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写的《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在历史上有没有其人?

作者&投稿:都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吴承恩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历史上有没有原型?~

孙悟空是神话里的人物,历史上有原型,提供一些资料给您,望楼主采纳
  孙悟空的原型
  西域“胡僧”说
  “猢狲”为“胡僧”的讹称。当时,西域普遍信仰佛教,唐僧在西域碰到几个胡僧是不稀奇的。中国老百姓向来有把一些名字喊转的习惯,比如,当年“韩国人”硬是给喊成“寒苦人”;照此推理,把“胡僧”喊成“猢狲”,也是可以理解的。在中原人眼里,胡人体毛发达,基本上属于进化不完全类型,把他们看成猴子,即为“猢狲”。而且,胡人性格直爽,跟“悟空”也很象。综上所述,孙悟空原型为胡僧。研究学术,有时候不能钻书本,西游记作为市民话本小说,本身就是个通俗的东西。
  唐代高僧“释悟空”说
  释悟空的俗家姓名叫车奉朝,公元751年随张光韬出使西域,因病在犍陀罗国出家,公元789年回到京师。释悟空较玄奘晚了40多年,但是他的出境地点也始自西安,回来时在西域从事翻译和传教活动多年,留下了许多事迹和传说。有学者认为,在“取经”故事漫长的流变过程中,人们逐渐将释悟空的名字与传说中陪同唐僧取经的“猴行者”的名字联系并捏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孙悟空”的艺术形象。 大闹天宫实际上有“两闹”。缘于天廷的两次招安都不遂他之意愿,因而有“大闹”之举。一闹天宫是一次招安骗他当了“弼马温”,而“弼马温”(未入流)即不入天神之流,孙悟空一气之下打出南天门。“二闹”天宫是二次招安“齐天大圣”之职有名无实,连参加蟠桃大会的资格都没有,于是他“搅乱蟠桃大会”,“偷御酒”,“窃仙丹”把他的满腔愤恨尽情发泄。与天廷的“神兵神将”进行了正面交锋,其场面之激烈可以想象。然而,纵有十万“神兵天将”也难敌“齐天大圣”只手。“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第7回)。纵观“二闹天宫”,“一闹”远不如“二闹”,一闹其实是为“二闹”作铺垫,是“二闹”的预演,从而把孙悟空的反抗性层层深入地推进。“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第7回)更是把他那反抗精神推向了一个光辉的顶点。
  “石磐陀”说
  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锦池在研究取经故事流变过程后得出结论,认为孙悟空的现实原型为《三藏法师传》所载玄奘西行最困难时所收胡人弟子石磐陀。理由是:孙悟空之于唐僧和石磐陀之于玄奘,(1)向导作用相类;(2)解决危难作用相若;(3)行者身份相同;(4)师徒间微妙关系相似;(5)石磐陀乃胡僧,胡僧与“猢狲”音近。在宗教思想指引下,“唐僧取经,胡僧帮忙”易传为“唐僧取经,猢狲帮忙”,从而为玄奘取经故事的神魔化提供了契机。 2003年10月29日,在山西稷山县青龙寺内发现的“玄奘取经图”,其绘制时间比《西游记》成书时间早近百年。 大名鼎鼎的齐天大圣孙悟空“诞生”于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山顶一块仙石之中。关于它的身世原本在《西游记》中“历历可考”。可是近日却有媒体报道,专家通过对甘肃榆林石窟中的壁画《唐僧取经图》进行研究后发现,壁画中一位紧随唐僧的尖嘴猴腮的胡人正是孙悟空的原型。 此文提出,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段文杰先生曾撰文指出,图中的猴形人即孙悟空原型,名叫石磐陀,其家乡在今甘肃省安西县锁阳城一带,所以孙悟空应该是甘肃人。
  “无支祁”说
  中国神话中的水怪。他的形状像猿猴,塌鼻子,凸额头,白头青身,火眼金睛。他的头颈长达百尺,力气超过九头大象。 《太平广记》卷四六七引《戎幕闲谈》中有详细的无支祁的传说。无支祁的故事,至少流传了五百多年以后,才出现了唐僧取经的故事,其中最早写唐僧取经故事的,是明初蒙古族戏曲作家杨讷(字景贤,号汝斋),所作杂剧今知有十八种,现存《刘行首》和《西游记》两种。杨讷的杂剧《西游记》,写民间传说唐僧取经的故事。元代戏曲作家吴昌龄的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中,出现了孙悟空的形象,且有“无支祁是他姊妹”语。可见孙悟空的人物塑造,已经借鉴了无支祁的形象。