验,通过整理医案和编著方书、药书,把临床新技术、新发现和研制的新方新药...

广州润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展简史
2010年,公司荣获“初创型未来之星奖”,并受到德讯公司全方位的资源支持,包括资金、人力、信息等。2011年,借助行业顶尖团队与资本的力量,公司加大基础投入,与包括团购网、淘宝网、拍拍网在内的多家平台合作,成为广东化妆品领域的最大供货商。通过持续的努力与合作,公司迅速发展壮大,从一个初创型企业...

上海网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发展简史
2002年,网域网宁波公司创建,标志着网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初具规模。2003年,网域网上海公司成立,公司业务拓展至上海地区,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华东地区的市场地位。2005年,网域网香港公司成立,实现了公司业务的国际化,开启了全球化发展的新篇章。2007年,网域网成功跻身上海电信分销商前五名,成为行业...

认知方式发展简史
从40年代早期到80年代末,认知风格研究经历了显著的进展。Riding和Cheema对过去的30多种认知风格理论进行了深入剖析,他们发现这些理论可能只是潜在相同维度的不同命名或标签。通过因素分析,他们证实了这一假设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认知风格主要可以归结为两个核心维度:整体-分析(Wholist-Analytic)和...

广东省南方环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展简史、产品与服务
与国际环保行业的知名合作伙伴紧密合作,公司引进并推广了国外先进的环保技术与设备,尤其在市政污水处理、自来水厂、电厂和炼油厂等领域表现出色。在项目管理与技术实力的积累下,公司在污泥处理系统设计与成套、污水处理厂设备总承包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公司拥有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团队,包括博士导师、研究...

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问题包括哪些
无疑对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工作上的协调是十分有益的。因此,我们认为只要是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人员都应该参加这五门课程的学习,都应该了解这五个方面的知识。本课程注重管理方法及技能培训,突出事例分析。现代企业管理基础知识 1、企业管理概述及管理学发展简史 2、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控制 3、...

珀金埃尔默仪器有限公司的发展简史
同年,PerkinElmer还收购了Analytical Automation Specialists Inc.,该公司是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的领先供应商,这使得PerkinElmer具备了提供有价值信息工具的能力,从而帮助客户提高实验室的生产效率。7. 2005年,PerkinElmer通过收购Elcos AG扩展了已有的光子学业务,新增了领先的发光二极管(LED)解决方案。

海珠区18327909896: 西方管理思想发展脉络 -
呈疤盐酸: 企业管理的发展阶段 企业管理的发展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 ①18世纪末~19世纪末的传统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出现了管理职能同体力劳动的分离,管理工作由资本家个人执行,其特点是一切凭个人经验办事. ②20世纪20~40年代的科学管理阶...

海珠区18327909896: 西方管理理论发展经历的阶段有 ? -
呈疤盐酸: 按照一般管理学论述,当代西方管理理论与管理学派的形成,已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本世纪初所形成的以泰罗等人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泰罗等人倡导的科学管理,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标,在操作规程、工作定额、差别工资制度...

海珠区18327909896: 管理学的发展历史 -
呈疤盐酸: 管理学发展的历史人类管理实践活动几乎是与人类文明曙光同时出现的,探索管理活动规律的研究工作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中国和古希腊.在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中可以找到有关管理规律的一些论述,而...

海珠区18327909896: 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
呈疤盐酸: 《西方管理思想史》致力于系统描述西方管理理论发展历程,是作者近20年来研究西方管理思想演变的总结.全书涵盖早期的管理思想、科学管理理论的诞生及其发展历史、古典组织管理思想的出现、现代行为科学的产生及其发展、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当代管理理论的新视角等内容,并将东方管理思想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影响作为专题进行了论述,最后概括性描述了管理理论发展总趋势. 你可以看看这本书.

海珠区18327909896: 职业经理人的发展史 -
呈疤盐酸: 1841年10月15日,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铁路上发生了一起两列客车迎头相撞的事故.社会公众反响强烈,认为铁路企业的业主没有能力管理好这种现代企业.在州议会的推动下,对企业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选择有管理才能的人来担任企业的管...

海珠区18327909896: 西方古典管理思想有哪些? -
呈疤盐酸: 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对现代管理的借鉴意义(一)科学管理主要思想:1、科学管理的目的.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2、科学管理的原则.一是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替代老...

海珠区18327909896: 西方政治学历史发展的脉络是什么? -
呈疤盐酸: 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脉络 1.西方的政治学最早发源于古希腊社会2.中世纪,政治学成为神学统治的思想工具,具有浓厚的蒙昧主义色彩,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和阿奎那.3.文艺复兴是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 4.15世纪至16世纪,...

海珠区18327909896: 美国管理学发展史.以时间为轴线..急求...
呈疤盐酸: 大致来说,管理理论发展:古典,行为,数量,系统,权变,质量. 详细来说,请看周三多管理学复旦版,48页.

海珠区18327909896: 结合名著,对西方管理思想产生于发展过程进行梳理 -
呈疤盐酸: 请查看《企业管理概论》和《管理心理学》对管理学的发展及各阶段代表人物代表理论都有介绍,你要每个名著都要去看,我认为这是来的最快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