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解释过程中低降速带调查的应用技术

作者&投稿:陟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维地震技术在韩城地区的应用~

李雪峰 温声明 文桂华 李树新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33课题001(2011ZX05033-01)资助。
作者简介:李雪峰,男,硕士,从事石油及煤层气地震地质综合研究。通讯地址: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Email:lixf2010@petrochina.com.cn
(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28)
摘要:煤层气开发需要走低成本的道路,为了规模高效的进行井网部署,在鄂尔多斯盆地探索“黄土塬山地地区复杂地表煤层气”三维地震勘探方法非常有必要。针对韩城地区地震地质条件,围绕经济技术一体化,文章指出了三维地震需着重解决的五个问题,从观测系统设计到资料采集、处理、解释、储层预测等方面采用了八项针对性技术。然后讨论了面元对地震资料的影响,进行了三维地震资料应用效果的分析。最后总结了此次三维地震应用的经验。
关键词:煤层气 三维地震 韩城 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seismic technologies in Hancheng district
LI Xuefeng WEN Shengming WEN Guihua LI Shuxin
(Petrochina Coalbed Methane Company Limited, Beijing 100028, China)
Abstract: As development of CBM needs to be low-cost oriented, it is quite necessary to conduct exploration on", Loess tableland Mountain region's complex surface CBM" in Ordos Basin via three-dimensional seismic ex- ploration method, to efficiently facilitate scale well network deployment.With regard to Hancheng seismic geolog- ical conditions, the article firstly points out five key issues that needs to be resolved via three-dimensional seis- mic, focusing on the theme of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integration.Eight specific technologies were applied in terms of observe system designing, data collection,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reservoir prediction, etc.Secondly, the impact of surface element on seismic data was discussed and application analysis performed on three-dimensional seismic data.Lastly,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a summary of experience for three-dimensional seismic application.
Keywords: CBM; three-dimensional seismic; Hancheng; apply
1 概况
1.1 煤层气三维地震实施必要性
韩城地区是煤层气公司勘探开发的主战场之一。从构造区划上讲,韩城位于鄂尔多斯地块东南缘渭北隆起东部。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太原组(11#煤)和山西组(5#煤)。煤层气公司在韩城地区累计完成二维地震超过1000km,为煤层气商业开发做出贡献。但是由于二维地震测网控制密度有限,加上煤层非均质性强,纵横向变化快,导致二维地震不能高效准确的部署井网、选择井型,从而规模高效开发煤层气(常锁亮,2008)。而三维地震则是解决该难题的有效手段。三维体数据可提供更丰富的叠前信息;三维可采用更多的解释手段(例如三维可视化、层切片、相干体、属性分析、分频、地质统计学反演、烃类检测等),解决更多的地质问题。
三维地震技术在石油系统已经十分成熟,主要用于解决非均质性强的地质体刻画及预测问题(赵政璋,2005;李明,2005;A.R.布朗,1998;钱荣钧,2006;程建远,2001;陈军,2001;熊冉,2008;陈启元,2001),而且石油系统当前的主流软件系统和先进的解释手段也多是针对三维开展的。国内的煤炭行业也进行了三维勘探的尝试,某煤矿近几年实施了多块小面积的小面元三维地震,取得了成功,但是其成本极高,不具有借鉴意义。
与页岩气类似,煤层气也是一种大面积、低丰度、连续型气藏。煤层为低孔低渗储层,且易受伤害,通常需要经过后期改造才能产气。这些决定了煤层气开发需要走“多井、低产、长期、缓慢”的低成本道路。
因此,为了高效规模开发,实现低成本的三维地震技术系列,进行煤层气三维地震试验很有必要。煤层气公司2010年在韩城地区部署了国内首个三维地震项目,面积为100km2。从实际应用来看,三维地震效果明显,顺利实现了部署目的。
1.2 韩城地区地震地质条件
韩城地区属典型黄土山地地貌,海拔总体在500~1300m之间。地表结构复杂,经长期的侵蚀切割成塬、梁、峁,沟壑纵横,起伏剧烈;地下低降速带厚度、速度变化大,这导致该区地震施工困难,同时静校正问题突出。
作为主要目的层的煤层,埋藏较浅,厚度薄且横向变化大,煤层分叉及尖灭情况突出。因此煤层与上下围岩的地震反射界面清晰,易分辨,但是地震识别多套煤层,尤其是煤层展布有困难;同时针对较浅目的层的观测系统,需要足够的覆盖次数。
2 韩城三维地震采用的技术
围绕经济技术一体化,作为国内第一块煤层气三维,韩城三维地震项目需要重点解决五个问题:
(1)科学设计经济技术一体化的观测系统;
(2)采集技术优化,提高资料品质;
(3)资料精细处理,解决静校正问题;
(4)地震资料解释,查明构造形态及断裂展布;
(5)储层预测,刻画煤层展布,指导开发井位部署。
针对以上问题,采用了一系列针对性技术。限于篇幅,在此列出部分有特色、对韩城项目意义重大的技术。
2.1 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技术
设计观测系统时,考虑了以下因素:
(1)针对地质任务要求:以解决煤层气构造,纵横向储层、厚度变化为主,兼顾裂缝预测和含气性预测。
(2)针对主要目的层埋深:采用炮检距分布均匀,利于精确速度分析及准确成像;考虑AVO分析及应用。
(3)考虑表层结构和激发因素,资料信噪比与有效覆盖次数关系:采用较宽方位和适中覆盖次数,确保剖面信噪比;
(4)采用价值工程理念:综合分析不同地震采集观测系统的采集成本构成及变动。
综合比较多个观测系统,最终选定的观测系统覆盖次数适中,面元30m×60m满足技术要求,方位角和炮检距分布合理,炮道密度处于合理区间,项目成本符合煤层气勘探特点。同时,结合科研需要,部署15km2的30m×30m面元的试验,以比较不同面元对资料品质的影响。
2.2 多信息高精度选线选点技术
通过该技术,可以在野外施工前,在室内选好炮点及检波点,更合理地安排施工进度,提高效率;同时加大激发点选取力度,尽可能在岩石区激发,获取高信噪比单炮;提前避开施工难点及危险区,最大程度的优化激发和接收条件。
2.3 表层结构反演调查技术
对三维区内原有的18条二维测线进行近地表结构反演,结合反演结果及地表高程、障碍物分布情况进行表层调查点位布设及优化,也为做好静校正提供基础资料。
2.4 野外层析静校正技术
由于野外表层地质条件复杂,高程和低降速带校正量横向变化大引起的长波长问题,其在地震剖面上的反映是地层从上到下呈同一趋势变化,形成构造假象。针对此问题,充分利用表层调查结果、大炮初至信息、VSP测井数据,选准替换速度,应用层析静校正技术,解决静校正问题[9]。
2.5 高精度成像处理技术
保证小断层、低幅度构造及薄目的层的高精度成像,是处理工作成败的关键。主要措施为:做好精细切除;建立高精度的偏移速度场;运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提高成像精度。
2.6 三维可视化解释技术
三维可视化解释是通过对来自于地下界面的地震反射率数据体,采用不同的透明度参数,在三维空间内直接解释地层的构造、岩性及沉积特征。这种三维立体扫描和追踪技术可以自动追踪,快速高效准确解释,能多角度、直观展示地质现象,为定向井、水平井部署提供可靠资料。
2.7 曲率体技术
根据曲率属性连续性的展布来客观的解释地质体的空间展布规律,在曲率体时间切片上,可清楚地识别断裂的平面展布形态和延伸方向,验证断层平面组合是否合理,提高断层解释的准确度。
2.8 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
地质统计学反演以地震反演为初始模型,从井点出发,井间遵从原始地震数据即以地震数据为硬数据(hard data),建立定量的波阻抗三维地质模型,进行储层横向预测。其综合了地震反演与储层随机建模的优势,储层空间展布预测准确率高。
3 三维地震应用效果分析
3.1 面元对地震资料品质的影响
煤层气开发能接受30m×60m的面元,而30m×30m的面元比30m×60m的面元在成本上要翻一番。此次三维进行了两种面元的比较试验。经比较认为,二者在主测线的CDP间距均为30m,相比之下小面元剖面信噪比稍高一些,连续性强一些,但差异不大;联络线的CDP间距不同,相比之下小面元剖面信噪比高一些,连续性强一些,差异较为明显(图1)。但经过偏移插值后的时间切片构造形态基本一致,细节上稍有差异。因此,从经济技术一体化和最优性价比方面综合考虑,30m×60m面元的处理成果能够解决问题。

