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唐杜甫的古诗

作者&投稿:止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春望》唐杜甫的古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国都遭侵但山河依旧,长安城里的杂草和树木茂盛地疯长。感伤国事,看到花开不禁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竟觉得那叫声也很揪心。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注释: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城:长安城。草木深:指人烟稀少。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溅泪:流泪。恨别:怅恨离别。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抵:值,相当。

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的抓。浑:简直。欲:想,要,就要。胜:经受,承受。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诗词鉴赏:

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便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

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




李白 杜甫 苏轼白居易 孟浩然 辛弃疾 杨万里王安石 的古诗各一首?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杜甫的古诗
1.春望 [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春夜喜雨 [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3.绝句 [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

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 ...
“溅泪”和“惊心”这类用于人类情感的词语,可知此句除了运用了对偶,还有拟人。小题3:试题分析:由此诗的首联写长安城春天荒草很深,可知由于战乱,长安已经成为一座荒无人烟的废城。颔联中看似写植物、动物,其实是写作者看到此留下了眼泪。颈联中写到“家书抵万金”,可见对家人的思念。两种感情的...

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
1、春望 杜甫 〔唐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连绵的战火已经...

两首关于春天的古诗
1、春望 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

李白 杜甫 王维 苏轼 杜牧的古诗各找一个?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釆撷 此物最相思 春宵 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 ...

杜甫的古诗
3.《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首诗写唐朝末年社会的动荡景象,表达了杜甫对乱世的感伤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4.《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杜甫的四言古诗?
《春望》、《春夜喜雨》、《望岳》、《绝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江畔独步寻花·其六》、《登高》、《月夜忆舍弟》、《蜀相》、《江南逢李龟年》、《登岳阳楼》、《江畔独步寻花·其五》、《绝句二首》、《八阵图》、《赠花卿》原文以及翻译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译文:长安...

望岳唐杜甫的古诗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文意义 《望岳》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

春望唐杜甫的古诗
1、杜甫,公元712年至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与李白并称为李杜,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作被称为诗史。杜甫的祖籍是湖北襄阳,后迁至河南巩县。少年时代,他曾游历吴越和齐赵,期间曾赴洛阳应试但未能中第。2、35岁以后,他在长安应试落榜,之后向皇帝献赋,向贵人...

泊头市15265252412: 古诗词赏析 杜甫《春望》春望 唐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诗的前四... -
爱新觉罗进百炎:[答案] 望 大 小 白发愈搔愈希,簪子简直插不上.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不明言愁,而怎奈一“愁”字了得!诗的最后两句堪称神来之笔.寥寥十字,使...

泊头市15265252412: 杜甫的<<春望>>诗意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不需要给出原诗文,只要解释出它的意思,再说说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即可. -
爱新觉罗进百炎:[答案] 春望诗意: 山河依旧国都早已沦陷, 草木茂盛满城都是春天. 感伤时局泪水溅是了花朵, 亲人离散鸟啼声更让人心伤. 战争连绵了整个春天, 珍贵的家书也难相见. 满头的白发愈搔愈短, 稀疏得简直无法插簪. 思想感情: 诗人与家人久别,存亡未卜...

泊头市15265252412: 古诗《春望》 -
爱新觉罗进百炎:[答案]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泊头市15265252412: 唐杜甫《春望》全诗围绕着“ ”着笔 -
爱新觉罗进百炎:[答案] 杜甫《春望》全诗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后四句由景而发感叹.

泊头市15265252412: 古诗《春望》 描述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的画面,并揭示诗句含义! -
爱新觉罗进百炎:[答案] 春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头搔更短:白头发越抓越少了.浑欲不胜簪: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

泊头市15265252412: 古诗赏析: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减泪,恨剐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爱新觉罗进百炎:[答案] (1)肃宗即位,杜甫闻讯,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所以城指长安.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即安史之乱,“烽火”指战争,具体来说就是安史之乱. (2)尾联意为愁绪缠绕,搔头思考...

泊头市15265252412: 古诗《春望》 -
爱新觉罗进百炎: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题解】 《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

泊头市15265252412: 诗 春望 的作者和中心思想?不用太详细,1、2句话就行! -
爱新觉罗进百炎:[答案] 春望 的作者 唐 杜 甫 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本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

泊头市15265252412: 《春望》的全诗 -
爱新觉罗进百炎: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

泊头市15265252412: 古诗词赏析 杜甫《春望》 -
爱新觉罗进百炎: 望 大 小 白发愈搔愈希,簪子简直插不上.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不明言愁,而怎奈一“愁”字了得!诗的最后两句堪称神来之笔.寥寥十字,使一位愁绪满怀的白发老人的形象兀立在读者眼前.作者望春,并没有得到到任何快慰,却为“感时”、“恨别”所困,终至烦躁不安,频频抓挠头发.尽管诗人这时才四十五岁,但因终日愁情熬煎,头发愈来愈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从章法上看,这一联是把前面分别抒写的“感时”、“恨别”两种感情统一起来,收结全篇.作者选用搔发这一下意识动作把满腔的愁情变成了可见可感的生动形象,很自然地引导读者进入诗的意境,产生共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