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述中国设计美学和西方设计美学的特点,分析其差异?

作者&投稿:童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试论述中西方设计美学思想的共性与差异性,并结合实例来说明。~

我为了张爹,也为长沙理工的可怜的孩子们,提出一些宝贵的答案,我上面提的问题还是要自己来解决,希望你们还有什么好的答案希望留在后面,大家一起努力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试论述中西方设计美学思想的差异性 并结合实例来说明。
笔者从中西方传统思维的差异之一出发,即所谓西方人重“理论”,东方人重“实用”,以及这种差异是如何引领了中西方不同的历史,并试图以此来端正目前美学学科的学习态度。
首先,从自然科学来看。
古希腊人不讲实用,有时甚至会为了理论而理论。如我们都很熟悉的芝诺的运动悖论之一:“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阿基里斯是当时全希腊跑得最快的人)。这一命题,凡是有正常思维能力的人或是稍微还有一点常识的人一看便知是错误的,然而,从亚里士多德至今,多少科学家都试图指出芝诺的论证错误,可总是无法彻底驳倒,而它却又总是让人饶有兴趣并锲而不舍的去探究。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是其中有“黄金屋”或是“颜如玉”?中国人传统的定向思维可能会不自觉地引领我们去这么思考,可历史告诉我们,他们这么做仅仅是为了追求真理,是为理论而理论,为科学而科学。
而古代中国的学术研究动力则主要来自于实用。例如,中国的四大发明家就都是实用性的。古代的天、农、医、数四大科学所涉及的研究领域也大都来源于实际需要。学科体系也表现为实用知识的堆积,天文学则偏重于用天象去说明封建制度和编写修订历法;数学偏重应用题的解答,《九章算术》实际上是一本应用习题集。只有《黄帝内经》作为理论基础一直指导着中医学的发展,至今未被西医取代,这也正好从另一方面说明了理论科学地优越性及其强大的生命力,但凭此势单力薄终究代表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也改变不了中国的历史。
依然记得当罗马入侵舒拉古时,面对愚昧无知、凶残的罗马士兵,阿基米德的那一声响彻世纪的怒喝:“滚开,别踩坏了我的圆。”我的圆,就是我的生命,是比肉体生命更为珍贵的东西。“也许,中国人爱‘算’和希腊人爱‘图’,这仅仅是一种历史的偶然选择。然而,爱‘算’的中国人最终走上了一条使用技术的道路,而爱‘图’的希腊人走上了一条理论科学地道路,这决不会是偶然。因为,从通常人类的心理来看,爱“算”者必然现实,而爱“图”者更爱幻想。” [2]
古希腊人,或者说西方的哲学家、科学家对于理论及其体系的执著是我们所无法想象的,因而,中国没有为了自己坚信的科学理论而献身的布鲁诺,没有倾其所有致力于天文学而最终在贫病交困中去世的开普勒,也没有由于发现了与当时“正统观点”相悖的人体肺循环,而被文火慢慢烤死的塞尔维特……我们有的只是在科举制度下,醉心于科举,埋头于八股,“学而优则仕”的秀才和状元们。因为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一直被统治者视为“奇技淫巧”,受到歧视与打击,这种政治社会环境必然造成重道轻器的思维倾向,使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具有政治实用性的特征。
其次,从哲学上来看。哲学作为人的自我意识理论,都是作为人而有的生存、生活、处事的态度、观点和追求而存在的。她是表达人生、人性、人的理想追求的自觉理论。无论西方还是东方,哲学的基点都在人的生命活动中,二者的差别只是表达方式的不同,而这些不同却也体现了中西思维的这一差异。
西方哲学从古至今一直都是探讨“世界是怎样的”,“我是谁”这些问题,从泰勒斯提出水是世界的本原到毕达哥拉斯的数即万物,从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超人哲学,到萨特的存在主义和海德格尔对“此在”的探讨,西方学者们追究宇宙起源,探索万物本质,诘问人生目的,重视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探索哲理,为求知而从事学术,并无任何实用目的。
而中国传统哲学总是从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物的内在联系中去思考社会伦理关系是否正确,即使有时也谈天说地,其目的也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即使是提倡“无为”的老子在阐述自己的思想时,也只是为解释社会政治问题提供例证,因而从自然现象寻求相应的启示。虽然涉及到不少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但“不过是自然以明人事而已,并非对自然知识的真正研究或总结” [3] 而作为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他的哲学则以“仁”、“礼”为中心,“仁”寻求人伦关系规范化,“礼”寻求社会有序化,思维的中心在于伦常治道,在于确立和论证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长幼之序、朋友之信,维护人伦关系是为了维护君臣关系和封建专制,最终为了安邦治国政治目的。所以说:“从自然界的起源,进而探究到人类社会及其政治制度,……这恐怕是中国民族思维的主要脉络。”[4]这也应该说是中国传统思维实用性特征的一个表现。
我们应该反思一下中西思维的这一显著差异性。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历史一直不曾中断的中国古代史上始终没有出现像西方那种从根本上反对“正统思想”的文艺复兴。而反而在一直动荡的欧洲,在中世纪后期,西方人接受了来自中国,阿拉伯的东方科学文化,并重新发现了古希腊的科学,从而开始文艺复兴,建立近代科学。这就是理论的魅力,只是一个的理论猜想就能激发牛顿最终发现经典力学三大定律,而门捷列夫关于元素周期律的理论猜想更是启发了一代代的化学家们发现了更多的化学元素,自然科学是这样发展的,社会科学也是这样发展的……
最后,我们来看看这种差异是如何淋漓尽致的体现在现代美学上的吧。

