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创作谈》作者:大卫·姚斯

作者&投稿:盍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内容简介

那些令人满意的小说或故事似乎都是毫不费力且天衣无缝地组织在一起的,所以很容易让人感到迷惑不解:“作者到底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答案很简单:他孤身枯坐在书桌前,思考一系列选项,然后机智谨慎地进行取舍。

在《小说创作谈》这本书中,屡获殊荣的作家、广受尊敬的创意写作教授大卫•姚斯提供了很多实用的信息和建议,它们能帮助你在面对如下问题时做出专业的、富有创意的决策:

按照句法和韵律去写文章,为所叙述的故事配制一段“背景音乐”。

选择正确的叙述视角,在你的角色和读者之间创造一个恰到好处的“距离”。

在创意写作过程中从容驾驭矛盾对立的力量。

在一篇接一篇引人深思的文章中,姚斯梳理了小说写作中独有的那些难题,包括如何在真实和虚构之间设计那些精妙的交叉点,这正是所有伟大的小说之所以远比那些遵循“写你知道的东西”法则的作品更能引起共鸣的原因,而后者刚好是我们频频采用的一种写作方式。

作者简介:

大卫•姚斯,著有短篇小说集《黑色地图》、《激情犯罪》,诗集《你不在这里》、《即兴涌动的巨流》,运用小说技巧创作的随笔集《独自面对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以及一部专论文学作品结尾艺术的《万事中的裂缝:我们如何得知终结的事件已然终结》。主编有以下三部作品选:《以传统形式创作的当代美国诗歌》、《狂马最佳作品选:三十年诗歌与散文》和《群星流溢的文字》。他的短篇小说和诗歌作品发表于众多杂志上,包括《佐治亚评论》、《爱荷华评论》、《密苏里评论》、《国民周刊》、《新英格兰评论》、《巴黎评论》、《犁刃》、《诗刊》等,并被欧•亨利奖和手推车奖的年度作品集、《美国最佳短篇小说》、《诗选:1912—2002》等作品集收录。他曾荣获作家与写作课程协会短篇小说奖、茑尾诗歌奖等奖项,曾任《狂马》的小说编辑达十年之久。现任教于阿肯色州立大学,并为佛蒙特艺术学院的艺术硕士培训班教授写作课程。

精彩书评:

壹:

我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小说。读小说时,我有这样的想法:

1. 只有拥有丰富生活经历的人才能创作出好小说。

2. 小说中使用的人称、句法完全是出于创作者的写作习惯。

3. 小说集就是若干篇小说的合集,哪篇在前哪篇在后,只不过是作者或出版商的随机排列。

我也喜欢写文章,但尤其不擅长写小说。写小说时,人物角色总逃不开我自己的影子。写其他类型时,我底气不足,写不出来;有时写着写着,人称就乱了,从“她”变成了“我”或“你”;编辑排版时,对于过长的句子,我会随手加个逗号。对过长的段落,我会临时把它们分成两段或者三段。我偶尔会想,句子和段落的长度应该如何定义?长短不同,会对什么产生影响?可这些想法只是稍纵即逝,我从未曾深究;我还常常嫌弃自己的小说没有足够强烈的冲突;立意也缺乏创新。

久而久之,我越来越羡慕那些会写小说的人,也越来越相信:创造力和想象力是一种天赋,我天生就不是写小说的料。

直到一周前,当我读到人大出版社的《小说创作谈——重思关于写作技艺的传统观念》一书时,我发现,我的上述那些观念都是错的;更确切的说,当我读完布雷特洛特为这本书所作的序言时,我已经重拾了对写作的信心。布雷特洛特介绍说,这本书的作者大卫姚斯(David Jauss)不仅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也是佛蒙特艺术学院专门教授写作课的老师。两人在一个短期写作培训班上结识。之后,他曾求助大卫帮助自己修改一篇随笔。大卫的“坦诚相待”“毫无保留”不仅使他的这篇随笔获奖无数,而且使他的“作家生涯骤然改变”。

对于满怀着写作热情却一直在写作路上挣扎着的人来说,有谁不希望自己能遇到像大卫这样的良师、恩师和大师呢?