无支祁的故事,广泛流传八百年以后,吴承恩才加工整理《西游记》,象《太平广记》这样的大书,喜采民间传说的吴承恩,不可能不读,正象鲁迅先生说的,“明吴承恩演《西游记》,又移其神变奋迅之状于孙悟空。”宋元以来,禹伏无支祁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吴承恩的《西游记》问世以后,无支祁的形象,逐渐为孙悟空替代。 如果说,元杂剧中的孙悟空形象是受无支祁影响,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则是无支祁的化身。无支祁被大禹锁在龟山足下,孙悟空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无支祁形若猿猴,孙悟空本来就是猴像,其“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之状亦无异。
  印度神猴哈奴曼
  鲁迅认为孙悟空源自淮涡水神无支祁,胡适却认为其原型是印度神猴哈奴曼。 胡研究员介绍,《西游记》成书后,虽流传数百年,但普通读者对于其中人物故事的来源演变一直不甚了了,活像它本来就是“石头缝里蹦出来个孙猴子”一样。直到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开一代先河,“孙悟空”究竟是何方神圣,才作为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摆在桌面上。 鲁迅认为,魏晋以来,佛教典籍的翻译渐多,所以印度的故事也在民间广泛流传,文人们喜欢其新颖奇异,于是有意或无意中使用,于是这些故事慢慢变得中国化。具体到孙悟空的人物形象,鲁迅则认为应当来自中国民间传说,他举唐朝人李公佐小说中的怪兽———淮涡水神无支祁为证,认为孙悟空是由此演变而来的,从而认定孙悟空的原型来自中国本土。 胡适对此看法不同,他说:“我总疑心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不是国货,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的。也许连无支祁的神话也是受了印度影响而仿造的。”他在印度最古老的史诗《罗摩衍那》中找到一个神猴哈奴曼,认为这才是孙悟空最早的原型。 陈寅恪论证孙悟空原型确系哈奴曼,甘肃壁画中的图案却表明《西游记》故事在唐代已有流传。 史学大家陈寅恪由于对佛经极为熟悉,不仅验证孙悟空的原型即《罗摩衍那》中的哈奴曼,而且又以另一部《贤愚经》作为复证,他发现“大闹天宫”的故事,本来源自两个绝不相干的印度民间故事,传入中国后,佛经传播者在讲说时有意无意将二者合一。 上世纪初敦煌学的建立,为《西游记》人物故事的流变又增添了一些新的形象史料,主要是壁画,既有单人徒步,身背背架的图像,又有类似“猴行者”的胡人牵马随行的图像,可见人物故事是经过历代增益的。 近几年日本有些学者又提出孙悟空形象源于佛典的说法。他们在一些佛教典籍中找出有关猕猴、猿猴或猴属护法神将的记述,认为它们才是孙悟空的原型。 近年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段文杰发表《新发现玄奘取经图探讨》,重点对甘肃现存的六组西夏时期的《玄奘取经图》进行了探讨,并介绍说类似故事在唐代已在民间流传。五代后周时期,扬州寿宁寺藏经院内还保存着一壁画《玄奘取经图》,当时人们叹为“绝笔”。这幅壁画最晚是后周作品,惜寺院已毁,壁画无存。 《西游记》基本人物框架在元代形成,印度神猴经过藏传佛教再创造变成孙悟空。 胡研究员在研究中发现,虽然以上说法都有证据学基础,但是玄奘取经的故事自唐到宋,流行了几百年,变化增添的人物故事相当缓慢,而其故事的丰富性却在元代出现了“井喷式”爆发。他认为,按段文杰等文物专家经常以晚明吴承恩之创作为据,而没有考虑到元代已经出现了《西游记》杂剧和“诗话”的事实。胡研究员指出,从《永乐大典》残本中析出的文献中,已经有数段后世小说《西游记》的故事,尤其是一篇朝鲜(专题,图库)汉文文献《朴通事谚解》中“车迟国斗法”中孙行者的故事非常重要。著名文学家、翻译家赵景深认为,《朴通事谚解》一书“约刊于元代”。韩国翰林大学金敏镐教授也提出此书成于元朝至正七年(1347年)。此外,去年山西稷山县还发现元代的“玄奘取经图”壁画。这些都证明后世《西游记》的基本故事人物框架很可能是在元代形成的。 据记者查证,关于段文杰先生认定孙悟空是甘肃人的报道实属以讹传讹。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钟雯早在2002年4月27日即在《光明日报》撰文指出,关于孙悟空形象来自石磐陀的说法是张锦池先生提出的。 福建顺昌的神猴文化