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1设计美的构成要素
1.律动:以文字的骇异,或集合图形的构成来表现律动的方法,并不太容易,不过依据造型的方法分析,一般可分为 反复及渐变两种,这两中方法与规则,或不规则现象,交互使用时,则可发展成无限的图形,

2.对称:能传达有秩序 安定 静态 庄重与威严的心理感觉;例如,左右或上下相等的造型,我们称之为实质的对称;左右或上下并非完全相等,但在视觉上也能产生对称的感觉时,成为感觉的对称.

3.对比:把相对的两要素互相比较,例如直线和曲线,长和短,粗和细,明和暗,黑和白,大和小,锐和钝等,产生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现象;并互相强调出对方的特征,衬托产生对比美.

4.平衡:把两种以上的构成要素,均匀的予以配置而达到安定的状态便叫做平衡.正常的平衡具有安定,静态的感觉;而不正常的平衡则呈现不安定,动态的感觉,但却有丰富的情感,比较有变化.一般造型的平衡,实质色彩,明暗,大小,质感等感觉的平衡.

5.比例:在比例当中,被谈论最多的就是黄金比例;希腊美术大多采用1:1.618来求得秩序的变化美.长度比,对角线比,两分比,三分比等,都是具有规律的比.

6.调和:两种构成要素同时存在时,若特性过于强烈或相差太远,便会产生对比现象;若两者能达成一致,并且不排斥时,便到了调和的状态.例如黑白两色产生对比,单介于黑白之间的灰色就是一种调和,所以调和又可以用中庸来解释.

7.统一:达成统一的要素有很多,颜色、形状、方向、明度、质感等都具备了这方面的功能;统一又可以用"支配"和"从属"来说明;当许多对立的要素一起存在时,有排斥,竞争的现象,便需要有一个主调来整合它,有了主调就有了统一,这个主题就有了支配,其他的部分就成了从属了.



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结合实例论述设计美的几大规律。
设计之美的第一要义就是“新”

设计要求新、求异、求变、求不同,否则设计将不能称之为设计。而这个“新”有着不同的层次,它可以是改良性的,也可以是创造性的。但无论如何,只有新颖的设计才会在大浪淘沙中闪烁出与众不同的光芒,迈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设计之美的第二要义是“合理”

一个设计之所以被称为“设计”,是因为它解决了问题。设计不可能独立于社会和市场而存在,符合价值规律是设计存在的直接原因。如果设计师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相信世界上便不会有设计这个行业了。

设计之美的第三要义是“人性”

归根揭底,设计是为人而设计的,服务于人们的生活需要是设计的最终目的。自然,设计之美也遵循人类基本的审美意趣。对称、韵律、均衡、节奏、形体、色彩、材质、工艺……凡是我们能够想到的审美法则,似乎都能够在设计中找到相应的应用。

