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慕克写小说是为了什么?

作者&投稿:素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帕慕克小说~

对。他只用土耳其语创作。这个可以从他的一次访谈中得到答案:
[Adam Smith]:Do you write solely in Turkish?
[Orhan Pamuk]:Yes.
(访谈内容见:http://219.138.203.198:8084/4english/englishstudy/speechess/science/interview-to-orhan-pamuk-the-nobel-prize-in-literature-2006)

《塞夫得特和他的儿子们》的英文名是"Mr. Cevdet and His Sons"

(http://en.wikipedia.org/wiki/Orhan_Pamuk#Work)

  奥尔罕·帕慕克(Orhan Pamuk)(1952.06.07~ )于1952年出生于伊斯坦堡,学习建筑的他是当今土耳其最重要也最畅销的作家。文学评论家把他和普鲁斯特、托马斯?曼、卡尔维诺、波赫士、安伯托·艾柯等大师相提并论。自1979年出版第一部小说《塞夫得特州长和他的儿子们》以来,帕慕克的写作生涯可谓荣誉等身,曾获得欧洲发现奖、美国独立小说奖、法国文艺奖、德国书业和平奖等多种荣耀。1985年出版第一本历史小说《白色城堡》,这本小说让他享誉全球,纽约时报书评称他:“一位新星正在东方诞生——土耳其作家奥罕?帕慕克。”

  1998年《我的名字叫红》在西方出版,确定了他在国际文坛上的地位;并于2003获得都柏林文学奖,这个奖奖金高达十万欧元,是全世界奖金最高的文学奖,同时还赢得了法国文艺奖和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成为包揽欧洲三大文学奖项的当代文学大师。地理上伊斯坦堡是欧洲的最边缘,帕慕克的小说却占据了欧洲文学的主流位置。

  帕慕克的代表作《我的名字叫红》,写的是一个发生在古老的伊斯坦堡的凶杀案,宫廷细密画家陆续死亡,在死亡背后,则是东方的宗教和艺术为了“自卫”而拒斥来自威尼斯的影响。谋杀和东西方交汇,是帕慕克的一贯主题;在这之上,则是深陷这一漩涡的个人的传奇命运。在帕慕克笔下,东方的固执,终将让步于西方的强悍。这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宿命。

近年来,帕慕克一年里一半时间在土耳其,一半时间在美国,于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比较文学。平日不上课时,他去图书馆,逛书店,更经常去博物馆,对闭馆时间谙熟于心。他住在哥大附近面向哈德逊河的公寓里,客厅宽敞,有三扇窗户向阳,一张大书桌,在木地板中心,像一只船,浮在金色湖面上。他目光敏锐,声音洪亮,说英语时带口音,有土耳其语的影子。

帕慕克的书架

新作《红发女人》里,少年杰姆跟随挖井人马哈茂德在恩格然小镇挖井。师徒在劳作中逐渐亲如父子,但水迟迟不来,失望的杰姆与流浪剧团的红发女人越走越近。一次猝不及防的意外后,杰姆仓惶逃离小镇。三十年后,成为建筑公司老板的杰姆在机缘巧合下重回当年的小镇,迎来属于自己的命运。和帕慕克的生活一样,他的作品继续在东西世界间摆渡,以他钟爱的方式对两种文学传统进行比较。他坦言现在自己写得很慢,每一部作品都是在胸中酝酿已久。在完成《红发女人》后,他立刻开始了下一部作品的写作。

帕慕克的《安娜·卡列尼娜》系列收藏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世纪文景发布的出版计划中,就包括《红发女人》中文版,小说即将在3月出版。近日,在帕慕克的纽约住所进行了专访。

奥尔罕·帕慕克

您初来美国时最大的文化冲击是什么?

