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为什么遭到统治者的排挤?孟子是个怎么样的人?

作者&投稿:燕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对孟子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孟子,名轲,山东邹人,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儒家尊为“亚圣”。他是鲁国贵族后裔,幼年家境贫寒,父亲早逝,是由毅力坚强的母亲抚养而成。

成语“孟母三迁”、“择邻而处”、“断织之诫”等就与这位圣人的成长相关。

这位被儒家尊崇的亚圣,与他的先师孔子比起来,不仅官做的小(孔子曾任过司空、大司寇等职,孟子只当过短期的客卿),而且无论是在当世还是后世,多数时期并不被统治者们看好,甚至有时还会被逐出孔庙,连著作也会被删减。

那么,这位“亚圣”为什么会遭遇这样的待遇呢?我们还是从他的性格中看看。

一、为人自负

孟子一直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他认为“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也就是说从尧舜至商汤,商汤至周文王,周文王至孔子,都是五百年,这其中有一条圣人与王者庚续相承的脉络。“由周以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刚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为了把这条王脉和自己嫁接起来,孟子接下来直接挑明:上天若是不想让天下治平,那就罢了,“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他的这种自负,如果光是文化自信,也就罢了,但他更是把这种情绪带到了生活中,经常对人出言不逊。

一次,孟子的弟子公孙丑拿他与管仲、晏婴相比。这两个人都是在齐国辅佐君主,富国强兵,赢得了齐国人一致认同的。但孟子却大不以为然。他对公孙丑说,你还真是个齐国人,眼里只有管、晏!当年曾子的孙子曾西对管仲是怎么看的呢?齐桓公那么信任管仲,又执政那么长时间,功业却那么卑微。曾西内心里都不高兴同他管仲相比,你以为我就愿意吗?

在另外的场合,孟子也曾自夸说,如果齐王用我,何止是齐国人民可以安享太平,就是“天下之民举安”。对孟子来说,他只是没被统治者授以大任,否则普天之下,简直没有人比得过他。

当时齐国人景春认为魏国的纵横家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他们能够“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听到这种说法后,却斥之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他是这么说的,但到底该怎么做,却没提出具体的理念也没有去践行。我们看到的只是他睥视群雄的激愤。

二、清高自傲

如果孟子对过去的人不认同,说明他只是观点或者理念的不同,争论在所难免。那么,他对同时代的人又是怎样对待的呢?

话说齐国大夫公行子家里办丧事,右师王驩前往吊唁。一进门,就有人上前和他交谈,入座后,还有人跑到他的旁边献殷勤。

这种事本来也很正常。这种场合有当官的能够光临,对一些人来说,意味着机会。因此,有人趁机献媚也能理解。

正好孟子当时也在场,他和王驩原本相识,但孟子却“独不与驩言”。王驩很不高兴,责怪孟子有意怠慢他。

孟子当然不会给王驩好脸色。他说,“礼,朝廷不历位而相与言,不逾阶而相揖也。我欲行礼,子敖以我为简,不亦异乎?”

用现代话翻译过来,历位就是越位,在朝堂上大臣在一起的时候不会越过自己的位置去和另外的人打招呼,在台阶上也不会越过台阶去作揖,这是礼的规定。

孟子这样说,也就是说我是按照礼的要求去做的,没有越位和你王驩打招呼,你要说我不合乎礼,这就是你不懂的礼仪了。

如果说,孟子不喜欢不讨好当官的还可理解,毕竟不是什么人都想攀附官员,愿意在官场上低头的。没想到的是,孟子对齐王的示好,也不操理。

齐王赠送他百镒上好的黄金,他拒绝接受。

弟子陈臻问他为什么不要。

他说,这钱送得没有道理。这没来由的送钱,等于是贿赂收买我。君子哪能随随便便就用钱可以收买的呢?

其实,对于一般人而言,不收礼也就算了,犯不着多解释。而孟子却说齐王是贿赂收买他,这就叫人觉得有些不识好歹了!

三、雄强善辩

人好强,一般都体现在能说会道。有的更厉害的,也就呈现偏执的特性。孟子的能言善辩,体现在他总是会强词夺理,让人下不了台阶。

齐国大夫景丑同他讨论说,“父子君臣”这是重大的伦常关系。“父子主恩,君臣主敬”,可是,我只看见齐王对你很敬重,却没看见你怎么尊敬他。

孟子怎么说的呢?孟子说,在齐国人中,没有谁以仁义之道向齐王进言,他们并非认为仁义不好,而是觉得齐王不足以谈仁义。这才是最大的不敬!我不是尧舜之道不敢进言,所以,要说敬重君王,没有谁能赶上我。

景丑说,我指的不是这个。《礼》云,君子听到君王召唤,应该立即动身,不能等待驾好车子再走。你本来准备上朝,一听说齐王召唤,反而不去了,这就不合乎礼了吧?

孟子引述曾子的话说:晋楚之富,不可及也。不过,他们凭的是富,我行的是仁,他们倚仗的是爵位,我抱持的是仁义。我为什么会觉得欠缺什么呢?

