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是唐朝哪个皇帝派去取经的?

作者&投稿:水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上唐玄奘因为什么去取经?是否是皇帝派过去的 ?~

不是皇帝派玄奘西行的。历史上唐玄奘取经的原因:
鉴于法相学形成北方地论学、南方摄论学的差异,如何融合二者,成为玄奖思考解决的问题。武德九年(626年),此时适逢天竺僧波颇抵长安,玄奘得闻印度戒贤于那烂陀寺讲授《瑜加论》总摄三乘之说,于是发愿西行求法,直探原典,重新翻译,以求统一中国佛学思想的分歧。
贞观元年(627年)玄奘结侣陈表,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乃“冒越宪章,私往天竺”,长途跋涉五万余里。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二十九岁的玄奘,玄奖为究竟瑜伽唯识学,始道途西行。

扩展资料:
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唐僧西行途中的最大障碍来自妖魔鬼怪。在小说中,唐僧是由唐太宗亲自任命去西天取经的。临行前,唐太宗亲自将通关文牒交给唐僧,还与他结拜为兄弟,对他非常支持。然而,真实的玄奘在西行伊始,最主要的障碍却来自朝廷。
初唐时期,国家初定,边界不稳,国人不允许出境。贞观元年(627年),玄奘几次三番申请“过所”(即通行证,小说中的通关文牒),以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此事并没有打消玄奘西行求法的念头,他决心寻找机会西行。
根据当时规定,私度边关比私度内地关隘惩罚更重,所以他的这个决定非常危险。贞观三年(629年),长安遭遇大灾,政府允许百姓自寻出路,玄奘借机混入灾民中偷渡出关。那年,玄奘刚好二十七岁。从这一天开始,他踏上了一条充满未知的道路。
真实的玄奘具有坚定的勇气和过人的胆识,完全和小说中胆小怕事的唐僧不同。玄奘的西方行历程虽没有九九八十一难,却也危机重重,多次险些被抓,但他最终都能顺利过关。
玄奘到达凉州(今甘肃武威)地界时,住了一个多月,为当地僧众祭坛说法,很受欢迎。凉州是甘肃河西走廊的一个大都会,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
当时为防备颉利可汗的突厥军队侵扰,凉州都督李大亮接到朝廷圣旨:封锁边关,禁止人员西行。当玄奘打算继续西行时,凉州守关官兵不敢自作主张开关放行,只好先行呈报李大亮定夺。李大亮知道玄奘的名声,让部下转达他的命令:不许西行取经,立即回京。
玄奘顿时陷入进退两难境地。也许天无绝人之路,凉州有一位叫慧威的和尚帮了他。慧威是河西一带的佛门领袖,很有权威。
慧威得知李大亮的限令后,决定帮助玄奘。他派了慧琳、道整两个弟子护送玄奘偷偷出关。白天官兵防守甚严,无法出关,于是他们夜半更深时找个无人处顺着绳索偷偷出城。
玄奘在慧琳、道整两个和尚的护送下,一路上风餐露宿,昼伏夜行,几日后到达瓜州(今安西)。瓜州刺史独孤达敬重佛法,听说玄奘法师来到,热情款待。此时凉州都督李大亮追访玄奘的公文很快也跟来了。他们对玄奘的身份产生了怀疑。
一个叫李昌的官员私下将公文拿给玄奘看,并问道:“法师是不是此人?”玄奘迟疑着不敢作答。李昌又说:“请法师说实话,如果你就是玄奘,我为你想办法。”玄奘只得如实相告。知道实情的李昌为玄奘的行动和精神所感动,当着玄奘的面撕掉文书,让他尽快动身。
离开瓜州后,他为了避开官府的盘查,不敢公然行官道,却又必须依傍官道,以免遭迷路,但随时有遇到官兵的危险。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揭密真实的玄奘:与胆小怕事的唐僧判若两人

