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作者&投稿:仰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十一条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并对这种应用的立足点作了明确的阐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需要指出的是,所谓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的整合,并不是简单地应用课件进行演示的语文辅助教学,而应该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语文课程的“融合”──在日常课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就像教师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的自然。
然而,目前有这样的多媒体课堂:有的课堂成了播放幻灯片的大厅,一放到底,把过去的“教师一言堂”变成现在的“课件一展堂”;有的课堂还成了网吧,放任学生各自上网寻找自己喜爱的内容。在一些公开课中,我们还发现,在课堂上完全可以让学生动脑思考、亲自完成的,却被多媒体课件的模拟演示所代替;在课堂上明明需要学生通过文本描述来实现自我想象、联想、体验和感悟的,却被多媒体课件同化到一种认知与体验上去了。那么,如何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机整合呢?怎样正确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培育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呢?成为我们现代语文教学以待解决的两大问题。
一、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机整合
用事先设计的课件演示流程取代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活动,是非常不妥当的。
语文阅读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揣摩、品味、联想实现多姿多彩的再造想象和个性化的情感解读。如果一味地以标准化的图像知觉取代语言感知,那就无情地侵占了学生的想象空间,粗暴地践踏了学生独特的体验,从而背离语文教学的目标。[1]在传统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文本和黑板构成教师主要的教学方式,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引进和使用为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增加了活力,同时,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灵活使用这些现代教育技术的话,还可以培育学生语文阅读的创新思维能力。
1.快速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阅读课堂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创设阅读教学情境中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学生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获得对阅读内容的真实感受,激发了阅读兴趣,丰富了情感,提高了阅读效率。比如,用电视剧《红楼梦》的片头导入《林黛玉进贾府》,片头悠远而略带苍凉的主题曲有利于学生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片头的镜头更有利于学生进入情境,奠定了后面阅读鉴赏的基调。
2.丰富阅读教学内容,开阔学生阅读视野
现代教育技术为语言文字训练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为学生展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现代教育技术巨大的容量,形象生动的画面丰富了阅读教学内容。同时,这些内容的介绍不仅开阔学生阅读视野,而且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以及创新的意识。
3.突出阅读教学重点,降低阅读教学难点
现代教育技术综合运用声音、图像将阅读文本由抽象变为具体,静态转为动态,枯燥化为生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等方面的困难,不仅降低了阅读教学难点,还突出了阅读教学重点。比如,在学习《凡尔赛宫》这篇课文时,学生很难勾勒出凡尔赛宫的布局,教师可以利用软件来演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位置感受凡尔赛宫的雄伟壮丽。
4.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
现代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全面提高各种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发展,而网络教学的特点正是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构建知识库进行阅读、思考以及交流。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检查学生的学习状况。
二、正确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育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法。它往往能突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其观点总是富有创意。[2]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过于细化,以至于一堂课有哪几个教学环节,每个教学环节有哪几个问题,这些问题选用哪几张幻灯片,每个问题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提问都设计得非常严密,甚至连学生该用怎样的句式,用哪几个词语来回答都预先替学生设计好了。然而在教学流程中,时刻都按预先安排执行,容易使教学变成了教师展示课。学生回答稍有偏差,教师就迫不及待地进行点拨引导,根本没有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流程时,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给学生预留创新的时空。创新思维是思维的智力品质之一,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多种因素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动态结构过程,它包括知、情、意在内的各种心理活动在最高水平上的综合。[3]
既然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是创新能力品质中的核心因素,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来培养学生无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正确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当然,在正确使用教育技术之前,我们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阶段和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中小学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由于知识经验的局限,他们的思维还很肤浅,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都正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不断加强。因此,在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时候,首先必须考虑到上述问题,并按照“知识—能力—创造”这样一个程序进行。同时,语文阅读和思维之间的关系也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从思维特征的角度来说,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第一,语文阅读活动与思维合二为一。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理解和分析都需要依赖思维,此时,思维就是语文阅读活动的过程,语文阅读活动的结果就是思维的结果。第二,语文阅读活动是通过思维间接地认识未曾直接接触感知过的事物,读者依赖思维去感受文本中的情境。第三,语文阅读活动中解决阅读问题就是思维的目的,比如思考运用什么方法手段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理解问题。第四,语文阅读活动的目的是通过的思维来创造生产新的事物。[4]
可以说,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最高表现,它寓于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两者之间。那么,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培育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呢?
1.正确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提高学生阅读学习兴趣
在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方面,一些教师开始盲目地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不管需不需要,适不适合,只要在课堂教学中就使用媒体,他们认为现代化教学中不可缺乏多媒体,从而引起了现代语文阅读教学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实际上,这种不恰当的选择和使用,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我们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只有在需要的时候,在合适的时候,多媒体的使用才能提高学生阅读学习兴趣,才能培育学生创新性思维,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加大阅读课堂教学容量
多媒体的制作对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语文教师要从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现状,结合文本的知识和学生的所需来制作多媒体课件。在制作过程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值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要加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来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3.创造学生良好的课堂氛围,发挥学生创新性思维
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产生创造的欲望和志向,包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团结的氛围。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会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能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维创新,表达独特见解。事实上,大多数学生都善于想象,即使有些学生的想象不切实际,教师也应该肯定他们的回答,尤其是新颖的回答,而不是轻易地否定他们。

