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流行哪些乐器?

作者&投稿:扶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唐朝最流行的乐器有哪些?~

唐朝(618年―907年),主要流行乐器有琵琶,芦笙,箜篌,横笛,腰鼓,竖琴等。
 1.琵琶
琵琶幽怨语,弦冷暗年华泪润玲珑指,多情满地花琵琶的内涵丰富,个性,适合浪迹天涯的艺人,适合一路风尘的人们,适合大漠孤烟,适合红尘中性情中人。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弹。琵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主要弹拨乐器。经历代演奏者的改进,至今形制已经趋于统一,成为六相二十四品的四弦琵琶。琵琶音域广阔、演奏技巧繁多,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演奏时左手各指按弦于相应品位处,右手戴赛璐珞假指甲拨弦发音。
  唐朝最著名的琵琶演奏家恐怕便是王昭君了。《昭君出塞》一曲世界文明。

2.芦笙在贵州各地少数民族居住的村寨,素有“芦笙之乡”、“歌舞之乡”的称誉。芦笙,是少数民族特别喜爱的一种古老乐器之一,逢年过节,他们都要举行各式各样、丰富多采的芦笙会,吹起芦笙跳起舞,庆祝自己的民族节日。芦笙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远在唐代时期,贵州少数民族人民就开始制作芦笙,并涌现了不少的优秀芦笙吹奏家。古代进京朝贡者,就曾带着芦笙到宫廷演奏过,得到朝廷官员的高度赞赏。到了清代,文人陆次云在其所撰的《峒溪纤志》一书中写到:“(男)执芦笙。笙六管,长二尺。??笙节参差吹且歌,手则翔矣,足则扬矣,睐转肢回,旋神荡矣。初则欲接还离,少则酣飞畅舞,交驰迅逐矣。”这一段记载,可以看到清代时,贵州少数民族的芦笙吹奏技巧和芦笙舞蹈动作精彩极了。随着时代的变迁,芦笙的形状和演奏技巧,除保持了原有的风格外,有了新的改进。如今的芦笙有六管、十管及十二管的,其长度有二尺、五尺及一丈多的;其芦笙曲调,除保持原来的古朴、悠扬之外,曲调多变,节奏明快,特别是伴之深沉、雄浑的芒筒声;使芦笙的声响和音量加重,格外委婉动人。其跳和舞姿的变化更大,不但跳步踢腿刚健有力,而且舞姿潇洒自如,动作优美。早在五十年代,贵州少数民族优秀芦笙选手们就先后到苏联、波兰等国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风靡了国外。现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芦笙会更是规模空前,少则几千人,多则几万人;十几万人。十里外,便能听到嗡嗡悠扬的芦笙吹奏的声音。
  3.箜篌
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文献中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箜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现常用于独奏、重奏和为歌舞伴奏,并在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中应用。箜篌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史记.封神书》:“於是塞南越,祷祠太一,后土,始用乐舞,益召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空侯琴瑟自此起。”唐代杜佑《通典》:“汉武帝使乐人侯调所作......今按其形,似瑟而小,七弦,用拨弹之如琵琶也。”此属琴瑟类的卧箜篌。从甘肃省嘉峪关魏晋墓砖书看,其面板上没有品柱。竖箜篌,汉代自西域传入,后被称为“胡箜篌”。《隋书音乐志》记载:“今曲项琵琶、竖头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之乐器。”