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成语出自王戎不取道旁李

作者&投稿:达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道边苦李”出自王戎不取道旁李。

1、成语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后用来比喻庸才,无用之才。

2、典故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

3、故事:

王戎七岁时,曾经和他的伙伴一同游玩,看见一棵李树结了许多果实,果实压得枝条快断掉,小孩们高兴地爬上树摘果子,只有王戎没去摘。有人问他怎么回事,王戎说:“这树长在大路边,果子竟然还有那么多,一定是苦的。”有人一尝,果然是苦的。

扩展资料:

《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深刻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也要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道路边的李子不管甜不甜,都不能采摘。

可因此,不能只看表面,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推理分析得出判断,还不能盲目,这样就不会被事物的表面所蒙蔽,就不会犯不必要的错误。




王戎不取道旁李这课中,成语()。
王戎不取道旁李这课中,成语(道旁苦李)出自本文,它比喻(不被重视的人)。道旁苦李 【拼音】 dào páng kǔ lǐ 【解释】 比喻不被重视的人。【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

王戎不取道旁李的主要内容
王戎是西晋琅琊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王戎不取道旁李》出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雅量》,“道旁苦李”一成语因出于此,也做“路边苦李”。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

王戎不取道旁李表现了王戎怎样的品质?
表现出了王戎聪明机智,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品质。出处:佚名〔宋代〕《王戎不取道旁李》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

王戎不取道旁李中的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是为什么呢?
李子树长在路边,过往的行人比较多,如果李子是甜的,早被路人摘光了,不可能多子折枝,因此,只有一种可能,这是苦李。出处: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

《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
《世说新语·雅量》中的《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讲述了王戎小时候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道理: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犯不必要的错误,不要轻易接受不劳而获的东西。故事发生在晋文公时期,地点在琅邪。主人公王戎因在平定吴国的战争中立下功勋,被封为安丰...

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2、原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不取道旁李最后,演变成了哪一个成语?
道旁苦李。释义:指路边的苦李,走过的人不摘取。比喻被人所弃、无用的事物或人。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第六》:“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

什么成语出自王戎不取道旁李?后天见吧唧嘴
典故:王戎不取道旁李。引生成语:道旁苦李。

。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个小故事,可以用什么什么等来概括?
可以用心中有数来概括。《王戎不取道旁李》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

道旁李苦,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的意思
路边的李子多苦涩,小伙伴们都高兴地相攀折树枝,摘取李子。唯有王戎站在一旁,一动也不动。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第六》:“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译文:王戎七...

方城县19314608131: 什么成语出自王戎不取道旁李? -
但往过氧: 成语(道旁苦李)出自王戎不取道旁李. 道旁苦李,汉语成语,读音dào páng kǔ lǐ,汉语成语,指路边的苦李,走过的人不摘取.比喻被人所弃、无用的事物或人.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第六》:“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方城县19314608131: 《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雅量》,从这个故事中提炼出的成语是什么? -
但往过氧: 1、道旁苦李【拼音】: dào páng kǔ lǐ 【解释】: 比喻不被重视的人.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

方城县19314608131: 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个故事后来演变为一个成语是什么? -
但往过氧: 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个故事后来演变为一个成语是道旁苦李. 道旁苦李,汉语成语, 读音:dào páng kǔ lǐ 释义:指路边的苦李,走过的人不摘取.比喻被人所弃、无用的事物或人.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第六》:“王...

方城县19314608131: 王戎不取道旁李最后,演变成了哪一个成语? -
但往过氧: 王戎不取道旁李.最后演变出来一个成语.成语就是道旁苦李.也可以说是路边苦李.

方城县19314608131: 道旁李苦,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的意思 -
但往过氧: 《王戎识李》中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意思是那些孩子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却唯独王戎没有动. 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

方城县19314608131: 王戎不取道旁李出自什么什么它是什么什么出版的图书有什么什么组织一批文人编? -
但往过氧: 《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王戎是“竹林七贤”之一.《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刘义庆撰写的文言志人小说集,也有说是由刘义庆组织门客编写的.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因他们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人们与地名竹林合称为“竹林七贤”.

方城县19314608131: 王戎不取道旁李近,反义词? -
但往过氧: “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个故事的近义词是心中有数、成竹在胸,反义词是心中无数. 正因为王戎早就知道路边的李子不是什么好李子,所以他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看到路旁的李子时,才跟其他小朋友说路旁的这些李子是苦的.因此,这个故事的...

方城县19314608131: 《王戎不取道旁李》最后一个之指的是什么? -
但往过氧: 最后一个之是“信之”,这个之是指“他”,也是指文中的古人主人公,王戎.

方城县19314608131: 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这句话是什么意 -
但往过氧: 意思是,靠近道路旁,还能留下这么多的李子,这个一定是苦涩的李子(否则早被摘掉了).

方城县19314608131: 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翻译取之信然这句话 -
但往过氧: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纸.诸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注释】①尝:曾经 ②诸:众,各 ③游:游玩,玩耍 ④子:指果实 ⑤折枝:把树枝压断了 ⑥竟:争着 ⑦走:跑 ⑧之:它,这里指李子 ⑨惟:只,仅 ⑩信然:确实这样 ⒈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文. ⑴诸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 翻译:众多的小孩争着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 ⑵取之信然. 翻译:摘了李子后一尝,确实这样. ⒉王戎根据什么判断李子是苦的? 答:路边的李子很多,却没人去摘,所以王戎判断李子是苦的. 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遇事要多观察,勤思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