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绿阔叶林有哪些生物资源?

作者&投稿:程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常绿阔叶林有哪些特征?~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林英)
以常绿阔叶树种组成的森林。为亚热带温暖湿润地区植被类型之一。又称“照叶林”。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中纬度(南北纬度22°~34°)的亚热带地区。包括亚洲的中国长江流域、台湾,以及朝鲜、日本列岛的南部;非洲的东南沿海和西北部大西洋的加那利与马德拉群岛;北美洲的东南端和墨西哥;南美洲的智利、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的一部分;大洋洲东岸以及新西兰的北岛等地。其中以中国长江流域的常绿阔叶林最为典型,面积也最广(见图)。
典型的常绿阔叶林分布地区属于明显亚热带季风气候。在北半球,夏季高温湿润降水丰富,通常季风越强,降水则越集中。冬季无严寒,降水少,但有时出现霜雪。东部四季较为明显。南部无冬,春夏多雨。西部干湿季明显,夏秋多雨,冬春干暖。年平均气温16~18℃(22℃),最冷月平均气温3~8℃(13℃),绝对最低气温在0℃以下,年积温(≥10℃)4500℃(最低可达4000℃)~7500℃(最高可达8000℃),无霜期210~350天。年降水量在800~2000毫米,但分配不均,主要在4~9月;冬季降水虽少,但无明显的干旱。由于夏季雨热同期,十分有利于亚热带森林植被的生长发育。
树种组成
常绿阔叶林主要建群植物的叶片以小型叶为主,中型叶次之,椭圆形,渐尖,单叶占80%以上,多革质,叶表光泽,无毛茸被蜡层,叶片排列方向与太阳光线垂直;树冠上层叶片比下层具有旱生构造。树种组成主要以樟科、壳斗科、山茶科、厚皮香科、木兰科的常绿乔木为典型代表,种类相当丰富,而且常常有着明显的建群种或共建种,群落外貌终年常绿,一般呈暗绿色且闪烁反光。林相整齐,林冠成微波状起伏。群落中以高位芽植物为主,一般占70%以上,在成熟的群落内则以中、高位芽植物为主。整个群落全年均呈营养生长,特别是夏季更为旺盛,色彩比较一致,只有当上层树种的季节性换叶或开花、结实时才出现嫩绿、褐黄与暗绿相间的杂色外貌。上层壳斗科、樟科、山茶科及厚皮香科常绿树种的树皮厚而粗糙(厚度约1~3厘米),呈棕色或灰褐色,常有鳞片状、条沟状剥落,但也有少数种类的树皮稍薄而光滑。乔木树干挺直,分枝多在6米以上。