在突飞猛进的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迎面而来,我国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现代教育媒体介入教学领域,使教育发生了新的革命,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实施创新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创新性人才。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深入浅出地挖掘教材本身的创新意识,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际问题入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精心创设有启发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实践,依靠自身的潜能,在实践感知中主动地发现知识产生的全过程,掌握知识,学会学习,从小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设疑引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兴趣。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小学生喜新猎奇,爱操作摆弄,对生动形象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喜欢在实践中主动探究,表现自己。教学中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借助环境因素的刺激作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每个人都有创新潜能。一个人没有创新兴趣,就不会去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向往,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兴趣和动机。教学中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它既能传递教学内容,又能调节课堂气氛,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各种疑问和设想,激发学生的创新学习的情感,引发学生积极探究新知的心理,培养学习兴趣。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新意识。

求异是创新的核心,联想是创造的翅膀。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做“25×18”时要求学生不局限所学方法进行一题多解,看谁的解题认识方法最多、最简便、最合理。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情绪高涨,人人都自觉参与,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经反复验证、相互讨论后,出现如下解法:

25×18=25×2×9=450

25×18=25×6×3=450

25×18=18×5×5=450

25×18=20×18+5×18=450

25×18=25×10+25×8=450

这些解题方法是学生在无拘无束的共同探索中得到的,既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潜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同时又为学生创造了合作学习的机会,在共同探讨、分析比较中,又自觉地发现自身的差异,培养了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和探索创新的能力。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呈现过程,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知识的形成过程就是知识的创新过程,要发展学生和创新思维,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使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利用电教媒体将教学中所涉及的事物、形象、过程等全部内容再现于课堂,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使难以觉察的东西能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感觉能力可及的范围内,随着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深刻理解教学内容获取新知识的同时,发展创新思维。

4、运用电化教育技术,让学生在教学中“主动”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语文课运用电化教学,扩大了知识容量,让学生懂得了更多的道理,进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每个人都去寻找和发现生活中有联系的事物和现象,然后一起交流各自的研究成果,大家获得的信息更多,掌握的知识更多,这种知识来自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学生的实践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总之,运用电教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不受时空的限制,能够活跃学生思维,开发创新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造就出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备条件
1、从老师的方面来讲,除了要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全面系统的教学能力之外,还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课堂上,老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情感的交流,面孔亲切,语言具有感染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进行灵活的引导,充当学生学习的顾问,同时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肯定学生的每一次进步,让学生在赏识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而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2、从学生的方面来讲,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理。自信可谓是学生自主学习强大的精神后盾。我们的学生经过小学的学习,都储备了一定量的知识,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了,但我们常听学生说“我不行”、“我做不出来”、“老师没教我”等等“谦虚”的话。实际上这不是谦虚,而是我们的学生缺少一份生气、一份自信心,缺少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学生们不敢相信自己的力量,习惯于老师填鸭式地向自己灌输知识,而不敢独立自主地探索知识。这样一来,学生们就不能领略到通过自主学习得到的那种茅塞顿开的激动、登堂入室的欢欣,不能开动自己的大脑,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智慧。
所以,作为老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心理上的优越感,关注他们成长与发展中的每一点进步,帮助他们发现自己、肯定自己,让每一个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都能有所发现,让他们都能拥有一份成功的喜悦,进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对知识的真正兴趣,使他们敢于且有能力进行自主学习,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藐视挫折、挑战困难、相信自己、敢于创新。
二、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要创设民主交流的学习气氛,促进师生间、学生间互相学习。教师以平等民主之态和学生合作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情景,鼓励师生合作学习;要求采取多种导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要求发挥学校课程的整合功能,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
三、强化意识,创造条件,培养中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1、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培养中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此教师必须精心营造一个民主、开放、合作的教学氛围:⑴要求学生把课堂上听不懂的、作业中不会做的、书中看不懂的内容及时向同学和老师求问;⑵要求学生按老师指导的提问方法,每节课提一、二个问题;⑶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问题,反对人云亦云,要敢于向课本、权威质疑,要会提出不同见解。
平时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应采取积极、热情、严谨的态度,尊重并认真思考学生的提问,当学生的提问过于简单可笑时,可给以引导说明而不嘲笑讽刺;当学生的提问教师一时回答不了时,要能灵活应变而不敷衍塞责;当学生提出好的问题时,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让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提出问题的意识和兴趣。这样,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提出的问题也更有份量了。
2、给中学生创设提出问题的时空。要提出问题必须去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在上课时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一言堂的做法,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并为他们创设观察的情景,使学生有机会通过思考提出问题。有时我故意设置一些陷阱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此外,我还布置提出问题的作业,进行提出问题的考查。这些措施都有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四、转变课堂角色,促进自主学习
传统的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处在“主角—配角”的关系中,学生被教师主宰着,学习活动是一种被动行为。在被动的前提下,学生只会接受,不会自主不会创新,这种学习属于低效的学习。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而且是教学的主体,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人。学生的种种能力不是单纯的“教”就能培养出来的,教师给学生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大量的知识要靠学生自主去学习、掌握,大量的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要靠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为此,教师就要创设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转变师生关系,构建适合于自主学习的、新型的课堂角色。
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主宰者。要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要同学生一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习者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在参与中表现。教师要建构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处处设疑:形成认识冲突,刺激求知欲望。要及时内化:通过自学、讨论及教师适当的引导,完成认知冲突,掌握新知。反馈练习:对掌握的新知进行巩固练习,并不断提高、拓展。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和运用数学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徒刑旧匀展销会嚎揖


