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景颇族阿昌族纳西族白族爱干些什么?

作者&投稿:钞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傣族、景颇族、阿昌族、纳西族、白族的生活习惯~

1、傣族
宗教方面,边疆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属于小乘佛教,同时保留着原始鬼神崇拜的残余。
傣族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傣族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男子文身的习俗很普遍。
傣族主食以大米为主。德宏地区吃粳米,西双版纳等地爱吃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傣族著名的香竹饭又称竹筒饭。生、鲜、酸、辣、野是傣家菜的特点。酒为傣族人民所嗜爱,一般都是自家酿制,度数不高,味香甜。茶是当地特产,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叶茶。
干栏式建筑是傣族居住的特点。西双版纳和德宏瑞丽一带傣族的竹楼别具风格。楼近方形,上下两层,上层住人,距地约7尺,下层无墙,用以饲养牲畜及堆放什物,顶为双斜面,多覆以编成的“草排”。
傣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因分布而分别被称为傣语、泰语、老挝语等,属汉藏语系侗台语族(壮侗语族)台语支。

2、景颇族
景颇族社会中并存着两种类型的信仰,一种是秉承传统的超自然信仰,另一种是外来的基督教和天主教信仰。
景颇族多数居住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半山腰或山间的小平地,少数居住在坝区边缘地带。房屋均为长方形,分上下两层,下层距离地面高度1至2米,用于堆放薪柴、农具并饲养猪、鸡。上层住人,用竹隔成若干间,每间设有一个火塘,除炊事的火塘外,火塘四周就是家人歇息的地方。
景颇族主食以大米为主,竹筒饭、鸡肉稀饭是景颇人喜爱的特色主食。菜肴以辣著称,品种除园地中种植的瓜、豆、芋头、青白菜之外,从山林中采集的野菜、野果也是餐桌上的家常菜。烹饪方式包括舂、烧、烤、煮、蒸、拌、揉等几种类型,其中,舂菜是景颇族菜肴中最具特色的一种。
景颇族服饰风格独特。男子服饰以黑、白为主色,妇女的服饰分便装和盛装。若着便装,上身为黑色或各色对襟或右襟紧身短衣,下身为净色或织有景颇族特色图案的棉布长筒裙。
景颇族热情好客,喜欢喝烧酒和自制的水酒。景颇人喝酒十分注重礼节,景颇族老人喜好嚼烟,见面时会互递烟盒,表示友好、尊重和礼貌
3、阿昌族
由于受多元文化的影响,阿昌族的宗教信仰形成了多种宗教并存的状态。其中有自然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小乘佛教、汉传佛教及道教。
阿昌族饮食以大米为主食,辅以面食,嗜食酸笋、酸 菜等食物,也喜食火烧猪肉。户腊撒的“过手米线”、梁河的黄花粑粑及生片石姜等是较有特色的民族风味食品。阿昌族喜欢饮酒,多数人家自酿米酒。已婚妇女大多喜欢嚼槟榔。