中国亚热带东段地带性森林生态系统示意图
群落的内部结构可明显地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发育较好的乔木层可分为2~3亚层,第一亚层高度在16~20米,很少超过25米;树冠多相连续,郁闭度在0.7~0.9左右。多为壳斗科的常绿种类,胸径常在20~45厘米之间。灌木层可分为2~3亚层,比较常见的灌木为厚皮香科、山茶科、樟科、杜鹃花科、茜草科、乌饭树科、野牡丹科和紫金牛科的常绿灌木。草本层以常绿的草本为主,常见有蘘荷科、莎草科、禾本科及蕨类等草本植物。在亚洲和非洲西北部的常绿阔叶林中蕨类植物较为丰富。藤本植物以常绿木质的中、小型藤本为主,粗大和扁茎的藤本极少。在中国中部亚热带南部及南部亚热带还有扁平叶型的裸子植物买麻藤出现,表示其与热带的密切联系。附生植物以地衣、苔藓为主,次为有花植物和蕨类。与热带雨林相比,乔木一般均无板状根、茎花及叶附生等典型现象,仅于中部亚热带南部和南部亚热带的季雨常绿阔叶林中,少数乔木树种具有小型板状根及叶附生苔藓植物,时有树蕨出现,但生长不良。常绿阔叶林中常伴生具有扁平叶型或扁平枝叶的常绿裸子植物,这些针叶树生态上与常绿阔叶树很相似,除具有光泽而扁平叶片或扁平线形叶片之外,大部分的针叶树叶片在小枝上排列呈假羽状复叶状,并与光线垂直,如紫杉属、榧属、粗榧属、白豆杉属、杉木属、竹柏属、油杉属、铁杉属、黄杉属、红杉属、扁柏属、银杉属、建柏属等。日本西南部(九洲、四国)及中国山地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当地称为暖温带常绿阔叶林,典型的常绿阔叶林以栎属和栲属组成。
非洲的常绿阔叶林以加那利群岛的月桂树林较为典型,组成以樟科树木占优势。北美的常绿阔叶林以佛罗里达半岛为典型,占优势的树种为弗吉尼亚栎、樟叶栎、黑栎、樟属等。南美洲以智利的瓦尔的维亚以南(约南纬40°)的暖温带常绿雨林,其繁茂程度,几乎与热带雨林相似,是由亚南极常绿的假山毛榉所组成,并有大量的针叶树,如南雪松、竹柏、南洋杉等。大洋洲东岸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从昆士兰往南至塔斯马尼亚以桉树为最显著,并有榕树、樟、石栗、南极山毛榉和南极树蕨等。新西兰的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于北岛,除有6种南极山毛榉之外,并有木犀科、樟科等树种。
植被演替
湿润亚热带植被演替包括向上发展(进展演替、顺向发展)和向下发展(逆行演替、逆向发展)两个方面。常绿阔叶林是湿润亚热带地区植被向上发展的顶极植被类型,是亚热带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长期发展的产物。它既是亚热带地区相对稳定的最高级植被类型,其生物生产量比较高,资源相当丰富,又是湿润亚热带地理景观生态平衡的具体表现。这种常绿阔叶林一旦遭到人为砍伐或连续破坏之后,就会引起原来的森林生态环境迅速发生变化。在不受人为干预的情况下,砍伐迹地上立即被强阳性的先锋树种所侵入,也还能够经过萌生的灌丛与马尾松、拟赤杨、枫香、山槐、白栎等阳性树种以及一些萌生常绿树种等形成为针阔叶混交林或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如果不再受人为的干扰,这些过渡阶段的马尾松林,针阔叶混交林或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就会随着时间的进展,森林环境的改善,可以逐渐恢复为次生的常绿阔叶林。另一方面就是向下发展,原生或次生的常绿阔叶林继续不断遭到破坏或者刀耕火种等人为影响,在亚热带雨量充沛而且降雨相对集中的严重情况下,极易引起水土流失,以致于土壤瘠薄,便形成为荒山草地植被,甚至变成光山秃岭,造成自然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连强阳性的马尾松也难于自然演替,人工造林则更困难。
常绿阔叶林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动、植物及真菌类资源,如中国的杉木、黄杉、松、红豆杉、楠、樟、檫、檀、花榈木、栎、竹类等优良用材树种;茶树、油茶、油桐、漆树、柑、橘、橙等经济树种;香菇等菌类:金丝猴、断尾猴、猕猴、云豹、熊猫、小熊猫、华南虎、金猫、麋鹿、梅花鹿(南方亚种)、獐、麂、白鹇等珍贵动物。
参考书目
中国植被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植被》,科学出版社,1983。