正是抱着这样的期待,我读完了全书。我没有失望,只有醍醐灌顶般的喜悦。我的认知被刷新了,阻碍我小说创作的那些疑云也在各个章节里得到了解答。

第一章《自传恐惧症:写作与隐秘生活》,解决了我的写作局限性问题。作者写到,尽管“写你知道的东西”几乎是创意写作课上被重复最多的建议,可是作者认为,“描述捏造出来的事物比描述你无比熟悉以至于认为理所当然的东西要容易得多”,况且,写自己知道的,“会令自己感到单调”。因此,小说创作的精妙之处恰恰是,“从知道的事物入手,但能写出你不知道的东西。”小说创作的过程其实是通过展示他人的生活来隐藏真正的自我的过程,换言之,也是发现自我的过程。所以,写自己没有错,可更重要的,是要找寻更深层次的自己,而这样的找寻往往是通过对其他角色的塑造来完成的。

第二章到第五章,解决了我的具体写作技巧问题。

第二章《从远镜头到X光片:小说中的距离与叙述视角》厘清了以往我对于写作人称的固有认知。作者并不赞赏通俗意义上用“第一人称视角”“全知视角”等概念来划分小说的写作类型,相反,作者强调任何叙述视角的“终极目的都是控制角色人物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从而“指引读者的阅读反应”。因此在同一篇小说中,视角不是单一的也不是绝对的;

第三章《当我们谈论流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让我意识到,一篇行文流畅的好小说背后其实隐藏着写作者对于“节奏”的诸多努力。这些努力体现在他们的用词上,也体现在他们对于句子长度与结构的努力上,甚至于各个段落与整个篇幅的关联上,写作者们也是花了心思进行布局的;

第四章《对现在的回忆:当代小说中的现在时态》对美国文坛中流行用现在时态进行写作的现象进行了反思与批驳,由于我读英文原版小说较少,又加之中文表达几乎不涉及时态问题,我的领悟较少。

第五章《关于顿悟的一些顿悟》给我的感触最深。作者在一开篇就指出了常见的“顿悟”的失败。回顾我自己以往的文章,在结尾处那些强调性的、总结性的、带有升华和警示告诫意味的“金句”或“主旨段”,绝大部分都属于此类失败的顿悟。作者说,真正的“顿悟”不一定出现在结尾,而有可能先出现,后续情节只是为了印证这个顿悟;“顿悟”也不一定总是正确的,主人公甚至不必真的按照“顿悟”去做,他/她完全可能在顿悟之后依然维持原有的状态,或因为对顿悟反应过度而走入另一个极端。最重要的一点是,“顿悟”不是写作者直接叙述的,而是借用意向、隐喻和象征等,会让读者自己“体验到的”。

第六章《码放整齐的石块:构思一部短篇小说集》里提出了一个问题:写作者应当如何安排小说集中各篇小说的顺序呢?而作为阅读者,随意阅读和按顺序阅读,阅读体验会有差别吗?读完这个章节,我影响深刻的是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有一本包含24首诗的书,这本书本身就应该是第25首”。为避免错过一些东西,我决定以后在阅读时,按照顺序阅读;而若日后有幸出小说集,我一定按照作者所言,打造好“第25首诗”。

第7章《超越的杠杆:创造性的矛盾对立和物理现象》是我觉得整本书里最难但是对我意义最深远的的一章。我相信,任何一个像我一样自认为没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人都能通过练习,获得超越的杠杆。而且,这种练习不仅仅是写作上的,更是思维上的——要练习于从“收敛性思维”转变为“开放性思维”;要习惯矛盾对立的“既”“又”的思维;要学会拥抱“不确定性”。作者还在书中介绍了近十种具体的表现矛盾对立的方法,每一种方法背后都有伟大的文学作品作为例证。我知道,任何思维的转变都需要一段漫长的时光和刻苦的练习,但我确信,为此所作的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

我要感谢作者在书中分享了如此多他所洞悉的关于小说创作的“秘密”——这些秘密不是陈词滥调,而是对以往传统观念的重思,更要感谢作者用读者最容易理解的方式将这些秘密剖析得如此清楚——他本人庞大的阅读量,卓越的编辑阅历,和多年的教学经验让他总能找到最恰当的渠道,或者引用名家名篇名段,或者举学生的习作,或者类比,达到化繁为简的效果。

而这,也正是读完整本书,作者带我领悟到的另一个关于写作的真谛:好的作家从来都不会只考虑自己,而是用写下的每一个字去跟读者做链接,让读者与你同体验、共分享的过程。

贰:

专业,来自于实力

作者是谁?David Jauss,他对于我来说,是一位非常陌生的人。今天读他的作品《ON WRITING FICTION》,渐渐了解到这位作家的来历。书读完后,留给我深该印象的,于书本身而言有两点:

