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镇的历史沿革

作者&投稿:窄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台州先秦时为瓯越地。秦代,地属闽中郡。汉初,先后有东海、东越等王国封立。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东越国除,徙民于江淮间,改其地属会稽郡鄞县,置回浦乡。
秦汉 三国
西汉始元二年(公元前85),以鄞县回浦乡置回浦县,以其地河流弯曲回旋入海而得名。县治回浦(今章安)。属会稽郡,隶扬州。辖境大致相当于后世台、温、处3府。是为台州建县之始。
东汉建武年间(25—56)(一作章和元年〈87〉),回浦县改名章安县。永建四年(129)(一作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县治在今永嘉县境内)。建安四年(199)(一作兴平二年〈195〉),分章安县西南部置松阳县。
三国吴黄武、黄龙年间(222—231),分章安县西北部置始平县,分章安县西部及永宁县部分境域置临海县,以县境临海山而得名。赤乌二年(239),分永宁县置罗阳县;立罗江县。太平二年(257),分会稽郡东部置临海郡,隶扬州,郡治在章安(一作初治临海,寻徙章安),辖章安、临海、始平、永宁、松阳、罗阳(后改安阳)、罗江7县,辖境远及闽北。是为台州建郡之始。
两晋 南朝
西晋太康元年(280),改始平县为始丰县;分鄞县800户、章安县北部200户置宁海县,属临海郡。又改安阳县为安固县。太康四年(283),分安固县置始阳县,不久改称横阳县。罗江县改属晋安郡。是时,临海郡辖章安、临海、始丰、宁海、永宁、松阳、安固、横阳县,隶扬州。
东晋太宁元年(323),分临海郡南部永宁、松阳、安固、横阳4县置永嘉郡。临海郡辖章安、临海、始丰、宁海4县,后世台州辖境大致形成。永和三年(347),分始丰县南乡置乐安县(今仙居),属临海郡。
南朝辖县如故。
隋唐 五代
隋开皇九年(589),灭南朝陈,废郡,并临海郡各县入临海县,属处州(十二年改称括州)。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临海县属永嘉郡。
唐初,复分临海为章安、始丰、乐安、宁海、临海5县。武德五年(622)置台州,以境内有天台山而得名,台州之名自此始。七年,并宁海县入章安县。次年又将始丰、乐安、章安3县并入临海县,台州仅辖临海县。贞观八年(634)复分临海县置始丰县。高宗上元二年(675)分临海县南部再置永宁县,分始丰县置乐安县。永昌元年(689)复分临海县东北部置宁海县。天授元年(690)九月,改永宁县为黄岩县,以县西黄岩山而得名。神龙二年(706),分宁海县与越州的鄮县地置象山县,属台州。开元二十一年(733)隶江南东道。天宝元年(742)复称临海郡。乾元元年(758)复称台州,隶浙江东道。此后反复改隶浙江东、西两道。肃宗上元二年(761)改始丰县为唐兴县。广德二年(764)象山县改属明州。中和三年(883)隶义胜军。光启三年(887)以台州置德化军。
五代,属吴越国,军、州建置及辖县如故。天宝元年(908),改唐兴县为天台县,后复改为始丰县。宝正五年(930),因治理盂溪水患,改乐安县为永安县,以祈永保平安。后晋天福间(936—942),吴越又改始丰县为台兴县。北宋建隆元年(960),吴越复改台兴县为天台县。
宋 元 明 清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国除,台州入宋版图,州、县如故,隶两浙路。景德四年(1007),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卫,多神仙之宅”,诏改永安县为仙居县。南宋隶两浙东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为台州路,隶江浙行省浙东道,辖县如故。元贞元年(1295),黄岩县以民户达5万,升为黄岩州,仍隶台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改台州路为台州府,隶浙江行省。三年,复黄岩州为黄岩县。成化五年(1469)十二月,分黄岩县南部方岩、太平、繁昌乡置太平县,以其境内有太平山而得名。十二年,划乐清县东部山门、玉环2乡入太平县。自此,台州辖临海、黄岩、太平、仙居、天台、宁海6县。
清顺治三年(1646),入清版图,沿明制。康熙元年(1662)隶浙江省绍台道。七年隶宁台温海道(驻台州)。十一年隶台海道(驻台州)。二十四年隶宁台道。雍正四年(1726)隶宁绍台道。六年,于玉环山置玉环厅。厅因山名,隶温州府。太平县二十四郡、二十五都、二十六都划入玉环厅。 清宣统三年(1911)八月,辛亥革命,九月台州光复,成立军政分府,隶省军政府。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废府、州、厅制。2月,玉环厅改为县。7月,撤销台州军政分府,各县直属省政府。3年,省下设道,属会稽道,玉环县属瓯海道。同年,北洋政府内务部改定各省重复县名,太平县以县西温峤岭别称温岭改名温岭县。16年道废,各县直属省政府。21年月,省政府在省县之间试行县政督察专员制,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宁海县为第六区。因内政部未予核准,9月改设特区,为第五特区,设行政督察专员办事处。22年10月改划为第四特区。24年月,省政府正式设置临海行政督察区,置专员公署。25年,据行政院新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组织暂行条例》,称第七行政督察区。29年月,以南田县全部境域及宁海县东南部18乡镇、临海县东北部5乡镇,置三门县,以地濒三门湾而得名。31年,天台县划属第六区。32年,宁海县改属第六区。35年增辖天台,磐安2县。37年4月划为第五区,未及实施,7月又重划为第六区,辖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三门、宁海7县。 1949年6月解放后,置浙江第六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1949年10月10日,第六专区改称台州专区,驻临海县,辖临海、黄岩、天台、仙居、温岭、三门、宁海7县及临海城关、海门两直属区。玉环县属温州专区。1950年5月,撤销临海城关直属区,划归临海县。1952年10月,宁海县改属宁波专区。1953年6月,分玉环县境洞头、大门诸岛另建洞头县,属温州专区。1954年5月,撤销台州专区,临海、天台、三门3县划属宁波专区,黄岩、温岭、仙居3县及海门直属区划属温州专区。1956年3月,仙居县改属宁波专区;海门直属区撤销,改为黄岩县属区。1957年7月,复置台州专区,辖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三门、宁海7县。1958年月日0月,三门县撤销,并入临海县;宁海县撤销,并入象山县,属台州专区;洞头县重新并入玉环县,仍属温州专区。12月撤销台州专区,天台县划属宁波专区,临海、仙居、黄岩、温岭4县划属温州专区。1959年4月,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委员会通知撤销玉环县,所属境域分属温岭县与温州市,并于4月付诸实施。196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撤销玉环县。1962年4月,复置台州专区,并复置三门县、玉环县。辖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三门、玉环7县。1978年10月改称台州地区。1980年7月置海门特区,属台州地区,辖境包括原黄岩县海门区、大陈镇、山东人民公社及临海县前所人民公社。1981年7月撤销海门特区,以其行政区域置椒江市,以境内有椒江而得名。此后,临海县章安区、黄岩县洪家区与三甲区,陆续划属椒江市。1986年3月撤销临海县,置临海市。1989年10月撤销黄岩县,置黄岩市。1994年,撤区建市,并搬市政府至椒江,台州地区现辖路桥、椒江、黄岩3区,临海、温岭、天台、仙居、三门、玉环6个市。

