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论举贤 封德彝为何用令人啼笑皆非的理由回答太宗

作者&投稿:真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唐太宗论举贤中,唐太宗批评了封德彝在用人问题上的什么错误看法~

不懂得“用人如器”的道理。
唐太宗论举贤,出自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原文: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译文:
唐太宗让封德彝推荐有才能的人,(可是)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罢了!”
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德彝惭愧地走了。

本文启示:
唐太宗的用人观点值得借鉴。每个掌权的人,都希望获得人才,然而不少领导苦于寻找不到人才,正像封德彝一样,原因是,在于他们对人求全责备,认为人才要完美无缺,可惜完美无缺的人世上是没有的。
唐太宗认为“用人如器,各取所长”,要扬长避短,看他们的主要优点,发挥人才的长处。这样就会觉得人才处处有,随时可找到。
唐太宗举贤小故事:
李世民令封德彝荐举贤才,很长时间没有选荐一个人。李世民质问其原因,答道:“不是我不尽心竭力,而是现在没有奇才!”
李世民说:“君子用人如用器物,各取其长处。古时候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君主,难道是从别的时代去借人才的吗?正应当怪自己不能识别人才,怎么能诬蔑整个时代的人呢?”封德彝羞惭地退下。

1、翻译
唐太宗让封德彝推荐有才能的人,(可是)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罢了!”
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德彝惭愧的走了。
2、原文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唐太宗论举贤》出自《资治通鉴》,内部推荐已成为企业引才的常见方式。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司马光曾患历代史籍浩繁,学者难以遍览,因欲撮取其要,撰纪传体史。初成《通志》8卷,起战国至秦二世,表进于朝,引起宋英宗的重视。治平三年(1066),诏置书局于崇文院,继续编纂。宋神宗即位,赐书名为《资治通鉴》,并序以奖之。元丰七年(1084)书成。
《通鉴》由司马光总其大成,协修者有刘恕、刘攽、范祖禹3人。刘恕博闻强记,自《史记》以下诸史,旁及私记杂说,无所不览,对《通鉴》的讨论编次,用力最多。
刘攽于汉史、范祖禹于唐史,都有专深的研究。他们分工合作,各自作出了重要贡献。最后,由司马光修改润色,写成定稿。其中是非予夺,一出于光。
《通鉴》征引史料极为丰富,除十七史外,所引杂史诸书达数百种。书中叙事,往往一事用数种材料写成。遇年月、事迹有歧异处,均加考订,并注明斟酌取舍的原因,以为《考异》。《通鉴》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尤以《隋纪》、《唐纪》、《五代纪》史料价值最高。
《通鉴》因司马光一人精心定稿,统一修辞,故文字优美,叙事生动,且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历来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古代之史家绝笔。
于叙事外,还选录了前人的史论97篇,又以"臣光曰"的形式,撰写了史论118篇,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的政治、历史观点。对历史上有关图谶、占卜、佛道等宗教迷信,采取了批判的态度,是史学思想的重要进步。
《通鉴》成书后,元丰八年,范祖禹、司马康、黄庭坚、张舜民等奉命重行校定,元祐元年(1086)校定完毕,送往杭州雕版,元祐七年刊印行世。今元祐本已不可见。
南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有余姚重刻本,亦多残缺。中华书局据清胡克家翻刻的元刊本,加以标点校勘,重新出版,是《通鉴》较好的版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太宗论举贤》

封德彝的错误,在于他以多年主管人事的高级官员,对人才问题没有追求,只有公事公办的敷衍。打官腔式的应付与全身心投入的琢磨,其效果有天壤之别。


望奎县15663347591: ...而文中封德彝却用令人啼笑皆非的理由答复了太宗,有自己的话说一说他的理由是什么?(3)正是因为封德彝“久无所举”所以唐太宗才有所言.请说明... -
庄聂黄芪:[答案]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推断词语的意思.词语... 找到了“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就找到了答案.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读唐太宗的语言,抓住关键语句...

望奎县15663347591: 唐太宗论举贤中,唐太宗批评了封德彝在用人问题上的什么错误看法 -
庄聂黄芪: 唐太宗批评封德彝不懂得“用人如器”的道理

望奎县15663347591: 唐太宗论举贤文言文翻译
庄聂黄芪: 唐太宗论举贤文言文翻译:唐太宗让封德彝推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罢了!”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德彝惭愧地走了.唐太宗论举贤,出自《资治通鉴》,内部推荐已成为企业引才的常见方式.此段古文在现代职场中也同样得到很好的释义和应用.如今,内部推荐已成为企业引才的常见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一批如举贤网等人才推荐平台,故名思义,就是利用外部资源和人脉关系的传导性,号召众多的职场人士一起向用人企业“举贤”人才.

望奎县15663347591: 太宗批评封论“诬一世之人”的理由是什么? -
庄聂黄芪: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译: 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

望奎县15663347591: 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文言文翻译 -
庄聂黄芪: 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文言文翻译1.原文及翻译上(指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只)患己不能知,安可诬(冤...

望奎县1566334759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封德彝,名伦,渤海郡人.初,萧荐封德彝于 上皇 (唐高祖),上皇以为中书令.及 上 (唐太宗)即位,为左仆射,德彝... -
庄聂黄芪:[答案] 答案:1.D;2.B;3.C;4.A; 解析: (1) 非,有非议. (2) 连词,都可以做“来”;A项都作连词用,但前者表转折,后者表顺... 只有功勋卓著的几位不降. 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

望奎县15663347591: 何为用人之道? -
庄聂黄芪: “用人之道”举用贤才的方法,从古至今诸多英雄选用贤人的方法 如何选择能人,如何运用能人的方法与心得. 唐太宗论举贤《史记高祖本纪》载, 上(刘邦)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韩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如何?”信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望奎县15663347591: 《唐太宗论举贤》和《马说》在使用和选拔人才方面给我们哪些启示 -
庄聂黄芪: 用人要用人的长处,这就是英才,如果用短处就变成了庸才,

望奎县15663347591: 唐太宗论举贤翻译 -
庄聂黄芪:[答案] 上(指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只)患己不能知,安可诬(冤枉、贬低)一世之人?” 举,可解释为1、作“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