第二,一本专业的指导意义的图书出版,作者本身要具备多大的能量。上述是积累,而在本书中)P223-249,27页的幅度留给了参考资料。从这里,我们也不难发现作者对于本书的态度,严谨之外,必有广博的涉猎。通篇阅读,不难发现,作者举例大有信手拈来的功夫。这与他多年的积累脱不开关系。于此两点而言,对作者产生一种信任与敬佩,当属正常。

读一本专业的小说创作指导书,特别是国外作家的指导书,如果对国外的文学了解不深,对国外的哲学思考了解不深又或者对西语系之中的所谓时态了解不深的话,这本书的阅读会有难度。与作者的信手拈来相对比,大量他认可的专业术语,也不时地在字里行间显现。这大大的减缓了阅读速度。如果说小说是阅读的话,这本书,我相信要更换一个词:品。

脱离作者的职业本身,作者对于哲学的修养在本书中也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开篇第一章,文中大量出现了逻辑辩证的对比。比如说:(写作)要你从你知道的事物入手开始写作,但你应该写出你不知道的东西。又或者诸如:一个人真正的生活经常是他并没有真正过上的那种生活。”如果对于哲学没有根基,对于生活没有品味,那么,读这本书本身而言可能真会感觉到不知所云。悖论也颇多,比如:你想像着他人的生活,其实展现出来的是自己不为人知的那一部分;你暴露自我时,却恰恰揭发了他人的秘密。文学开始于个人行为,但我们进入得越深,就会越发与所有的人同一起来。每一个人就是我,也是你。进入别人的大脑,展示的却是自己的思维。其它章节的基调也在于此,作者用哲学来为读者上课。其实,仔细看一下本书的目录,大约也可以读出其端倪。

小说的创作者,想的是如何将自己的内心用文字的方式来向读者转达。如何更好更有力的达到这个目的,就是小说创作者追求的技巧。思想,需要通过手段才能来体现。这个手段,在于本书作者的指导而言,主要体现在阅读视角、文笔流畅、时态取决等几方面进行了注解与阐释。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在比较诸多的小说大家之后,条理着对于创作的认识进程,这种进程也在作者的行文中加以提炼,形成自己的结论。因为这部著作的本身就是关于写作的论文集。通过质疑、审视、对比、提炼、演绎多种手段,表达出自己对于写作的认识。无论是视角的转换,还是行文的流畅,节奏的把握,还是时态的变换,都有其客观的规律在于其中发挥作用。目的也只有一个,更好的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让读者读到文字之中的故事,而忘记了读者与文字的存在。

关于流畅,其中给我留下最深体会的是如下文字:当我们谈论流畅时,我们应当谈论句子结构和长度的多样化,谈论“句法顺序”和它对读者的情感反应产生的影响,谈论节奏的模拟和它发挥那些效果的方式,还要谈论作品的各个部分与整体之间的节奏关系。……其目的就在于这样把我们对于流畅的无意识的理解引向有意识的认识,这样就能让我们中间那些没有凭着直觉写出流畅文字的人练习有关的技巧和策略,直到抵达所有这些训练的最终目标,那就是他们对其熟能生巧、使之成为一种本能的习作能力。

关于本书写作的文笔,有一种凝重在其中。眼光相对独到,见解当然不同。在顿悟一章中,更加明显。作者致力于一种即让读者满意又能成功顿悟真理的作品的可能途径。“这个世间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在人生,在历史,这是真谛。用于文学创作,又有何不可?

作家的创作的时候,并非都一定遵守写作所谓的要义。在创作过程中,也并非所有的文字都能留下自己的痕迹。有作品,就会有读者,也就会有研究作品的人。研究作品,在于提炼与关照,影响后世的人继续创作。创作的人代代不同,研究作品的人,也代代不同,这样就是创作知识的积累越来越广泛。我们不必强调要求所有的创作者,都要遵守所谓的创作要义,然而,创作要义的存在,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我相信也是独立与客观存在的。我们在欣赏作品的时候,如果在作品阅读过程中,知道某些必要的创作要义,也许会更好的进入到作者为我们创作的作品之中去。

谨以此文字作为《小说创作谈》的心得与体会。向致力于真爱阅读,并有力创作的你推荐。

叁:

张三丰教无忌太极剑法,教完了却让他忘掉。

对话好像是这样:

“还记得吗?”

“全都记得。”

“现在呢?”

“已经忘却了一小半。”

“啊,已经忘了一大半。”

“不坏不坏,忘得真快,那么现在呢?”

