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与陈世美 铡美案

作者&投稿:章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老版包青天铡陈世美是第几集~

老版《包青天》侧美案1集~6集
第1集(第1单元铡美案1)
剧情简介:驸马府内,陈世美一口咬定和秦香莲毫无瓜葛,但言谈之间已露出诸多破绽。包拯苦劝其与秦香莲相认,然而他依然矢口否认,并将包拯逐出了驸马府。包拯回府与公孙策商讨案情,包拯认为秦香莲与陈世美的确是结发夫妻,公孙策认为此案若秉公办理,陈世美必定难逃一死,非秦香莲所愿,左右为难之际,秦香莲此时方知要陈世美回到自己身边已是绝无可能;
她决定独自带着儿女回乡。深夜,离开开封的秦香莲母子走在县城小巷,谁料陈世美竟然派韩琪追杀三人,秦香莲带着儿女逃到一关帝庙中,韩琪尾随而至,当得知秦香莲乃是陈世美结发妻子后,为求忠义两全,韩琪放走了秦香莲母子三人,他挥刀自尽,秦香莲被巡夜的官差当作凶手抓走。县令徐家麟与驸马陈世美串通一气,将秦香莲屈打成招,判以流罪。

第2集(第1单元铡美案2)
剧情简介:秦香莲母子三人被发配边关,押解官差奉命途中对三人下毒手,危急关头展昭出现救了三人。当得知缘由后,他担心三人还会有危险,便邀三人一同上路。来到关帝庙,却发现尸体、钢刀、血迹都已消失无踪。展昭让三人在庙中等候,他独自夜探县令府第;
以禁宫腰牌骗取县令信任,顺利拿走了作为凶器的钢刀,钢刀上印有驸马府的印记。事已至此,为了洗脱杀人罪名,秦香莲不欲状告驸马亦不能。钢刀既得,展昭指点她在包拯回府途中拦轿喊冤,秦香莲依言而行,包拯将秦香莲母子三人带回开封府。开封府内,秦香莲向包拯述说自己遇险获救的经历,此时展昭回府,秦香莲这才得知其真实身份
第3集(第1单元铡美案3)
剧情简介:包拯声称如果驸马中途变卦,自己照样可以治他的罪,包拯决定去驸马府探望秦香莲。来到驸马府外,过了好些时候,里面的人才传出话来,驸马不在府中,包拯怒而回府。包拯担心秦香莲在驸马府日子并不好过,他派展昭夜探驸马府。展昭来到驸马府,将被关押的秦香莲救回开封府。得知秦香莲逃离,陈世美大发雷霆,公主怀疑是展昭将她带走的;
开封府中,包拯答应替秦香莲去驸马府要回孩子。来到驸马府,包拯告诉陈世美,秦香莲昨夜逃离驸马府到开封府求救,陈世美却说秦香莲是被人拐走的。包拯告诉陈世美,他欺君罔上、杀妻灭子的案件还未了解,陈世美拿出秦香莲按了手印的休书,休书上的时间竟然是五年前,也就是说秦香莲早已经不是他的妻子了,所谓欺君罔上、杀妻灭子的罪名就更无从谈起。
第4集(第1单元铡美案4)
剧情简介:石窑村一夜间廿多名村民同时中毒,原来一切祸端,乃因村童捉蟋蟀,误掉载有毒药的竹筒入井内所致;此竹筒正是生之姐素素欲毒害御医天栽药之竹筒,素素正欲下毒之时,始知与弟掉乱竹筒,事败而回,闯下大祸。
御医天替村民诊断,证实毒性乃失传已久的“血荆子”,无药可救,村民只有十天性命,生亦是受害者之一。包更收到匿名信指十年前药王秋毒害惠王爷乃被人陷害,望包代为平反。 包翻开昔日秋之卷宗,并向当年告发秋之徒弟天查问,得知当年秋提炼之不世灵药“血菘香”乃子虚乌有。生偶然得悉包在谈论井中竹筒,遂求包让他摸竹筒一下,竟发现乃素所拥有
第5集(第1单元铡美案5)
剧情简介:柴侯爷七十大寿,延开寿宴,与侯爷素无交情的董太师竟然和侄子季吉前来贺寿,原来太师的目的只是要小侯爷业放弃竞选前锋一职,业虽心有不甘,但在其父的暗示下还是答应,但后来八王爷和包拯亦前来贺寿,且八王爷极为欣赏业,想推荐业为前锋,业欣然答应,董太师愤然离席。侯爷请来久享盛名之“变脸王”演出助庆,常谓乐极生悲;
侯府此夜竟接连发生两宗悲剧,其一是侯爷看过一封勒索信后便中风了,其二是“变脸王”俊被杀!县衙全面侦查,俊于睡梦中被刀剖喉致命,似是仇杀,戏班班主称当晚俊与水口角,背后有说俊与水妻有染,而水妻失踪己一个月,水成疑凶受缉捕!玉真当晚亦曾见俊及娘争吵,娘作供称向俊追债,包认为有可疑,娘口供不尽不实。
第6集(第1单元铡美案6)
剧情简介:公堂上,翩及叱争相认罪,叱发难,挟持公孙救翩逃走,中途释放公孙,向南方逃走,成通缉犯。安亦失踪,包追查下得悉安滥用权力,利用密探追查下落,并掳得昌,捉到翩及叱,准备杀三人,造成同归於尽的假局,那么整件奸杀案亦一笔勾销。 昭及时赶到,叱已为救翩而死在安手上。公堂上,昌认轮奸罪,安狡辩说昌诬告,包证据不足以起诉安,释放之。
昭与翩及昌重返案发现场,记得安凌辱燕后,被推跌落火堆,腰间留下燕胭脂盒之烙印。安再上公堂展示烙印,却只有野猪爪痕,包知有诈,苦无证据。包施苦肉计,安排昌越狱,翌晨,安惨死河边,面容稀烂,郡主认出其身上之烙印,此时包拯及安出现,方知尸体为才假冒,令安百词莫辩。在包之动情动理下,太后及帝终于答应让包拯依法审判,安终于依法被斩,翩翩终报姐仇,决意从此结庐而居,为叱守节。