  福建省顺昌县考古工作者日前在位于顺昌县城西北部的宝山主峰上发现了一处始建于元末明初时期的孙悟空兄弟合葬墓。 孙悟空兄弟合葬墓位于海拔1305米的宝山主峰南天门后的双圣庙内。双圣庙始建于元末明初,建筑面积大约18平方米,庙内是一座并立着两块石碑的古代合葬墓,墓宽2.9米,深1.3米,墓形呈八字形外撇。 两块墓碑并立在高出地面0.43米的墓台上,碑高均为0.8米。左碑上方横刻“宝峰”两个楷书小字,中间竖刻“齐天大圣”4个楷书大字,大字下端横刻“神位”两个小字,碑文外框以浮雕如意卷草装饰;右碑竖刻“通天大圣”4个楷书大字,大字下端横刻“神位”两个小字,碑文外框以浮雕如意卷草花纹装饰。 “齐天大圣”孙悟空是海内外华人熟悉的神话人物,而“通天大圣”却没有在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西游记》里出现过,几乎无人知晓。王益民经过研究考证,在元末明初蒙古族戏剧家杨景贤撰写的《西游记》杂剧里寻找到了“通天大圣”这一形象。据王益民介绍,杨景贤撰写的《西游记》杂剧里有一段孙悟空的自白:“小圣弟兄姊妹五人:大姊骊山老母、二姊巫枝祗、大兄齐天大圣、小圣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郎”。顺昌宝山双圣庙内的两块墓碑是“齐天大圣”在左、“通天大圣”居右,这与古代以左为尊的礼仪习俗相符;另外,“齐天大圣”墓碑上方刻有“宝峰”二字,而“通天大圣”墓碑上则略去此二字,弟从兄意非常明显;再者,“齐天大圣”墓碑上的装饰图案较之“通天大圣”的墓碑更加丰富讲究。由此可以断定,双圣庙内的两块墓碑表明这是孙悟空兄弟的合葬墓。 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在撰写小说《西游记》的过程中,为刻画突出人物个性的需要将齐天大圣的名号用到了通天大圣的头上,并将传说中的通天大圣兄弟姊妹所拥有的高超本领全部集中到了齐天大圣一个人物身上,从而塑造了一个广为后人传诵的神话英雄人物。
  关于孙悟空原型的争论
  吴承恩《西游记》成书至今以有很漫长的历史,其书中主角的争论至今仍然颇受争议。其中最可得到广大认可的是印度神猴为其原型的说法。其实这是一种曲解:孙悟空的原型是吴承恩本人,在当时的年代,社会之黑暗。作者以写书的形式发泄出来。其中孙悟空大闹天宫,自封齐天大圣为经典段落。其中就包含了作者吴承恩对当时社会某种现象的不满而抒发出的情绪。而孙悟空原型的争论,全部只是著书中其作家的理解和猜测。至今并没有确凿的证据。因为吴承恩先生早已故去了,他可以说既是孙悟空的父亲又是孙悟空其人。其著书的艰辛是你我所能想象的到的。其孙悟空的家乡花果山相信是作者看破世俗心中向往的居所。孙悟空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人物,而印度的神猴只是和它相像罢了。请人们不要误以为孙悟空是印度传入中国。 孙悟空深入人心的功劳源于六小龄童家族所做出的贡献。其父六龄童在电影《三打白骨精》中的孙悟空扮相堪称经典。对六小龄童在《西游记》剧中所饰演的孙悟空有很深远的影响。他们家族几代猴王,可以说吴承恩创作了孙悟空的人,而六小龄童的家族则赋予了孙悟空的神。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所拍摄的《西游记》系列在国内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电视剧和动画片的相继出现,让热爱《西游记》的观众们更加简单地了解名著。他们的功劳是不可抹杀的!
  季羡林对孙悟空原型的看法
  季羡林在他1978的学术著作《〈西游记〉里面的印度成分》提到了他对孙悟空原型的看法。 “ 中国著名的古典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与印度神话的关系,多少年来在中国学者中意见就有分歧,有的学者主张是受了印度的影响,有的学者则否认此说。这个争论集中到小说主人公孙悟空(孙猴子)身上。胡适、郑振铎、陈寅恪等主前者,而鲁迅等则主后者。鲁迅在他所著的《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明吴承恩演《西游记》,又移其神变奋迅之状于孙悟空,于是禹伏无支祁故事遂以堙昧也。"我不敢说孙悟空身上一点儿无支祁的影子都没有。但是从整个的《西游记》受印度的影响至深且巨这种情况来看,与其说孙悟空受无支祁的影响,毋宁说他受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猴子那罗、哈奴曼等的影响更切合实际。因为玄奘的其他两个弟子猪八戒和沙僧,都能在汉译佛经中找到根源,为什么独独情况最鲜明的孙悟空却偏是受无支祁的影响呢?这样说实在过分牵强。无支祁的神话,除了在中国个别地区流行外,实在流行不广,无足轻重。有的学者甚至说,《罗摩衍那》过去没有汉译本,难以影响中国。这种说法亦近儿戏。民间神话传说的流传,往往靠口头传布,不一定写成文章后才能流传,这一点可以说是已经成为常识了。”