一个是政治问题,一个是历史遗留

海浪镇名源于驻地海浪村名。海浪,为满语“海兰”的转音,汉译为“榆树”。中华民国时期,隶属乡望乡。东北沦陷后,1933年隶属第四区海浪保,1939年改设海浪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隶属宁安县第一自治区,1947年设置海浪区。1948年8月,改为第五区,1955年4月改为海浪区。1956年5月,设置海浪乡。1958年1月,将海浪、九梁两个乡合并为海浪乡。同年9月,改称海浪人民公社。1962年5月,将东部地区划出成立三林公社。1984年4月,将海浪公社改为海浪乡。1985年5月,撤乡设镇,改为海浪镇。




石岩镇历史沿革
石岩镇的历史变迁始于1975年7月,当时成立了石岩公社。随后在1985年7月,它更名为石岩区,不过仅仅过了十个月,即1986年10月,石岩区被撤销,恢复为石岩镇。1993年1月1日,随着宝安县的撤消和改区,石岩镇成为了深圳市宝安区的一部分。2004年7月1日,石岩镇再次经历了一次转变,从镇改为街道。这一...

民众镇的历史沿革
在16世纪中叶,中山石岐以北包括东海十六沙在内,已基本淤浅成陆。从明中期至清初期地主豪绅所霸占的祖尝田而见诸记载的就有鳡标沙潮田、大浪网鳡标沙围田、浪网三墩沙、新涨沙、田基沙等一带已有人筑围恳耕。清光绪初年(1875年),顺德、番禺等地陆续有人迁入定居务农或打鱼为生,明清时属...

