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写关于忠孝类最多的小论文

作者&投稿:禹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高中历史…写关于忠孝,节义,功名大部分的小论文(能写多少写多少)~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与人种和土地这些物质要素同样重要的精神要素。
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就是其文化发展史,民族文化的彻底摧毁意味着一个民族的消亡。人类历史上那些创造出辉煌文明的古老民族,也许他们的人种依然幸存,但是他们的民族却随着其传统文化的消失而灰飞烟灭。而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连续传承5000年的古老文明,对其文化的破坏就更是一种巨大的罪行。

“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神农尝百草”、“仓颉造字”,奠定了神传文化的初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融入文化的血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设馆授徒,把以“仁义礼智信”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传与社会。公元一世纪,“慈悲普度”的释教佛法东传,中华文化变得更为博大精深。儒、释、道三家思想交相辉映,使盛唐时期达到举世瞩目的辉煌。

虽然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多次遭到侵略和打击,其传统文化一直表现出极大的融合力与生命力,其精华代代相传。“天人合一”代表着我们祖先的宇宙观;“善恶有报”是社会的常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为人的起码美德;“忠孝节义”是人生于世的标准;“仁义礼智信”成为规范人和社会的道德基础。在这样一个前提下,中华文化体现出诚(实)、善(良)、和(为贵)、(包)容等优点。“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反映出百姓敬神(天地)、忠社稷(君)、重家庭(亲)、尊师道的根深蒂固的文化内涵。中华传统文化追求天人和谐,重视个人的修养,以儒释道的修炼信仰为根,能够包容,能够发展,能够维护人间道德,能够使人有正信。

与法律这种刚性约束不同的是,文化约束是柔性的。法律偏重于犯罪之后的惩罚,而文化对于道德的育化却起着预防犯罪的作用。一个社会的伦理价值观常常是通过文化具体反映出来。

在中国历史上,传统文化达到鼎盛的唐朝恰恰是中华国力鼎盛的时期,科学也因此在世界上独领风骚。当时欧洲、中东、日本等地都派人去长安学习,周边国家则以中国为宗主国,万国来朝,重译款塞。秦朝以后,中国常常被少数民族占领,包括隋、唐、元、清和其他少数民族割据的朝代,但是他们几乎都被汉化,这不能不说是传统文化的巨大同化力所致。恰如孔子所说:“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由上所述,传统的道德从体系上说已经过时,但就其思想资源来说,它又有许多可供选择继承的优秀文化遗产。道德建设从根本上说要靠说服力,我们要建立适合现代社会的新的道德体系,其成功与否,就在于它有无深入人心的说服力。中国古人对道德文明建设作过巨大贡献,提出许多德目,在几千年的道德实践中这些德目内涵积淀极为丰富,每一德目都有许多圣贤名言和感人的故事,以这些作为思想资源去说服教育群众,能深入人心,群众乐于接受,因此我认为要提出和建立新的道德体系,应有选择地继承文化遗产。
新的道德体系要借鉴传统儒家的道德思想,也要继承革命时代的优良传统,更主要的是,这项工作不能闭门造车,要通过对社会的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依据当代的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来创造新的道德体系。很显然,这是一件庞大、艰巨的系统工程。

下面以宋词
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南唐后主李煜、宋代词人:李清照、柳永、秦观、等。代表作有《雨霖铃》(柳永)《醉花阴》(李清照)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岳飞、陈亮、苏轼等。代表作有《念奴娇 赤壁怀古》《定风波》(苏轼)《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等。
  词的初期极尽艳丽浮华,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是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虽然艺术成就上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准,但是在思想内涵上层次还不够。宋代初期的词一开始也是沿袭这种词风,追求华丽词藻和对细腻情感的描写。但是,随着词在宋代的文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词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充实和提高。后来,宋词寄托了当时的士大夫对时代、对人生乃至对社会政治等各方面的感悟和思考。宋词彻底跳出了歌舞艳情的巢窠,升华为一种代表了时代精神的文化形式。
  (产生的历史背景)宋词始于隋,定型于中晚唐,盛于宋。隋唐之际,从西域传入的各民族的音乐与中原旧乐渐次融合,并以胡乐为主产生了燕乐。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已不适应,于是产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为活泼的词。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