1993年版本中,包青天斩陈世美在第6集中。
2008版本中,包青天斩陈世美在61集中。

拓展资料:包拯与陈世美
包拯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佑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
嘉佑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 ,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陈世美
陈世美的形象最早出自明代小说《增像包龙图判百家公案》,在清代古典名著《三侠五义》的续书《续七侠五义》中陈世美故事得以完善定版,并影响传统戏曲《秦香莲》(又名《铡美案》)。陈世美在剧中是忘恩负义、抛妻弃子的反面人物,最后被包拯所斩,也因此在后世成为负心人的代名词。
陈世美家境贫寒,与妻子秦香莲(湖广均州人氏,今湖北丹江口人)恩爱和谐。十年苦读,陈世美进京赶考,中状元后被宋仁宗招为驸马。秦香莲久无陈世美音讯,携子上京寻夫,但陈世美不肯与其相认,并派韩祺半夜追杀。韩祺不忍下手只好自尽以求义,秦香莲反被误为凶手入狱。在陈世美的授意下,秦香莲被发配边疆,半途中官差奉命杀她,幸为展昭所救。
包拯欲治陈世美之罪却苦无实证。陈世美假意接秦香莲回驸马府,又以二子逼迫秦香莲在休书上盖印。展昭至陈世美家乡寻得人证祺朋家夫妇,途中祺大娘死于杀手刀下,包拯找得人证物证,欲定驸马之罪,公主与太后皆赶至阻挡,但包拯终不让步将陈世美送上龙头铡。

《铡美案》讲述了北宋年间,民女秦香莲嫁给书生陈世美为妻,然而其夫进京赶考,数年无音信。适逢家乡连遭荒旱,公婆饿死,香莲带领儿女进京寻夫。到京后,得知陈世美考中状元,并招为驸马。

