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真的是为了纪念屈原吗?

作者&投稿:蔚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屈原吗?~

  中国的端午节最先是屈原出现之前祭祀河神、乞求收成的节日。因为在长江一带至今有“端午水”一说,也就是在端午节前后会有大暴雨导致的洪水。古人认为洪水是河神发怒的结果,为防止端午大水把秧苗什么的冲走,举行的一列祭祀活动,希望河神高兴,五谷丰登。加上这时候一般是农耕的犁田、插秧季节(古代长江流域是单季稻,一般端午前后插秧),经常要在水里泡着,喝黄酒能有效去除风湿,相传黄酒是神仙赐予的酒,慢慢的也就形成了这段时间和黄酒的习惯。这些并不是纪念屈原才形成的,也就是在屈原投江前中国就已经有了端午节这一说法,只是屈原投江更加让人们记住了这一天,也增加了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庆祝方式。
  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这则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龙的节日,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恶日,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
  夏至,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入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纪念女诗人秋瑾: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并且喜欢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在策划起义时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后人为敬仰她的诗,哀悼她的忠勇事迹,于是,与诗人节合并来纪念她,而诗人节又是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编辑本段]【端午节习俗】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编辑本段]【端午节各地风俗】
  端午节是我国非常受欢迎的传统节日,各地有很多不同的习俗和习惯来过这个节日,大家通过各种方法祈求安和,避邪保平安。
  安徽
  安徽合肥:端午节插艾草招福驱邪
  端午节到了,安徽合肥市民按照传统习俗,纷纷购买艾草插在门上以招福驱邪。合肥市淮河路上一个菜市场内,一位女士买了几枝艾草,正准备回家烧饭。她说,按照传统,端午节要把艾草挂在门上驱邪。在合肥市城隍庙市场的路边,家住郊区的王大爷推着辆三轮车卖艾草。他的艾草是从附近的山上采来,用别的草叶将几枝扎成整齐的一捆捆来卖,一块钱四捆,艾草散发着特殊的芳香,不时有人上前挑选购买。
  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羽状深裂,表面是绿色,叶被密生白色毛,茎叶均有特殊香气。中国古代以艾草为药,针灸的灸法,就是以艾草置于穴道上,进行烧灼治病。古人也因此认为艾草可以招福驱邪,中国古书中记载:“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古时认为端午节之后天气开始炎热,蚊虫滋生,易发传染病,因而在这一天以所谓“天中五瑞”——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山丹等5种植物,来驱除各种毒害。
  安徽歙县:端午节跳钟馗捉鬼
  位于安徽南部的歙县每年端午节除了吃粽子、悬艾草、舞龙舟等风俗外,还有独具特色的跳钟馗施威捉鬼活动。钟馗小鬼们扛着“钟进士出巡”、“肃静”、“回避”的牌子,钟馗手持利剑,戴着破伞,还有小鬼捧酒钵等民俗表演。
  据了解,跳钟馗是民间避邪驱鬼的方式之一。过去歙县许多村落端午节都有跳钟馗表演,钟馗出巡范围只限本村,村头路口、大街小巷都要巡到,以示驱鬼之彻底。事先准备接钟馗的人家,为了达到求神驱鬼的目的,将燃放鞭炮助威,在鞭炮声中,尘土四扬,气氛威严。有资料显示,在中国清代诗人的作品中就有端午吟咏钟馗的诗,也许是这时天气湿热人多病,瘟疫易流行,故请钟馗来驱邪捉鬼。
  河北
  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
  山东及东北
  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
  山西
  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
  江苏
  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黄玉一块,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
  四川
  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敲锣打鼓,街游行。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字子”的习俗。是日,成都人皆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下,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
  台湾
  端午节,家家户户还有打“午时水”的风俗。午时水指的就是端午节中午打上的井水。据说午时水用来泡茶酿酒特别香醇,生饮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有谚语道:“午时洗目睭(眼睛),明到若乌鹙”,又说“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云南
  那边人过端午,吃花生、桃李等。但这些食物所代表的意义则和南人有别。吃花生是取其长生之意,吃李子则象征子孙繁衍,有人还认为可以预防中暑。
  普遍
  带葫芦:端午节带葫芦是历来的风俗,小孩、成人佩带葫芦,有避邪驱瘟之意。佩带传统文化寓意"福禄"的葫芦,可以化戾气为平和,增强福缘气场。
  当然还有比较普遍的就是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赛龙舟啦,这些都是非常受欢迎的端午节习俗。

