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官员的名称都是什么

作者&投稿:原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朝地方上的各种官职都叫什么?都是几品?都管什么?~

1、府:
知府,一人,正四品府;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凡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稽察奸宄,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皆为其职责;
同知,无定员,正五品府;同知负责分掌地方盐、粮、捕盗、江防、海疆、河工、水利以及清理军籍、抚绥民夷等事务;
通判,无定员,正六品府;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
推官,一人,正七品府;掌推勾狱讼之事;
知事,一人,正九品府;出守列郡,称为权知某府或某州或某县事;
照磨,一人,从九品府照磨所;掌管磨勘和审计工作;
2、州
知州,一人,从五品州;任各州长官,掌一州之事;
判官,无定员,从七品州;为地方长官的僚属,辅理政事
吏目,一人,从九品 州;掌文书;
3、县
知县,一人,正七品县;管理一县行政;
县丞,一人,正八品县;县长之辅佐;
主簿,一人,正九品县;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典史,一人,未入流县;是知县下面掌管缉捕、监狱的属官。
4、巡检司
巡检,从九品巡检司;主要为州县所属捕盗官;
副巡检,从九品巡检司;主要为州县所属捕盗官。

扩展资料:
知府,也称太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府最高行政长官。
据古代正史职官志(百官志)记载,东汉末年,州从监察区变为行政区,州最高长官称“州牧”,以掌一州军民。隋代,州最高长官称“刺史”或太守,唐宋时正式设立与知州平级的府级地方长官“知府事”。
明、清以知县为一县的正式长官,正七品,俗称“七品芝麻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同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通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知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官职

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宗人令,左右宗正,左右都督,左右宗,正二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尚书,左右都御使,都督俭事,正留守,都指挥使,袭封衍行公,等等。

明朝(中央)

1、三公、三孤: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
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
令有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
这些均为加官,用来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崇高身份,没有实际管辖范围。
2、六部: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按顺序)
六部各设尚书一人,直接对皇帝负责,尚书之下有左右侍郎(副部长)、郎中(司长)、主事
等。
吏部:负责官吏的管理,考核,升迁等
户部:有十三个司,分别管理各地的收支与报销
礼部:主管国家凶吉大典,教育与考试,招待外宾,宴劳功臣等
兵部:管理天下军政(军令由五军都督府管理)
刑部:管理天下刑名。
工部:管理建筑、后勤、水利、制造等

3、督察院:
直属于皇帝的监察部门
下设左右督御史(正二品)、左右副督御史(正三品)、左右佥督御史(正四品)
再往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分管每个省的检查工作(当时中国分十三个省)十三道监察御史与直
属于皇帝的六科给事中统称"科道"属于言官范畴。

4、六科:
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设督给事中(正七品)、左右给事中与给事中(从七品)。
给事中品级虽低,权利很大,皇帝交给各个衙门办理的工作由六科每五天注销一次,如果有脱拉
或者办事不力的,六科可以向皇帝报告。六科还可以参与官员的选拔,皇帝御前会议,审理有罪
的官员。最为重要的是六科有封还皇帝敕书的权利,皇帝的旨意如果六科认为不妥可以封还,不
予执行。

5、五寺:
五寺是五衙门的简称,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
大理寺:相当于今天的法院,是全国最高上诉机关。与督察院、刑部构成了三法司。
太常寺:主管祭祀
光禄寺:主管宴享
太仆寺:管马
鸿胪寺:管招待外宾

6、詹士府:
詹士府是负责辅助太子的机构设正三品詹士一人,正四品少詹士一人,正六品府丞一人
詹士府设左右春坊,司经局,主簿厅

7、太医院:
太医院是管理宫廷及贵族诊断,制药的,设正五品院使一人,正六品院判二人,正八品御医四
人,从九品吏目若干人。

8、翰林院:
相当于现在国立大学,干部学院等的综合,翰林院的首长称为翰林学士(正五品),侍读学士两
人,侍讲学士两人(从五品),侍读、侍讲各两人(正六品),修撰(从六品)考中状元后就会
被授予此职位。编修(正七品)榜眼、探花考中后就会被授予此职位。

明朝(地方)

县:助手有县丞、主簿。县丞协助知县管理县政,主簿管全县粮税、户籍。水浒中宋江上山前好像就是县丞一职。

州,最早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成了13个监察区,称为州,州的长官叫刺史,负责监察郡,县的官吏。东汉后,刺史又称州牧。隋取消郡的建制,只存州、县。

宋朝州的行政长官才称知州。明清两代的州有两级别:直隶州和散州。
直隶州属省,级别与府相同;散州隶属府,同县级。

知州属官有同知(智能ABC中叫同志)、通判,分别掌财政、刑法、治安等。清朝时,直隶州(76个)散州(48个)