孟子又说,天下要论尊贵,就要看人的“爵位、年龄、德行”。在朝廷,论爵位,在乡里,论年龄,至于辅佐君王,就要说德行了。那些大有作为的君主,一定有他不能召唤的大臣,遇有要事请教,应该亲自前去,以彰显其尊德敬贤的诚意。

孟子说这话,不知是在玩激将法还是为自己辩白?难道他这样找理由为自己的不恭敬辩解,是想让齐王亲自上门来邀请他参与政事吗?

他把自己摆在圣人的位置,连齐王都要教训。也难怪孟子的官做不大也做不久了!

四、放狂言论

齐王对于孟子的个性也可能是了解的,他也不想担那个让“贤者失于野”的恶名。于是,就请孟子出任齐国客卿。

但是,孟子显然对齐王的恩遇表示不满。就是做了官后,他对齐宣王的批评毫不收敛。孟子不仅当面揭露齐宣王“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的虚假仁慈,而且还逼问“四境之内不治”,到底该追究谁的责任?弄得齐宣王无言以对。

孟子对学生说,游说诸侯要敢于藐视他,不要把他那一时的煊赫看得怎么了不起!他们的殿堂阶基几丈高,屋檐几尺宽,菜肴满桌,姬妾数百,饮酒作乐,驱驰田猎,跟随的车子上千辆。我如果得志,决不会这样做。他们所有的那些腐化享乐的事,都是我所不为的。我要做的,都要符合古代的规制。

他的这番议论,不啻是和当时的诸侯宣战。有哪个人愿意任用一个成天和自己对着干的人,又总是觉得自己是道德标高的人呢?

所以,孟子的官只做了短暂的时间,以后就只能侧身乡里,做个教书匠了。

孟子不仅敢说,而且敢写。他要把自己的理论体系宣布世人。

在封建专制刚刚萌芽的年代里,他竟然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直接表示蔑视强权君主。他为自己的这一观点辩解说,“君之视臣为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由臣视君如寇仇。”

他把君臣之道理解为合作关系,想先从地位上取得平等,再施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无疑会遭到统治者的 *** 。

于是,孟子的这些肆无忌惮的言论、主张,招致了历代封建卫道者的口诛笔伐,有的竟列出十七条罪状。

(孟母教子)

宋朝的司马光批评孟子,首要一条便是“不知君臣大义”。最厉害的是明朝的朱元璋,他说“此老要是活到今天,难免会遭受酷刑。他认为孟子的不少言论“非臣子所宜言”,干脆删除了《孟子》原文八十五条,并明令将孟子逐出文庙,罢其配享。

这就是孟子,一个恣意言说而不顾细谨的人。也正是他的这种独立主张,开创了士人这一群体的主体自觉,也即意识到要有社会责任,那就是“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也更使士人们精神上注入了一种壮骨元素,那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这时候看孟子,就有了一个梗直的死硬老头的形象了!




皇子为争皇位相互厮杀,宋朝300年里,为何没出现这种情况呢?
秦始皇去世后,秦二世联合赵高、李斯等人,假传圣旨,以谋反罪名赐死扶苏,同时遭到杀害的还有扶苏的子女,以及蒙氏家族的几位猛将,开创了皇子夺位的先河。而唐初,李渊在统一天下之后,儿子们同室操戈,相互算计,终于在玄武门酿成血案,李世民在此次政变中大胜,李渊失去了2个儿子和10个孙子。明朝时期,...

为什么庄子的思想反统治,当时的统治者却不阻止?
庄子并没有反统治者啊。老庄思想,骨子里是反儒家思想,但并没有强烈反对统治者。因为老庄思想,强调的是无为而治,强调的是无为。举个例子,孔子强调的是“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王要有君王的样子,臣下要有臣下的样子,不要弑君犯上,否则就会天下大乱。就因为诸侯老是妄想周天子的地位,而...

归纳材料中“子”的核心思想。他对统治者提出了什么要求
孔子的思想有两个核心。一个是“时”,由“时”发展为“中”、“和”。另一个是“仁”,由“仁”发展为“义”、“礼”。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说“时”。《孟子·万章下》说:“孔子,圣之时者也。”《论语·微子》中,孔子自己说:“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我看这都是“时”的证明。

为什么孔子、孟子的儒家说在当时不被重用,而法家却受统治者青睐,甚至被...
而法家的思想主张以法治国思想,树立统治者的权威,对于整顿社会秩序、发展生产力非常有效,你看秦国通过法家代表商鞅、韩非子的改革,迅速发展壮大,蚕吞六国,统一中原,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秦始皇会继续采用它。 春秋无义战,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繁多,但都不是义战,周天子是想推行孔子的儒学,但他没...

《罪与罚》如何理解主人公将人分为统治者与虱子的理论?
主人公拉斯柯尼科夫头脑中一直存在一种理论: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虱子,另一种则是“拿破仑”,拿破仑是法律的制定者,不需要遵循任何法律,可以为了某种目的而任意杀人且不受惩罚。不知为什么,我觉得这种理论其实很值得原谅,中国历代帝王哪一个不是手上沾满了鲜血?话说回来,陀思妥耶夫斯基可...

