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行类动物的皮肤与呼吸系统的演变是怎样的?

作者&投稿:源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皮肤的演变
脊椎动物的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 。鱼类的表皮和真皮较薄 , 没有角质层 , 因为不存在保存水分的问题 。但鱼类有丰富的单细胞粘液腺分泌粘液 , 使体表粘滑 , 这样可减少游动时的阻力 。两栖类在幼体时期 , 皮肤的结构与鱼类相似 。但成体蛙类最表层的细胞角质化为薄的角质层 , 只能部分阻止体 内水分的散失 。两栖动物的皮肤还具有大量的多细胞粘液腺 , 使皮肤湿润并防止皮肤过量吸水 。爬行动物 的 皮 肤 干 燥 而 缺 乏 腺 体 ( 除 鳄 、龟 外) , 皮肤 已 高 度 角 质 化 , 可 使 皮 肤 的 通 透 性 大 大 有效的阻止体内水分的散失 。因此 , 爬行动物已完全适应了陆地的生活 。
2、呼吸系统的演变
水生脊椎动物的呼吸以水为媒介, 呼吸器官主要是鳃 。从圆口类的鳃囊 , 水流由外鳃孔进出 , 发展到鱼类的鳃 , 水流自口腔吸入 , 经鳃裂排出 。结果鳃内流动的血液与鳃外流过的水进行气体交换。
两栖动物的幼体时期 , 在水中仍用鳃呼吸 。两栖动物的成体登陆后出现了肺呼吸 , 从此 , 脊椎动物登陆后的呼吸以空气为媒介 。两栖类靠口腔底部的颤动升降 , 使空气从外鼻孔进入口腔 , 并由口腔粘膜进行气体交换 , 故称为口咽式呼吸 。经过口底多次升降后 , 关闭外鼻孔 , 压迫空气进入肺脏 , 气体交换在空气与肺内的血液间进行 。因为两栖动 物 登 陆 不 久 , 肺 的结 构 比 较 简 单 , 呼 吸 功 能 不 完善 , 所以 , 还要靠皮肤进行辅助呼吸 。
爬行动物的肺形似囊状 , 内部具有复杂的间隔 , 使之分割成无数蜂窝状的小室 , 使呼吸表面积加大 , 单位体积的呼吸表面积比两栖动物的大为扩展 , 出现了依靠肋间肌的收缩使胸廓扩大和小的胸腹式呼吸 。从此发展成为完善的肺呼吸 , 以完全适应陆地生活 。
3、循环系统的演变
呼吸系统由于呼吸媒介的改变而演变 , 相应的引起了循环系统结构的演变 。心脏结构的演变是从圆口类和鱼类的一心房一心室 , 到两栖类和爬行类的二心房一心室 , 到栖类的完整到爬行类的趋于退化 。这种退化的实质就是进化。血液循环的方式也随着心脏结构的演变而发生相应的
变化 。鱼类和无尾两栖类幼体这类用鳃呼吸的动物 , 其血液循环方式为单循环 , 进出心脏的血全为缺氧血 。无尾两栖类成体和爬行类动物的血液循环方式为不完全双循环 ,其特点是心室的出现和不完全的分隔 , 因此 , 这类动物的心室和血管内的含氧血与缺氧血是相混合的 , 也叫混血双
循环 。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心脏结构完整 , 左右房室被间隔完全分隔开 , 含氧血与缺氧血不相混合 , 这种血液循环方式为完全双循环 。
4、附肢结构演变
脊椎动物的骨骼由中轴骨和附肢骨构成 , 具有维持体形 、支撑体重和保护内部器官的作用 。
水生脊椎动物由于水的浮力作用 , 不需要支撑身体重量的骨架 ,所以鱼类没有支持体重的附肢和荐骨 ,腰带与脊柱不相连 。由于鱼类的眼长 在 身 体 的 两 侧 , 有 360 度 的 视野 ,不需要头部的转动 ,所以无颈椎 ,头骨与肩带相连 。登陆后的脊椎动物 , 由于头部需要灵活转动而演变出了颈椎和两个枕骨髁 。因支撑身体重量和运动的需要 , 演变出了荐骨和附肢 , 肩带不与头骨相连而与脊柱相连 , 腰带与脊柱上的荐骨相连 。两栖动物只有一节颈椎 , 一节荐骨 , 附肢 为 五 趾 型 ,但常有愈合现象 , 以适应水陆两栖生活 。爬行动物具有多个颈椎 , 可以使头部运动灵活 。肩带与两栖类相似 , 但更为 坚 强 。肋 骨 和 胸 椎 相 连 构 成 胸 廓 ,以保护心 、肺等器官 。荐椎增加为两节 , 腰带结构中出现耻坐孔 , 既减轻重量 , 又不减弱支持力 。附肢为典型的五趾型 , 趾端具角质爪 。以上结构更适应快速运动和觅食的需要 。
5、生殖的适应
生殖是保证物种生存 、繁衍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生理功能 。绝大多数脊椎动物为雌雄异体 ,生殖系统由生殖腺 、生殖导管和一些附属腺体构成 。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 。水生脊椎 动 物 在 水 中 进 行 体 外 受 精 , 雄 性 无 交 配 器官 , 因而成活率很低 , 鱼类繁殖就需要产生大量的卵 。两栖类产卵数有所减少 , 是因为卵外包被胶质膜 , 这是适应水中繁殖的进步性结构 。陆地繁殖的动物为体内受精 , 爬行类和鸟类为卵生 ,大多数为体外发育 。爬行动物 , 雄性具有交配器官 , 产生羊膜卵 。卵大而数量少 , 卵外包有一层石灰质的硬壳或不透水的纤维质卵膜 , 能防止水分蒸发 、避免机械损伤和减少细菌的侵袭 , 卵壳仍能透气 。卵中有大量的卵黄可以供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 , 胚胎位于充满液体的羊膜腔中 , 彻底摆脱了脊椎动物个体发育中对水的依赖 , 完全适应了陆生 , 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一大飞跃 。鸟类 , 雄性无交配器官 。雌鸟绝大多数右侧的卵巢和输卵管消失 , 与飞翔相适应 。
随着时代的发展 , 环境条件的变更 , 脊椎动物的身体结构和功能也相应的发生演变 。从最早的脊椎动物圆口类(无颌类) , 以后依次出现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和哺乳类 。由此说明脊椎动物身体结构是在漫长的时间里 ,由水生到陆生 、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等到高等 , 按一定的顺序不断地发展和进化的 。这种变化的本质在于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矛盾所决定 。