生物群落
说到生物资源就要谈到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是生态学研究对象中的一个高级层次,具有个体和种群所不能包括的特征和规律,是一个生态系统中具有生命的部分,正是生物群落在地貌类型繁多的地球表面上有规律的分布,才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正是生物群落构成了生物资源。
生物群落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或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外貌结构(包括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并具特定功能的生物集合体。也可以说,一个生态系统中具有生命的部分,即生物群落,它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
生态学家很早就注意到,组成群落的物种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具有一定的规律的。早在1807年,德国地理学家A.Humboldt首先注意到自然界植物的分布是遵循一定的规律而集合成群落的。1890年丹麦植物学家E.Warming在其经典著作《植物生态学》中指出,形成群落的种对环境有大致相同的要求,或一个种依赖于另一个种而生存,有时甚至后者供给前者最适之所需,似乎在这些种之间有一种共生现象占优势。另一方面,动物学家也注意到不同动物种群的群聚现象。1877年,德国生物学家K.Mobius在研究牡蛎种群时,注意到牡蛎只出现在一定的盐度、温度、光照等条件下,而且总与一定组成的其他动物(鱼类、甲壳类、棘皮动物)生长在一起,形成比较稳定的有机整体。Mobius称这一有机整体为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中的物种之间、生物与它们所处的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影响。生物群落是一个经过生境选择的功能单位,作为一种能够自我调节和自我更新的作用机构,它们处在为了空间、养分、水分和能量而竞争的动态平衡之中,每种成分都作用于所有其他成分,并以生境、产量以及一切生命现象在外观与色彩和时间进程方面的协调一致为特征。
从上述定义中可知,一个生物群落具有下列基本特征:
1.具有一定的物种组成。每个群落都是由一定的植物、动物或微生物种群组成的。因此,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一个群落中物种的多少及每一物种的个体数量,是度量群落多样性的基础。
2.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生物群落是不同生物物种的集合体,但不是说一些种的任意组合便是一个群落。一个群落的形成和发展必须经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适应。哪些物种能组合在一起构成群落,取决于2个条件:①必须共同适应它们所处的无机环境;②它们内部的相互关系必须协调、平衡。因此,研究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是阐明群落形成机制的重要内容。
3.具有形成群落环境的功能。生物群落对其居住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并形成群落环境。如森林中的环境与周围裸地就有很大的不同,包括光照、温度、湿度与土壤等都经过了生物群落的改造。即使生物散布非常稀疏的荒漠群落,对土壤等环境条件也有明显的改造作用。
4.具有一定的外貌和结构。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一个结构单位,它本身除具有一定的物种组成外,还具有外貌和一系列的结构特点,包括形态结构、生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如生活型组成、种的分布格局、成层性、季相、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等,但其结构常常是松散的,不像一个有机体结构那样清晰,故有人称之为松散结构。
5.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群落的组成部分是具有生命特征的种群,群落不是静止地存在,物种不断地消失和被取代,群落的面貌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使群落时刻发生着动态的变化。其运动形式包括季节动态、年际动态、演替与演化。
6.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由于其组成群落的物种不同,其所适应的环境因子也不同,所以特定的群落分布在特定地段或特定生境上,不同群落的生境和分布范围不同。从各种角度看,如全球尺度或者区域的尺度,不同生物群落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布。
7.具有特定的群落边界特征。在自然条件下,有些群落具有明显的边界,可以清楚地加以区分;有的则不具有明显边界,而呈连续变化中。前者见于环境梯度变化较陡,或者环境梯度突然变化的情况,而后者见于环境梯度连续变化的情形。
物种组成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群落学研究一般都从分析物种组成开始,以了解群落是由哪些物种构成的,它们在群落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不同的群落有着不同的物种组成,以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例,群落乔木层的优势种类总是由壳斗科、樟科和山茶科植物构成,在下层则由杜鹃花科、山茶科、冬青科等植物构成。又比如,分布在高山的植物群落,主要由虎耳草科、石竹科、龙胆科、十字花科、景天科的某些属中的种类构成;村庄、农舍周围的群落多半由藜科、苋科、菊科、荨麻科等组成。
构成群落的各个物种对群落的贡献是有差别的,通常根据各个物种在群落中的作用来划分群落成员型。
1.优势种与建群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种称为优势种,它们通常是那些个体数量多、盖度大、生物量高、生命力强的种,即优势度较大的种。群落不同的层次可以有各自的优势种,其中,优势层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比如森林群落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常有各层的优势种,而乔木层的优势种即为建群种。建群种对群落环境的形成起主要的作用。在热带、亚热带森林群落中,各层的优势种往往有多个。
2.亚优势种。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植物种。在复层群落中,它通常居于较低的亚层,如南亚热带雨林中的红鳞蒲桃和大针茅草原中的小半灌木冷蒿,在有些情况下成为亚优势种。
3.伴生种。伴生种为群落的常见物种,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如马尾松林中的乌饭树、米饭花等。
4.偶见种或罕见种。偶见种是那些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物种,多半数量稀少,如常绿阔叶林中区域分布的钟萼木或南亚热带雨林中分布的观光木,这些物种随着生境的缩小濒临灭绝,应加强保护。偶见种也可能偶然地由人们带入或随着某种条件的改变而侵入群落中,也可能是衰退的残遗种,如某些阔叶林中的马尾松。有些偶见种的出现具有生态指示意义,有的还可以作为地方性特征种来看待。