从古代大量演奏图像中所绘的竖箜篌和日本奈良正庵院保存的我国唐代漆箜篌和螺箜篌残件看,它的音箱设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凤首箜篌形制似与竖箜篌相近,又常以凤首为装饰而得名,其音箱设在下方横木的部位,向上的曲木则设有轸或起轸的作用,用以紧弦。正如《乐唐书》所载:[凤首箜篌,有项如轸],杜佑《通典》:[凤首箜篌,头有轸]。有轸或无轸的图像在敦煌壁书中均有所见。凤首箜篌自印度传入,用於隋唐燕乐中的天竺乐,至宋代隋炀《乐书》中仍绘有当时存在的多种形制的箜篌,明代以后失传。竖箜篌状如半截弓背,曲形共鸣槽,设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并有脚柱和肋木,张着20多条弦,竖抱于怀,从两面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同时弹奏,因此唐代人称演奏箜篌又叫“擎箜篌”。《通典》记载:“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二弦,竖抱于怀中,而两手齐奏,俗谓‘擘箜篌’”。根据古代壁画和文献记载,竖箜篌的弦有23根、22根、16根、7根等数种。箜篌是中国古老的弹拨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证,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箜篌在古代除宫廷乐队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中国盛唐(618--907)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箜篌演奏艺术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中国古代的箜篌先后传入日本、朝鲜等邻国。在日本东良大寺的寺院中,至今还保存着两架唐代箜篌残品。但是,这件古老的乐器,从十四世纪后期便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了,人们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  为了使这消失多年的乐器重现舞台,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中国音乐工作者和乐器制作师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他们根据古书的记载和保存下来的古代壁画的图形,设计试制了几种类型的箜篌,但是由于这些箜篌存在着许多不足,所以没有推广和流传开来。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一种新型箜篌--雁柱箜篌被研制出来。它的结构比较完善、科学,音响具有民族特点,因而被推广用于音乐实践。  中国古代流传的箜篌是卧式箜篌和立式竖箜篌。新型雁柱箜篌,是根据古代立式竖箜篌的基本造型研制而成的。新型雁柱箜篌的外形跟西洋竖琴比较接近,但不同的是它有两排琴弦,每排张有三十六根弦,每根弦都由人字形的弦柱支撑在共鸣箱上,这种弦柱的形状看起来很像天上飞的大雁的队形,所以这种箜篌就被称为雁柱箜篌。  雁柱箜篌的音色柔美清澈,音域宽广,表现力十分丰富,既可以演奏古今民族乐曲,又可以演奏竖琴曲。由于左右两排弦为同音,等于是两架竖琴,在演奏快速旋律和泛音上,有许多方便之处,它还可以左右手同时在音色最美的中音区奏出旋律和伴奏,这也是其它乐器所不能比拟的。另外,雁柱箜篌在演奏揉弦、滑弦、颤音等演奏手法上,都有独到之处。
4.腰鼓腰鼓属打击乐器。形似圆筒,两端略细,中间稍粗,鼓长约34厘米,两面蒙皮。鼓框上有环,用绸带悬挂在腰间,演奏时双手各执鼓槌击奏,并伴有舞蹈动作。腰鼓在民间十分盛行,人们跳着腰鼓舞,变换队形,或行走或在一个场地内边舞边敲。同时也用于民间秧歌舞。腰鼓最初流行于陕西,后来在全国发展流行。在表演的形式和技巧上,变化极为丰富,在民间流行极为广泛,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形式。近年来,腰鼓舞已在许多大中城市的居民中兴起,其主要是自娱自乐,同时也是一种业余生活的丰富。安塞腰鼓起初便是唐朝行军征途中衍生而来的一种在艺术形式。