何为忠孝仁义?何为信礼智勇?现在只有在台北的大街看路牌才能见到它们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要维护的那个轶序不再回来,也切断了我们与“忠孝仁义”的关联。“信礼智勇”好歹还是一个各社会通用的生存哲学和基本要求,但我们嫁接了西方的价值理念,在儒家的词语外壳下,内涵不再。

古人曾把道德修养视为人生的终极追求,不过,在全球化的今天,个人奋斗、快乐、自由通通比道德来得重要;现在的孩子还有很多别的事要忙。

【四书五经】

从前,作为书生15岁之前便要把四书五经烂熟于心,几乎都是群“拜经教”,他们对经典的了解,足以让今天的古代文学博士生绝望。1912年1月19日,当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下令“小学堂读经一律废止”的时候,这是一个解放思想的壮举;作为后果,近一个世纪后,已经没有多少人回答得出来什么是四书五经了。孩子对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左传》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的支柱思想体系,一头雾水。现在,舒乙在北京创办了一家现代私塾馆,专门教授四书五经。

关于传统文化的缺失

造成今日之中国国民素质不高或者传统文化缺失的主要原因,我想应该至少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第一个,也许就是大多数人都要提到的中国的经济条件滞后,泱泱大国,在国民教育上的投入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拉大了中国国民与 其他文明国家公民间的差距,这种差距倒不是先天就决定了的,只不过我们效法的是西方的文明,我们在许多方面追赶他们,要适应他们的文明规则,这自然就显出 了差距,也必然有个适应的过程。

第二个,传统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毫无疑问,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给后代留下了无穷无尽的财富,包括传统文化、精神文明的精髓,但是为什么在现代 中国人的身上随着一代一代更替,这种传统精神的影子越来越模糊了呢?其实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开放、文明的国度,这一点在唐宋之前尤为明显。真正的固步自 封、冥顽不化只是从程朱理学被统治者疯狂推广、驯化民众之后才开始。整个国家对世界的不了解,自然就跟不上文明的步伐。此后,在上个世纪之初轰轰烈烈开展 地新文化运动中,对于封建的、愚昧的理学和落后的礼教发起进攻是正确的,但是此过程中对儒家思想、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和摒弃却是不够明智的。此后,直到现 在,将近一百年过去了,生活在现代的人们才发现儒家思想、传统文化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宝贵财富,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血脉,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没有了深厚 的传统文化,我们会变得野蛮、愚昧,缺少了对传统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将变得浅薄、无知。而此时的我们,的确已经快把老祖宗的好东西败光散尽了,危险啊!