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的地带性森林类型,全球常绿阔叶林分布于地球表面热带以北或以南的中纬度地区,在北半球,其分布位置大致在北纬22°~40°。在欧亚大陆,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一带,日本及朝鲜半岛的南部。在美洲,主要分布在美国东南部的佛罗里达、墨西哥,以及南美洲的智利、阿根廷、玻利维亚。非洲分布在东南沿海及西岸大西洋中的加那利和马德拉群岛。此外,还有大洋洲澳大利亚大陆东岸的昆士兰、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直到塔斯马尼亚,以及新西兰。中国的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北纬23°~34°,且发育最为典型。西至青藏高原,东到东南沿海、台湾岛及所属的沿海诸岛,南到北回归线附近,北至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纬度相差11°~12°,东西跨经度约28°,总面积约250×104平方公顷。主要包括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贵州等省的全境及江苏、安徽、湖北、重庆、四川等省的大部,河南、陕西、甘肃等省的南部和云南、广西、广东、台湾等省(自治区)的北部及西藏的东部,共涉及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典型的常绿阔叶林分布地区具有明显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东临太平洋,西接印度洋,所以夏季受太平洋东南季风的控制和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而炎热多雨。冬季受蒙古高压的控制和西伯利亚寒流的影响,较干燥寒冷,分布区内一年四季气候分明。一年中≥10℃的积温在4500℃~7500℃之间,无霜期210~330天,年平均气温14℃~22℃,最冷月平均气温1℃~12℃,最热月平均气温26℃~29℃,极端最低气温在0℃以下,冬季虽有霜雪,但无严寒。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但分配不均匀,主要分布在4~9月,占全年雨量的50%左右,冬季降水少,但无明显旱季。由于受夏季的海洋季风影响,雨量充沛,且水热同期,十分适合于常绿阔叶林的发育。

常绿阔叶林下的土壤在低山、丘陵区林下主要是红壤和黄壤,在中山区为山地黄棕壤或山地棕壤,一般由酸性母质发育而成的。形成于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原生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红壤,土壤剖面具有暗或弱腐殖质表层,土壤呈酸性,pH值4.5~5.5,林下土壤有机质可达50~60克/千克。形成于湿润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原生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的黄壤,热量条件较同纬度地带的红壤略低,雾、露多,湿度大,土壤剖面具有暗或弱腐殖质表层,土壤呈酸性,pH值4.5~5.5,通常表土比心土、底土低,林下土壤有机质可达50~110克/千克。青藏高原边缘林区常绿阔叶林下发育的土壤为山地黄壤,全剖面呈灰棕——黄棕色,湿度较大,团粒结构明显,土壤呈酸性,pH值4.5~5.5,富铝化作用较红壤弱,黄壤的氧化铁以水化氧化铁占优势。在同一纬度带,随着海拔高度增加,土壤呈现垂直分布变化,由气候、土壤和其他环境条件组合形成的森林植被也有规律地分布更替,但其地带性植被仍然分布着常绿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内的树木全年均呈生长状态,特别是夏季更为旺盛。林冠终年常绿、暗绿色,林相整齐,树冠浑圆,林冠呈微波状起伏。整个群落的色彩比较一致,只有当上层树种的季节性换叶或开花、结实时,才出现浅绿、褐黄与暗绿相间的外貌。