5.横笛笛子也称横笛。相传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以后输入长安。宋朝以后,成为伴奏戏曲的重要乐器。唐代称横吹,是没有笛膜的。唐代只有箫管上才有膜,宋元以后这膜就移至横笛上,而箫管就不再贴膜了,如今只有朝鲜箫才贴膜。笛上虽然开有膜孔,但过去对膜孔也并不太考究,仅在吹孔与第六孔之间挖一圆孔,贴上笛膜(最先是竹膜)就是。首先注意膜孔的是上海的大同乐会。1932年10月,大同乐会主任郑觐文将旧时笛子的圆形膜孔,改为椭圆形,以增多笛膜的折纹,使音色更圆润,更易于控制。笛子的音色,不仅取决于吹孔的形状和位置开挖得是否得当,以及管壁厚薄是否适当,笛膜的老嫩和膜孔的大小对音色的影响也不小。一般说,膜孔大,发音厚实(尤其是低音),膜孔小,发音则相对尖细,因此,膜孔是影响笛子音色的关键问题之一。竹笛的音域局限为三组,如今一般只能吹出二组半。笛子音域增宽可是一件全方位的事,它包括吹孔的形状和大小、各音孔的恰当位置和指法组合,口风力度,以及膜孔的合适位置等。一般来说,膜孔的大小适中、位置略微接近吹孔一端,音域就宽,否则音域就窄。膜孔大小与笛膜松紧对音高的影响:一般来说,笛膜大家都欢喜用嫩的,因为笛膜嫩,发音脆亮,吹奏起来也省力。这就出现一个问题,膜孔越大,笛膜就越松,笛子的绝对音高就越低。因此,夏天笛膜可以贴得稍微宽松一点,因为夏天气温高,笛子的音偏高,借笛膜的宽松可以把音降低一点;相反,冬天笛膜应该贴得紧一点,使笛音增高一点。传统的笛子,竹制,有六个按音孔,一个吹孔和一个膜孔。吹奏时,由竹管内空气柱的震动而发音。而常用音域有两个八度。笛音清脆、高亢、透明而圆润,独奏、合奏均具特色,表现力丰富,故深受人们喜爱。笛子种类主要分两种,因为这两种笛子分别为昆曲和梆子戏的主要伴奏乐器,所以习惯上称为「曲笛」和「梆笛」。
6.竖琴
拨琴弦鸣乐器。现代管弦乐队中的大型拨弦乐器。落地琴架呈三角框形弓状。竖琴使用大谱表记谱,乐器所拥有的音与它由低至高排列的47根弦(有的竖琴有46或48根弦)一样多,即拥有自(b)C(1)至g(4)47个音、六个半八度的宽广音域。所有的音按自然七声音阶排列,定弦基调为(b)C大调。竖琴琴体下方有七信踏板,每个踏板能控制音列中所有的同名音。所有踏板都设计有三级,踩动它可将音升高或降低。如将七个踏板都踩置于第一级时,音列即为定弦的(b)C大调音阶;置于第二级即为C大调音阶;置于第三级时,就将音列调到了#C大调。总之,利用踏板,演奏者可方便地弹出所有调的七声音阶,并可调制出其他音阶形式,如:五声音阶、泛音阶、含有某种特殊变者的音阶等;也能将全部音列调成某种和弦式音列。竖琴用左右手的一至四指演奏,不用小指。乐谱中的高音声部由右手演奏,低音声部由左手演奏。单手可奏单音、双音、和弦(同时发响),每只手最多奏四个音,最宽不能超出十度。音型进行幅度很宽时,用迂回进行容易演奏,并能将音与音衔接得很连贯。两手交换演奏,可奏出像钢琴一样的单音式的分解和弦。泛音、煞音、滑奏是竖琴的特色奏法。乐器本调:降C大调。实用音域:大字组降C-小字四组升F。应用谱号:高声部:高音谱号,移调高大一度半记谱;低声部:低谱号,移调高大一度半记谱。结构组成:琴身(包括琴柱、挂弦板、共鸣箱和底座)琴弦系统(包括琴弦、弦轴、变音传动机件装置和踏板)。使用材质:琴身:木制结构;琴弦:通常(即最理想搭配方式)高音区用尼龙弦,中音区用肠衣弦,低音区用金属缠弦;变音传动机件:使用曲型铜板。乐器特色:具有无以伦比的美妙音色,尤其在演奏琶音音阶时更有行云流水之境界;音量虽不算大,但柔如彩虹,诗意盎然,时而温存时而神秘,是自然美景的集中体现。竖琴是最古老的拨弦乐器,早期的竖琴只具有按自然音阶排列的弦,所奏调性有限。现代竖琴是由法国钢琴制造家S?埃拉尔于1810年设计出来的,有四十七条不同长度的弦,七个踏板可改变弦音的高低,能奏出所有的调性。由于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美丽的音质,竖琴成为交响乐队以及歌舞剧中特殊的色彩性乐器,主要担任和声伴奏和滑奏式的装饰句,每每奏出画龙点睛之笔,令听众难以忘怀。在室内乐中,竖琴也是重要的独奏乐器。独奏时能奏出柔和优美的抒情段或华彩段,极具感染力。