我觉得孙悟空这个人应该是有的,并不是杜撰出来的,历史上应该是有与其相类似的原型的,因为唐僧去西天取经路上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这时候就要需要有人帮助他。1、西天取经是真的
我们都知道西游记讲述的是唐三藏西天取经的故事,这个故事在唐朝确实发生过的,我们都知道唐僧名唐玄奘,又被人称玄奘法师在中国古代的时候,曾经有一位僧人去印度求取佛经,因为佛教的发源地是印度,那么我们就可以与西游记连起来,这个人可能就是唐僧西游记之中所说的去西天取经,可能就是古代唐朝时期去印度交流佛教精神,而这样的话孙悟空应该是存在的,因为一个人去西天取经应该是很困难的,一个人走到印度也相当困难,所以说他一定会有他的帮手。2、路途艰险
我们都知道,不管是西天取经,还是从中国到印度,都需要经过很长一段路程,尤其是在当时交通不太便利,很多地方都是荒山野岭,需要人为的去攀爬和翻越,在这样的情况下只靠唐僧一个人肯定是完不成的,他一定会需要一个帮手在路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善人,不是所有人都会帮助别人,他们会遇到强盗或者是其他的人,所以说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会武功而且非常厉害的人来保护唐僧,这样的话才能够保证他顺利的去到印度与别人交流佛教,所以说孙悟空并不是杜撰出来的,他可能没有西游记中写的那么神乎其神,但是应该存在。综上所述,我觉得孙悟空在历史上是有原型的,因为唐僧取经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我们所熟知的孙悟空是《西游记》里的人物,再加上86版电视剧的传播,孙悟空的名字早已妇孺皆知。似乎孙悟空只是个虚构的人物,我们也没有认真地追究他的身世。但是通过阅读文献,你就会发现,孙悟空其实是有历史原型的。

