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富商?

作者&投稿:贺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历史上的大商人有哪些?~

  1、富甲陶朱--范蠡(前536-前448年)

  陶朱公就是范蠡,春秋时期越国的大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公元前四九六年前后入越,辅助勾践廿余年,在越国被吴国灭亡时,是他提出降吴复国的计策的,并随同越王勾践一同到吴国为奴,千方百计谋取勾践回国,成为辅助勾践灭吴复国的第一谋臣,官拜上将军。

  但当勾践复国之后,他了解勾践是一个可以共患难但不能同安乐的人,于是他急流勇退,毅然弃官而去,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开创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史记》中载“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但他仗义疏财,他赚了钱,就从事各种公益事业。他的行为使他获得”富而行其德”的美名,成为几千年来我国商业的楷模。

  2、儒商鼻祖——端木子贡(前520——?)

  端木赐,字子贡,名赐,姓端木.春秋末期卫国人,今属河南省鹤壁市浚县。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也是“孔门十哲”之一。子贡虽出儒门,却懂经商之术。多年的经商活动使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为孔子与其门徒的周游列国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历史上多用“端木遗风”来表经商致富之人,即源于此。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古代宗庙中盛生黍的祭器,常用来比喻有立朝执政才能的人)。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为孔子弟子中首富。

  3、智慧商祖——白圭(前463年———前385年)

  白圭,名丹,战国东周洛阳人,梁(魏)惠王时在魏国做官,后来到齐国、秦国。《汉书》中说他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即“天下言治生者祖”,先秦时商业经营思想家,同时他也是一位著名的经济谋略家和理财家。诸如“人弃我取”、“知进知守”等经商理论至今对现代理财有指导意义。

  4、营国巨商——吕不韦(约前292年~约前235年)

  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史载“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但一生最得意的一笔大买卖却是:结识秦流亡公子赢异人并资助其回国即位,从而成功实现个人由商从政的历史性转变。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国,并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5、富可敌国——沈万三

  元末明初江南巨富。以垦殖为根本,以分财为经商的资本,大胆通番。他可能算是历史上最早的国际贸易商人。曾助朱元璋修南京城,个人承包三分之一工程费用。只可惜其孙卷入蓝玉之案又被朱元璋充军云南,财产没收。

  6、第一富翁——伍秉鉴

  商名伍浩官。清代广东十三行怡和行之行主。凭与英国东印度公司走私鸦片迅成巨富。1834年已宣称有资产2600万元(一说为2600万两)。西方学者称其为“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资财,天下第一大富翁”。1843年清政府令行商偿还《南京条约》规定的300万元外商债务,他独自承担100万。同年在广州病逝。

  7、商业巨族——乔致庸(1818--1907)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乔家大院》主人公乔致庸是乔家经商第三代人,乔家商业从第一代乔贵发起家,到第三代由乔致庸大手笔经营,使乔家成为商业巨族,故致庸可谓乔家殷实家财的奠基人,人称他为“亮财主”。他经商既有雄才大略,又多谋善断,是位商场高手。乔家在包头开办的复盛公商号,在他的策划下发展为庞大的复字号商业网络,基本上垄断着包头商业市场,故包头有“先有复字号,后有包头城”之说。光绪十年(1884),他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创立了汇通天下的大德通、大德恒票号。在他的经营下,乔氏商业遍及全国各大商埠及水陆码头,业务繁荣,财多势旺,成为商场巨贾。

  8、红顶商人——胡雪岩(1823~1885)

  胡光墉,清徽州绩溪人,幼名顺官,字雪岩,著名徽商。初在杭州设银号,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并开办胡庆余堂中药店。

  9、一代钱王——王炽(1836-1903)

  王炽,一代钱王,红顶商人。资本主义在西方巳兴起,生活在一个闭关自守的封建王朝的他抓住全国商品经济萌动的态势,投巨资于刚兴起的银行票据汇兑行业,以昆明“同庆丰”钱庄为龙头,在当时全国22个行省中的15个行省及香港、越南、马来西亚设立分行……被誉为“执全国商界牛耳”之云南金融业的开山鼻祖。晚清巨商王炽在英国《泰晤士报》评选的19世纪10年代世界首富中排名第四,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三代一品红顶商人”,晚清名臣李鸿章曾称其为“犹如清廷之国库也”。王炽的商德商道,对后人都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10、五金大王——叶澄衷(1840-1899)