“已经全都忘了,忘得干干净净。”

“好了,你上吧。”

——电影《倚天屠龙记》

瞥见这段对话,又让我想起“写作的技巧是没有技巧”,的确高冷惊艳,明心见性。我们需要文学界的张无忌。

电影里的张无忌,大概并没有忘记张三丰如何教他学会那些招式,而后再去忘掉。

没有记住,何来忘掉?

不学技巧,何来“没有技巧”?

不少写作短篇小说的朋友,希望通过连载的方式,形成自己的作品集,或者出一本小说集。那么问题就来了,如何才能组织好一部短篇小说集呢?

最近,读了美国作家大卫 姚斯的《小说创作谈》,扒拉一下里面的所谓写作技巧,分享给大家。

撇开其中的“叙事视角”、“距离”、“矛盾对立”等不谈,我想重点评说如何构思一部短篇小说集。

一、短篇小说集的构思原理

在作者大卫•姚斯看来,短篇小说集,并不是一篇篇短篇小说的简单拼凑。

他发现自己阅读小说作品,经历了两个阶段。先是随心所欲,信手翻开,信马由缰,似乎并无什么异样;后来再从头至尾,按照顺序阅读,感觉竟大不相同。

小说集中的人物、故事、情节前后关联,结构井然,读出来的意味也截然不同。

于是,他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写作小说,构思小说集,要懂得先后顺序、合理安排内容位置。

这个道理大致可以用下图表示:

那么,如何才能组合成恰当的顺序,摆正每一篇小说的位置呢?

二、短篇小说集的构思方法与技巧

“与一个人想要用天然的石块建造一栋房子一样,要面对同一类型的问题:我们已经有了一堆短篇小说,它们的大小、形状、质地、色彩各不相同,我们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把它们组合起来,这个组合体既要有让人满意的各项功能,有能带来美学享受。”

很可贵的是,作者大卫•姚斯认为,规划多个短篇小说和其他艺术领域的事情一样,主要是靠直觉,但可以借助技巧和原则。这就好比木工大师,劈木取材,手起斧落,主要凭借感觉就能劈砍出心中的样子,而依赖墨线,却能把木材锯得方正有度。

哪些办法,可以帮助我们组合小说呢?

1.直接粘合

一部短篇小说集,包含了为数众多的单篇小说,它们要形成一个整体,方法有很多。

如同我们要把几块木料制作成家具一样,接合的方式,可以采用传统的榫卯结构固定,也可以利用现代的五金器件进行拼接。

大卫•姚斯的《小说创作谈》给出了两类组合单篇小说集的方式——我把它总结为“直接粘合”和“间接粘合”。

先说说“直接粘合”。

A.联系物

通常有哪些联系物?

某些关键的词、形象、重复出现的行动等。这一点比较容易理解,在我们多年的阅读经历中,其实已经接触到所谓的线索、前后呼应等。这儿的联系物,有相似之处。

文中举出安•派科克的《指定的土地》和《灰尘》,均重复出现“灰尘”这个词,这与曾经飞扬在阿巴拉契亚山区里的“静脉里的灰尘”主题紧密相关。

“灰尘”就是其中的联系物。

同样,某一形象和行动,都可以出现在不同的小说中,构成它们之间的联系。这,类似于一篇小说中的某一种事物线索,如武侠小说里出现的信物、秘籍等。

怎么样,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B.母 题

在作者看来,母题是扩大了的联系物;当联系物不只出现在两个或一小群短篇小说中的时候,就扩大成了母题。此时,母题还包含着小说的主题成分。

举例来说,中国古典小说《世说新语》,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36篇。每一篇都可视为短篇小说集。其”德行”等类似的字眼,不断以不同形式出现在各个小说里,成了统摄全局的母题。

可以说,母题是粘合小说集的核心“技术”,如同电脑cpu一般重要。

C.人物、背景和题材

如同反复出现的词语、形象和行动一样,也属于一些母题,有助于各式各样的短篇小说联合起来。

人物反复出现,这个容易做到。《聊斋志异》中经常出现妖狐神鬼,成为串联整部小说集的关键要素。

背景粘合,则是指故事内容各不相同,但发生的环境却相同。这就如同茶馆,每天来喝茶聊天的人都不一样,但茶馆还是那个茶馆,不同的人、不同的事都因茶馆而联系在了一起。书中举到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的乔治大街,就是这样一个起着粘连作用的背景。

