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孟子所说的“四心”?

作者&投稿:夔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孟子将“四心”视作人之必备。探究“四心说”思想,对我国网络道德主体的培育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恻隐之心,即同情心,是四心之首。孟子用“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为例引出恻隐之心的内涵。如他所讲,婴儿在地上爬行,快掉进井中去了,无论是谁见了,都会去救,这是人皆有恻隐之心的缘故。“君子之余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孟子把齐宣王“以牛替羊”的行为也归功于恻隐之心,以此为凭借,他将恻隐之心提升到仁的高度,由此开启了孟子“仁政”思想的阐发之路。 “羞,耻己之不善也;恶,憎人之不善也”。在朱熹的思想认知中,羞与恶涉及双重的伦理意蕴,一是指因己身的不善而羞耻,二是指见他人的不善而憎恶。孟子用翔实的事例论证羞恶之心的含义,如“立乎人之本朝”“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_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无羞恶之人,非人也”这些事例囊括着孟子对羞恶之心的概述,阐明了他对羞恶之心的重视程度。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辞让之心,也称为恭敬之心。“礼人不答,反其敬”有礼貌地对待别人,可是却得不到相应的回答,就要反问自己对他人恭敬的程度是否达到了他人的标准,由此,孟子得出了“反求诸己”的人格理想。再者,孟子提出了“恭敬而无实,君子不可虚拘”,如果只是徒有恭敬的形式,而忽略了实质,君子就不用被这种虚假的礼文所拘留住。综上,孟子所推崇的辞让之心,一要反求诸己,二要就实避虚,两者并重。 “是非之心,智也”。这里所说的“智”,是指对事物道德标准的一种区分和辨别,它建立在仁、义、礼的基础上。“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认为,是非之心含有普遍性的特质,是人所固有的。同时,它作为智之端,也为智的实现和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更是对孟子是非思想的进一步延续。 二、“四心说”背景下网络道德主体的培育困境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致使网络环境趋于复杂化,继而诱发了一系列的网络道德问题。孟子的“四心说”以心为本,致力于改善人的道德品质,而网络道德主体是指所有在网络社会从事道德活动的人。不难看出,网络道德的主体建设是网络道德建设的关键环节,从主体入手,才能发掘网络道德建设面临的困境。 第一,网络道德主体缺乏恻隐之心。近年来,网络暴力不绝于耳。针对特定事件,网络暴力的出现常伴随主观性强、偏激、冲动等特点,对当事者造成极大伤害。究其原因,正是因为恻隐之心的缺失,才使得网络暴力等不良的网络现象肆意滋生。 第二,_络道德主体缺乏羞恶之心。首先,网络道德主体对自身的反思程度不够,缺乏自觉性,脱离现实世界的约束后,便不顾形象,肆意言论;其次,面对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网络道德主体仅仅将自己定位成一个看客,缺少与道德失范现象做斗争的勇气。 第三,网络道德主体缺乏辞让之心。辞让,即恭敬,就实避虚。网络世界中,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受好奇心驱使,一些人沉迷其中不可自拔。尤其是未成年人,好奇心强且自制力薄弱,一旦踏入网络世界的大门,便难以抵挡虚拟世界的诱惑。 第四,网络道德主体辨别是非的能力薄弱。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网络信息,网络道德主体需要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以此规避不良信息的影响和侵蚀。无法明辨是非之人,常出于一己私利作出有损道德的事情,对社会和网络环境产生了消极影响。 三、“四心说”对网络道德主体培育的启示 虽然网络道德与现实道德有所区别,但它反映的依然是网络背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四心说”植根于中国传统道德思想,又立足于处理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对我国网络道德建设以及破解网络主体遇到的道德难题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1.培育主体意志力的理论支撑 孟子认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以及是非之心是道德意识觉醒的体现。鉴往知来,大多数网络主体所从事的活动,并未与现实生活脱节,主体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割裂开来的,他们彼此牵连、相互依赖又各自独立。 “四心说”是促进网络道德主体道德意识觉醒的关键要素,也是阻挡道德失范行为侵入的重要防线。恻隐之心作为网络道德主体意志力培育所要坚守的第一道防线,其功能是阻挡网络道德失范思想的侵入;羞恶之心作为网络道德主体意志力培育所要坚守的第二道防线,坚守这道防线,才不至于受利益摆布;是非之心作为网络道德主体意志力培育所要坚守的最后一道防线,对辨别对错,提升网络道德主体的道德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2.促进网络道德主体的习惯养成 孟子将“四心”视作“四端”。虽然对“端”字有着不同的理解,但“四心”与仁、义、礼、智之间都有一定的思想渊源。网络道德主体的习惯养成要以四心为理论指导,以仁、义、礼、智为思想根基。网络道德规范的制定应当遵循仁义礼智的思想原则,将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 3.奠定网络道德主体的教育基础 随着社会道德问题日益增多,网络道德主体的教育问题越来越成为急需攻克的道德难题。孟子的“四心说”虽与网络道德教育有一定的差异性,但两者也有关联性,网络道德的发展和完善只有借助传统道德教育思想,才能夯实道德基础。一方面,要提高网络道德教育主体与教育媒介传播的思想认知。“四心”理应是教育者和道德教育媒介传播过程中首先秉承的教育理念,是处理与受教育者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另一方面,加强教育者的他律意识与受教育者自律意识。康德认为,自律是人的理性对意志的规定。实现网络道德自律,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撑,所以应该在“他律”的管理和监督之下实现自律。 来源:现代交际


