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西周青铜器

作者&投稿:解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最早的青铜器是什么~

青铜时代(或称青铜器时代或青铜文明)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

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因为颜色青灰,故名青铜。由于青铜的熔点比较低,约为800℃;硬度高,为铜或锡的2倍多,所以容易融化和铸造成型。青铜时代初期,青铜器具比重较小,甚或以石器为主;进入中后期,比重逐步增加。自有了青铜器和随之的增加,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力水平提高,物质生活条件也渐渐丰富,青铜铸造术的发明,与石器时代相比,起了划时代的作用。

世界上最早进入青铜时代的是两河流域和埃及等地,开始于公元前3000年。

中国的青铜时代
中国的青铜时代为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代。现存至今的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上罕见的大型青铜器。

根据考古的发现,商朝前期,以郑州的二里岗为中心,辉县的琉璃阁、洛阳的东干沟等殷商时期的遗址属于这个时代;商朝的后期,以安阳的小屯村为中心,郑州公园区的上层、洛阳的泰山庙遗址和墓葬属这个时代;周朝前期(西周),主要代表遗址以西安市丰镐村地带、宝鸡西周时期的墓葬;春秋时期以洛阳涧滨(涧滨)为中心、上村岭虢墓、新郑郑墓、寿县蔡侯墓为这个时期的代表;战国时期,洛阳涧滨为中心,辉县琉璃阁、古围村,长沙和唐山的战国墓地属于这个时代。

根据最新的发掘成果,中国南方也在商朝前期进入了青铜时代。最有代表性的是湖北武汉的盘龙城遗址,湖南长沙的炭河里遗址,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等的出土青铜器,证实了长江流域也有发达的青铜文明。

在青铜时代,中国已经建立了国家(郭沫若按照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为是奴隶制国家,有争论),有了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并且汉字也已经发展成熟。

青铜器是由红铜和锡的合金所制造的各种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由于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所以也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

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约5000年到6000年间的西亚两河流域地区。苏美尔文明时期的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青铜器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

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各地青铜器中堪称艺术价值最高。中国青铜器代表着中国在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化。

中国青铜器是中国在夏商周时期的文化与科技的代表。中国青铜器从4700年前开始出现,到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跨越了约3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国的青铜器也因为制作精美,艺术价值十分高,而被国外收藏者大量偷运出国。目前大多数欧美国家的博物馆都藏有中国青铜器。

历史
中国出土的最早的青铜器,是甘肃东乡林家出土的马家窑文化的青铜小刀,年代约为公元前2700年。在约4000年前的传说的夏朝时期,中国开始进入青铜时代。


商朝和西周时期,青铜器文化走向发展的顶峰。商朝盛行以鸟兽为器物形象的青铜尊,如四羊尊、象尊、猪尊和鸮尊等。最早的青铜器铭文出现在商朝前期,但是否为文字还需要考证。 在西周早期仍然延续商代的青铜器,中期时则开始趋近于简朴风格。方鼎、觚、爵、角、斝、觯、觥、卣、方彝等早期常见的青铜器已经大规模减少或消失。列鼎和编钟开始出现。列鼎是人的地位和身份的象征,按照高低的阶层来实行数量分配: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部分西周青铜器还带有铭文。


最大的存世编钟——曾侯乙编钟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冶炼技术仍然在继续发展,但已经不象前朝那样繁琐,而是讲究实用和朴素风格。商朝和西周时期盛行酒器,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大为减少。带钩和铜镜是当时冶炼水平的代表物。在楚国的长沙出土了最多数量的铜镜。而在曾国(今湖北随州)出土的大型曾侯乙编钟以及其他一系列青铜器则是春秋时期高超的冶炼技术的反映。进入秦汉时期,虽然青铜器依然在前期铸造,但是也开始逐渐被早期铁器所取代。铜镜的冶炼工艺沿袭下来,但在材料上也开始出现改变。

