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问题?

作者&投稿:谢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三国时期的问题?~

关于三国时期的问题:请问下三国时期为什么人的名字都是2个字的
我的观点😄:问题出在王莽身上。西汉末年,王莽篡夺了政权。为了巩固统治,他捡起了董仲舒的“神学目的论”,大搞迷信,大搞复古,以此为核心,还推行了一系列所谓的“新政”,从土地制度到用人制度,从货币到地名,无孔不入,也涉及到了人名。

  《汉书·王莽传》中有这样的记载:王莽的长孙叫王宗,要是慢慢地等,靠死爷爷和爹爹,这个王宗是可以当皇帝的,可是,他性子太急,等不得了。自己弄了天子的衣服、帽子,穿上让人画了幅画像,还刻了铜印三枚,与其舅舅合谋,准备抢班夺权。可水平有限,事情暴露了。虽然是亲孙子,但这事也不能轻饶,王宗一看不好,就自杀了。虽然人死了,但“政治权力”也要剥夺,王莽下了这样一道命令:“宗本名会宗,以制作去二名,今复名会宗。”

  这道命令不琢磨是看不出门道的。“制作”就是法令,王宗本来名是两个字,叫“王会宗”,是依法令后改成的“王宗”,现在犯了法,得再改回去,还叫原来的“王会宗”。从王莽这道命令可以看出三个问题:一、王莽之前的人名用字数是不受限制的,他自己孙子的名都是两个字。二、王莽上台后,曾经下过“去二名”的“制作”,也就是以法律形式规定不准用双字名。三、人犯罪后,恢复二字名,以示处罚。

  由于王莽的法令,从那时起,人们渐渐养成了使用单字名的习惯,后来虽然王莽说话不算了,却一直也没有改过来,竟然成为风气,认为用两个字取名是不光彩的事。如果是现在,人人全是单字名,那麻烦可就大了,因为单字名很容易造成重名。但是当时人口并不是很多,人的活动范围、交际半径也有限,单字名并没有对社会造成太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单字现象得以沿续,一直到三国时代。

同患难才能见交情,徐庶是主动靠向刘备,又和他们一起打过仗,破八门金锁阵,露了真本事。诸葛亮吊着刘备,让他三顾茅庐,本意是给刘备制造礼贤下士的名望,但关张肯定不理解,只觉得这家伙沽名钓誉,是个没本事充大头的。

汉末之乱世三国,二者没有明显区分,也可以理解为汉被三国瓜分。另外,曹操还是汉丞相,整部小说从来就没离开过匡扶汉室这一目标。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还有孙权依靠个人的奋斗分别建立魏、蜀、吴三个国家,结束了东汉王朝衰败腐朽的权利统治。然而,好景不长,黄巾军集团头领张角意外捡到一本记载民间秘术的奇书《太平要术》,以此蛊惑人心,传销声誉,骗取了许多老百姓的信任,成立了黄巾军。黄巾军异军突起,势力不断扩大,并且分支还流窜进入魏蜀吴各国,秘密从事一些分裂瓦解,阴谋破坏三国社会和谐的间谍活动。曹操、刘备还有孙权都意识到这股邪恶势力可能造成的巨大危害,联合起来讨伐黄巾军,但是由于黄巾军势力过于强大,并且张角从《太平要术》中习得大量邪术秘法,法力十分高强,甚至还把这些法术传给部下,妄图打造一支无坚不摧,无往不利的魔军。 而三个国家分别对渗透入各国的黄巾军的观察研究,这些匪军果然得到妖术的辅助,实力大增,魏蜀吴三国在司马懿、诸葛亮以及周瑜的号召下,征召国内一流勇士,正式讨伐黄巾军,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北伐行动,果不其然,张角的黄巾军异常顽固,联军寡不敌众,眼看三国联军死伤无数,招募无人的境地。在此紧要关头,魏蜀吴三国召开机要会议,决定以诸葛亮为首的所有精通玄门法术的术士齐集于成都七星法坛,一起施法,力求打开时空之门,在遥远的三国时期与现在时空建立时空通道,征召现今时代的热血之士,跨越时空,进入金戈铁马的三国时期,进行第二次北伐,共同讨伐黄巾贼,彻底瓦解其黑暗势力。

