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希特的哲学观点

作者&投稿:莘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哲学的观点有那些?~

1)哲学观点很多、只能说最基本的问题是:关于世界的本原问题。也就是这个世界是物质的还是思维的,二者谁是第一性的,也即:世界上是先有物质的客观的东西,还是先有思维的非客观的东西。
这是一切哲学观点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划分哲学派别(唯心/唯物)的根本标准。2)代表人物是 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德国古典哲学是 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它经历了从唯心主 义到唯物主义两个发展阶段。3)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 始人,他建立了实质上是先验唯心主义的调和矛盾的哲 学体系和不可知论。4)费希特从唯心主义立场上继承和批 判了康德,建立了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5)谢林改造了 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建立了客观唯心主义的同一哲 学”6)格尔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他在批判 继承前辈哲学家的基础上,创建了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 体系。7)费尔巴哈从人本主义出发,批判了宗教神学和黑格 尔的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地解决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建立 了人本学唯物主义。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最大成就 是唯心主义辩证法。康德肯定了人的心理结构和知性范 畴的意义,看到了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揭示了理性思维 产生矛盾的必然性。8)费希特揭示了自我”与非我”、主体 与客体的辩证关系。他在自我”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行 动的主体的规定中,抽象地阐述了精神的能动作用,以及 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谢林更明确地叙述了自我”与 非我”、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关系,为黑格尔辩证法的 产生作了更为直接的思想准备\格尔系统地发挥了康 德、费希特和谢林哲学中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全面阐 述了辩证法的主要内容,并把它提升为客观真理和普遍 规律≮格尔把发展的观念应用于人类社会,揭示了某些 历史辩证法,从而在他的哲学中包含了许多历史唯物主 义思想的萌芽。9)但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认识论和辩证法 思想,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因而是不科学、不彻 底的。这种体系和方法的深刻矛盾,是德国资产阶级既要 求革命又害怕实际斗争,既反对封建主义又向封建势力 妥协的阶级性格的反映。德国古典哲学从康德到黑格尔 和费尔巴哈的发展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过程,也是德国当 时社会关系的必然产物;它为德国1848年资产阶级政治 革命作了先导。10)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改造了德国古典 哲学,尤其是批判地改造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批 判地继承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 义的基本内核”,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德国古典哲学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

费希特的思想主张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1)哲学思想
费希特以自我意识,或精神自我的创造性活动作为解释经验的唯一源泉。自我意识,或精神自我是自己设定自己的存在。绝对自我,或上帝是精神世界的命令,它是个体自我(有限自我)的原因。感觉世界和独立客体(他们也由绝对自我设定)是“非我”,或者说是在与自我的精神斗争中使自我获得意义的自我的对立面——外在世界。像康德一样,费希特也相信内在精神的价值、人性的合理性、自我责任,以及自由的重要性。

2)政治思想
费希特由一种自给自足的观点发展出他的国家理论。在他看来,一个国家应该控制国际关系、货币价值,并维持一种自给自足的状态。由于为了达成意识需要与其他理性的存在建立彼此之间的关系,所以费希特认为在不同的党派间必须有一种彼此之间的共识(relation of right)。

3)教育思想
费希特认为教育应以智育、体育也是为了有助于培养不为物欲所染的自由意志。不过,意志自由并不等于可以为所欲为,而是与义务结合着的。当人作为有限自我,其意向同绝对自我的动向趋于一致时,意志最自由,同时对使命和义务的认识也最明确。这种义务感叫做良心。听从良心呼吁而见义勇为就是道德,“只有人的行动才是决定人的尊严的东西”。

哥特利勃·费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1763-1814),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他一生的职业是大学教师:1794年被聘为耶拿大学教授,1809年创办柏林大学并任校长。费希特是康德的学生,深受康德思想的影响,青年时期向往较激进的个人民主主义,赞扬法国大革命;后期思想倾向于保守,主张维护王权统治和民族利益。在法律思想方面,费希特尊重康德提出的最高公正原则,但他更加注重原则的实际作用,因此,他的法律观具有明显的实证主义倾向。