地理分布
以黄河流域的河南、陕西为主地带的青铜器出土较早较多,以前被认为是青铜器造诣最高的地方。近年来不断在湖南、湖北、四川、江西等商文化的边缘或者不属于商文化的地区,也发现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部分青铜的造诣甚至超过中原地区。长江流域的青铜器是如何发展的,还需要进一步的考古调查和研究才能证实。

青铜器的分类
青铜器主要有工具、兵器、构件、礼器和装饰品等类别。制作精美的大型青铜器都是礼器。

青铜礼器的分类:

青铜食器
食器主要分为蒸饪器、盛食器两种。蒸饪器包括鼎、鬲(lì历)、甗(yǎn言上声)等;盛食器包括簋(guǐ轨)、簠(fǔ府)、盨(xǔ许)、敦(duì对)、豆等。其中鼎是最重要的青铜器。

青铜酒器
酒器主要分为饮酒器和盛酒器两种。饮酒器包括爵、斝(jiǎ假)、觚(gū姑)、觯(zhì志)和觥(gōng古横切)等;盛酒器包括尊、卣(yǒu酉)、壶、罍(léi雷)和方彝等。

青铜水器
青铜水器主要是在行礼时净手所用,以表示恭敬和虔诚。水器包括盘、盉(hé禾)、匜(yí移)、鉴等。

青铜乐器
主要的乐器有铙、钟、鼓等。

根据钟纽的形制差别,不同的钟有“铙”、“铎”、“镈钟”、“甬钟”、“钮钟”等不同称呼。而编钟是将各种不同的钟按照大小、音阶依次排列而悬挂在钟架上。现存最大的曾侯乙编钟是最好的代表。

中国青铜器的出土地

青铜器鄂君启节,1957年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河南安阳殷墟,商代后期
陕西扶风、岐山周原遗址,西周时期
湖南长沙宁乡炭河里遗址,商代后期至西周
湖北随州擂鼓墩墓葬群,春秋时期
江西新干商代大墓,商代后期
四川广汉三星堆,商代后期

著名青铜器
最大的青铜容器——司母戊方鼎,河南安阳出土
最大的编钟——曾侯乙编钟,湖北随州出土
最早的“冰箱”——曾侯乙冰鉴,湖北随州出土
最大的方尊——四羊方尊,湖南宁乡出土
最大的青铜器——秦始皇陵铜车马,陕西临潼出土
最高拍卖价格的青铜器——皿天全方罍器身,湖南桃源出土,924万美元
最高的单件青铜器——青铜神树,四川三星堆出土,3.95米。

  西周的时候只有金文这种文字,所以一定是金文,有关的解释如下:
  一、有关毛公鼎的简介:
  毛公鼎为西周晚期的宣王时期器物。清道光末年于陕西岐山出土的重器。毛公鼎通高近54厘米,重34.5公斤,大口圆腹,整个造型浑厚而凝重,饰纹也十分简洁有力、古雅朴素,标志着西周晚期,青铜器已经从浓重的神秘色彩中摆脱出来,淡化了宗教意识而增强了生活气息。铭文长达四百九十七字,为皇皇钜制,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其内容是周王为中兴周室,革除积弊,策命重臣毛公,要他忠心辅佐周王,以免遭丧国之祸,并赐给他大量物品,毛公为感谢周王,特铸鼎记其事。其书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奇逸飞动,气象浑穆笔意圆劲茂隽 ,结体方长,较散氏盘稍端整。李瑞清题跋鼎时说:“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毛公鼎的高度和重量与其他殷商时期所挖掘到的巨大青铜器可说是天差地远,然而,毛公鼎上刻的铭文却是当今出土的七千多件铭文青铜器中最多的,有32行,499字,是西周青铜器之最,相当具有研究价值。
  二、金文: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 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为: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边边长为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

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

同时,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

扩展资料:

四羊方尊的文化地位:

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羊成为青铜重器着力表现的对象,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先秦时期,人们对羊的个性有两个归纳:善良知礼;外柔内刚。羊“跪乳”的习性,被视为善良知礼,甚至被后世演绎为孝敬父母的典范;