这三条规律,使得设计师有别于纯粹的艺术家和纯粹的工程师,他们注定的命运,就是带着镣铐而舞蹈。

色彩、形态、肌理的美,即黑格尔所说的“感性材料的抽象统一的外在美”(黑格尔《美学》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72页),构成产品设计的自然物质材料的美。生产任何产品首先需要一定的材料,材料是构成产品设计形式美的第一要素,产品的质感与表现效果所形成的材质感与肌理美,以及现代设计对材料的不同理解,所形成的不同设计思想与风格,形成了复杂的审美心理。人类对色彩的感觉最强烈、最直接,印象也最深刻,色彩的美感来自于色彩对人的视觉感受的生理刺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丰富的经验联想和生理联想,从而产生复杂的心理反映。形式美感的产生直接来源于构成形态的基本要素,即点、线、面所产生的生理与心理反映,以及对点、线、面形式意蕴的理解。在点、线、面的形态要素中,线是最活跃、最富有感情的要素。平面上的形与空间中的形态,其跳跃与静谧、繁杂与单纯、安定与轻巧、严肃与活跃等情感性质无不与线密切相关。由于人的实践活动和审美经验的积累.促使人类对模仿自然形态、概括自然形态和抽象形态等产品造型产生不同的审美联想和想象,因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审美感受。材质感和肌理美作为产品设计的可视和可感的要素,对人的视觉或触角都会产生感应和刺激。这些不同程度的感应和刺激,就会使人产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效应,因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美与不美的感受。

其次,自然物质材料的空间排列组合构成产品设计符合形式规律的美。产品设计形式美的最终体现是产品的总体造型必须符合形式美的规律,即遵循公认的形式法则。当色彩、形态、材质肌理等形式要素的组合符合对称与平衡、调和与对比等形式规律时,使人产生美的感觉。正如高尔基所说,形式美是“一种能够影响情感和理智的形式,这种形式就是一种力量。”产品设计的形式美与所有事物的形式美一样,遵守着共同的美学原则。这个原则就是美的形式法则。美的形式法是人类的审美积淀,是社会实践中总结出的形式规律。在一件设计产品上,同样涉及到“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形式法则的运用。“统一”使人感到整齐;“变化”带来刺激,打破单调与乏味;“对比”强调了个性;“调和”则强调了事物间的共同因素。设计产品区别于传统手工艺制作的用品,它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与人们的生活、劳动息息相关,在运用形式法则时,应特别强调以充分发挥产品的效用功能为前提,以创造功用与审美相统一的形式为最高原则。当然,形式美法则也不是金科玉律,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形式美法则也必然会发生变化

