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对联的来历50字左右

作者&投稿:集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贴对联的来历50字左右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 *** 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以上出自百度知道)

贴对联的来历

南朝《荆梦岁时记》记载,每逢岁时,人们便挂桃符来驱鬼避邪、迎喜接福。这是对联的萌芽。
五代时,桃符上的神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联语。《茅亭客话》记载:蜀后主孟昶曾写了一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对子,是我国最早的对联。
宋代受诗词的影响,对联在对仗方面前进了一大步。大诗人陆游就曾为自己的书房题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话流年”。
明代对联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簪去楼杂记》记载:朱元璋建都京城之后,曾下令“凡公卿士庶门第,须加春联一副”,他本人也带头写了一副对联送与徐达----“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清代是对联的繁荣期,不论在内容的开拓还是在艺术的成熟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如吴敬梓作的提示人生哲理的:“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冯玉祥将军送给理发铺的:“倭寇不除,有何颜面对镜?国仇未报,负此头颅为人!”中国青年反对帝国主义“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刁难的“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等等,不再赘述。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ú)”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ǎng)在公元 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林字的来历,50字左右


会意。从二木。表示树木丛生。本义:丛聚的树木或竹子。
基本解释:
1、长在一片土地上的许多树木或竹子:树~。森~。~海。~薮(a.山林小泽;b.喻丛集的处所)。
2、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书~。艺~。碑~。儒~。
3、姓。林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源流、多民族姓氏,主要源自子姓、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

字的来历50字左右

汉字的起源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

春节要贴对联,对联的来历是

1、对联的来历
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
2、对联的起源时间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 *** 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贴对联的来历,要快点?

春联,又称对联、门对,它用红纸书写,贴在门上很有一番喜庆、热闹的过年气氛。
过年要贴春联,这与古代的“桃符”驱鬼避邪有关。古人科技水平有限,认为人间的疾病灾害是鬼魅造成的。为了抵抗它们在过年期间的侵扰,人们便用具有避邪作用的桃木板挂在门旁,同时在桃木板上分别写上门神神茶、郁垒的名字(也有画上它们图像的)。这样,为非作歹的鬼魅邪恶就不敢上门了。这些桃木板就叫“桃符”,它以后被红纸所取代,写上字就成了春联。
现在,尽管人们已经知道没什么鬼魅作崇了,但仍保留了春节贴春联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只是春联内容越来越表现新时代的生活观念了。
(过年要贴春联的来历
春联,又称对联、门对,它用红纸书写,贴在门上很有一番喜庆、热闹的过年气氛。
过年要贴春联,这与古代的“桃符”驱鬼避邪有关。古人科技水平有限,认为人间的疾病灾害是鬼魅造成的。为了抵抗它们在过年期间的侵扰,人们便用具有避邪作用的桃木板挂在门旁,同时在桃木板上分别写上门神神茶、郁垒的名字(也有画上它们图像的)。这样,为非作歹的鬼魅邪恶就不敢上门了。这些桃木板就叫“桃符”,它以后被红纸所取代,写上字就成了春联。
现在,尽管人们已经知道没什么鬼魅作崇了,但仍保留了春节贴春联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只是春联内容越来越表现新时代的生活观念了。

国庆的来历(50字左右)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清朝称皇帝的生日为万岁节)等。因而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

王字的来历 快 50字左右

东周灵王的太子名叫晋,此子聪明灵秀,尚未成年,就英气蓬勃的,颇有名气。与周灵王一道治水,他给父亲提出不同治水方法,父亲不同意,于是发生口角。父亲以为此子傲慢无礼,把太子的位置都给他除掉了,父亲一怒,将他贬为庶人。等于从太子的椅子上一脚把他踹下来了(这场口角代价也太惨重了嘛!)。晋的家人,也一下子从王室成员 变成了普通百姓。妈妈、外公外婆当然十分生气,但岂敢找丈夫理论,这已是“父系社会”时代了,况且他又是一国之王,有七个老婆,只好忍气吞声。这样活生生地没当成国王,岂可心甘,晋妈妈日夜以泪洗面。全家人商量了一下,干脆集体姓“王”。是以怀想过去的宫庭生涯。于是就有了“王”作为“姓”。王姓的大多数支派,都是由王太子晋族后裔形成的。
另一支派是改原姓为“王”姓的,可考的还有姬,妫 ,子,夷四姓。是少数民族之姓夷姓。姬姓的起源 又分为三支,一是周文王姬昌第15子毕高公的后裔,主要居住在京兆,河间;著名的太子 晋的后裔,主要居住在太原,琅邪;还有一个支派是战国时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魏国公子无忌之孙卑 子的后代,主要居住在泰山。子姓之王,是指商王太丁之子,王子比干的后代,主要居住在汲郡, 天水,东平,新蔡,新野,山阳,中山,章武,河东等地。姒姓之王,是指舜的后裔妫满的后代,主要居住在北海,陈留。 王氏的早期,主要在北方发展,直到西晋末年,才开始向南方发展。并主要居住在北海,陈留。 王氏的早期,主要在北方发展,直到西晋末年,才开始向南方发展。并于明末开始,有王姓迁往台湾。