天城镇的历史沿革
岳麓乡辖东岳、新塘、灌溪、汤田、上津、下津、小港、浪口8保。崇洪乡辖崇洪、河田、鹿门3保。1949年5月崇阳解放,6月设立城关镇,隶属崇阳县公安局。1949年10月至1950年8月,城关镇境内分设4个街道委员会,隶属崇阳县公安局。1950年8月至12月,全县改造乡政权结束,全县设4个区105个乡,城关定名城关乡,隶属...

郧县由哪几个镇组成
辖27个村委会:鲜鱼寺、辽坡、姚家、花园、郭家店、大庙、大堰沟、黎家沟、分水岭、鲍家店、东沟、何田、水西、余家、桦栎岗、洄水、赵湾、军家坪、鸡公河、高桥、枫池、大墩子、孤山、陈湾、苍浪。 胡家营镇 镇政府驻将军河,人口22165人,面积210平方千米。 辖19个村委会:麒麟、白塔、两河、陈庄、富家...

龙华镇的历史沿革
远古至清朝时期,龙华属宝安县地。宝安在夏、商、周三代为百越地;秦代属南海郡番禺县地(治所在今广州);汉代属南海郡博罗县地(治所在今惠州)。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析南海郡,置东官郡,下辖6个县,首为宝安,是为宝安建县之始。东官郡治及宝安县治设在深圳南头旧城东门外城子冈(今...

荆紫关镇历史沿革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荆紫关成为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公署的管辖范围,至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改称为乡。1948年,荆紫关迎来解放,行政体制调整为第六区;1956年撤区改乡,次年又改乡置区;直到1983年再次改为乡,1986年6月,荆紫关最终确立了镇的行政建制。然而,随着丹江航运的衰落,荆紫关...

白霓镇的历史沿革
二十世界七十年代建成的大市渡槽,构思新巧,造型奇美,成为一绝。白霓镇辖1个居委会、22个村委会:古桥、纸棚、大塘、龙泉、桥头、浪口、小港、堰下、洪泉、油市、金龙、严垅、三溪、余耕、后溪、回头岭、金星、杨洪、石山、大市、谭家、白露、白霓。白霓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明嘉靖40年(...

“一村一大”毕业论文和小城镇建设论文
因此,小城镇的发展,要根据城镇资源、区位、产业和经济结构特点、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立足比较优势,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在"个性"上下功夫,开发拳头产品,选准项目,培育发展主导产业,走以市兴镇、产业立镇之路,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走出一条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发展加工主导型小城镇;以农业产业化为...

且兰的历史沿革
距黄平旧州古镇20公里的浪洞镇龙门冲的小溪傍有一天然溶洞,当地一些人叫它风洞。传说远古时期,浪洞居住着几条龙,其中一条勤龙(现地名)为民治水,造福于民,另一条龙是懒龙,不为民造福,藏在这冬暖夏凉的风洞里,人们骂它叫懵龙,因此风洞也叫懵龙宫。此龙宫为多层主体溶洞,其间有厅、堂、深潭、钟乳等千姿百态,...

塘格木镇的历史沿革
1949年为都秀区辖乡,1958年并入沙珠玉乡,后改称三湖公社,1963年分设为英德尔乡,1965年并入沙珠玉乡,1981年从沙珠玉公社分设英德尔公社,1984年复称英德尔乡。2006年8月,共和县撤销英德尔乡,设立塘格木镇,镇政府驻地迁至原塘格木农场场部所在地塘格木,实行镇管村体制。辖更尕、黄河、浪...

龙凤区13091827057: 海城镇的历史沿革 -
阳娅紫龙: 海城镇始建于明代洪武27年(1394年),初称为所城,分东城和新市寨二处.东城内设有东西南北四城门和示牌楼、参将里等处.后为历代县城所在地.清代时改为兴贤坊,民国时为一区,后改为镇,镇内分城厦、东田、溪西三小镇. 1949年...

龙凤区13091827057: 瓯海区的历史沿革 -
阳娅紫龙: 温州古称瓯,瓯江口习称瓯海.瓯海上古时代属“瓯”地之一部分,据古籍《山海经·海内南经》载:“瓯居海中”.瓯海之名由此而来.瓯海区在战国和秦时属东越地,西汉初属东瓯国地,东汉初为章安县地,后为永宁县.隋朝起置永嘉县,直至民国.瓯海区在隋朝起置永嘉县,直至民国.解放后,从1950年至1958年,瓯海区仍隶永嘉县,1958年划归温州市管辖, 1981年12月12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析温州市郊区设立瓯海县,由温州市管辖.1992年3月撤县设区.