第三个,民族缺乏信仰。实际上,这个问题是由第二点引发的。中国在唐宋以前是个对各种宗教、信仰兼收并蓄的国家,佛教、伊斯兰教等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演 变就是很好的例证,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中国自己的宗教:道教。不论哪个宗教,其实不可避免地要被政权所利用,撇开这一点不谈,无一例外,这些宗教在信徒的教 化上都是要求向善的。但是随着明清以来时局的动荡更替,宗教在中国政权中心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几百年来以来的中国统治者和领导人都没有过多强调宗 教的作用,应该说,对宗教,始终还是保持着相对的谨慎。时至今日,中华民族缺少了一种类似于西方基督教一样的共同的民族信仰,而关系到国民的思想道德、精 神文明的培养重任,又落到了本已负重累累的政府肩上,无形中给了政权巨大的压力。宗教是对人的精神和心灵的洗礼,宗教从来都是和政权结合在一起的,或为政权所用,或者本身就是政权的一部分,其实这本无可厚非,缺少了宗教来教化民众,国家政权只有通过其他方式来改良社会、倡导新风尚,而这个任务,却是十分的艰巨。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姑娘。父亲在部队做了八年文书后转正到地方做相当于文秘一职的工作,母亲一直在初中当英语教师,算起来也有二十五年的教龄了。父亲情趣高雅,喜爱养花、下棋、钓鱼,写得一手漂亮的隶书和楷书,文笔也相当不错,我上小学三年级之前,家里经济拮据,爸爸用稿费保证了我们一家四口(包括我弟弟)天天有肉吃。我就是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以自己单纯的心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带给我的辉煌和耻辱。  大概是父辈那一代受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洗礼”的缘故吧,渴望读书却欲罢不能的遗憾使得我的降临蒙上了“星光”的希望之色,父亲寄予我很高的期望。在我的记忆中,我因为没有背出《九九乘法表》之类的小错误而被父亲脱光衣服用皮带抽打的伤痛如冰山后的太阳,一碰便呼之欲出,抽得我浑身颤抖,不寒而栗。日本小鬼的大刀在中国人的眼里刻下耻辱,我因此成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落后就要挨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之种种教条信奉者实现理想的工具,尽管我颇有文艺天赋,但写作、唱歌、演讲的爱好一直被父母压制,语文成绩名列前茅、声乐比赛勇夺第一、演讲比赛冠军在手与数学成绩远在全班二十名之后、物理从未上过60分(满分70分)、化学总也拿不了45分(满分50分)的强烈反差成为父母心中的耻辱,也成为他们的同事,一帮自命不凡的小丑们冷嘲热讽的话题。我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今天,我将用我的笔,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乳汁与酒渣。  一、关于饮食   “民以食为天。”我不知道这句话是何时诞生,但颇能概括中国人的饮食心理。“民以食为天”,吃是最根本的,“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亏什么也不能亏肚子”,“饱暖思淫欲”,只有吃饱了才谈得上其他。所以说,中国文化是吃饭吃出来的。  中国人讲究饮食,所以才会生出一堆菜系来满足食欲,所以才会演绎出一堆关于民间特色小吃的“动人的传说”,所以才会养出一堆与吃有关的文字。吃饱了满足了最基本的生理需要也就罢了,中国的文人学者们还要捣腾出一堆“吃”词语、“吃”成语,形成了一种“泛食主义”,蔚为大观:思索即咀嚼,体验即品味,嫉妒即吃醋,幸福即陶醉,司空见惯谓之家常便饭,轻而易举谓为小菜一碟,学风浮躁谓为浅尝辄止,理解深刻谓之吃透精神,广泛流传曰脍炙人口,改变处境曰苦尽甘来,还有什么吃亏、吃不肖、吃里扒外,什么生吞活剥、囫囵吞枣、秀色可餐、食古不化,什么“吃小灶”、“吃官司”、“吃回扣”,什么“吃哑巴亏”、“吃闭门羹”,不管吃没吃到,吃的是什么,总也离不开一张嘴,泛化到上层建筑方面,就高贵成在饭桌上谈政治。中国的政治,说白了就是吃饭,不管是原始民还是中央领导人,不管是“南蛮”还是“高贵”的汉人,不管吃的是打来的鹿肉还是经过几道工序检测安全无害的瘦猪肉,不管喝的是奶酒还是“统一”鲜橙多,中国的一切政治问题均在饭桌上讨论,“政治既吃饭”成为中国人民共同遵守的规范,所以,腐败问题困扰了华夏民族几千年而毫无削弱之势。  我想,大概是我们的祖先找点儿吃的太费劲儿,这才造成中国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这才造成了父母一打电话便问“最近吃得还好吧?”这样百问不厌的问题,这才造成了“要想拴住丈夫的心,先要拴住他的胃”这样的厨房内阁。  二、关于“家庭本位”   我们的祖先太孤单了,所以大家凑到一起形成氏族,形成部落,也因此而形成了“内外与亲疏”、“长幼与贵贱”、“夷夏与官民”的民族心理,所以在泛滥成灾的古装剧、历史剧中常有因“以下犯上”、“以卑犯尊”、“以内通外”而遭斥责、鞭笞甚至送命的情节,所以才有“父母之命不可违”的古训,所以我在反驳长辈观点,反抗父母鞭打无理时会遭致众怒,所以父母打我说得最有道理的道理便是“你还敢跟我顶嘴,反了你了!”   中国文化崇尚家庭本位、内外有别,这才搞得部落大战,民族纷争不断,也搞得“以下犯上”的群众斗争历史悠久。  三、关于婚姻   “结婚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大事,尤其是女人。”先民的婚姻很好讲,无非是“亲上加亲”,发展到奴隶社会,婚姻的性质就变了,婚姻成了一种手段,到封建社会,婚姻就不仅仅是出于爱情发展的成熟了。皇帝老儿最喜欢结婚了,女人也喜欢用自己的身体来换取权力和地位了,结个婚还能使汉匈和好,能使中国与国际社会接轨,婚姻的作用不可小觑,婚姻不是结婚双方的事,而关乎家庭,关乎责任,关乎民族大义,关乎国家前途,于是,婚姻陷入了一个“无爱之婚、无性之恋”的怪圈。到现代,“婚姻是否是爱情的坟墓”成了辩论赛上常青的大树,无数辩手乐此不疲。  我实在是搞不懂我爸妈是怎么走到一起的,两个人吵了十几年,要分不分,要合不合,子女成了维系婚姻的纽带,不离婚最堂而皇之的理由就是孩子,好不容易离了吧又经常保持联系,貌似又想起对方的好了,两个人都一大把年纪的人了,还不知道爱情是什么。父母婚姻的失败给我最大的影响就是“不轻易把心交给男人”,恐怕这也是诸多人一辈子单身,“宁愿没有爱情也不要在爱情里受伤害”的原因吧。但是,奇怪的是,随着单身一族势力日趋强大,医院妇科中心要求做人流的低龄少女越来越多,中国的婚姻文化似乎陷入了一个“要性不要人”的境地。  四、关于信仰   “你有信仰吗?”   “信仰?信仰是什么?”   “我信耶稣,你呢?你信什么?” “我不信什么。”   “怎么会不信什么呢?怎么可能没有信仰呢?没有信仰怎么活?”   “为什么要有信仰呢?你看,我没有信仰不是活得好好儿的吗?”