府(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府的长官称府尹,宋朝的府属“路”(介于中央和州之间)
明清两代除首都、陪都所在地府长官仍称尹外,一般都称知府。没办法谁叫人家是京官呢。

明代府按纳税粮分三等:纳粮20万以上为上府,20万以下十万以上为%D

1. 明代时「六部」直属皇帝。吏、礼、兵、工四部,各按业务性质分设「四个司」。户部和刑部按13个布政司辖区,各设13个司,分别掌管各分省,以及分管「两直隶」等地相关事务。每部正副长官为尚书、侍郎,各司以郎中、员外郎负责工作。吏、户、礼、工四部职掌与前代类似。兵部与五军都督府分管军政。遇重大案件,刑部要与都察院和大理寺共同处理,称「三法司制度」。刑部审理,都察院纠察,大理寺复审,有时还会由其他官员会同「三法司」共同审核判案。另有一种由锦衣卫控制的特别刑庭「诏狱」,主要用於处置被皇帝认为有罪的大臣。「诏狱」杀人至惨,其审案司法,「三法司」一般无权过问。

除「六部」外,中央机构还有「都察院」管监察,长官为都御史;「通政院」掌出纳帝命、通达下情,并接受臣民申诉等,长官为通政使;「大理寺」复审大案,长官为卿等。这些机构加上六部,合称「六部都通大」,长官合称「九卿」。

由於缺少了宰相,皇帝一人难以应付局面,不得不另找辅佐,终於在永乐年间(1403-1424年)设立了内阁,入阁者称「大学士」,他们的职务是「票拟」,即事先拟好皇帝御批的稿本,供皇帝参考。明中叶以后,大学士中主持阁务者称「首辅」,其余称次辅、群辅,有的首辅很善於弄权,如张居正,这些首辅也自称宰相。但万历(1573-1619年)以后,内阁之权又多为宦官制约。

2. 明代地方建制简化为三级。除南北「两直隶」外,全国设13个「承宣布政使司」。每个承宣布政使司设「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三个衙门,叫作「三司」。「布政使司」掌管民政和财政,设左右布政使各1员,属官左右参政各1员,左右参议各1员。「提刑按察司」掌管刑法和监察,设按察使1员,副使2员,佥事则无限定人数;「都指挥使司」掌军政,分别对五军都督府和兵部负责,设都指挥使1员,同知2员,佥事4员。「承宣布政使司」下为府,设知府,知府下有同知、通判辅佐,还有「推官」管司法。府以下为县,置知县,副职有县丞等。另有州,分两等,一为「直隶州」,直隶於布政使司,与府平等;一为「散州」,隶属於府,与县平等。州设知州,属官有同知等。

省级行政单位,「三司」分立,互不统属,在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同时,也暴露出事权不一、运转不灵的弊端。因此从明中期起,不时派「巡抚」到各省协调工作,处理大事。另外,明中后期还向地方派驻掌管几个省相关事务的「总督」,可以节制巡抚和地方三司。总督、巡抚虽然有实际行政之权,但终明一朝,仍然属差遣性质,还没有完全成为一级地方官员。除总督、巡抚外,还有「经略」、「督师」等朝廷临时派出的官员到地方处理军民事务,熊廷弼与袁崇焕分别任过辽东经略和督师。

1. 明代时「六部」直属皇帝。吏、礼、兵、工四部,各按业务性质分设「四个司」。户部和刑部按13个布政司辖区,各设13个司,分别掌管各分省,以及分管「两直隶」等地相关事务。每部正副长官为尚书、侍郎,各司以郎中、员外郎负责工作。吏、户、礼、工四部职掌与前代类似。兵部与五军都督府分管军政。遇重大案件,刑部要与都察院和大理寺共同处理,称「三法司制度」。刑部审理,都察院纠察,大理寺复审,有时还会由其他官员会同「三法司」共同审核判案。另有一种由锦衣卫控制的特别刑庭「诏狱」,主要用於处置被皇帝认为有罪的大臣。「诏狱」杀人至惨,其审案司法,「三法司」一般无权过问。

除「六部」外,中央机构还有「都察院」管监察,长官为都御史;「通政院」掌出纳帝命、通达下情,并接受臣民申诉等,长官为通政使;「大理寺」复审大案,长官为卿等。这些机构加上六部,合称「六部都通大」,长官合称「九卿」。

由於缺少了宰相,皇帝一人难以应付局面,不得不另找辅佐,终於在永乐年间(1403-1424年)设立了内阁,入阁者称「大学士」,他们的职务是「票拟」,即事先拟好皇帝御批的稿本,供皇帝参考。明中叶以后,大学士中主持阁务者称「首辅」,其余称次辅、群辅,有的首辅很善於弄权,如张居正,这些首辅也自称宰相。但万历(1573-1619年)以后,内阁之权又多为宦官制约。