唐僧就是玄奘,他于唐朝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时期一人远游印度,西行五万里取经。
贞观三年(629年),玄奘毅然由长安私发,冒险前往天竺。
经过高昌国时,得高昌王麹文泰礼重供养,复欲强留玄奘以为国之法导,玄奘“水浆不涉于口三日,至第四日,麹文泰发觉玄奘气息渐惙,深生愧惧,乃稽首礼谢”,遂与玄奘结为义兄弟,相盟自天竺返国时更住高昌三载受其供养,讲经说法。
离开高昌后,玄奘继续沿着西域诸国越过帕米尔高原,在异常险恶困苦的条件下,终于到达天竺。
在天竺的十多年间,玄奘跟随、请教过许多著名的高僧,他停留过的寺院包括当时如日中天的著名佛教中心那烂陀寺,他向该寺的住持戒贤法师学习《瑜伽师地论》与其余经论;瑜伽行派大师戒贤是护法的徒弟,世亲的再传弟子。
在贞观十三年,他曾在那烂陀寺代戒贤大师讲授《摄大乘论》和《唯识抉择论》。此后,玄奘还徒步考察了整个南亚次大陆。
学成以后,他立真唯识量论旨,在曲女城无遮辩论法会上,等待十八天,结果无人敢于出来辩难,他因此不战而胜,名声鹊起,威震全天竺,被当时大乘行者誉为摩诃耶那提婆,亦即“大乘天”,被小乘佛教徒誉为木叉提婆,亦即“解脱天”。
643年,玄奘载誉启程回国,并将657部佛经带回中土。贞观十九年(645年),回到长安,受到唐太宗的热烈欢迎。

扩展资料:
玄奘法师西行求法,往返19年,经达138个国家和地区,学遍并精通当时流行的佛学大大小小的学说。回国后,创立了中国的佛教宗派唯识法相宗,法相宗着眼于佛法,是研究佛法和实践佛法的佛学宗派。法相宗在唐朝盛极一时,还影响了日本、韩国等地佛教的发展。
玄奘一生共译出佛教经论75部1335卷,所译经典不失原旨,通顺流畅,无论是翻译数量,还是质量,都是中国佛学翻译的扛鼎之作。
在他翻译的所有作品中,最多是大乘经典中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总共有600卷,其中就有广为人知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其次是瑜伽唯识经典中的作品21部,总共有201卷。小乘经典中的21部作品,总共有201卷,其中包括《解深密经》和《瑜伽师地论》等基本经典。另外还译有密教经典。
西行回国后,玄奘法师翻译佛经,弘扬佛法,勤奋的身影在关中留下了不朽的印记。公元645年,玄奘法师回国后,最先是在弘福寺组织译场。
在弘福寺的三年多时间里,玄奘法师从翻译《大菩萨藏经》开始,共译经178卷。他的著作《大唐西域记》,记录了西亚、南亚广大区域内的110个国家以及传说中的28个地区的社会历史变迁及当时的山川、地邑、物产以及风俗状况。
这不仅让国人了解这些地方的风土人情,也为印度考古界提供大量史料,成为研究古代印度问题的权威之作。
他又将《老子》、《大乘起信论》译作梵文传入印度,传播中国文化。公元648年,玄奘成为大慈恩寺首任住持。在大慈恩寺的十年时间,他翻译了四十余部五百多卷重要佛经,建造了大雁塔。
公元659年,玄奘入住玉华寺,并于公元664年圆寂于此。在玉华寺近五年时间里共翻译佛经682卷。
此外,玄奘法师还在长安紫微殿西弘法院翻译了《摄大乘论无性释》,在终南山翠微宫翻译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在长安凝云殿西顺贤阁翻译了《阿毗达磨发智论》和《大毗婆沙论》等佛经。
至于中国佛教法相宗的祖庭之一的兴教寺,则是玄奘法师和他的弟子们长眠之地。玄奘法师圆寂以后,先葬于云经寺,后迁葬于兴教寺。
另外,玄奘法师的弟子、法相宗传人窥基法师、圆测法师也安葬于此。作为唯识法相宗的三位祖师归葬之地,兴教寺展现出玄奘西行将佛教传至长安后的发展及其对亚洲各国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玄奘

