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什么时候取名不取字了?

作者&投稿:汤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什么时候取名不取字了?~

从民国初年开始,我们中国大概就正式开始取名不取字了。

我记得高中时候学历史的时候民国时期还是有字的,比如我们的国父孙文,字中山。而且在中华民国时候,大家都是移风易俗,比如废弃下跪礼制改为握手,减掉长发等等,摒弃了很多以前的礼乐旧制,估计这个字的取消就是在那个时候取消的。因为现在的社会都不会有字了,只剩下名了,也是方便了不少。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全国有一次人口普查,为了方便统计户口的需求,所以说建国后出生的人口都不再取字,取消字之后,彼此之间在称呼的时候也方便了许多,就可以直接称呼姓名。
而中国古代人既要取名,又要取字,是一个比较古老的传统,从西周后期的时候周礼就记载,一个小孩子生下来之后三个月由父母命名,男性20岁之后为他取字,而女性是在15岁之后取字,而平时在用来称呼的时候,一般大家都互称对方的字。
像名这种称呼,只有在非常正式的场合个人才会写上自己的名,或者是用来父母称呼晚辈的时候直接喊名,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之间不但有姓名之分,而且还多了起“别号”的风俗,比如说苏东坡,号东坡居士,这些一般是文人雅士用来称呼的名字,但是在建国之后,这些逐渐用不到,也就取消了取“字”之说。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全国有一次人口普查,为了方便统计户口的需求,所以说建国后出生的人口都不再取字,取消字之后,彼此之间在称呼的时候也方便了许多,就可以直接称呼姓名。


起名字讲究什么?
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就有命名“五不”的禁忌,即“不命名官员、山川、隐疾、动物、器物”。但是现在的人不在乎,只要觉得有个好的寓意就好。按照我国那吉的习俗,有几种命名方式。首先,以“生日”命名 “生辰”是出生的年、月、日、时,是天干地支组合的两个字。一共八个字。中国古代的纪年方法是以...

先秦时期时代特征
3,周朝人取名不求文雅,不避俗字 许多后来的人们取名时避之惟恐不及的字,周代人都但用无妨。像牛,马,羊,彘等畜牲之名,春秋时人都有人取以为名,孔子有学生司马牛。齐国有公孙虿,郑国也有公孙虿,郑献公的名字也叫虿,虿就是蝎子,一种毒物。二,命名的宜忌 1,《左传桓公六年》载申繻...

为什么中国人起名字越来越不讲究以及简单化和重复化了,好像古代人起名...
古时候,“名”是指个人的符号,带有个人的烙印。在我国传统习俗中,“名”是在婴儿出生百日之后由父亲取定的,据《礼记·内则》记载,到了这一天,由母亲和保姆抱着婴儿来到厅堂见他的父亲,父亲郑重地握住孩子的手,给他取名。名取定以后,母亲和保姆把孩子抱回内室,然后把孩子的名字通告亲戚,父亲...

取名规定
变更:改名一生只有一次 《条例》规定子女采用父母双方姓氏时,可以按照双姓起名,不算作复姓,一旦实施,很多父母可能就会打算将子女的名字进行更改,而《姓名登记条例(初稿)》中同时还规定,为了防止滥用姓名权,频繁变更名字现象的发生,条例实施后,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申请办理名字变更登记的,以一次为限。《条例》还规定,...

所谓的名字,为什么现代人只取名不取字了?
在那时候名和字都是必须的,但近现代以来,尤其在西风东渐的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国人用字的已经不多了,原因是人名被现代商业所带来的西方文化赋予了一个提高听觉冲击力的新的要求,这种要求对于名字一起的情况是很难达到的。在这种氛围下,五六个字的“刘备刘玄德”就不如“刘备”两个字简单易叫,更...

给宝宝取名男孩
汉字是有音调的,这一点就跟英文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外国人在听中国人讲话的时候,总觉得像在唱歌。而正是由于音调的存在,国人在给孩子取名字的时候,会尽量保持声调的起伏。因为名字的字调若都是保持在一个音调上,会十分平淡,甚至念起来十分拗口。所以父母在给孩子起名的时候,尽量平仄相间,有抑扬...

农村过去的老传统“按辈分取名”,现在咋不流行了?是过时了吗?_百度知 ...
愚见认为:当今中国 社会 时代,很多国人不作兴按传统辈分取名,只不过是一时暂时的 社会 现象,一但时间长了,就会乱了中国 社会 人伦人文伦理父系(父姓)氏族的谱系文化,自己不知道自己的人伦身份辈分,人人一般大,没有了人伦身份辈分大小之分、长幼有序之分的观念和概念,如果长此以往,后代子孙...

给孩子取名,现在有哪些汉字被用烂了?
在现今多元化社会,国人跟风取名现象依然严重。人们在取名时倾向于选择热门字眼,导致重名现象频发。下面以2010年后出生的儿童为例,分析热门字眼及其对姓名多样性和文化传承的影响。首先,观察男宝宝名字中第二个字的频率,前五位分别是“睿”、“浩”、“博”、“瑞”、“昊”。第三个字频率前五位则是...