贴对联相关作文360字左右

 今天是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贴对联、做年夜饭。看到家人忙碌的身影,我自告奋勇地对爸爸说:“我来帮忙贴对联吧”。爸爸怀疑地问:“你能行吗?”我拍拍胸脯说:“我能行!”
于是,我把公公早就准备好的浆糊拿来,又让爸爸拿来对联。爸爸把浆糊抹到了对联的背面,然后把它拿起来贴到墙上,爸爸先把对联上面粘好,然后用抹布把对联从上往下轻轻地抹了抹,对联就平整地粘在墙上了。我学着爸爸的样子,往对联的背面抹了很多浆糊,结果对联都湿透了。爸爸说我抹得太多了,说只要在边上点几下就行了。因为对联太大,爸爸怕我把对联弄破,让我去贴“福”字。
按着爸爸教我的方法,我小心翼翼地在“福”字背面的边上点了几下浆糊,然后把它贴到门上,一不小心,我把“福”字贴倒了。心想爸爸一定会骂我的。爸爸看到了,不仅没骂我,反而表扬我贴的好。“福倒、福倒、福到了,好哇。”爸爸高兴地说。哦,我懂了,把“福”倒过来就是福到嘛。
看着那张不平整的“福”字,我想:贴对联看起来这么简单的事,里面也有这么多的学问呀!




贴对联的由来50字左右。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的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

贴对联的由来50字左右。
对联,亦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等,起源于古代的桃符,是中文对仗文学的体现。这种艺术形式通常书写在纸、布上,或刻于竹木之上,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结构相同而著称。春联的前身是春贴,古人立春时多贴“宜春”字样,逐渐演变为春联,蕴含了辟邪祈福的美好寓意。对联的格式...

春联的来历50字?
春联,起源于桃符。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关于春联的民间传说50字。急!
【春联的传说和由来春联的由来及传说 】据说在东海的度朔山上,有一棵弯弯曲曲延伸了三千里远的大桃树,还有万鬼出入的鬼.大桃树的枝杈一直伸向东北方的鬼门,山洞里的鬼神都从这里进出.专司审查恶鬼的神,神荼和郁垒常在这棵 桃树下审查,监视这些鬼,看到有恶鬼害人,便用草绳将鬼五花大绑,丢到山里餵...

春节贴对联的来历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在门上,辞旧迎新,增添了喜庆气氛,寄予着人们对新年新生活的美好期盼。家门口贴上春联和福字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那么你知道春节贴对联的来历是什么吗? 贴对联的来历: 据说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山海经里,记载着一个诡异的世界,...

贴对联的由来?
每逢春节,我国民间家家要贴春联。春联的起源还要从桃符说起。古代传说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郁櫑二神,主管万鬼。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后来,民间在春节的时候,为驱避鬼怪,便在桃木板上画上这两个神像,这就是桃符。到了五代的时候,蜀主孟昶亲自在桃符上题了“...

贴对联的由来50字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中国的第一副春联是后蜀主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直到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

关于春联的小故事(50字)
有一年新年,王羲之贴三次对联都被喜爱他的字的人揭走了。除夕,王羲之只得又写一副。担心揭去,就上下剪开,分为上下联。吕蒙正从孩童时起便才名远播,但家道却十分贫寒,虽然生活相当清苦,但终日手不离书,好学不倦。一年春节之际,家家户户张贴春联,吕蒙正兴起,也在自己的破屋门上,贴上了...

春联的来历50字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春联的来历 故事50字
50字说不清的 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由此开始...

潞西市19337623984: 贴对联的由来50字 -
艾冯四季: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中国的第一副春联是后蜀主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直到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

潞西市19337623984: 对联的由来50字 -
艾冯四季: 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资料来自百度.

潞西市19337623984: 春联的由来,50字左右 -
艾冯四季: 春联最早是由避邪的桃符演变而来的.后来桃符渐渐简化,以方形红纸画个桃形,再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代替.到唐朝以后,又在这红纸写些吉祥话,再修饰对仗,慢慢就形成今天的春联.拓展资料:相传古代有一凶暴甚於鬼的人叫后羿,被桃枝打死,人们就相信在门楣上悬挂桃枝可以驱鬼;后来又盛传山林里住著「神荼」、「郁垒」两位神仙专门吃鬼怪,人们就把桃枝刻成这两个神的模样悬挂在门上,期能永久平安,这就是所谓的桃符.

潞西市19337623984: 为什么春节要贴对联50字 -
艾冯四季: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

潞西市19337623984: 贴春联的来历50字 -
艾冯四季: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贴春联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

潞西市19337623984: 贴春联的由来简写,100字左右,急~ -
艾冯四季: 相传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山海经》里,有一个鬼域的世界,中间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

潞西市19337623984: 过年为啥要贴对联50字 -
艾冯四季: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

潞西市19337623984: 贴对联的来历 -
艾冯四季: :过年要贴春联的来历 春联,又称对联、门对,它用红纸书写,贴在门上很有一番喜庆、热闹的过年气氛. 过年要贴春联,这与古代的“桃符”驱鬼避邪有关.古人科技水平有限,认为人间的疾病灾害是鬼魅造成的.为了抵抗它们在过年期间...

潞西市19337623984: 贴对联的由来 -
艾冯四季: 春联是由古代桃符发展而来的.《山海经》里记载了一个关于桃符的传说:很久以前,东海里有座风光秀丽的度朔山,山上长着一株盘曲三千里的大桃树,东北面是一根拱形的树干,弯弯的树梢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大门,山上的各种魔鬼进出都...

潞西市19337623984: 贴春联的由来50字,我真急! -
艾冯四季: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