俗家姓陈,乳名江流,法名玄奘,唐朝第一高僧,所以被人们称为唐僧。西行取经时,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赐法名三藏(梵语tri^n!i pit!aka^ni,巴利语 ti^n!i pit!aka^ni。又作三法藏。藏,梵语pit!aka,意谓容器、谷仓、笼等。(一)指经藏、律藏、论藏。系印度佛教圣典之三种分类。据大乘庄严经论卷四述求品载,藏,‘摄’之义,即总摄一切所应知之意。若依觉音之说,则藏为‘谙记’之义,即以谙诵之法而师徒口传。另据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经卷中载,藏为‘器’之义,即容受所应知之一切教法之意。大众部与其他部派在三藏之外另加杂藏(本生因缘等),犊子部另加咒藏(真言、陀罗尼)而成立四藏。法藏部另加咒藏与菩萨藏,大众部之一说部另加杂集藏与禁咒藏,成实论加上杂藏与菩萨藏,六波罗蜜经加上般若波罗蜜多藏与陀罗尼藏,五者合称五藏。此外,经藏与律藏二者,或声闻藏与菩萨藏两者,并称为二藏。) 。唐僧十八岁出家皈依佛门,经常青灯夜读,对佛家经典研修不断,而且悟性极高,二十来岁便名冠中国佛教,倍受唐朝太宗皇帝厚爱。后来被如来佛祖暗中选中去西天取经,并赐宝物三件,即袈裟、九环锡杖、金箍咒。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小说中他西行取经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为弘扬佛家教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不忘他的历史功绩。 玄奘(602年-644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历史上最伟大的译师。俗姓陈,本名袆,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佛教法相宗创始人。高僧,佛教学者、旅行家,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唯识宗的创始者之一。 幼年出家玄奘家贫,父母早丧。13岁出家,之后遍访佛教名师,先后从慧休、道深、道岳、法常、僧辩、玄会等学《摄大乘论》、《杂阿毗昙心论》、《成实论》、《俱舍论》以及《大般涅盘经》等经论,造诣日深。因感各派学说纷歧,难得定论,便决心至天竺学习佛教。贞观元年(627)玄奘结侣陈表,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乃“冒越宪章,私往天竺”,始自长安神邑,终于王舍新城,长途跋涉五万余里。 贞观二年正月玄奘到达高昌王城(今新疆吐鲁番县境),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礼遇。后经屈支(今新疆库车)、凌山(耶木素尔岭)、素叶城、迦毕试国、赤建国(今苏联塔什干)、飒秣建国(今撒马尔罕城之东)、葱岭、铁门。到达货罗国故地(今葱岭西、乌浒河南一带)。南下经缚喝国(今阿富汗北境巴尔赫)、揭职国(今阿富汗加兹地方)、大雪山、梵衍那国(今阿富汗之巴米扬)、犍双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其毗连的阿富汗东部一带)、乌伏那国(巴基斯坦之斯瓦特地区),到达迦湿弥罗国。在此从僧称(或作僧胜)学《俱舍论》、《顺正理论》及因明、声明等学,与毗戌陀僧诃(净师子)、僧苏伽蜜多罗(如来友)、婆苏蜜多罗(世友)、苏利耶提婆(日天)、辰那罗多(最胜救)等讨信纸佛学,前后共2年。以后,到磔迦国(今巴基斯坦旁遮普)从一老婆罗门学《经百论》、《广百论》;到至那仆底国(今印度北部之菲罗兹布尔地方)从毗腻多钵腊婆(调伏光)学《对法论》、《显宗论》;到阇烂达罗国(今印度北部贾朗达尔)从旃达罗伐摩(月胄)受《众事分毗婆沙》;到窣禄勤那国(今印度北部罗塔克北)从阇那多学《经部毗婆沙》;到秣底补罗国(今印度北部门达沃尔)从蜜多犀纳受《辩真论》、《随发智论》;到曲女城(今印度恒河西岸之勒克)从累缡耶犀纳学《佛使毗婆沙》、《日胄毗婆沙》。贞观五年,抵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受学于戒贤。 玄奘在那烂陀寺历时5年,备受优遇,并被选为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前后听戒贤讲《瑜伽师地论》、《顺正理论》及《显扬圣教论》、《对法论》、《集量论》、《中论》、《百论》以及因明、声明等学,同时又兼学各种婆罗门书。 