帕慕克:好问题。我是1985年和我前妻一起来的,接触到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等各种资源。那是电子革命的前夜,我来自视野相对狭隘的土耳其,它的文化产业很小,突然间,我接触到这个巨大的文化资源,尤其是美国高校、文化组织、电影等。当时电影非常重要,而且也很难获取。那年我33岁,在土耳其已是知名作家。这样一个巨大的文化冲击促使我询问自己:我的土耳其身份是什么?什么是“土耳其特质”?当时我已经写了两部小说,但我对苏菲派、穆斯林文化及文本都不太感兴趣;我在政治上是一个亲西方的自由人士,我更多的是向欧洲寻求先例。当我第一次来纽约、经历那场文化冲击后,我开始阅读更多经典的土耳其文学、奥托曼文学,或许我开始对自己说:我的老天,世界文学这么丰富,美国文学这么丰富,土耳其文学在什么位置?我开始为此忧心。

当时我很幸运,哥伦比亚大学有人读到我的小说,他们聘请我做访问学者。哥大有很多优秀的土耳其藏书,奥斯曼帝国时期著作。我阅读了这些书,并完成了小说《黑书》。文化冲击帮助我重访作为土耳其人的根,但重访方式并不是老派传统的,而是后现代、实验的。1985年,后现代主义在这里非常重要,我从中学到很多。我称自己为后现代派小说家,很多人不愿被冠上这样的称号,但我并不为此尴尬。它拯救了我。在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帮助下,在博尔赫斯、卡尔维诺的启发下,我以一种全新的、当代的方式讲述奥斯曼故事。这是我的文学的根基。

当您经历文化冲突时,是否也会对这种文化进行批判?

帕慕克:进行文化批判很容易。我在文化身上寻求的不是它失败之处,而是我可以从中汲取、用来表达自我的东西。打个比方,我收藏了很多中国山水画,为什么?我在写《我的名字是红》时,我对印度画和中国画产生了兴趣,于是读了很多相关著作。对我来说,它们是很好的资源。但我并不是中国画专家,也不是后现代文学的专家。我了解它们,向其借用。文化对我来说像树,结了可口的果实,供你采摘,加以使用。每个文化都有弱点,有无聊的地方。但当我对它不感兴趣时,我会想,或许是我自己对它缺乏了解。我批判政府,但对文化态度更温和。在纽约时,我的女友、家人、朋友都不在身边,我常去博物馆。每年在纽约教一学期的书对我来说很重要,它让我得以脱身祖国糟糕的政治环境。

《巴黎评论》的采访里,您曾提到“每本作品都代表了作家的一个发展阶段”,这本新书的创作过程中,您感受到了怎样的发展或变化?

帕慕克:这本小说和我其他作品相比,是一部更简单的、节奏更快、也更短的小说。这是我自己设定的长度。它仍然囊括了我在《我的名字是红》、《黑书》及其他作品里探索的主题,对古典故事进行改写。但在这本书里,我第一次比较了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和波斯诗人菲尔多西的《列王纪》,它们都是企鹅出版的经典作品。我在哥伦比亚教书,索福克勒斯的名字就刻在哥大巴特勒图书馆的墙上。这些欧洲的、西方的经典让弗洛伊德得出了弑父说。但在土耳其,我们有父亲弑子的故事,它蕴含了不同的意义,因此我想讨论这些主题。

随着年岁增长,我写作的速度渐渐不及我对下一部作品畅想的速度。而我在过去四十年里一直在设想新的作品,因此我有很多尚未完成的书,我常常谈起它们。现在,我的每一本书都是我思考了二十年、三十年的作品。在这段时间里,你会琢磨这个主题,检查它的可行性,探索它的问题和戏剧性。我还要忧心怎么去写,它美不美,我能否出色地创造我的人物?这些总是很难的。无论你是在写第一部作品,还是第十一部作品,都一样难。但足够的思考会有所帮助。

打个比方,这本书就来自两个灵感。1988年,我在家写作时,窗外不远处有一个挖井人带着他的学徒打井。下雨了,他们的帐篷不管用;平时,他们看电视,煮饭。他们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但我花了二十五年才把它写出来。其二,我在写作《我的名字是红》时读了很多古典故事,就连土耳其人都忘了它们。我还在教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在这些年里,这些故事彼此交织,融合在了一起。