图1 不同面元的资料对比(左为30m×30m,右为30m×60m)

3.2 静校正处理效果
由于三维区地表条件复杂,微测井的数量不足以控制全区,因此,更多的应用了大炮初至信息。在处理过程中,利用层析静校正方法,通过野外初至波层析静校正和室内反射波剩余静校正的多次迭代处理,由地表高程及低降速带变化所产生的长、中、短波长问题均得到较好的解决,构造假象消失(图2),为后续处理打下了坚实基础。

图2 长波长静校正处理效果对比

3.3 地震资料品质分析
三维地震比二维地震有着更高的品质。从主要目的层段的频谱图上可以看到(图3),二维地震剖面主频为25Hz,有效频带宽度达到55Hz;而三维地震剖面主频为40Hz,有效频带宽度达到75Hz。

图3 二维(左)与三维(右)地震资料频谱对比

与二维资料相比,三维资料信噪比明显提高,消除了长波长的静校正问题,波组特征清楚,断点易于识别,反射内幕清晰,地质现象更丰富,奥陶系顶界反射不整合特征更明显(图4),为地震资料解释及储层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资料基础,有助于了解主要目的层的地质结构、断裂展布和精细构造形态。叠前时间偏移剖面与叠后相比,波组特征更明显,断层更清晰。

图4 二维测线(上)与三维测线(下)资料处理效果对比

3.4 精细解释与储层预测
进行了精细的构造解释,解释结果经变速成图后得到的构造图件,与二维相比有明显的优点:断层组合更合理,断点位置更可靠,细节刻画更清楚,解释精度更高。三维资料数据量大,将解释结果立体成图,可以更清晰的反映地下特征(图5、图6)。为了检验最终构造成图的精度,针对各目的层的构造图做了成图误差分析。将井的地质分层与解释的构造深度做比较,从统计结果上看大部分井构造成图深度与测井地质分层的绝对误差在0-3m之间,大部分井小于构造成图误差标准(3‰),说明成图的方法是可行的,成图的精度符合标准的要求,成图的结果是可信的。