历游五印贞观十年玄奘离开那烂陀寺,先后到伊烂钵伐多国(今印度北部蒙吉尔)、萨罗国、安达罗国、驮那羯碟迦国(今印度东海岸克里希纳河口处)、达罗毗荼国(今印度马德拉斯市以南地区)、狼揭罗国(今印度河西莫克兰东部一带)、钵伐多国(约今克什米尔的查谟),访师参学。他在钵伐多国停留两年,悉心研习《正量部根本阿毗达磨论》及《摄正法论》、《成实论》等,然后重返那烂陀寺。不久,又到低罗择迦寺向般若跋陀罗探讨说一切有疗三藏及因明、声明等学,又到杖林山访胜军研习唯识抉择、意义理、成无畏、无住涅盘、十二因缘、庄严经等论,切磋质疑,两年后仍返回那烂陀寺。此时,戒贤嘱玄奘为那烂陀寺僧众开讲摄论、唯识抉择论。适逢中观清辨(婆毗呔伽)一系大师师子光也在那里讲《中论》、《百论》,反对法相唯识之说。于是玄奘著《会宗论》三千颂(已佚),以调和大乘中观、瑜伽两派的学说。同时参与了与正量部学者般若多的辩论,又著《制恶见论》一千六百颂(已佚)。还应东印迦摩缕波国(今印度阿萨姆地区)国王鸠摩罗的邀请讲经说法,并著《三身论》(已佚)。 接着与戒日王会晤,并得到优渥礼遇。戒日王决定以玄奘为论主,在曲女城召开佛学辩论大会,在五印18个国王、3000个大小乘佛教学者和外道2000人参加。当时玄奘讲论,任人问难,但无一人能予诘难。一时名震五印,并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戒日王又坚请玄奘参加5年一度、历时75天的无遮大会。会后归国。 回国译经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玄奘返祗长安。史载当时“道俗奔迎,倾都罢市”。不久,唐太宗接见并劝其还俗出仕,玄奘婉言辞谢。尔后留长安弘福寺译经,由朝廷供给所需,并召各地名僧20余人助译,分任证义、缀文、正字、证梵等职,组成了完备的译场。同年五月创译《大菩萨藏经》20卷,九月完成。 贞观二十年正月,玄奘译出无著《显扬圣教论》20卷;并口述由辩机笔受完成《大唐西域记》。同年尚译出《解深密经》、《因明入正理论》,推进了因明在中国的发展,嗣又奉敕将《老子》、《大乘起信论》译作梵文,传于印度。二十二年五月译出《瑜伽师地论》100卷,并请太宗作经序。十月,译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不久,大慈恩寺落成,玄奘遂奉敕入住任上座,并悉心从事翻译佛经。永徽三年(652),奏请建塔以安置经像,经高示敕许,乃于大慈恩寺西院营建雁塔。玄奘“亲负篑畚,担运砖石,首尾二周(年),功业始毕”。 显庆三年(658)移居西明寺,因常为琐事所扰,遂迁居玉华寺,致力译经。显庆五年,始译《大般若经》。此经梵本计二十万颂,卷帙浩繁,门徒每请删节,玄奘颇为谨严,不删一字。至龙朔三年(663)终于译完这部多达600卷的巨著。此后,玄奘深感身心日衰,及至麟德元年(664),译出《咒五首》1卷后,遂成绝笔。同年二月逝世。据载,玄奘前后共译经论75部,总计1335卷。所译之经,后人均称为新译。 主要学说①五种姓说。进一步发挥了印度戒贤一系五种姓说,即把一切众生划分为声闻种姓、缘觉种姓、如来种姓、不定种姓、无种姓。认为根据人的先天素质可以决定修道的结果。玄奘在此总赅印度诸家的学说,对五种姓说作了系统的阐述。②唯识论。玄奘及其学派主张,世界上的一切(包括人类的自我)皆非独立存在的,而是由人们的意识变现出来的,即所胃“唯识所变”。最根本的意识称作“阿赖耶识”,是世界各种事物、现象的一切“种子”,是宇宙的本源。③因明。因明在印度瑜伽学系中就十分发达。世亲之后,经过陈那和护法的发展,因明和唯识学说就紧密地结合。玄奘在此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他在印度提出了“真唯识量”。回国以后,除翻译了因明的主要著作外,并对因明辩论、论证的性质作了精细的发挥,深化了因明立量的方法,又地立破的理论进行了精细的分析。 玄奘毕生致力于佛教事业,共事迹多见于《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续高僧传·玄奘传》。研究玄奘一派学说的重要著作,除《成唯识论》外,有“唯识三大部”,即窥基的《成唯识论述记》、慧沼《成唯识论了义灯》、智周《成唯识论演秘》。 玄奘所撰的《大唐西域记》,为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中亚等地区古代历史地理之重要资料。历代民间广泛流传其故事,如元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明吴承恩《西游记》小说等,均由其事迹衍生。