还有一个原因,土耳其的政治局势正在恶化,越来越独裁。但不幸的是,人们还是会投票选当前政府,为什么?我给出一个略为夸张的回答:因为政府在为他们找水——给他们提供经济增长,为底层提供服务——而其他政党没法做到这一点。我强烈地认为土耳其人支持执政党,不是因为宗教或政治因素,而是因为经济发展。

《红发女人》

小说中的红发女人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她面对天生红发的女人的质疑,说出“我是主动选择成为红发”时。

帕慕克:首先,这句话是一个朋友告诉我的。我对一个教授朋友说,我在写一本小说,关于一个红发女人的,而这个朋友认识一个红发女人,她告诉了我这个细节。但我还需要把这个细节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听她讲了那个故事后,我对自己说:天哪!或许我应该给红发女人一个独白。另外,在世界各地,红发女人有不同的意义。这本书出版两个月后,我在英国,天,到处都是红发女人,而且她们都是天生红发。在英语文学里,从莎士比亚到普拉斯,红发女人都代表着愤怒的女人,无法驯服的女人。但在土耳其,红发是染出来的,是人工的。它代表对社会的挑战:“没错,我喜欢这样,我想要与众不同!尽管这是一个负面形象,但我仍然选择这样。”

这本书第一部分井下世界的描述非常动人,您是怎么为此做研究准备的?

帕慕克:我喜欢为每部作品做研究准备,但我并不以此自豪。要说让我自豪的话,还是我作品的文学性和匠心。当我告诉人们我做了多少准备,我觉得自己是个没有才华的人。写《雪》时,我去了东北边城实地体验;写《我的名字是红》时,我读了大量经典文献,查了很多画作;写《我脑袋里的怪东西》时,我采访了很多街头小贩。这本书首先来自我在二十五年前采访窗外那对挖井师徒,但那仅仅是个故事。那么挖井的技巧呢?三年半前,我决定写这本书,就从伊斯坦布尔找了许多退休的挖井人,采访他们。遗憾的是,我们没有挖井人的回忆录。但他们的故事精彩极了!我找到的这些挖井人,因其技艺出众,被政府雇去挖掘拥有上千年历史的深井,拜占庭教堂的古井,他们在井下找到了钱币、武器、各种骨头。这些素材也让我渴望把故事写出来。

关于书中主人公的儿子有一个细节,是他在为宗教文学期刊撰稿。这是你有意识安排的细节吗?

帕慕克:是的。相对普通土耳其人来说,我是一个亲西方的、自由派人士,我的价值观更偏世俗。但这不意味着我的人物也应都和我一样。过去的土耳其世俗作家写社会小说,但他们避开土耳其人的宗教不谈,这是有原因的,因为他们不想过分强调它。但事实上,你必须准确地呈现你的人物。现在土耳其年轻一代里有伊斯兰信徒。很多诗人就对此感兴趣。在《雪》里,我也塑造了一个伊斯兰信徒,他想要成为一个成功的诗人。土耳其有很多诗歌杂志。我逛街时会买奇怪的杂志,并想象什么样的人在写这些东西。好奇心、研究、想象、观察、思考。这些也是我的工作。我喜欢作家这个职业,它让我像一个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一样生活工作。我的虚构也基于对其他生命的想象。

正如哥大文学教授亚当·基尔希提及,小说中弑父与弑子两大文学传统并列,让第二部分的结尾富有悬疑性。

帕慕克:是的,的确如此!让读者能了解这两大神话是很有趣的,这本小说是个后现代故事,让古老的神话进入现代故事,让读者询问:是父亲杀了儿子,还是儿子杀了父亲?这正是阅读这本书的方法。这是一本小书,一本关乎理念的书。