做ppt是现在每一个老师的必备技能么?
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现代课堂中。作为一名现代中小学教师,掌握制作PPT是教师的必备技能。利用PPT教学有以下优势: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的目的是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好奇心、加强动力,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现代是信息化时代,在追求简便、有效、快捷的生活方式时,信息化教学也...

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具体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 A 系统方法是现代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 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18个义项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中文名 现代教育技术 核心 计算机 属于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理论与技术 运用 现代教育理论和...

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有何不同和区别?
http:\/\/www.360doc.cn\/mip\/827299585.html 信息技术(IT即Information Technology)就是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

对信息化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有何思考
他们学习如何运用教育技术快速地接触各种人士、社会以及文化的思想和经验。通过发展教育的使用能力来推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性,有能力判断何时何地以最佳效果来使用教育技术,并考虑其在目前以及未来对家庭和工作生活的意义。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手段,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推动了教育的现代化...

谈谈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有何关系
应用网络技术探究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提出问题的环节。能够唤起教师发现问题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为了适应探究性学习的需要,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现有知识的迁移,从教学中发现与课堂学习有关的内容进行探究。三、信息技术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信...

初中历史老师年度总结报告范文5篇
同时也挤出时间来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丰富自己的教法,引导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不足方面 本学年度来看,工作中依然存在些问题,比如说:在教学中如何将趣味性与时效性相结合还需要下功夫,而且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问题也还缺乏一些有效地办法,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学生学习计划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二、教学目标 1、使由“学会”向“会学”转变。2、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自主学习。三、教学设想 1、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制定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具体的教学计划。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知识的主人, 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实行启发式,探究式,...

如何激发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4、利用多媒体,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功能,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要学好一门课,首先应该对这门课产生兴趣。历史是一门学起来较枯燥的科目,而且常常被学生当做“副科”来学, 因此,历史教师要利用各种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展示历史教学的魅力,激发...

开学后很紧张…怎么办
第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增强课堂吸引力。根据学生开学伊始容易课上犯困等症状。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动画、声音、图像及文本并存的优势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第三,教师在开学初期要注意观察哪些学生不容易进入状态,调查具体原因,研究防治方法,来帮助学生...

谈谈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何作用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1286 获赞数:5653 向TA提问 私信TA 关注 展开全部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让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枯燥无味,给学生创设了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

宜州市13798644130: 如何运用现代大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
鲁卷脑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已进入了人们日常生活、学习的各个领域.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完善为创新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正在形成.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主要作用,就在于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能够创造性地思考、解决问题.

宜州市13798644130: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鲁卷脑灵: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亟需新的创造精神的时代. 信息技术 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课程,正迅速普及到中小学,成为教育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的重要学科.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如何在信息技...

宜州市13798644130: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鲁卷脑灵: 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查找、收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预习的一个部分.教师可以在节假日或者周末时间,布置本单元课文需上网查找的内容,让学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搜集课...

宜州市13798644130: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
鲁卷脑灵: 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它是建立在知识的传播、转化和应用基础之上的,而这一切又深深扎根于教育基础之上,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都离不开教育对它的支撑.因此,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首先应从教育创新入手,大力提倡...

宜州市13798644130: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鲁卷脑灵: “信息技术要从小学生抓起,普及好、传授好信息技术课关系到学生的将来.”这是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关键词.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课程,正迅速...

宜州市13798644130: 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
鲁卷脑灵: 创新思维以学生的思维品质为依托,这就要求教师摒弃那些不利于学生创新人格、创新意识、创新技能培养的种种做法,建立平等互动、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教师要信任学生,赏识他们的言行,承认他们的天性,保护他们的童趣、童心,与学...

宜州市13798644130: 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创新精神 -
鲁卷脑灵: 张希玉 徐琳(潍坊市第十中学,山东潍坊261041;潍坊市奎文实验初中,山东潍坊261041) 一、认清创新教育的内涵,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 中学基础知识教学,特别是理科教学,是对前人所积累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

宜州市13798644130: 现代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哪些作用 -
鲁卷脑灵: (一)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二)课余生活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宜州市13798644130: 电大考试试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鲁卷脑灵: 要从改变旧有的教学思想入手,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被动地位,使其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切实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的指导思想是;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知识,发...

宜州市13798644130: 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哪些?
鲁卷脑灵: 如何培养创新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该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着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通过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创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