常绿阔叶林的种类组成相当丰富,呈多树种混生,且常有明显的建群种或共建种。由于地理和历史原因,我国亚热带地区的特有属最多,在全国198个特有属中,本区就达148属之多,许多种为我国著名的孑遗植物,如银杏、水杉、银杉、鹅掌楸、珙桐、喜树等。常绿的壳斗科植物是这一地区常绿阔叶林的主要成分,其中青冈属、栲属、石栎属常占据群落的上层,但在生境偏湿地区,樟科润楠属、楠木属、樟属的种类明显增多,而生境偏于地区,则以山茶科的木荷属、杨桐属、厚皮香属成为群落上层的共建种。此外,比较常见的还有木兰科的木莲属、含笑属,金缕梅科的马蹄荷属、半枫荷属等。

常绿阔叶林常有常绿裸子植物伴生,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也常有扁平枝叶的常绿裸子植物伴生,这些针叶树在生态上与常绿阔叶树很相似,具有扁平叶或扁平线形叶,有光泽,大部分针叶的叶片在小枝上呈羽状复叶状排列,且与光线垂直。如杉木属、红豆杉属、白豆杉属、三尖杉属、油杉属、银杉属、铁杉属、黄杉属、罗汉松属、榧树属、扁柏属、福建柏属等,甚至在中亚热带南部才有的阔叶状的裸子植物买麻藤属常绿藤本也有了出现。

常绿阔叶林建群种和优势种的叶片以小型叶为主,椭圆形,革质,表面具光泽,被蜡质,叶面向着太阳光,能反射光线,故又称“照叶林”。在林内最上层的乔木树种,枝端形成的芽常有鳞片包围,以适应寒冷的冬季,而林下的植物,由于气候条件较湿润,所以形成的芽无芽鳞。这些基本成分也是区别于其他森林植物的重要标志。

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仅次于热带雨林,可以明显地分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发育良好的乔木层又可分为2~3个亚层。第一亚层高度为16~20米,很少超过30米,树冠多相连接,多以壳斗科的常绿树种为主,如青冈属、栲属、石栎属等,其次为樟科的润楠属、楠木属、樟属、厚壳桂属等和山茶科的木荷属等。如有第二、第三亚层存在时,则分别比上一亚层低矮,树冠多不连续,高10~15米,以樟科、杜英科等树种为主。灌木层也可分为2~3个亚层,除有乔木层的幼树之外,发育良好的灌木种类,有时也可伸入乔木的第三亚层中,比较常见的灌木为山茶科、樟科、杜鹃花科、乌饭树科的常绿种类,组成较为复杂。草本层以常绿草本植物为主,常见的有蕨类、姜科、莎草科、禾本科等植物,由于草本层较繁茂,因此地被层一般不发达。藤本植物常见的为常绿木质的小型种类,粗大和扁茎的藤本很少见。附生植物多为地衣和苔藓植物,其次为有花植物的兰科、胡椒科及附生蕨类,并有半寄生于枝桠上的桑寄生植物以及一些腐生物寄生于林下树根上的种类,少数树种具有小型板状根,老茎开花(如榕属)、滴水叶尖及叶附生苔藓植物。

常绿阔叶林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木材中除多种硬木之外,还有红豆杉、银杏、黄杉、杉木、檫木、花榈木、青冈、栲、石栎等著名良材。其次,马尾松、毛竹、茶树、油茶、油桐、乌桕、漆树等鞣料资源。柑橘、橙、柿等水果资源。动物资源中,珍稀动物较多,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毛冠鹿、梅花鹿南方亚种、云豹、华南虎等。鸟类资源更为丰富,有白鹇、黄腹角雉、环颈雉、红嘴相思鸟、寿带鸟、三宝鸟、白腰文鸟、画眉、竹鸡等。爬行类中有蜥蜴、蛇、眼镜蛇、眼镜王蛇、金环蛇、银环蛇及平胸龟等。真菌中可供食用的有30多种,如银耳、黑木耳、毛木耳、香菇、白斗菇等;药用真菌除银耳、香菇、木耳之外,还有紫芝、灵芝、云芝、红栓菌、黄多孔菌、平缘托柄菌、隐孔菌等。此外,有毒真菌也有20多种。除银耳、木耳、香菇、灵芝、紫芝早已被引种栽培外,尚有许多真菌有待于开发和利用。