图5 韩城三维5#煤层顶面构造图


图6 韩城三维5#煤层顶面埋深图


图7 韩城三维11#煤层厚度分布图

运用稀疏脉冲反演和地质统计学反演,对煤层厚度及空间分布进行了刻画。从反演结果看,3#煤层仅在局部区域发育,东部WLC03井和WLC04井附近最厚,分别是3.4m和2.1m,3#煤层向西至WLC06井逐渐变薄,向南至WLC05井煤层消失。5#煤层全区比较发育,仅在北部的WLC01井、WLC02井和南部的WLC07井附近较薄,向西逐渐加厚,韩试3井和韩试4井之间最厚。11#煤层东厚西薄,在东部WLC01井、WLC03井、WLC05井和WLC06井附近最厚,向西至韩试3井逐渐尖灭,韩试4井附近较发育(图7)。
运用多种地震属性,对开发井的部署进行了优化。经研究认为,振幅属性与煤层厚度具有一定的联系,泊松比属性则与裂缝密度呈正相关。最后综合利用三维地震成果,调整了离断层较近的28口低效井,提高了经济效益。
4 结论
通过韩城三维项目的开展,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韩城三维实践,找到了适合“黄土塬山地地区复杂地表煤层气”特征的低成本三维勘探方法。
(2)用三维地震来解决煤层气的构造、储层预测及井位部署等地质问题是可行的,高效的。
(3)三维地震在煤层气勘探开发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可在开发区大面积实施,以指导定向井、水平井井位部署。
参考文献
布朗AR著,张孚善译.1998.三维地震资料解释[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常锁亮,刘大锰,王明寿.2008.煤层气勘探开发中地震勘探技术的作用及应用方法探讨[J].中国煤层气,5(2):23~27
陈军,陈岩.2001.地震属性分析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石油物探,40(3)
陈启元,王彦春,段云卿等.2001.复杂地区的静校正方法探讨[J].石油物探,40(11):73~81
程建远,何文欣等.2001.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技术[J].煤田地质与勘探,29(6)
李明,侯连华等.2005.岩性地层油气藏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应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钱荣钧,王尚旭主编.2006.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进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熊冉等.2008.地震属性分析在轮南地区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特种油气藏,15(2)
赵政璋等著.2005.储层地震预测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