设计美学的学科特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应用性。西方美学与艺术理论从古希腊起一直到19世纪,始终是以哲学为主导,围绕抽象的哲学理论而展开的。但哲学家本身并非艺术家,自己没有艺术创作经验,他们的理论很难指导艺术创作与欣赏。19世纪后美学发展逐渐成熟,针对各部类的艺术与创作,逐渐发展出各领域的美学。同样,在现代工业文明发生伊始,美学也开始关注现实应用中的问题,设计美学也就应运而生。因此,强烈的现实应用性是设计美学的首要特征。
第二,审美性。设计活动是一种基于现实应用基础上的艺术创造活动,因此与功能性相联系的是审美性特征。设计的艺术性和审美性首先体现为设计是一种美的“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所以,设计美学所研究的艺术性内容,往往与视觉美学、造型艺术所研究的内容相似。从具体应用角度看,设计是把某种计划、规划、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视觉语言传达出来的过程。所以,这种视觉语言只有具备了艺术化的特征,才会体现出设计作为美的形式的特点。因此,除了符合功能性的要求之外,审美性是现代设计必须重视的问题。
第三,技术性。设计是建立在技术基础之上的应用学科,现代工业技术的革命引起了设计理论和应用的产生。技术因素不但是设计美学的基本因素以及设计的基础和依托,而且也决定了设计审美风格的形成。工业文明的发展,使机器化大生产代替了传统的手工艺生产,工艺美学也被现代设计美学取代。工业时代的大批量、标准化生产方式,使功能主义成为基本的审美法则,简洁、抽象、科学化的设计审美原则曾风靡一时。可见,现代主义设计审美风格的形成,主要是现代技术影响的结果。
第四,创新性。艺术创新和创造不但是审美的要求,更是现代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就是创新。如果缺少发明,设计将失去价值;如果缺少创造,产品将失去生命。因人们的审美心理蕴含着求新、求异、求美的特征,所以就决定了设计必须做到求新、求异、求变。所谓设计的创新,包含着不同的层次,它可以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改良,也可以是完全的创新。因此,设计的核心是一种创造行为,设计美学研究的就是一种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独创性是设计美学区别于其它学科门类的主要特征。
第五,市场性。设计美学研究的依托是市场规律,市场竞争的法则造就了设计的审美趣味。早期设计美学,功能主义的审美风格就是工业时代追求经济效益的结果,现代主义风格就是市场作用的显著结果。市场的核心是消费者的基本需求,正是这种消费需求影响着消费者对设计风格的要求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市场需求法则和市场规律是设计师创造的基本原则和准则。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紧跟时代潮流,是对每一个设计师最起码的要求。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试论述中西方设计美学思想的差异性 并结合实例来说明。
笔者从中西方传统思维的差异之一出发,即所谓西方人重“理论”,东方人重“实用”,以及这种差异是如何引领了中西方不同的历史,并试图以此来端正目前美学学科的学习态度。
首先,从自然科学来看。
古希腊人不讲实用,有时甚至会为了理论而理论。如我们都很熟悉的芝诺的运动悖论之一:“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阿基里斯是当时全希腊跑得最快的人)。这一命题,凡是有正常思维能力的人或是稍微还有一点常识的人一看便知是错误的,然而,从亚里士多德至今,多少科学家都试图指出芝诺的论证错误,可总是无法彻底驳倒,而它却又总是让人饶有兴趣并锲而不舍的去探究。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是其中有“黄金屋”或是“颜如玉”?中国人传统的定向思维可能会不自觉地引领我们去这么思考,可历史告诉我们,他们这么做仅仅是为了追求真理,是为理论而理论,为科学而科学。
而古代中国的学术研究动力则主要来自于实用。例如,中国的四大发明家就都是实用性的。古代的天、农、医、数四大科学所涉及的研究领域也大都来源于实际需要。学科体系也表现为实用知识的堆积,天文学则偏重于用天象去说明封建制度和编写修订历法;数学偏重应用题的解答,《九章算术》实际上是一本应用习题集。只有《黄帝内经》作为理论基础一直指导着中医学的发展,至今未被西医取代,这也正好从另一方面说明了理论科学地优越性及其强大的生命力,但凭此势单力薄终究代表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也改变不了中国的历史。
依然记得当罗马入侵舒拉古时,面对愚昧无知、凶残的罗马士兵,阿基米德的那一声响彻世纪的怒喝:“滚开,别踩坏了我的圆。”我的圆,就是我的生命,是比肉体生命更为珍贵的东西。“也许,中国人爱‘算’和希腊人爱‘图’,这仅仅是一种历史的偶然选择。然而,爱‘算’的中国人最终走上了一条使用技术的道路,而爱‘图’的希腊人走上了一条理论科学地道路,这决不会是偶然。因为,从通常人类的心理来看,爱“算”者必然现实,而爱“图”者更爱幻想。” [2]
古希腊人,或者说西方的哲学家、科学家对于理论及其体系的执著是我们所无法想象的,因而,中国没有为了自己坚信的科学理论而献身的布鲁诺,没有倾其所有致力于天文学而最终在贫病交困中去世的开普勒,也没有由于发现了与当时“正统观点”相悖的人体肺循环,而被文火慢慢烤死的塞尔维特……我们有的只是在科举制度下,醉心于科举,埋头于八股,“学而优则仕”的秀才和状元们。因为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一直被统治者视为“奇技淫巧”,受到歧视与打击,这种政治社会环境必然造成重道轻器的思维倾向,使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具有政治实用性的特征。
其次,从哲学上来看。哲学作为人的自我意识理论,都是作为人而有的生存、生活、处事的态度、观点和追求而存在的。她是表达人生、人性、人的理想追求的自觉理论。无论西方还是东方,哲学的基点都在人的生命活动中,二者的差别只是表达方式的不同,而这些不同却也体现了中西思维的这一差异。
西方哲学从古至今一直都是探讨“世界是怎样的”,“我是谁”这些问题,从泰勒斯提出水是世界的本原到毕达哥拉斯的数即万物,从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超人哲学,到萨特的存在主义和海德格尔对“此在”的探讨,西方学者们追究宇宙起源,探索万物本质,诘问人生目的,重视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探索哲理,为求知而从事学术,并无任何实用目的。
而中国传统哲学总是从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物的内在联系中去思考社会伦理关系是否正确,即使有时也谈天说地,其目的也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即使是提倡“无为”的老子在阐述自己的思想时,也只是为解释社会政治问题提供例证,因而从自然现象寻求相应的启示。虽然涉及到不少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但“不过是自然以明人事而已,并非对自然知识的真正研究或总结” [3] 而作为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他的哲学则以“仁”、“礼”为中心,“仁”寻求人伦关系规范化,“礼”寻求社会有序化,思维的中心在于伦常治道,在于确立和论证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长幼之序、朋友之信,维护人伦关系是为了维护君臣关系和封建专制,最终为了安邦治国政治目的。所以说:“从自然界的起源,进而探究到人类社会及其政治制度,……这恐怕是中国民族思维的主要脉络。”[4]这也应该说是中国传统思维实用性特征的一个表现。
我们应该反思一下中西思维的这一显著差异性。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历史一直不曾中断的中国古代史上始终没有出现像西方那种从根本上反对“正统思想”的文艺复兴。而反而在一直动荡的欧洲,在中世纪后期,西方人接受了来自中国,阿拉伯的东方科学文化,并重新发现了古希腊的科学,从而开始文艺复兴,建立近代科学。这就是理论的魅力,只是一个的理论猜想就能激发牛顿最终发现经典力学三大定律,而门捷列夫关于元素周期律的理论猜想更是启发了一代代的化学家们发现了更多的化学元素,自然科学是这样发展的,社会科学也是这样发展的……
最后,我们来看看这种差异是如何淋漓尽致的体现在现代美学上的吧。