主要学术著作有《天启学说批判》《伦理学体系》《告德意志民族书》《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等。

一、法哲学基础

费希特继承康德的法哲学思想,并从特定方面加以发展。他首先提出一个“自我”的概念,认为自我乃是一切实在的本原。他反对康德“自在之物”的客观存在,认为真正的存在只有自我,“自我”首先设定自身,然后设定了万事万物。

他也意识到只凭“自我”一个概念解释不了所有认识问题,于是又设定了“非我”。非我,即自我之外的一切事物,它不能绝对地存在。他认为存在有三原则:

(1)自我绝对地存在;

(2)自我设定与它对立的非我;

(3)自我设定一个可分为自我和非我的存在。

从自我哲学出发,费希特建立了独特的法学思想体系。

二、法和法律的概念

(一)法

费希特认为,法属于先验的范畴,它是从“纯粹理性的形式”中引申出来的。因此,他也把法学称为关于人类公正的科学。而公正科学的基本原则是:“限制你你自由并以这种方式使他人也能自由。”在对公正原则的表述上,康德是从允许自由(正面)的角度展开的,而费希特却从限制自由(反面)的角度来讲述。这不仅是表述的差别,其含义也大不一样。

费希特认为,最高理性原则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它应该与社会现实相适应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费希特明显的务实倾向,故他强调理性与实在法的同一性。可见,费希特是西方一位从理性主义法学到实证主义法学的过渡性人物。

(二)法律

费希特认为,法律是按照理性原则制定的、保证人与人之间实际自由关系的全部社会条件的总和。他认为,法律的概念应该落实到“法律关系”问题上。

从更实在的意义看,费希特认为,法律就是指一批用于审判的规则,这就是实在法。法律是一个中间物,它一端连接最高公正原则,另一端连着法庭判决。只要法律是清楚的、完善的,裁断和判决有时就已经包含其中了。费希特还提出了两个相应的命题:“所有的法律纯粹是理性的法”和“所有的法律都是国家的法”。

(三)法律的内涵

法律规范的基本内容究竟是什么?在这个问题上费希特和康德有很大的分歧。康德从绝对理性出发,认为法律的基本内涵是权利,他将法学亦称为权利科学。而费希特则从相对理性出发创立了法律义务论。他认为,法律的基本内涵是义务。

首先,费希特认为法律不是抽象、客观的东西,从而否定自然法、自然权利的应然存在;其次,法律是认为制定的,而人是主观自我的产物,所以,法律表现的是人类不同自我之间的关系。一个人拥有自我的同时,必须尊重他人的自由,这才会得到真正的社会自由,而尊重他人自由的唯一方法就是限制自身的自由,这和法律的内涵是一致的。

(四)法律与道德

费希特1认为,过去所有法学研究都将法律与伦理道德混为一谈,而他是第一位把法律与道德伦理分开的法学家。他认为,道德讲的是法律之外的良知,而法律讲的是法规之中的义务,两者泾渭分明。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主要有四点:

(1)道德调整人的内在精神世界;法律调整人的外在行为。

(2)道德上的义务是绝对的;法律上的义务是相对的。

(3)道德上的义务是普遍的,不需要人们的同意;而法律上的义务必须经过人们的自愿和同意,即自愿在法制社会中生活。

(4)道德虽然也有强制性,但它不是来自国家的强制而是来自社会舆论的谴责;法律的强制则是国家的强制。

费希特关于法律与道德的思想被萨维尼理论化后又传承给了曾在德国留学的英国人奥斯丁,终于成为西方实证分析法学的基本思想。

三、实在法理论

(一)刑法

(1)刑法强制的合理性。费希特认为,公正自由原则要求人们自觉地限制自己的自由,如果不能做到,必然产生不法,法律就必须劝告或限制他这样做,于是,法律的强制就显得十分必要。