题材的统一性,但具体内容的差异化,就形成小说集故事多样化的特点。举例来说,《聊斋志异》中有许多爱情题材,但每一篇的书生、美女都不一样,故事情节也各不相同。

2.间接粘合

A.平行

是让两个短篇小说在“情节”或“模式”上体现出某种相似。

书中举到这样一个例子:

《通信》和《真诚的咖啡馆》,两篇小说的主人公都在回忆一个已经逝去的心爱之人。在《通信》中,是主人公的朋友;在《真诚的咖啡馆》里,是主人公的儿子。

你看,两篇小说在内容上似乎没有太大的关联。但因为都具备类似的情节,仿佛是一种梦境的重复出现,因而情感就得到强化。

是不是类似于生活中的“心灵感应”呢?

此类“粘合”,不是依靠直接的“联系物”,所以称之为“间接关联”。

B.对 立

与“平行相比”,对立不是强化情感,而是使情感复杂化甚至彻底颠倒过来。

在《阿拉伯西北漠地旅行记》中,一名犹太小男孩在大屠杀中失去了双亲。情节让我们感觉小男孩可能产生了积极的甚至能拯救生命的举动。但在《奥维尔的麦田》里,小男孩却给我们这样的印象:他与现实生活之间出现了令人恐惧的断裂,他离疯狂只有一步之遥。这使得同情之情异常复杂。

另外,书中还提到镜子、“框架”等,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深入阅读。

3.编排顺序

假如你现在已经完成7篇小说,照常理来说,它们存在一定的优劣之分。你打算如何摆放先后顺序呢?

有一种情况,你在动笔写之前,已经对整部小说集深思熟虑,了然于胸。你的feeling和灵感已经十分到位,作品写出来就是无可调整的,那么也就不存在编排顺序了。

可是,如果我们尚处于初期模仿与技巧学习阶段,那么,请看下列数字:

1—3—5—7—6—4—2

开头和结尾是最重要的两篇小说,作者认为质量最次的一篇7放在中间。之所以会这样编排,是因为在作者看来,读者的阅读感受至关重要。

假设7篇小说都是平行关系,其中7(最次的一篇),如果摆在开头,结果会如何呢?不言而喻,读者读下去的兴趣就会降低甚至丧失。

这让我们联想到新闻的倒金字塔结构,含金量最大的内容置于文首。这是有科学道理的。

谁都没有义务透过你“凌乱不堪的外表”去透视你无比精致的内心。小说读者也一样。

为了便于读者记忆和保存,全文重点内容用一张图来小结:

在以我的方式呈现这些所谓的构思、组织或者架构短篇小说集的方法时,我忽然觉得我的努力也许是徒劳的。

因为对于用其他方式来组建短篇小说集的作者而言,他们已然通晓技法。(我也想尝试用电路板模型来搭建小说集)

对于首次接触这些技巧的人来说,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去尝试,然后内化为你自己的血肉,成为下意识,就像张无忌那样。

小说是艺术化的人生。在小说的舞台上,人生的喜怒哀乐,平淡与惊奇,琐碎与浩大,都得以艺术化地演绎。所有的技巧,都是为了更好更逼真地表现现实生活。

或许,认真思考现实世界的已然状态和可能状态,就不难理解浩如烟海的写作方法与技巧究竟是怎么回事了。

在小说和小说集的苑囿里,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释放你的想象力,引爆你的小说世界!

写作精进人生。愿在文字彼岸深情相遇。

需要这本电子书的朋友加 微Q:2802031363免费获取 


全网深度:读《早晨从中午开始》对长篇小说创作的现实意义
对于一个文学爱好者,在走向真正意义上的作家之路上,一般都读过大量文学作品和关于创作的书籍。而对于当下全国有志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创作,特别是此类长篇小说创作的朋友,《早晨从中午开始》应该是一本不错的指导书籍。本文重点围绕该书对长篇小说创作的指导价值分析,简要谈几点意见,仅供大家参考。一、《早晨从中午开始...

值得推荐的小众的文学书
包括创作谈和文论,如写作的动机,作者的师承,作者对小说艺术的看法,作者对文体格调的看法,对影视的看法等。包括少量的书评,其中既有对文学经典的评论,也有对当代作家作品的一些看法。最后,还包括一些域外生活的杂感以及对某些社会现象的评点。摘录:“我以为,见到一种差别,就以为这里有优劣之分。这是一种市侩心理。

文学创作谈之十三——小说的细节txt全集下载
文学创作谈之十三——小说的细节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22日,应北京文学杂志邀请,去黄山采风。22日晚,应黄山学院团委邀请,在学院讲座,主要谈读书和创作。座谈了两个小时,内容比较多,这里我想重点谈一下小说的细节。小说的细节,决定小说的成败,这一点毋庸置疑...

