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电影观后,谈谈孔子有怎样的思想魅力

作者&投稿:苍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电影观后,孔子有怎样的思想魅力~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至圣之师,万世师表”
,其言行语录和思想轨
迹被其弟子收录集合成《论语》
,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可见孔子的思想对后世影响之深
远。胡玫导演的《孔子》
,一部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电影,当然也吸引众多观众来观赏之,
而对于影片的评价则因人而异,
正面负面当然皆有。
而正如对此影片的评价态度一样,
对孔
子个人的功过是非当然也会有许多不同的观点。


《孔子》这部电影主要从公元六世纪孔子受到鲁定公赏识,得到重用,步步高升,能
够用以礼治国的执政理念来实践。齐鲁会盟中,与齐国斗智斗勇,
为鲁国讨回三城失地,维
护了鲁国的利益。
其政治才能得到充分展示。
齐鲁会盟回来后,
出任代国相,
但季桓子嫉妒,
假传音信,叫人予孔子“珏”
,孔子知“珏,诀也”
。于是这样被罢黜了,开始了其周游列国
颠沛流离的生活。到卫国,孔子得到卫灵公重视,
与卫灵公夫人南子相见,
言谈举止中展现
了其正气凛然不为美色所动的君子风范。
历经磨难,最后,当初陷害孔子的季桓子,识时务
懂谋略,知道鲁国需要孔子,于是去恳求孔子归还故里。
孔子要求不以政事扰之才回国,季
桓子答应。孔子归鲁后,专心治学,开设学堂讲学。公元前四百七十年,孔子逝,终年七十
三岁。
他最早把教育普及于平民,弟子遍天下,故有万世师表之称。他为后人留下的儒家思
想对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了深远的影响,
被举世公认为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河学者的
典范。