外柔内刚也被引申出许多神圣的秉性,传说的始祖皋陶敬羊,《诗经·召南》中也有“文王之政,廉直,德如羔羊”的说法。

羊最通俗或民间化的象征意义便是“吉祥”,至少从汉代开始,羊就与吉祥联系在一起,汉代瓦当、铜镜等铭刻中多见“宜侯王大吉羊(祥)”铭文,吉祥有时直接写成“吉羊”。

湖南出土的以四羊方尊为代表的着力表现羊的青铜器,既保留了原始的图腾崇拜,又有替代羊作为牺牲献祭给神明的意思,同时还包含了对羊等家畜养殖兴旺的期盼,也可能萌芽了后世关于羊的种种观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羊方尊



  早期
  西周铜器的早期是商代铜器的继承发展期。此期虽有若干新的因素,但总体上商代铜器的传统仍然极为强烈,很难在商周之际划出截然的界限。具体断代只能分出商末周初式和西周早期式。可确定为西周早期各王世的重器很多,武王时代有利簋、天亡簋,成王时代有何尊、保卣、保尊、?方鼎、德方鼎、献侯鼎、康侯鼎等,康王时代有盂鼎、宜侯夨簋、旅鼎、史?簋、小臣速簋等,昭王时代有旂尊,旂觥、旂方彝、厚趠方鼎、夨令簋、令方彝、召尊、召卣、?卣、?鼎、小臣宅簋、?尊、?卣等。西周早期常见的青铜礼器、食器有鼎、方鼎、鬲、甗、簋、簠;酒器有觚、爵、觯、角、觥、斝、盉、尊(包括兽禽形尊)、卣方彝、罍、盉、壶;水器有盘、匜等;其他器类有陈器用的禁;乐器有钟等。鼎基本保持口沿立耳、浅腹、柱足的商代式样,但方鼎的柱足已向细长发展,方座的双耳或四耳簋为本期特有的形式。卣广泛流行,成组相配的定式也比商晚期
  周朝青铜器图片
  稳定。纹饰仍尚繁缛,兽面纹、龙纹、不分尾的凤鸟纹、乳钉纹都较商代有新的发展,附加装饰的棱脊和立体的带角兽首形装饰很流行,也很发达。铸造通用合范法,器壁及外观普遍较厚重。到本期中后段,鼎、尊、卣、方彝、簋等的器腹呈下垂鼓出的特征,即所谓垂腹式。常见兵器基本保持商代传统,但钺已少见,戈多为短胡,并发展了浑铸的戟。短剑是本期出现并发展较快的器种。此外,还有刀、戈和矛浑铸一体的复合异形兵器。铭文有了很大的发展,并成为区别商末周初铜器和周代早期铜器的重要标志。商代常见的以族徽制铭的传统,本期仍然保持,同时出现记史颂祖敬王的长篇铭文,具有明显的周文化特征。字体多有明显的波磔。总之,本期铜器形制庄重典美,花纹凝重静谧,代表了中国青铜器鼎盛阶段的发展水平。
  中期
  西周中期穆王时期的重器有长甶盉、遹簋、丰尊、丰卣、刺鼎、班簋、静簋、伯?诸器等,恭、懿之际有裘卫诸器、墙盘、师遽簋、师遽方彝、永盂、曶鼎、?匜、效卣、?壶等。孝夷之际有?钟、师晨簋、克组器群、师兑簋、盠方彝、谏簋、师?簋等。西周中期的铜器种类有较明显的淘汰和更新趋势,酒器的觚、爵、角、斝、觯、觥等趋于减少和退化,同时出现了自铭“饮壶”的新型饮酒器。食器有很大的发展,列鼎制度最迟在本期形成。鼎的形制出现蹄形足,鼎腹发展成扁长方形的变化趋势,簋的发展也很快,不仅在制度上与列鼎相配,而且形制也出现敛口有盖,圈足下承三短足的新型式。簠、?、匜等新器种开始出现。编钟也在此期普遍形成。花纹趋于简朴,早期流行的花纹或已淘汰,或变形简化。常见的花纹有兽面纹、花冠顾首龙纹、分尾的鸟纹及新出现的直条纹、波曲纹和鳞带纹等。铭文记事性质更强,篇目更长,内容亦多格式化,早期族徽铭文已罕见,或有也已与记事铭文相配。字体多古朴、端庄,平齐无波磔。
  晚期
  西周晚期的重器,厉王时期有簋、钟、郑季、簋、攸从鼎、从、散盘、禹鼎、鄂侯驭方鼎、敔簋等,宣王时期有颂鼎、兮甲盘、虢季子白盘、不?簋、毛公鼎、南宫乎钟、师?簋等。西周晚期的铜礼器,延续了中期形制和纹饰简朴化的变化,淘汰了中期保留的早期因素。常见器种有鼎、簋、鬲、簠、?、壶、尊、盘、匜等,品种明显减少。鼎除沿用中期的垂腹鼎外,还有圜底鼎,都是兽蹄足。纹饰仅流行波曲纹,重环纹,鳞纹,直线纹,绝少见繁缛的动物纹,即如?簋一类的王室重器也是直线纹。铭文多长篇,已知最长的铜器铭文(毛公鼎 497字)即在此期。流于形式的为祖考作器的铭记也很流行。字体笔道圆润,讲究书法之美,但疏放草率的字体也多有发现。

