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悲摧人生:他的苦痛哀怨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参考文帖)

作者&投稿:占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柳宗元的悲摧人生:他的苦痛哀怨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郭新庆[原文]

@铁山青士(笑独行)[摘编]

铁山青士按:该文帖摘编所据郭新庆原文题为《关于柳宗元另一种解读》,正文分十个部分,计约50000字,其中第五至八个部分分类解读柳宗元的思想,第九部分主要解读柳宗元的散文,第十部分集中驳斥柳宗元“不识时务”论。

柳宗元于唐大历八年(公元773年)生于京城长安。长安是柳宗元的出生地,但不是祖居地。柳宗元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作为关中六郡姓之一,柳氏在河东乃是名门望族,所以,柳宗元堪称身世显赫。河东从地理范畴上说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古人称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地区为河东。河东历史上也曾是郡名,古称蒲州,唐玄宗时曾改蒲州为河东郡,其治所在蒲坂(今山西永济蒲州镇),古时的河东县也设在这个地方。……

据史料记载,柳氏先祖是鲁孝公的儿子伯展,因封在柳下这个地方,死后得谥号“惠”,后人称柳下惠。后来鲁为楚灭,柳氏归于楚国。秦统一天下,楚又被秦灭,柳氏这才迁到山西河东这个地方。《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对此也有记载,说 “秦并天下,柳氏迁于河东。”柳宗元父亲柳镇天宝年间避难的天屋山就在河东境内,顺宗时柳宗元母亲也是按河东县人受封为“太君夫人”的。……

柳宗元受父母的影响很大。柳宗元父亲柳镇一生多在军旅和府县做一些地位不高的小官,死前为侍御史。由于长年接触社会现实,他洞达世务,激进用世。与一般士人儒生不同,他为人刚正不阿,不畏权暴,加之能诗善文,在当时有很高的声望和影响。柳宗元曾在《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里记述了柳镇的事迹。

天宝末年,因遭遇战乱,柳镇曾携藏书带家人到离家不远的王屋山隐居。当时随行的有子侄一大群人。后来,又“举族”逃到吴地。其间,一群老小“无以为食”,柳镇只好独自一人骑驴到处向人求食。……安史之乱平定后,柳镇献书朝廷,被授左卫率府兵曹参军,又被朔方节度使郭子仪聘为节度推官,“专掌书奏”,并进入大理评事。柳镇在做晋州录事参军时,因议事直来直去,不为刺史所容。晋州刺史是郭子仪的部将,一介武夫,“酣嗜杀戮”,手下官吏没人敢与他争论,而柳镇“独抗以理”。当有人将被无故打死时,他用身体抵挡鞭子和棍棒,气得刺史怒投桌几折断床席,但他也不屈服。

后来柳镇调长安主簿,又任太常博士。为生计着想,他曾请求去做宣城令。在殿中侍御史任上审理陕虢观察使卢岳遗产案时,柳镇曾为主持公道而抗拒宰相窦参,被贬为夔州司马。三年后,窦参获罪,柳镇才复为侍御史。……为此,德宗专门作制书褒奖他“守正为心,疾恶不惧”。贞元九年(公元794年),柳宗元考中进士,朝廷审查有无“朝士”作弊时,当德宗听说柳宗元是柳镇的儿子时,说:我知道柳镇不会为他儿子做这样的事。柳镇为人朝野尽知,“名闻于天下”。

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出身范阳大户人家,七岁即“通《毛诗》及刘氏《列女传》”。柳宗元父亲曾说:“吾所读旧史及诸子书,夫人闻而尽知”……。卢氏精熟诗书,在战乱家中无书时曾教柳宗元古赋十四首。柳镇长年在外为官,柳母待族人“敬之如臣事君”,“慈之如母畜子”,“友之如兄弟”。灾患时缺食物,她宁肯自己不吃,也不让孩子饿着。柳宗元遭贬时,年近七旬的卢氏随之赴永州,身处恶劣的困境不露忧色,细心地照料柳宗元,并不时地宽慰儿子,“明者不悼往事”,这是说聪明的人不要为过去的事悲伤和烦恼。而她自己却默默地忍受着巨大的痛苦,用宽厚的心怀和深沉的母爱温暖着柳宗元。……