至于故事最后的结局,你不能光从情节来归纳。这本小说有时是一个寓言体小说,但又不完全是一个传统中世纪寓言。对我来说,它传达的信息并不来自它的情节,而是这本书试图理解和同情什么。当我写作时,我与众多人物都产生了共鸣:有时是父亲,有时是孩子。但更重要的是,谁对谁错并不重要。我更关注的是他们各自如何看待这个世界。我们写小说主要是为了两个原因:其一,表达自己。我如何看待这个世界,我的观念,我面对所见所闻产生的感慨和情绪。其二,去理解和我不同的人,从他们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这很有趣。体验不同的视角是阅读至高的乐趣之一。我对写小说的本质有这样一个总结:写自己时,要让读者以为你在写别人;写别人时,要让读者以为你在写自己。

也有可能是为了生存。




一篇关于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文章.
可真正让我无法打开父亲箱子的第一条,就是我害怕发现父亲是个优秀作家。因为如果从父亲的箱子里拿出来的真是伟大的文学作品,我就必须面对父亲身体里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个人。这个可能性太可怕了。因为即便是一把年纪了,我也只希望父亲就是父亲,而不是作家什么的。作家是一种能够耐心地花费多年时间去...

有人说杨宗保和穆桂英是虚构人物,现在发掘了穆桂英墓,是怎么回事呢?
事实上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个古墓是穆桂英的墓。这个古墓只是当地人自己以为的穆桂英墓而已。穆桂英和杨宗保确实是虚构出来的人物,是古代百姓宣传这种为国为民又充满浪漫主义的爱情故事而已。根据相关历史文献的记载,真实的历史中是不存在有杨宗保这个人物的 可能这件事情大家都很难相信,毕竟杨家将的故事一...

杨宗保和穆桂英是虚构人物,为何如今却发掘了穆桂英墓了?
其实穆桂英和杨宗保都是历史上为了美化杨门女将虚构出来的人物,在历史上不存在的,而关于发掘穆桂英的墓这件事,这其实也只是考古学家们在发掘位于山西省吕梁市离石西崖底村的一个据说是穆桂英的墓。虽然根据考古界的鉴定,这个墓确实是从宋代开始出现的,但是没有任何证据能说明这个墓的墓主是否穆桂英。...

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你还知道哪些诺贝尔奖获得者...
莫言因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2019年9月23日,莫言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

现在西方青少年的生活和心理
山田认为“现在写小说主要是别人派来的任务。如果我能找回曾经写小说的那份快乐,我会继续写下去。”西尾说:“我打算成为日本记者里的中国通。以后有机会一定深入中国各地采访。”对于30年后的世界形势,西尾认为中国、印度的经济占世界经济比重将更大,而日本领先世界的技术能力有可能会下降。西尾担心地说,今年公布的...

弃绝的短篇小说
这件事听起来不是很像一篇小说么?我想写成一本书,把它印出来,但是我自己不是一个作家。人家说我的侄儿在这方面有些才能——我要叫他给我写出来。但最好是你跟他合作来写,因为故事的结局我还知道得不很清楚。”赫门达不理会波阿利·山克尔最后的几句话,他问:“库松没有反对过这件婚事么?”“嗯,”波阿利...

弃绝泰戈尔短篇小说《弃绝》原文
而他自己则似乎已卸下责任。在月圆后的第五夜,赫门达面临抉择,他的父亲再次逼迫他作出决定。库松在绝望中用尽深情,吻别丈夫,然后离去。赫门达坚决地站在妻子一边,甚至愿意放弃种姓。故事的结局留待读者去想象,夜晚的寂静和月光下的画面,仿佛是命运的判决和爱的挽歌。

有人能找到短篇小说the middleman 《中介》的中文版吗
裟箕的迟文有

照的组词大全(约50个) 照的词语解释_照是什么意思?
解释:旧小说中所说的一种宝镜,能照出妖魔原形。现在也用于比喻。 50、照临造句:同样是镜头背后的眼睛,在拍摄“宏大”题材的同时,也留意到日月照临的范围之中,那些极为普通的物件。 解释:(日、月、星的光)照射到:曙光~大地。 51、照本宣科造句:“不要照本宣科地说为什么我们希望人们投票给巴拉克,象我...