孔子既是中国历史上众所周知的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又是鲜为人知的政治家。电影《孔子》就选取了孔子成就最小且最为失败的政治生涯,展示了孔子51岁(即公元前501年)出任中都宰到73岁去世跌宕起伏的后半生。其中主要的情节有:夹谷之会、堕三都、周游列国、子见南子、陈蔡被围、孔子回国以及韦编三绝等,基本上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里所叙述的孔子生平主线一致,同时又融合了孔子的学说主张,不时地穿插了《论语》中的孔子经典语录,着力表现了孔子文韬武略的政治家风范、颠沛流离的“丧家狗”形象以及为师为父的仁者情怀,艺术地再现了孔子形象的魅力,让观众近距离地感受到了真实而鲜活的有血有肉的孔子。
一、孔子形象魅力之一——文韬武略的政治家风范
春秋后期,礼崩乐坏,诸侯征伐、民不聊生,社会极为动荡不安。在这样的乱世,孔子却一直坚守着自己恢复周礼、拯世救民的政治理想。他反对暴政,渴望“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的社会理想;他强调等级名分和社会秩序,试图通过“正名”来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的君臣、人伦关系;他主张举贤,要求“举直错诸枉,可使枉者直”(《论语·为政》);他主张“有文事必有武备,有武事必有文备”(《孔子家语·相鲁》),反对攻占杀伐……孔子的这些为政理念在影片中得到充分体现。
影片一开始,写孔子任中都宰一年,实施礼治,取得了不错的政绩,回朝廷述职。因为鲁定公的赏识和支持,孔子晋升为大司寇,这为他在全国推行礼治、实施自己的执政理念提供了舞台。彼时,鲁国的朝政由“三桓”卿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把持,这也是孔子施政时要面临的重重阻力。而私下里,他因阻止季桓子的家奴漆思弓免受陪葬之死,已经与之结怨。之后,他随鲁定公赴鲁齐两国的“夹谷之会”,与齐景公和大夫黎
且斗智斗勇,维护了鲁国的利益,从齐国收回汶上三城,回国后出任代国相。随即,为了打击“三桓”的势力而巩固中央政权,他提出“堕三都”的举措,引发佞臣谋反,在平叛之后,季桓子假传定公旨意,罢黜了孔子。至此,孔子的政治生涯彻底结束。因此,当连鲁定公都无奈地发出“战败了,谁还在乎你有没有仁义”的叹息时,我们看到了孔子在政治上的失败命运。
孔子的为政时间虽短,然其能文善武的政治才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无论是外交上获得成功的“夹谷之会”,还是内政上归于失败的“堕三都”。尤其是鲁定公十年的齐鲁“夹谷之会”,更是彰显孔子治国才能的高潮部分。会盟前,孔子谋划为鲁定公配备军队,并用善射赢得大司空五百乘兵马的支持。会盟中,孔子不仅化解了齐臣犁弥等人突然发难,还以奇招镇住了齐国大军。会盟后,齐人为孔子的凛然大义所折服,归还了汶上三城。可以说影片中“夹谷之会”的场景,既体现了孔子文武兼备的外交策略,又展示了孔子义正辞言的胆略和才智,较为真实地再现了孔子文韬武略的政治家风范。
如果说,“夹谷之会”是从正面展示孔子的施政魅力,那么“堕三都”则是从反面坐实了孔子的政治才干。“堕三都”是指孔子建议鲁君毁掉“三桓”私邑费、郈、郕的城墙,防止他们拥城自大、各自为政,以求打破“三桓”割据的局面,达到强公室、抑大夫、贬家臣的最终目的。是时,“三桓”之家臣势大震主,故此议亦得到“三桓”的响应。先是郈邑被拆掉了;在拆除费邑时引发了家臣公山不狃的叛乱,孔子率鲁军平定了叛乱;最后拆除郕时,则没有成功。至此,“堕三都”的计划失败。这一剂猛药,不仅震醒了“三桓”,还惊动了邻国的齐景公,他们一明一暗,合力剥夺了孔子的施政舞台。虽然孔子的政治生涯因之结束,但“堕三都”这一环节更让我们见识了孔子那不可小觑的为政能力。
二、孔子形象魅力之二——颠沛流离的丧家狗形象
所谓“丧家狗”,通常是用来形容人凄凄惶惶、无所归依的狼狈样。这一说很符合孔子当时沧桑落魄的外表,然用“丧家狗”来比喻孔子,亦是对其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虽然历经坎坷,却始终保持傲骨的一种褒扬。《韩诗外传》有云:“汝独不见夫丧家之狗欤……顾望无人。(丘)意欲施之,上无明王,下无贤士方伯,王道衰,政教失,强陵弱,众暴寡,百姓纵心,莫之纲纪。是人固以丘为欲当之者也。”这既是孔子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孔子“丧家狗”形象的最好注解。
公元前497年,54岁的孔子被迫离开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十四年的颠沛流离生活。期间,他来往于卫、陈、宋、蔡、叶、楚等国,想劝说诸侯,希望得到重用,以便实施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根本没有哪国国君愿意采纳孔子的建议。影片写孔子冒雨离开鲁国,跌进泥水里仰天长笑的悲凉,可谓开启了孔子辗转漂泊于异国的“丧家狗”之旅,也是孔子为政理想得不到实现的一个缩影。
一路之上,即使是治国理念得不到实施、希望一次次落空,孔子始终怀揣“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与热情,其当仁不让的气势令人叹为观止。影片中写卫灵公起初是很尊重孔子的,不仅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万,还恳请孔子能够见一下自己的夫人南子。南子见到孔子,丝毫不掩饰自己对孔子的爱慕之情,二人的谈话内容也很广,涉及了《诗经》、礼让治国等问题。之后,南子请求卫灵公重用孔子,但卫灵公最终并没给他什么官职,也没让他参与政事。然因“未见如斯好德如好色之人”,也因为预感到卫国即将大乱,孔子离开了卫国。他在卫国为政的愿望也随之化为泡影。同样,其他国家也没有为孔子提供为政的舞台。

