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源于哪个历史故事

作者&投稿:阎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学的起源或由来~

文学是属于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它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
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最早已知的西方文学作品,是公元前2700年一篇由苏美人创作的《吉尔伽美什史诗》,当中描述的是英雄主义、友谊、损失及追逐永生。在西方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特色的文学。早期作品经常带着宗教或教诲的目的。说教的规范的文学就此诞生。
浪漫主义的异常特质文章在中世纪绽放。同时,理性时代造就了民族主义史诗与哲学短文。因浪漫主义文学强调通俗及情感的投入,慢慢被寻求真实的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所取代。到了20世纪,象征主义抬头,追求探索角色的描述和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基督教文学独树一帜,成为世界上最亮丽的风景线之一。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文学与史学和神话并无明显的界限,最早的文学是对历史和神话的记录。但纯粹的文学早在周时就已出现,例如《诗经》。后来诗、词、曲、小说等文学形式分别在唐、宋、元、明、清达到高峰。 民国时期,武侠小说风靡海内外,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通俗小说。新中国时期,网络文学异军突起,成为时下最受欢迎的商业作品,惜水平参差不齐。诗歌在新时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只有一批白话文诗人进行大量创作,也取代古诗成为当时最欢迎的诗歌作品。诗歌也在新中国时期,备受冷落。

扩展资料
中华民族的文学, 以汉民族文学为主干部分的各民族文学的共同体。中国文学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以特殊的内容、形式和风格构成了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审美理想,有自己的起支配作用的思想文化传统和理论批判体系。它以优秀的历史、多样的形式、众多的作家、丰富的作品、独特的风格、鲜明的个性、诱人的魅力而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光彩夺目的瑰宝。
中国文学分为古典文学、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古典文学以唐宋诗词及四大名著为代表,现代文学以鲁迅小说为代表,当代文学则以具有独立思想的中国自由文学为标志。
中国古典文学分为诗和文,文又分为韵文和散文,现代一般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并称为四大文学体裁;中国的抒情诗和散文(称为古文)最早而比较发达。西方则分为诗歌与散文两个基本类型。叙事诗和戏剧成熟较早,此外小说比较发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一种语言艺术形式)

文学艺术形式有小说,散文,诗歌,剧本,民间传说。具体介绍如下:
1、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2、散文。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3、诗歌。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4、剧本。是一种文学形式,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编导与演员根据剧本进行演出。
5、民间传说。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故事的主人公一般有名有姓,其中有的是历史中知名的人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文学艺术

三国时代,在赤壁这地方发生了一次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叫“赤壁之战”。

曹操号称拥军百万,雄居北方,想并吞南方。东吴、西蜀就联合起来,一起对抗北魏。 东吴的统帅周瑜和西蜀的军师诸葛亮在一起研究攻打曹操的方案。他们决定利用曹操狂妄自大的轻敌情绪,采用火攻的作战方案。周瑜用反间计,让曹操杀死曹军中熟悉水战、可以抵挡他们的将领蔡瑁、张允。周瑜又叫庞统假作献计,骗曹军把战船连在一起。

周瑜又打黄盖,让这老将用“苦肉计”去诈降曹操。 实际上,黄盖在船中装满了容易燃烧的物品,准备以诈降的方式冲向曹营,发起火攻。

一切都安排好了,就缺一个很重要的条件――要向北岸曹军放火,必须依仗着东南风才能办到。当时正当隆冬季节,天天都刮西北风。周瑜忧急成病,卧床不起。只有军师诸葛亮心中有数。他自称有个秘方可以治好周瑜的病。诸葛亮拜访周瑜,把药方写了出来: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四句韵文道破了周瑜的心事。

周瑜急切地请教诸葛亮有什么办法,可以借东风。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通过气象观察,心中就有了办法。他对周瑜说,自己能呼风唤雨,借三天三夜东南风来帮助周瑜放火。周瑜立即命人筑了一个土台,叫“七星坛”。诸葛亮在“七星坛”上祈求东南风。

到了预定的日期,果然东南风大作,周瑜就顺利地执行他的火攻计划。东风狂吹,火光冲天,赤壁之役,曹操吃了败仗,从此奠定了“鼎足三分”的局势。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样样都准备好了,就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草船借箭

诸葛亮


简述一下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一看,大吃一惊,心想:“诸葛亮真是神人啊!”他的心思既然已被诸葛亮猜中,便请教破敌之策。诸葛亮有丰富的天文气象知识,他预测到近期肯定会刮几天东南风,就对周瑜说:“我有呼风唤雨的法术,借结你三天三夜的东南大风,你看怎样?”周瑜高兴...

