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以来中国文化追求“以道治世”“以儒治心“”以佛治身”对吗

作者&投稿:印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儒佛道分别在经国、修身和治心方面发挥不同的作用。古人说:“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当然,这种区分只是相对的,更多的是三者在历史的演变中往往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性。
儒家所提倡的积极入世有为时常会在现实中遇到挫折,甚至难以实现,而道家和道教避世法自然的人生理想可以作为一个补充,其提倡的随顺自然常常可以成为调控心境的重要手段。若入世不行,避世也不成,佛教则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既可以给逆境中或欲求得不到满足的人以心理安慰(或精神麻醉),也可以帮助人以出世的心态来超然处世,化解入世与避世的矛盾,使人不至于过分沉溺于世俗的物欲而不能自拔,不至于为此生此世的不如意而过分烦恼。儒佛道分别以不同的人生哲学来满足现实生活中的人同时可能具有的多方面的需要,或不同的人在复杂曲折的人生道路上不同阶段可能具有的不同需要,这在历史上曾对中国人的心理调控和人生价值的追求发生过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上述分析启示我们:中国文化并不封闭和保守,成功吸收了外来佛教就是很好的例证;不同的文化可以而且应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求同存异、共同发展;人生问题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重视现实的社会和人生的儒佛道将继续突显其独特的价值和生命力,为人类幸福发挥积极作用;中国文化的生命力与现代价值也有待进一步挖掘、改造和创新;以儒佛道为三大主干的中国文化自身也需要不断更新发展。历史上,吸收不同的文化,使中国传统文化充满活力。今天,仍需要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从而“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演变发展中,最终形成了以儒家为主、佛道为辅的基本格局。那么,儒佛道何以成为中国文化的三大主干?外来的佛教,如何赶超中国固有的诸子百家之学,最终得以与传统儒、道并列?马克思曾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儒佛道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国家和社会对它们的需求,而它们能够满足这种需求。

01
儒道人生哲学各具特色且具互补性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关于人的学问,重视现实的社会和人生是其最根本的特点。在诸子百家中,儒、道两家的人生哲学最具特色并最具互补性,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儒家关注现世现生的人文精神表现得最为突出。“天地之性人为贵”是儒家的一贯精神。总体上看,宗法伦理是儒家理论的主干,而“人”则是其全部理论的出发点与核心。儒家谈人,基本限于现世;儒家谈人的实现,强调的是主体道德上的自觉完善和圣人教化,如何从主体自身来强调为善去恶的必要性。当人们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无法实现自我的时候,道家有独到的发挥。老子道家理论的核心是本性自然的“道”。道性自然无为,无为而无不为。道家的理论框架虽然是“自然”,但其着眼点却并没有离开过“人”。老子道家对人的地位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肯定,只是道家对人性的看法及在人的实现问题上,走的是与儒家不同的道路。

儒家重视人的社会性,道家重视人的自然性。在实现“人”的途径上,儒家讲入世有为而“成圣”,故有修齐治平、内圣外王等一套理论;道家讲避世无为而“归真”,想挣脱社会伦理的束缚,通过效法自然的无为来实现人生。道教则依道家效法天道的自然论和贵生重己的人生论,将“长生久视”之道发展为“长生成仙”之道,希望通过修“德行”和务“方术”而追求一种超世脱俗、能使“自我”和“人生”得以永恒的无忧无虑的神仙生活,将道家的“效法自然”推向了宗教的轨道。

02
佛教以业报轮回破解人生的困惑

这样,进可儒,退可道,儒、道互补,现实的人生似乎就能进退自如了。但是,如何从人的自身来解释这种进退现象的必然性?儒、道两家似乎都有点力不从心,而外来的佛教却从业报轮回的角度对此作了说明。佛教的出发点是“人生皆苦”,它通过“四谛”、“五蕴”、“八正道”、“十二因缘”等教义学说来论证从人生苦海中解脱出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时又通过“自作自受”、“自种自收”的三世轮回“业报说”而将人们引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人生道德实践,其中包含着某种人通过努力实现人生永恒幸福的向往。佛教对“人生”内涵的扩大和对道德行为自作自受的强调,确保了佛教为善去恶道德说教的威慑性及其人生理想的恒久魅力,提供了佛教与中国传统固有的儒、道人生哲学相融互补的契机。佛教得以与儒、道相异互补、相通互融,共同发挥作用。