阿昌族服饰别具风格。传统上,阿昌族男子一般穿蓝色、白色或黑色的对襟上衣,黑色长裤。腊撒地区的成年男子也有穿左襟上衣的。户撒阿昌族男性青壮年喜欢包白色包头,梁河的男性青壮年则喜欢包黑色包头。妇女的服饰因地而异。户撒阿昌族女性的服饰,已婚和未婚的没有区别,均与附近傣族的很相似。
阿昌族多居住在坝区和半山区。村寨一般选择在有阳光、水源充足的地方。典型的阿昌族住房是正房加两纵厢房、一堵照壁的“四合院”。一般为土木结构瓦房或砖木结构瓦房,有的还建砖混结构的平顶房。正房讲究座向,住宅大门保持“迎山开门”的古风遗俗。
4、纳西族
纳西族族组织普遍存在于纳西族中。家族由几户至若干户共尊一个始祖的血缘亲属组成。历史上由于纳西族存在多元的婚姻制度,因而也有不同的家庭形态,即纳西族同时并存着父系、母系、父系与母系并行3种家庭形态。
纳西族是个信仰多种宗教的民族, 既信仰本民族的本土宗教——东巴教,也信仰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和道教信众最多的是东巴教。
丽江一带纳西族男子服饰与当地汉族相同,寒冬加穿羊皮披肩,中甸一带的穿大襟长衫,着过膝肥腿裤,腰系羊皮兜,扎绑腿。
纳西族妇女的服饰因地区而异。丽江纳西族妇女穿长过膝、宽腰、大袖的大褂,外加坎肩,腰系百褶围腰,下着长裤,披羊皮披肩。宁蒗纳西族妇女穿短衫,下系长可及地的百褶裙,披羊皮,裹青布头巾,戴金、银、玉、石等制作的耳环和手镯,并喜欢束“羊皮带”或“围腰带”。
纳西族一日有三餐。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焖粑粑,中餐和晚餐较为丰富,一般都有一两样炒菜和咸菜、汤等,特别喜食当也回族的牛肉汤锅和干巴。
山区广种洋芋、蔓菁和瓜豆,并以当地的土特产做成各种风味名菜。其中纳西族传统名菜“酿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酿入肉泥,蒸熟后做为祭祀、特别是祭祖的一道专用菜肴。肉食以猪肉为主,大部分猪肉都做成腌肉。
5、白族
本主崇拜是白族全民信奉的宗教。本主白语叫“武增”,是“本境福主”的简称,意即“我的主人”。他们是白族村社的保护神,有的一村供奉一个本主,也有几村供奉同一本主的情况。
白族的服饰有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并在其中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白族人崇尚白色,服饰款式各地略有不同,以白色衣服为尊贵。
男子的服装大体相同,妇女的服饰大理一带多用绣花布或彩色毛巾缠头,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是浅蓝色上衣、外套黑丝绒领褂,右衬结纽处挂“三须”、“五须”银饰,腰系绣花短围腰,下穿蓝色宽裤,足蹬绣花鞋。已婚者挽髻,未婚者垂辫于后或盘辫于头,都缠以绣花、印花或彩色毛巾的包头。
白族热情好客,先客后主是白族待客的礼节。家中来了客人,以酒、茶相待。著名的“三道茶”就是白族的待客礼。白族注重节庆,几乎每节都有一至数种应景食品。白族婚宴习惯用“喜州土八碗”,由八道热菜组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傣族
百度百科——景颇族
百度百科——阿昌族
百度百科——纳西族
百度百科——白族