  宁波庄市人,是著名的宁波商团的先驱和领袖。他做生意很有天赋,头脑清醒,乐观时变,为人处事既诚且信,宽厚待人,被称为“首善之人”。在叶澄衷传奇性的创业历程中,诚信宽厚的性格帮助他在穷途时得到难得的机缘,有人资助他在虹口的美租界百老汇路口开设了上海滩第一家由中国人独自开业的五金店——顺记洋杂货店。并据此发展出覆盖五金、机械、钢铁直至军需器械和军服的庞大生意,开设了38个分支机构,赢得了“五金大王”的美称。并继投资金融业,在上海、杭州、镇海、芜湖、湖州等地开设票号、钱庄,鼎盛时竟达108家。在宁波商帮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做人当如叶澄衷”。

1、富甲陶朱--范 蠡(前536-前448年)
陶朱公就是范蠡,春秋时期越国的大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公元前四九六年前后入越,辅助勾践廿余年,在越国被吴国灭亡时,是他提出降吴复国的计策的,并随同越王勾践一同到吴国为奴,千方百计谋取勾践回国,成为辅助勾践灭吴复国的第一谋臣,官拜上将军。
但当勾践复国之后,他了解勾践是一个可以共患难但不能同安乐的人,于是他急流勇退,毅然弃官而去,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开创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史记》中载“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但他仗义疏财,他赚了钱,就从事各种公益事业。他的行为使他获得”富而行其德”的美名,成为几千年来我国商业的楷模。
2、儒商鼻祖——端木子贡(前520——?)
端木赐,字子贡,名赐,姓端木.春秋末期卫国人,今属河南省鹤壁市浚县。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也是“孔门十哲”之一。子贡虽出儒门,却懂经商之术。多年的经商活动使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为孔子与其门徒的周游列国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历史上多用“端木遗风”来表经商致富之人,即源于此。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古代宗庙中盛生黍的祭器,常用来比喻有立朝执政才能的人)。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为孔子弟子中首富。
3、智慧商祖——白圭(前463年———前385年)
白圭,名丹,战国东周洛阳人,梁(魏)惠王时在魏国做官,后来到齐国、秦国。《汉书》中说他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即“天下言治生者祖”,先秦时商业经营思想家,同时他也是一位著名的经济谋略家和理财家。诸如“人弃我取”、“知进知守”等经商理论至今对现代理财有指导意义。
4、营国巨商——吕不韦(约前292年~约前235年)
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史载“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但一生最得意的一笔大买卖却是:结识秦流亡公子赢异人并资助其回国即位,从而成功实现个人由商从政的历史性转变。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国,并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春秋战国:
1 陶朱公范蠡虽是越王的谋臣,但他不搞战国策士纵横捭阖的那一套,《史记越王句践世家》所记他向越王进谏和对答中,讲的都是阴阳盈输天人顺逆的道理,十分形而上,俨然是个哲学家。他经商也如从政一样,胸有成算,看得准,拿得稳,而且提得起,放得下,绝不像守财奴那样为金钱所困扰。这是因为他文化底气厚,以谋略家的态度对待金钱和利得,用今天的话来说,是活得十分潇洒,干得十分漂亮,看上去舒服。经商当然是为了赚钱,但高明的大商业家就得有气派,并不是整个脑袋都钻在钱眼里。那些专打小算盘,一点小钱都斤斤计较的吝啬鬼,肯定委顿颟顸,做生意也赚不了大钱,成不了气候。如《儒林外史》里的人物严监生那样,连点两根灯草也怕费油,不挑掉一根就死不瞑目的角色,便只能当当土老肥,不是经商兴业的料。《史记》叙范蠡辞掉齐国的相位后,也像告辞越国一样,立即开路,把在齐国积储的数十万资产统统施舍掉,"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他主观上也许并不企望别人报答,但实际效应是结了人缘,肯定会在以后的事业中获得方便,所以没多久,范蠡在经商中致资累巨万(《史记集解》引徐广:巨万即万万),成了亿万富翁。