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的特点和历史

作者&投稿:靳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越剧发源于浙江省嵊州市(原嵊县)。

越剧的前身是落地唱书。

1906年,落地唱书搬上舞台,经历了小歌班、绍兴文戏男班、绍兴文戏女班、女子越剧等几个阶段,从嵊州经绍兴、宁波、杭州到上海,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地方戏曲。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在越剧艺人的努力下,越剧以其真切细腻的表演、委婉动听的唱腔、优美抒情的风格,赢得广大观众的欢迎,促进了自身的繁荣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

落 地 唱 书

在清咸丰年间(1851-1861),嵊州有一部分农民,开始用田头说唱、山歌小调等民间说唱艺术去“沿门唱书”,

并创造了[四工合调]。

到同治年间(1862-1874),“沿门唱书”逐渐从站立人家门口演唱变为在厅堂、茶楼内演唱,称为“落地唱书”,是当时嵊州农民谋生的重要辅助手段。

随着唱书艺人不断增多,唱书地域扩展到宁波、绍兴、金华等地,唱书方式从地上走向台上,成为“走台书”。

这段时间,落地唱书、沿门唱书、走台书并存,在越剧史上通称“落地唱书”。

“落地唱书”是嵊州农民创造的民间曲艺,它的流行为越剧艺术诞生打下了基础。

小 歌 班

1906年春,嵊州唱书艺人在于潜、余杭两地应听众的要求,开始在几只稻桶合并铺上木板的简易台上说唱,一人担

任一角色,首次改说唱为演唱。

同年清明,艺人在家乡甘霖东王村再次搭台上演,轰动剡南剡北。

不到一年时间,境内几乎所有艺人都合班上台表演,正式组成戏班。

一个新的剧种就这样在嵊州诞生了。

当时,对这样演出的戏班有好几种喊法,一称“小歌班”,另称“的笃班”(以“的的笃笃”的打击乐声而定名),

以后也有人称“剡剧”或“嵊剧”。

“小歌班”初出现的时候,在艺术上较粗糙、简单。

剧目都是唱书书目或从兄弟剧种移植而来;唱腔没有丝弦伴奏,

只有尺板、笃板和金刚腿,其过门和配音还是人声帮腔。

但“小歌班”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方色彩,又能以生动的剧情和风趣的语言吸引观众,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绍 兴 文 戏

小歌班从1906年诞生后,不断吸取姚滩、绍兴大班等剧种的营养,使自己在舞台表演、唱腔和剧目等方面不断丰富发展。

演出范围从农村进军城市,从绍兴、杭州、宁波到上海演出。

1921年,《申报》广告始称小歌班为“绍兴文戏”