你在百度里分别输入这几个名族,就可以了!里面有好多相关资料。

  白族: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人口159.48万(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白族自称“白伙”、“白尼”、“白子”等,汉语意为“白人”。1956年,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白族。

  白族有本民族语言,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汉文自古以来一直为白族群众通用。信仰佛教。白族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创世纪》、《火烧松明楼》、《望夫云》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不少被编入戏剧上演。

  白族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善种水稻。大理雪梨、宾川桔柑都是驰名中外的特产。自治州大理已发展成为滇西重要的轻工业城市。

  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另外还有“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

  白族家庭里,儿子成婚后即与父母分居。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

  礼仪主要有:对客人,无论是否认识都热情接待。凡客人光临,必以“三道茶”待。三道茶是白族最讲究的茶礼,即斟茶三道:第一道为纯烤茶,第二道加入核桃片,乳扇和红糖,第三道加入蜂蜜和几粒花椒。因而具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特点。进餐时,老人客人坐上首,晚辈依次坐两旁或下首,并随时要为长辈和客人添饭加汤,热情待候。

  大理古城城门

  1956年11月22日成立大理白族自治州。

  日常食俗 白族通常习惯于日食三餐。农忙季节或节庆期间,则多加早点和午点,平坝地区的白族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的白族则多以玉米、洋芋、荞麦为主食。主食都以蒸制为主,常吃干饭,外出做活随着携带盒饭,就地冷餐。白族日常饮食品种丰富,为改变口味,经常变换花样。如:粑粑、饵块、汤圆等。因鲜菜常年不断,每餐都鲜菜和各种腌菜。白族妇女大都善作腌菜,腌菜的种类很多,除腌制鲜菜外,还做豆瓣酱、豆豉、面酱;剑川、鹤庆的白族常采撷洱海的海菜花,加工烹制成各种风味菜,如用海菜花的叶、茎做成的海菜豆腐汤,用海菜花的茎杆、花蕾炒火腿、肉丝或腌制成咸菜。白族的肉食以猪肉为主,除用鲜猪肉做各种炒菜外,还喜腌制年猪,加工成火腿、腊肠、香肠、猪肝鮓、吹肝(鲜肝灌入佐料,经风干即成)、饭肠(将糯米填入肠煮熟即成)等精美风味食品。冬天,白族都喜欢大锅牛肉汤,食用时要加蔓菁、萝卜、葱等佐料一起食用。白族饲养奶牛历史悠久,并善于加工乳制品。业水而居的白族,擅长水鲜烹调。如:活水煮活鱼、砂锅鱼、粉蒸鱼、梅干酸辣鱼、螺豆腐(田螺汁用开水氽后即凝固,沥干水即成)等,还有漾濞的爬砂虫做成的“土海参”。白族就餐很讲礼仪,进餐时长辈要上坐,晚辈依次在两旁或对面落坐,晚辈要随时为长辈添菜加汤。

  白族大都喜饮酒,酿酒是白族家庭的一项主要副业。由于所用的原料和方法不同,家酿酒的种类很多,制酒时常用40多种草药制成酒曲,制成各种白酒,其中以窑酒和干酒为传统佳酿。另外还有一种糯米甜酒,是专为妇女和孕妇制作的,据说有滋补和催奶的作用。饮茶是白族人的另一嗜好,白族很注重每天清晨和中午两次茶。晨茶称“早茶”或“清醒茶”,一起床就烤茶,全成年人都喝;午茶又吃“休息茶”或“解渴茶”,内放米花如乳扇,包括小孩也要喝一杯。

  山区的白族日常灶具也很独特,一般是用4根70厘米高木柱支撑的平台,中间留有一个洞,台面为1.5米见方,上面铺砌青砖或石板,覆盖一层土,支上一个铁三角架,可吊锅等,台下烧火,火苗通过洞,加热吊在三角架上的食物,灶上方吊有一排竹篾笆,上面用木板铺上作为烘烤食物用。

  节庆、礼仪、祭祀食俗 每逢节日,除必备节日食品之外,还要进行拜佛、祭天和敬祖等祭祀活动。年节最为隆重。自腊月起家家都要置办年货、杀猪、磨豆腐、舂饵块和糯米粉。除夕时,各家主事人都要带着饭菜、茶酒用托盘顺着天地、大门、水井、灶神、祖先牌位的顺八进行祭拜。然后全家人吃团圆饭。隆重的团圆饭在餐桌中央摆一个大的铜火锅,必上猪头肉,周围有八大碗寓意深刻的日菜肴。如:藕有眼寓意开窍通畅;蒜苗白语意“顺”寓意万事通顺;烧鱼寓意富富有余等。大年初一早晨要煮汤圆,有的做面条,都寓意团圆、和顺、益寿等美好的祝愿。从初一到初五,每天吃什么都有一定的规范。居住在碧江的白族,过年的方式与其他地区不同,在碧江的白族把一年分成十三个月,年节则在13月的下旬属猪或属蛇日进行。除夕晚全家都要先祭树神,而后全村要一起聚餐。在其他一些节日里,除要杀猪或宰羊置办酒席外,还要有应时的食品。如三月街要有各种蒸糕、凉粉;清明节要凉拌什锦;端午节包粽子,喝雄黄酒;栽秧会吃栽秧肉、炒蚕豆;六月二十五日火把节吃甜食和各种糖果;中秋节吃白饼、酥饼;尝新节吃掺新米饭等。