范蠡的一生,先是以一介书生成为越王句践的谋士,尽智竭力为越王报仇灭了吴国;此后功成身退,在齐国变名致富,佩齐国相印;又立即弃相迁陶,成了亿万富豪陶朱公。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给他的定评:"故范蠡三徙,成名于天下,非苟去而已,所止必成名。"这样的曲折就够不平凡了,而他晚年的一件事就更令人动容,更富戏剧性,更令人击节称叹。此事亦载于《史记越王句践世家》,我常常感到奇怪和憾惜:为什么历来的作家、戏剧家,都一古脑儿逮住范蠡和西施虚无飘渺的爱情故事做文章,而这样的动人故事却轻轻放过!事情发生在范蠡晚年,他的第二个儿子在楚国杀了人,投入了大牢。他派刚刚成年的小儿子带了黄金千镒,到楚国去打点。大儿子有意见了,这分明是看准他没有出息,便大闹情绪,要求派他去。范蠡不依,长子愤而要自杀。范蠡夫人劝道:"小的去未必一定能救活老二,先就让老大闹得要死要活,倘若真有不测,岂不又添上一口?"范蠡不得已,只好勉强同意。他交给儿子一封致老友庄生的信,严肃地叮咛道:"到楚国后就把黄金千镒送给庄生,一切都请他去干,千万不要过问!"大少爷到了楚国,在城郊一个蓬门小户找到庄生,遵照父命将信件和黄金送上。庄生吩咐道:"你立刻回去,千万不能在此停留。即便你兄弟被释,也不要问所以然。"可是这位大少爷不听告诫,自作聪明地另走门路,拿钱去贿赂了一个楚国有权势的贵人,自己留下来听消息。这位庄生虽然穷居陋巷,但以学问道德闻名,楚国上下都很尊信他。他并不贪图范蠡的赠金,准备事成后归还。这些情况这位范大少爷哪知道!庄生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进见楚王,诡称天上有星宿出现,将不利于楚国。楚王素来信仰庄生,问其解禳之法。庄生说惟德政可以除之。楚王于是决定大赦囚犯。赦令未颁,收受范大少爷贿赂的那位贵人先已得讯,便告诉大少爷,说令兄得救了,国王马上要下赦令。大少爷大喜,以为楚王一发赦令,老二就会被释,何必白白地将千金送给庄生呢?于是,大少爷又去见庄生,说:"听人说楚王将发大赦令,那么我兄弟可以被释放了,故而特来告辞。"庄生情知他的用意是想要回黄金,便将黄金原封不动地让大少爷拿走。大少爷十分得意,以为救了兄弟,又没花掉金子,高高兴兴地携金而出。庄生痛恨自己为小儿所玩弄,进见楚王道:"日前大王因星变将行赦令,但我听国人传言,说行赦令是为了天下巨富陶朱公的儿子杀人被囚,陶家向大王左右行贿之故。"楚王大怒,决定先杀了陶家儿子再下赦令。于是,大少爷终于哭哭啼啼带了兄弟的尸体回家。全家人自然伤心痛哭,范蠡却很镇定,说:"我料定他必然要害死他兄弟才回来的。他并非不爱兄弟,只因为从小随父母漂流,知道财富得之不易,因而舍不得以千金送人。而小儿出生后就在财富中长大,不会珍惜金钱。我前次坚决要派小的去,就是为此。这是事理之所当然,我早就料到这结果的。"瞧,范蠡是多么洞察人情,料事如神。如此明察事理的哲人,自然处世、从政、经商无往而不操胜券。范蠡真可称古今一绝。
2 吕不韦吕不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人,他的谋略和口才都是中国历史人物中第一流的。他凭着一人之力、三寸不烂之舌,就促成了自己终生的荣华富贵。他是那种善于进行大的策划、善于实施和完成这个策划的人,这种人要口才出众,自己就是自己谋划的贯彻实施者。就谋略而言,吕不韦不仅谋得深、算得远,而且谋得全,算得广,他共分了四个步骤来进行谋划:其一,当他看到公子异人时就觉得奇货可居,是一个能够赢得整个未来的上佳投资项目,于是他说服异人听他指挥。其二,这个“奇货”要想推销出去、这份投资由风险转化为巨大利润,还是需要作出艰苦的努力和费力的工作。他不仅要安排好接人,而且要安排好放人。他算计到华阳夫人及其弟弟的潜在的、迫切的需要,使华阳夫人能够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为异人奔走,使秦国开始向赵国要人。其三,他又游说赵王,以长远的利益说动赵王送归异人。其四,人接回后,为更上一层楼,他在异人身上下了点工夫,使秦王最终立异人为太子。吕不韦在两国间穿针引线、巧妙安排、运筹得当、步步迭进,他真是一个一流的策划家、设计家。完成他的这次交易,实际上是个大工程。要调动事主、接人的秦国、放人的赵国、认儿子的王后、立太子的秦王等等,庞大而复杂,非得要高屋建瓴和周全细致不可。尤其让人佩服的是他的游说口才,每次他都正中游说对象的下怀,都能够使对方欣然接受。这是因为他能够深刻地洞察到对方的需求,能够预期到事情的未来变化,以替对方着想的角度来使对方轻易就范。说服对方,首先必须要有一个将自己置换成对方的过程。掌控对方的需求,才能投其所好、对症下药、以为我用。