该名一直沿用十几年。

因为起初的戏班几乎全是男演员,以后,逐渐变成女演员,所以又有“绍兴文戏男班”和“绍兴文戏女班”之说。

在上海“大世界”中,与绍兴文戏同时演出的许多女班,如“女子新戏”,“女子申曲”,“女子苏滩”等。

女子登台,备受观众欢迎,也影响和冲击绍兴文戏男班。

艺人们创办绍兴文戏女班的想法开始形成。

到1923年2月,剡溪南岸

上碧溪(今属城关镇)试办女子科班。

同年5月,苍岩镇施家岙正式开办女子科班,获得成功,涌现了施银花、沈兴妹、赵瑞花,屠杏花等名演员。

这副科班在越剧史上称为第一副女子科班。

从始办到解散历时6个年头,为女子越剧的兴起和发展开了头。

1929年,剡溪两岸的女子科班如雨后春笋。

出科后即流动演出于浙江城乡,特别是杭嘉湖甬一带。

这段时间,越剧史上一般称为“绍兴文戏女班”时期。

“绍兴文戏”比“小歌班”在艺术上有了很大提高,演员演唱有丝弦伴奏,动作过门有锣鼓配音,演出配备专门乐队,舞台表演开始走向程式化,演出演出剧目也有了自己的特色

女 子 越 剧

三十年代中期,嵊州(县)农村女子科班(绍兴文戏女班)十分普及。

据1935年统计,全境40万人口有2万多参加女

班演出,女班总数达200多个。

到1938年,日寇侵袭浙江,大批绍兴、宁波一带的人士去上海避乱和谋生,为女班进上海演出提供了大量的观众。

那时起,“绍兴文戏女班”接踵拥入上海,影响也逐渐扩大,报刊、广告开始称其为“越剧”。

其实,“越剧”两字早在1925年已有出现,但不多用,与“绍兴文戏”、“的笃班”、“小歌班”等混用了很长一段时间。

女班在上海落脚后,姚水娟等一批艺人开始实行编剧制,轰动上海,为越剧蓬勃发展起了打开局面的作用。

“越剧”这一名称也进一步被观众、舆论界和演员所接受,替代了其它名称。

1942年,越剧在袁雪芬为代表的一批演员的倡导下,掀起了一场全面的越剧改革,建立子编导制,还把鲁迅先生的《祝福》搬上舞台,成功地上演了《祥林嫂》。

这段时间,涌现了大量的新剧目,创造了《尺调》和《弦下调》,“女子越剧”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后,越剧在党的关怀重视下,组织艺人们进行了“改人、改制、改戏”为中心的“三改”学习,参加了全国、华东地区、浙江省戏曲调演,走上了全面繁荣发展的时期。

越剧演出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市,并走向世界,受到国内和法、德、美、苏、比利时卢森堡、荷兰等欧美国家,以及朝鲜、日本、东南亚、港澳地区广大观众的欢迎,并为国际

文化界所瞩目,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

期间,新剧目大量涌现,数以百计的剧目上了银幕和屏幕;越剧新秀人才辈出,活跃在舞台上;越剧唱腔流派纷呈,使越剧艺术更加绚丽多彩。

追问

能不能简洁一点

不懂




中国戏曲种类及特点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5、评剧:评剧以唱功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诉,表演生活气息浓厚,有亲切的民间味道。其表演艺术虽吸收了梆子、京剧的身段、程式,但仍保持着民间活泼、自由、生活气息浓郁的特点。

1.介绍你所知道的某一剧种的历史发展概况和基本特点要做到条理清楚,言...
京剧又称京戏,和中医、国画并称为国粹。京剧是十九世纪中期,融合了徽剧 和汉剧,并吸收了秦腔、昆曲、梆子、弋阳腔等艺术的优点,在北京形成的。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京剧的腔调以西皮和二黄为主,主要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表演讲究“四功五法”,即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主要...

中国戏剧主要种类及特点和代表作
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唱腔高亢激越,善于表演悲剧情节。河北梆子著名剧目有《蝴蝶杯》、《辕门斩子》、《杜十娘》等。 7、晋剧 晋剧,又名“中路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至山西,结合山西语言特点而形成。现流行于山西中部及内蒙、河北一带。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音乐风格在高亢...

中国的五大戏曲剧种分别是什么?分别有什么特点?
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形式。汉唐到宋金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表演艺术等组成,约有360种。它的特点是许多艺术形式被一个标准聚集在一起,它们各自的个性反映在共同的性质上。中国戏曲、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天剧并称为世界三大...

话剧的历史发展概括和基本特点
这点,是同西方戏剧、西方现实主义戏剧的历史很不相同的。 (三) 因此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第一个特点,便是它的功利性。从社会功能到政治功能的强调这是一个实用功能被不断被强化的历史过程,形成了现实主义的战斗传统。 对中国话剧现实主义战斗传统持有异议并感到厌恶甚至反对的情绪性批评论点,认为它给中国话剧的发展...

戏曲的种类及特点
45. 龙江剧:龙江剧流行于黑龙江等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46. 辽南戏:辽南戏流行于辽宁等地,具有独特的地方风格。47. 昆剧:昆剧流行于江苏苏州等地,以苏州方言为表演语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48. 梨园戏:梨园戏流行于福建等地,以福州方言为表演语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49. ...