唐朝(618年—907年),主要流行乐器有琵琶,芦笙,箜篌,横笛,腰鼓,竖琴等。

1,琵琶

琵琶,是弹拨乐器首座, 拨弦类弦鸣乐器。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

2,芦笙

芦笙,为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 发源于中原,后传入少数民族地区,其前身为竽。在贵州各地少数民族居住的村寨,素有“芦笙之乡”、“歌舞之乡”的称誉。

3,箜篌

箜篌是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又称拨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

4,笛子

笛子也称横笛。相传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以后输入长安。宋朝以后,成为伴奏戏曲的重要乐器。唐代称横吹,是没有笛膜的。唐代只有箫管上才有膜,宋元以后这膜就移至横笛上,而箫管就不再贴膜了,如今只有朝鲜箫才贴膜。

5,腰鼓

腰鼓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它来源于生活,又很好地表现了生活。腰鼓是民族棰击膜鸣乐器,历史悠久,发音脆亮,在民间广泛被流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琵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芦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箜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横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腰鼓



    唐朝(618年—907年),主要流行乐器有琵琶,芦笙,箜篌,横笛,腰鼓,竖琴等。

   1.琵琶 

      琵琶幽怨语,弦冷暗年华 
      泪润玲珑指,多情满地花 
        琵琶的内涵丰富,个性,适合浪迹天涯的艺人,适合一路风尘的人们,适合大漠孤烟,适合红尘中性情中人。 

      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弹。琵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主要弹拨乐器。经历代演奏者的改进,至今形制已经趋于统一,成为六相二十四品的四弦琵琶。琵琶音域广阔、演奏技巧繁多,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演奏时左手各指按弦于相应品位处,右手戴赛璐珞假指甲拨弦发音。

  唐朝最著名的琵琶演奏家恐怕便是王昭君了。《昭君出塞》一曲世界文明。


       2 .芦笙 
 在贵州各地少数民族居住的村寨,素有“芦笙之乡”、“歌舞之乡”的称誉。芦笙,是少数民族特别喜爱的一种古老乐器之一,逢年过节,他们都要举行各式各样、丰富多采的芦笙会,吹起芦笙跳起舞,庆祝自己的民族节日。 芦笙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远在唐代时期,贵州少数民族人民就开始制作芦笙,并涌现了不少的优秀芦笙吹奏家。古代进京朝贡者,就曾带着芦笙到宫廷演奏过,得到朝廷官员的高度赞赏。到了清代,文人陆次云在其所撰的《峒溪纤志》一书中写到:“(男)执芦笙。笙六管,长二尺。……笙节参差吹且歌,手则翔矣,足则扬矣,睐转肢回,旋神荡矣。初则欲接还离,少则酣飞畅舞,交驰迅逐矣。”这一段记载,可以看到清代时,贵州少数民族的芦笙吹奏技巧和芦笙舞蹈动作精彩极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芦笙的形状和演奏技巧,除保持了原有的风格外,有了新的改进。如今的芦笙有六管、十管及十二管的,其长度有二尺、五尺及一丈多的;其芦笙曲调,除保持原来的古朴、悠扬之外,曲调多变,节奏明快,特别是伴之深沉、雄浑的芒筒声;使芦笙的声响和音量加重,格外委婉动人。其跳和舞姿的变化更大,不但跳步踢腿刚健有力,而且舞姿潇洒自如,动作优美。早在五十年代,贵州少数民族优秀芦笙选手们就先后到苏联、波兰等国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风靡了国外。现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芦笙会更是规模空前,少则几千人,多则几万人;十几万人。十里外,便能听到嗡嗡悠扬的芦笙吹奏的声音。

  3.箜篌

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文献中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箜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现常用于独奏、重奏和为歌舞伴奏,并在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中应用。箜篌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史记.封神书》:“於是塞南越,祷祠太一,后土,始用乐舞,益召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空侯琴瑟自此起。”唐代杜佑《通典》:“汉武帝使乐人侯调所作......今按其形,似瑟而小,七弦,用拨弹 之如琵琶也。”此属琴瑟类的卧箜篌。从甘肃省嘉峪关魏晋墓砖书看,其面板上没有品柱。竖箜篌,汉代自西域传入,后被称为“胡箜篌”。《隋书音乐志》记载:“今曲项琵琶、竖头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之乐器。” 

从古代大量演奏图像中所绘的竖箜篌和日本奈良正庵院保存的我国唐代漆箜篌和螺箜篌残件看,它的音箱设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凤首箜篌形制似与竖箜篌相近,又常以凤首为装饰而得名,其音箱设在下方横木的部位,向上的曲木则设有轸或起轸的作用,用以紧弦。正如《乐唐书》所载:[凤首箜篌,有项如轸],杜佑《通典》:[凤首箜篌,头有轸]。有轸或无轸的图像在敦煌壁书中均有所见。凤首箜篌自印度传入,用於隋唐燕乐中的天竺乐,至宋代隋炀《乐书》中仍绘有当时存在的多种形制的箜篌,明代以后失传。 