明:
沈万三,名富;字件荣,俗称万三。万三者,万户之中三秀,所以又称三秀,作为巨富的别号,元末明初人。元朝中叶,沈方三的父亲沈*由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南浔沈家漾迁徒至周东*(土宅),后又迁至银子浜。沈万三在致富后把苏州作为重要的经商地,他曾支持过平江(苏州)张士诚的大周政权,张士诚也曾为沈万三树碑立传。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沈万三助筑都城三分之一,朱元璋封了他两个儿子的官;在南京还建造了"廊庑"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楼四座……"。有了舒适的住宅;但不久;沈万三被朱元璋发配充军,在云南度过了他的余生。

清:
胡雪岩 胡光墉(1823~1885),幼名顺官,字雪岩,安徽绩溪湖里村人。墉幼时家贫,帮人放牛为生,稍长,由人荐往杭州于姓钱肆当学徒,得肆主赏识,擢为跑街。咸丰十年(1860),因肆主无后,临终前,以钱庄赠之,乃自开阜康钱庄,并与官场中人往来,成为杭城一大商绅。 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军攻杭州,光墉从上海、宁波购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左宗棠任浙江巡抚,委光墉为总管,主持全省钱粮、军饷,因此阜康钱庄获利颇丰。京内外诸公无不以阜康为外库,寄存无算。他还协助左宗棠开办企业,主持上海采运局,兼管福建般政局,经手购买外商机器、军火及邀聘外国技术人员,从中获得大量回佣。他还操纵江浙商业,专营丝、茶出口,操纵市场、垄断金融。至同治十一年(1872)阜康钱庄支店达20多处,布及大江南北。资金2000万余两,田地万亩。由于辅助左宗棠有功,曾授江西候补道,赐穿黄马褂,是一个典型的官商。同治十三年,筹设胡庆馀堂雪记国药号,光绪二年(1876)于杭州涌金门外购地10余亩建成胶厂。胡庆馀堂雪记药号,以一个熟药局为基础,重金聘请浙江名医,收集古方,总结经验,选配出丸散膏丹及胶露油酒的验方400余个,精制成药,便于携带和服用。其时,战争频仍,疫疠流行,“胡氏辟瘟丹”、“诸葛行军散”、“八宝红灵丹”等药品备受欢迎。此后,胡光墉亲书“戒欺”字匾,教诫职工“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其所用药材,直接向产地选购,并自设养鹿园。胡庆馀堂成为国内规模较大的全面配制中成药的国药号,饮誉中外,对中国医药事业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光绪八年(1882),光墉在上海开办蚕丝厂,耗银2000万两,高价尽收国内新丝数百万担,企图垄断丝业贸易,惹怒外商,联合拒购华丝。又因海关海运操于外人之手,不能直接外运。次年夏,被迫贱卖,亏耗1000万两,家资去半,周转不灵,风声四播。各地官僚竞提存款,群起敲诈勒索。十一月,各地商号倒闭,家产变卖,胡庆馀堂易主,宣告破产。接着,清廷下令革职查抄,严追治罪。光墉遣散姬妾仆从,于光绪十一年十一月郁郁而终。

陶朱公,就是范蠡,具体的见下面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805049.html?si=1
沈万三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625150.html?si=1
胡雪岩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895643.html?si=3
还有好多晋商、徽商,比如乔家大院里演的乔致庸,但没有上面这些人有名