03
儒佛道以各自的人生哲学满足人的现实需求

儒佛道分别在经国、修身和治心方面发挥不同的作用。古人说:“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当然,这种区分只是相对的,更多的是三者在历史的演变中往往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性。

儒家所提倡的积极入世有为时常会在现实中遇到挫折,甚至难以实现,而道家和道教避世法自然的人生理想可以作为一个补充,其提倡的随顺自然常常可以成为调控心境的重要手段。若入世不行,避世也不成,佛教则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既可以给逆境中或欲求得不到满足的人以心理安慰(或精神麻醉),也可以帮助人以出世的心态来超然处世,化解入世与避世的矛盾,使人不至于过分沉溺于世俗的物欲而不能自拔,不至于为此生此世的不如意而过分烦恼。儒佛道分别以不同的人生哲学来满足现实生活中的人同时可能具有的多方面的需要,或不同的人在复杂曲折的人生道路上不同阶段可能具有的不同需要,这在历史上曾对中国人的心理调控和人生价值的追求发生过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上述分析启示我们:中国文化并不封闭和保守,成功吸收了外来佛教就是很好的例证;不同的文化可以而且应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求同存异、共同发展;人生问题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重视现实的社会和人生的儒佛道将继续突显其独特的价值和生命力,为人类幸福发挥积极作用;中国文化的生命力与现代价值也有待进一步挖掘、改造和创新;以儒佛道为三大主干的中国文化自身也需要不断更新发展。历史上,吸收不同的文化,使中国传统文化充满活力。今天,仍需要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从而“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唐宋以来,中国文化追求以道治世,以儒治心,以佛治身是正确的。因为中国自古以来传承都是儒道两家。在唐朝释家又传入了中国。所以在唐朝以后,中国文化追以道治世,以儒治心,以佛治身。


对于宋朝文化,你是怎么认识它的?
宋朝开国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现象,采取重文轻武的施政方针,一方面在军事上积弱,1127年徽、钦二帝受金人掳去,迫使宋室南迁;1276年忽必烈破宋都临安,亡南宋(1279年在崖山海战中才彻底亡于蒙元)。但宋朝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儒学复兴,社会上弥漫...

为什么自宋朝以来女性地位下降了那么多,与宋朝之前
1. 宋朝之前,中国女性在社会上还是有一定地位。实际上,宋朝之后,不论女性还是男性,社会地位都在下降,只是女性下降得更快一些。2. 清赵翼的《廿二史札记》提到,“唐公主三嫁者三人,再嫁者二十七人。”所谓的“面首”是指男宠,语出《资治通鉴》。南朝第一个朝代的宋明帝的姐姐山阴公主对宋明帝说...

北宋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各有什么贡献?
他立下的祖宗家训:“不杀士大夫”、“不以言罪人”,更是体现了宋代皇室的文化胸怀和政治远见。宋代这种有别于汉、唐、明、清的相对开明的政策,大大激发了有宋一代文人士大夫直言敢谏的人文正气,威胁和激励着皇帝从谏、弃恶,扬善。在宋代,中书省、尚书省等长官不仅可以对圣旨提出非议,而且只要...

宋代文明的历史地位
下面,笔者以宋美国的教育、科技和文化成就作为补充证据。关于唐宋文明的比较,笔者与汉唐史专家张泽咸进行了讨论,张泽咸表示同意,并加了一篇随笔。1.教育:宋代的国子监、州县学校和书院非常繁荣。其中,书院对后世影响很大。宋神宗太学实行三棚法,即外棚、内棚、上棚的升级制度。这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次,也是...

为什么说,宋朝是中华文化最登峰造极的时期?
教育的普及既是宋代文化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宋代文化之所以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原因。 宋画· 《千里江山图》(局部) 宋代文化成果不胜枚举,其中有两项重要成就有必要单独提一下:其一,宋代的绘画艺术。赵佶虽然做皇帝不行,但他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巨大贡献却不可否认。首先,他是一位天赋极深的绘画爱好者,又是造诣...

