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汪曾祺的《故乡的元宵》,并写出与《北京的春节》里的习俗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作者&投稿:琦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同样是赏灯,老舍笔下《北京的春节》与汪曾祺笔下故乡的元宵有什么不同之处?~

同样是上等老师北下北京的春天与汪曾祺笔下故乡的元宵有很大差别。

老舍说正月十五是“新年的高潮”,“除夕是热闹的,可惜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过了元宵节年,年差不多就过完了,很多小孩子意未尽,也只能憧憬下一次春节了。这便是老舍先生笔下的北京春节,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

《故乡的元宵》和《北京的春节》里的习俗有以下相同点:1. 都有放烟花爆竹的习俗,表达对新年的祝福。2. 都有拜年的习俗,表达对家人和朋友的祝福。3. 都有吃饺子的习俗,表达对新年的祝福。不同点:1. 《故乡的元宵》里有放灯笼的习俗,而《北京的春节》里没有。2. 《故乡的元宵》里有赛龙舟的习俗,而《北京的春节》里没有。3. 《故乡的元宵》里有贴春联的习俗,而《北京的春节》里没有。

重点是都写出了节日的欢愉的气氛,不同点是写作方法不同

《故乡的元宵》与《北京的春节》的习俗相似之处:
1.两个地方都有贴春联的传统。
2.人们买元宵、拜年、献礼等,来进行春节庆祝。
3.春节期间大家灯笼高挂,把春节的气氛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不同点:
1.《故乡的元宵》描述的是乡村的习俗,而《北京的春节》描述的是城市的习俗。
2.乡里的习俗比较简单,只有吃元宵、拜年、献礼等,而城里的活动更加丰富,人们可以去剧场观赏节目、烟花秀,以及玩一些游戏等等。
3.乡里的思恋父母,而城里的人则多数和社会有关。比如参加交流、参观职场等。


《故乡的元宵》原文是什么?
《故乡的元宵》,作者汪曾祺。 全文: 故乡的元宵是并不热闹的。没有狮子、龙灯,没有高跷,没有跑旱船,没有“大头和尚戏柳翠”,没有花担子、茶担子。 这些都在七月十五“迎会”——赛城隍时才有,元宵是没有的。很多地方兴“闹元宵”,我们那里的元宵却是静静的。 有几年,有送麒麟的。上午,三个乡下的汉子,...

读汪曾祺散文有感
读汪曾祺散文有感如下:散文《故乡七十年代》是汪曾祺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自已故乡的回忆,作者追忆了自已童年时代的生活场景和人物,以及那个特殊时期的历史背景。读完这篇散文,我不禁沉浸在浓郁的乡村氛围中,回味着故乡的美好时光。文章一开头,作者向我们描绘了自己的老屋:墙皮剥落、青苔滋生,仿佛是被...

求 汪曾祺 故乡的野菜 读后感
在北京,于是北京就成了我的家乡了。(从周作人对故乡的理解可以知道他的人生价值观)日前我的妻往西单市场买菜口来,说起有荠菜在那里卖着,我便想起浙东的事来。荠菜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乡间不必说,就是城里只要有后园的人家都可以随时采食,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篮”,蹲在地上搜寻...

《故乡的食物》读后感 求学霸指点!!!
《故乡的食物》——《咸菜茨菰汤》有感 手托着头痴痴呆呆的看着别人匆忙地写着,一是给我犯了难。赶忙拿出一本书匆匆读起,希望上天能给予我最多的灵感。打开书无意间翻到这篇文章,好奇心驱使我走进汪曾祺“咸菜茨菰汤”的世界。读完文章,我似乎有点懂得作者内心的深处。曾经对咸菜茨菰汤没有食欲,...

故乡的食物汪曾祺主题思想?
故乡的食物代表了味觉的记忆,是挽留日渐淡隐的故乡的特殊方式,是游子念念不忘的乡愁。《故乡的食物》以疏朗清淡的笔调,写出了人世间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处处透着对这世界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

《故乡的食物》汪曾祺语录
汪曾祺《故乡的食物》 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们不易领会的。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这是很便宜的食品。孩子买了,咯咯地...

汪曾祺《故乡的食物》
故乡的食物 ①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们不易领会的。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四川有“炒米糖开水...

汪曾祺散文:故乡的食物
作文网我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汪曾祺散文:故乡的食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写作技巧请继续关注我们的作文栏目。 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这样的...

