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童蒙之学对现代中小学语文教学有何启发

作者&投稿:舟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代童蒙之学对现代中小学语文教学有何启发~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教学尤其如此如何在一堂课上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灌输”为“乐学”,兴趣的激发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我国传统蒙学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启迪与借鉴一——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在我国现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就要求学生“能力”向“素养”的直接转变。研究认为所谓学生的“语文素养”依据其年龄的发展可分为几个层次。首先,根据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需要,包括“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知识、修辞知识、基本阅读知识、写作方法知识”五个方面,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知识才能为形成语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学生应具有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通过“勤查工具书,专心读书,思考提问”等形成熟练的语言技能,包括“掌握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运用常用的思维方式、具备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三个方面,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有效根据有关的语言材料,按照不同的交际场合,适当地使用语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最后,学生应该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培养其具备高雅的言谈举止,进行文明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际。
传统经典蒙学教材中具有大量优秀的学习方法与要求是值得家长与教师借鉴的。传统蒙学教材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是适应古代孩童的心理发展要求的,尽管时代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大部分儿童的心理发展变化的需求并不大,依旧喜欢

“小学”的最初意义就是童蒙识字课本.中国最早的记录是在春秋战国之间秦国人教学童的《史籀篇》,之后又相继出现了多部给儿童识字用的读物.根据《汉书·艺文志》和《说文解字·序》可证,汉朝的法令规定:学童在十七岁以上,要经过考试,能“讽籀书”九千个字才可以担任官职.又试以“八体”,优良者可以做上书史.吏民上书给皇帝,写错了字,就被揭发判罪.可以想到当时的国家对语文教育的重视程度.南北朝的《千字文》以四言成句,对仗工整,琅琅上口的韵语,叙述有关自然、社会、历史、地理、伦理、教育、人物掌故等方面的知识,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儿童识字课本.而宋朝出现的《百家姓》与《三字经》,则同《千字文》合称“三、百、千”蒙学识字课本,流传甚广,基本上都是以韵语和部首为识字基础.至元朝出现《新编对相四言》,它以图文对照为基础,已经开始注意直观教学的问题.
当然,中国古代的童蒙之学不仅仅是交会学童识记汉字,同时也在向他们传授着为人处世的生活哲理.往往短短几句浅显易懂的话却道出著书者的感悟,循循善诱的教导,传达着“仁、义、礼、智、信”的思想.古代在启蒙教学阶段,注重学生的识字数量.在入学之初集中力量学习,应当说是前人确立的既有目的又有方法的一条识字原则.古代童蒙读物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生活息息相关.将目光投向这些古典的童蒙读本,至少我们会获得这样一个启示:把各科知识融合起来,让知识与生活沟通起来.对比现代,我们的中小学教育,更多的是为了应试得高分,真正能教会学生的是什么?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不能学以致用,一旦考试完毕就全部还给了老师.《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古代童蒙读物已经不再广泛受到现代中小学教育的重视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做?重新拾起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珍宝,认真学习吸收.像《三字经》、《弟子规》这类教材,内容丰富,编排合理,朗朗上口,易记易诵,适合儿童的学习,它们的主要内容是依据典故和历史故事来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并由此延及到天文地理、人间伦理和动物草木之类的知识,篇幅虽短,内容却扎实有据.在孩子早期启蒙阶段,先读《三字经》再读《弟子规》,能起到“立本”的作用.教导儿童读经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但是作为老师,首先必须要熟读经文,而且不可以读错.重视文字的教育,教学生真正识记汉字,比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认字,要深究每一个汉字背后的意义;规范汉字读音、字形、字义也是不容忽视的.老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教书育人”,要培养学生纯善之心;教育学生对人、对事、对物应有正确的态度.对人:要明白五伦关系,要知道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尊敬师长、体贴他人、互助合群的理念,培养宽厚待人的心性,懂得知恩报恩.对事:强调事虽小,勿擅为的重要性,注重礼仪,讲求信用,教育学生知过必改是善良的品性,培养孩子面对困难能冷静学习、如何解决问题的态度.对物:日常生活必须节约,晓喻物资来源的艰辛,感恩大自然的赐予.例如,长养慈爱心,爱护小动物,物有定位,对物品要有恭敬爱惜之心.培养学生对自我行为的约束能力.


中国古代的儿童教育观有哪些
荀子说:“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①。傲非也,@①非也,君子如响矣。”(注:《荀子·劝学》。)《礼记·曲礼》曰:“礼,闻来学,不闻往教。”这些论述都与“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意思一致而成书于《易经》卦、爻辞之后,可见《易经》在这一观点上对后世的影响。以前,有人认为上述观点有消极...

古代蒙学的识字书籍有?
这些以及其它教材不仅在历史上影响巨大,就是在今天,仍然有重大的借鉴意义。有些教材,作为“童蒙书”,在过去是孩子的读物,在今天,恐怕大多数成年人也不见得能轻松阅读。1.《三字经》:蒙学之冠。宋·王应麟编写,后人又加以修订。古人云:读《三字经》以习见闻。全文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四句...

宋朝时期教育制度的蒙学的发展
由于学塾中教学用书的配套体系化,因而积累了编写童蒙读物的丰富经验,这在当代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宋继五代十国,面临频繁的农民起义和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的武力胁逼,现实严峻地提出如何维护、延续封建统治的问题,因而在学术领域内一度呈现出相对的活跃局面,先后形成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以王安石...