  中元节和祭天是专门祭祀性节日,特别是每年阴历七月的中元节,是祭祀祖先亡灵的节日,如果是新丧之家祭祀更要隆重,届时要准备八大碗馔肴祭奠,其中有千张肉、排骨、酥肉、酿茄子、百合、羊肚菌,以及脍鱼包肉馅,每道菜不仅用料讲究,做工精备,并且要富有观赏价值。如是直系亲属或姻亲户,在发丧前还要做名为“三滴水”全席来吊唁。所谓“三滴水”全席是指有果品、牲礼(做成凤鱼狮象状的菜肴)和八大碗三大类。尤其凤鱼狮象四道菜形象逼真,其中的象是用煮熟的猪肚做象身,用一段猪肠做象头和鼻子,栩栩如生,极富观常价值。另外还有祭天、拜佛会等祭祀活动;但拜佛会的食品与其他祭祀活动的食品不同,需要吃斋、置办素席,所有的菜肴都用豆腐、凉粉、芋头、藕等制作成肉状菜肴。

  当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恋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时新娘要下辱房制作“鱼羹”;婚后第一个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现新娘的烹调技艺。婚礼斯间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席。白族好客,无论平时或节日,若有客至都要先奉沈茶,并且连斟三道,称三道茶。为客人斟茶不能斟满,民间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之说。 白族的节日

  典型食品 白族人民烹饪技术高超,别具风味的食品很多。如:生皮,白族传统名菜,是白族逢年过节必备的菜肴之一,是用多种辛麻辣拌成的冷荤菜。毛驴汤锅,云南白族传统风味菜,用毛驴肉烧制而成。大面糕,白族中秋节特制的糕饼,用发酵面团加佐料蒸制而成。柳蒸猪头,白族传统名菜,用猪头放在柳条架上入锅蒸制而成。

  婚俗 背婚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白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婚俗。每逢十字路口、三岔道或人员集结的地方,陪宾们便停下来,把嫁妆码成两大摞,让新郎背着新娘围着嫁妆绕“8”字。

白族: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人口159.48万(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白族自称“白伙”、“白尼”、“白子”等,汉语意为“白人”。1956年,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白族。

白族有本民族语言,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汉文自古以来一直为白族群众通用。信仰佛教。白族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创世纪》、《火烧松明楼》、《望夫云》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不少被编入戏剧上演。

白族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善种水稻。大理雪梨、宾川桔柑都是驰名中外的特产。自治州大理已发展成为滇西重要的轻工业城市。

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另外还有“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

白族家庭里,儿子成婚后即与父母分居。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

礼仪主要有:对客人,无论是否认识都热情接待。凡客人光临,必以“三道茶”待。三道茶是白族最讲究的茶礼,即斟茶三道:第一道为纯烤茶,第二道加入核桃片,乳扇和红糖,第三道加入蜂蜜和几粒花椒。因而具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特点。进餐时,老人客人坐上首,晚辈依次坐两旁或下首,并随时要为长辈和客人添饭加汤,热情待候。

大理古城城门

1956年11月22日成立大理白族自治州。

日常食俗 白族通常习惯于日食三餐。农忙季节或节庆期间,则多加早点和午点,平坝地区的白族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的白族则多以玉米、洋芋、荞麦为主食。主食都以蒸制为主,常吃干饭,外出做活随着携带盒饭,就地冷餐。白族日常饮食品种丰富,为改变口味,经常变换花样。如:粑粑、饵块、汤圆等。因鲜菜常年不断,每餐都鲜菜和各种腌菜。白族妇女大都善作腌菜,腌菜的种类很多,除腌制鲜菜外,还做豆瓣酱、豆豉、面酱;剑川、鹤庆的白族常采撷洱海的海菜花,加工烹制成各种风味菜,如用海菜花的叶、茎做成的海菜豆腐汤,用海菜花的茎杆、花蕾炒火腿、肉丝或腌制成咸菜。白族的肉食以猪肉为主,除用鲜猪肉做各种炒菜外,还喜腌制年猪,加工成火腿、腊肠、香肠、猪肝鮓、吹肝(鲜肝灌入佐料,经风干即成)、饭肠(将糯米填入肠煮熟即成)等精美风味食品。冬天,白族都喜欢大锅牛肉汤,食用时要加蔓菁、萝卜、葱等佐料一起食用。白族饲养奶牛历史悠久,并善于加工乳制品。业水而居的白族,擅长水鲜烹调。如:活水煮活鱼、砂锅鱼、粉蒸鱼、梅干酸辣鱼、螺豆腐(田螺汁用开水氽后即凝固,沥干水即成)等,还有漾濞的爬砂虫做成的“土海参”。白族就餐很讲礼仪,进餐时长辈要上坐,晚辈依次在两旁或对面落坐,晚辈要随时为长辈添菜加汤。

