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重阳”本次初稿中,上下片的顺序是相反的,后改定成现在这样,这样改有什么好处

作者&投稿:睢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采桑子 重阳》中“战地黄花分外香”初稿是“但看黄花不用伤”后定搞时改为此句,你觉得这样好在哪里?做~

《采桑子 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但看黄花不用伤。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在1962年发表这首词的时候,毛泽东把“但看黄花不用伤”,改为了“战地黄花分外香”。古人诗词对重阳佳节通常是花酒愁肠,情怀怆然,抒发悲愁之气。毛泽东的这首词,虽带有些伤感,却一扫古人悲秋之气,强调“秋风劲”,而且“不似春光,胜似黄光”,以此自勉自励,读来顿起豪情。至于解放后修改后加上“战地黄花分外香”,更属横扫千古之句。古人写战场都是一副凄凉之感,“由来征战地,自古几人还”,毛泽东的笔下却是“战地黄花分外香”,立意完全不同。这不仅是对革命战争的颂扬,同时还显示出毛泽东的独特战争观。

古人诗词对重阳佳节通常是花酒愁肠,情怀怆然,抒发悲愁之气。毛泽东的这首词,虽带有些伤感,却一扫古人悲秋之气,强调“秋风劲”,而且“不似春光,胜似黄光”,以此自勉自励,读来顿起豪情。至于解放后修改后加上“战地黄花分外香”,更属横扫千古之句。古人写战场都是一副凄凉之感,“由来征战地,自古几人还”,毛泽东的笔下却是“战地黄花分外香”,立意完全不同。这不仅是对革命战争的颂扬,同时还显示出毛泽东的独特战争观。

熟悉毛泽东这首词的朋友一定会说,错了,上下阕颠倒了。其实,红军时代传抄的版本,
正是上面那样的。有人说,把“寥廓江天万里霜”放在最后,更显出主席胸襟的伟大。但
是,由大及小,是诗词的传统写法。从季节“秋风劲”写到日子“今又重阳”,从空阔“
寥廓江天”写到细微“战地黄花”,要比反其道而行之自然得多。如果上阕就说了今天是
重阳,读者已经知道时令是秋天,下面再讲秋风和“不似春光”,对采桑子这样的小令,
文笔就显得不够洗练。而且,毛泽东的诗才,盛年远胜晚年。对这首词,我宁愿相信毛泽
东在红军时代的眼光。
1962年在《人民文学》上正式发表时,原来的上阕却变成了下阕,而原来的下阕反成
了上阕。那么在62年,毛泽东为什么要倒换上下阕 ?要回答这问题,我们要查一下历史
。1928年春邓子恢在家乡龙岩领导暴动。29年5月,他写信告知毛泽东,因粤桂战
争爆发,闽西的国民党军队进入广东帮助粤军攻打桂系,当地空虚。毛泽东、朱德应其邀
请,于5月19日从赣南率军进入闽西。后来的中央根据地就此初具规模。红军在闽西夺
城拓地,连下龙岩、上杭等六县,一路顺利。敌情不重,内部却发生了矛盾。朱毛红军,
朱毛却吵起来了。朱德不满意毛泽东的行事方式,批评毛泽东在党内军内搞“家长制”,
什么都得听他的, 难道一支枪都要党管?。毛泽东则批评朱德的“单纯军事观点”,认为
不能依赖地方党组织处理非军事问题,红军决不是单纯打仗的队伍,必须兼做群众工作。
6月22日,由政治部主任陈毅主持,在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讨论毛泽东
与朱德的分歧。大部分出席者站在朱德一边,原来的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落选,换成陈
毅。毛被迫离开部队,到上杭去指导地方工作到地方不久,他就染上了疟疾,差点死去。
1929年的重阳是10月11日,当时毛泽东还在与死神打拉锯战。这就是为什么素来
豪迈的毛泽东,会有“人生易老天难老”的感慨。明乎此, 就可以知道,所谓的“战地黄
花分外香”,并不是象历来说得那样,是无与伦比的革命乐观主义或对革命战争的歌颂,
或是以“战地黄花”象征不屈不挠的红军战士,而应该是婉转地表达重回部队的愿望。毛
泽东是在相对安全的后方养病,而且是躺在病床上,以他的性格,大概不会认为自己是处
于战地上。疾病相煎,时不我予,快快让本人去前线一显身手!毛泽东是在怀念金戈铁马
的日子,但是没有直说,而是用了《离骚》的以香草鲜花寓忠党忧军之思的寄托手法。重
阳后两天,10月13日,毛泽东决定重返战地去寻找分外香的黄花,他躺在担架上令人
抬着去追赶进军广东的朱德。但是已经太迟了,朱德看来不善于驾驭那些吵吵嚷嚷的党代
表,部队指挥混乱,在东江地区吃了败仗,折 兵三分之一,被迫退回闽西。归队心切的毛
泽东,则要等到同年的11月26日,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的“九月来信
”的支持下,重任前委书记。大病初愈的毛泽东一上任,立即召集政工人员办了十天学习
班,在控制了他们的思想后,于12月28日开了党史军史上著名的古田会议(红四军第
九次代表大会)。会上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的决议,整肃了
反对派,据说从此以后人民军队就有了一条马列主义的建军路线。古田会议会址,现在是
大陆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田会议以后,在外人看来,朱毛就象埃德加•斯
诺在《西行漫记》里说得那样,成了象征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最佳拍档。一个是眼光远大
的政治领袖,一个是毫无政治野心的本色军人。两人在共事一年后的“路线斗争”,党内
讳莫如深,无人再提。毛泽东在这首《采桑子》公开发表时互换上下阕,终结于欣赏寥廓
江天的万里风霜,淡化了“战地黄花分外香”的牢骚。62年时的毛泽东,对朱德、陈毅
等人,还是很给面子的。要说写词,毛泽东应该属于豪放派。但是这首《采桑子》,由于
词意隐微,只要略改几字,就是南宋后期的吸收了东坡、稼轩长处的一些婉约词人(比如
蒋捷)的风格。沈雄的《古今词话》引毛 话说:“词贵离合,如行乐词微着愁思,方不痴
肥;怨别词忽尔转拓,不为本调所缚,方不为一意所苦,始有生动。”用图雅在ACT的
说法,就是即便是抒发壮志凌云,也不妨带一点“渔翁气度”。如果毛泽东对“革命”稍
微离一点,对生活稍微合一点,将功业上的失意,写入人生的无奈,把下阕改成: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岳麓黄花分外香。这首词就不是一味清旷、缺乏
转折了