图1 86版《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那么,孙悟空的历史原型究竟是谁呢?

《西游记》开篇就交代了孙悟空的籍贯,他出生于娑婆世界,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由仙石感应天地灵气孕育而生。但仙石并非毫无来历,处于十洲三岛的祖脉上,其高围按二十四气,其上窍孔对应九宫八卦。一天仙石迸裂,产一石卵,经风一吹,化作一石猴,石猴出世后,眼里冒出两道神光,射冲斗府,惊动的天上的玉皇大帝。之后在众猴的鼓励下成功跃入水帘洞,被众猴拜为“美猴王”。

美猴王在花果山享受“神仙乐趣”,但无奈生死掌握在别人手里,因此心里颇觉烦恼。为了学得长生不老之术,他一路跋涉,来到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拜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为师,得到姓名孙悟空,并学到了长生之道、地煞变化术(即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等。其间用时二十年,后因为卖弄本事,被菩提祖师逐出师门。

似乎我们只知道孙悟空是一个石猴,无父无母,也就不追究他的身世了。那他为什么叫孙悟空呢?姓孙我们好理解,因为他是“猢狲”嘛。

那么为何叫“悟空”?

图2 悟空法师出行壁画

我们通过阅读史料发现,在唐代真的有一位法师的法号就叫“悟空”。悟空法师是陕西泾阳人。公元751年,这时他还没有出家,跟随使团出使印度。到了印度不久后,便患了重病,无法与使团东归。757年,他在印度皈依佛门,并四处游历。直到789年才回到长安,前后历时39年,途经58国,并在新疆与于阗佛僧戒法合作,译完了他从印度带回的《十力经》、《十地经》和《回向轮经》。回到长安后,悟空被封为壮武将军,并将旅行见闻整理成《经行记》,此书今已失传,但在慧皎的《高僧经》中有部分内容。

正是这份独特的经历,他便成了有史可考的唐代最后一位去西天取经的佛僧。

图3 悟空(731—812),俗名车奉朝,唐朝名僧

正是有一个历史人物叫“悟空”,且又去过西天取经。正好符合人物设计,于是“孙悟空”的名字就这样诞生了。但远没有结束,他的身上还有一系列的故事呢,鉴于故事太多,我们只能分析他去拜师学艺的故事,看能不能找到历史原型。

孙悟空来到灵台方寸山后,听到一个樵夫唱着嘹亮又动听的歌曲,便跑上去问路。樵夫问他:“你要找神仙吗?山里就有。”孙悟空把他误当成了神仙,连忙上前施礼。樵夫说自己不是神仙,道明了自己的身世。原来他生来命苦,八九岁时,父亲便去世了,只剩下孤儿寡母,再无兄弟姐妹,又不识字,只能靠卖柴来赡养老母。因为老母年迈,不忍离去,所以没有去修行。之后,樵夫不仅给孙悟空指了路,还说明方寸山有菩提祖师,教出弟子无数,目前还有三四十人。

图4 《坛经》一般指《六祖坛经》,是佛教禅宗祖师惠能说, 弟子法海等集录的一部经典

如果你读过《坛经》的话,就会发现这段故事特别熟悉。

我们知道《坛经》是禅宗六祖慧能弟子辑录他的话,慧能是个白丁,以打柴为生,也是父亲早亡,因为供养母亲才没有去修行。如《坛经》所记:“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遗孤,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这就说明这个樵夫不简单,是以慧能为原型创作的。

我们接着看,“见一客诵经,慧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遂问客诵何经,客曰金刚经。复问从何所来,持此经典。客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而来。其寺是五祖忍大师在彼主化,门人一千有余。”

将《西游记》与《坛经》一对照,一目了然,完全就是六祖慧能故事的翻版。所不同的是,六祖去追随五祖弘忍学道是因为一个客人的指点;而孙悟空去向菩提祖师学道是受了樵夫的指点。而这个樵夫在《坛经》里正是慧能的形象。

图5 惠能 (禅宗六祖),被尊为禅宗六祖的曹溪惠能大师,对中国佛教以及禅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坚实的意义

就这样,孙悟空来到了灵台方寸山。众弟子一见孙悟空这副尊荣,纷纷嘲笑他。(这和慧能又是一样,慧能是南方人,见到五祖后,五祖说:“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孙悟空也不安分,于是菩提祖师便在他的头上敲了三下,众弟子以为师父是对这猢狲的惩戒,因此都纷纷幸灾乐祸。可是孙悟空却明白其中就里,于是在半夜三更,夜深无人之际悄悄来到菩提祖师房间,祖师早就等候于此,便将毕生所学悉数传于他。

这个故事和慧能还是如出一辙,慧能刚来到寺院,弘忍派他去槽厂舂米。六个月后,弘忍来看他,“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慧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慧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之后五祖弘忍将衣钵传给慧能,对他说:“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若游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于是慧能一路向南逃窜,连夜渡江。

图6 五祖( 弘忍)送六祖(惠能)渡江

我们再回到《西游记》,孙悟空学成七十二变、筋斗云后,菩提祖师觉得再也没有可以传授的了,便让其离去。

悟空以为师父要赶自己走,便领罪道:“上告尊师,我也离家有二十年矣,虽是回顾旧日儿孙,但念师父厚恩未报,不敢去。”

祖师道:“那里什么恩义?你只是不惹祸不牵带我就罢了!”