东汉末年,国势衰微,外戚专权,宦官秉政,政治腐败,天灾不断。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从此开始了近一百年的战乱时代。
三国鼎立形势图
黄巾起义被镇压后,外戚、宦官在内斗中失去权柄,189年,军阀董卓控制了朝廷,皇权旁落,东汉王朝名存实亡。地方州郡长官在反董卓战争及后来的相互攻伐中逐渐壮大实力,形成了地方军阀割据。在军阀割据混战中,曹操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在官渡之战中击败了袁绍,最终统一了华北。
208年,曹操率军南征宿敌刘备以及割据东南的孙权。在刘备谋士诸葛亮与孙权重臣鲁肃的共同推动下,孙刘结成联盟。其后孙刘联军与曹操爆发了赤壁之战,曹军大败,退守北方。战后,刘备占据荆州后又夺取了益州,而孙权则攻取了刘备的荆州,自此三足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220年,曹操之子曹丕废黜了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东汉灭亡,历史进入了三国时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
223年,刘备攻打孙权,在夷陵之战中被陆逊击败,崩于白帝,诸葛亮受命托孤,执掌蜀汉,再度与孙权联盟。228年,诸葛亮北伐曹魏之战开始,但最终逝于五丈原,未竟大业。
249年,曹魏重臣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控制了曹魏的大权。263年,掌握了大权的司马昭下令伐蜀,刘禅出降,蜀汉灭亡。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黜了曹魏皇帝曹奂而称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280年,晋武帝司马炎大举伐吴,孙皓出降,东吴灭亡,三国时代结束。

你提的观点我很赞同,的确 他们都是汉朝人。
但 三国是个时期 并非朝代。严格上来讲是从汉灵帝死后,何进被十常侍害死 董卓进京罢黜了汉少帝 自此汉朝有名无实 真正的进入了群雄割据的时代(有人说从黄巾起义开始的 可黄巾起义没到一年就被剿灭了 当时朝廷还是很有威信力的) 这是三国时期的前奏。
真正的三国时期就像你所说的,曹丕废汉开始。但是一个故事,历史或是事情 是要有起因,经过和结果 这才算完整。从董卓进京到曹丕废汉 这都是起因(前奏)之后的三国攻伐 那是一段算是平静的过程,到最后的归晋是历史趋势的结果。我觉得我们关注的应该是 每个三国人物的故事,而他们是哪个朝代的人 我觉得往往不是很重要了。

三国是一个大概的时间,代指的是汉末及汉后的分裂时期
东汉后期,朝廷腐败,民不聊生,被迫铤而走险,184年黄巾起义,虽被镇压,却使东汉名存实亡。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一些州郡长官和豪强地主积蓄实力,成为许多大小割据势力,彼此互相残杀,几年后形成袁绍,曹操等强大的军阀。200年官渡之战曹操获胜,不久曹操基本上统一北方。208年赤壁之战,曹操败于孙刘联军,此战促成三国鼎立格局的初步形成。战后十余年,曹操向西北扩张;刘备用兵入蜀,占益州,控制西南;孙权占据岭南,向东南扩展统治范围。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废黜了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东汉灭亡。此后,刘孙先后称帝做王,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直至263曹魏灭蜀,266司马代曹建晋,280晋武帝灭吴,统一南北。
因此,严格来说他们这些所谓的三国时期的人物部分应该是汉朝人才。
但是,历史总得有些过度吧,所以不论是电视剧还是书,小说都要讲这些人的故事

三国(公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说),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有曹魏(魏国)、蜀汉(蜀国)、东吴(吴国)三个政权。
其实很简单的问题,就像你说俄罗斯是属于欧洲还是亚洲样?你得看看他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那里...所以我们得出俄罗斯是欧洲国家的结论,虽然他有很多的领土在亚洲
很多的人物都是跨时代的,很难分清是哪个时代的。

这样也好,我们可以分析这个人物主要的光辉在那里,他的光芒照耀在哪个时代。所作所为为了哪个时代,哪个时代受到的作用大,影响深
我们就说他是哪个时代的,你像隋帝杨坚,也是后周的人物,我们都认为他是隋朝的...
李世民,隋末。照样认为是唐朝的人物。很显然的道理