柳宗元有两个姐姐,嫁的都是大姓人家,但命运都很悲惨,都是三十几岁就积劳成疾去世了。柳家讲究孝道,其“仁孝”远近闻名。当时的大户人家,宗亲往往都住在一起,不但尊长多,上下关系也杂乱,为人妻者是很辛苦的。大姐因成年忧劳,常常一个人哭泣不吃饭;二姐整日劳作,侍婆家“必敬必亲”。

柳宗元与两个姐夫的关系也非常亲密。大姐夫崔简,贞元五年中进士第,先是在军中任职。崔氏以文章传家,崔简文章写得好。柳宗元说,他的学问曾得到崔简的指教,受益匪浅。崔简“博知古今事”,“善谋画”。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死,刘辟自称留后,不久反叛。崔简曾劝节度使严砺早作防备,严砺依崔简的计谋行事,屡破刘辟叛军,为平叛作出了贡献。后来崔简曾出任连州、永州刺史。可永州刺史还未到任,他就因遭人诬告而被贬驩州(在今越南境内)。虽经幼弟讼至朝廷冤情得雪,可他却含冤死在了贬地。

崔简比柳宗元大十岁,死时年仅五十岁。更不幸的是,两个儿子处道和守讷从贬地扶柩过海时遭遇风暴,也被淹死了。柳宗元这时正被贬在永州,他暂时草葬了崔简。崔简死后,柳宗元独自承担了外甥的教养之责。他特别喜欢大外甥女柳媛,说她像大姐一样,“惠明贞淑,仁爱孝友。……三岁知让,五岁知戒,七岁能女事,善笔札,读书通古今”。柳媛闲暇时弹弦乐吟诗亦如其母,可也是早早就病亡了。

二姐夫裴瑾,是贞元三年中进士,为参京兆军事,金州刺史,还做过万年县令。他乐于助人,有请则应,把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凡人有难,必出财力相救,闻名长安城。裴瑾为人性情开朗,善交结。他不轻视同僚和下属,待人一视同仁,不论出身微贱的还是地位高的都喜欢他。裴瑾喜好下围棋,懂音乐,饮酒甚少,“终生不以酒气加人”。他白天交际酬应,“夜读书考礼”,研究整理典籍,深受周围人赏识。后因为人直率被人谗言遭贬,染疟疾而亡。柳宗元与姐夫之间,一为笃友,一为密亲,他在文中流露的真情让我们今人读后也为之感动。

……柳宗元在《送澥序》里说:他祖上“在高宗时并居尚书省二十二人”,远祖有四代曾做过宰相,可见家世之显赫。可到武则天时,柳氏的命运发生了逆转。柳宗元的高伯祖柳奭(shì)在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为宰相,因事为武后所恶,被贬爱州刺史,途遭追杀,被籍没全家。自此,柳氏一蹶不振……。柳宗元在《送独孤申叔侍亲往河东序》说自己常常翘足提起衣服,“奋怀旧都”,久久向家乡的方向望着。可从《柳集》和史料看,他一生都没回过祖地。古时人喜用祖居地和官职等称谓人,所以后人称柳宗元为柳河东;因他后来贬任在柳州,又称柳柳州。柳宗元痛恨当时的门阀士族,从不以族望自傲。可“先君之道”和“世德廉孝”仍然让他为之自豪,并因此影响他一生的行为举止。……

……柳宗元的父亲柳镇和柳宗元后来的岳父杨凭同在鄂岳沔都团练使李兼那里共事,李兼是柳宗元妻子杨氏的外祖父。建中四年(公元784年),柳镇为鄂岳沔都团练使判官,柳宗元这时随父在夏口。杨凭很喜欢少有文才的柳宗元,要把九岁的女儿许配给十三岁的柳宗元,后来始终也没反悔。杨女三岁丧母,自小温顺,没有大户人家“骄盈之色”。贞元九年,柳镇死,柳宗元守父丧。贞元十一年,杨女嫁入柳家,她敬侍柳宗元母亲,柳家人都很喜欢她。柳宗元母亲曾说:“自吾得新妇,增一孝女。”两家又是世代交好的“通家”,柳母爱之如己出。柳宗元两个姐姐也把她当亲姊妹看待。不幸杨氏有足疾,行走不便,结婚不到三年,怀孕难产,晕倒病重,二十三岁就死了。柳宗元与杨氏的感情非常好,终生为丧妻失子而难以释怀。对妻子的死,他哀痛不亦,发愿要“之死同穴”。这种丧妻之情情一直伴随柳宗元一生。……