天亡簋 亦称《大丰簋》、《朕簋》。据传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在陕西岐山出土。曾归清末著名金石家陈介祺收藏,现为中国历史博物馆重要藏品之一。此器制作朴厚,纹饰精美,铭在器内底部,铭文记武王克商,西归宗周,于辟雍祭天,颂扬先王功烈,及作器人天亡辅助武王举行祭祀,受到赏赐等内容。它为研究周初立国情况提供了重要史料。铭文字形参差错杂,变动不居,在拙朴散乱中显示运动与和诣之美,有轻有重的笔画在某种程度上有自然书写带来的笔墨痕迹。其铭文用韵协调,开创了千古词赋先河,也是我国韵文的最早表现形式。
简介
在天亡簋的器腹内,刻有铭文8行、共76字。铭文先说王有“大丰”,即说武王要举行祭祀大礼,泛舟于辟雍的池中,祭祀于辟雍内的明堂。武王降命于助祭的天亡,让他帮助衣祀王父文王和事喜上帝。然后记述武王受到文王护佑,终于灭商。作器者天亡说明,为了称颂王的功德,因而作此簋以为纪念。铭文中的“辟雍”本为西周天子所设的太学,东汉以后,为历代祭祀之所。明堂为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及祭祀、庆赏、选士等大典,均在此举行。“衣祀”指遍祀先王。“事喜上帝”的喜,即《诗经·商颂·玄鸟》中“大糦是承”的糦,即祭上帝。
铭文
乙亥,王又(有)大丰(礼)。王凡三方,王祀于天室。降,天亡又(佑)王。衣(殷)祀于王丕显考文王,事喜(傣)上帝。文王德在上,丕显王作省,丕肆王作赓。丕克乞(迄)衣(殷)王祀。丁丑,王飨大宜。王降。亡得爵复觵。唯朕又(有)蔑,每(敏)扬王休于尊簋。
注:最后一句亦有“每(敏)扬王休(于)白”的说法。
铭文大意:
武王于辛未日来到管地后的第四日乙亥, 举行了盛大祭礼。这次祭礼就是武王率领西方诸侯, 会同南、 北和东方诸侯一起,在太室山上祭祀皇天上帝。祭毕武王下山, 由天亡奉陪护卫。武王在宗庙又遍祭了先王, 特别对陪伴于天帝左右的显赫父亲文王, 用酒食举行了隆重祭礼。文王德高闻于天帝。显赫的文王在天之灵看得清晰, 杰出的武王继承其大业, 推翻商王朝, 终止了商王祭天的权利。第六日丁丑, 武王还举行了祭社大礼。回营以后, 天亡护卫有功被赏赐爵橐礼器,(天亡)为此永久感激, 因而造出这件尊簋铭文, 以颂扬王的休美。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西周最早的是利簋,四羊方尊是商朝的