而且三国时代是个笼统的概念,他泛指东汉末年到晋的建立这个时间
所以我们可以说他们是三国人物,也可以说是东汉末年的人

我觉得楼主有点叫真了,历史时期划分本不是很明显,你所说的都基本属于东汉末期的历史人物,只要汉献帝在位都属于东汉,但实质上已经形成了三国鼎立,虽然没有称帝,但实质上进入三国时期了,历史学家把这段的都统称三国时期,只不过曹丕称帝是个标志。
如果严格说你说的那些人物都是东汉末期,属于东汉人,书上也都是这样写的,你要不看看那些人物出场的介绍都是东汉末期,哪里哪里人,书上绝对绝对没有写三国某某人。。。。


中国的历史问题...
六是指华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史记》、《汉书》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所以自汉代开始,人们常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正因为如此,当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便以“中国”自居,如鲜卑人建立的北魏自称“中国”,将南朝叫作“岛夷”;而同时汉族建立的南朝虽然迁离了中原,仍以“中国”自居,...

国家名称的问题
如俾路支(斯坦)原为地区名,但政治上分属巴基斯坦和伊朗,两国均建有以此为名或包含此名的省份。再如库尔德斯坦,作为传统地名,指称范围包括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叙利亚以及亚美尼亚等5国的部分领土在内,但伊朗在本国一侧建有库尔德斯坦省。此种情况发生在一国之内问题不大,出现在两三个国家间,...

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几个问题的认识
对中国而言,如何认识国际经济失衡与国际石油、粮食和原材料市场的风险是两个关键问题。 不少人认为,当今全球经济失衡问题非常严重,迫切需要解决,而两个面临相对较大经济失衡问题的国家恰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两个主要动力国——美国和中国。但全球经济失衡是结构性问题,而结构性调整需要假以时日,最好在稳定增长中逐步解决...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温饱问题终于在什么时候得到解决?
中国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领导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用占世界7%左右的可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20世纪80年代,中国占世界粮食增产的31%。中国发展粮食生产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仅基本解决了人民的...

中国成功解决香港问题的因素有哪些? 根本因素有哪些?
外交谈判以国家实力为基础,弱国无外交。民国时期国力衰弱,毛泽东时代外交政策强硬,都不能够解决港澳问题。到了20世纪80年代,新中国的国力有了很大提高。实行改革开放,与西方国家关系趋于缓和,所以我国才能够用“一国两制”原则成功解决港澳问题。

二战后德国的处理问题
由于东西方盟国的立场、目的和利益不同,对各项协议都作了有利于自己的解释,就德国的统一和柏林问题等,四国及其占领区的各派政治力量展开了激烈复杂的斗争。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并于1949年5月23日单独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9月20日阿登纳组成第一届联邦政府...

中国经济发展问题?
人均GDP提高到6.46万元 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实现飞跃。1952年—2018年,GDP从679.1亿元跃升至90.03万亿元,实际增长174倍;人均GDP从119元提高到6.46万元,实际增长70倍。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 置身世界的坐标来看,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

请教一个关于西方国家法律的问题?
公平、公正和定期的选举是评判一个国家政治体制是否依循民主原则运作的重要指标之一[4]。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熊比特曾把民主定义为对执政者之竞争性选举的制度安排[5],透过定期选举的举行,人们选择那些能够表达他们意志的人,“自己来决定争论的问题,从而实现共同的幸福”[6]。可以说,西方选举制度作为...

关于美国的政治问题 论文整理
而实际并非如此,伊拉克乃是石油大国,萨达姆虽职权,可是国民生活水平不差,至少比现在好过千百倍。最后伊拉克沉冤得雪,它并不是911袭击的元凶,可是太迟了,这已经是几年后的事情了。事实揭发后,美国各界虽强烈不满,可惜生米已煮成熟饭,小布什也成功连任。。但他万万没先到,战后的善后问题给他...

关于三国时期的问题?
关于三国时期的问题:请问下三国时期为什么人的名字都是2个字的 我的观点😄:问题出在王莽身上。西汉末年,王莽篡夺了政权。为了巩固统治,他捡起了董仲舒的“神学目的论”,大搞迷信,大搞复古,以此为核心,还推行了一系列所谓的“新政”,从土地制度到用人制度,从货币到地名,无孔不入,也...