青蛙用什么呼吸
虽然青蛙跟人类以及其它很多哺乳动物一样都用肺部来呼吸,不过它们的肺部其实并没有人类以及其它哺乳动物那么高级。因而功能也并不是特别完善,无法给它们的正常活动提供足够的氧气,所以青蛙并不是只用肺部来呼吸的,它们还会用皮肤来辅助呼吸,这样青蛙就可以正常完成各种生命活动了。青蛙的生活习性:青蛙常...

是不是所有的两栖动物都有皮肤辅助呼吸?
大多数成年两栖动物能通过皮肤和肺呼吸。它们皮肤下的粘液能保持其体表的湿润,让氧气较轻易地通过。大约200种蝾螈没有肺,它们的呼吸只能通过皮肤和嘴进行。两栖动物的幼体要通过鳃呼吸。这些鳃的表面多是肉质的。呈羽毛状,且有良好的血液供应,便于从水中获取氧气。

蟾蜍使用皮肤呼吸的原理是什么?
两栖类纤薄的表皮下有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血管壁只有薄薄一层细胞),允许二氧化碳和氧气自由地扩散,实现呼吸。从血液到外界环境中间还间隔着血管壁、上皮组织或表皮等结构,两栖类通过一系列生理结构策略来减少这些阻碍提高呼吸效率。1.粘液膜,湿润皮肤、辅助呼吸 两栖动物的皮肤经常是湿润的。他们具有...