一路之上,即使是身处逆境、困境、危境之中,孔子也不以之为绝境,始终坦然面对,将积极乐观而又不失坚韧的人生态度落脚在具体的人生行为当中。影片中孔子离开卫国后,与弟子居于宋,在讲学之际遭遇宋国大司马桓魋派人砍树破坏,孔子依然镇定处之,神色自若地为弟子讲诵《诗》《礼》。再如“陈蔡被围”的情节,写孔子与弟子于陈蔡交界空村中被困七日,众弟子断粮挨饿,有人不禁对老师产生了怀疑。面对如此艰难的环境,孔子虽然面容憔悴,却用琴声传递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的坚强心境,并经受住了苦难现实的考验。
一路之上,即使被世人误解或嘲弄,孔子始终坚守“士志于道”的人生理想,坚持向自己的学生传道。影片写子路问津,招致了农人的嘲弄,还有人劝他隐居算了。面对这种情形,孔子仅是淡然一笑而过。尤其是当孔子与众弟子失散又重聚时,弟子复述他人眼中的孔子,称“东边有个外乡人,其额像尧帝,其肩像子产,神气像大人物,却狼狈得像丧家之犬”。孔子闻听“丧家之犬”之语,开怀大笑,认可了这一说法。虽然时人认为孔子的道行不通,但孔子依然坚持向学生传授君子的必修课“诗书礼乐”,传播“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以忠孝为本,可以使人道和谐、百业兴旺”等治国理念。
总之,影片以散文式的结构展现了孔子周游列国的困顿窘迫,一路遭遇饥寒交迫、战乱逃难以及爱徒死亡,但他一直坚持传道,慷慨悲歌,既让我们敬畏和叹服,又让我们感受到孔子赋予“丧家狗”这一称号的精神内核。
三、孔子形象魅力之三——为师为父的仁君子情怀
虽然影片重点凸显孔子的政治理想,但也不忘展示了孔子为师为父的仁君子情怀。从片头弟子净手听孔子的谆谆教导,到结尾皓首穷经作《春秋》,始终穿插着孔子和众弟子在一起的生活场景。尤其是周游列国期间,师生之间患难与共的深厚情感,可谓催人泪下。孔子众弟子尤其是漆思弓、颜回、子路、冉求等人的所作所为,既让我们感受到孔子对弟子言传身教的影响和领悟到孔子精神的伟大,又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孔子为师为父的仁君子情怀。
漆思弓是影片中虚构的孔子弟子。此人原本是季平子生前爱奴,因抗拒殉葬仓皇出逃,后遭追捕断臂,被孔子收纳为徒,一直随孔子周游列国,后来又随冉求回鲁国迎战齐军。因为他,孔子在朝堂之上雄辩群臣,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力主废除人殉陋制,使得鲁君最终废除了人殉陋制。
颜回外表文弱却意志坚定。颜回之死是影片中最牵动人心的一幕。为了抢救孔子的著述,他反复潜入水中抓取竹简,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孔子抱着颜回的尸体大哭,弟子们劝他,已经三个时辰了,缓不过来了,可是孔子依旧抱着颜回尸体不肯放手,其场面令人震撼。
子路孔武有力,一路伴随孔子左右,为老师保驾护航。后来,为了实现老师的政治理想,子路出仕卫国。子路之死则是影片中最悲壮的一幕。卫国动乱,子路为保护幼小的卫君,浴血奋战,在生命垂危之际,扶冠就义,声言:“我的夫子有教,君子就是死,冠帽也要戴得堂堂正正!”
冉求在陪伴孔子周游列国时,被召回鲁国做官,并在齐鲁大战中率领鲁国军队取得胜利。交战时,冉求展示了非凡的射箭和驾车功力。战后,当季康子问他军旅的本领是学来的还是天生就会的,冉求回答:“学之于孔子”。他不求任何赏赐,只是一再地殷殷恳求能让自己的老师回国。在冉求的努力下,68岁的孔子最终回到了鲁国。
本片的不足之处,就是对“子见南子”事件的处理。“子见南子”是事实,然因史载简单,为后人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然影片将南子想象成孔子的知己,甚至让她死时脑海中依然浮现孔子的影像,实在是一大败笔。尤其是南子所言:“世人也许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痛苦中领悟到的境界。”这样的设置,让爱师如命的颜回、子路、冉有等众弟子情何以堪?孔门号称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难道真的就找不出一个懂得孔子之人么?
总之,电影《孔子》以非常严谨的创作态度展示了孔子推行礼乐仁和的大同世界的艰难历程,褪去了附加在孔子身上的“圣人”光环,将其还原为“人”,表现了孔子终其一生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的高尚人格,塑造了一个人性的、鲜活而傲岸的孔子形象。恰如导演胡玫所言:“我们都听过孔子这个名字,但很少有人真正了解他的事迹。也许我们也在背‘四书五经’,但不一定真正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之根。电影是一种先进而又行之有效的传播手段,我想通过它,让孔子走出《春秋》和《史记》,走进现代人的视野。这也是我拍摄电影《孔子》的初衷。”确实如此,影片不仅多方位地再现孔子形象的魅力,还让我们看到孔子的仁和思想在今天仍具有积极意义。