中国有哪几大戏剧?他们怎么产生的,各自有啥特点
山东梆子是山东一个古老剧种,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具有很强的山东地域特征,唱腔优美,激昂高亢,其不同与其他兄弟棒子剧的突出的特点是花腔多、甩腔多、且甩腔最后多落在“啊”音上。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对周边的兄弟剧种如山东境内的莱芜梆子、两夹弦、四平调,河南豫剧的豫东调、祥符调、沙河调,江苏的江苏梆子以及...

用200到300字介绍无锡的地方戏——戏剧的历史发展概况和基本特点
迄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它是在太平天 国前后由无锡滩簧和常州滩簧合并发展而逐步形成的。解放前叫“常锡文剧” ,解放后才改成“常锡剧”,简称为“锡剧”。 锡剧的音乐,抒情优美、悦耳动听,具有秀丽的江南水乡风格。锡剧音乐 是属于曲牌板腔综合体,它并有男、女分腔的显著特点。锡剧的乐队原来只有 一把二胡,...

中国戏曲的发展史
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中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12世纪中期到13世纪初,逐渐产生了职业艺术和商业性的演出团体及反映市民生活和观点的元杂剧和金院本,如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以及《赵氏孤儿大报仇》等作...

中国各种戏剧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与角色行当相对应的有不同的脸谱勾法,如京剧脸谱有整脸、碎脸、象形脸、十字门脸、元宝脸等;用不同的色彩基调象征人物的性格与品行,红色表示忠烈正义,黑色表示鲁莽豪爽,白色表示阴险狡诈等;在穿戴上,以表现人物的社会地位为主,不细究它的历史具体性,通剧中戏服是“配对”的,即一个戏剧人物从头到尾只穿同一套...

灵宝市13496831806: 浙江越剧的特点、由来、发展、唱腔与表演 -
住珊双黄: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亦有“全国第二大剧种”(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之称.清末起源于浙江 嵊县,即古越国所在地而得名;由当地民间歌曲发展而成.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

灵宝市13496831806: 越剧简介(100字内) -
住珊双黄: 越剧是全国第二大剧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发源于浙江嵊县,在浙江、上海、福建等地颇为流行.越剧流派丰富,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

灵宝市13496831806: 越剧的历史发展 -
住珊双黄: 越剧是浙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曾称“小歌班”、“的笃板”、“绍兴文戏”.发源于绍兴地区嵊州、新昌一带.流传于浙江、上海、江苏等地为主的全国十六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期以绍兴为古越都城,因而1938年改名...

灵宝市13496831806: 中国五大剧种有什么区别和特色
住珊双黄: 五大剧种一般指中国戏曲.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那么中国五...

灵宝市13496831806: 越剧 京剧 昆剧等各有什么特点 -
住珊双黄: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越剧演员初由男班演出,后改全部女班. 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即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

灵宝市13496831806: 越剧与沪剧有什么区别? -
住珊双黄: 1、发源地不同 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沪剧是上海地方戏曲剧种.清嘉庆年间,吴淞江和黄浦江两...

灵宝市13496831806: 浙江越剧介绍 -
住珊双黄: 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市(原嵊县).越剧的前身是落地唱书.1906年,落地唱书搬上舞台,经历了小歌班、绍兴文戏男班、绍兴文戏女班、女子越剧等几个阶段,从嵊州经绍兴、宁波、杭州到上海,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地方戏曲.新中国成立...

灵宝市13496831806: 列举五大戏曲的由来和特点 -
住珊双黄: 京剧:京剧是我国国剧.它的前身为徽调,通称皮簧戏,曾一度称为“平剧”,后该称京剧,有近两百年的历史.清乾隆年间徽调进入北京,吸收了昆腔、秦腔的部分剧目、音乐曲调、表演方法和一些民间曲调,演变发展而成. 黄梅戏:旧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