孟子说了什么,非常揭露人性,太过直接,丝毫不留情面?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大多数人都符合孟子说的这句话。在大多数人的理解中,总是认为自己做的是对的,自己做的就是唯一正确的而且绝对比别人所想和所做的要好,所以人们在下意识中看到不好的行为或者是与自己所思所想不同的行为,总是会认为别人是错的,然后当着别人的面教育别人或者是批评别人。人们...

《孟子》读书札记(一)——如何理解孟子的“义利之辩”
”显然,孟子也是将义看成是高于利的价值标准,人们应当把是否“义”作为取利的前提和标准。《说文解字》中把义解释为:“义,己之威仪也,从我羊。“我”是执“戈”站在“禾”旁边的人,是保护自身利益意识与行为的体现。而“羊”则具有“聪明、公正、无私”等品质,因而是美善吉祥的象征。由“...

谈谈你对孟子"仁政","王道"思想的理解
孟子的“性善论”为其“仁政”制度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孟子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人天生都有"恻隐之心"、"善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为"四端";此"四端""非由外铄我也,我固之有也",(《孟子·告子上》)而它们正是仁、义、理、智"四德"的基础。这即是孟子的"性善论"。对统治者来说,...

《孟子》感言集之212:言人之不善
      早起,高声朗诵《孟子.离娄章句上下》其中对于孟子所说“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颇有感触!从字面意思解读:“背后里说人家的不善,招来后患该怎么办?”。言人之不善,这种现象在人际关系中经常会发生,从人性角度来看,把焦点关注在别人身上,尤其关注在他人的缺点、...

孟子所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有何感想?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提出的著名论述,这一观点遭到以往众多马克思主义学者的批判,但这些批判大多是带有浓厚的教条主义色彩,本文力求从新的视野,站在信息时代的高度,运用唯物辩证法实事求是地进行批判和反思,探讨“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一社会历史与现实问题何以可能及其重大意义。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理解
翻译:孟子说:“君子之所以不同于普通人,就是因为存的心思不一样。君子以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存于心中,以社会行为规范存于心中。能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的人能爱别人,心中有社会行为规范的人能尊敬别人。能爱别人的人,别人也能常常爱他;能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尊敬他。

《鱼我所欲也》内容理解
        四个层次理解大意         下面,我将分四个小层次来谈谈《鱼我所欲也》这篇文章的大意。      第一个小层次,孟子说道,在人们的生活中,鱼和熊掌都很好吃,最好是两种都能够同时得到,但如果必须要选择其中...