白族大都喜饮酒,酿酒是白族家庭的一项主要副业。由于所用的原料和方法不同,家酿酒的种类很多,制酒时常用40多种草药制成酒曲,制成各种白酒,其中以窑酒和干酒为传统佳酿。另外还有一种糯米甜酒,是专为妇女和孕妇制作的,据说有滋补和催奶的作用。饮茶是白族人的另一嗜好,白族很注重每天清晨和中午两次茶。晨茶称“早茶”或“清醒茶”,一起床就烤茶,全成年人都喝;午茶又吃“休息茶”或“解渴茶”,内放米花如乳扇,包括小孩也要喝一杯。

山区的白族日常灶具也很独特,一般是用4根70厘米高木柱支撑的平台,中间留有一个洞,台面为1.5米见方,上面铺砌青砖或石板,覆盖一层土,支上一个铁三角架,可吊锅等,台下烧火,火苗通过洞,加热吊在三角架上的食物,灶上方吊有一排竹篾笆,上面用木板铺上作为烘烤食物用。

节庆、礼仪、祭祀食俗 每逢节日,除必备节日食品之外,还要进行拜佛、祭天和敬祖等祭祀活动。年节最为隆重。自腊月起家家都要置办年货、杀猪、磨豆腐、舂饵块和糯米粉。除夕时,各家主事人都要带着饭菜、茶酒用托盘顺着天地、大门、水井、灶神、祖先牌位的顺八进行祭拜。然后全家人吃团圆饭。隆重的团圆饭在餐桌中央摆一个大的铜火锅,必上猪头肉,周围有八大碗寓意深刻的日菜肴。如:藕有眼寓意开窍通畅;蒜苗白语意“顺”寓意万事通顺;烧鱼寓意富富有余等。大年初一早晨要煮汤圆,有的做面条,都寓意团圆、和顺、益寿等美好的祝愿。从初一到初五,每天吃什么都有一定的规范。居住在碧江的白族,过年的方式与其他地区不同,在碧江的白族把一年分成十三个月,年节则在13月的下旬属猪或属蛇日进行。除夕晚全家都要先祭树神,而后全村要一起聚餐。在其他一些节日里,除要杀猪或宰羊置办酒席外,还要有应时的食品。如三月街要有各种蒸糕、凉粉;清明节要凉拌什锦;端午节包粽子,喝雄黄酒;栽秧会吃栽秧肉、炒蚕豆;六月二十五日火把节吃甜食和各种糖果;中秋节吃白饼、酥饼;尝新节吃掺新米饭等。

中元节和祭天是专门祭祀性节日,特别是每年阴历七月的中元节,是祭祀祖先亡灵的节日,如果是新丧之家祭祀更要隆重,届时要准备八大碗馔肴祭奠,其中有千张肉、排骨、酥肉、酿茄子、百合、羊肚菌,以及脍鱼包肉馅,每道菜不仅用料讲究,做工精备,并且要富有观赏价值。如是直系亲属或姻亲户,在发丧前还要做名为“三滴水”全席来吊唁。所谓“三滴水”全席是指有果品、牲礼(做成凤鱼狮象状的菜肴)和八大碗三大类。尤其凤鱼狮象四道菜形象逼真,其中的象是用煮熟的猪肚做象身,用一段猪肠做象头和鼻子,栩栩如生,极富观常价值。另外还有祭天、拜佛会等祭祀活动;但拜佛会的食品与其他祭祀活动的食品不同,需要吃斋、置办素席,所有的菜肴都用豆腐、凉粉、芋头、藕等制作成肉状菜肴。