悟空见没奈何,只得拜辞,与众相别。祖师道:“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

悟空道“决不敢提起师父一字,只说是我自家会的便罢。”

将这段故事对应慧能学成以后的场景,简直就是一样。

当时五祖弘忍看到了慧能的天资,认为他一定能将佛法发扬光大,于是密受衣钵,担心众弟子不服,谋害慧能,便让他速速离去。孙悟空也是一样,菩提祖师将毕生所学悉数传给悟空,临走之际,千叮咛万嘱咐,让他莫要对人说出自己的师父是谁,恐怕也是为了保护他的缘故吧!

图7 弘忍(公元602~公元675),俗周,唐代高僧,湖北蕲州黄梅(今湖北省黄梅)人。

通过这些故事的分析,我们似乎对孙悟空的形象有所清晰了。

首先,唐朝确实有一位去过西天取经的法师名叫悟空,便把这个名字安在孙悟空身上。

其次六祖慧能学道的故事也被吴承恩移花接木,塑造了孙悟空这一形象。



没有其人,连猪八戒,沙和尚,白马都没有这些人物,只有唐玄奘一人,他是真的去古印度取得经文的,这其实是一个外交故事。

孙悟空是文学艺术的虚构人物,他天资聪明好学,极富冒险精神,他不甘心做凡夫俗子。

有历史人物原型。唐代陕西泾阳,有位叫车奉朝的青年。在公元751年,跟随当时唐朝使团到达印度,由于生病在印度逗留了一段时间。这期间,车奉朝被印度佛教感化,并且皈依了佛门,法号为悟空。在那之后,悟空法师花了39年游历58个国家,精通多国语言,翻译了三部著名佛经。回到大唐之后,他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了《经行记》,非常具有参考价值,但是这部著作已经遗失。这是历史上知道的最后一位游历西天取经的法师。

根据历史资料,是有这个人物原型的,他的法号叫悟空,俗名车奉朝,是唐朝的高僧。


西游记是哪一年的?
《西游记》是吴承恩在50岁左右,也就是1550年左右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完成《西游记》的全部创作。《西游记》是他在1550至1582年,这32年之间创作的。电视剧版《西游记》(老版)是在在1982年开始拍摄。

西游记的作者是什么朝代的
吴承恩小时候勤奋好学,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帖。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受到人们的赏识。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才得以正式创作《西游记》。为编著《西游记》,...

西游记是写于哪年的
《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

西游记的作者是谁?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这些学者之所以认定《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主要以下几个方面的依据。1、民间地方史书《淮安县志》中记载了一个文人家中的藏书,其中《西游记》的作者署名是吴承恩。2、《西游记》的第二十六章,名字叫做“承恩八戒转山林”,有人说这是作者吴承恩将自己的名字写到了书中。

吴承恩都经历过什么,写出了惊世的《西游记》?
吴承恩的父亲非常重视对吴承恩的教育培养,再加上吴承恩从小就很有学习天赋,在父亲的影响下,他爱上了读书,并且还喜欢一些鬼怪故事。据史料记载,吴承恩有很多爱好,喜欢读鬼怪小说,比如《白怪录》、《酉阳杂俎》等小说,这些小说里的故事,为吴承恩日后写《西游记》积累了大量的鬼怪素材。爱好读书这...

西游记作者简介?
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吴承恩还写过一部短篇小说集《禹鼎志》,不过已经失传,只能看到一篇自序。吴承恩50岁左右,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才得以正式创作《西游记》。

西游记 故事梗概
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绍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大闹天宫;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叙三藏取经的缘由;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终到达西天取回真经。《西游记》书中孙悟空这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

《西游记》的作者是谁?
吴版西游记,一般说的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我国四游记中西游记。又叫西游记传。作者杨致和。又做杨志和。也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但情节不完全一样,文采一般。还有丘处机的长春真人西游记。就是真正的游记。是他去见成吉思汗的经历。

《西游记》作者是谁?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较多的意见认为它的作者是明朝中叶江苏淮安人吴承恩。但从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明、清两代的各种《西游记》的版本来看,却没有一部是署名“吴承恩”的。《西游记》的明刊本和清刊本,或署“朱鼎巨撰”,或署“邱处机著”,有的甚至连著者的姓名也没有,只写...