 “不可思议,不可思议……”

  这是一个西方人跟一个中国人的对话。我想要说的是,中国人真的没有信仰吗?否!中国人有信仰!中国文化有信仰!问题是,中国人的信仰太多、太乱、太容易变,所以,其实中国人没有信仰!中国文化还是没有信仰!  中国人信天地鬼神,却无宗教虔诚;信为人正直,却又极尽左右逢源之策;信礼仪,却又缺少社会公德;信节俭却又大肆铺张浪费;信团结互助却好“窝里斗”;信“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却又好“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信“爱党爱国爱人民”却极尽搜刮剥削之能事受用腐败资产;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却又让每个城市散落着无家可归、无食可觅、无移可敝的老人儿童;信“男女平等”却公然开出招聘条件“女性年龄在45岁以下”;信“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却见少管所人数日日增多;信:温文尔雅”却执行“不打不成材”;信“孔融让梨”却吵着“我得不到的,别人也休想得到!”;信“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却让无数学子甘拜“题海战术”下风;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却逼得数百名教师联名写信讨要一年的工资;信“和谐社会”却又爱明争暗斗;信“淡泊名利”却见无数文人墨客笔锋生刺直抒人生不得志;信尊重自然却见餐馆里野味备受欢迎,动物园中珍稀动物队伍日益壮大……中国文化信仰太多,说都说不完,即使我信仰“坚持真理”,面对权威也还是不得不收敛锋芒作“明智”之举即所谓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中国人有信仰吗?有。等于没有。  中国文化有信仰吗?有。等于没有。  不如没有!  五、关于女人   这又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当今中国,谁要是站在街上吼一句:“女人他妈的不就是件衣服吗?!”,担保他会被骂死。  说实话,我个人对“红颜祸水”一说颇有微辞,男人无德,凭什么把过错全摊到女人特别是美女身上!男人可以有三妻四妾,女人一有外遇便被指责道德品质败坏,男人难道不汗颜吗?女人并不是不能成就大事,而是男人不喜欢也不允许更害怕女人成就大事。  但是,我说话的重点在“但是”,因为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女人就一定也要“三雄四公”了吗?因为男人不喜欢也不允许更害怕女人成就大事女人就甘愿取悦男人,死守厨房吗?
  中国的女人从历史走出来,等到了今天的“男女平等”,悲哀的是,肉走出来了,灵还在徘徊,大多数女人靠依附男人而活。女人需要独立,因为女人是人!女人可以独立,因为女人是人!为什么无数个惨遭家庭暴力的女人痛恨男人却依旧“藕断丝连”?因为“有个男人,至少我还有饭吃,有衣穿,有个男人,心里踏实。”愚昧啊!  女人不是衣服,不是贡品,不是工具,女人是完完全全的人。不要自怜自哀,不要指望爱情会给你一切,中国的女人们,该觉醒了!  六、关于教育   中国的教育很有问题。最有名的科举制的弊端我不想再说,我更关心的是当今中国的教育。  〈1〉关于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学校教育)   素质教育在绝大多数省市是空谈是众所周知的,学校打着素质教育的招牌搞应试教育已经是公开的秘密。身为一名在全国应试教育名区黄冈的恶爪下走出来的莘莘学子,对应试教育之恨之入骨自不用说,我初中、高中毕业时光是可以拿去卖掉的试卷就都超过一米之高,更不用说那些可以收集到一起开家书店的学习资料了!其实,“题海战”还不是应试教育的弊端,应试教育的弊端在于学生模式化机械化地接受教师传输的知识,思维在固定的“标准答案”的限制下趋于僵化,以致学生慢慢失去质疑的冲动和思考的能力。为什么当今中国有那么多优秀的大学毕业生而中国的科技、文学、艺术等等各个方面鲜出对人类社会有巨大贡献的成果?为什么中国人的创新能力连中国人自己都鄙视?中国人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下其中的缘由?  再谈各阶段的学校教育。  