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1设计美的构成要素
1.律动:以文字的骇异,或集合图形的构成来表现律动的方法,并不太容易,不过依据造型的方法分析,一般可分为 反复及渐变两种,这两中方法与规则,或不规则现象,交互使用时,则可发展成无限的图形,

2.对称:能传达有秩序 安定 静态 庄重与威严的心理感觉;例如,左右或上下相等的造型,我们称之为实质的对称;左右或上下并非完全相等,但在视觉上也能产生对称的感觉时,成为感觉的对称.

3.对比:把相对的两要素互相比较,例如直线和曲线,长和短,粗和细,明和暗,黑和白,大和小,锐和钝等,产生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现象;并互相强调出对方的特征,衬托产生对比美.

4.平衡:把两种以上的构成要素,均匀的予以配置而达到安定的状态便叫做平衡.正常的平衡具有安定,静态的感觉;而不正常的平衡则呈现不安定,动态的感觉,但却有丰富的情感,比较有变化.一般造型的平衡,实质色彩,明暗,大小,质感等感觉的平衡.

5.比例:在比例当中,被谈论最多的就是黄金比例;希腊美术大多采用1:1.618来求得秩序的变化美.长度比,对角线比,两分比,三分比等,都是具有规律的比.

6.调和:两种构成要素同时存在时,若特性过于强烈或相差太远,便会产生对比现象;若两者能达成一致,并且不排斥时,便到了调和的状态.例如黑白两色产生对比,单介于黑白之间的灰色就是一种调和,所以调和又可以用中庸来解释.

7.统一:达成统一的要素有很多,颜色、形状、方向、明度、质感等都具备了这方面的功能;统一又可以用"支配"和"从属"来说明;当许多对立的要素一起存在时,有排斥,竞争的现象,便需要有一个主调来整合它,有了主调就有了统一,这个主题就有了支配,其他的部分就成了从属了.