其实,在屈原投江之前,就已有端午节这个习俗,所以不能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代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仲夏端午,端,始也,谓五月初五也。”
古时候,农历以地支记月,正月为寅,二月为卯,三月为辰,四月为巳,五月为午,然后依次类推下去,所以,五月也被称为午月,所以端午也称为“端五”。

据说在先秦时期,每逢到了农历五月这段时期,人们很容易感染疾病,而且这一时节,很多蛇虫鼠蚁等毒物物都开始出没,因此,古人也将五月称为“毒月”,而五月初五这一天,便是最毒的一天,所以为了祛除热毒,人们也想了不少办法,比如喝雄黄酒,佩戴香囊、用艾草洗澡、屋内悬挂艾叶等。
之后,这些习俗慢慢流传了下来,而五月初五这天也被人们命名为端午。

而且,在这有一天,古人们还会用一种特殊的食物来驱邪避毒,也就是“角黍”,在夏至时,“角黍”一般是用来祭祀的祭品,而“角黍”就是用竹叶包着米,做成牛角的形状,其实这就是粽子最早的雏形,角黍中的米叫做黍,属于阳,而外面的竹叶叫做箬叶,属于阴,古人认为这种食物阴阳调和,可以有效地驱邪避毒。后来,人们将黍米改为了糯米,也就逐渐成为了现在的粽子。
所以,端午节并不是为了纪念屈原,只是人们因为对屈原的怀念追思,而且刚好屈原又刚好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江,所以人们才将端午节和屈原联系了起来。
其实,关于端午节的来历,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说法,例如,荆湘一带通常认为是纪念屈原,而吴楚地域则认为是纪念伍子胥,在越地人们会认为是纪念曹娥。
其实,我国的传统节日都包含着特有的文化意义,往往包含着百姓对生活的一种美好期许,这才是真正的节日意义所在。

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南北朝时代,南朝梁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方记载了端午节纪念屈原说,梁人吴均《续齐谐记》也有类似记载。值得注意的是端午节划船比赛,在纪念屈原前该活动早已出现。而在东吴,是纪念伍子胥与屈原无关;《越地传》又说竞渡源于勾践操练水军;显然,端午竞渡之俗因地域不同而所纪念人物说法不同。对于诸“历史人物纪念说”,学术界大都认为是后世牵强附会之辞,难以置信。尤其是可疑的“屈原”,闻一多认为把屈原和端午节捆绑在一起,是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中才出现的,而端午节很早以前便已存在。

学者胡适一直怀疑是否真的有屈原这么一个人,因为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之前,史书上没有关于屈原的记载。在司马迁前至战国屈原所在时期百几年这段时间里对屈原的记载是空白的,屈原是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才首次出现,如果真的有屈原这么一牛人,史书上不该空缺的,司马迁有可能道听途说写了个《屈原列传》。把屈原和端午节捆绑在一起是在南朝的文献,而南朝离屈原跳江自尽间隔了七百多年。

总之,不管端午与屈原是否相关,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草、赛龙舟都是流传下来的习俗了。



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中国的端午节最先是屈原出现之前祭祀河神、乞求收成的节日。因为在长江一带至今有“端午水”一说,也就是在端午节前后会有大暴雨导致的洪水。古人认为洪水是河神发怒的结果,为防止端午大水把秧苗什么的冲走,举行的一列祭祀活动,希望河神高兴,五谷丰登。加上这时候一般是农耕的犁田、插秧季节(古代长江流域是单季稻,一般端午前后插秧),经常要在水里泡着,喝黄酒能有效去除风湿,相传黄酒是神仙赐予的酒,慢慢的也就形成了这段时间和黄酒的习惯。这些并不是纪念屈原才形成的,也就是在屈原投江前中国就已经有了端午节这一说法,只是屈原投江更加让人们记住了这一天,也增加了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庆祝方式。

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这一天天津人都会到古文化街的乔香阁挑选中国结,来祈求吉祥。

端午节的起源比屈原要早,但从汉代以后端午节一般纪念屈原.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迎涛神,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传说很多,具体有以下三种:1、纪念屈原说。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都,屈原投江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因此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等习俗,纪念爱国诗人屈原。2、纪念伍子胥说。此说在江浙...