《西游记》作者是谁?出版社是什么?出版时间又是什么?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我国最早定名为“连环图画”的出版物,是1925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鸦片战争以后,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被译为西文,《西游记》渐渐传入欧美,被...

忻城县17636435535: 作者吴承恩在《西游记》里把主人公孙悟空放在哪三个主要环境中来刻画? -
用宏杜拉: 个人认为是占山为王、大闹天宫和拜师.第一个环境说明了孙悟空自由奔放的一面,也表达了其不甘于屈居人下.第二个环境说明了其暴躁的性格与对不公正约束的反感.这里是最重要的一块,此时的孙悟空就好像是个无所畏惧冲动的年轻人,做事毫不顾虑,有着盲目的信心,殊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第三个环境的孙悟空已度过了各种磨练,经历了大喜大悲,就好像在社会的大熔炉里千锤百炼了一番,欲显成熟.至此,孙悟空就好像从小孩到青年再到成年一般成长.

忻城县17636435535: 关于孙悟空的故事概述30字左右是《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
用宏杜拉:[答案] 孙悟空是中国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著作《西游记》中的人物之一.孙悟空,法号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猪八戒、沙僧的大师兄.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有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的伪装;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能...

忻城县17636435535: 谈谈孙悟空的人性、猴性、神性在故事中的体现. -
用宏杜拉: 要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成功地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孙悟空即是其中塑造得最成功的典型之1.这1形象经历了由历史到传说到文人作品的衍变历程,日渐形成了集人、兽、神“3性1体”的艺术形象.从外在体貌而言,“毛脸雷公嘴...

忻城县17636435535: 吴承恩《西游记》中孙悟空有许多神奇之处.请从下列提示中任选一个,简述其相关故事情节(1)获取“金箍棒” (2 )练就“火眼金睛” -
用宏杜拉:[答案] 2,孙悟空大闹天宫后被丢进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想用三味真火将他炼仙丹.却练就了“火眼金睛”

忻城县17636435535: 齐天大圣是指谁他是哪部四大名著中的人物 -
用宏杜拉: 齐天大圣指的是孙悟空,是四大名著中《西游记》里的人物. 孙悟空是中国著名的神话角色之一,出自四大名著之《西游记》.相传他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而成为众猴之王,号称为 “美猴王”.后来在西牛...

忻城县17636435535: 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官职? -
用宏杜拉: 1、齐天大圣不是官职. 孙悟空第一次到天界时所封官职——弼马温,因感觉职位低,返回花果山自封齐天大圣,并迫使天庭承认该封号. 2、孙悟空简介 孙悟空,法号行者,封号齐天大圣,是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以及相关传说中的角...

忻城县17636435535: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的原型是谁? -
用宏杜拉: 西游记》人物演变过程及其形象塑造艺术之探讨明朝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是中国一部惊奇的神怪小说.由唐僧骑著龙马所带领的三位弟子,一群人历经跋涉、翻山越岭、面对九九八十一个大难,到西方天竺求取拯救中国的佛经而所构成的...

忻城县17636435535: 《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书中“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这句话是()说的,和他有关的情节有:()() -
用宏杜拉:[答案] 孙悟空在大闹天宫后被太上老君关在八卦炉中,当他出来时,打上凌霄宝殿时说的.

忻城县17636435535: 吴承恩《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有许多神奇之处.请从下列提示中任选一个,简述其相关故事情节.①发现“水帘洞”②获取“金箍棒” ③炼就“火眼金睛” ... -
用宏杜拉:[答案] 示例:①有一天,群猴在水边洗澡,溯流而上发现一股瀑布.石猴率先跃入瀑布中,发现瀑布后有个天然的大石洞,他就率领群猴入住其中……②石猴想要一件合适的兵器,就去找东海龙王.试用了几件兵器都不满意,最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