两栖动物皮肤与呼吸相适应的特点
两栖动物初步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一是由鳍进化成适宜在陆地运动的肢,二是由鳃进化出可直接呼吸空气的肺。其不完善的特点是:肺功能并不完善,其中的气体交换能力不能完全满足身体需要,还需要依靠湿润的皮肤进行辅助呼吸。

为了去往陆地 ——两栖动物在发育过程中呼吸器官的转变
而动物体、空气或水的运动可打破弥散层,改变皮肤当前的气体交换状态,进而促使下一轮皮肤换气的进行 [1]。02 鳃 鳃,是两栖动物变态发育前重要的呼吸器官。无尾两栖类发育早期具有外鳃,外鳃呈丝状或羽状,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全部露于体外。随着鳃盖形成,外鳃先是被包裹在鳃腔内,不久后退化,...

爬行动物的身体构造是什么样的?
与柔软裸露的两栖类动物身体相比较,爬行类大都披着防水的外骨骼。外骨骼由角质形成的死去的角质鳞组成。爬行类皮肤的表皮层由蛋白质构成。爬行类的鳞片不象鱼的鳞片,鱼鳞来源于壁虎由真皮代替的一种骨头。爬行类的鳞片是扁平的,互相接嵌在一起或适当、有规律地分开。在有些情况下它犹如屋顶的复瓦状...

鱼的鳃,青蛙的肺和皮肤,蜥蜴的肺都能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它们在结构上...
与外界环境接触的表面积大,内部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鱼类用鳃呼吸,鳃由鳃弓、鳃丝和鳃耙组成,鳃丝内密布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青蛙的成体既能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皮肤裸露,湿润的皮肤里密布着毛细血管,能分泌粘液,辅助肺进行呼吸。蜥蜴属于爬行动物,用肺呼吸,肺外包绕着丰富...

两栖动物皮肤裸露具有腺体而且皮肤上的血管具有呼吸功能对吗
对。两栖动物的皮肤通常是裸露的,而且皮肤上的腺体和血管具有呼吸和分泌等功能。两栖动物的皮肤通常比较薄,因此它们可以通过皮肤进行呼吸、排泄和吸收等生理过程。两栖动物是拥有四肢的脊椎动物。可以爬上陆地,但是一生不能离水,因为可以在两处生存,所以称为两栖动物。

青蛙的特点是什么?
生理特征:青蛙的皮肤里的各种色素细胞会随湿度温度的高低扩散或收缩,从而发生肤色深浅变化。生态角色:青蛙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既作为食物链中的中间环节,又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农作物。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青蛙这一独特的两栖类动物的形象。青蛙的皮肤呼吸模式是如何适应不同环境的?青蛙的皮肤呼吸...

动物皮肤与环境的关系
动物皮肤与环境的关系:首先动物为了适应环境从外表的颜色上都会与环境一致(变色龙就是典型)然后不同的形态只是为了更好的生存,随后所有动物都在行为上适应环境,各种动物为了生存会自然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动物皮肤是适应环境的关系。

新源县15264701212: 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
简要补肾: 为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中的一纲,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由古代两栖动物演化而来.主要特征:皮肤干燥,缺乏腺体,皮肤具有表皮形成的角质鳞片或真皮形成的骨板,用肺呼吸,骨骼骨化较好,脊柱分区明显,四肢强大(有的退化),...

新源县15264701212: 脊椎动物呼吸系统的演化 -
简要补肾: 脊椎动物呼吸系统从鱼纲和两栖动物幼年期的腮呼吸,到陆栖两栖纲具有的简单的肺脏系统的以及兼有皮肤粘膜的辅助呼吸模式,到爬行纲的口咽式呼吸(同时发展了羊膜动物的胸腹式呼吸),到鸟纲的具有气囊系统的双重呼吸模式(此模式是为了适应飞翔生活的高需氧量),再到哺乳动物的具有的由鼻孔、鼻腔、喉、气管和肺组成的十分发达的呼吸系统.

新源县15264701212: 与两栖动物相比,爬行动物有何适应陆生生活的特征 -
简要补肾: 爬行类动物相较于两栖动物较为进化,爬行动物为了适应陆地生活肺功能健全,可以完全靠肺呼吸,不借助腮及皮肤,皮肤为了减少水分蒸发而进化为覆盖有鳞片的甲状皮肤,心脏出现不完全瓣膜,为进化为更高等动物提供基础.繁殖时采用更高等的体内受精,有卵壳,有羊膜和羊水,为胚胎提供了水环境.长出健壮的四肢或非常发达的后肢,以追逐猎物及逃避天敌.