端午节的意义是什么
端午节的意义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的名人:屈原、伍子胥、东汉孝女曹娥、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

端午节是纪念什么
端午节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前340一前278年)。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是一位千载不朽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二十岁左右入仕,任三闾大夫,二十五岁任左徒,负责制定楚国的内政外交政策。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将屈原和端午节联系起来的,是南北朝时南梁吴均的志怪小说《续齐谐记...

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
1、源于纪念屈原 民间传得最多的,端午节的真实来历是,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船只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打捞...

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与端午节起源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和政治家,因其才华横溢和忠诚国家而被楚王所重用。然而,由于政治上的纷争和宫廷斗争,屈原被流放至沅湘流域。在流放期间,他深感国家沦亡之痛,写下许多抒发悲愤、忧国忧民的诗歌。公元前278年,楚国被秦国攻破,屈原感到绝望,于农历...

端午节的历史由来是什么?
1.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大部分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也有些人、有些地方认为是为了纪念曹娥、介子推、伍子胥等。其中以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的说法影响最为广泛。2.纪念屈原的说法: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那天,抱石跳汨罗江而自尽。后来人们就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3.历史依据:南朝梁...

端午节的真正含义
端午节的含义是为了纪念屈原。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节期为农历五月初五。相传,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在这天投江自尽,后人为了纪念他,将这一天定为节日。这一节日的主要意义是为了传承与弘扬我国非物质文化。端午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端午习俗甚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热闹...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的?
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Dragon Boat Festival is a festival set up to commemorate the famous patriotic poet Quyuan.在我国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说法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而设立的?
篇1:我家的端午节作文500字 今天是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在这一天,人们有吃粽子、赛龙舟等民间习俗。 今天,我们全家人来到江边看龙舟比赛。江边人山人海。我好不容易才挤进这拥挤的人群中,站在这人群中,我真有一种唐僧师徒步入火焰山的那种炎热的感觉。当主持...

端午节的意义是什么
端午节的意义是为了纪念屈原。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

盐田区17295354418: 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吗? -
殳待灵津: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

盐田区17295354418: 端午节到底是为了纪念谁? -
殳待灵津: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传说很多,具体有以下三种: 1、纪念屈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都,屈原投江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因此就有了龙...

盐田区17295354418: 何亦凡: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吗 -
殳待灵津: 端午节跟屈原没有关系,吃粽子是为纪念伍子胥,龙舟、踏青之类的习惯是为驱赶疫病

盐田区17295354418: 端午节是爲了纪念屈原才有的吗?
殳待灵津: 端午节在屈原之前就有,还有,屈原并不是在五月五日这天死的,因为屈原是楚国灭亡当天就投江自杀,所以未必凑巧,但是为什么现在会流传纪念屈原呢? 因为屈原身上有我们可以纪念的东西,首先他是现代主义浪漫诗歌的创始人,他的离骚和诗经同价值. 再就是他是一位特别爱国的忠臣,后汉时期为了统治社会就把端午(女儿节)和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编写在一起,把所有的传说都摒弃,就有了现在的传说

盐田区17295354418: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请问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的哪位文化名人() -
殳待灵津:[选项] A. 孟子 B. 墨子 C. 孔子 D. 屈原

盐田区17295354418: 端午究竟是不是为纪念屈原的日子 -
殳待灵津: 是的.但传说归传说,实际当时是不是为了记念他也很难说.民间几千年都是说是为了纪念他的.

盐田区17295354418: 请问端午节真的是献给屈原的节日吗? -
殳待灵津: 那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因他不愿看到国家被外人入侵,这位楚国的大夫就抱石投江.为了不使江中的鱼吃屈原,老百姓们才包了粽子扔入江中,同时还赛龙舟来纪念屈原. 端午吃粽子的习俗也并不单一为了纪念屈原.著名学者闻一多就认为端午节是古代吴越一个崇拜龙图腾的民族举行祭祀的节日.每逢五月初五日,他们将米裹在树叶里将各类食物装在竹筒中扔进水中献给龙图腾.然后还在惊天动地的鼓声中划着刻成龙形的独木舟作竞赛,以博取龙图腾神的欢心,从而祈盼风调雨顺、人寿年丰.

盐田区17295354418: 端午节真的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形成的吗?
殳待灵津: 是的 纪念屈原

盐田区17295354418: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 对吗 -
殳待灵津: 是,为了纪念屈原投江.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