柳宗元感情生活比较严肃,自杨氏死至永贞年,六年间柳宗元没有续娶,后来遭贬到死也没再正式婚配。柳宗元岳父杨凭,兄弟三人,善文辞,皆有名。大历中,三兄弟中进士,时号三杨。杨凭历任显官,做过湖南江西观察使,刑部侍郎,京兆尹。元和四年为御史中丞李夷简弹劾,贬为临贺尉。后累官至中书舍人、礼部尚书。柳宗元终生与杨家保持着亲密的交往,与杨家三兄弟及后人频有书信诗札往来。

柳宗元在永州时,有一女儿随行,名叫和娘,生于长安善和里。这可能是柳宗元在京城与人同居时所生。因其母身份低微,又非婚配,和娘一直没与柳宗元相认。直到柳宗遭贬才随到永州。不幸的是,和娘到永州才四年,就于元和五年四月三日病死了,年仅十岁。孑然一身的柳宗元是身处荒蛮之中的罪人,不可能求门当户对的婚配,为续子嗣只能寻老农女生男育女。他在《马室女雷五葬志》说:“马室女雷五,家贫,岁不易衣(终年没衣服替换)。……以其姨母为妓于余也。”柳宗元永州后期及柳州时的子女可能为马室女雷五姨母所生。……柳宗元身处困境,为求子嗣,择取贫穷为妓的马室女雷五姨母,实为无奈之举,其内心的苦痛是可以想见的。柳宗元道德人品与那些蓄妓纳妾的达官贵人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柳宗元重亲情,一生都与亲戚有密切的交往。至元和十四年死前,他姐姐崔氏诸外甥丧亡已尽,他写的这类祭文和墓志凸显于《柳集》同类文字里,让人不忍落眼。柳宗元在《又祭崔简旅榇归上都文》说:“君死而还,我生而留。”……他又在《祭外甥崔骈文》里说:“我自得罪,无望还都。”……乾隆《御选唐宋文醇》说,这是“乐死而哀生”。……柳宗元死时,留有两子两女,长子周六,四岁;次子周七;女无名。柳宗元死前曾遗书托孤给刘禹锡,并把他生前写的全部文章和诗篇都交给刘禹锡,请他代编成册。

当刘禹锡接到好友病死的讣告后,“惊号大叫,如得狂病。良久问故,百哀攻中,涕泪并落,魂魄震越”。刘禹锡作《祭柳员外文》﹑《重祭柳员外文》悼念柳宗元,并把柳宗元诗文编纂成集,还在集前写了序言。据《韩集》旧注说,柳告后登咸通四年(公元863年)进士,如柳告为周六,此时已四十八岁,入仕可谓晚矣。此后,柳氏子孙再不见史书有只言片语。柳告或是刘禹锡抚育养大的。柳宗元一生穷困,死时无钱归葬,是他上司裴行立出钱,由其舅弟庐遵把他灵柩送回长安的。柳宗元舅弟庐遵,性谨慎,学文不厌。柳宗元遭贬,他一直随侍身边,至死不去。柳宗元对亲戚友善,众戚弟也对柳宗元一生情重(从兄弟宗直、宗一等人也是一直陪侍在他身边,至死不离不弃)。……

柳宗元青年时代仕途比较顺利,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唐代规定,科举选士后,必须再经吏部考试才能授以官职。贞元九年(公元793年)二月,柳宗元中进士。五月,父亲柳镇在长安过世。按当时礼制,柳宗元得守丧三年。守丧后,柳宗元连续二年参加吏部考试,二十六岁时考取博学宏词科,被授予集贤殿正字,这是一个校正图书典籍的从九品上小官。职位虽卑,但毕竟是进入官场的开端,柳宗元对这一官职是比较在意的。……柳宗元在这个职位上待了二年。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柳宗元调蓝田县做县尉。蓝田县是长安附近的畿县,也就是京城的直管县。县尉是一个“正九品下”小官,管追捕盗贼等司法刑事。柳宗元在县尉也待了两年,可他并没有到任,一直被京兆尹韦夏卿留在身边做文书。