故乡的读后感
汪曾祺的《故乡的食物》,朴实,却触动人的情思。 时光荏苒,有多少人渐行渐远,有多少往事已被淡忘,唯有舌尖上的味道,久久难忘。这就是《故乡的食物》,所寄托的,是美食,更是怀念。 汪曾祺以他朴实却诙谐的文字,诉说着自己的怀念,从“端午的鸭蛋”对高邮的怀念和自豪,“故乡的食物”那最富浪漫主义的夜晚,“昆明的...

汪曾祺《故乡的食物》
汪曾祺 《故乡的食物》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 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们不易领会 的。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 方都做成了炒米糖。这是很...

永平县19428043990: 阅读汪曾祺的《故乡的元宵》,并写出与《北京的春节》里的习俗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
骑耐吡嗪: 重点是都写出了节日的欢愉的气氛,不同点是写作方法不同

永平县19428043990: 《故乡的元宵》汪曾祺阅读理解的题目 -
骑耐吡嗪: 编写意图 《故乡的元宵》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板块的一篇课文,本板块凸显“民俗”这一主题.由两篇课文组成:沈从文的《腊八粥》和汪曾祺的《故乡的元宵》.民俗,即民间风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

永平县19428043990: 汪曾祺的散文故乡的元宵读完说说有哪些习俗北京的习俗? -
骑耐吡嗪: 汪曾祺《故乡的元宵》有以下北京习俗: 一、送麒麟; 二、“赶老羊”; 三、吹糖人; 四、捏面人; 五、拉“天嗡子”; 六、老妈妈烧香; 七、走马灯; 八、看围屏; 九、“大开门”.

永平县19428043990: 有没有汪曾祺写的《故乡的元宵 》主要内容啊.帮帮忙啊! -
骑耐吡嗪: 作者以“详略得当”的写法描绘了故乡元宵节一系列民间节日活动. 文中描绘了故乡元宵节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民间节日活动,从中体会到汪曾祺散文流溢浓郁的生活情趣,散发着欢乐的气息.故乡的元宵 作者:汪曾祺 故乡的元宵是并不热...

永平县19428043990: 散文《故乡的元宵》? -
骑耐吡嗪: 《故乡的元宵》是汪曾祺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中描绘了故乡元宵节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民间节日活动,为我们营造出其乐融融的节日氛围,从中可以体会到汪曾祺散文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欢乐的气息,展现了乡间的自然与纯美.从作品中不难看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对乡土文化的怀恋,以及对故乡的爱,同时也感受到他对年之过去的惋惜,快乐的日子虽有,可总是很短暂的,我们要享受那幸福时光,但也要学会珍惜,不要让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本篇文章详略得当,教学时别有一番情趣,耐人寻味.

永平县19428043990: 在冰心和汪曾祺笔下的元宵灯节中出现了哪几种灯? -
骑耐吡嗪: 冰心写的二妈屋里画了红寿字的白明角琉璃灯.汪曾祺笔下的元宵节写了各种花灯.

永平县19428043990: 汪曾祺的故乡的元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啊 -
骑耐吡嗪: 抱歉 我不知道 其实你可以通过参考书来了解

永平县19428043990: 故乡的元宵是谁写的
骑耐吡嗪: 《故乡的元宵》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板块的一篇课文,本板块凸显“民俗”这一主题.由两篇课文组成:沈从文的《腊八粥》和汪曾祺的《故乡的元宵》.民俗,即民间风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当今青少年对传统节日文化有些淡漠,热衷于过洋节.要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不要冷落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我们借助汪曾祺的《故乡的元宵》引领学生走进“民俗”,感受“民俗”.

永平县19428043990: 《故乡的元宵》中“乾隆和的走马灯并不走”中的“和”读什么呀?
骑耐吡嗪: 作者:汪曾祺 上街去看走马灯.连万顺家的走马灯很大.“乡下人不识走马灯,——又来了.”走马灯不过是来回转动的车、马、人(兵)的影子,但也能看它转几圈.后来我自己也动手做了一个,点了蜡烛,看着里面的纸轮一样转了起来,外面的纸屏上一样映出了影子,很欣喜.乾隆和的走马灯并不“走”,只是一个长方的纸箱子,正面白纸上有一些彩色的小人,小人连着一根头发丝,烛火烘热了发丝,小人的手脚会上下动.它虽然不“走”,我们还是叫它走马灯.要不,叫它什么灯呢?这外面的小人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整个画面表现的是《西游记》唐僧取经. 应该是“糊”hú,粘合,涂附

永平县19428043990: 老舍的《北京的春节》和汪曾祺的《故乡的元宵》,还有冯骥才的《花脸》.他们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
骑耐吡嗪: 我说到北京的春节和故乡的元宵都是对传统节日的向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