常规地震根据场地勘查需求在储存场地表面布置激发和检波阵列,按照预定的参数激发地震波,采集经由储层传播之后反射回场地表面的地震波场信号,根据原始资料处理结果,确定储存场地预定深度内的地质和地层结构、构造情况,特别是储、盖层组合的物性描述(包括沉积环境、岩性、厚度和分布范围等几何尺度、平均孔隙度等参数)和断裂发育情况。
常规地震与钻孔地震不同,不需要钻至储层附近或钻透储层的钻孔。无论是何种常规地震勘探方法,其工作方法的核心都是三部分内容,即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以下围绕这三部分内容,阐述常规地震的技术方法要点和相关问题。
(一)数据采集
1.工作方式
根据震源与检波点的空间位置关系,常规地震可分为二维和三维地震勘查,前者控制一个剖面,后者控制一个实体,后者的成像较前者更为准确;根据采集的地震波场分量差异,常规地震可分为单分量和多分量地震;根据采集场地差异,常规地震可分为水上和陆上地震,两者的采集设备和方式有很大差异。针对特定场地的常规地震勘查方式往往是多种要素的组合结果,例如陆上三维多分量地震勘查。
单分量地震一般指垂直分量地震,其地震波场优势组分是纵波;多分量地震即多波地震,包括地震波场的多个分量,均为横波与纵波组分的耦合结果。横波对于储层压力变化敏感,而纵波对于储层流体性质改变敏感,对于裂隙和微裂隙检测,横波较纵波灵敏;对于流体检测,则相反。开展多波地震观测,将纵、横波信息结合分析,能够得到流体行为的更完整描述,包括提高气层以下的地层成像质量,了解流体在储盖层中的流动过程,增进流体压力和饱和度变化的识别。
一般而言,预定深度内地质结构和构造相对简单的场址区采用二维地震勘探方法即可,相对高成本因素和适宜解决复杂问题的特点决定了三维地震勘探的应用范围。需要根据CO2地质储存场地地质特点、现有技术条件以及经济能力综合考虑实际常规地震工作方式。
2.观测系统与观测方式
观测系统即震源和检波阵列空间组合方式模版。三维地震观测系统涉及的参数有:观测系统类型、排列形式、接收道数、组合方式、道距、最大炮检距、最大非纵距、覆盖次数以及面元尺度等;二维地震观测系统涉及的参数有;观测系统类型、排列形式、接收道数、组合方式、道距、炮点距、最小炮检距、最大炮检距、覆盖次数以及共中心点间距等。目前,陆上CO2地质储存工程三维地震一般采用规则束状观测系统,接收道数一般大于240道,覆盖次数一般大于或等于25次。
如果现有采集设备有限,单一观测系统模版不能完全覆盖较大的场区,则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移动观测系统模版,以实现场地勘查。根据震源和检波阵列模板移动与否,分为定排列观测和移动排列观测两种观测方式,Sleipner工程和CO2SINK工程采用移动排列观测方式,Otway工程采用定排列观测方式(Juhlin et al.,2007)。
另外,考虑到经济因素,常规地震可能与钻孔地震结合,共用相关设备或涉及相同工作(例如.Otway工程三维地面地震与三维VSP结合),这就需要在设计观测系统时,兼顾考虑两者的工作特点,总之需要根据CO2地质储存的场地勘查要求、现有技术条件以及经济能力综合考虑常规地震观测系统和对应观测方式。
3.激发与接收系统
常规地震的激发系统参数主要涉及震源的类型、最大输出能量、激发信号的有效频段、叠加或组合数目等。常规地震一般采用炸药、可控震源、空气枪等震源,激发纵、横地震波。
常规地震监测一般采用单分量或多分量检波器,实际应用中的检波阵列一般由相同类型的检波器以一定方式组合而成。
表面条件的变化对于常规地震勘查效果影响很大,对于陆上观测,表面条件包括土壤的湿度、地下水位以及地面耦合等因素的自然变化特征,对于海上观测,表面条件包括海洋潮汐、浪高、水温、含盐度等因素的自然变化特征。需要关注表面激发条件,保证不同震源位置的激发信号以及来自同一目标体的拾取信号能量、相位和频率的稳定性。
4.其他问题
勘查设计前,应对场地进行全面踏勘。野外踏勘前,根据地质任务,搜集、整理工区各类资料、相关技术标准和规程,明确地质勘探目标。实地调查场地情况,绘制附有测线(束)号、起止桩号的踏勘草图。若遇地面复杂场地,应参照航片、卫片,详细描述所有测线(束)的调查情况。
测线(网)布置既要满足勘探需求,又要便于勘查施工。如果CO2地质储存场地地形起伏较大,必须进行较高精度地面基准测量工作,一般可采用差分GPS RTK测量系统开展地面基准测量工作。
一般结合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确定采集参数。首先根据已知地质资料建立勘查区域的初始模型,利用数值方法进行数值模拟,初步确定与观测要求(成像范围、覆盖次数等参数)相匹配的采集参数;然后通过现场试验结合观测需求确定观测系统及组合方式,震源数目、震源类型、震源位置、震源间距、激发能量、频率范围和叠加次数,检波器组合方式、检波点距、采样长度、采样间隔以及震源和检波阵列的移动方式等参数,分析采集噪声来源和提出抑噪措施,考察每个检波器拾取波列的信噪比和信号可靠性。采集参数一般要满足高分辨率常规地震采集的要求,覆盖次数要求尽可能高一些,并且对于覆盖区其空间分布要均匀。
阶段数据采集结束后,需要根据相关规范对原始数据品质进行评价和分级,以保证数据采集质量。针对关键测区开展的现场处理也是控制数据采集质量的有效方法,现场处理另一目的在于揭示数据处理的关键问题,并初步选择数据处理的参数。
(二)数据处理
1.处理目标
数据处理的首要目标是保证数据处理结果的“高保真、高分辨率、高信噪比”品质,最终实现勘探区域的准确成像。具体目标是;
1)抑噪,通过滤波等处理手段,消除环境噪声干扰等因素的影响,提高处理结果的信噪比。
2)扩展频带,通过球面扩散补偿、反滤波等手段,补偿非目标地层因素导致的能量发散,消除多次反射波,提高处理结果的分辨率和保真度。
3)消除表面因素差异影响,通过地表一致性、静校正等处理手段,解决激发和接收条件、低速带、地形等因素差异带来的影响,提高数据处理的保真度。
4)成像,通过精细速度分析、动校正、偏移等处理手段,保证有效波场的准确成像。
其次,根据勘探需求,针对常规处理结果,完成后续处理。包括:
1)地层属性参数反演,结合测井等资料,获取地层属性参数反演剖面,以便提取地层波阻抗、密度、泊松比、孔隙度、厚度和分布范围等参数开展后续分析。
2)地震属性计算,包括相干分析,获取地震属性剖面,以便进行地震相与沉积相对比、识别岩性、提取厚度和分布范围等参数和认识断裂发育情况。
2.处理流程