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柳宗元调回京城,做了监察御史里行。监察御史是御史台官员,里行是见习的意思。监察御史的官位级别也不高,正八品上,但权力很大,朝廷内外文武百官都要接受其监察。官至监察御史,算是步入上层社会的官场生活。柳宗元与刘禹锡同年中进士,又同年为监察御史,二人与已在御史任上的韩愈交好。三个年轻人无话不说,对未来充满憧憬。这时的柳宗元在朝廷内外已享有很高的声誉,其风采怡人,心气高傲;他呼朋唤友,议论时政;跃跃欲试,图谋干一番大事业。可人生有时很奇异,不经意间可能巧逢机遇,也可能会走背字遭不测,柳宗元这两件事都赶在一起了。公元805年,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运动(历史上称“二王八司马事件”),不但没有借势把自己送上天,反而因此被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

宦官和旧派朝臣(包括被宦官借势操纵的藩镇)拥立宪宗为太子,不合顺宗的本意。顺宗担心宪宗强势和工于心计,欲另有所立。可在宦官和旧派朝臣的威逼下,没有行动能力的顺宗(即位前就已中风失语、永贞革新不到半年时又被宦官从革新派手中夺取控制)只能屈从了。说到“择君置臣之道”,王叔文(翰林学士)和顺宗一样,反对立宪宗为太子。据说,王叔文等人曾私下秘谋另立新太子,可惜还没来得及付诸行动,革新运动就被剿杀了。王叔文也因此招来杀身之祸,被贬的第二年就被赐死了。

……宪宗即位时已经二十七岁,早已过了浑沌的年龄。他掌权后,很快就与宦官一起,把碍眼的顺宗和可能影响他皇位的族兄都处理掉了。为了掩盖弑父的事,宪宗厚葬顺宗,甚至用活人“生殉”,还给自己加了“孝德”的尊号。崔群是宪宗宠信的宰相,只因对这件事说了不同的意见,就被贬斥外放了。历史就是这样,许多事都被当事者故意隐匿了。参与永贞革新的宦官李忠言和牛昭容,他们后来的去向史书没有记载,可下场是不难想象的。而阻碍宪宗即位、了解宪宗忤逆内情的“八司马”遭忌恨就更不难理解了。

公元805年八月四日,顺宗禅位(在位仅七个月)。八月五日,改元永贞。宪宗李纯(此前即已掌握监国大权)等不及登基,六日就下诏,贬王伾为开州(今四川开县)司马(次年即郁病去世),王叔文为渝州(今重庆)司户(次年被赐死)。转月十三日,革新派其他成员也都被贬出了京城。“八司马”先是被贬为远州刺史。走在半路,这一年十一月十四日,因旧派朝臣议论王叔文党贬罚太轻,又加贬为远洲司马。柳宗元由邵州(今湖南邵阳)刺史改为永州(今湖南永州)司马。……

永贞元年(公元805年)九月十三日,柳宗元接到贬诏,随即带着年近七旬的老母卢氏、姨表弟卢遵和堂弟柳宗直等人踏上贬谪之路。……唐朝对贬官的处置是极其严酷的,贬官即罪臣,带罪之身形同囚徒。只是柳宗元自己大概也没有想到,这会是一条不归路,他这一去就再也回不来了。

因为按照唐制,贬官遇大赦或三五年会得到“量移”机会,可宪宗即位改元后,一年三次下诏令,反复重申不宽赦和“量移”“八司马”。元和元年正月尊顺宗为太上皇、六月册皇太后,两次大赦都没有“八司马”。同年八月八月更有诏命宣布:“八司马”“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