陈世美寿诞之日,香莲闯宫而入,陈竟昧心不认,反将香莲母子三人赶出宫去。三朝元老王延龄得知此情后,教香莲假扮唱歌词的村妇,在酒席宴前借唱戏陈,陈仍不相认,并将香莲赶出京城,暗中命家将韩琪前往杀害,以灭口。

韩琪追至庙中,听香莲哭告实情,不忍杀害,毅然将香莲母子放走,自感难以复命,自刎而死。香莲悲愤已极,前往包拯处控告,包公准状后,召陈世美来与香莲对质。

陈世美自恃皇亲国戚,强词狡辩。皇姑、国太也来威胁。包拯不惧权贵显大义,正义凛然,狗头铡刀下怒斩了那忘恩负义之人。

《铡美案》是根据明代《包公案百家公案》和清代《三侠五义》及其续书《续七侠五义》改编的戏曲《铡美案》又名《秦香莲》,这是包公故事里一个很有名的段落,该故事被改编为戏剧和影视作品,戏剧有京剧、秦腔、豫剧、海丰白字戏、海丰西秦戏,也是潮剧经典剧目之一。

包拯与陈世美不是一个年代的人,包拯是北宋朝代的人,而陈世美的历史原型是明末清初一个为政清廉的好官。因为陈世美为官期间得罪了人,才被恶意丑化。所以,《铡美案》的故事情节纯属虚构。

包拯为官35年。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嘉祐七年(1062年)五月,包拯在枢密院视事时,突然得病。同月二十四日(7月3日),包拯病逝,终年六十四岁。

《铡美案》又名《秦香莲》,是部群戏,在介绍剧情时一定要交代它的考据,因为这是一出绝对的编出来的戏。

今天,“陈世美”几乎成了忘恩负义的代名词,但历史上的陈世美非但不是坏人,还是一名廉政的清官,而且是明末清初的人,根本不是宋朝人,所以这部分内容一定要交代清楚。

陈世美原名陈年谷,号熟美,均州人,生于明代天启五年,清顺治八年考取举人,顺治十二年考取进士,后被任命为直隶饶阳知县。任期满三年后,吏部考核其政绩最优,升任刑部主政、郎中。

由于政绩突出,陈年谷屡受顺治皇帝重用,被封为贵州省思石道按察司副使兼布政司参政。康熙十年后,陈年谷升任户部郎中、侍郎,康熙二十三年携妻告老还乡。陈年谷不仅在官场上一帆风顺,其道德品质也没有什么污点,更没有做出贪图富贵,杀妻灭子之事。

扩展资料

《铡美案》故事由来:

他出身在清朝时期的一个仕官家庭,成年后,便做了一名清正廉洁、大公无私、待人谦和的官员。

一日,朋友上门拜访,并希望寻得一官半职,陈世美爽快答应并帮助了这位朋友。很快这件事就在当地传开,于是同窗、好友、亲威纷纷上门寻求帮助,由于人数太多实在无法应付,陈世美便吩咐管家将这等人士统统拒之门外。

不久后,一位曾在科考时帮助了陈世美的同窗也来到了陈府,管家在不知名的情况下也将他扫地出门。事后,他非常记恨陈世美,于是执笔将当时社会上发生的一些小人所为之事统统记于陈世美头上。

后来此传记被一戏班子所得,于是把他改编成戏剧,在各地上演,于是便有了《秦香莲》——陈世美休妻之说。 世代相传后,陈世美的后代一直不服于这种说法,在传到第8代后,陈的子孙曾将这出戏的道具、人马掀了个底朝天,但都无济于事,陈世美还是背上了千古骂名!