...家相传他有3千子帝其中贤人有72他被后世统治者尊?
孔子,孔丘,孔仲尼。。。世无仲尼,万古终长夜。

古代官职大小的排列顺序是什么?
王(Wáng): 王位通常是由皇帝授予的,王统治着一个王国或领地。公(Gōng): 公是一个地区或领地的统治者,通常是由皇帝授予的。侯(Hóu): 侯是领地的统治者,通常掌管一个小规模的领地。伯(Bó): 伯是比侯地位稍低的领地统治者。子(Zǐ): 子是领地统治者中的较低级别。男(Nán)...

封建社会统治者剥削民众是因为有生产资料还是因为有枪杆子?
权威统治,枪杆子最重要,有生产资料不一定能换取相应权力,但有权力就可以夺取生产资料

我想知道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今晚要用,希望能快一点
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

韩非子为什么被称为诸子百家的终结者?
虽然形容的是统治者的专横和独裁,但经过漫长时间的演变之后,却成为中国人骨子里非常认同的一种思想,并成为官场上的一种文化。尤其是到了清朝时期最为严重,上位者可以为所欲为,下位者必须绝对服从。皇帝将大臣视为自己的家奴,而臣子则将百姓视为奴隶。弱者受强者欺凌被视为理所当然,普通百姓只能...

潜山县14773215055: 孟子的思想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但为什么统治者不重用他?孔子代表没落贵族的利益,他主张维护周礼,而孟子的思想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当时社会... -
羿沫九味:[答案] 孟子的思想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但并不代表强国的思想,秦国可以成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孟子的仁政思想,是不足以在战国立足的,后世儒家学说得以重用,是因为经历过修改的,是为皇权服务的.

潜山县14773215055: 孟子的思想为什么不被当时的君王接纳 -
羿沫九味: 因为当时是战国时代,他们都在抢土地,主张战争,而孟子传说的思想是仁政,当然没人接受拉

潜山县14773215055: 孟子的仁政思想为什么不被君王采纳 -
羿沫九味: 礼崩了,乐坏了,春天播下去的是种子和希望,秋天收获的却是白骨和鲜血.诸侯争夺的是天下,需要的是霸道,而孟子的王道及仁政思想在短时间内根本不能起效.所以才有了“五十步笑百步”的典故.窃以为与人的劣根性也有关系,去抢永远都比自己慢慢建来得快.君王都是很贪婪的,不能迅速起效的理论,哪怕再完美也难以被他们采纳.至于后来始皇帝统一天下,法家与儒家完全背道而驰,更不可能采纳仁政思想了.据说秦始皇后宫佳丽上万,这么贪婪的人,做出焚书坑儒的暴行也就不难理解了.一点浅见.

潜山县14773215055: 孟子没有惹朱元璋,为何朱元璋要把孟子清理出孔庙? -
羿沫九味: 因为孟子的有些言论不利于朱元璋的统治

潜山县14773215055: 孟子的仁政思想为什么不被君王采纳 -
羿沫九味: 孟子生活在战国,几乎所有的国家随时都面临着灭亡的危险.强大的,想通过战争变得更强大:弱小的,能保住祖宗的宗庙就不错了,根本没有那时间、精力,就算有,也不过想强大而已.而且,乱世须峻刑,王道无法统一天下,也很难存活. 不过,历朝政局稳定的时候,多少都会施行一些仁政,只是无法完全施行而已.其实,就算是现代,都无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让古人去做,太难了.

潜山县14773215055: 孟子的地位为什么在宋代之前并不高 -
羿沫九味: 因为他的一些主张不符合皇帝的统治. 譬如:民贵,君轻.就凭这主张就让古代皇帝不满了.到宋朝的时候,那时相对来说思想是比较开放的,所以,他的主张也得到提高了

潜山县14773215055: 孟子思想理论不被接受的原因. -
羿沫九味: 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 孟子的主要思想就是:仁、义、善.孟子的经历和孔子差不多,都是周游列国,去宣传自己的思想,但是因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这条建议不被大部分的君王所接受,这样的状况保持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潜山县14773215055: 孟子提出的民本思想被统治者厌恶,为什么还让儒家学术做正统,不采用法家的思想 -
羿沫九味: 因为尽管统治者尊儒术,但实际上是外儒内法,说明他还是采用了法家思想的,而孟子的思想只是儒家的一个代表,让儒术作正统不代表他要采用孟子的民本思想,事实上统治者大多数提倡君臣忠义等有利于统治的思想而已.

潜山县14773215055: 孟子的地位为什么在宋代之前并不高 -
羿沫九味: 孟子的核心思想是 “兼爱,非攻”!~宋以前的朝代都是主张强势对外的,而宋朝的对待外敌均处守势,那么必然要给人民一个说法!~我是这么理解的!~

潜山县14773215055: 孟子究竟是如何惹怒了朱元璋呢?
羿沫九味: 生于战火连天、多事之秋的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 之,君为轻”,把皇帝放在最低位,这让获取大权的朱元璋很不认同,“我得了天下,怎么还成 为最下等的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