广平县13558862787: 关于<我的名字叫红>的问题,知道的进! -
缑帘强力: 我曾经怀疑过,奥尔罕.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可能是一部名不符实的作品,正如有人猜测过的那样,一本土耳其的《罗生门》.而等我读完这500页的小说之后,我想说的是这种简单类比并不成立,试图简单地把帕慕克的这本书打上个类属...

广平县13558862787: 白色城堡的作者简介 -
缑帘强力: 奥尔罕·帕慕克(Ferit Orhan Pamuk),土耳其作家,被认为是当代欧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学家之一,是享誉国际的土耳其文坛巨擘.1952年出生于伊斯坦堡,在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主修建筑.主要作品有:《塞夫得特州长和他的儿子们》、《寂静的房子》、《白色城堡》、《我的名字叫红》、《伊斯坦布尔》.

广平县13558862787: 奥尔罕·帕慕克的作品《雪》好看么? -
缑帘强力: 加拿大女作家玛格里特·阿特伍德曾经这样说过:“在土耳其,奥尔罕等同于摇滚明星,被人追随的大师,心理医生,政论专家.土耳其的公众读他的小说,就如同在搭自己的脉搏.”奥尔罕·帕慕克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小说家,《雪》(上海人...

广平县13558862787: 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怎么样 -
缑帘强力: 此前只看过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伊斯坦布尔式“呼愁”在字里行间呼之欲出,觉着颇有普鲁斯特般的细腻文笔,故一见倾心.此次帕慕克把他在诺顿讲座以“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为题结集 ,突出“天真”与"感伤"两词,又是其作为...

广平县13558862787: 《白色城堡》到底表达一个什么主题? -
缑帘强力: 《白色城堡》是一本充满想像力的著作,探讨了身分认同与文化差异的观念,东方与西方的接触,以及土耳其在世界版图上有时全然未知的部分.《白色城堡》这个后现代故事探讨了笛卡儿自我意识中的黑暗、隐形的分支.帕慕克有着《天方夜谭》中讲故事的能力和气概.这本书中的土耳其并不在现实中.人们并不是为了了解17世纪真正的土耳其才去读《白色城堡》的. 帕慕克将他的叙述放在了梦境般的场景中,卡夫卡式的白色城堡就是在现实中永远不会存在的东西.

广平县13558862787: 当代欧洲三大文学巨匠是谁? -
缑帘强力: 奥尔罕·帕慕克(土耳其)、普鲁斯特(法国)、托马斯曼(德国).

广平县13558862787: 写介绍一篇新书内容的梗概和推荐理由 -
缑帘强力:[答案] 新书《我的名字叫红》 作者:[土]奥尔罕·帕慕克 (Orhan Pamuk) 推荐理由 土耳其著名的作家奥尔罕·帕慕克,10月12日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得奖后,帕慕克在接受诺奖官方网站记者采访时说,对于那些因为知道他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才来读...

广平县13558862787: 帕慕克的小说是属于哪个派别 -
缑帘强力: 他的小说风格可以说是多变的,实在不好定位 比如他的代表作《我的名字叫红》,即像一部推理小说,又像一部超现实主义小说

广平县13558862787: 帕慕克的所有作品名称
缑帘强力: 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Orhan-Pamuk)被认为是当代欧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学家之一,是 享誉国际的土耳其文坛巨擘.1952年出生于伊斯坦堡,在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主修建筑 作品《塞夫得特州长和他的儿子们》(又名《杰夫代特先生》) 《寂静的房子》,《白色城堡》,《黑书》(《隐蔽的脸》的电影剧本) 《新人生》《我的名字叫红》《雪》《伊斯坦布尔》

广平县13558862787: 饶雪漫 和帕慕克 -
缑帘强力: 不完全是 土耳其作家奥罕·帕慕克被认为是当代欧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学家之一,是享誉国际的土耳其文坛巨擘.1952年出生于伊斯坦堡,在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主修建筑. 1979年第一部作品《塞夫得特州长和他的儿子们》得到《土而其日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