沈万山

吕不韦 范蠡

春秋战国:
1 陶朱公范蠡虽是越王的谋臣,但他不搞战国策士纵横捭阖的那一套,《史记越王句践世家》所记他向越王进谏和对答中,讲的都是阴阳盈输天人顺逆的道理,十分形而上,俨然是个哲学家。他经商也如从政一样,胸有成算,看得准,拿得稳,而且提得起,放得下,绝不像守财奴那样为金钱所困扰。这是因为他文化底气厚,以谋略家的态度对待金钱和利得,用今天的话来说,是活得十分潇洒,干得十分漂亮,看上去舒服。经商当然是为了赚钱,但高明的大商业家就得有气派,并不是整个脑袋都钻在钱眼里。那些专打小算盘,一点小钱都斤斤计较的吝啬鬼,肯定委顿颟顸,做生意也赚不了大钱,成不了气候。如《儒林外史》里的人物严监生那样,连点两根灯草也怕费油,不挑掉一根就死不瞑目的角色,便只能当当土老肥,不是经商兴业的料。《史记》叙范蠡辞掉齐国的相位后,也像告辞越国一样,立即开路,把在齐国积储的数十万资产统统施舍掉,"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他主观上也许并不企望别人报答,但实际效应是结了人缘,肯定会在以后的事业中获得方便,所以没多久,范蠡在经商中致资累巨万(《史记集解》引徐广:巨万即万万),成了亿万富翁。范蠡的一生,先是以一介书生成为越王句践的谋士,尽智竭力为越王报仇灭了吴国;此后功成身退,在齐国变名致富,佩齐国相印;又立即弃相迁陶,成了亿万富豪陶朱公。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给他的定评:"故范蠡三徙,成名于天下,非苟去而已,所止必成名。"这样的曲折就够不平凡了,而他晚年的一件事就更令人动容,更富戏剧性,更令人击节称叹。此事亦载于《史记越王句践世家》,我常常感到奇怪和憾惜:为什么历来的作家、戏剧家,都一古脑儿逮住范蠡和西施虚无飘渺的爱情故事做文章,而这样的动人故事却轻轻放过!事情发生在范蠡晚年,他的第二个儿子在楚国杀了人,投入了大牢。他派刚刚成年的小儿子带了黄金千镒,到楚国去打点。大儿子有意见了,这分明是看准他没有出息,便大闹情绪,要求派他去。范蠡不依,长子愤而要自杀。范蠡夫人劝道:"小的去未必一定能救活老二,先就让老大闹得要死要活,倘若真有不测,岂不又添上一口?"范蠡不得已,只好勉强同意。他交给儿子一封致老友庄生的信,严肃地叮咛道:"到楚国后就把黄金千镒送给庄生,一切都请他去干,千万不要过问!"大少爷到了楚国,在城郊一个蓬门小户找到庄生,遵照父命将信件和黄金送上。庄生吩咐道:"你立刻回去,千万不能在此停留。即便你兄弟被释,也不要问所以然。"可是这位大少爷不听告诫,自作聪明地另走门路,拿钱去贿赂了一个楚国有权势的贵人,自己留下来听消息。这位庄生虽然穷居陋巷,但以学问道德闻名,楚国上下都很尊信他。他并不贪图范蠡的赠金,准备事成后归还。这些情况这位范大少爷哪知道!庄生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进见楚王,诡称天上有星宿出现,将不利于楚国。楚王素来信仰庄生,问其解禳之法。庄生说惟德政可以除之。楚王于是决定大赦囚犯。赦令未颁,收受范大少爷贿赂的那位贵人先已得讯,便告诉大少爷,说令兄得救了,国王马上要下赦令。大少爷大喜,以为楚王一发赦令,老二就会被释,何必白白地将千金送给庄生呢?于是,大少爷又去见庄生,说:"听人说楚王将发大赦令,那么我兄弟可以被释放了,故而特来告辞。"庄生情知他的用意是想要回黄金,便将黄金原封不动地让大少爷拿走。大少爷十分得意,以为救了兄弟,又没花掉金子,高高兴兴地携金而出。庄生痛恨自己为小儿所玩弄,进见楚王道:"日前大王因星变将行赦令,但我听国人传言,说行赦令是为了天下巨富陶朱公的儿子杀人被囚,陶家向大王左右行贿之故。"楚王大怒,决定先杀了陶家儿子再下赦令。于是,大少爷终于哭哭啼啼带了兄弟的尸体回家。全家人自然伤心痛哭,范蠡却很镇定,说:"我料定他必然要害死他兄弟才回来的。他并非不爱兄弟,只因为从小随父母漂流,知道财富得之不易,因而舍不得以千金送人。而小儿出生后就在财富中长大,不会珍惜金钱。我前次坚决要派小的去,就是为此。这是事理之所当然,我早就料到这结果的。"瞧,范蠡是多么洞察人情,料事如神。如此明察事理的哲人,自然处世、从政、经商无往而不操胜券。范蠡真可称古今一绝。
2 吕不韦吕不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人,他的谋略和口才都是中国历史人物中第一流的。他凭着一人之力、三寸不烂之舌,就促成了自己终生的荣华富贵。他是那种善于进行大的策划、善于实施和完成这个策划的人,这种人要口才出众,自己就是自己谋划的贯彻实施者。就谋略而言,吕不韦不仅谋得深、算得远,而且谋得全,算得广,他共分了四个步骤来进行谋划:其一,当他看到公子异人时就觉得奇货可居,是一个能够赢得整个未来的上佳投资项目,于是他说服异人听他指挥。其二,这个“奇货”要想推销出去、这份投资由风险转化为巨大利润,还是需要作出艰苦的努力和费力的工作。他不仅要安排好接人,而且要安排好放人。他算计到华阳夫人及其弟弟的潜在的、迫切的需要,使华阳夫人能够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为异人奔走,使秦国开始向赵国要人。其三,他又游说赵王,以长远的利益说动赵王送归异人。其四,人接回后,为更上一层楼,他在异人身上下了点工夫,使秦王最终立异人为太子。吕不韦在两国间穿针引线、巧妙安排、运筹得当、步步迭进,他真是一个一流的策划家、设计家。完成他的这次交易,实际上是个大工程。要调动事主、接人的秦国、放人的赵国、认儿子的王后、立太子的秦王等等,庞大而复杂,非得要高屋建瓴和周全细致不可。尤其让人佩服的是他的游说口才,每次他都正中游说对象的下怀,都能够使对方欣然接受。这是因为他能够深刻地洞察到对方的需求,能够预期到事情的未来变化,以替对方着想的角度来使对方轻易就范。说服对方,首先必须要有一个将自己置换成对方的过程。掌控对方的需求,才能投其所好、对症下药、以为我用。