  孔子既是中国历史上众所周知的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又是鲜为人知的政治家。电影《孔子》就选取了孔子成就最小且最为失败的政治生涯,展示了孔子51岁(即公元前501年)出任中都宰到73岁去世跌宕起伏的后半生。其中主要的情节有:夹谷之会、堕三都、周游列国、子见南子、陈蔡被围、孔子回国以及韦编三绝等,基本上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里所叙述的孔子生平主线一致,同时又融合了孔子的学说主张,不时地穿插了《论语》中的孔子经典语录,着力表现了孔子文韬武略的政治家风范、颠沛流离的“丧家狗”形象以及为师为父的仁者情怀,艺术地再现了孔子形象的魅力,让观众近距离地感受到了真实而鲜活的有血有肉的孔子。
  一、孔子形象魅力之一——文韬武略的政治家风范
  春秋后期,礼崩乐坏,诸侯征伐、民不聊生,社会极为动荡不安。在这样的乱世,孔子却一直坚守着自己恢复周礼、拯世救民的政治理想。他反对暴政,渴望“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的社会理想;他强调等级名分和社会秩序,试图通过“正名”来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的君臣、人伦关系;他主张举贤,要求“举直错诸枉,可使枉者直”(《论语·为政》);他主张“有文事必有武备,有武事必有文备”(《孔子家语·相鲁》),反对攻占杀伐……孔子的这些为政理念在影片中得到充分体现。
  影片一开始,写孔子任中都宰一年,实施礼治,取得了不错的政绩,回朝廷述职。因为鲁定公的赏识和支持,孔子晋升为大司寇,这为他在全国推行礼治、实施自己的执政理念提供了舞台。彼时,鲁国的朝政由“三桓”卿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把持,这也是孔子施政时要面临的重重阻力。而私下里,他因阻止季桓子的家奴漆思弓免受陪葬之死,已经与之结怨。之后,他随鲁定公赴鲁齐两国的“夹谷之会”,与齐景公和大夫黎
  且斗智斗勇,维护了鲁国的利益,从齐国收回汶上三城,回国后出任代国相。随即,为了打击“三桓”的势力而巩固中央政权,他提出“堕三都”的举措,引发佞臣谋反,在平叛之后,季桓子假传定公旨意,罢黜了孔子。至此,孔子的政治生涯彻底结束。因此,当连鲁定公都无奈地发出“战败了,谁还在乎你有没有仁义”的叹息时,我们看到了孔子在政治上的失败命运。
  孔子的为政时间虽短,然其能文善武的政治才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无论是外交上获得成功的“夹谷之会”,还是内政上归于失败的“堕三都”。尤其是鲁定公十年的齐鲁“夹谷之会”,更是彰显孔子治国才能的高潮部分。会盟前,孔子谋划为鲁定公配备军队,并用善射赢得大司空五百乘兵马的支持。会盟中,孔子不仅化解了齐臣犁弥等人突然发难,还以奇招镇住了齐国大军。会盟后,齐人为孔子的凛然大义所折服,归还了汶上三城。可以说影片中“夹谷之会”的场景,既体现了孔子文武兼备的外交策略,又展示了孔子义正辞言的胆略和才智,较为真实地再现了孔子文韬武略的政治家风范。