常绿阔叶林是湿润亚热带气候条件下森林植被向上演替的气候顶极群落,它与整个亚热带植被的演替规律是一致的,包括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林内群落的生物量比较高,一般情况下,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但在遭到人为砍伐和连续自然破坏之后,原来的森林环境条件会迅速发生变化,有逆行演替的危险。此时,如不再受人为干扰,喜光的先锋树种马尾松的种子会很快侵入迹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赤杨叶、枫香、白栎、山槐等喜光的阔叶树和萌发的灌木,以及一些稍耐荫的木荷等常绿树种与马尾松一起形成针阔叶混交林,或者常绿与阔叶混交林等过渡类型,这些过渡类型会逐步演变,恢复为常绿阔叶林。另一方面为逆行演替,常绿阔叶林被砍伐破坏后,首先成为亚热带灌丛,进一步破坏时会成为亚热带灌草地。在雨量相对集中的情况下,极易引起水土流失,导致土层瘠薄,形成荒山草地植被,甚至变为光山秃岭,森林植被很难自然恢复,甚至有时连喜光的马尾松也难以生长,造成自然环境恶化。


各生态系统都有哪些代表生物
暖温带针叶林:主要的建群种有油松、赤松、侧柏和白皮松。亚热带针叶林 : 如马尾松、云南松、细叶云南松、卡西亚松、华山松、高山松、杉木、柳杉、柏木、冲天柏(干香柏)、油杉、铁坚杉、银杉。热带针叶林 :如南亚松、海南五针松和喜马拉雅长叶松。红松阔叶混交林 :红松、核桃楸、水曲柳、紫椴、色木、...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是什么?
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是指群落组织水平上物种多样性的大小随某一生态因子梯度有规律的变化。①纬度梯度:从热带到两极随着纬度的增加,生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如北半球从南到北,随着纬度的增加,植物群落依次出现为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寒带苔原,伴随着植物群落...

什么叫常阔叶林
在世界具有湿润和半湿润气候的地区,广泛生长着由各类阔叶林乔木组成的森林。在植被分类系统中,学者们根据其群落的生态外貌、区系组成等特点,将它们划分为常绿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雨林,季风雨林,红树林等几种不同的植被类型。在我国东喜马拉南坡的墨脱县发现了一...

初一到初二地理和生物的重点图
(2)动物群落的特征: ①海洋无脊椎生物丰富,为许多鱼类和贝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也为热带海鸟提供了营养和栖息地;②淤泥中有蟹类、弹涂鱼等多种动物;③树干和树枝是很多介壳动物的栖身地,树冠是热带海鸟的领地。成为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徙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 6、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有哪些主要...

七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复习提纲
无机物+水——— 有机物+氧气 叶绿体 (储存能量) 二、 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三、 栽培作物时要注意合理密植 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一、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

梵净山有哪些珍稀动物
其中有不少仍处于原始森林的状态,植株密集,林内阴暗,生活着众多的珍稀生物;从鱼坳以上,海拔1400—1900米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1900—2100米为落叶阔叶林带。在梵净山,多合围粗的大树,其中好多树木直径达到了1米以上。世界上共有15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在梵净山就有13种。

三明永安有哪些水生动植物?
主要保护对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坐标:永安市 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永安市东部的西洋、上坪、青水三个乡(镇)交界处。区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是我国少有的一个物种基因库,为我国小区域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为闽江的重要水源涵养林区。主要保护对象:...

七上生物提纲
菜豆营养,菜豆营养第一单位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性:1、生物的糊口必要营养2、生物能入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料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当5、生物能生长和繁衍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二、调查的正常方式步调:明确调查指标、确定调查对象、制考订当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实、对换查成果入行收拾整顿、...

中国主要的生物群落类型和分布有哪些
(三)热带季雨林 不连续分布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的热带地区,其中以亚洲东南部最为发达。(四)热带旱生林 (五)热带稀树草原 我国在云南干热河谷,海南岛北部,雷州半岛和台湾的西南部均有分布。(六)荒漠和半荒漠 我国的柴达木、准葛尔、塔里木、阿拉善等沙漠。(七)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我国...