1.如何理解看待孟子所提出的“与民同乐”的思想?与民本思想关系如何...
1 孟子主张君为轻 民为重 实际只是笼络人心而已 更别说与民同乐了 都是些骗人的鬼话

如何理解孟子的教育思想
孟子教育思想中蕴含的不肯降低学习标准,学生自暴自弃则不可有所作为的先进教育理念应该被当代所吸收,实现对国学经典的当代转化。第二、要重视学习环境的营造。《晏子春秋》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孟子主张什么
孟子主张“仁政”。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479)大约百年左右。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孟子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

商丘市15786891328: 孟子提到的应具备的四心是什么 -
暴虞石黄: 1. 【答案】: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2. 【出处】:《孟子·公孙丑》 3. 【原文】: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

商丘市15786891328: 如何理解孟子的“四端之心” -
暴虞石黄: 孟子是中国儒家思想的第二号人物,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说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后世尊称为亚圣.孟子在哲学上最大的贡献是,他发明了性善论.孟子认为,人生来有四种善端,也就是说有四种向善的能力或者说是潜能. 孟子说,"恻隐...

商丘市15786891328: 孟子的四心说是指什么?
暴虞石黄: 孟子所说的四心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出自《孟子•公孙丑》.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先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

商丘市15786891328: 什么叫孟子四心
暴虞石黄:孟子的心学和荀子的礼学都是从孔子仁学发展而来,为何在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问题上产生了根本性的分歧呢?先看孟子.他讲人生来具有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就是四端——仁、义、礼、智——的萌芽.善性人人都有,将它发扬光大,因而为善,若不保持,所以为恶.我觉得这种说法是存在问题的,“仁义礼智”显然属于道德伦理的范畴,而道德是人后天接受教育才建立起来的,何以生来就具有道德属性呢?也就是说,孟子把人后天建立起来的道德观念当作人的天赋,是一种先验的观点.当然在我看来,也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商丘市15786891328: 孟子提出的人之“四心”是哪四心?“四心”中属于理性的是“是非之心”,属于感情的有“三心”其中一个是“恻隐之心”,另外两个是什么? -
暴虞石黄:[答案] 四心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出自《孟子·公孙丑》.【原文】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

商丘市15786891328: 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中论述的是哪种心?你是怎样了解的? -
暴虞石黄:[答案] 是羞恶之心.《鱼我所欲也》一文用面对鱼和熊掌之间的抉择,比喻面对生命和大义之间的选择,孟子会毅然“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当中的“义”和文章最后的“此之谓失其本心”的“本心”都是指人的“羞恶之心”(按现在的通...

商丘市15786891328: 由孟子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你想到了什么.字数尽量多一点 -
暴虞石黄:[答案] 四心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 出自《孟子·公孙丑》. 【原文】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

商丘市15786891328: 孟子认为人生只要四心不失,就能在道德方面具备“ ? ” -
暴虞石黄: 孟子认为人生只要四心不失,就能在道德方面具备“四端”.四心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四端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商丘市15786891328: 孟子的心性论 -
暴虞石黄: 孟子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分在于人有一自然给予的心灵.人的心灵不仅是认识性的,而且是道德性的.此心具体化为四心,也就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孟子认为,人心规定了人性,人性是人心的现实化和扩大化.既然人有...

商丘市15786891328: 孟子讲述人应有的哪四种心,恻引之心,羞悟之心… -
暴虞石黄: 楼主好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就是说,对受苦受难的人,如果没有同情心,不能算是人.“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对自己或者别人的坏处感到羞耻和厌恶的心,不能算是人. “无辞让之心,非人也”就是说,没有谦辞礼让的心,不能算是人.“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就是说,没有是非善恶的心,就不能算是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