(2)有限的同态复仇。费希特认为,刑罚的基本原则是有限的同态复仇,个人根本不可能承认复仇中有规则,人们只想“以血还血,以牙还牙”,更过分的甚至是无限的报复会发生在强者身上,这将招致社会的混乱。他认为,刑法就是由国家制定的关于复仇的界限规则,是人类理性和文明的体现。

(二)宪法

(1)国家理论。费希特关于国家法的理论有二:一是国家是一个组织化有机体;二是宪法由国家与公民的契约所构成。

(2)宪法。宪法是共同意志被显示的全体人民的法,是组织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由国家与公民的共同契约所组成。一是财产契约;二是保护契约;三是结合契约。结合契约是只有在社会的每一成员都作出了其应有的贡献之后,国家才将人们结合起来并交还他们应有的权力。

(3)政体理论。费希特也主张权力的分立与制衡。但他强调行政权应独立于其它权力,国家要组织一个几乎全权的行政内阁以保证代议制政府职能的顺利行使。

(三)民法

(1)原始权利。费希特认为,自由法则决定人的原始权利属于一切人。人的原始权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意志自由和人身绝对不可侵犯;二是个人拥有自由对待整个感官世界的权利。第一项是绝对的财产权;第二项是自由的财产处分权。从理性意义上讲,费希特认为,这些基本权利是普遍的、绝对的和与生俱来的,这和自然法理论中讲的“自然权利”是完全一样的。在这些权利中,他认为财产权是最重要的。

(2)经济自由和国家干预。在传统西方社会,民法是调整社会经济关系的唯一法律。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情况在慢慢改变,国家干预经济已初见端倪。尤其是在当时的德国,为了尽快发展经济、增强国力,与其他邻国抗衡,国家干预势在必行。费希特及时看到了这一变化,在他晚期著作《封闭的商业国》中提到:“国家要全面干预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直接组织商品交换,确定生产规模,控制公民职业,甚至公民的私人生活国家也要加以干预”。

费希特不赞同康德对于物自体存在问题的论述,这种将表象与物自体分离开来的体系将不可避免地导向一种怀疑主义。一个严密的哲学体系应该是象笛卡尔那样,从一个最高的明确无误的不证自明的第一原理出发,按照其内在的必然性,以严明的逻辑推理出来的系统。经过休谟提出的问题,物到理智之间的过渡存在一个逻辑上无法逾越的鸿沟,所以他同意康德的意见,也就是只有唯心主义才是可能的。但我们应该抛弃物自体这个概念,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绝对自我的概念。这个绝对自我,不是经验的自我,也不是先验的自我,而是所有自我意识中的先验要素。这种自我意识提供了所有认识的先验根据,是一切知识和经验实在性的根据和先验的源泉,也就是认识论和知识学中的最高根据和出发点。这里他将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融为一体,并给予了自我一种相当高的地位,赋予了自我创造性行动的可能。他的学生叔本华评论他勇敢地将认识问题归之于理智直观,彻底取消了物自体,是一种绝妙的灵感。
在费希特的著作《自然法学基础》(1796)中,他提出自我意识是一种社会现象。任何客体的自我意识,它的必要条件是所有其它理性的客体存在。这些(其它)客体共同影响并召唤起每个单个个体其自身的自我意识。这个观点是由他的认识论(Grund lageder gesamten Wissenschaftslehre,知识的科学)所延伸出来的,他证明了每个自我的意识产生依赖于每一次它对非我的把握(用费希特的话说,就是自我设定非我)。由这些观点所导出的我/自我之间的差异(自我在自身中设定非我与自我相对立)最终发展成了费希特的认识论(绝对自我,自我设定自己本身)。
费希特以自我意识,或精神自我的创造性活动作为解释经验的唯一源泉。自我意识,或精神自我是自己设定自己的存在。绝对自我,或上帝是精神世界的命令,它是个体自我(有限自我)的原因。感觉世界和独立客体(他们也由绝对自我设定)是“非我”,或者说是在与自我的精神斗争中使自我获得意义的自我的对立面——外在世界。像康德一样,费希特也相信内在精神的价值、人性的合理性、自我责任,以及自由的重要性。