这个青铜器可能是司母戊鼎。


浅谈西周青铜纹饰的装饰美
象鼻上卷又如曲体之鱼,鸟翅由两曲蛇组成。_内饰以展翅鸣叫蝉纹,于神秘中透露着生机盎然,于静中显现着灵动。羊颈两侧和圈足饰以回首卷尾的夔龙。羊腹两侧和圈足饰以大饕餮,而一组大饕餮则由二大夔龙组成,夔龙曲角长嘴,弯月般细眉,翘尾躬身,两组利爪着地,作欲走状。三、西周青铜器的纹饰特点西周...

青铜器的发展历程
西周青铜器 在西周早期仍然延续商代的青铜器,部分西周青铜器还带有铭文。 春秋战国青铜器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冶炼技术仍然在继续发展,但已经不像前朝那样繁琐,而是讲究实用和朴素风格。商朝和西周时期盛行酒器,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大为减少。带钩和铜镜是当时冶炼水平的代表物。在楚国的长沙出土了最多数量的铜镜。 而在曾国...

西周青铜器发现及研究
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研究在中国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已有一些零星发现,如西汉张敞对宣帝时期在美阳发现的尸臣鼎铭文进行了考释。宋代的金石学家通过大量发现,对青铜器的命名、用途及铭文解读进行了深入研究,北宋的《考古图》成为了最早的金石学和铜器文献之一。清代以来,对西周钟鼎彝器和金文的研究逐渐兴盛...

从商到春秋战国,鼎的器型变化
从纹饰之间看,由于同夏、商时代一样为陶范铸成,一范一器,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纹饰或刻痕的青铜器,除了个别用单范铸造成器的有相同的纹饰,不过这样的纹饰在西周时期很少见。从铜铁合铸上看,近年来的考古发现新材料证明,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中期,这类铜铁合铸器所使用的铁都是陨铁,那么究竟什么...

西周青铜器种类丰富大量用于什么
西周青铜器种类丰富大量用于祭祀。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及成就:1、出现: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古文献上纪载当时人们已开始冶铸青铜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时代遗址里,经考古发掘,在几十处遗址里发现了青铜器制品。如四羊首权杖头、七角星纹镜。权杖头制作复杂,不仅要处理内范泥...

武王伐纣的过程是怎样的?
利簋为圆形两耳方座,这是西周出现的新式样,上面的铭文内容与我国古代文献记载完全一致;做器者名“利”,他随武王参加战争,胜利后受到奖赏,铸造这件铜器以记功并用来祭奠祖先。利簋是能确知的昀早的西周青铜器。 陕西发现的天亡簋,也是记述武王伐纣的西周初期著名青铜器,又称“大丰簋”或“朕簋”,高24厘米,口径...

夏商、西周青铜器的发展周期及各个时期的不同特征?
青铜器铸造中,分铸技术已被娴熟运用,大型青铜容器的铸造也比较普遍。青铜器上文字,在这一时期较晚的时候也有发现。此时的青铜工艺,正处在向鼎盛期发展的哺育成长时期。三、鼎盛期(公元前13世纪~公元前11世纪)青铜艺术在商代晚期达到了灿烂辉煌的鼎盛时期,并一直延伸到西周早期。青铜器的种类与器形...

举例说明商代,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艺术的发展及特点
一个是流行 饕餮 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鹿纹、牛头纹、凤纹、蝉纹、人面纹等奇异的动物纹样.各种纹样的交互组合形成了,商代后期代青铜器狞历之美的时代风格.殷墟期的青铜器总体风格为:造型凝重雄浑,纹饰繁丽深沉.3、西周青铜器:西周青铜器的风格由奇诡转为典雅.周代早期的青铜器酒器减少...

西周青铜器制造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从纹饰之间看,由于同夏、商时代一样为陶范铸成,一范一器,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纹饰或刻痕的青铜器,除了个别用单范铸造成器的有相同的纹饰,不过这样的纹饰在西周时期很少见。从铜铁合铸上看,近年来的考古发现新材料证明,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中期,这类铜铁合铸器所使用的铁都是陨铁,那么究竟什么...