为什么我们国人的姓名不超过四个字,外国人的姓名那么长?
我们在看美剧的时候,经常会记不住角色的名字,剧中角色的名字实在是太长了,少的可能有七八个字,长一点的可能有十多个字,实在是非常难记。中国人的名字就好记很多,一般都不超过三个字。我国和外国人的名字字数不一样,主要还是我们命名的方式不一样。中国命名直接是姓加上名字就可以了。我们...

说名道姓:二、古代命名仪式谈
隆重的命名仪式,在今天,除部分少数民族和封闭落后、古风犹存的地区外,是一种并不多见的正在绝迹消亡的旧习俗。但作为姓名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仍有一定研究价值。 命名仪式,古今中外皆有之。 一、 *** 的命名仪式 自古以来,人们把名字看得极为神秘。认为人名是与国人的肉体、灵魂紧紧相连的。因此,古人相信,在一切...

大田县15980174116: 中国人名字的由来 为什么现在中国人只有名没有字 -
班底戟生: 中国人既取名而又要取字,可以追溯到西周前后.《礼记●檀弓》:“幼名,冠字”.根据周代礼制的规定,孩子生下来三个月时要由父亲给他命名,然后待男性20岁举行冠礼时再为他取字,女性则在15岁举行笄礼时再为她取字.大约到了唐宋...

大田县15980174116: 所谓的名字,为什么现代人只取名不取字了? -
班底戟生: 名字近代之前的时候是分开的,如刘备刘玄德--姓刘名备字玄德、关羽关云长--姓关名羽字云长.在那时候名和字都是必须的,但近现代以来,尤其在西风东渐的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国人用字的已经不多了,原因是人名被现代商业所带来的西方文化赋予了一个提高听觉冲击力的新的要求,这种要求对于名字一起的情况是很难达到的.在这种氛围下,五六个字的“刘备刘玄德”就不如“刘备”两个字简单易叫,更不如“詹姆斯”或“霍金”有利于传播和识别,所以现代人只取名不取字的多,取字了少了.但也有例外,比如本人的名字---姓贾名永良字近道,知道我名的很少,反而是知道我贾近道这个号的多了.

大田县15980174116: 从什么时候开始国人起名没有“表字”了? -
班底戟生: 新社会就不兴起表字了,生于二十世纪初的人往往有自己的表字.

大田县15980174116: 中国历史人物 的名字为什么多数只取名 2个字? -
班底戟生: 在古代分为姓,名,字比如曹操,姓曹,名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小名是在未成年古代称为未及冠时的称呼.姓是传下来的,名是长辈起的,字都是两个一般是德高望重的人在...

大田县15980174116: 名字的意义是什么 -
班底戟生: 在史书或古籍中常看到古人除了姓名外,还有字,古代人有“名”有“字”,“名”又叫“ 本名”,旧说是古代婴儿出生后三个月由父亲所取(当然亦有一说是出生后即可取名了);而“字”又叫“表字”,是除本名外另取一个与本名有所关联...

大田县15980174116: 古代人取名字为什么要取字? -
班底戟生: 古代人在本名之外,大多另有字,这风气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很普遍了.《礼记·曲礼上》称:“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贵族男子二十岁时(成年)行加冠之仪而取表字,女子出嫁(成年)之时可以盘发插笄(簪子)了,...

大田县15980174116: 中国人姓名中的名,在历史上什么时候由一个字变成可以用两个字的? -
班底戟生: 从整个东汉以来到三国几百年来的人名,也大抵都是单字,这是有特殊原因的. 查找资料,一切都与王莽有关.在历史上,王莽是个篡夺政权的短命皇帝,是他,把大汉历史划分成了西汉与东汉.王莽当了皇帝之后,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

大田县15980174116: 名字起源于什么时候 -
班底戟生: 名字不过是一种代号而已,最后到了夏朝就出现了姓氏,是皇帝为了好统一和控制族人.其实名字的起源就是我们的汉字的文化 汉字的起源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

大田县15980174116: 古代取名和取字都有什么样的标准?名和字一样吗? -
班底戟生: 名字,在现代人看来,是一个词组,一个意思.在古代名就是名,字就是字,“名”和“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名”有“字”,是古代有身份者的标配.古代一般在孩子3个月大的时候,由父亲取名,此即《仪礼·丧服》中所谓,“故子生三月,则父名之.”至于取“字”,则在20岁行成人礼(冠礼)时进行.需要注意的是,后世就不这么讲究了,不少时候所取之名或是奶名,六七岁入学起蒙时才取正式名字. 取名的关键,是选好字.早期较简单,如殷王固定用天干入名,后来就成学问了.

大田县15980174116: 人为什么要起名字 -
班底戟生: 名字 人的称号.为名和字的合称.在中国古代,名、字分开使用.今合称“名字”,则指姓名或名.参见“冠礼”、“笄礼”. 名字是人的一种称呼,一种代表. 据说上古时期,婴儿在出生三个月的时候由父亲给命名,这就是古人“名”的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