当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恋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时新娘要下辱房制作“鱼羹”;婚后第一个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现新娘的烹调技艺。婚礼斯间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席。白族好客,无论平时或节日,若有客至都要先奉沈茶,并且连斟三道,称三道茶。为客人斟茶不能斟满,民间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之说。 白族的节日

典型食品 白族人民烹饪技术高超,别具风味的食品很多。如:生皮,白族传统名菜,是白族逢年过节必备的菜肴之一,是用多种辛麻辣拌成的冷荤菜。毛驴汤锅,云南白族传统风味菜,用毛驴肉烧制而成。大面糕,白族中秋节特制的糕饼,用发酵面团加佐料蒸制而成。柳蒸猪头,白族传统名菜,用猪头放在柳条架上入锅蒸制而成。婚俗 背婚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白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婚俗。每逢十字路口、三岔道或人员集结的地方,陪宾们便停下来,把嫁妆码成两大摞,让新郎背着新娘围着嫁妆绕“8”字。
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西双版纳、耿马、孟连及新平、元江、金平等3O余个州、市、县。人口为 102.513万人(1990年)。  自古以来,傣族先民就生息在滇、桂、黔地区,与壮族、水族、布依族、黎族等有密切的关系,同源于古代的"百越"。他们以"纹身断发"为共同习俗,而又互相杂处。他们的足迹还在老倭、泰国北部、缅甸和印度地区。他们是最早栽培水稻和使用犁耕的民族。公元前1世纪,汉文史籍就有了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汉晋时,其先民被称为"滇越"、"掸"或"擅",唐、宋朝时称"金齿"、"银齿"、"茫蛮"等;元、明朝时称"白衣"、"百夷",清朝以后称"摆夷"或"摆衣"。  唐、宋朝时属南诏、大理国管辖,元、明时属云南行省,实行土司制度,建有"彻(车)里军民总管府"及金齿宣抚司等政权机构。清代沿袭明的制度,并在内地部分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委派流官统治,国民党时期在边疆置县和设治局。解放前,内地和杂居区较早产生封建地主经济,西双版纳等边疆地区还保留较完整的封建领主经济。  景颇族:"景颇"原是该民族景颇支的自称,其它支自称有"载瓦"、"浪峨"、"喇期"等。过去汉族又分别称其为"大山"、"小山"、"浪速"、"茶山"等。对居住在较高山区的人又统称"山头"等。现在统称景颇族。  截止到1990年人口为11.921万人。  主要居住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少数居住在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片*浪、岗房以及耿马、澜沧等县。  纳西族:"纳西"是该民族聚集的西部地区24万人的自称;东部地区多自称"纳汝",还有部份地区自称"纳恒"、"纳"。"纳"在纳西语中有"大"或者"尊贵"的意思。"西"、"汝"、"恒"都有"人、族"的意思。过去东部地区的纳西人被称为"摩些",新中国成立后统一确定为"纳西族"。  人口及分布  截止1990年该族人口为27.801万人。  主要分布在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周围诸县及临近各县,四川省的盐源、盐边、木里和西藏的芒康等地亦有分布。  语言文字  纳西族讲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东、西两种方言。以金沙江为界,西部约20万人,内部能互相通话;东部中又分为三部份,各有土语,互相通话有困难。  早在一千多年前,纳西族人就创制了古老的原始象形文字--东巴文和一种音节文字哥巴文,这是至今世界上少有的还流传的民间活的象形文字。用这种文字写成的典籍称为<<东巴经>>,中国藏有9000册左右,世界其它各国藏有1.1万册左右。1957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方案,现在通用汉文。  历史由来  渊源于南迁的古氏羌人的一个支系。其先民在晋代史籍中称"摩沙夷"、"磨些",意思是"牧牛人"。他们先向南迁至岷江上游,又象西南方向迁到雅垄江流域,后又西迁至金沙江上游。唐代,他们聚集在丽江、永宁一带,先后被吐蕃(藏族)和南诏(彝族和白族的先民)所统治。三国时内部已有阶级分化,唐初曾建立越析诏(磨些诏),为六诏之一,后为南诏所灭。南诏统治者曾将上万户的磨些人迁到昆川地区,这些磨些人后来与白族融合。明初,不少戍边的汉人也融合到纳西族中。从明朝到清朝,一些首领先后被中央王朝授予世袭封建土司官职,其管辖地区基本上都已进入封建领主制发展阶段。尤其是清初实行"改土归流"后,纳西族封建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白族:自称"白子"、"白尼","子"、"尼"都是"人"的意思。汉意为"白人"。旧称"民家",他称"那马"、"勒墨"。据说因为他们崇尚白色,故称"白"。  截止1900年人口为159.483万人。  主要居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带等地,贵州、四川凉山州及湖南省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  历史由来  白族是个古老的民族,与古代的羌人有渊源关系。早在公元1世纪(汉代)以前就分布在洱海一带。公元2世纪,汉武帝就在这里设置了郡县,公元3--4世纪,由于战乱,不少汉族人曾避难来到白族地区,部份与其融合;公元715年由云南东部迁到洱海地区的大量各族人民融合于白族。14世纪前后有不少屯军的汉族人在此地,后来也与当地白族人融合。后来部份彝族、阿昌族人先后也有融合到白族中去的。  语言文字  白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南部、中部、北部三个方言。用汉字的音和义再加上一些新造的字来记录白语,被称为"白文"。使用大量汉语借词,是藏缅语族中吸收汉语最多的语言。现在,白语中含有大量的汉语借词,汉文也很早就成为白族人通用的文字。