词条推荐
【秒懂百科】一分钟了解约翰·戈特利布·费希特
3万 39"
约翰·戈特利布·费希特
费希特一般指本词条
约翰·戈特利布·费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公元1762年5月19日—公元1814年1月27日),德国作家、哲学家、爱国主义者,古典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之一。作为一个哲学家,他寻求对哲学思想,特别是康德唯心主义思想的统一;作为一名爱国主义者,他试图唤醒德意志人民要求国家统一。

中文名
约翰·戈特利布·费希特
外文名
Johann Gottlieb Fichte
国籍
德国
民族
德意志民族
出生地
德国拉梅诺
快速
导航
生平经历

哲学思想

政治理论

教育思想

相关评价

影响和扩展

主要著作
人物关系
约翰·戈特利布·费希特
受影响于:康德、莱因霍尔德(Karl Leonhard Reinhold)、所罗门迈蒙(Salomon Maimon)、贝内迪特·斯宾诺莎(Benedictus Spinoza)
施影响于:谢林、黑格尔、叔本华、诺瓦利斯(Novalis)、亨利希(Dieter Henrich)、马克思[1]
生平经历
费希特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的拉梅诺。父亲是织带子的手工业者,家境贫寒,9岁时得到邻人的资助开始上学。1774年进波尔塔贵族学校,课外读过该校禁读的G.E.莱辛的著作。1780年入耶拿大学,1781年入莱比锡大学神学系,接触过B.斯宾诺莎的哲学。1788年因经济困难,弃学赴瑞士的苏黎世当家庭教师,结识了当地狂飙运动的代表人物J.K.拉法特等。1790年重返莱比锡,计划创办杂志未成,再任家庭教师,并开始研究I.康德哲学。1790年,他结识了德国著名诗人克洛普施托克的侄女约哈那(JohannaRahn)并被她深深吸引,后来两人结为夫妻。同年,他开始研读康德的著作,这对他后来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791年,他前往哥尼斯堡拜见康德。为了让康德了解他,他基于康德哲学写了一篇研究康德批判哲学和神学领域之间联系的宗教长文《试评一切天启》(Attemptata Critiqueof All Revelation)。康德读后大加赞赏,不仅赞助出版了这篇文章,还推荐费希特前往大学任教。由于一些不知名的原因,此文被匿名发表了,让人们以为是期待已久的康德自己对于宗教的批判著作。之后康德澄清了事实并公开赞扬了这部著作,这个事件使得费希特在哲学界的声名大振。1793年再去苏黎世,被任命为耶拿大学的哲学教授,并结识了平民教育家J.H.裴斯泰洛齐等进步思想家。

约翰·戈特利布·费希特
1794年,费希特成为耶拿大学教授,主持康德哲学讲座,并完善他的哲学体系。此后他陆续发表了《全部知识学的基础》、《自然法学基础》、《知识学原理下的道德学体系》等。1798年,在他担任《哲学杂志》责任编辑的时候,收到了一篇宗教怀疑论的来稿,虽然费希特不赞同作者观点,但由于他坚持出版自由,还是将此文发表。这篇文章后来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来攻击费希特是个无神论者。费希特在耶拿大学的课程一开始非常受学生的欢迎,但是后来,学生批评他过于清教主义,教师认为他不够虔诚,最终,被迫于1799年离开耶拿迁居柏林。[2] 1806年,普法战争爆发,费希特担负起宣扬爱国主义的任务。1807年,他回到法军占领的柏林,发表了著名的《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Addresses to the German Nation),同时倡议建立柏林大学。1810年,柏林大学建立,费希特担任第一任校长。1813年柏林保卫战爆发,城中挤满伤员,瘟疫流行,费希特的妻子参加了照顾病人的工作,不幸感染斑疹伤寒并传染给费希特。费希特夫妇于1814年1月先后去世。
哲学思想
费希特不赞同康德对于物自体存在问题的论述,这种将表象与物自体分离开来的体系将不可避免地导向一种怀疑主义。一个严密的哲学体系应该是象笛卡尔那样,从一个最高的明确无误的不证自明的第一原理出发,按照其内在的必然性,以严明的逻辑推理出来的系统。经过休谟提出的问题,物到理智之间的过渡存在一个逻辑上无法逾越的鸿沟,所以他同意康德的意见,也就是只有唯心主义才是可能的。但我们应该抛弃物自体这个概念,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绝对自我的概念。这个绝对自我,不是经验的自我,也不是先验的自我,而是所有自我意识中的先验要素。这种自我意识提供了所有认识的先验根据,是一切知识和经验实在性的根据和先验的源泉,也就是认识论和知识学中的最高根据和出发点。这里他将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融为一体,并给予了自我一种相当高的地位,赋予了自我创造性行动的可能。他的学生叔本华评论他勇敢地将认识问题归之于理智直观,彻底取消了物自体,是一种绝妙的灵感。
选自百度百科