明:
沈万三,名富;字件荣,俗称万三。万三者,万户之中三秀,所以又称三秀,作为巨富的别号,元末明初人。元朝中叶,沈方三的父亲沈*由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南浔沈家漾迁徒至周东*(土宅),后又迁至银子浜。沈万三在致富后把苏州作为重要的经商地,他曾支持过平江(苏州)张士诚的大周政权,张士诚也曾为沈万三树碑立传。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沈万三助筑都城三分之一,朱元璋封了他两个儿子的官;在南京还建造了"廊庑"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楼四座……"。有了舒适的住宅;但不久;沈万三被朱元璋发配充军,在云南度过了他的余生。

清:
胡雪岩 胡光墉(1823~1885),幼名顺官,字雪岩,安徽绩溪湖里村人。墉幼时家贫,帮人放牛为生,稍长,由人荐往杭州于姓钱肆当学徒,得肆主赏识,擢为跑街。咸丰十年(1860),因肆主无后,临终前,以钱庄赠之,乃自开阜康钱庄,并与官场中人往来,成为杭城一大商绅。 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军攻杭州,光墉从上海、宁波购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左宗棠任浙江巡抚,委光墉为总管,主持全省钱粮、军饷,因此阜康钱庄获利颇丰。京内外诸公无不以阜康为外库,寄存无算。他还协助左宗棠开办企业,主持上海采运局,兼管福建般政局,经手购买外商机器、军火及邀聘外国技术人员,从中获得大量回佣。他还操纵江浙商业,专营丝、茶出口,操纵市场、垄断金融。至同治十一年(1872)阜康钱庄支店达20多处,布及大江南北。资金2000万余两,田地万亩。由于辅助左宗棠有功,曾授江西候补道,赐穿黄马褂,是一个典型的官商。同治十三年,筹设胡庆馀堂雪记国药号,光绪二年(1876)于杭州涌金门外购地10余亩建成胶厂。胡庆馀堂雪记药号,以一个熟药局为基础,重金聘请浙江名医,收集古方,总结经验,选配出丸散膏丹及胶露油酒的验方400余个,精制成药,便于携带和服用。其时,战争频仍,疫疠流行,“胡氏辟瘟丹”、“诸葛行军散”、“八宝红灵丹”等药品备受欢迎。此后,胡光墉亲书“戒欺”字匾,教诫职工“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其所用药材,直接向产地选购,并自设养鹿园。胡庆馀堂成为国内规模较大的全面配制中成药的国药号,饮誉中外,对中国医药事业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光绪八年(1882),光墉在上海开办蚕丝厂,耗银2000万两,高价尽收国内新丝数百万担,企图垄断丝业贸易,惹怒外商,联合拒购华丝。又因海关海运操于外人之手,不能直接外运。次年夏,被迫贱卖,亏耗1000万两,家资去半,周转不灵,风声四播。各地官僚竞提存款,群起敲诈勒索。十一月,各地商号倒闭,家产变卖,胡庆馀堂易主,宣告破产。接着,清廷下令革职查抄,严追治罪。光墉遣散姬妾仆从,于光绪十一年十一月郁郁而终。1686年春,广东巡抚李士祯在广州颁布了一项公告,宣布凡是“身家殷实”之人,只要每年缴纳一定的白银,就可作为“官商”包揽对外贸易。令李士祯想不到的是,这一公告竟会在以后的岁月里为中国催生出一位世界首富。

垄断清朝海上外贸,广州十三行成为暴富群体

17世纪后期,康熙皇帝暂时放宽了海禁政策,来华从事贸易的外国商人日益增多。于是,广东地方政府于1686年招募了13家较有实力的行商,指定他们与洋船上的外商做生意并代海关征缴关税。从此,近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广州十三行”诞生了。在以后的发展中,这些行商因办事效率高、应变能力强和诚实守信而深受外商欢迎。
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清朝下令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保留广州一地作为对外通商港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直接促使广州十三行成为当时中国唯一合法的“外贸特区”,从而给行商们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在此后的100年中,广东十三行竟向清朝政府提供了40%的关税收入。

所谓的“十三行”,实际只是一个统称,并非只有13家,多时达几十家,少时则只有4家。由于享有垄断海上对外贸易的特权,凡是外商购买茶叶、丝绸等国货或销售洋货进入内地,都必须经过这一特殊的组织,广东十三行逐渐成为与两淮的盐商、山西的晋商并立的行商集团。在财富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广东十三行中涌现出了一批豪商巨富,如潘振承、潘有度、卢文锦、伍秉鉴、叶上林等,以至于当时就流传有“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的说法。在后世看来,这些行商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有记载称,当1822年广东十三行街发生了一场大火灾时,竟有价值4000万两白银的财物化为乌有,甚至出现了“洋银熔入水沟,长至一二里”的奇观。