竖箜篌状如半截弓背,曲形共鸣槽,设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并有脚柱和肋木,张着20多条弦,竖抱于怀,从两面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同时弹奏,因此唐代人称演奏箜篌又叫“擎箜篌”。《通典》记载:“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二弦,竖抱于怀中,而两手齐奏,俗谓‘擘箜篌’”。根据古代壁画和文献记载,竖箜篌的弦有23根、22根、16根、7根等数种。 
箜篌是中国古老的弹拨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证,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箜篌在古代除宫廷乐队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中国盛唐(618--907)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箜篌演奏艺术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中国古代的箜篌先后传入日本、朝鲜等邻国。在日本东良大寺的寺院中,至今还保存着两架唐代箜篌残品。但是,这件古老的乐器,从十四世纪后期便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了,人们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  
  为了使这消失多年的乐器重现舞台,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中国音乐工作者和乐器制作师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他们根据古书的记载和保存下来的古代壁画的图形,设计试制了几种类型的箜篌,但是由于这些箜篌存在着许多不足,所以没有推广和流传开来。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一种新型箜篌--雁柱箜篌被研制出来。它的结构比较完善、科学,音响具有民族特点,因而被推广用于音乐实践。  

  中国古代流传的箜篌是卧式箜篌和立式竖箜篌。新型雁柱箜篌,是根据古代立式竖箜篌的基本造型研制而成的。新型雁柱箜篌的外形跟西洋竖琴比较接近,但不同的是它有两排琴弦,每排张有三十六根弦,每根弦都由人字形的弦柱支撑在共鸣箱上,这种弦柱的形状看起来很像天上飞的大雁的队形,所以这种箜篌就被称为雁柱箜篌。  

  雁柱箜篌的音色柔美清澈,音域宽广,表现力十分丰富,既可以演奏古今民族乐曲,又可以演奏竖琴曲。由于左右两排弦为同音,等于是两架竖琴,在演奏快速旋律和泛音上,有许多方便之处,它还可以左右手同时在音色最美的中音区奏出旋律和伴奏,这也是其它乐器所不能比拟的。另外,雁柱箜篌在演奏揉弦、滑弦、颤音等演奏手法上,都有独到之处。

   4.  腰鼓 
 腰鼓属打击乐器。形似圆筒,两端略细,中间稍粗,鼓长约34厘米,两面蒙皮。鼓框上有环,用绸带悬挂在腰间,演奏时双手各执鼓槌击奏,并伴有舞蹈动作。 

腰鼓在民间十分盛行,人们跳着腰鼓舞,变换队形,或行走或在一个场地内边舞边敲。同时也用于民间秧歌舞。腰鼓最初流行于陕西,后来在全国发展流行。在表演的形式和技巧上,变化极为丰富,在民间流行极为广泛,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形式。近年来,腰鼓舞已在许多大中城市的居民中兴起,其主要是自娱自乐,同时也是一种业余生活的丰富。安塞腰鼓起初便是唐朝行军征途中衍生而来的一种在艺术形式。

  5.横笛 
 笛子也称横笛。相传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以后输入长安。宋朝以后,成为伴奏戏曲的重要乐器。唐代称横吹,是没有笛膜的。唐代只有箫管上才有膜,宋元以后这膜就移至横笛上,而箫管就不再贴膜了,如今只有朝鲜箫才贴膜。 

笛上虽然开有膜孔,但过去对膜孔也并不太考究,仅在吹孔与第六孔之间挖一圆孔,贴上笛膜(最先是竹膜)就是。首先注意膜孔的是上海的大同乐会。1932年10月,大同乐会主任郑觐文将旧时笛子的圆形膜孔,改为椭圆形,以增多笛膜的折纹,使音色更圆润,更易于控制。 

笛子的音色,不仅取决于吹孔的形状和位置开挖得是否得当,以及管壁厚薄是否适当,笛膜的老嫩和膜孔的大小对音色的影响也不小。一般说,膜孔大,发音厚实(尤其是低音),膜孔小,发音则相对尖细,因此,膜孔是影响笛子音色的关键问题之一。 