小檗科植物有哪些
淫羊藿:全世界约20余种,中国约15种,除1种外,均为特有种。多年生草本,单叶或1至3回羽状复叶;总伏花序或圆锥花序顶生;萼片8,两轮排列,内轮呈花瓣状;花瓣4,通常有距;雄蕊4,与花瓣对生,蒴果具肉质假种皮。药用历史悠久。八角莲 八角莲:分布于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喜生长在林下。一般...

顺城区17751243040: 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区别 -
乘法安其: 区别主要在于建群树种,植物丰富度,植物地理区系,地理分布等.温带落叶阔叶林又称夏绿林,主要建群树种为壳斗科(山毛榉科)的落叶栎类;植物区系以北温带分布以及环北极分布种占绝对优势;这种森林大多分布于北半球如北欧,东欧,北美,以及亚洲北部,我国的北纬33度以北至42度的东部暖温带大多属于此类森林类型.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建群种为壳斗科青冈属,栲属,石栎属;樟科楠木属,润楠属,樟属;植物区系以泛热带分布种为主,富有多样性,常有藤本以及附生兰科植物,落叶种稀少;南半球以桃金娘科桉属为建群种;分布于世界温带与回归线之间的多数湿润地区.我国则位于北纬30度以南的中亚热带以及南亚热带地区.

顺城区17751243040: 西藏有哪些动物资源?
乘法安其: 西藏幅员广大,地形复杂,河湖众多, 气候独特,草原辽阔,森林茂密,繁衍着各 ... 生活在喜马拉雅山南坡热带、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里的,有长尾叶猴、熊猴、猕 猴、麂...

顺城区17751243040: 常绿阔叶林分布在气候比较什么,什么的地区,植物以什么为主 -
乘法安其: 亚热带季风气候,楼上的别误导,热带雨林气候的植被是雨林.大致分布在南北纬度22°~34°(40°)的大陆东岸,主要植物有太多了...斗科、樟科、山茶科和木兰科 .对了 上面说的松树不是阔叶树..千万别误导别人啊

顺城区17751243040: 亚马逊分布着面积广大的什么树木补充:有关地理的
乘法安其: 常绿阔叶林

顺城区17751243040: 常绿阔叶林植物 -
乘法安其: 樟树是属于樟科的常绿性乔木.高可达50米,树龄成百上千年,可称为参天古木,为优秀的园林绿化林木.树皮幼时绿色,平滑;老时渐变为黄褐色或灰褐色纵裂.冬芽卵圆形.叶薄革质,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5—10厘米,宽3.5—5.5厘米,...

顺城区17751243040: 常绿阔叶林包括什么? -
乘法安其: 中国常绿阔叶林有樟科、山茶科、木兰科、五味子科、八角科、金缕梅科、番荔枝科、蔷薇科、杜英科、蝶形花科、灰木科、安息香科、冬青科、茜草科、卫矛科、桑科、藤黄科、五加科、山龙眼科、杜鹃花科.

顺城区17751243040: 常绿阔叶树有哪些 -
乘法安其: 1、垂叶榕 垂叶榕是热带树种.在中国云南生于海拔500至800米湿润的杂木林中.较耐寒,可抗0摄氏度左右的低温及轻霜、雪,不耐严寒,随着纬度升高,气温的降低,树形也相应降低,叶面积也变小. 2、楠木 楠木,为中亚热带樟科常绿大...

顺城区17751243040: 各气候类型的代表性动物和植物(各两个)? -
乘法安其: 1、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常见的种类有兰科、凤梨科、芭蕉科、棕榈科、天南星科、蕨类植物等,诸如芭蕉、凤梨、龟背竹、观音莲、滴水观音、棕榈、榕树、凤尾蕨、石斛、附生兰、食虫植物等. ...

顺城区17751243040: 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合种什么种子植物
乘法安其: 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植物是常绿阔叶林.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和金缕梅科等是常绿阔叶林中的主要树种.典型的有樟树,茶树,柑橘树等等.

顺城区17751243040: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知识点有哪些 -
乘法安其: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 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2、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