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结合实例论述设计美的几大规律。
设计之美的第一要义就是“新”

设计要求新、求异、求变、求不同,否则设计将不能称之为设计。而这个“新”有着不同的层次,它可以是改良性的,也可以是创造性的。但无论如何,只有新颖的设计才会在大浪淘沙中闪烁出与众不同的光芒,迈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设计之美的第二要义是“合理”

一个设计之所以被称为“设计”,是因为它解决了问题。设计不可能独立于社会和市场而存在,符合价值规律是设计存在的直接原因。如果设计师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相信世界上便不会有设计这个行业了。

设计之美的第三要义是“人性”

归根揭底,设计是为人而设计的,服务于人们的生活需要是设计的最终目的。自然,设计之美也遵循人类基本的审美意趣。对称、韵律、均衡、节奏、形体、色彩、材质、工艺……凡是我们能够想到的审美法则,似乎都能够在设计中找到相应的应用。

这三条规律,使得设计师有别于纯粹的艺术家和纯粹的工程师,他们注定的命运,就是带着镣铐而舞蹈。

色彩、形态、肌理的美,即黑格尔所说的“感性材料的抽象统一的外在美”(黑格尔《美学》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72页),构成产品设计的自然物质材料的美。生产任何产品首先需要一定的材料,材料是构成产品设计形式美的第一要素,产品的质感与表现效果所形成的材质感与肌理美,以及现代设计对材料的不同理解,所形成的不同设计思想与风格,形成了复杂的审美心理。人类对色彩的感觉最强烈、最直接,印象也最深刻,色彩的美感来自于色彩对人的视觉感受的生理刺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丰富的经验联想和生理联想,从而产生复杂的心理反映。形式美感的产生直接来源于构成形态的基本要素,即点、线、面所产生的生理与心理反映,以及对点、线、面形式意蕴的理解。在点、线、面的形态要素中,线是最活跃、最富有感情的要素。平面上的形与空间中的形态,其跳跃与静谧、繁杂与单纯、安定与轻巧、严肃与活跃等情感性质无不与线密切相关。由于人的实践活动和审美经验的积累.促使人类对模仿自然形态、概括自然形态和抽象形态等产品造型产生不同的审美联想和想象,因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审美感受。材质感和肌理美作为产品设计的可视和可感的要素,对人的视觉或触角都会产生感应和刺激。这些不同程度的感应和刺激,就会使人产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效应,因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美与不美的感受。

其次,自然物质材料的空间排列组合构成产品设计符合形式规律的美。产品设计形式美的最终体现是产品的总体造型必须符合形式美的规律,即遵循公认的形式法则。当色彩、形态、材质肌理等形式要素的组合符合对称与平衡、调和与对比等形式规律时,使人产生美的感觉。正如高尔基所说,形式美是“一种能够影响情感和理智的形式,这种形式就是一种力量。”产品设计的形式美与所有事物的形式美一样,遵守着共同的美学原则。这个原则就是美的形式法则。美的形式法是人类的审美积淀,是社会实践中总结出的形式规律。在一件设计产品上,同样涉及到“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形式法则的运用。“统一”使人感到整齐;“变化”带来刺激,打破单调与乏味;“对比”强调了个性;“调和”则强调了事物间的共同因素。设计产品区别于传统手工艺制作的用品,它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与人们的生活、劳动息息相关,在运用形式法则时,应特别强调以充分发挥产品的效用功能为前提,以创造功用与审美相统一的形式为最高原则。当然,形式美法则也不是金科玉律,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形式美法则也必然会发生变化


中国美学的特点??
中国美学的弥散性格反映出中国思想的固有特点。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把这句话勉强地比附于真、善、美的关系,可以说是审美活动涵摄了认识活动与道德活动。但实际上,在中国传统思想当中,真、善、美三者并不能截然分开,而是统归于“道”。中国美学的讨论重点并不...

《延禧攻略》中中华美学精神有哪些体现?
这种美学设计体现了电视剧视觉语言主动顺应受众审美倾向的转变,顺应市场从传统的生产到受众被动接受,向受众的主动选择到定制化生产的变迁。虽然《延禧攻略》的调色设计旨在满足被英美剧培养起来的年轻一代受众的视觉审美习惯,但在画面设计中运用中国传统美学元素,形成了独具中华美学精神的视觉审美特征。二,...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对美的论述
中国美学史历来有两种不同的美的理想,一种是“错采镂金,雕绩满眼”的美,另一种是“初发芙蓉,自然可爱”的美。意境中的情是“景中情”,意境中的景是“情中景”,在客观意象中体现出主观情感,在艺术形象中蕴含着艺术意蕴,它是凭借艺术家的技巧所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情与景契合无间...