<采桑子*重阳>是毛泽东著名词作. 在"七大"上由于朱德,陈毅的批评,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离开部队养病.初愈后,在周恩来支持下复职.这首词是在病中写的,本来是歌颂上杭战地附带叹息病中心情,复职后将喟叹心情溢于抒情写景的原词,将初稿上下片颠倒过来,追诉自己的委屈.

你丫 就是 一 SB ! 这么简单都不知道! 回家 喂猪 吧!~~~!!!

诶。
我也正找这一题答案诶。
烦死了。
我也读不懂这首诗啊。
我觉得可能是作者的情感方面。
和诗歌的循序渐进吧。


邹平县17061455032: (采桑子.重阳)从分段看,是 - ----- -
扶庙扶欣: 双调. 分上下阙称双调,如采桑子,蝶恋花 又细分为:上下片完全相同的,如采桑子,蝶恋花;上下片不完全相同有一定差别的,如桂枝香;上下片差别很大甚至有的连押韵也不相同的,如清平乐、六丑.单调,只有一段,如如梦令三叠,分三段,如兰陵王 又细分为:双拽头,前两段相同,比最后一段要短的多,如瑞龙吟、剑器近;非双拽头,三段字数差不多但有不同,如兰陵王.四叠,分四段,如莺啼序,是词中篇幅最长的一种.

邹平县17061455032: 《采桑子 重阳》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
扶庙扶欣: 从内容上看,两词上片都是写景,下片都是评古论今,而重在论今.两词都采用了描写、议论与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邹平县17061455032: 采桑子重阳中借景抒情表达革命前途光明的是哪句?要具体要具体,不要把下片都写上 -
扶庙扶欣:[答案] 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邹平县17061455032: 采桑子 重阳 上阕和下阕的理解.分析 要白话的
扶庙扶欣: 译诗 ; 人之一生多么容易衰老而苍天不老, 重阳节却年年都来到. 今天又逢重阳, 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 那不是春天的光辉. 却胜过春天的光芒, 无涯的汀江之上有绵绵不绝的秋霜.上阕写了黄花.战地黄花分外香(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下阕写了秋风. 一年一度秋风劲(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

邹平县17061455032: 宋词 《采桑子》 -
扶庙扶欣: 这首词写的是离别之情.上片写他宦海浮沉,行踪不定 ,南北东西漂泊的生活 ,经常在月下怀念君(指他的妻子 ),只有月亮来陪伴他.本词中表面上说“恨君 ”,实际上是思君.表面上说只有月亮相随无离别,实际上是说跟君经常在别离....

邹平县17061455032: 《采桑子 重阳》下片上句刚说“不似春光”,下句又马上说“胜似春光”,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
扶庙扶欣:[答案]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紧承上片意,写景,写的是真实感受.自是秋风劲厉,不似春光妩媚.但却绝对不是“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假如说在这两句中,于秋风春光,尚无所轩轾;那么,紧接着写道:“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这就于...

邹平县17061455032: 采桑子 重阳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体会 -
扶庙扶欣: 这首词写颍州西湖暮春景色,抒发了作者寄情湖山的闲淡自适的胸臆.格调清丽明快,平易自然.上片写颍州暮春之景,层层皴染出一幅“残春图”.作者却又以“西湖好”的赞语统摄全词,一反南唐诗人的低沉情调,热情赞扬残春之美,写...

邹平县17061455032: 《山行》《登高》《秋思》《采桑子·重阳》赏析题及答案 -
扶庙扶欣: 《秋思》: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催我写一封家书,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无奈太匆匆赏析: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