《朝花夕拾》作者简介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著名散文作家及作品有哪些?
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创造社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小说代表作有:《狂人日记》(1918年发表,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药》、《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祝福》、《孤独者》...

<<西游记>>的作者简介,<<红楼梦>>作者简介,<<水浒传>>作者简介,<<三国...
元末明初,我国的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尤其是章回体小说步入日臻完善的阶段。中国的第一部流传最广、影响最深、成就最高、气魄最大的章回体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即《三国志通俗演义》,就是通过生活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杰出的小说大家——罗贯中的椽笔诞生并风行于世的。他在我国的文学发展史上,建树了不可...

《红楼梦》作者写作时的背景及目的、相关学说以及《红楼梦》的大概内容...
在中国,《红楼梦》被评价为剖析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此书有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新版通行本前八十回据脂本汇校,后四十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

作家汪曾祺的散文的特点是什么?
汪曾祺的语言传承了唐宋散文流风,他喜爱《世说新语》和宋人笔记,继承明清散文传统。他一再提到明代作家归有光的几篇散文《先妣事略》、《项脊轩志》、《寒花葬志》诸篇,由于归有光“无意为文”,写得像谈家常话似的,叙述语言与人物语言衔接处若无痕迹,汪曾祺的小说创作从中得益匪浅。“我受营养最深的是明朝大...

我国古代四大名著和作者是什么?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 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 《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到底什么是小说?如何才能写出优秀的小说
小说是文学作品中与散文、诗歌并别的一种重要文体,是文学作品中最为重要的体裁之一。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现在不但在文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的地位,而且,小说的影响也极大。现在,不但出版的文学著作中,小说作品最多,从事小说创作的作家也最多。现在,既有从事小说创作的专业作家,又有从事小说创作的业余作家与业余作者。

龙游县18078681798: 明代小说的发展成就? -
时荷希静: 公元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中叶,继宋元话本与传奇之后,发展和兴盛起来的通俗与文言小说艺术.明代通俗小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长篇巨帙,又有短小精悍之作.据明、清两代著录及近人搜集,长篇小说有目可考者,不下百种,流传至...

龙游县18078681798: 为什么说《大卫·科波菲尔》不是生活实录,而是艺术创造 -
时荷希静: 《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编写的长篇小说,既然是小说,那当然就不像纪实文学那样完全取材于现实生活.其中的大卫是作者杜撰的一个人物,并不真实存在.只不过是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语气并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而已,更多的还是文学创作,所以不具有那么高的真实性.不过,这部小说当然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龙游县18078681798: 世界公认的十大名著是什么?
时荷希静: 世界公认的十大名著是:《战争与和平》《巴黎圣母院》《童年》《呼啸山庄》《大卫·科波菲尔》《红与黑》《悲惨世界》《安娜·卡列尼娜》《约翰·克利斯朵夫》《...

龙游县18078681798: 《大卫》的作者是谁?
时荷希静: 米开朗基罗

龙游县18078681798: 大卫 不可以 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 急急急急!!!!! -
时荷希静: 大卫·科波菲尔原名大卫·科特金,1956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一个俄罗斯移民的家庭,他从小就对魔术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个性格内向,容易腼腆的人发现自己的智慧赢得同伴们的赞赏,他信心倍增.12岁时,大卫已经能够熟练地进行魔术...

龙游县18078681798: <<大卫 科波菲尔>>的大意 -
时荷希静: 《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的一部代表作.在这部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的小说里,狄更斯借用“小大卫自身的历史和经验”,从不少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自己...

龙游县18078681798: 以下哪件作品是罗丹的《巴尔扎克》() - 上学吧普法考试
时荷希静: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其实鲁迅的《朝花夕拾》里的文章大部分都是写回忆童年的】;冰心的散文集;许地山的《落花生》;林海音《城南旧事》大部分文章回忆童年……这些都是直接回忆自己童年的文章.还有一些作家的作品里隐含着自己的童年,例如高尔基的《童年》,勃朗特的《简爱》、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海明威的《在印第安人营地》

龙游县18078681798: 大卫科波菲尔的读书笔记 -
时荷希静: :《大卫科波菲尔》作品赏析 《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的一部代表作.在这部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的小说里,狄更斯借用“小大卫自身的历史和经验”,从不少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反映了他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