秦香莲的生活原型名叫秦馨莲,是均州六里坪秦家楼人。她是陈年谷的第二任妻子。夫妻相敬如宾,白头偕老。

根本没有戏剧中所编的那些情节,编戏人为了掩人耳目,把秦馨莲改成秦香莲,把陈年谷化名陈世美,并把事件发生的时间改为宋朝,由此也为铁面无私的包公添加了一项本不属于他的“政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包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铡美案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10大千古奇冤 陈世美得罪小人背骂名



陈世美与包拯不同年代,并且陈世美是一个清官,因为为人两袖清风不肯与恶势力为伍,所以被恶人诬告为是一个抛弃妻子的贪图富贵的小人,并且广为流传。

所以后面就有人将这个诬告当真,还编入了包拯审案云云中。

当然还有潘金莲,也是被诬告的,她是一个贤良淑德的贤妻,但是也是被恶人诬陷,还广为散播,于是就有了淫妇潘金莲这个称呼,古人得罪恶人的好人实在是可怜,明明做了好事,还会被后人指背骂。

年代不同;
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包拯二十八岁,考中了进士。朝廷任命他为{大理评事},为官三十六年之久。

如果铡美案可以演, 关公战秦琼也可以演
陈世美秦香莲在清朝自杀而死,可怜的清官

  包拯(999-1062)自希仁,芦洲合肥人(安徽合肥),北宋天圣五年(1027)进士。
  中进士后,因父母年事已高,不忍远去为官,直到双亲相继去世,守孝完毕,才在亲友的劝说下为官,期间长达十年之久,故以孝闻于乡里。
  宋景佑四年(1037),任天长(安徽天长)知县,颇有政绩。任满后,调任知端州(广东肇庆)。回京任监察御史里行,又改监察御史,为「言事官」,对处事不当,行事不法的官僚,都可以进行弹劾。为惩治贪官,自庆历四年(1044)廿八月,他向仁宗上疏《乞不用赃吏》,认为清廉是人们的表率,而天赃则是「民贼」。包拯七次上书弹奏江西转运使王逵,揭露他「心同蛇蝎」,残害百姓。并严厉批评宋廷的任官制度。皇佑二年(1050)至三年间,包拯知谏院,曾三次弹劾外戚张尧佐,审清妖人冷青冒充皇子的特大诈骗案,震动朝野。
  包拯在历官三司户部判官及三司副使期间,先后出任京东,陜西,河北等路转运使,每至一地,都以减轻民间负担、改革弊政、发展生产为己任,提出了「宽民利国」的经济思想。多次为了国家大事,说了皇帝不爱听的话,论斥权幸大臣,请求罢去皇帝赐给亲信官僚们的恩宠,一切改由主管机构正常渠道进行。他将唐朝魏征给唐太宗的三道奏章写出来,呈给宋仁宗为座右铭,时刻警惕,以国家大事为重。请求仁宗虚心纳谏,分辨是非,不要搞「先入为主」,偏听偏信,而要爱惜人才,除去苛刻,严正刑禁,禁止妖言邪说,不随意大兴土木,如此等等,朝廷多采纳施行。
  嘉佑元年(1056)年十二月,朝廷任包拯权知开封府,他于次年三月正式上任,至三年六月离任,前后只有一年有余。但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把号称难治的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敢于惩治权贵们的不法行为,坚决抑制开封府吏的骄横之势,并能够及时惩办诬赖刁民。
  由于包拯在开封府执法严明,铁面无私,敢于碰硬,贵戚宦官也不得不有所收敛,听到包拯的名字就感到害怕。儿童妇孺们都知道包拯之名,亲切称呼他为「包特制」。开封府广泛流传着这样的话「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用阎罗比喻包拯的铁面无私。
  宋嘉佑六年(1061),他官至枢密副使,次年五月病逝,「京师吏民,莫不感伤,叹息之声,大街小巷都可听得到。」朝廷赠官吏部上书,有「奏仪」十五卷传于世。
  清代官员陈世美,据传为戏剧《铡美案》中陈世美的原型。传统戏剧中的陈世美,自报家门是“湖广均州人氏”。据《均州志·进士篇》记载:“顺治十二年,乙未科史大成榜,陈年谷,官贵州思石道兼按察司副使布政司参政。”又据《湖北历史人物辞典》(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记载:陈世美,清代官员。原名年谷,又名熟美,均州(即湖北均县,现丹江口市)人,出身于仕官之家。清初游学北京,顺治八年(1651年)辛卯科进士。初任河北某地知县,后因得康熙赏识,升为贵州分守思仁府兼石道按察使,兼布政使参政。
  陈世美在历史上实确有其人,当地民间传说和1992年在丹江口市发现的有关陈世美的碑文记载,陈世美都是为官清廉、刚直不阿、体察民情的清官。那些强加在他身上的所谓嫌贫爱富、杀妻灭子之事,乃系嫉贤妒能之辈所为。因此,均县有“北门街不唱陈世美,秦家楼不唱秦香莲”的俗话。
  清代陈世美怎么会被宋朝的包公铡了呢?二百年来,《铡美案》虽然在世上演唱,使陈世美臭名昭著,但从现在搜集的大量素材来看,《铡美案》确属戏剧舞台上的历史“冤案”。
  据传,清朝某年正月十六,有一个戏班子演《秦香莲抱琵琶》,看戏的人格外多,他们嫌戏文太短了,唱不到半天,不肯散去。掌班的没办法,只好在正戏前头加个《陈州放粮》的短戏。 戏唱到中午,陈世美的家将韩琪受命追杀秦香莲,又放走秦香莲,韩琪自刎,秦香莲拉着儿女倒在血泊中……又是到此煞戏了。看戏的不肯走,大家齐声吼:“杀了陈世美!”砖头瓦块齐向戏台上打来。掌班的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乱转,不敢在前台露头,赶紧溜到后台。这时,唱《陈州放粮》的“包公”还未下装,他问:“台下怎么啦?出了什么事?”掌班的一见“包公”,忽然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推着他说:“快,快到前台接着往下唱。” “包公”说:“你急糊涂啦!我在宋朝,陈世美在清朝,相隔几百年,咋能同台唱戏?”“哎呀,事到这般时候,管他同朝不同朝呢!”掌班的说,“陈世美那么大的驸马官,谁敢杀他?只有你‘包黑子’铁面无私可以把他铡了,给老百姓出出气,就算煞戏了。” 黑脸包公只得重新整衣,带着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一班人马上场了。唱到他将陈世美一铡,台下欢呼起来。从那以后,小戏《秦香莲抱琵琶》就变成大戏《铡美案》了。