哲学名言好奇心
哲学名言关于好奇心 1、对坏事的好奇心是一种可诅咒的毛病,是从一切不洁的接触中产生的。——缪塞 2、好奇心是科学之母。——范曾 3、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陆登庭 4、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布莱希特 5、...

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
2、西奥多阿多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音乐理论家。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之一,该学派是德国的一种哲学思潮。代表作有《启蒙辩证法》3、瓦尔特本雅明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德国马克思主义文学评论家和哲学家,与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联系密切,受到布莱希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思维的重要性的名言
思维的重要性的名言 1.思考是人类最大的乐趣。 ——布莱希特 2.和自己的心进行斗争是很难堪的,但这种胜利则标志着这是深思熟虑的人。——德谟克利特 3.如果教师让每一个学生都具有的那些各不相同约智慧情感性格特点都表现出来,就会在学生的发展上取得很大成效。这样做,儿童的精神力量就会焕发出来。

布莱希特简介布莱希特表演体系简介
直到15年后,在他流亡期间,他游遍了欧洲,还布莱希特对戏剧的追求既依附于艺术的制高点,又夹杂着讽刺古今的政治态度,这也是布莱希特开始15年流亡生涯的本质原因,但他的政治态度并没有损害布莱希特的艺术成就。布莱希特表演系统介绍布莱希特,德国著名戏剧家,全名叫贝尔托尔特布莱希特,生于1898年2月10...

布莱希特“离间效果”
在布莱希特看来,感情共鸣的原则并非仅局限于悲剧这种特定的艺术表现形式,而是在所有遵循传统美学原则的艺术领域起作用,是传统美学的一根最基本的支柱。他引证黑格尔的观点认为:“人类具有一种能力,在虚构的现实面前能够产生和在现实面前同样的感情。”[3](P. 60)这就意味着,在传统美学的领地里,“艺术为了做到激发人...

希特乐为什么要屠杀尤太人
持这种观点的并非只有希特勒一人:他很快找到了几个志趣相投的伙伴,秘密组建了一个小政党“德意志工人党”,当时的党员只有7个人。想实现伟大的复兴,德意志民族还需要建立足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它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已经被基本上摧毁了。希特勒和他的同志们为此引进了“雅利安人”的概念,但它被历史...

德国哲学终于走红,这是它走向毁灭的开始吗
这一点意义非凡,虽然德国的产业和金融影响力得到广泛的承认,但德国很难说是以软实力闻名。德国的电影或文学在这个千年都很少有国际名望。相反,德国哲学的确拥有出口市场,这恰恰归功于年轻的哲学贩子。或许我们不应该像斯洛特戴克在贬低普雷希特时那样玩世不恭。如果哲学家在2017年想让人听见,他们就...

人生坎坷的名言
1、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走向欢乐。——贝多芬 2、我从来不知道什么是苦闷,失败了再来,前途是自己努力创造出来的。——徐特立 3、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来。——张海迪 4、一个人总是有些拂逆的遭遇才好,不然是会不知不觉地消沉下去的,人只怕自己倒,别人骂不倒。——...