新源县15264701212: 比较各纲脊椎动物的皮肤及其衍生物,总结出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皮肤系统的进化趋势. -
简要补肾: 圆口类:皮肤裸露、多层上皮组成表皮、真皮薄、单细胞腺; 鱼类:表皮真皮均为多层上皮,无角质化,有单、多细胞腺; 两栖类:皮肤裸露,角质化程度低,富有多细胞腺体,真皮加厚; 爬行类:角质化程度明显,缺少腺体,真皮较薄,被角质鳞片或真皮骨板; 鸟类:皮肤薄,缺乏腺体,角质层薄,被表皮角质化的羽,真皮薄,皮肤与肌肉联结不紧; 哺乳类:表皮和真皮厚,表皮角质层发达,富有腺体,表皮衍生物有毛、角、爪、蹄、甲等,功能多.

新源县15264701212: 爬行动物是由什么动物演化而来的 -
简要补肾: 爬行动物是体被鳞片或硬甲、在陆地繁殖的变温羊膜动物.爬行动物由石炭纪末期的古代两栖类进化而来,是真正适应陆栖生活的最高等的变温脊椎动物. 爬行动物为真正脱离水环境的陆地生活(有些现代种类为水中生活,属于次生性现象)的...

新源县15264701212: 生物进化的过程 -
简要补肾:[答案] 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哦,设计太广了,随便说说吧 从几十亿年前地球形成开始是没有生命的,但是地球特定的地理环境有大... 从鳃到肺和皮肤呼吸.两栖类再到爬行类,表皮能够防止水分蒸发,呼吸系统进一步进化.然后到了鸟类,最终演化成哺乳类. ...

新源县15264701212: 爬行动物的特征? -
简要补肾: 1.身体表面覆有鳞片或角质板; 2.运动时采用典型的爬行方式即:四肢向外侧延伸,腹部着地,匍匐前进 3.都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所以在严寒的冬季要冬眠,在炎热的夏季要夏眠. 4.爬行动物为有脊椎的冷血动物,它们的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 5.爬行动物的心脏只有三个心室,不象其他动物有四个. 6.绝大多数爬行动物为卵生,但也有的种类卵在母体中先孵化再出生. 爬行类动物的繁殖方式为卵生或胎生.现在世界上的爬行类动物有5700多种.

新源县15264701212: 爬行动物又什么呼吸 -
简要补肾: 爬行动物的呼吸器官是肺,有些还借助皮肤呼吸,它们的皮肤上长满鳞片.它们属于变温动物,不能控制体内的温度,因此在寒冷的地区找不到爬行动物的身影,冬季它们就要借冬眠过冬.

新源县15264701212: 所有爬行动物都是用肺呼吸的吗';; -
简要补肾: 在脊椎动物中除了鱼类外 几乎所有的类别都是用肺呼吸 当然也包括爬行动物只有一些鸟类 会辅助用气囊呼吸 有的哺乳动物有一定的皮肤呼吸 但是都是辅助的

新源县15264701212: 爬行动物是怎么来的? -
简要补肾: 由两栖动物进化来的. 爬行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能比两栖类更能适应陆地生活环境.身体已明显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部.颈部较发达,可以灵活转动,增加了捕食能力,能更充分发挥头部眼等感觉器官的功能.骨骼发达,对于支持身体、保护内脏和增强运动能力都提供了条件.大脑小脑比较发达 ,心脏3室( 鳄类的心室虽不完全隔开 ,但已为4室).肾脏由后肾演变,后端有典型的泄殖肛腔,雌雄异体,有交接器 ,体内受精 ,卵生或卵胎生 .具骨化的腭 ,使口、鼻分腔,内鼻孔移至口腔后端;咽与喉分别进入食道和气管,从而呼吸与饮食可以同时进行.皮肤上有鳞片或甲,肺呼吸,卵生、变温.代表动物有:蛇、鳄鱼、蜥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