乌苏市19451053435: 谁能简略的叙述下包拯铡死陈世美的故事?谢谢. -
丹翟引阳: 陈世美,家境贫寒与妻子秦香莲(湖广均州人氏)恩爱和谐.十年苦读,陈世美进京赶考,中状元后被仁宗招为驸马.秦香莲久无陈世美音讯,携子上京寻夫,但陈世美不肯与其相认,并派韩祺半夜追杀.韩祺不忍下手只好自尽以求义,秦香莲反被误为凶手入狱.在陈世美的授意下,秦香莲被发配边疆,半途中官差奉命杀她,幸为展昭所救. 包拯欲治陈世美之罪却苦无实证.陈世美假意接秦香莲回驸马府,又以二子逼迫秦香莲在休书上盖印.展昭至陈世美家乡寻得人证韩祺家夫妇,途中祺大娘死于杀手刀下,包拯找得人证物证,欲定驸马之罪,公主与太后皆赶至阻挡,但包拯终不让步将陈世美送上龙头铡.

乌苏市19451053435: 历史上的包公斩陈世美是确有其事还是胡编乱造? -
丹翟引阳: 包公斩侄应为传说 如果按照时下最流行的方式,为中国历史上的清官做一个排行榜,那么包拯包大人无疑名列前茅.在民间传说里,这位包青天“日审阳间,夜审阴间”,铁面无私,刚正不阿.铡美案、斩包勉的故事早已是家喻户晓. 然而故事只是故事,传说也只是传说.真实的历史是:陈世美是清初进士,与包大人毫无瓜葛.所谓铡美案,更像是一场关公战秦琼的戏码.至于斩包勉就更是无稽之谈.按照宋朝法律规定,法官与被告人是亲属,或者有很近的姻亲关系的,都必须回避.包拯与包勉为叔侄关系,正在五服之内,如果包拯大义灭亲,必然触犯宋朝刑律.这也就陷入了一个悖论:包大人既知法犯法,又怎能“官清如水”?