我个人认为,当今中国的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大学教育中,最失败的就是初中教育了。在小学,虽然家长、老师在“应试教育为主、素质教育为辅”的方针指导下让孩子承担了过多的压力,但这毕竟还是不小心让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平衡发展了;在高中,老师深刻地懂得升学对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意味着什么,所以会尽一切努力不放弃任何任何一名学生,争取帮助每个孩子考上理想的大学;在大学,尽管充分的自由让不少大学生迷失了方向,但大一点毕竟还是大一点,大学生总会有自己的判断力,大多数还是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而在初中,孩子们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最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细微的关怀,而偏偏有绝大多数老师急功近利,追求重点高中高升学率,对大部分学生不闻不问或者根本就是不痛不痒的假关心,更有甚者,歧视非尖子生,造成一个班的学生两级分化严重,学生“等级矛盾”尖锐。这些伤害反映在学习上还可以看到,反映到孩子的内心就如太阳挡不住乌云的覆盖,严重的负面影响在孩子内心慢慢滋长,在老师家长的不经意间,曾经乖巧听话的孩子仿佛中了邪似的,一下子变得判若两人,沉迷网络游戏、赌博、打架、杀人、在色情场所中寻找刺激。祖国的花朵在自虐、自残、自毁!我们的老师在口口声声教育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的过失呢?!  〈2〉关于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我看这句话对于中国的绝大多数家长来说是废话。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学兼优,“品学兼优”这四个字分量好重啊,可惜极少有家长在命令孩子干嘛干嘛或者呵斥孩子不应该干嘛干嘛的时候意识到这样的错误自己已经犯过很多次了,这也难怪中国的孩子内心深处普遍藏着被压抑的逆反心理,也难怪孩子遭骂遭打的普及性理由是“你还敢跟我顶嘴,反了你了!”   〈3〉关于社会教育   其实这个方面单独列出来理由不充分,当今中国社会存在很多问题,教育方面有缺陷当然也不足为奇。我觉得,社会对人的影响往往是微观的,但渗透进了每个个体的方方面面,所以上文提到的种种问题在学生身上的表现也是可以想到的。而让我痛心的是,意识到问题存在性和严重性的大有人在,而有能力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哪怕是削弱问题的人却鲜有大动作。其实这也不能全怪他们,不是所谓“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吗?生在中国,长在中国,谁能逃得了环境的影响呢?
  中央电视台的公德广告新意百出,至于收效如何我还不得而知,只是期望我们的社会对我们这些需要爱而不懂爱,常常在爱里犯错误的花朵们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多一份关怀,不要让那些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失去拥有春天的机会。毕竟,他们还只是孩子。  洋洋洒洒写了十三页纸,大多是针砭时弊,但这并不代表我是个“愤青”,只是因为中国人听多了“中华文明历史悠久、灿烂辉煌”,我担心我们的民族会自取灭亡才会把这些陈词滥调不厌其烦地拿出来折腾。  不满归不满,痛心归痛心,我们的民族需要的不仅仅是反思,更重要的是反思后的行动。作为一名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我所要做的就是传播中华文明。为此,我一直在默默耕耘,我希望我能用我微薄的力量向世界证明:中国人,行!中国文化,了不起!我想用我微弱的声音唤醒每一个中国人真实的、真诚的、真挚的爱国热情为祖国的崛起奋斗,为世界的和谐奋斗,为人类的进步奋斗!  如果每一个个体都强大起来了,中国何愁不富不强?  如果每一个个体都强大起来了,人类文明何愁停滞?  自强不息,生生不止,不要忘了,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优秀的精神! 两篇文章你选吧!