  如果说,“夹谷之会”是从正面展示孔子的施政魅力,那么“堕三都”则是从反面坐实了孔子的政治才干。“堕三都”是指孔子建议鲁君毁掉“三桓”私邑费、郈、郕的城墙,防止他们拥城自大、各自为政,以求打破“三桓”割据的局面,达到强公室、抑大夫、贬家臣的最终目的。是时,“三桓”之家臣势大震主,故此议亦得到“三桓”的响应。先是郈邑被拆掉了;在拆除费邑时引发了家臣公山不狃的叛乱,孔子率鲁军平定了叛乱;最后拆除郕时,则没有成功。至此,“堕三都”的计划失败。这一剂猛药,不仅震醒了“三桓”,还惊动了邻国的齐景公,他们一明一暗,合力剥夺了孔子的施政舞台。虽然孔子的政治生涯因之结束,但“堕三都”这一环节更让我们见识了孔子那不可小觑的为政能力。
  二、孔子形象魅力之二——颠沛流离的丧家狗形象
  所谓“丧家狗”,通常是用来形容人凄凄惶惶、无所归依的狼狈样。这一说很符合孔子当时沧桑落魄的外表,然用“丧家狗”来比喻孔子,亦是对其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虽然历经坎坷,却始终保持傲骨的一种褒扬。《韩诗外传》有云:“汝独不见夫丧家之狗欤……顾望无人。(丘)意欲施之,上无明王,下无贤士方伯,王道衰,政教失,强陵弱,众暴寡,百姓纵心,莫之纲纪。是人固以丘为欲当之者也。”这既是孔子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孔子“丧家狗”形象的最好注解。
  公元前497年,54岁的孔子被迫离开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十四年的颠沛流离生活。期间,他来往于卫、陈、宋、蔡、叶、楚等国,想劝说诸侯,希望得到重用,以便实施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根本没有哪国国君愿意采纳孔子的建议。影片写孔子冒雨离开鲁国,跌进泥水里仰天长笑的悲凉,可谓开启了孔子辗转漂泊于异国的“丧家狗”之旅,也是孔子为政理想得不到实现的一个缩影。
  一路之上,即使是治国理念得不到实施、希望一次次落空,孔子始终怀揣“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与热情,其当仁不让的气势令人叹为观止。影片中写卫灵公起初是很尊重孔子的,不仅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万,还恳请孔子能够见一下自己的夫人南子。南子见到孔子,丝毫不掩饰自己对孔子的爱慕之情,二人的谈话内容也很广,涉及了《诗经》、礼让治国等问题。之后,南子请求卫灵公重用孔子,但卫灵公最终并没给他什么官职,也没让他参与政事。然因“未见如斯好德如好色之人”,也因为预感到卫国即将大乱,孔子离开了卫国。他在卫国为政的愿望也随之化为泡影。同样,其他国家也没有为孔子提供为政的舞台。