数据处理包括三部分:预处理、常规处理和后续处理,其中关键处理步骤必须进行质量监控。
预处理包括数据格式转换、辅助资料整理,数据特征分析以及处理参数诚验。数据格式转换将原始数据转化为处理系统默认格式。辅助资料包括炮点和检波点的坐标和高程等测量参数以及低速带调查资料等。数据特征分析包括原始数据品质、激发和接收条件差异、信号/噪声特征等方面分析。处理参数试验选择静校正等常规处理参数。
常规处理包括叠前、叠加和叠后处理。叠前处理包括低速带、地形静校正、地表一致性处理、叠前噪声抑制、反滤波等;叠加处理包括速度分析、动校正、叠加、剩余静校正等;叠后处理包括偏移、叠后噪声抑制、时间深度转换等处理过程。
后续处理包括反演、属性分析、相干分析等处理过程。
针对每个处理步骤,需要通过可视化和量化计算手段来评价处理前后的数据面貌改善程度和品质保持程度,以控制处理质量。
3.关键技术
(1)静校正
几何地震学的理论都是以地面水平、地表介质均匀为前提假设的,如地表起伏不平,低降速带厚度及速度变化剧烈等情况,会严重影响地震剖面质量。为了改善地震剖面质量要进行表层因素的校正,即静校正。静校正方法从所采用的信息源头来分,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通过野外观测,如小折射、微测井、地形测量等得到的野外静校正量,属于这一类的静校正量估算方法有:高程校正、基准面校正、模型静校正、沙丘曲线法静校正、数据库静校正等等。其基本技术要素是:基准面的选择、替换速度的确定和低降速带底面形态变化。
第二类:信息源来自于正常生产炮的初至信息。该初至信息一般包含了直达波和近地表折射波。利用初至信息估算静校正量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之一是基于折射波原理的静校正量估算方法,统称为初至折射波静校正,包括扩展广义互换法、相对延迟时折射静校正、相对折射静校正等。
第三类:根据正常生产记录中的反射波信息估算静校正量。 般情况下,这类算法是在应用前面第一、第二类算法估算出的静校正量以后的记录上进行,其目的是解决剩余静校正量问题。
(2)地表一致性处理
地表变化不仅会对记录产生时移,而且还会使地震反射波的振幅、频率和相位发生变化,此时必须对地表的滤波作用进行反滤波,在振幅、频率和相位等方面进行多方位的补偿,这也就是地表一致性处理的内容。地表一致性处理主要包括: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地表一致性相位校正、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等。所有的地表一致性处理的基本假设条件为:地表和近地表因素对整个记录的影响是不变的,是地表一致性的;影响因素与地震波传播的路径无关。基于这一假设条件,可以把有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如分解成与炮点、接收点、共中心点及共炮检距等有关的分量,然后分别进行校正,从而完成地表一致性的处理。
(3)降噪
要得到高分辨率资料,其前提是要提高有效波场的信噪比。一般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处理,主要是利用有效信号与噪声的差别,该差别主要表现为:第一是频率成分不同,例如低频的面波和高频的噪声,就可以利用合适的时变带通滤波来压制,以便加强优势信噪比带宽内的有效反射波;第二是横向相关性不同,随机噪声在横向上没有相关性,反射信号在横向上有相关性,使用多次覆盖、F-X多道预测滤波等方法就可以压制随机噪声,加强有效反射波;第三是利用相关噪声与有效信号的视速度不同,例如,面波和浅层多次折射波要比反射波的视速度低,用F-K滤波、模型减去法、多项式拟合去噪等方法技术可以压制。
(4)速度分析
如果测区中浅层构造相对较复杂,在采用常规速度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针对野外实际观测的情况,需要选择合适的大道集进行精细的速度分析,以便正确地求取速度。同时,在纵横向速度变化较大的复杂构造部位,要适当加密速度谱的点数和速度扫描的分析精度。在方法上可选择常规速度分析方法和DMO速度分析方法结合使用。实际中,速度的准确求取往往与静、动校正和叠加串在一起,循环迭代进行,以获得高质量的速度资料。
(5)偏移处理
当地下构造变化较大时,还需要进行叠前和叠后偏移,以提高剖面的成像精度和质量。由于区内地下地层起伏变化不大,构造相对简单,采用叠后偏移处理技术进行处理,其方法可以选择为基于波动方程的时间域有限差分偏移。
(6)反演
反演处理实现反射地震剖面到反演参数剖面的转换,从而提供岩性分布预测和储、盖层分析的基础资料。根据处理对象的差异,反演分为叠前和叠后反演。叠前反演主要有递推反演、测井约束反演、多参数岩性反演等,包括AVO反演等。叠前和叠后反演一般相互结合实现。通过反演,可以获得的反演参数包括:波阻抗、纵横波速度、泊松比、拉梅系数、密度等。提升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并以层序地层分析约束,可以提高反演质量,减小反演的多解性。在反演前需要根据地质、测井等已知资料对波组抗、速度等反演参数和岩性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确定反演参数的优化组合,并据此选择适宜的反演方法。
(7)属性分析
地震属性指由叠前或叠后地震数据,经数学变换导出的有关地震波的几何形态、运动学特征、动力学特征和统计学特征,包括振幅、频率、相位、极性等多类属性。属性分析的一般工作流程包括确定钻井和地震资料时深关系的层位标定,层位追踪和时窗地震属性提取,参数数目最小化属性组合优选,地震地质属性统计关系建立与地层属性预测和计算。地震属性提取一般采用复数道分析、时窗拾取等方法;属性组合优选可选择数学或专家优化方法;预测地层岩性-岩相和估算地层参数的属性分析一般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或神经网络方法。
(三)资料解释
1.解释目的
资料解释针对数据处理得到的勘查场地成像结果,结合地质、钻孔、测井和岩心分析等已知资料,开展层位标定、构造解释、层序地层解释以及储盖层预测等工作,确定勘查场地预定深度内的地质和地层结构、构造情况,特别是储、盖层组合的物性描述(包括沉积环境、岩性、厚度和分布范围等几何尺度、平均孔隙度等参数)和断裂发育情况。通过考察解释基础资料的可靠性、解释结果与已知资料的吻合程度、解释结果与后期验证结果的吻合程度,以保证资料解释的质量,前两方面的考察内容与解释过程是相辅相成的。