阜平县18410449609: 历史的三国问题 -
茆沾西比: 这些不是历史问题了,上述都是三国演义小说中的情节. 诸葛亮让赵云取了南郡,没能给东吴,南郡没了,是关羽打樊城,被东吴陆逊偷袭,整个荆州都没了.刘备的“借” 是东吴赤壁击退曹操.乘势去取南郡等地.结果周瑜中曹仁埋伏,诈死引曹仁出城. 被诸葛亮刘备,乘虚取得南郡,并捉住陈桥,以他手中兵符,诈调荆州各城出兵救南郡,派关张袭各城,荆州至此归刘备.关羽败了,荆州被东吴全数收回,刘备当时已有西川

阜平县18410449609: 提关于三国演义的10个问题和答案 -
茆沾西比: 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成就最高的(历史题材)小说.2.小说的思想倾向是( 拥刘反曹 ).表现出封建的正统观念,对(曹操)有所诋毁,把(刘备)...

阜平县18410449609: 提几个三国方面的问题 -
茆沾西比: 第一个问题:不大可能.孙策死后,很多人想拥护孙策之子为江东之主,要不是孙策临终前遗言起很大作用,他的手下有时候还真敢做.孙权为了稳住大局,自然不敢跟大乔有任何关联.只能把大乔迁移到比较偏远地方生活.第二个问题:应该是事实.问了孙刘联盟更加牢固,婚盟很常见.第三个问题:赵云跟马超妻子并没有提及.马超的夫人可能是姓杨三国好像有提到过.三国演义是后面罗贯中先生写的小说有些内容是偏杜撰的.就算是正史,也可能存在篡改问题,兄弟别太在意这些细节.第三个问题:张飞是强迫夏侯氏的,古代这种情况很正常.你打赢了自然有人会追随你,顺便把自家人嫁出去结成亲家.

阜平县18410449609: 关于三国的问题 -
茆沾西比:刘备的政权从建立到灭亡,国号都是“汉”,从来没有称过“蜀”,之所以在三国志里被称为蜀,是陈寿表示曹魏是正统而将刘备的政权贬称为 蜀 ,在《三国志》中,陈寿虽然名义上尊魏为正统,实际上却是以魏、蜀、吴三国各自成书,如实...

阜平县18410449609: 三国问题 -
茆沾西比: 于公元220年赤壁之战后,曹操回军北方并将兵锋指向关中、凉州一带,而刘备和孙权的联盟也继续发挥着作用,但是三方围绕荆州归属问题的争端并没有因此结束.特别是刘备通过武力夺得西川和汉中(郡名,今陕西汉...

阜平县18410449609: 三国中的问题 -
茆沾西比: 儿时常听大人们讲,《三国》中的那位刘备是靠哭赢人心得天下的.当时自然是不理解也不关心其中的微妙,只觉得这位刘皇叔除了爱哭似乎没啥真本事.未料想,如今我那小儿从电视里见到泪水涟涟的刘备之后,总在缠问爱哭的人咋能率兵打...

阜平县18410449609: 关于三国时期的问题 -
茆沾西比: 我佩服司马懿的几个优点: 第一,也是我最敬佩的,教子有方,曾经是这样教导他的儿子,每次国家遇到什么事情找他本人的时候,他先问两个儿子,看看儿子是怎么样对待这样的问题,然后纠正错误并给予解答,而不是独断独行,把自己的观...

阜平县18410449609: 回答三国时期的问题
茆沾西比: 这三次战役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 这三战相同的地方在于: 一,三战都使用了火攻这一战术,并且都是最终由火攻战结束战争; 二、一般认为,这三战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当然,夷陵之战是否以少胜多是有争议的,例如《资治...

阜平县18410449609: 三国的问题? -
茆沾西比: 当时东吴刚刚开创 需要建设和巩固,而孙册正是青年 儿子太小 不能成大事 孙权又有才能 只能传给孙权了 孙策是有头脑的人物 分的清轻重的

阜平县18410449609: 三国演义中的几个问题
茆沾西比: 首先那句话是这样说的,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刘备未安天下是因为他死的太早了,刘禅无能,即使诸葛亮再有本事也得听刘禅的.第二个问题我忘了元直是谁了.第三,姜维虽的诸葛亮真传,但是手下战将实力平平,不像诸葛亮手下的最早的五虎上将.最有意思的是最后一个问题,他不是在赌,他是故意要放曹操一条活路,为了能顺利完成统一大业,他早已算定关羽会放过他,要是换成张飞或者其他人,曹操就死了.因为当时刘备实力并不强,他怕曹操一死吴国来侵没人帮他了,因为这三国任何一个出兵打另一个的时候都会忌惮第三个会来偷袭,所以一直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后来蜀国一完蛋,吴国不接着完蛋了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