唐僧是哪个皇帝送出去的
玄奘(602~664),名陈袆(一说名为“陈祎”),洛州 缑氏(今河南偃师 滑国故城)人。世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唐高僧,佛教学者、旅行家,与 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唯识宗的创始者之一。本姓陈,名袆。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出家后遍访佛教名师,因感各派学说纷歧,...

为什么唐朝是一个盛产高僧的时代,其他年代鲜闻绝世高僧?
唐朝在我国古代是一个盛产高僧的朝代,比如我们最熟悉的电视剧西游记中,唐僧就是唐朝人,他就是唐朝的皇帝派往西天求佛取经。但是似乎除了唐朝之外,其他的朝代僧人并不多,其实这是和不同的朝代所流行的教派不同相关的。大约在西汉年间,佛教就已经传入中国了,但是佛教真正在中国发展到鼎盛阶段,是在...

西游记人物简介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唐僧为什么叫唐僧
唐僧之所以被称为“唐僧”,是因为他是唐朝时期的僧人,并且他是唐朝皇帝派遣前往西天取经的使者。唐僧,原名唐三藏,是《西游记》中的主要角色之一。在小说中,他是观音菩萨选定的取经人,为了取回真经,以弘扬佛法和救济众生,他从长安出发,踏上了漫漫西天路。由于他来自唐朝,并且在整个旅程中始终保持...

《西游记》中,派遣唐僧去西天求取真经的皇帝是谁
唐太宗 因为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之后,由于翻译的原因流传着不同的版本,释义也不尽相同,唐僧去西天取经为了求取正果~唐太宗给了唐僧唐三藏的称号 唐僧,意思是来自唐朝的僧人。

西游记人物简介,急求!!!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唐太宗推崇什么教,是道教还是佛教?
道教学者对教义、修炼、斋醮及科学技术都做出了巨大贡献。此时的道派在理论教义和法术科仪上相互融合,以终南山少阳派(全真道前身)、茅山宗为道教主流。经过无数战火洗礼的唐太宗,一向崇尚的是武功文治,认为佛法根本无益于他平定天下。与父亲高祖一样,在李世民的眼中,出家僧人只是他们获取政权所能利用...

西游记中唐王在历史上是指哪位唐代皇帝
西游记中的唐王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吧,里面那个梦中斩杀龙王的应该是魏征吧,民间传说中门神就是他手下的两员大将,秦叔宝和尉迟恭。就是他派唐玄奘西天取经。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的法号各是什么.各法号的由来?
在《西游记》中:唐僧,法号玄奘。唐僧一生历经磨难,俗姓陈,是海洲陈光蕊之子。陈光蕊在江州赴任途中为人所害,妻子忍辱生下儿子,放入江中,任其随波漂流,后为金山寺法明和尚拯救,取名江流,等到年长,落发为僧,法名玄奘,后成为一代高僧。孙悟空,法号悟空。拜师菩提祖师处时,祖师门中有十二个字...