2.层位标定
精细的层位标定是构造解释的基础。充分利用现有资料,综合地震、地质以及钻井等多种信息,强调综合层位标定的研究,是取得良好的标定效果的基础。
目前,常见的层位标定方法有三种:一是通过特殊地质界面或层系的地震响应来进行标定,主要是指利用区域不整合地质界面、超高速或超低速地质层(如火成岩或煤层等)形成的独特的反射特征来进行层位标定;二是利用已有的速度资料,通常是指利用VSP测井资料,来建立时深对应关系,对于单井而言,VSP资料是目前能够得到的最为准确的时深关系资料,但一般进行VSP测井的井较少,难以进行多井的综合对比;第三是利用声波和密度测井资料制作准确的合成记录从而建立精细的井-震关系。另一种是用声波、自然电位等测井资料合成人工地震记录进行标定,合成记录是建立地震与测井之间联系的桥梁,可以较为准确地将地质属性赋予地震波组,由于一般钻井都进行声波测井,合成记录层位标定是广泛采用的可靠的标定方法。
3.构造解释
基于精细层位标定,构造解释利用地层对比、断层解释、正演模拟等手段,完成褶皱、断裂等的构造要素提取、构造图绘制以及构造特征的综合解释等工作。
地层对比是对比目的层位的空间反射特征,其依据是;特定场区各套地层在纵向上都有自身的组合特点,而在横向上这种组合关系于局部区域是相对稳定的或有规律地缓慢变化,即来自同一套地层的反射具有一定的振幅、频率、波形、波组间时差等特征,这种特征在横向上具有同相性、稳定性或者有一定规律的缓慢变化。正确识别、总结目的层反射特征是确保同相轴正确对比追踪的重要工作。当然,对于陆相沉积的某些地层,确实没有明确、稳定的反射特征,这种无特征实际上就是其反射特征,只不过对比追踪的难度要大些,应通过多种对比手段才能达到同相追踪的目的。
断层解释包含两方面内容:断层识别和断层要素提取。断层识别一般基于叠加和偏移两类数据处理结果,采用的手段包括层位对比、相干分析以及正演模拟等,断层识别的依据是:
1)反射同相轴或波组均明显错断。
2)断层附近反射波形改变、能量减弱,可见绕射波和断面波。
3)存在一定宽度的断裂带。断裂带资料信噪比降低,反射波波形、能量有不同程度变化,断裂带影响区以外反射波恢复正常。
4)在断层影响带存在地层产状和厚度的变化,在影响带之外恢复正常。
5)平行相邻的多条地震剖面有相似的反射特征和反射结构。
断层要素包括:
1)断层性质。指正、逆(逆冲、逆掩)、平推等;断层走向,断层在平面上的延展方向,一般以正北方为基准,用方位角或方位表示。
2)断层倾向。垂直断面向上盘方向所指示的方位,它与断层走向互为垂直关系,如北西或北北西。
3)断层倾角。沿断层倾向方向量出的断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4)断层延伸长度。断面与某地层面相交的交线称为断层线,其长度即为断层断至该层的延伸长度。
5)纵向穿层情况。反映断层在地层中向上或向下断开及消失层位状况。
6)断距。指断层沿断层面相对位移的距离,它由水平断距和铅直断距构成,水平断距指断层上下盘断点间的水平位移量;铅直断距指断层上下盘断点间的铅直位移量。
正演模拟的目的在于辅助复杂构造模式分析。正演模拟的模型基于已知资料创建,一般采用波动方程求解方法开展计算,观测模式与构造解释目标场区的实际地震勘探采集模式一致,采用与实际观测数据相同的处理手段处理模拟记录,调整正演模型直到模拟和实际处理结果匹配最优,此时的正演模型构造模式即为构造解释结果。此外通过模型正演可以确定勘探结果实际分辨能力,为小构造特别是小断层解释提供理论依据。
构造图绘制包括时间构造图、深度构造图以及等厚度图绘制。利用水平叠加剖面绘制构造图常采用的方法有t0法和曲射线法等。
构造综合解释包括构造特征分析、构造发育史研究等工作。
4.层序地层解释
层序地层学解释的中心思想是充分利用地震、钻井、测井、露头及测试化验资料,尽可能精细地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并在此格架中以成因上的内在联系为基本准则来分析沉积体系的发育演化和分布规律,以期提高地层及岩性圈闭的可预测性。
层序地层划分的方法主要有以地表不整合或与该不整合可以对比的整合面为层序边界的Vail理论以及将基准面作为解释地层层序成因并进行层序划分主要格架的Cross理论等。Vail理论应用于陆相断陷盆地,对于建立全盆地的三级层序地层格架,总体把握沉积体系分布规律,预测岩性圈闭类型及其群体分布,具有其较为普遍适用的优越性。在盆地内较高勘探程度的场区,使用Cross理论,对于建立局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和精确预测岩性圈闭也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层序地层解释的对象是盆地级过井地震剖面、钻孔和测井、古生物,同位素、地球化学以及区域沉积和构造等资料。解释内容包括: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确定岩性地层界线与层序地层界线的关系,研究盆地内沉积体系的时空分布规律,恢复盆地主要沉积时期的古沉积环境,对地震反射异常体进行解释,预测储、盖层的分布和空间组合关系,对目的层段储、盖层物性及横向变化、非构造圈闭的分布等进行预测。解释的手段主要有层序和体系域解释、目的层沉积微相分析等。层序和体系域解释包括钻孔-测井资料层序地层解释、地震资料层序地层解释以及综合层序地层分析。解释图件包括层序(体系域)砂泥岩百分比图、地层视厚度图、地震相分布图、沉积相(体系)图,目的层段储盖层物性预测图、有利储盖层分布图、有利储存区带预测图等。
5.储、盖属预测
储、盖层预测包括储、盖层几何形态和物性特征预测,储、盖层几何形态即储、盖层展布范围和空间分布情况,包括顶面形态、底面形态、厚度等;储、盖层的物性特征包括速度、密度、孔隙度等参数。
储、盖层的空间形态、展布特征、岩性、岩相以及物理性质等的变化都会产生不同的地球物理(地震、测井等)响应,综合利用已知资料并结合地震属性分析、测井约束反演等技术对地震和相关资料的后续处理结果预测储、盖层的空间展布和物性特征。
储、盖层预测需要在层序地层研究结果的指导下开展,其中间结果需要利用层序地层理念考察。与层序地层解释中的储、盖层预测有所不同,这里的储、盖层预测更为量化。