童蒙之年,望君学识日新;少壮之人,望君志气常存什么意思?
意思是在儿童时期,希望你们的知识不断更新,少年时期,希望你们的志气始终坚定。这句话来自《庄子》中的一句话。

古代儿童都读哪些启蒙书呢~
所以,朱熹编订《童蒙须知》,对儿童提出要求,分为衣服冠顶、言语不趋、洒扫涓洁、读书楔子、杂细事宜等目,对儿童生活起居、读书学习、洒扫应对、道德行为等做了详细规定,以此作为养成习惯,培养道德,修养身心的入门之阶,为未来的修身齐家打下基础。8、《幼学琼林》这部蒙书共4卷,分33类,所含...

古代对不同学习时期的称呼是什么,比如小学,初中,高中
古代未满周岁的儿童:襁褓,2-3岁:孩提,童年:总角、垂髫,8-10:黄口。补充说明:襁褓:不满周岁。孩提:两至三岁。始龀、韶年:男孩八岁。总角:幼年泛称。垂髻之年:指儿童。黄口:十岁以下(男)。幼学:十岁(男)。髻年:十岁(女)。金钗之年:女子十二岁。舞勺之年:男子十三至十五...

关于三字经的论文 急求!!
①目前, 学术界所称的蒙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广义上讲, 泛指古代启蒙教育, 包括其教育体制、教学方法、教材等内容; 狭义上讲, 专指启蒙教材, 即童蒙读本。像“三、百、千、千”之类,在古代家喻户晓。可以说是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一面。“蒙学”或“蒙养之学”的称谓均取之于《易经》。《周易·蒙卦·...

宋元时期的蒙学教育内容与经验有哪些特点
如要求:“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书,仔细分明读之”;“凡书册,须要爱护,不可损污皱折”;“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等。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一经形成,不仅有利于儿童的成长,而且还会使他们终身受益。第二,重视用《须知》、《学则...

“蒙学养正,知书尚礼”是什么意思?
尚礼:尚,有推崇,尊重。“崇尚各种礼节;尊重道德规范;为人做事遵守法度;崇尚做一个有礼的人。”古人云:“蒙以养正,圣功也。”少儿阶段相对成人而言,处于蒙昧无知的时期,所谓蒙学就是启蒙之学,中国是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国家,历来重视启蒙教育,注重儿童道德的培养和知识的增长。所谓“蒙以养正...

两汉时期的童蒙教材有哪些。
《篇章》包括《六甲》、《九九》、《急就》之属;其中《急就》、《三仓》等字书,应当学会书写,这都是秦代和汉初编纂的 《九九》是算术表 《六甲》是学习天干地支记年月日的 ———《四民月令》中有关于乡村学校的内容:“(正月)农事未起,命成童以上入大学,学《五经》,师法求备,勿读书...

仪陇县15812286403: 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
一李甲磺: 我国古代对童蒙教育十分重视,许多教育家主张“养正于蒙”.《周易》蒙卦的彖辞中就有“蒙以养正,圣功也”的记载,成为以后家教和蒙学的指南.历代教育家都重视蒙学教材的编写.最具代表性的蒙学教材有“三、百、千、千”(即《三...

仪陇县15812286403: 弟子规对现代孩子的教育意义 -
一李甲磺: 《弟子规》在中国清代教育史上有一定的影响,清代后期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此书以浅近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仪陇县15812286403: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国学经典 -
一李甲磺: 一、课堂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让学生理解国学经典内涵.二、提倡大量诵读国学经典,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三、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强化国学教育.

仪陇县15812286403: 语文发展史上的三次碰撞是什么 -
一李甲磺: 黑船事件:内外交困二战:经济危机不好意思,只知道这两个,或许不对,抱歉,不能为你解难

仪陇县15812286403: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国学经典 -
一李甲磺: 国学,是祖国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博大精深.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国学经典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教师要学习和传播国学经典,努力营造课堂的国学文化气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

仪陇县15812286403: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国学经典 -
一李甲磺: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还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

仪陇县15812286403: 我国古代写作教学有哪些经验对今天的作文教学改革具有启发 -
一李甲磺: 摘 要: 老子是道家创始人,在论说文艺时常持消极态度,甚至语言过于偏激.与儒家强调文艺社会教化作用的实用功利不同,也与墨、法片面尚质和简单否定有别,他的许多言论在创作规律和审美方面,提出自己的审美理想,接触到艺术创作内部规律精微之处,富于启发性,对后世文艺创作、艺术审美及文艺批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一、由推重自然之道而强调"有无相生"的对立统一论《老子》认为"常(恒)道"是自然永恒运动着的客观物质存在,然而恍惚而玄妙,未容充分认识与道说.所以

仪陇县15812286403: 如何评价朱熹的童蒙教育思想 -
一李甲磺: 如何评价朱熹的童蒙教育思想关于教育的作用和目的 朱熹重视教育对于改变人性的重要作用.他从“理”一元论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出发来解释人性论,提出了人性就是“理”,就是“仁、义、礼、智”封建道德规范的观点.他说:“性只是理,以其在人所禀,故谓之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