《老人与海》解析
如果说,海德格尔是用哲学语言阐述这种观点的话,海明威则用文学语言生动地演绎了这一思想。 五、 既然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虚无的,那么死亡就是不可避免的。死亡主题是海明威作品的一个永恒主题,其核心是死亡焦虑和死亡超越。在荒谬、恐怖的世界里,死亡一方面以其非理性的让人猝不及防的力量使人感到神秘可怖,感到...

黑格尔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的比较分析与启示
黑格尔哲学实质是西方哲学史上唯心主义、辩证法思想的集大成,缺陷在于全面系统的辩证法思想和唯心主义体系的内在矛盾。黑格尔完成了由康德发起的、经费希特和谢林等推进的一场哲学革命,最终造就了一种新的哲学形态——唯心主义辩证法。 马克思认为黑格尔是通过幻想的精神实践把现实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因此他的...

柳河县17617486669: 概括费希特的思想主张 -
称秒小儿:[答案] 费希特的思想主张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1)哲学思想 费希特以自我意识,或精神自我的创造性活动作为解释经验的唯一源泉.自我意识,或精神自我是自己设定自己的存在.绝对自我,或上帝是精神世界的命令,它是个体自我(有限自我)的原因.感觉...

柳河县17617486669: 费希特的历史哲学思想是什么?
称秒小儿: “人类的世俗生活的目的,就是人类在这种生活中自由地、合乎理性地建立自 己的一切关系”.这句话是费希特历史哲学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他将人类历 史的发展...

柳河县17617486669: 约翰•戈特利布•费希特的哲学中重要的新颖观点有哪些?
称秒小儿: 费希特反对他称之为“教条主义”的思想,即认为外部世界是独立于人本身 和价值存在的思想.他认为无神论、唯物主义和决定论都是相信客观实在的结 果,这是有损于道德的.即便是康德的哲学体系也存在教条主义的影子,如康德 认为物自体不可知的问题.费希特以唯心主义作为这些教条主义问题的解决方 法,即心灵创造一切.

柳河县17617486669: 简析德国费希特哲学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
称秒小儿: 德国是十九世纪末才统一的民族.以前是四分五裂,虽然是一个民族,但不具有统一的意志.统一后的德国很需要有自己的文化.所以最早的一代人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但没多少建树.到了第二代,康德就使得整个世界震惊了,但到了他的徒弟费希特,德国..

柳河县17617486669: 请介绍一下德国哲学? -
称秒小儿: 德国古典哲学是 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它经历了从唯心主 义到唯物主义两个发展阶段.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 始人,他建立了实质上是先验唯心主义的调和矛盾的哲 学体系和不可知论....

柳河县17617486669: 费希特的法权哲学有什么重要意义?
称秒小儿: 个体或主体的相互作用是通过行动表现在感性世界当中的,所以法权概念涉及 的是在... 费希特从反对封建专制的立场出发,认 为制定宪法的原则是人民主权、共和政体、...

柳河县17617486669: 请举例世界上的著名哲学家以及他们各自的主要思想和经典名言 -
称秒小儿:[答案] *人在生存每一瞬间,都是在必然性掌握之中的被动工具.——霍尔巴赫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 *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一无所知.——苏格拉底 *惊奇是哲学家的感觉,哲学开始于惊奇.——柏拉图 *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

柳河县17617486669: 德国哲学家费希特主要哲学著作有哪些?
称秒小儿: 费希特(公元1762年5月19日一公元1814年1月27日),德国哲学家、爱国主义 者,主要哲学著作有《试评一切天启》《全部知识学的基础》《自然法权基础》 《伦理学体系》《论人的使命》《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

柳河县17617486669: 怎样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
称秒小儿:[答案] 主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之一.它认为个人的精神(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只存在于个人的心灵之中,或是个人心灵的产物,是第二性的. 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

柳河县17617486669: 为什么费希特想要解决康德哲学的难题?
称秒小儿: 虽然费希特是康德哲学的继承者,但是他却为批判哲学二元论的不彻底性而不 满.他认为康德哲学的正确性只是在它的结论之中,而不是在它的根据之中.批判 哲学是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