云南有几个特有的少数民族
15个,分别是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15个少数民族,80%以上人口分布在云南省,称为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

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白族纳西族的资料!
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白族纳西族的资料!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为什么孔子像会雕刻在美最高法院的门楣之上?乾莱信息咨询 2022-11-15 · 百度认证:内蒙古乾莱科技官方帐号 乾莱信息咨询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1、傣族(罗马字母:Dai),又称泰族(泰文:ไทย,罗马字母:Thai)、掸族(罗马字母:...

云南有哪些少数民族?
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它们是阿昌族,白族,布朗族,布依族,傣族,德昂族,独龙族,哈尼族,回族,景颇族,基诺族,拉祜族,满族,苗族,蒙古族,纳西族,怒族,水族,藏族,佤族,瑶族 彝族,壮族,普米族,傈僳族 。云南各民族的立体分布非常明显:其中有10个民族住在河谷平坝:回族、白族、纳西族、...

傣族,白族,阿昌族,纳西族,景颇族等还有哪些族?这些族都穿什么风格衣服...
宁蒗纳西族妇女穿短衫,下系长可及地的百褶裙,披羊皮,裹青布头巾,戴金、银、玉、石等制作的耳环和手镯,并喜欢束“羊皮带”或“围腰带”。永宁纳西族妇女用牦牛尾巴上的毛编成粗大的假发辫,再在假发外边缠上一大圈蓝、黑两色丝线,并将丝线后垂至腰部。6、景颇族服饰:男子服饰以黑、白为主色...

三年级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纳西族、白族和汉族的资料_百度...
德昂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约15,462人,主要散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市和临沧地区的镇康县。德昂族内部有不同的自称,如“德昂”、“尼昂”和“纳昂”,但普遍使用“德昂”作为民族称谓。纳西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古城区、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永胜县等地,有...

56个少数民族有哪些
除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为:阿昌族、白族、保安族、布朗族、布依族、朝鲜族、达斡尔族、傣族、德昂族、侗族、东乡族、独龙族、鄂伦春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高山族、仡佬族、哈尼族、哈萨克族、赫哲族、回族、基诺族、京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还有拉祜族、黎族、傈僳族、珞巴族、满族、毛南族、门巴族...

云南都有些什么族
云南有彝族、哈尼族、傣族、壮族、苗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景颇族等民族。1、彝族,分布于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州、玉溪市、大理白族自治州、普洱市和昆明市。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2、哈尼族,分布于红河...