竹笛的音域局限为三组,如今一般只能吹出二组半。笛子音域增宽可是一件全方位的事,它包括吹孔的形状和大小、各音孔的恰当位置和指法组合,口风力度,以及膜孔的合适位置等。一般来说,膜孔的大小适中、位置略微接近吹孔一端,音域就宽,否则音域就窄。 

膜孔大小与笛膜松紧对音高的影响:一般来说,笛膜大家都欢喜用嫩的,因为笛膜嫩,发音脆亮,吹奏起来也省力。这就出现一个问题,膜孔越大,笛膜就越松,笛子的绝对音高就越低。因此,夏天笛膜可以贴得稍微宽松一点,因为夏天气温高,笛子的音偏高,借笛膜的宽松可以把音降低一点;相反,冬天笛膜应该贴得紧一点,使笛音增高一点。 

传统的笛子,竹制,有六个按音孔,一个吹孔和一个膜孔。吹奏时,由竹管内空气柱的震动而发音。而常用音域有两个八度。 

笛音清脆、高亢、透明而圆润,独奏、合奏均具特色,表现力丰富,故深受人们喜爱。笛子种类主要分两种,因为这两种笛子分别为昆曲和梆子戏的主要伴奏乐器,所以习惯上称为「曲笛」和「梆笛」。

  6.  竖琴 

 拨琴弦鸣乐器。现代管弦乐队中的大型拨弦乐器。落地琴架呈三角框形弓状。 

竖琴使用大谱表记谱,乐器所拥有的音与它由低至高排列的47根弦(有的竖琴有46或48根弦)一样多,即拥有自(b)C(1)至g(4)47个音、六个半八度的宽广音域。所有的音按自然七声音阶排列,定弦基调为(b)C大调。 

竖琴琴体下方有七信踏板,每个踏板能控制音列中所有的同名音。所有踏板都设计有三级,踩动它可将音升高或降低。如将七个踏板都踩置于第一级时,音列即为定弦的(b)C大调音阶;置于第二级即为C大调音阶;置于第三级时,就将音列调到了#C大调。总之,利用踏板,演奏者可方便地弹出所有调的七声音阶,并可调制出其他音阶形式,如:五声音阶、泛音阶、含有某种特殊变者的音阶等;也能将全部音列调成某种和弦式音列。 

竖琴用左右手的一至四指演奏,不用小指。乐谱中的高音声部由右手演奏,低音声部由左手演奏。单手可奏单音、双音、和弦(同时发响),每只手最多奏四个音,最宽不能超出十度。音型进行幅度很宽时,用迂回进行容易演奏,并能将音与音衔接得很连贯。 

两手交换演奏,可奏出像钢琴一样的单音式的分解和弦。泛音、煞音、滑奏是竖琴的特色奏法。 

乐器本调:降C大调。实用音域:大字组降C-小字四组升F。应用谱号:高声部:高音谱号,移调高大一度半记谱;低声部: 低谱号,移调高大一度半记谱。结构组成:琴身(包括琴柱、挂弦板、共鸣箱和底座)琴弦系统 (包括琴弦、弦轴、变音传动机件装置和踏板)。 使用材质:琴身:木制结构;琴弦:通常(即最理想搭配方式) 高音区用尼龙弦,中音区用肠衣弦,低音区用金属缠弦; 变音传动机件:使用曲型铜板。 乐器特色:具有无以伦比的美妙音色,尤其在演奏琶音音阶时更有 行云流水之境界;音量虽不算大,但柔如彩虹,诗意盎然,时而温存时而神秘,是自然美景的集中体现。 竖琴是最古老的拨弦乐器,早期的竖琴只具有按自然音阶排列的弦,所奏调性有限。现代竖琴是由法国钢琴制造家S·埃拉尔于1810年设计出来的,有四十七条不同长度的弦,七个踏板可改变弦音的高低,能奏出所有的调性。 
由于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美丽的音质,竖琴成为交响乐队以及歌舞剧中特殊的色彩性乐器, 
主要担任和声伴奏和滑奏式的装饰句,每每奏出画龙点睛之笔,令听众难以忘怀。 
 在室内乐中,竖琴也是重要的独奏乐器。独奏时能奏出柔和优美的抒情段或华彩段,极具感染力。



琵琶




箜篌(包括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

貌似当时西域胡人的乐器很时尚。就像现在大家喜欢西洋乐胜过本土乐一样。唐诗中都有羌笛的记载。


中国古代乐器有哪些?
中国传统乐器(ThetraditionalChineseMusicalInstruments),主要有骨笛、古琴,瑟,箜篌,方响,八音等。当古典音乐流泻而出的一刹那间,你可以清楚的看到,在空气中流动的是高山、是流水、是丝竹、是冬雪、是千古的生命,那份说不出、道不尽的感动,就是中国古典音乐之美。中国音乐是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的一...

