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科举如何反作弊,都有哪些手段和措施呢?

作者&投稿:都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科举作为封建制度下选举人才的重要手段,一直备受统治阶级重视,他们希望能够排除干扰,选到具有真才实学之人;同时,科举作为普通人入仕为官的主要途径,被很多人视为实现鲤鱼跳龙门的跳板,他们也希望能够穷尽一切手段,提高自己高中的几率。于是,统治阶级与应考者,围绕科举考试展开了一场场较量。

01

考试前手段一:核查资质。

最重要当属籍贯的核查了,由于明朝采取的是分区定额录取制度,南方读书人较多,竞争压力比较大,而云南、贵州、广西等边远地区,文化教育相对落后,竞争压力比较小,于是就出现了冒用籍贯参加科举的现象。

因此考生参加科举考试前,会有非常的籍贯核查环节,其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当属乡里保举制度了。根据明《八闽学政》记载,“儒童系进身之初,最宜慎重”,须先由“本图里长开报童生”名单,而后送“县逐名审过”,最后“里邻户首甘结一纸”。由于参与保举之人要负连带责任,因此光是这个基础环节就能阻止绝大多数的冒籍考生。

手段二:搜捡。

这是为了应对考生最常见的作弊手段“怀挟”而制定的措施。洪武年间规定,“搜捡怀挟官凡遇每场举人入院,一一搜捡,除印过试卷、笔墨砚外,不得将片纸只字,搜检得出,即记姓名扶出,仍行,不许再试”,嘉靖年间,更是“增军三百余名,严密搜检,场外仍选差参将官一员,带领官军昼夜巡逻,俟揭晓乃止,以防怀挟透漏之弊”,可见搜检之严格。

事实上考生在想要在这个环节上作弊是很难的,因为参与搜检的人实在太多,很难全部搞定,而有能力全部搞定的人,大多又不会选择这种方式,毕竟就算是带进去一些资料,也不见得就能押中题,风险收益比确实太高。

手段三:锁院。

所谓锁院就是在正式开考前数日,将考官集中到一个院子中,派专人监管,严禁与外界接触,《续文献通考》记载,“

试官入院之后,提调官、监试官封锁内外门户,不许私自出入”。此举主要是为了防止考生与考官提前沟通,进而出现串通作弊的情况。根据记载,明成化二十二年应天府乡试,八月“七日锁院,廿七日撤棘”,历时21天。这么长时间的隔离,能够帮助考官排除外界干扰,专心组织科举相关工作。

02

考试中

手段一:巡绰。

所谓巡绰也就是巡察的意思,明朝的巡绰人员可以笼统的分为内廉官和外廉官,且两者互相不联系,即便是考生收买了外廉官也不一定能够躲过内廉官的巡察,反之亦然。不仅如此,御史、给事中等科道言官系统也负有全面监督纠劾科考舞弊之责,可以弹劾某些官员参与舞弊,另外贡院席舍和各处还配有军丁看守。此举与今天的主考、巡考、安保员等职责非常类似,虽然可能会对考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但是也能震慑一些在考前搜检中的漏网之鱼。

手段二:号舍置度。

《明史》云“诸生席舍,谓之号房”,每个考生一间,起初由木板和芦席搭建而成,后因失火导致很多考生丧命,后改为砖墙结构。洪武十七年,《科举程式》规定,“图画东西行席舍间数,编排开写某行间,系某处考生某人坐”,与今天所谓的考生号十分类似;到了弘治七年,又规定“席舍照依编定字号并所治本经相间入坐”,也就是说相邻考生的考试内容是不一样的,类似于今天的AB卷制度,此举可以有效避免相互交谈抄袭。

03

考试后

手段一:誊抄。就是将所有考生的试卷誊抄一遍,此举就是为了防止考生在试卷上作小动作。因为有一部分考生会在考卷上故意写错一个字或者某个字的写法比较特殊,借以串通考官作弊。这种手段虽然比较原始,但是对于试图通过做记号来隐晦作弊的考生来说,是非常致命的打击。

手段二:搜落卷。所谓搜落卷就是对落榜考生再进行一次筛选,看有无遗漏一些真才实学之人,这基本是科举反作弊的最后一个手段,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一些大才或者有个性之人,因与评判老师风格不同而名落孙山;也可以防止某些寒门学子,因得罪权贵而被故意落榜。

04

结束语

科举制度发展到明朝,各类反作弊措施已经非常完备,从考前到放榜,几乎每个环节都有相对应的反作弊措施,应该说还是能够保证一定的公平性的。从某种意义上讲,科举是最符合那个特殊历史背景的人才选拔手段。

事实上,明朝的这些反作弊手段,在当今的各种考试中也经常能够遇到,比如说籍贯问题,现如今的高考移民依然是打击的重点;比如说,考前搜检制度,不仅要进行人工核检,还要进行机器检查;再比如说,搜落卷制度,与当今高考的调剂制度很是类似。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制度都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会根据各自的时代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完善而已。




科举制度的前世今生
包括:科举的产生、发展、兴盛、衰亡;考试内容;考试制度;状元或一般进士的功名待遇和社会地位;历史上的存废之争;各王朝的重视程度;录取试卷的标准;录取率;作弊和反作弊;状元或进士轶事;考中者和官宦的联姻关系;状元庙状元祠;文人对中国几千年社会的影响;外国人的评价;科举与当前国内外公务员考试的异同;科举对当前...