乌苏市19451053435: 京剧《铡美案》的剧情,越短越好
丹翟引阳: 宋朝,陈世美中状元, 又当了驸马.原妻子秦香莲带领子女入京寻夫,陈世美不认,反使家将韩琪追杀她们母子灭口.秦香莲哭告实情,韩琪自刎于三官堂.秦香莲到包拯处控告,包拯设计召来附马,与秦香莲对质.陈世美自以为国戚,强词狡辩.包拯欲铡之.太后、皇姑前来劝阻,包拯不顾,铡死陈世美.

乌苏市19451053435: 京剧《铡美案》说的是北宋年间,陈世美进京应试,考中状元,贪图富贵,被招驸马后抛弃妻儿,甚至追杀妻儿,最后被包青天正法的故事.这部戏曲至今被... -
丹翟引阳:[选项] A. 故事的情节曲折生动 B. 符合大众的价值取向 C. 有利于露天广场演出 D. 唱腔优美和文辞典雅

乌苏市19451053435: 有一出著名的京剧叫《 》 写的就是包拯用皇帝御赐的铡刀处死驸马陈世美的故事.
丹翟引阳: 铡美案

乌苏市19451053435: 包丞与陈世美是一个朝代的吗 -
丹翟引阳: 包拯和陈世美是一个朝代的,铡美案的故事背景是宋代.正史中的包拯是北宋的枢密副使、礼部侍郎.但是正史中是没有陈世美这号人物的,铡美案是虚构出来的故事.

乌苏市19451053435: 包公铡驸马 - ----??????
丹翟引阳:陈世美家境贫寒与妻子秦香莲恩爱和谐,十年苦读陈世美进京赶考,中状元后被仁宗招为驸马.秦香莲久无陈世美音讯,携子上京寻夫,但陈世美不肯与其相认,并派韩琪半夜追杀.韩琪不忍下手只好自尽以求义,秦香莲反被误为凶手入狱.在陈世美的授意下,秦香莲被发配边疆,半途中官差奉命杀她,幸为展昭所救. 展昭至陈世美家乡寻得人证祺家夫妇,半途上祺大娘死于杀手刀下,包拯找得人证物证,欲定驸马之罪,公主与太后皆赶至阻挡,但包拯终不让步将陈世美送上龙头铡.

乌苏市19451053435: 历史上真有 包公怒斩陈世美 的案件吗 -
丹翟引阳: 天下第一冤案——铡美案 陈世美作为大逆不道、贪图荣华富贵、杀妻灭子的反面形象,在中国老百姓的心里那可是根深蒂固!但这个让老百姓想起来就咬牙切齿的坏人,其实是被冤枉的! 据考证,陈世美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只不过不叫陈世美...

乌苏市19451053435: 包拯铡了陈世美之后怎么样了? -
丹翟引阳: 太后见包公完全不为所动,大怒之下高喊抢人,并威胁包拯若要将驸马处死,太后定将他丢官去职悔恨终生.包拯毫不畏惧,心知若不速决,将使驸马逍遥法外.危急之际,圣旨送到,包拯则命左右掩门不接圣旨,抽出令箭掷于堂下.终于将陈世美铡于刀下.仁宗得知包拯竟敢拒不接旨,铡了驸马,大怒.包拯昂然无惧,详陈其情.仁宗闻言也觉有理,但实在碍于太后,不知如何赦免包拯.八王爷几句话点醒仁宗.公主终于想明白,驸马应有此报,包拯铡他是对的,太后听闻也顿感有理.

乌苏市19451053435: 陈世美是包公处死的吗? -
丹翟引阳: 应当不是. 下面是《铡美案》最后片段中几个人物的对话:包拯:......秦香莲,太后既是一番好意,这银子你就收下吧秦香莲:包大人,连你也认为我应该收下这银子吗?包拯:这...事情既然到了这般田地,只有退一步想了,秦香莲:不,我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