  一路之上,即使是身处逆境、困境、危境之中,孔子也不以之为绝境,始终坦然面对,将积极乐观而又不失坚韧的人生态度落脚在具体的人生行为当中。影片中孔子离开卫国后,与弟子居于宋,在讲学之际遭遇宋国大司马桓魋派人砍树破坏,孔子依然镇定处之,神色自若地为弟子讲诵《诗》《礼》。再如“陈蔡被围”的情节,写孔子与弟子于陈蔡交界空村中被困七日,众弟子断粮挨饿,有人不禁对老师产生了怀疑。面对如此艰难的环境,孔子虽然面容憔悴,却用琴声传递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的坚强心境,并经受住了苦难现实的考验。
  一路之上,即使被世人误解或嘲弄,孔子始终坚守“士志于道”的人生理想,坚持向自己的学生传道。影片写子路问津,招致了农人的嘲弄,还有人劝他隐居算了。面对这种情形,孔子仅是淡然一笑而过。尤其是当孔子与众弟子失散又重聚时,弟子复述他人眼中的孔子,称“东边有个外乡人,其额像尧帝,其肩像子产,神气像大人物,却狼狈得像丧家之犬”。孔子闻听“丧家之犬”之语,开怀大笑,认可了这一说法。虽然时人认为孔子的道行不通,但孔子依然坚持向学生传授君子的必修课“诗书礼乐”,传播“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以忠孝为本,可以使人道和谐、百业兴旺”等治国理念。
  总之,影片以散文式的结构展现了孔子周游列国的困顿窘迫,一路遭遇饥寒交迫、战乱逃难以及爱徒死亡,但他一直坚持传道,慷慨悲歌,既让我们敬畏和叹服,又让我们感受到孔子赋予“丧家狗”这一称号的精神内核。
  三、孔子形象魅力之三——为师为父的仁君子情怀
  虽然影片重点凸显孔子的政治理想,但也不忘展示了孔子为师为父的仁君子情怀。从片头弟子净手听孔子的谆谆教导,到结尾皓首穷经作《春秋》,始终穿插着孔子和众弟子在一起的生活场景。尤其是周游列国期间,师生之间患难与共的深厚情感,可谓催人泪下。孔子众弟子尤其是漆思弓、颜回、子路、冉求等人的所作所为,既让我们感受到孔子对弟子言传身教的影响和领悟到孔子精神的伟大,又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孔子为师为父的仁君子情怀。
  漆思弓是影片中虚构的孔子弟子。此人原本是季平子生前爱奴,因抗拒殉葬仓皇出逃,后遭追捕断臂,被孔子收纳为徒,一直随孔子周游列国,后来又随冉求回鲁国迎战齐军。因为他,孔子在朝堂之上雄辩群臣,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力主废除人殉陋制,使得鲁君最终废除了人殉陋制。
  颜回外表文弱却意志坚定。颜回之死是影片中最牵动人心的一幕。为了抢救孔子的著述,他反复潜入水中抓取竹简,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孔子抱着颜回的尸体大哭,弟子们劝他,已经三个时辰了,缓不过来了,可是孔子依旧抱着颜回尸体不肯放手,其场面令人震撼。
  子路孔武有力,一路伴随孔子左右,为老师保驾护航。后来,为了实现老师的政治理想,子路出仕卫国。子路之死则是影片中最悲壮的一幕。卫国动乱,子路为保护幼小的卫君,浴血奋战,在生命垂危之际,扶冠就义,声言:“我的夫子有教,君子就是死,冠帽也要戴得堂堂正正!”
  冉求在陪伴孔子周游列国时,被召回鲁国做官,并在齐鲁大战中率领鲁国军队取得胜利。交战时,冉求展示了非凡的射箭和驾车功力。战后,当季康子问他军旅的本领是学来的还是天生就会的,冉求回答:“学之于孔子”。他不求任何赏赐,只是一再地殷殷恳求能让自己的老师回国。在冉求的努力下,68岁的孔子最终回到了鲁国。
  本片的不足之处,就是对“子见南子”事件的处理。“子见南子”是事实,然因史载简单,为后人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然影片将南子想象成孔子的知己,甚至让她死时脑海中依然浮现孔子的影像,实在是一大败笔。尤其是南子所言:“世人也许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痛苦中领悟到的境界。”这样的设置,让爱师如命的颜回、子路、冉有等众弟子情何以堪?孔门号称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难道真的就找不出一个懂得孔子之人么?
  总之,电影《孔子》以非常严谨的创作态度展示了孔子推行礼乐仁和的大同世界的艰难历程,褪去了附加在孔子身上的“圣人”光环,将其还原为“人”,表现了孔子终其一生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的高尚人格,塑造了一个人性的、鲜活而傲岸的孔子形象。恰如导演胡玫所言:“我们都听过孔子这个名字,但很少有人真正了解他的事迹。也许我们也在背‘四书五经’,但不一定真正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之根。电影是一种先进而又行之有效的传播手段,我想通过它,让孔子走出《春秋》和《史记》,走进现代人的视野。这也是我拍摄电影《孔子》的初衷。”确实如此,影片不仅多方位地再现孔子形象的魅力,还让我们看到孔子的仁和思想在今天仍具有积极意义。