在广东十三行中,以同文行、广利行、怡和行、义成行最为著名。其中的怡和行,更因其主人伍秉鉴而扬名天下。

资产2600万银元,曾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主

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统计了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有6名中国人入选,伍秉鉴就是其中之一。

伍秉鉴(1769—1843年),又名伍敦元,祖籍福建。其先祖于康熙初年定居广东,开始经商。到伍秉鉴的父亲伍国莹时,伍家开始参与对外贸易。1783年,伍国莹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成立了怡和行,并为自己起了一个商名叫“浩官”。该商名一直为其子孙所沿用,成为19世纪前期国际商界一个响亮的名字。1801年,32岁的伍秉鉴接手了怡和行的业务,伍家的事业开始快速崛起。

在经营方面,伍秉鉴依靠超前的经营理念,在对外贸易中迅速发财致富。他同欧美各国的重要客户都建立了紧密的联系。1834年以前,伍家与英商和美商每年的贸易额都达数百万银元。伍秉鉴还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权人,东印度公司有时资金周转不灵,常向伍家借贷。正因为如此,伍秉鉴在当时西方商界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一些西方学者更称他是“天下第一大富翁”。当时的欧洲对茶叶质量十分挑剔,而伍秉鉴所供应的茶叶曾被英国公司鉴定为最好的茶叶,标以最高价出售。此后,凡是装箱后盖有伍家戳记的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就能卖得出高价。在产业经营方面,伍秉鉴不但在国内拥有地产、房产、茶园、店铺等,而且大胆地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进行铁路投资、证券交易并涉足保险业务等领域,使怡和行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跨国财团。

伍秉鉴还因其慷慨而声名远播海外。据说,曾有一个美国波士顿商人和伍秉鉴合作经营一项生意,由于经营不善,欠了伍秉鉴7.2万美元的债务,但他一直没有能力偿还这笔欠款,所以也无法回到美国。伍秉鉴听说后,马上叫人把借据拿出来,当着波士顿商人的面把借据撕碎,宣布账目结清。从此,伍浩官的名字享誉美国,被传扬了半个世纪之久,以至于当时美国有一艘商船下水时竟以“伍浩官”命名。

经过伍秉鉴的努力,怡和行后来居上,取代同文行成为广州十三行的领袖。伍家所积累的财富更令人吃惊,据1834年伍家自己的估计,他们的财产已有2600万银元(相当于今天的50亿元人民币),成为洋人眼中的世界首富。建在珠江岸边的伍家豪宅,据说可与《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媲美。

接触英鸦片商被林则徐惩处,承担赔款走向没落

作为封建王朝没落时期的一名富商,伍秉鉴所积累的财富注定不会长久。就在他的跨国财团达到鼎盛时,一股暗流正悄然涌动。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尽管伍秉鉴曾向朝廷捐巨款换得了三品顶戴,但这丝毫不能拯救他的事业。由于与英国鸦片商人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曾遭到林则徐多次训斥和惩戒,还不得不一次次向清政府献出巨额财富以求得短暂的安宁。《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在1843年下令行商偿还300万银元的外商债务,而伍秉鉴一人就承担了100万银元。也就是在这一年,伍秉鉴病逝于广州。

伍秉鉴死后,曾经富甲天下的广东十三行开始逐渐没落。许多行商在清政府的榨取下纷纷破产。更致命的是,随着五口通商的实行,广东丧失了在外贸方面的优势,广东十三行所享有的特权也随之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降临到十三行街,终于使这些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商馆彻底化为灰烬。


中国著名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2、赢政 正是从他开始我们有了皇帝这样的一个概念,也正是由他开始我们有了统一这样的概念。3、毛泽东 他的思想,他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全才,以及他的性格都是我们民族不可多得的才富,更重要的是,正是他和他的战友把中国从死潭中拉出来带入了正轨。4、老子 老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了不起的...

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战争
中国各个朝代历史上有多少次著名战争 一、先秦时期:牧野之战: 姜尚、周武王 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 全军覆没 柏举之战: 孙伍、伍员、磕闾 3万——20万 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阴晋之战: 吴起 5万——50万 大败秦军 伊阙之战: 白起 12万——24万 全歼 即墨之战: 田单 不详 将...