2. 明代地方建制简化为三级。除南北「两直隶」外,全国设13个「承宣布政使司」。每个承宣布政使司设「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三个衙门,叫作「三司」。「布政使司」掌管民政和财政,设左右布政使各1员,属官左右参政各1员,左右参议各1员。「提刑按察司」掌管刑法和监察,设按察使1员,副使2员,佥事则无限定人数;「都指挥使司」掌军政,分别对五军都督府和兵部负责,设都指挥使1员,同知2员,佥事4员。「承宣布政使司」下为府,设知府,知府下有同知、通判辅佐,还有「推官」管司法。府以下为县,置知县,副职有县丞等。另有州,分两等,一为「直隶州」,直隶於布政使司,与府平等;一为「散州」,隶属於府,与县平等。州设知州,属官有同知等。

省级行政单位,「三司」分立,互不统属,在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同时,也暴露出事权不一、运转不灵的弊端。因此从明中期起,不时派「巡抚」到各省协调工作,处理大事。另外,明中后期还向地方派驻掌管几个省相关事务的「总督」,可以节制巡抚和地方三司。总督、巡抚虽然有实际行政之权,但终明一朝,仍然属差遣性质,还没有完全成为一级地方官员。除总督、巡抚外,还有「经略」、「督师」等朝廷临时派出的官员到地方处理军民事务,熊廷弼与袁崇焕分别任过辽东经略和督师。


宋代官名
门下和中书两省的左、右散骑常侍,左、右谏议大夫,左、右司谏,左、右正言,通称“两省官”③。门下省的起居郎和中书省的中书舍人称“小两省官”。④。散骑常侍、给事中、谏议大夫等称“大两省官”⑤。北宋前期,大两省官员虽名为谏官,但除非皇帝特旨供职,并不得谏诤。 尚书省:又称“都省”。其长官...

古代朝廷从大到小的官名的名单
这是汉朝的官职名称 各朝代名称都有所改动 一,三公制度, 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共同行使宰相的职权,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参与中央政府的行政决策,并负责具体的执行。 1,丞相 丞相居百官之首,俸禄最高,掌佐天子,助理万机。西汉初期,丞相具有选用官吏之权,有弹劾百官和执行诛罚的权力,有主管郡国上计和...

从古至今,有哪些官名?
西汉的麒麟阁、东汉的东观(gu_n)都是禁中藏书之所,皇帝命别的官员入掌其事。东汉置秘书监,太史令仅掌天文历法,无修史之职。史书的修撰,由皇帝临时指定文学之士在东观进行,称为著作东观。汉宣帝召集名儒讲经于石渠阁,汉章帝召集名儒讲经于白虎观,此时为侍讲之始,有讲郎之称。记载皇帝的言行,(修起居注)多...

中国古代朝廷官职有哪些?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高太尉指高俅。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大夫。”当时蔺相如比上卿廉颇官位要低。 【大夫】各个朝代...

古代朝廷官员级别
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中央官职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设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

历史上各朝各代朝廷的官员等级分类有哪些?
尚书都事、中书省主书、左右监门直长、都水监丞、中下县令、京县丞、中府别将\/长史、中镇副、勋卫太子亲卫 文散官:朝散郎 武散官:翊麾校尉 勋:武骑尉 从七品下: 职官:太史局丞、御史台\/少府\/将作\/国子监主簿、掖庭\/宫闱局令、下县令、太庙诸陵署丞、司农寺诸园苑副监、、宫苑总监丞、公主家令、亲王府...

明请两朝的官员级别和称谓
佥都御史、太仆、通政太常、苑马少卿,少詹太常、京府丞副使、鸿胪卿、知府卫指挥佥事、宣慰同知。官阶:文官初授中顺大夫,升授中宪大夫,加授中议大夫;武官初授明威将军,加授广威将军。勋位:文官叫赞治尹,上骑都尉。从四品:祭酒、参议运司、宣慰副使、宣抚。官阶:文官初授朝列大夫,升授朝议大夫,加授朝...

中国古代一般商朝的官吏名称都有什么?
三公九卿 三公:(1)丞相,承受皇帝之命,辅助皇帝掌管天下的行政的官;(2)太尉,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吏;(3)御史大夫,主要管理记事,九卿:(1)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2)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3)卫尉,掌管宫门警卫;(4)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5)廷尉...

宋代全部官职名称及他们的从属关系
有哪位老师能告诉我一下宋代的全部官职名称及他们的隶属关系啊?就是他们的各个官员的从属关系树形图---谁是谁的上下级。学生在此叩谢了!... 有哪位老师能告诉我一下宋代的全部官职名称及他们的隶属关系啊?就是他们的各个官员的从属关系树形图---谁是谁的上下级。学生在此叩谢了! 展开  我来答 3个...