合肥盆地内部地形起伏大,地表低降速带的厚度和速度横向变化剧烈,地震资料处理时静校正问题突出,作好低降速带调查,了解低降速带的厚度和速度的横向变化,对复杂地表条件下的地震资料处理意义重大,下面主要介绍低降速带调查在地震勘探解释中的应用。

(一)方法原理

通常情况下,前第四系基岩与第四系之间存在较强的波阻抗,地震波在此界面易发生折射(图8-5),折射波的速度为:

合肥盆地石油地质与地球物理特征研究及进展

式中:t1、t2分别为折射波到达两接受点的时间,S为两接受点的距离。

图8-5 地震折射波传播示意图

折射波速度是基岩的速度,代表地下地层的物性;如果前第四系各地层之间存在速度差异,则折射波速度可作为标定前第四系地层的辅助依据。

(二)方法的使用

在低降速带调查过程中,高速层的速度即为基岩的速度;其求取方法可直接在小折射时距曲线图上读取(图8-6),其斜率的倒数就是高速层基岩的速度,即基岩的速度。

图8-6 小折射时距曲线图

注意事项:(1)CD线段要有4个以上的点控制;

(2)高速层的确定要可靠;

(3)小折射野外采集时选点不仅地表要平坦而且基岩的顶面尽可能平坦;如果在山坡上,小折射排列尽可能平行地形等高线。

(三)应用与效果

由于合肥盆地地面普遍被第四系覆盖,前第四系地层在盆地内的分布不十分清楚,特别是在地层相变和构造破碎严重的情况下,更难查清;加之缺少钻井层位标定,仅靠一些区调资料进行地层标定,依据不十分充分,个别地方吻合性可能差一些,甚至个别地方的地面地层和地震剖面不吻合,因此,利用地层速度V尝试性地进行了辅助地层标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请问18款和19款迈腾收油降速到2、3十迈的时候有嗡嗡声音吗?
对于18款和19款迈腾车型,当车速降低至20-30迈时出现的嗡嗡声,我们需要从车辆的悬挂和制动系统两个关键部分进行探究。首先,从悬挂系统来看,它由连杆、弹簧、减震器和平衡杆等组件构成。如果这些部件中任何一个出现异常,比如螺栓松动,就可能导致车辆在行驶中产生异响。特别是在收油降速时,这种异响可能...

高铁为什么降速
首先,高铁降速是为了确保乘客的安全。高速列车在高速运行时,对轨道、车辆和信号系统的要求都非常高。为了确保列车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对这些系统进行严格的检测和维护。在某些情况下,为了确保安全,可能会采取降速措施,以避免潜在的风险。其次,高铁降速也是为了提高列车的运行效率。在高铁网络中,...

仿生学的资料
这主要是因为“仿生搓洗”洗衣机采用电子擎实现电子刹车,刹车时由电机本身迅速降速,从而避免了像其他洗衣机采用机械摩擦刹车时产生的噪音和振动,实现了静音运转。 搓洗棒确保洗涤过程中不产生碎屑 有洗衣机使用经验的消费者知道,洗衣机的洗涤桶上部都有一个过滤网,用来过滤衣物在洗涤时产生的碎屑。但是“仿生搓洗”...

...买了一年两个月,现在速度只能到60,再加油门的话,反而会降速至...
检查一下一般是空气滤芯堵塞了,拆下滤芯清理一下,先把滤芯在地上轻磕,震落灰尘,再用气泵的压缩空气从里向外吹,把灰尘吹干净,如果太脏无法清理或滤芯已透灰了,就应换一个新的。如果空滤堵塞严重,最好再把化油器也清洗一下。

刀剑封魔录上古传说,和尚的连招是什么?
2、降速+空击符+破魔净身+罗汉步法·退+罗汉步法·震+普通攻击3+破魔飞飘+罗汉步法·退+破魔净身+破魔灭绝 3、破魔净身+罗汉步法·退+破魔飞飘+罗汉步法·震+火击符+普通攻击+破魔静身2+火击符+罗汉步法·破 名词解释:《刀剑封魔录》是像素软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制作的一款新型动作角色扮演...

请问有没有人知道???高分回报!!
在激光头读取数据的整个过程中,寻迹和聚焦直接影响到光驱的纠错能力以及稳定性。寻迹就是保持激光头能够始终正确地对准记录数据的轨道。当激光束正好与轨道重合时,寻迹误差信号就为0,否则寻迹信号就可能为正数或者负数,激光头会根据寻迹信号对姿态进行适当的调整。如果光驱的寻迹性能很差,在读盘的时候...

掌握这些知识之后才是汽车老手
不过,在停车的过程当中,我们也要采取一些应急措施。我们在这个时候就不要再加速了,如果此时的车速较高,那么也不应通过急速制动去降速。先挂上低档,然后通过发动机制动来降速,同时我们要巧妙地利用手刹,这样就能够起到加速的作用。然后,我们还要打开危险警告灯,到了比较安全而又开阔的地带时,我们就...