为什么宋元明清时期的中国已经远远不如汉唐时期的中国了?
也就是说,宋明清三朝,防范自己人更甚过外人,愚民政策更有利于统治。汉朝政权,一直在与匈奴与羌族作战,名将基本都是在与外族的作战中出名的。而宋明清的名将,很多是在镇压自己人中出名的。其实如果论文化论经济等方面,宋朝才是巅峰。但由于国家方向的转变,对外的表现上远不如汉唐。

我想知道"汉唐以后不再有汉唐,但宋以后中国永远是中国"这句话的深刻...
这是《宋:西风凋碧树》中的最后一个句子,既富有文学色彩又包含有历史的洞见:宋代文明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赵宋是中国古代最具独特性的朝代。三二○年的大宋王朝,两分天下,一分归于东京,一分归于临安。一样的文化昌盛,一样的武功不竞。尽管陈寅恪先生早有“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

总结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时期文化特点
元、明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停滞不前,江河日下,反映在书法上则是崇尚摹古,平庸无奇。与文化专制主义有关。至于明末书坛“反流俗“的狂飚,以及清代后期崇尚碑版金石之风的兴起,正如地下奔突的岩浆,黑夜中闪掣的电光或是火石,折射出一个社会巨大变动的征兆。显然明清时期的文化专制,对书法也有一定的...

宋代是“中国的第一次文艺复兴”,宋画到底好在哪里
北宋中后期文人画兴起,苏轼、文同、黄庭坚、李公麟、米芾以王维和顾恺之为先驱,即兴创作,追求得意忘形的境界。他们技巧自在,精神复古,特别是宋徽宗赵佶在书法、绘画、诗词等方面的艺术成就基础上,创立了“中国画的诗情画意”标准形式——集诗书画于一体。也是从他们开始,“替绘画开启了一种类似寄情寓兴的功能”(《...

宋代文化的高度繁荣
宋朝因为极其重视文教,学术文化的成就极高,中国文化至此更趋精深成熟,所以更方面的人才也就不断的涌现了。明人宋濂谓:“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唐宋八大家,宋朝占了六位,除“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外、还有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宋四大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理学家北宋二程:...

邻水县17582515471: 风俗人文的心得感悟 -
重知五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然在其久远博大之中,却"统之有宗,会之有元".若 由著述载籍而论,经史子集、万亿卷帙,概以"三玄"(《周易》、《老子》、《庄子》)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邻水县17582515471: 道家学派对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产生了哪些方面影响 -
重知五味: 1、三皇五帝:以道治世 2、大周朝:以德治世 3、老子入秦,统一六国 4、张良助刘邦成就汉室大业 5、诸葛亮隆中对,三分天下 6、唐宋元明清,道法轮回

邻水县17582515471: 道教对中国文学有何影响 -
重知五味: 道教的玄妙思想、神仙境界、奇异方术、逍遥精神、贵生伦理渗透到文学艺术领域的方方面面,道教的自然情怀、浪漫主义深深影响着传统文艺的审美观,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南北朝以来的《搜神记》、《酉阳杂俎》、《聊斋志异》等...

邻水县17582515471: 诸子之思想及其争鸣概括 -
重知五味: 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在春秋末年到战国时期,汉代史学家将它们分为十家,即儒家,道家,名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其中儒墨道法影响力最大.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等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学.儒家...

邻水县17582515471: 关于老子的哲学思想内涵? -
重知五味: 老子的《道德经》(《老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是中国思想史上一座名垂千古的丰碑,是源远留长的中华民族志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千多年来,它深刻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思想心理和社会生活.全面地把握这一...

邻水县17582515471: 论述先秦散文的地位 -
重知五味: 先秦散文在散文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左传》、《国语》、《战国策》等,成为后世散文写作的楷模.秦汉以后,《左传》的文章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尤其是唐宋以来的古文家,都非常推崇《左传》,并把它作为学习对象.韩愈《进学解》说...

邻水县17582515471: 我国传统文化精髓有哪些. -
重知五味: 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指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就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

邻水县17582515471: 如何理解唐代的三教兼容思?如何理解唐代的三教兼容思想
重知五味: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其长期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产生了众多的本土... 南宋孝宗皇帝赵昚说:“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转引自刘谧著《三教...

邻水县17582515471: 老子与庄子的思想有何区别 -
重知五味: 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 【摘要】“道”是老子庄子哲学的根据和基础,这一点彰显了道家哲学的精神内核,但他们对道的理解却不甚相同.所以老子和庄子的思想具有许多相同点的同时,却也有不可忽视的差异性,所以不能将老子庄子等同起来...

邻水县17582515471: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在东汉、宋代、晚清三个时期的变化 -
重知五味: 先秦时期是百家齐放,也是三教九流形成时期 后来确立秦朝的法治,即韩非的法家学说 西汉初期因为连年征战需要休养生息,所以采用黄老的无为而治,因此也就出现文景之治,为后来的汉武兴盛打下了基础 到汉武帝时,取董仲舒的“独尊儒...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