唐朝有哪八位皇帝迎佛骨舍利?
唐宪宗给人说得相信了,特地派了三十人的队伍,到法门寺把佛骨隆重地迎接到长安。 他先把佛骨放在皇宫里供奉,再送到寺里,让大家瞻仰。下面的一班王公大臣,一看皇帝这样认真,不论信或是不信,都要凑个趣。许多人千方百计想弄到瞻仰佛骨的机会。有钱的, 捐了香火钱;没钱的,就用香火在头顶...

沧浪区13418744098: 唐僧受谁的派遣去取经的 -
太迫卫美: 西游记中的唐僧是受唐太宗李世民的派遣去取经的,真实的历史是玄奘自己去的,因为当时唐朝不允许僧人私自出境,除非得到朝廷的允许,可是玄奘没有申请到,所以玄奘是私自出境去取经的.

沧浪区13418744098: 唐僧是唐朝哪个皇帝派去取经的? -
太迫卫美: 唐僧,姓陈,法号“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世俗称为“唐僧”,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主角之一,他的义兄是唐太宗(李世民)所以是唐朝太宗皇帝派他去取经的.唐僧的原型是唐朝的玄奘.玄奘这位唐代高僧出生于河南洛阳.贞观(唐太宗李世平的年后)三年(公元629年),他远游印度,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

沧浪区13418744098: 西游记中哪个君王要唐三藏去西天取经
太迫卫美: 唐太宗李世民唐僧,意思是来自唐朝的僧人.那唐僧为什么要去西天取经那?按照西游记里的描述,是形势需要.观音来到东土大唐,寻找取经人,最后选定了唐僧;唐僧是个遵纪守法的僧人,自然去向唐朝的皇帝申请护照;当时的唐朝皇帝,...

沧浪区13418744098: 唐玄奘去西天取经是否是皇帝公派他去的呢? -
太迫卫美: 不是皇帝派他去的,也就更不是唐太宗公派他去的,这个西游记里演得不一样.唐玄奘是私自出境,为了自己心中佛法的追求而去,为了能让佛法在中国得到更好的认同、发展而去天竺. 所以他当时去的时候心里也是有些胆怯的,并且即使他获...

沧浪区13418744098: 玄奘西游是唐朝哪个皇帝在位时的事[ ] -
太迫卫美:[选项] A. 唐高祖 B. 唐太宗 C. 唐高祖 D. 唐玄宗

沧浪区13418744098: 唐僧取经是在唐太宗时还是唐玄宗时? -
太迫卫美: 唐太宗,李世民时期

沧浪区13418744098: 玄奘取经的时候,唐朝时哪个皇帝执政?? -
太迫卫美: 玄奘取经时间贞观元年(627)--贞观十七年(643) 这一期间都是贞观年间,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所以那时是 唐太宗李世民执政.

沧浪区13418744098: 唐僧是唐朝哪个皇帝派去取经的?
太迫卫美: 唐太宗李世民

沧浪区13418744098: 西游记中关于唐僧的描写? -
太迫卫美: 俗家姓陈,乳名江流,法名玄奘,唐朝第一高僧,所以被人们称为唐僧.西行取经时,唐朝 太宗皇帝李世民赐法名三藏.唐僧十八岁出家皈依佛门,经常青灯夜读,对佛家经典研修不断, 而且悟性极高,二十来岁便名冠中国佛教,倍受唐朝太...

沧浪区13418744098: 历史上的唐僧是哪里的人? -
太迫卫美: 唐 僧:俗家姓陈,乳名江流,法名玄奘,唐朝第一高僧,所以被人们称为唐僧.西行取经时,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赐法名三藏.唐僧十八岁出家皈依佛门,经常青灯夜读,对佛家经典研修不断,而且悟性极高,二十来岁便名冠中国佛教,倍受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