从「 ”尺二秀才”小议宋朝的科举制度
对于考生来说,为了防止他们作弊,每个考生都有编号,试卷上写有名字籍贯的「 ”家状”部分被纸粘住,还要盖骑缝章,这叫「 ”糊名”,考生的试卷由专人重新誊写,就是为了防止考官通过字迹辨认考生。这些都是基本措施,关于作弊和反作弊的斗争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前面说到,宋朝的考试分为解试、省试、殿试三级,...

十万进士
除了上述三方面人格扭曲外,科举制度还不得不对考生进行一次严重的人格污辱,那就是一整套反作弊的措施。 反作弊是从宋代开始的。在宋代,朝廷实行严格的文官制度,科举考试成了全国官吏的唯一来源,竞争日渐激烈,反作弊也就当作了一件大事。明、清两代,这种制度越来越严格,哪怕仅仅是代一位考生完成了试卷,他也必须在...

关于科举的电视连续剧
试制度研究颇深,获得研究员的高级职称。他在工作之余,开始以考试为题材的创作活动,先后出版了《龙门关》、《拜相关》、《帝王关》等作品。电视剧《龙门关》是以清朝乾隆年间江南某贡院发生作弊与反作弊的斗争为主线展开的,故事曲折离奇,富有感染力及深刻的教育意义。如果一定想找褒扬科举的东西,...

为了科举作弊,古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依然很难防止身材胡须相似的考生顶替。当然,官府反作弊的高招也是有的,比如考生考前统一沐浴,之后换上准备好的试服。这样就能防止考生夹带的情况发生。但对于贿赂考官或者科举流程中的工作人员,替换试卷、提前买题等形式的舞弊手段,官方还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

遂宁市14774603851: 古代的科举考试是怎么防作弊的 -
绪翠芩连: 进入考场前要搜身检查,考场是隔开每人一个小格间答卷,监考官不定时巡视监督.

遂宁市14774603851: 古人科举考试有哪些防作弊措施 -
绪翠芩连: 第一个制度曰“结保”,这个制度始于唐朝,具体就是三名考生共同结成一个“保”,实行“连坐”政策,即三名考生中出现一个作弊者,三个人就要同时受到制裁.如此一来,结保考生就要互相监管,避免三个考生中的另外两人作弊而殃及池...

遂宁市14774603851: 古代用什么方法防止考场作弊 -
绪翠芩连: 科举制度从隋朝开始以后,考场纪律一直十分严格,尽管如此,舞弊现象也时有发生,屡见不鲜. 金朝的时候,朝廷对考场纪律十分的严苛,为了防止考场上作弊,考生进入考场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搜身检查,甚至打开发结,脱去衣服进行检查. ...

遂宁市14774603851: 科举制度的防作弊手段从哪个朝代开始研究出来的 -
绪翠芩连: 从隋朝开始有科举制度,没多久就有作弊现象,也就开始有防作弊手段.此后每朝每代都有完善,基本到明朝就最完善了.但依然有考场作弊案.

遂宁市14774603851: 唐朝为了防止考试作弊采取了哪些防范措施 -
绪翠芩连: 唐朝为了防止考试作弊采取的防范措施有:1、设立糊名的办法,遮掩考生的名字避免批卷者认出的机会,以此避免贿赂主考官以获取好成绩.2、订立锁院的制度,每次考试的考官分正副多人,都是临时委派,以便互相监察.当考官接到任命后...

遂宁市14774603851: 明朝和唐朝科举制度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
绪翠芩连: 明朝科举制与唐朝科举制之比较 ⑴主要不同:①具体目的不同:唐朝是为了选才纳贤,而明朝是为了严厉控制士人思想.②考试范围不同:唐朝是经义、时务和读经史,而明朝的出题范围主要是四书、五经,没有时务和历史.③考试文体不同:...

遂宁市14774603851: 中国古代科场上都如何作弊?有吗?
绪翠芩连: 科场关节作弊,始自两宋,盛于明清.这是科举时代隐蔽性最强的一种舞弊手段,是在科场采取弥封和誊录两项防范措施后出现的作弊新招,其花样繁多,危害极大. 火柴...

遂宁市14774603851: 简述宋代科举防范舞弊采取的措施 -
绪翠芩连: 宋代的科举考试制度是在唐代科举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项重要的制度,是选拔官吏最主要的途径,它为统治阶级扩大统治基础,巩固中央集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纵观科举制的发展历程,科举舞...

遂宁市14774603851: 古代的科举考试有哪些作弊手段?
绪翠芩连: 把头发剃光,在头上记录答案.或者将答案抄写在纸上,粘在衣服内侧.

遂宁市14774603851: 北宋防止科举作弊做了哪些措施 -
绪翠芩连: 首先是进考场的时候 旁边有一间房子 考生们在里面把衣服脱光 以证明没有夹带 然后进入考场后 一人一个小房间 彼此之间隔离起来 防止考生之间交头接耳 并且是在考试期间每个人都不准私自踏出房间一步 这种做法在今天看来虽然过了一点 可是在古代还是很好地防止了作弊或夹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