为什么机械传动系统中把带传动放在高速级而把链传动放在低速级?_百度...
带传动放在高速级可减少带的根数,使传动紧凑,且带传动具有缓冲吸振,传动平稳,噪声小的特点,故宜布置在高速级。带传动缓冲好、传动功率大但传动扭矩小。 一般作为低速级,因为斜齿轮传动比较直齿齿轮大,能起到较好的降速效果 蜗轮蜗杆传动一般在载荷合适的情况下用。当原动机的功率、转速或运动形式...

c4世嘉18款自豪,刹车降速后车身会抖动一下,是什么原因啊?
其他可能的原因包括:刹车片磨损不均、刹车盘变形或轮毂偏心等。如果以上问题都被排除,强烈建议联系汽车制造商或专业技师进行详细检查,以确定确切原因。另外,车辆的悬挂系统同样不可忽视。比如,减震器老化或弹簧变形等问题可能导致车身在行驶过程中产生抖动。因此,定期检查悬挂系统至关重要,确保其正常运行...

柴油发动机不易降速的现象及原因有哪些?怎样排除?
柴油机的特点是低速扭矩大、省油、热效率高(平均比汽油机高5%左右),缺点是工作粗暴一直不停的与空气混合、燃烧,形成一种“边喷射、边混合、边燃烧”的奇特过程。整个过程基本可以分为预燃期、速燃期、缓燃期和后燃期四个阶段,柴油是在一种类似于等压加热过程中进行燃烧的从柴油的燃烧过程中可以...

东乡县17647533790: 油气勘探的原理 -
叱干哪酚麻: 地震地层学是把地层学和沉积学特别是岩性、岩相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地震解释工作中,把地震资料中蕴藏的地层和沉积特征的信息充分利用起来,做出系统解释的方法.地震层序 地震层序是沉积层序在地震剖面图上的反映.在地震剖面图上找...

东乡县17647533790: 如何避免或降低测井资料解释应用的多解性 -
叱干哪酚麻: 地震资料的地质解释,指根据地震信息确定地质构造形态和空间位置,推测地层的岩性、厚度及层间接触关系,确定地层含油气的可能性,直接为钻探提供井位. 地震勘探的地质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震资料的正确与否.而要正确地解释...

东乡县17647533790: 地震勘探的勘探方法 -
叱干哪酚麻: 包括反射法、折射法和地震测井(见钻孔地球物理勘探).三种方法在陆地和海洋均可应用. 研究很浅或很深的界面、寻找特殊的高速地层时,折射法比反射法有效.但应用折射法必须满足下层波速大于上层波速的特定要求,故折射法的应用范...

东乡县17647533790: 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技术 -
叱干哪酚麻: 现今的多分量地震勘探在激发上和普通纵波地震勘探是相同的,都是使用炸药震源,所不同的是接收用的是三分量检波器.在接收到常规纵波的同时,也接收到了横波(转换横波),那么通过资料处理即可获得纵波剖面和转换波剖面.利用纵横...

东乡县17647533790: 地球物理方法在探测、解决地质灾害地质问题方面的能力,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地质灾害探测中的应用 -
叱干哪酚麻: 地震勘探: 可以查清楚地下岩层的速度和密度物理参数,用来解释地下岩层的起伏形态,构造的分布状况,岩性的变化情况 电法勘探: 可以查清地下的电阻率电导率物理参数,常用来经行水、金属或者其他高阻类的地质体 磁法勘探: 可以查清...

东乡县17647533790: 什么是全三维地震解释 -
叱干哪酚麻: 全三维地震解释是指对三维地震资料的三度空间的立体解释,简言之,名为“数据体”解释.换句话说,就是从三维可视化的立体显示出发,以地质体为单元,采用点、线、面结合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可视化解释.

东乡县17647533790: 地震资料解释员 是干什么的 -
叱干哪酚麻: 这项工作主要应用是能源勘探开发行业,也就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勘探开发行业,其他固体矿产也有少量人员从事.具体工作主要是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资料来解释地下的地质构造,主要是解释地层、圈闭和断层,现在基本都是在微机或工作站上人机交互解释,很少有在纸剖面上解释的了,所以最主要的问题是在电脑前呆久了的电磁幅射问题. 另外地震勘探是个很宽的行业,包括野外采集、地震资料数据处理、地震资料解释、地震资料储层预测和开发地震等方面,不知道你想问的是狭意的地震资料解释还是其它的. 从就业前景和待遇上来说,这个行业还不错,技术含量也可以,想出国留学也很容易,主要问题前面说了,一是在办公室坐着和电磁辐射,另一个是经常加班.

东乡县17647533790: 地震资料解释员工作好吗 -
叱干哪酚麻: 比较累,成天坐在电脑前对着两个屏幕,做解释的最好再往地质方向发展一下,不然光在物探本专业的话从对自己解释的角度也不全面.但是看着图出来比较有成就感,当然看别人用你的图定井位的时候也会想自己应该学点综合地质.就收入方面做石油的都差不多,做解释相对而言自己从单位出来找工作或是干私活比较容易一些.

东乡县17647533790: 地震波速度的应用有哪些? -
叱干哪酚麻: 应用地震波速度预测砂岩孔隙度 应用地震波速度预测煤、岩体 地震波速度测地质年代 由地震波速度变化能预测地震

东乡县17647533790: 地震的解释 -
叱干哪酚麻: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