中国著名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2、桃园三结义 桃园三结义最初是小说《三国演义》里记载的故事,述说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3、温...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谓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

有哪些著名的历史典故?
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5、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

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英雄人物?
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

中国历史著名的战争有哪些?
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

中国著名历史人物都有哪些?
诸葛亮

盘点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10个战争
盘点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10个战争 1.涿鹿之战 战争时间:约5000年前。战争对手:炎黄部落(黄帝)VS东夷集团(蚩尤)。 指挥官:黄帝、炎帝vs蚩尤。 战争结果:炎黄部族获得胜利,华夏集团收复中原。 地点:河北张家口。 涿(zhuō)鹿之战(约4600年前),(相传)是中国远古时代黄帝与炎帝两部族联合同蚩尤部族为了争夺适于牧放...

中国历史著名水利工程有哪些
秦以后,历代继续在这里完善其水利设施:先后历经汉代的白公渠、唐代的三白渠、宋代的丰利渠、元代的王御史渠、明代的广惠渠和通济渠、清代的龙洞渠等历代渠道。2、龙首渠 龙首渠位于陕西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水渠,是一引洛渠道,在开发洛河水利的历史上是首创工程,它是今洛惠渠的前身。龙首...

兴庆区13825746597: 中国历史上10大著名商人 -
屠态补达: 1、富甲陶朱--范蠡(前536-前448年) 2、儒商鼻祖——端木子贡(前520——?) 3、智慧商祖——白圭(前463年———前385年) 4、营国巨商——吕不韦(约前292年~约前235年) 5、富可敌国——沈万三 6、第一富翁——伍秉鉴 7、商业巨族——乔致庸(1818--1907) 8、红顶商人——胡雪岩(1823~1885) 9、一代钱王——王炽(1836-1903) 10、五金大王——叶澄衷(1840-1899)

兴庆区13825746597: 中国历史上的富豪有哪些?
屠态补达: 范蠡,勾践的丞相,越国灭吴之后急流勇退借助政府帮助成战国第一富商 石崇,东晋时人,据记载他比晋武帝司马炎(司马懿孙子)还富有 和珅,抄家时抄出数十万两白银,顶政府4年收入,抄家的官员当时说,“此未达万分之一也” 糜竺,三国大富商,其富有已可以影响政府决策

兴庆区13825746597: 历史上有名的商人有哪些?
屠态补达: 1、陶朱公:春秋末期人,即助越王勾践一战灭吴的大智者范蠡,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开创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史记》中载“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

兴庆区13825746597: 中国历史上的富豪有哪些? -
屠态补达:陶朱公:春秋末期人,即助越王勾践一战灭吴的大智者范蠡,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开创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史记》中载“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当然入选,推荐为“中国十大...

兴庆区13825746597: 史上有哪些有名的富豪?大神们帮帮忙 -
屠态补达: 1、 陶朱公,春秋末期人,《史记》中载“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当然入选,推荐为“中国十大富豪”之首. 2、 子贡,孔子高徒,《史记.货值列传》有传.曾自费乘高车大马...

兴庆区13825746597: 历史上有名的大富翁都有谁 -
屠态补达: 陶朱公,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被后人尊称为“商圣”,猗顿,姓名与生卒年代已无可考.他是我国战国初年著名的大手工业者和商人,为山西地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沈万三 石崇 王恺

兴庆区13825746597: 中国历史上都有那些有名的商人
屠态补达: 战国末年,濮阳人吕不韦,吕不韦以重金贿赂华阳夫人,使异人被立为秦国太子后为秦庄襄王子楚.其子即为秦始皇赢政.吕不韦因而官至宰相,获利无数.范蠡,我国商业之祖,人称陶朱公沈万山了.他原籍吴县,后定居在金陵.他拥有的财富之多确实惊人.“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富甲天东南”,“后湖中地,乃其花园”,是元朝未年“江南第一富家”.荣宗敬、荣德生两兄弟以创办茂新、福新、申新面粉或纺织企业集团而著称于世享有.“面粉大王”及“纺织大王”的美称

兴庆区13825746597: 中国历史上有哪十大商人?
屠态补达: 【经商经历及成就】开了长途贸易的先河王亥,作为草原部落的游牧民族,他们在频繁迁徙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了役使畜力的各种方法--夏王朝初年的奚仲创造了世界上第一辆用马牵引的木制车辆

兴庆区13825746597: 中国古代的商人有名的有哪些比如晋商、徽商我在写这方面的一个专题
屠态补达: 晋商 薛氏三兄弟 乔家大院的主人 开明富商渠本翘 由商而官展玉泉 独辟蹊径范世逵 盐商祭酒杨继美 崇尚仁德李明性 远见卓识李宏龄 票号始祖雷履泰 雄才大略王海峰 豪门...

兴庆区13825746597: 古代500年前有名的商人有那些
屠态补达: 1、 沈万三:名富,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曾助朱元璋修南京城,个人承包三分之一工... 其财富来源一说为海上贸易所得,可能算是历史上最早得国际贸易商人. 2、 伍秉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