中国乐器发展史
琵琶则是唐代最为重要的乐器,专以演奏宫廷燕乐为主。汉代开始琵琶类乐器使用了平均律,且急速发展。 5、辽、宋、西夏与金时期 承隋唐乐器,广泛地应用弦乐器(如嵇琴、轧筝),另有新乐器的产生,如义手笛、羌笛、箫管等吹奏乐器以及葫芦琴、、等弦乐器,还有流行在西北边区的马尾胡琴。 6、元代时期 在元统治初期的对...

明清以来民间什么成了民族器乐的主流
满族、朝鲜族敲击体鸣乐器。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尤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最为盛行。清代已在宫廷和民间较为流行,是清代宫廷御前仪仗乐器之一,据《清朝文献通考》记教,卤簿乐制中的大铜锣有四件。种类 1、敲击体鸣乐器:叮咚、木棍琴、韵板、基诺竹筒、竹筒琴、锣、当当、单打、铓、...

中国民乐有哪些乐器
还使用了笳、角、中鸣、长鸣、笛等吹管乐器。由于与西域文化的交往,传入的乐器主要有竖箜篌、波斯琵琶(即曲项琵琶)、荜篥等。竖箜篌亦为波斯乐器,魏晋之际传人我国。曲项琵琶约在公元350年前后通过印度和新疆,传入甘肃一带,据《梁书·简文帝本纪》所载,至少在公元551年(南北朝)已传入南方。

中国古代十大乐器 都知道是哪些吗
琵琶、二胡、编钟、箫、笛、瑟、琴、埙、笙和鼓。1、琵琶 琵琶,是弹拨乐器首座, 拨弦类弦鸣乐器。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

中华传统的音乐器具有哪些?
元代的器乐合奏如大曲、小曲、回回曲等,所用乐器系“筝、秦琵琶、胡琴、浑不似”等,亦属于丝竹乐的形式。到了明清,随着戏曲音乐的发展,丝竹乐队除广泛用于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歌舞音乐的伴奏外,独立的丝竹乐合奏形式在全国各地得到了普遍的流传和发展。●江南丝竹 流行地域以上海为中心,包括江苏...

中国古代有哪些乐器?
古排琴和古箜篌见图【自藏品】古缅甸乐器钢排琴,长68厘米,宽13.5厘米,高17.5厘米,采用20块长短不同的钢板,用线穿在一起,挂在船形的共鸣体上,演奏时可用小木槌敲击。排琴音高稳定、音色柔美,排琴的共鸣体是用木制成的船形体,在它的表面常常精雕细刻,并用宝石、水晶镶嵌,十分华美。古...

中国乐器有哪些
中国传统乐器(ThetraditionalChineseMusicalInstruments),主要有骨笛、古琴,瑟,箜篌,方响,八音等。当古典音乐流泻而出的一刹那间,你可以清楚的看到,在空气中流动的是高山、是流水、是丝竹、是冬雪、是千古的生命,那份说不出、道不尽的感动,就是中国古典音乐之美。中国音乐是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的一...

唐朝最流行的乐器有哪些?
唐朝(618年―907年),主要流行乐器有琵琶,芦笙,箜篌,横笛,腰鼓,竖琴等。 1.琵琶 琵琶幽怨语,弦冷暗年华泪润玲珑指,多情满地花琵琶的内涵丰富,个性,适合浪迹天涯的艺人,适合一路风尘的人们,适合大漠孤烟,适合红尘中性情中人。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弹。琵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

青铜器中的乐器,注意是乐器起源于哪个朝代,盛行于哪个朝代?
鎛、钟这两者相近,具体介绍也比较多,不详细介绍了,商代末期出现,流行于周代,极盛期为春秋到战国早期.西汉以后基本衰落.青铜句鑃:一种手持的打击乐器,其形狭长,使用时口朝上,手持铎柄, 以槌敲击.存世句鑃铭文中有“择其吉金铸句鑃,以享以孝”的内容,可知它是宴享和祭祀用的乐器,属于铜铙的又一...