龙凤区13091827057: 惠阳淡水的历史沿革 -
阳娅紫龙: 惠阳的淡水镇是历史悠久的古老集镇.相传在宋朝末年的时候,这里是个小墟场,名为“上墟”,后改名“锅笃镇”.明朝的时候,为了警卫海疆,设置淡水卫城,用于保护大亚湾沿海区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加上水运及陆路交通的便利,到了清朝乾隆初期,这里已经成为较大的集镇,改为淡水墟,并设有“司署”等行政管理机构.鸦片战争后,这里又成为惠阳和香港贸易进出口的地方,商业贸易发展较快,并形成了“大鱼街”、“猪行街”、“灯笼街”和“米街”等商品交易专业街道.

龙凤区13091827057: 请教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的历史沿革 -
阳娅紫龙: 中卫市-历史沿革 秦代属北地郡,西汉为安定郡,北魏属灵州鸣沙郡,北周置会州,隋置鸣沙县和丰安县,元设应理州,明永乐年间(1403年)置宁夏中卫,清雍正年间(1724年)改称中卫县(含今沙坡头区、中宁县和青铜峡市部分地区),...

龙凤区13091827057: 沙溪镇的历史沿革 -
阳娅紫龙: 沙溪,又名印溪、团溪.唐代已形成村落,佛教寺庙兴起;元代自涂菘西迁,形成市集;明代商运通达,成为商贸重镇;清代近工业起步,新式教育推行,沙溪展现一片开风气之先的新所象. 明朝时期,市镇日趋繁荣.监察御史苏赞的“御史府...

龙凤区13091827057: 孝义的历史沿革 -
阳娅紫龙: 春秋时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594年)晋国置瓜衍县(今市区北5千米虢城村).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属兹氏县域.西汉属兹氏县.三国魏中阳县治徙今市区西13千米巩村,属西河郡.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并入隰县.北魏太...

龙凤区13091827057: 巴塘县的历史沿革 -
阳娅紫龙: 巴塘,古为部落之地,周曰戎,秦称西羌,汉系白狼国. 从东汉末年到三国、魏、晋、南北朝,白狼国一直立于西南部落之林. 唐武德元年,白狼国举土内附.唐乾封二年,白狼国被西藏吐蕃王朝第三十二世赞普松赞干布所灭,从此巴塘受吐...

龙凤区13091827057: 莘庄镇的历史沿革 -
阳娅紫龙: 莘庄自南宋至民国二年(1913)一直隶属于华亭县.民国三年(1914)华亭、娄县两县合并为松江县后,莘庄隶属松江县.民国三十五年(1946)划归上海市二十六区,翌年二十六区改名龙华区.1949年5月15日莘庄解放,由松江县接管,设...

龙凤区13091827057: 广德县的历史沿革 -
阳娅紫龙: 广德建县已有1800年的历史.广德古称桐汭.春秋战国时,先后属吴国、越国、楚国.秦属鄣郡.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改鄣郡为丹阳郡,迁郡治至宛陵(今宣州市).原郡治周围地区设故鄣县,隶扬州丹阳郡.广德地属故鄣县.东汉建安...

龙凤区13091827057: 清溪镇的历史沿革 -
阳娅紫龙: 清溪古为笮都牦牛羌地,扼古驿道要冲.隋仁寿四年属沈黎治地,隋末并沈黎县入汉源县.唐开元初剑南道使陆象先奏请依山临河筑黎州城,以拒南诏吐蕃.明为黎州长官司.清雍正七年腊月(1730年)县治今清溪,以土城东西两溪泉水清澈可鉴改名清溪县,设城厢镇;嘉庆初开集置附城乡,民国时改城区镇,历为州县治所达1369年.古城街巷参差,院落古朴,原有“九街十八巷”之称,城东南西三面临绝涧,北枕邛崃山之麓,筑有城墙,高2丈8尺,周长7里7分,门凡四:东曰省耕,南曰阜财,西曰通化,北曰武安.明末清初古城毁于燹,城墙于1958年拆毁,1950年县治迁九襄,清溪置乡,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2年改置镇至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