关于忠孝两全的诗句
文天祥在狱中写作大量诗词,《过零丁洋》、《正气歌》等作品已成为千古绝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4. 古人云:忠孝两难全,认为要以德为先,忠孝两全 你想表达的意思怎么这么表达不清?自古是忠孝难两全,要不然怎会有“鱼翅和熊掌,二者不可得兼”之说?忠是指对国家(指统治者)、对百姓、对家人要有忠心;孝是...

中国传统美德忠孝廉耻勇与好家风的关系
忠孝廉耻勇是构成中国传统美德的一部分。好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重视忠孝廉耻勇和廉洁治家,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文明进步关系到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

古代人说的忠孝仁义具体指的是什么?
忠孝仁义礼义廉耻指精忠报国、孝顺父母、仁爱正义、遵守道德、廉洁不贪、知羞耻。1、忠孝指受忠于君国,孝于父母。出自《东观汉记·北海敬王刘睦传》:“大王忠孝慈仁,敬贤乐士。”(译文:大王忠孝仁慈,尊敬贤才而乐与士子结交。)2、仁义总结成一句话:看到别人有难,能伸手帮一把,有福享的时...

中国历史上是注重孝还是忠?
忠与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忠孝之序,忠为先,精忠报国是我们的天职,也是我们的荣耀!忠孝难两全时,选择忠,忠则尽命,喻孝于忠;如果二者可兼为,也要重视孝,孝当竭力。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特别突出的忠孝名节之人?
岳飞---抗金,海瑞 ---忠直不阿 文天祥 ---千载名篇:《过零丁洋》

中国历史上的忠孝仁义代表人物
庙宇中供奉的人,颂扬的事无不包含着美的传承,与我国古代道德规范推崇“仁、义、礼、爱、忠、孝、诚”是相一致的。从神话中的如来佛祖、观音菩萨到传说中的女娲马祖,从历史名人孔子、司马迁到民族英雄岳飞,那一位不是普救众生,功泽千秋,德操仁义,忠孝诚信的代表人物,人们供奉的目的就是为了让...

历史上真正做到忠孝两全的人都有谁?
忠孝两全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历史上能够真正做到忠孝两全的人物很少,另一方面是我们所了解的历史有限。但我心中,称得上忠孝两全的人有三个,婉拒晋武帝征召的李密,替父从军的魏氏女子花木兰以及介子推。李密的《陈情表》被纳入高中语文教材。李密的文章十分能够打动人,晋武帝看了之后非常感动,于情于...

忠与孝两者关系的理解
宋代士大夫对民间孝行给予极大关注,大力倡导民众之孝,而对自身而言,他们却认为整日围绕父母膝下是“庸行粗迹”(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卷3“程子言性中无孝弟”中所言),有违为国献身的意愿。同时,宋人对“忠孝不并”的两难抉择也有不同的认识。《宋史》卷417《赵葵传》记赵葵...