西周有哪些青铜器
西周青铜器具有更多的本时代特点,趋向简朴、长铭。酒器爵、角、斝、觚、觯、方彝等基本消逝了,壶、罍、盂、樽、鸟兽樽仍继续保留。盛食器的簠、盨和注水器匜是新出现的器种,造型大方而实用。匜、盘足一套盥器,相需为用,发现常一起出土。《礼记•内则》记载:“进盥,少者奉盘,长者...

华安县19345977631: 西周青铜器 - 搜狗百科
将骨泰亚: 青铜面具吧!

华安县19345977631: 目前所知西周最早的青铜器利簋(guǐ)底部铸有铭文,大意为:武王在甲子日早晨出兵伐商,经占卜和观星象,果然很快攻克商都.七日后战争结束,武王... -
将骨泰亚:[选项] A. 周代青铜器主要用于赏赐军功 B. 武王伐纣有确切史实依据 C. 周王赏赐礼器以强化宗法制度 D. 西周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华安县19345977631: 哪一个青铜器上记载了武王伐纣纣 -
将骨泰亚: 利簋,西周早期青铜器.为周武王时官吏利所作,故名.因其铭文中有“珷征商”字样,又被称为“武王征商簋”.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侈口,鼓腹,双兽耳...

华安县19345977631: 现存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主要有什么样的特质?
将骨泰亚: 现存最早的西周青铜器是1976年在陕西临漳 零口镇西段村周代遗址中出土的利簋.由器身、器座两部分组成.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 重7.95公斤.腹及座壁饰兽面纹,圈足饰夔龙 纹,两两相逐,造型奔放.器内底有铭文四行, 共32字,记载武王打败商纣,夺到政权这一重大 历史事件.据此器铭文推断,武王伐纣的准确年 代是公元前1057年.现藏陕西临潼博物馆.

华安县19345977631: 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容器是什么 -
将骨泰亚: 二里头遗址清理的手工业作坊,包括铸铜、制玉、制石 、制骨、制陶等作坊遗址,清理出大量青铜器、玉器、骨器、陶器制品.其中青铜爵、青铜甲形制古朴庄重,这是我国发现最早的青铜容器,用合范法铸造.这些青铜器的铸造,标志着我国...

华安县19345977631: 国家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陈列在哪? -
将骨泰亚: 国家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 1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文物第一号.器高47cm,1978年河南省汝州阎村出土,此缸本是盛放人骨所用,上画鹳鸟叼鱼及石斧.中国的石器时代图画极其罕见,而这幅图...

华安县19345977631: 金文中记录武王伐商的青铜器是什么
将骨泰亚: 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 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为武王时期有司(官名)利所作的祭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是已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西周青铜器.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圆形,侈口,鼓腹,双兽耳垂珥,圈足下附有方座,造型庄重稳定.以云雷纹为地,腹及方座饰兽面纹,圈足饰夔纹,兽面巨睛凝视,森严可怖.腹内底部铸有铭文4行32字: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述及武王伐纣在甲子日晨,并逢岁(木)星当空,与《尚书·武成》、《淮南子·兵略训》等古代文献所记相合,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华安县19345977631: 四羊方尊和利簋它们共同反映了商周时期哪一手工业部门的发达? -
将骨泰亚: 1、简述:四羊方尊和利簋共同反映了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的发达. 商朝青铜器出现了平雕与浮雕两种技术,代表作有司母戊大方鼎和四羊方尊.商朝的玉雕水平也相当高.商朝的青铜铸造艺术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四川广汉三星堆考古发现了...

华安县19345977631: 中国历史最早的青铜器产于那个朝代? -
将骨泰亚: 中国最早的青铜器记载产于距今5000-4000年,相当于尧舜禹传说时代.古文献上记载当时人们已开始冶铸青铜器. 中国的青铜器主要指4000多年前用铜锡合制的青铜器物,简称“铜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