……恶劣的贬放生活让柳宗元疾病缠身,气虚体弱,痛苦的精神折磨让他“人事百不记一”,整日除了忧惧外,就是疲惫地昏睡。开始时是一二日发病一次,后来是一月发病二三次。由于服药太过,伤了中气,走路膝颤,坐时肢体常感疼痛或麻木。一遇北风晨起,寒气中体,人就发烧畏寒,头发脱落稀疏,猛然注视,怪异的样子让人害怕,一点不像北方人。……最让柳宗元痛不欲生的是荒蛮中无婚配子嗣,每想起这件事柳宗元就“摧心伤骨,若受锋刃”,像刀割一样。……柳宗元想做一个老百姓,耕田艺麻,取老农女为妻,生男育女。柳宗元在永州有《觉衰》诗说:“齿疏发就种,奔走力不任。出门呼所亲,扶杖登西林。”不到四十岁就像一个衰竭的老翁一样了。后来贬放到柳州,情况也不比永州好多少。当时柳州阴森野葛蔽日,树上挂满了像葡萄一样的毒蛇。柳宗元刚来时,社会治安不好,缚壮杀老,整夜嚎哭不断。柳宗元这时已病得瘦削如箭杆一样,就差死神向身上拔毛了。柳宗元在柳州为刺史,虽是有实权的地方官,但还是贬吏,压抑的心情始终也挥之不去。

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诗说:“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 沈德潜称此篇为柳诗七绝“压卷”之作。诗中姓曹的侍御史不知为何人,应是柳宗元熟悉的朋友。象县是柳州的属县,离州衙龙城应不算远,大概有一百几十里路。朋友路过,在船上写信给柳宗元。可柳宗元却回赠诗说“遥”不能见,说他自己想采一朵白苹花送给朋友表达心意,都因不自由而做不到。正话反说,本来近在咫尺,却反说遥不可及。一个“遥”字隔绝了近在眼前的好友,把遭贬没有自由和怀念友人不得相见的痛苦绝妙地收在了一个“遥”字里,让人倍感哀痛。……

……永州荒蛮牢狱之境并没有让柳宗元屈服。柳宗元在给许孟容的信里说:自己早年就 “唯以中正信义为志,以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为务。”他说自己思想的本意就是这样,他不会因遭难就改变。柳宗元通晓历史,他说:……“贤者不得志于今,必取贵于后,古之著书者皆是也。”他也要这样做。但每次拿起笔来想写东西,就因“神志荒耗,前后遗忘,不能成章”,每次读古人的书传都是只看了数页就看不下去了,等再翻看时,连名字都忘掉了。他撑着病弱之体坚持读“经史诸子数百卷”,常常是惊悸稍定就伏案苦读,……久而著书数十篇。

柳宗元后来说:“自贬官来无事,[在永州]读百家书,上下驰骋”,通晓了作文章的利病,从而成就了他的文学成就。柳宗元曾对李建说:贫穷是读书人的常态,我现在虽瘦弱而气力不足,但能坚守此道,也感到像吃糖一样甜。“贫者士之常”,这话出之《列子·天瑞篇》:“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说读书人安心贫困终生是很正常的事,没有什么可忧伤的。柳宗元遭贬,贫病交加,可想到“贫者士之常”这一君子之道,心境就开朗多了。能在那样恶劣的困境里坚守此道,可以说古往今来没有第二人,而其苦痛哀怨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亲朋凋落,孤雁悲鸣。”……在被贬到永州的第二年,被贬在渝州的王叔文被赐死了,而王伾也病死在开州。……元和三年(公元808年),“八司马”之一的凌准病死于连州。到永州不久,柳宗元就遭遇了丧母之痛。元和五年(公元810年),随行的女儿又病死了。元和六年(公元811年),柳宗元的好友吕温死于衡州,年仅四十岁。而在永州期间,两个姐夫以及众外甥也都死了。后来到柳州时,柳宗元的亲友几乎已丧亡殆尽。从父弟宗直,在柳宗元遭贬时一直陪侍在身边,柳宗元再贬柳州,他又跟在身边,可没想到刚到柳州二十天就染病死了,年仅三十三岁。这对柳宗元的打击非常大,他慨叹自己只能老死在柳州了。

……当遭贬的“八司马”之存活者陆续因得到“量移”机会而升迁,只剩下柳宗元一人还孤苦伶仃地留在贬地,他就更感到绝望了。施子瑜《柳宗元年谱》说:柳宗元在死前一二年,“心绪绝劣,则自知不寿”。人性也有脆弱的一面。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也就是柳宗元死前一年,与柳宗元交好的李夷简被召为御史大夫,进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作了宰相,柳宗元闻讯后随即写信给他,乞请援引。他在书中说:“日号而望者十四年矣”,“仰望于道,号以求出”。措辞可谓卑屈迫切。……遗憾的是,李夷简在相位不过三个月,此事自然也就没了下文。