关于忠孝诚信的诗句
中西方诚信不同的地方: 由于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差异,中西方在诚信之道上,不同之处有:“原善说”与“原罪说” 中国人的诚信之道建立在“原善说”的基础之上,儒家认为人类生而具有善性,具有仁爱的“良心”,只要通过自身修养即可求得诚信之道,认为诚信源于人类的“良知”。 西方的诚信之道则是建立在“原罪说”...

孝忠思想在历史上对国家社会和家庭,有什么积极作
在历史上,我国古代的“忠孝”思想对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家庭和谐等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一味强调“忠孝”,使人们往往屈从于独断的权威或传统的家庭礼教,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形成了国家生活或家庭关系中的不平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新城子区15152714866: 高中议论作文关于孝与理解 -
云飘重酒: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 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在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孝的感人事迹,其中在24孝中,有一则是“闵子 骞劝父感后母”.感人至深.

新城子区15152714866: 怎么写高中历史小论文? -
云飘重酒: 结合你的课本.进行扩展.查找资料.注意是适当的扩展.题目老师已经出了.那么根据题目.着重写传统文化在古代的意义和发展.比如可以说在古代起到人民精神和国家统治的支柱作用,在现代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兼容并蓄传统文化.既要谈到积极的一面,又要谈到消极的一面.(注意每一个论点,也就是观点.都要有论据,包括说理啊,史实啊等等.)积极地,比如说儒家的道德观啊.消极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之类.这要看你发挥了.着重辩证.至于将来.当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现在提倡建立和谐社会.这是个很好的切入点.如果心中对未来有更好的憧憬,那么发挥吧.但都要有理有据.高中写论文,一定要注意的就是至少让你的老师与你共鸣.祝你好运.

新城子区15152714866: 高一历史小论文1000字(自选题材) -
云飘重酒: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国家、民族创造了绚丽多姿、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成了各自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使我们生活的世界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为当代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使传统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出...

新城子区15152714866: 怎样写关于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之类的高中历史小论文? -
云飘重酒: 我个人认为你可以先做一个这样的大纲. 1.首先阐述我国的传统文化,当然这里你可能无法全部把这些都写入进去,可以挑一些典型的进行阐述 2.阐述发展中的中国,存在的历史行的进步(中国发展大事件) 3.传承中发展给现代的中国带来的好处(这里可以以中庸的态度为主体,结合前两块进行糅合,写出一个总结性的段落)

新城子区15152714866: 写一篇关于孔子的议论文 -
云飘重酒: 《弘扬孔子文化精髓,促进综合素质发展》当我提笔写这篇文章时,不由想起去年在妈妈单位举办的联欢会上发生的一件有趣的事情:一位年仅三岁的,超可爱的小弟弟,表演了一个令大人们惊叹的小节目:背诵>全文.这个连说话都奶声奶...

新城子区15152714866: 高中历史小论文咋写? -
云飘重酒: 结合你的课本.进行扩展.查找资料.注意是适当的扩展.根据题目选择立意,比如它在古代的发展和作用、历史意义.比如它的积极意义、消极意义,最后总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基本上这样就可以了

新城子区15152714866: 高一历史小论文 -
云飘重酒: 戏述唐玄宗-------潮起潮落唐朝年间,有许多人叱咤风云.然而我却对唐玄宗是情有独钟,他那精湛的统治能力,巧妙的用人.唐玄宗为广纳贤人,不惜委屈自己,这都让我一一折服,但人算不如天算,如此明理的皇帝最后也因贪图享乐而自作...

新城子区15152714866: 高中历史小论文 写什么比较好些 -
云飘重酒: 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相对时间较近,比较好找资料,大多是近代史接触也多

新城子区15152714866: 中学生历史与社会 思想品德小论文 该写什么? -
云飘重酒: 咋喝我们以前老师流的作业一样啊?!历史与社会:建议以史为鉴,先举历史,在加以议论(不知道你们学没学过议论文,不过一定要用议论文的格式,论点论据论证一定要符合逻辑和现代人普遍的价值观),然后通过历史来说明一个道理(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