江陵县17217854181: 唐朝流行哪些乐器?1 -
愚黎归脾: 唐朝(618年—907年),主要流行乐器有琵琶,芦笙,箜篌,横笛,腰鼓,竖琴等.

江陵县17217854181: 唐朝最流行的乐器是啥? -
愚黎归脾: 首先是琵琶,其次是箜篌(形似西方拨弦乐器竖琴,但形体小)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等.

江陵县17217854181: 隋唐时期有哪些重要的乐器 -
愚黎归脾: 主要流行乐器有琵琶,芦笙,箜篌,横笛,腰鼓,竖琴等. 1.琵琶 琵琶的内涵丰富,个性,适合浪迹天涯的艺人,适合一路风尘的人们,适合大漠孤烟,适合红尘中性情中人.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

江陵县17217854181: 唐朝流行哪些乐器?
愚黎归脾: 琵琶 筝 琴 笛 箫 箜篌(包括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

江陵县17217854181: 唐朝皇室什么乐器? -
愚黎归脾: 唐朝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在京城长安举行的琵琶比赛.当时,长安的东街和西街搭起了两座彩楼,在东街彩楼上的琵琶手是来自西域的康国人康昆仑,他是宫廷琵琶演奏家,号称“琵琶第一手”;在西街彩楼上的是化妆成少女的琵琶演奏家段善本.据《忆乐府杂录》中记载,比赛开始后,康昆仑弹了一曲《羽调录要》后,段善本立即移到“枫香调”弹奏,结果康昆仑为段善本的弹奏所倾倒,乃拜段为师.杨贵妃 会弹琵琶 唐朝皇室琵琶比较流行..白居易也做过琵琶行,应该是.

江陵县17217854181: 十种中国常见的民族乐器 -
愚黎归脾: 十种中国常见的民族乐器:二胡、柳琴、琵琶、扬琴、古筝、竹笛、萧、唢呐、笙、锣等. 1. 二胡(拼音:Erhu) 始于唐朝,称"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中西方拉弦乐器和弹拔乐器的总称.二胡又名"胡琴",二胡是中华民族...

江陵县17217854181: 唐朝盛行古筝还是古琴 -
愚黎归脾: 古琴

江陵县17217854181: 中国古代乐器的名称..要多哦=V= -
愚黎归脾: 吹奏乐器 包括:笙、芦笙、笛子、管子、巴乌、唢呐、箫、埙、葫芦丝 弹拨乐器 包括:箜篌、阮、古琴、古筝、琵琶、柳琴、秦琴、月琴,扬琴 拉奏乐器 包括:艾捷克、马头琴、二胡、中胡、高胡、四胡、京胡、板胡、擂琴三弦 打击乐器 包括:编钟、云锣、磬、鼓、锣、钹、木鱼

江陵县17217854181: 古代女子都会弹哪些乐曲,用什么乐器,举几个例子. -
愚黎归脾: 以唐朝为例,唐代的音律受西域音乐影响明显,所以琵琶比较盛行.宫廷中很多琵琶师姓曹,是因为中亚有一个曹国,善出乐师.教坊在当时类似艺术培训机构. 从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可以见到一些当时的情况. “初为霓裳后六么幺”,可见《霓裳羽衣曲》是当时流行的乐曲,《六幺》也是当时的乐曲.从唐代的陶俑中,也可以见到当时女子也会演奏排箫,笛等乐器. 唐代的“笛”早期指箫一类的乐器,当时的笛称为“横吹”.唐诗中有很多关于“笛”和“横吹”的诗句.

江陵县17217854181: 古代乐器奏出天籁之音 - ---中国古代乐器简介
愚黎归脾:埙2005年8月,一支中国乐队在瑞士日内瓦州巡回演出,演出的主题为“东方音符”,观众从未见过乐队演奏的乐器、也从未欣赏过如此悠扬而古远的旋律,演奏在当地引起了轰动.台下的聆听者并不了解,这种演奏方式已无法全面再现中国古...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