孔子这部电影主要是从公元6世纪,孔子受到鲁定公的上市得到重用,步步高升,能够用李治国的执政理念来实践,其国会盟中与齐国斗智斗勇,为鲁国讨回三城失地维护了鲁国的利益,其政治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孔子最早把教育给予平民弟子,遍天下故有万世师表之称,他为后人留下的儒家思想对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举世公认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知其不可而为之


电影孔子内容简介
也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于晚年返乡祖国--鲁国,他归而不隐,不懈于教育弟子众人及进行文献整理工作。孔子在失意中逝世,一腔报国热血空付东流。但是,礼崩乐坏终促成万世师表!殁后,其言行及思想终为后世所认同推崇,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根源,尊谥"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的著名故事800
2、选取几个经典的片段谈谈自己的感悟 范文: 电影主要讲的是孔子(名孔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生于鲁国一个没落的贵族里,但他坚持自己的思想,开班教学,创立了私学,改写了只有贵族才能上学的历史。途中因弟子子路救了季府准备殉葬的小奴“期斯弓”而发生的故事,导致孔子受连累被逐出鲁国。 孔子在诸侯各...

跟踪孔令学 如此的结局说明了什么?
这种结尾只非常有讽刺意味的。《跟踪孔令学》是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出品的黑色幽默喜剧电影,由张骁执导,范伟、孙宁、马伊琍、白卉子等主演 。影片改编自胡学文的现实主义小说《大风起兮》,讲述了范伟扮演的语文老师因在课堂没收了一个女生的手机而引发了其男友的跟踪事件,最终孔令学陷入不断的斗争。

孔刘社会评价
在2011年,韩国社会对演员孔刘的十年演艺生涯给予了高度评价。孔刘被《MovieWeek》评选为最具创意的演艺工作者之一,他在那一年的表现尤为突出。他凭借在电影《熔炉》中的杰出表现,展现出了深厚的人文精神,电影不仅触动人心,还推动了国会重新立法,加强了对残障者和性犯罪受害者的保护,这一举措被视为...

胡玫导演的电影孔子中用哪些错误的历史常识
人物称呼孔子的儿子叫孔鲤,可是电影里他第一次出场的时候竟然打成了“孔锂”。另外,孔子怎么会直呼自己的弟子“子路”、“子贡”呢?称呼别人的字,这是对同辈的称呼方法。但孔子是长辈,喊弟子一定是直呼其名的。这部电影从开始写剧本的时候,就一直在和各路专家开会,讨论各种细节问题。这些名字问题,之前...

湄公河行动观后心得总结5篇
湄公河行动观后心得2 其实,现在的我是怀着一种沉重的心情在描述我的所观所感,因为《湄公河行动》这部电影是根据5年前真实发生的事件改编而成的电影,五年的时间足以让普通人忘记很多事情,可是这部电影却活生生的提醒着我们,祖国不会忘记任何一位公民。 2011年10月5日,13位中国船员在湄公河水域惨遭杀害,遗体呈...

人们对孔子有什么样的评价
站在我们今天的角度,一种将道德作为统治他人工具的道德观是否还属于道德的范畴、美德能否成为一个人...《论语·子罕第九》)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第十二》)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在人们心中,孔子大抵就是“圣人”了。其实,他就是一个...

在孔子这部电影中子路是为了保护谁才死的
卫出公。子路初仕鲁,后事卫。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任季孙氏的宰相,后任大夫孔俚的宰。卫庄公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伯姬之弟)为君 ,胁迫孔俚弑卫出公,出公闻讯而逃。仲由在外闻讯后,即进城去见蒯聩,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道:“君子可以死,,但冠不...

孔刘的演技很出色,他都参演过哪些电影作品?
那样一位拥有 完善风采的演员,即便无需小编四处地分享,大伙儿应当也都了解他是何许人也了吧!下边就一起去看一下吧!孔刘 谈起孔刘这名演员,小编也跟很多小迷妹们一样,内心如同住了一只按耐不住颤动的小羊一样,不但将他出演过的全部电影著作都一次性看了,还分外地关心孔刘的最新动向。但是...