贬放十四年到死,这既是柳宗元人生中最痛苦难耐的经历,却也奇迹般地造就了柳宗元人生中最辉煌的篇章,使他成了那个时代以至以后的很长一个历史时期都没有人能望其项背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柳宗元是有唐以来的大儒,他的思想光耀千古,他的文章与屈原的《楚辞》和司马迁的《史记》一样永载史册。自古以来,为人灵活者往往受人喜欢,而严肃谨慎者则总是受人敬重,毫无疑问,柳宗元是后者。

……

(2019年4月)


大兴安岭地区18236984805: 柳宗元的生平事迹 -
霜鱼恪然: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并称为“韩柳”.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汉族.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刘禹锡与...

大兴安岭地区18236984805: 心多宽,路多远——柳宗元、欧阳修、范仲淹 -
霜鱼恪然: 官场上的起落浮沉,在中华大地上演了几千年,并将继续演下去.旁观者将之当作一场热闹来看,只有身处其间的人才能识辩其中况味.面对贬谪的失意,人生的低潮,有人忧愤难平,抑郁以致伤身,一蹶难振;有人坦然面对,豁达自若,随遇...

大兴安岭地区18236984805: 小石潭记中柳宗元是怎样等待命运的坎坷的 -
霜鱼恪然: 虽然被贬却怀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

大兴安岭地区18236984805: 小石潭记表现了柳宗元怎样的人生态度 -
霜鱼恪然: 柳宗元因拥护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所以这篇文章是作者把自己的心情与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对景物的描绘中结合作者的遭际,...

大兴安岭地区18236984805: 请帮忙找两段结构是“中心句+具体事例”的文段!一定是具体的事或人例如: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柳宗元一生坎坷.两次被贬,对于柳宗元来讲,可以说... -
霜鱼恪然:[答案] 、孟德在赤壁低吟悲歌,周瑜在赤壁谈笑风生,而真正带给赤壁完美壮烈的是苏轼.官场上的险恶风波并没有消沉他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贫并没有销蚀掉他那乐观向上的心

大兴安岭地区18236984805: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和《江雪》都是被贬永州时所作,有何不同呢? -
霜鱼恪然: 相同之处: 在壮志凌云无处可寄托之时,柳宗元没有选择像陶渊明一样隐居,也没有选择与众人一起同流合污,而是兢兢业业地工作,把悲伤留在字里行间,细细品尝当人生的华丽谢幕时的苦涩.两篇文章都突出了柳宗元悲凉的人生以及他无望...

大兴安岭地区18236984805: 结合小石潭记谈谈你对柳宗元的认识300字 -
霜鱼恪然: 青色的藤蔓相互缠绕,小石潭的流水“叮咚”作响,偶有风吹过竹林,发出“沙沙沙”轻快的旋律,柳宗元便是在这样的美景中渐行,渐远.画面定格在这一瞬间,如果我是画家,我会用黑白诠释这幅景色.不需要鲜艳的色彩,不需要细致的表...

大兴安岭地区18236984805: 柳宗元诗歌特点的全面高度概括(复制,骗经验者斩) -
霜鱼恪然: 柳宗元性格激切、执着,面对沉重的人生忧患,很难解脱出来,诗作大都染上浓郁的幽清悲凉色彩.作品于淡泊中呈现出幽怨冷峭的风格;柳宗元成就最高的是山水诗,构思精巧,意境清新,情致深婉,处处流露出孤寂凄婉的情绪,显示出其清峻高洁的人格,苏轼概括为“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风格:沉重、内敛、骨峭、淡泊、简古,空旷孤寂,冷峻清远

大兴安岭地区18236984805: 结合柳宗元的身世,分析其写作特点 -
霜鱼恪然: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

大兴安岭地区18236984805: 小石潭记前边说“心乐之”后边又说“凄神寒骨” -
霜鱼恪然: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坐在小石潭上,四周环抱着密密的竹子和树木,非常寂静,见不到人,令人神色凄凉,骨彻心寒,精神上也不免悲怆幽凉.因为它的境况太幽清了,不适宜让人长久地呆下去,便题了字后离去.在这一段中,作者突出地写了一个“静”字,并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