万事惧备 只欠东风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wàn shì jù bèi,zhǐ qiàn dōng fēng 解释 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火烧不起来。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释源】《三国演义》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近义词...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的什么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 (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原意是周瑜定计火攻曹操,做好了一切准备,忽然想起不刮东风无法胜敌。后以此比喻一切准备工作全部做好,等待行动。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上一句
《三国演义》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什么意思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意思
1、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释义: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2、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拼音: [wàn shì jù bèi,zhǐ qiàn dōng fēng]。3、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9回:“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的含义
出处《三国演义》四十九回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释义 比喻一切都已俱备,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故事 公元208年,曹操率领80方大军驻扎在长江中游的赤壁,企图打败刘备以后,再攻打孙权。刘备采用联吴抗曹之策,与吴军共同抵抗曹操。当时,孙权和刘备兵力都很少,而曹操兵多将广,处于压倒性优势。刘备的...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描述的是哪一次战争()。
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抗操,施用了反间计、苦肉计等后,做好了火攻曹军的各项准备。但当时处于冬季,刮的是西北风,要进攻江北的曹军,必须是东南风,诸葛亮对很是着急的周瑜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语点破了周瑜的心思。后在诸葛亮的帮助下,还是用火攻打败了曹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是出自哪个典故
典出:三国时代,在赤壁发生了一次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叫“赤壁之战”。语出《三国演义》第49回:“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公元208年,曹操在扫灭了中原各路诸侯之后,挥师80万南下长江赤壁,决心一统天下。在一江之隔的东吴,少年英雄周瑜,力派众议,指出了虽然曹军人多势众...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那个战役中的故事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赤壁之战中的故事。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哪部名著里的?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里面的一句谚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句谚语经常被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所应用到。是一句特别耳熟能详的一句谚语。他的这个典故是出自于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当中的第49回。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句谚语典故是什么呢?它是开自...

曲松县13974798373: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是出自哪个典故 -
养楠盐酸: 典故溯源: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原意是周瑜定计火攻曹操,做好了一切准备,忽然想起不刮东风无法胜敌.后以此比喻一切准备工作都...

曲松县13974798373: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什么战役而来的 -
养楠盐酸: 赤壁之战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出自《三国演义》四十九回,原文为: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原意是周瑜定计火攻曹操,作好了一切准备,忽然想起不...

曲松县13974798373: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中什么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
养楠盐酸:[答案]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出自《三国演义》四十九回,原文为: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原意是周瑜定计火攻曹操,作好了一切准备,忽然想起不刮东风无法胜敌.后以此比喻一切准备...

曲松县13974798373: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什么(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来的? [中国历 -
养楠盐酸: 赤壁之战 两个成语: 1、初出茅庐 人物:诸葛亮 故事: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刚刚走出茅庐,就为刘备设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军,因此才能得到肯定. 2、一身是胆 人物:赵云 故事:汉中之战时,曹军围攻赵云营寨,赵云一人独当寨门,因此曹军不敢进.当曹军回头时,赵云挥兵杀出,大败曹军.因为赵云之前也曾有过大战长坂坡和援救黄忠等出色的表现,因此被刘备赞为“一身都是胆”. 回答完毕,希望对你有帮助.

曲松县13974798373: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中什么故事演化而来的 -
养楠盐酸:[答案]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出自三国赤壁之战 释义 比喻一切都已俱备,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曹操大军自江陵沿江东下,到赤壁(今湖北嘉鱼)东北,在长江南岸和孙刘联军遭遇.曹操大军约有20万 人,但诈称80万,声势浩大.曹军远来疲惫,并有一个...

曲松县13974798373: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源于哪个历史故事 -
养楠盐酸: 三国时代,在赤壁这地方发生了一次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叫“赤壁之战”. 曹操号称拥军百万,雄居北方,想并吞南方.东吴、西蜀就联合起来,一起对抗北魏. 东吴的统帅周瑜和西蜀的军师诸葛亮在一起研究攻打曹操的方案.他们决定利用...

曲松县13974798373: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
养楠盐酸:[答案]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曲松县13974798373: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什么战役而来的?还能写出两个源于《三国演义》的成语吗? -
养楠盐酸:[答案] 赤壁之战 草船借箭 三顾茅庐 ------满意请及时采纳好评!---------

曲松县13974798373: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是根据《三国演义》-------什么 - (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来的?希望在回答以下问题:清在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 -
养楠盐酸:[答案] 赤壁之战 两个成语: 1、初出茅庐 人物:诸葛亮 故事: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刚刚走出茅庐,就为刘备设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军,因此才能得到肯定. 2、一身是胆 人物:赵云 故事:汉中之战时,曹军围攻赵云营寨,赵云一人独当寨...

曲松县13974798373: 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如: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而来. -
养楠盐酸:[答案] 成语 草船借箭 故事 诸葛亮利用天气情况和曹操谨慎心理,向曹操借得十万支箭 成语 鞠躬尽瘁 故事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言明心志,其实一直到死诸葛亮都没有忘记这句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