哪些电影给人很大的启发?
创作者的创作方法是不现实的,但是杰出的电影作者不仅仅可以影响普罗大众,还可以在艺术观、创作方法论上...就谈谈最近又刷了一遍的《死亡诗社》吧,片中的诗歌老师Mr. Keating其实真的好棒,我觉得他是真正唤醒...如果重新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非要在这个爱上面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

当阳市13115641623: 看周润发的《孔子》,写300字的观后感 -
冻艺金花:[答案] 看完电影 好像孔子是军事家 因拆迁三个王的领地而大动干戈 后来拆迁失败离开鲁国 怎么今年的电影都和拆迁抜钉子户有关.阿凡达拔钉子户 抜到外星球了 不过 说实在的 阿凡达比孔子好看 好几十倍.孔子是个伟大的思想家,看不出电影中孔子的思想...

当阳市13115641623: 求一篇最新电影《孔子》的观后感,500—600字我们老师要我们看周润发演的《孔子》一影片后写观后感, -
冻艺金花:[答案] 近日观看了电影《孔子》,对孔夫子的敬佩之情更深一层.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

当阳市13115641623: 《孔子》影评 -
冻艺金花: 春秋割据,各国战乱,孔子的年代就穿插在这样的乱世中.他和他的弟子们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十几年.一直未曾放弃的是礼义仁和. 我带着并不是很高的期望去看这部影片.两个多小时,和场内的观众一起,很安静地看完.正如胡玫所说“《...

当阳市13115641623: 看了孔子的电影有什么感想 -
冻艺金花: 在那个礼崩乐坏诸侯割据战乱连连的年代,孔子空有一腔热血和斗志,想借助鲁国的君上实现自己宏伟的政治抱负,不想君上只是个傀儡君王,掌控不到国家机器——军-队.所以孔子的改革就像街边耍猴人的把戏,跳的最欢的时候却遭到主人...

当阳市13115641623: 观电影《孔子》的读后感,一定不要太好 ,能凑个数的就行,600字
冻艺金花:孔子》上映已经几天,观众的反应截然分为两派,以专家学者为首的一派力挺之,而普通的观影者则力拍之,他们感到这部影片平平无奇,之前看到发哥又是下跪又是掉泪,以为会很好,结果看完之后发现自己被发哥忽悠了.这个结果让我既有...

当阳市13115641623: 电影《孔子》中5个能体现孔子思想的镜头 -
冻艺金花: 第一个镜头不就是吗?!讲人要遵从仁义礼还有对那个小孩(漆思工)的时候不也是嘛!要季府的人不要杀他!不是处处体现孔子的思百想吗?!体现了孔子的仁者爱人!然后是和齐国的会晤,用一百辆牛车赶走了齐国,体现了孔子爱好和平!还有要拆掉三桓的城墙,体现了度孔子遵从古礼的思想!最后就是劝鲁公不能撤销拆城墙的建议,“志士仁人,宁杀身以成仁,不可求生而害人”这可是孔子的原话,难道不是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吗?!

当阳市13115641623: 电影孔子里反映出孔子有那些主张以及内容有没有失实 -
冻艺金花: 有的

当阳市13115641623: 《孔子》观后感一篇600字左右 -
冻艺金花: 几天前,去电影院看了《孔子》,看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想领略一下胡玫导演如何表现这位古代的圣人.看了之后,感觉就这部片子不象一部电影.大凡一部电影,都应该有故事的铺陈、发展和高潮,但《孔子》不是,整个片子就像是一部没有...

当阳市13115641623: 有没有电影《孔子》的影评,600字的. -
冻艺金花: 孔子,一位春秋时代的儒家学说创始人.他的灵魂在胡玫的协助下,学会了穿越,霎时回到三国年代,附体于诸葛孔明身上,即使离开时,也带走了孔明的特质.孔子竟然只是个郁郁不得志的政治落魄者,我没法从《孔子》片中看到那部《论语...

当阳市13115641623: 电影《孔子》在全国的热映再度掀起了一阵“孔子热”,电影所体现的孔子“仁、义、礼、智、信”的儒家精神非常值得当今世人研习.《孔子》在韩国观众... -
冻艺金花:[选项]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