古代官员的名称??
总兵 :无官职,但一般由高级武将担任。清后期为正二品官。相当于省部级。或者大将、上将、中将级。副将 :副省部级或者中将、少将级 参将 :东汉末曹操以丞相总揽军政,其僚属往往以参丞相军事为名,即参谋军务,厅局级或者少将、大校级 州牧 :按现在级别是在省部级,甚至权力更大 鼎甲 :科举中一...

王益区13249792256: 明朝大大小小都有哪些官职.请依依排列? -
汤终赛迪:[答案] 明朝官职设置按品级,官大小要办其品,自正一品至从九品,共分18个等级.史志中有记载的,由考中进士出身的,正四品(知府)以上的兴化籍官员就有193人.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为明朝中...

王益区13249792256: 明朝官员称呼是白衣卿相吗 -
汤终赛迪: 不是.明朝官员的称呼不是“白衣卿相”,主要是基于明朝的官制体系和社会背景.在明朝,官员的称谓有明确的等级和规定,知府、道台等称谓与职位和品级紧密相关.称谓反映了明朝官僚体系的层次和权力结构.“白衣卿相”称呼,源自北宋词人柳永,以此自称来表达自己不愿与达官贵人为伍,只愿与平民为伍的意愿.称呼更多地带有一种自我定位和文化寓意,非明朝官员的正式称谓.在明朝,官员的称呼并不是“白衣卿相”,不符合明朝的官制体系和社会习惯.

王益区13249792256: 明朝一品到九品分别有哪些官职 -
汤终赛迪: 明朝官职设置按品级,官大小要办其品,自正一品至从九品,共分18个等级. 明朝(中央) 1、三公、三孤: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 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 三公(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三孤(太子少师...

王益区13249792256: 明朝文武官员从一品到九品的官职名称 还有明朝科考的秀才举人之类的排序. -
汤终赛迪:[答案] 状元、榜眼、探花-这是一甲(一甲就只有三名,赐进士及第)传胪不只有第四名这么叫,二甲第一名叫传胪,三甲第一名也叫传胪.从第四名开始(二甲),进士赐“进士出身”,名额不定再往后赐“同进士出身”...

王益区13249792256: 明朝的政府部门与官职?看《大明王朝》中,出现了许多官职名称与政府
汤终赛迪: 六部指:吏、户、礼、工、刑、兵,每部只设一个尚书,两个侍郎,往下是郎中;其中: 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户部(相当于今日...

王益区13249792256: 谁有明朝武将的官职名称,和下属对他们怎么称呼.从高到低的.谢谢. -
汤终赛迪: [建威将军]明代从一品武官.[龙虎将军]明代正二品武官.[总兵]明代总兵官阶无定制.[副将]明代副总兵改称为副将,次于总兵一级,为从二品武官.[定国将军]明代从二品武官.[昭勇将军]明代正三品武官.[昭毅将军]明代正三品武官....

王益区13249792256: 古代官员的名称 -
汤终赛迪: 每一朝的制度不同.太繁复可能100万字难以尽诉,在此本人谨以明朝部分官位说明 明朝为 宗人府.宗人令一人,左、右宗正各一人,左、右宗人各一人,并正一品掌皇九族之属籍,以时修其玉牒,书宗室子女适庶、名封、嗣袭、生卒、婚嫁、...

王益区13249792256: 不知道明朝的官职和行政机构是怎么样的?经常看到一些什么三院六部啊?
汤终赛迪: 明朝,官制原有中书省,洪武十三年废中书省,直接由皇帝管理六部.即"兵刑工吏户礼"六部.六部长官是尚书,副长官是侍郎.吏部掌管官吏任免、考绩、升降、调动...

王益区13249792256: 明代大九卿、小九卿分别指的是哪些官署? -
汤终赛迪: 明代九卿有大九卿、小九卿之说,特指六部及督察院、通政司、大理寺.明代大九卿为六部尚书、督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小九卿为太常寺卿、太仆寺卿、光禄寺卿、詹事府詹事、翰林学士、鸿胪寺卿、国子监祭酒、苑马寺卿、尚宝寺卿.清代在谕旨中常以六部、九卿并称,六部上述不计算在九卿之内.各朝代有关九卿的记载不一致,只是笼统的名称,泛指高级官员.九卿值房即为清代较为高级的官员等待皇帝接见、召见的地方.

王益区13249792256: 嘉靖年间 - 明朝嘉靖年间的政府部门与官职看《大明王朝》中,出现了许多官职名称
汤终赛迪: 清代的内阁制度沿袭了明代的规制,共设立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这六部各司其职,基本掌握了政治、经济、礼仪、司法、人事……等各个领域 各个方面的最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