傣族、阿昌族、白族、纳西族、景颇族的资料.特点,比如...
回答: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西双版纳、耿马、孟连及新平、元江、金平等3O余个州、市、县。人口为 102.513万人(1990年)。 自古以来,傣族先民就生息在滇、桂、黔地区,与壮族、水族、布依族、黎族等有密切的关系,同源于古代的“百越”。他们以“纹身断发”为共同习俗,而又互相杂处。他们的足迹...

傣族、景颇族、阿昌族、纳西族、白族和汉族的习惯有什么不同
3. 阿昌族已婚妇女的头饰独具一格。高包头是梁河地区已婚妇女特有的头饰。这种头饰用自织自染的两头坠须的黑棉布长帕缠绕在梳好发髻的头上,造型高昂雄伟,足有半米多高,将其展开,长达5至6米。阿昌族妇女的衣饰古老而独特。“挂膀”和“剪花衣”是梁河阿昌族别具特色的两种衣饰。4. 纳西族妇女以...

傣族景颇族阿昌族纳西族白族有什么特点
1、傣族: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2、景颇族:景颇族热情好客,客人进家,无论认识与否,主人都会招待食宿。3、阿昌族:阿昌族喜欢饮酒,多数人家自酿米酒。已婚妇女大多喜欢嚼槟榔,闲暇时,大家互传槟榔,以牙齿染成黑色为美。4、纳西族:纳西族...

仙桃市15668821039: 傣族汉族阿昌族景颇族德昂族他们每天都喜欢干什么
暴顷硫酸: 傣族 汉族 阿昌族 景颇族 德昂族 他们每天都喜欢干他们喜欢的事情.

仙桃市15668821039: 傣族 阿昌族 景颇族 纳西族 白族的资料 -
暴顷硫酸: 傣族有泼水节;阿昌族有火把节;景颇族有目脑节;纳西族有罗马会;白族有渔潭会等.

仙桃市15668821039: 少数民族 传统节日 都干些什么 -
暴顷硫酸: 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日非常繁多,本人知道的有以下几个: 1、马奶节:蒙古族 2、那达慕大会:蒙古族 3、圣纪节:回族、维吾尔、哈萨克、东乡、撒拉、塔吉克、乌兹别克、柯尔柯孜、塔塔尔、...

仙桃市15668821039: 56个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什么? -
暴顷硫酸: 1 、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采茶 2 、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盐渍杜鹃...

仙桃市15668821039: 56个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我需要五十六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可以简介,也
暴顷硫酸: ⒈我国56个民族的所有名称 蒙古族 回族 藏族 维吾尔族 苗族 彝族 壮族 布依族 朝鲜族 满族 侗族 瑶族 白族 土家族 哈尼族 哈萨克族 傣族 黎族 僳僳族 佤族 畲族 高山族 拉祜...

仙桃市15668821039: 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 -
暴顷硫酸: 中华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 1 、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采茶 2 、 白族:分布在云...

仙桃市15668821039: 云南有哪些少数民族? 试举三个民族的风俗 -
暴顷硫酸: 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大国,而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除汉族外,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还聚居着25个少数民族,分别是:彝族、壮族、回族、苗族、藏族、水族、蒙古族、满族、布依族、瑶族;傣族、白族、哈尼族、傈僳(lì sù)族、拉祜(hù)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德昂族、基诺族以及独龙族,其中的后15个为云南特有

仙桃市15668821039: 云南有哪些少数民族?他们有哪些风俗? -
暴顷硫酸: 彝族,壮族,藏族,苗族,傣族,纳西族,白族,哈尼族,佤族,布依族,傈僳族,拉祜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独龙族,德昂族,瑶族,回族,水族,羌族,保安族,仡佬族等.各民族有各民族的风俗啊,太多了

仙桃市15668821039: 阿昌族 白族 布朗族 回族 京族的生活习俗于饮食文化 -
暴顷硫酸: 阿昌族、 白族 、布朗族和京族都是南方民族,主要是米和青菜,也喜欢吃昆虫等,京族由于祖先是渔民,所以喜欢吃鱼.回族遵从伊斯兰教习俗,不吃猪肉(忌讳语是“大...

仙桃市15668821039: 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
暴顷硫酸: 各民族风俗习惯 汉族——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互相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