中式美学!临清宛园和东宛园不容错过
1. **历史背景 - **宛园的历史沿革**:宛园创建于1999年,占地110亩,建筑面积达到了19000平方米,水面面积约15000平方米。该园由苏州园林设计院设计,集园林、展览于一体,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和审美情趣。- **东宛园的发展**:东宛园位于同一城市,是一处集成文化、休闲于一体的...

简述中国传统建筑的意义
这种美学不仅体现在单个建筑上,也体现在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上。例如,江南水乡的古镇和园林,以其精巧的布局和灵动的景致,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另一种美学风貌。中国传统建筑体现了对自然与环境的尊重。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传统建筑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追求“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例如,...

【完结】2024年4月中国国内马拉松完赛奖牌一览 设计美学鉴赏(只国际田...
奖牌背面展示了完成的公里数和代表赛事等级的标牌赛事logo与中国田协logo。奖牌下方沿用了姓名牌设计,跑者可在领取参赛包时雕刻自己的姓名牌,并在完赛时嵌入奖牌内,打造独一无二的专属奖牌。=== 20240421 杭州钱塘女子半程马拉松(标牌)半程,迷你+亲子奖牌都一样 === 20240421 淮安马拉松(标牌)全...

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自然美范畴包含( )。
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自然美范畴包含(天然美、意境、道 、诗中有画)。理由如下:首先,天然美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基石。天然美强调人的内在天性之美,追求自然、纯真、朴实和和谐。艺术家们追求天然美,旨在强调人性的高尚与真实,提倡回归本真。天然美不仅关注个体的内在品质,还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会伦理的和谐,...

年轻人为何爱上“新中式”美学。
3. 在年轻人眼中,国风元素不再刻板老土,而是具有独特魅力。4. 国风元素在舞蹈、影视等作品中的添加,给年轻人带来视觉冲击和愉悦感受。5. 年轻人认为国风是新一代的美学先锋,是创意和潮流的代表。6. 在传统文化的加持下,现代创作如影视作品、艺术演出、设计周边等都展现出东方美学的质感。7. 在Z...

2.中国古代园林的主要艺术特色和美学精神?分为哪几大类型?评析南方私家...
2.中国古代园林的主要艺术特色和美学精神?分为哪几大类型?评析南方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的异同。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职场上受委屈要不要为自己解释?加菲猫的胡子 2007-11-22 · TA获得超过7.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30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874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融合了自然与人文的美学理念。中国古典园林一方面注重规划、整饰和造型,另一方面保留了自然风貌和特色,使得园林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形成一个完美的生态体系。2. 注重点缀、意境营造。古典园林在设计中,注重营造意境、点缀细节,以多...

萨嘎县15646499193: 设计美学自考真题(设计美学)
有咏补达: 1、设计美学的学科特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应用性.2、西方美学与艺术理论从古希腊起一直到19世纪,始终是以哲学为主导,围绕抽象的哲学理论而展开的....

萨嘎县15646499193: 设计美的构成要素和原则分别是什么?!! -
有咏补达: 1、 试论述中西方设计美学思想的共性与差异性,并结合实例来说明. 2、 设计美的构成要素和原则分别是什么?相对而言,你认为哪方面的要素和原则更为重要,并说明理由. 3、 结合实例论述设计美的几大规律. 4、 和谐之美乃美的最高境界,谈谈应如何达到设计中的人----机---环境的和谐美.可结合中西经典设计思想来回答. 5、 你觉得通过《设计美学》的学习有哪些收获,对此门课程或老师还有哪些好的建议.以帮助老师更好的上好此门课程,并更好的做一名合格的老师.

萨嘎县15646499193: 中西方设计文化的区别? -
有咏补达: 这个问题提的很大,很笼统,那么就你的很笼统的问题,是这样的:中西方设计的差异主要表现在:1、生活习惯的不同,导致设计理念的差异.如:餐具设计等.....,这个方面还有很多的细节表现;2、文化理念的不同,导致中西设计的差异;如:建筑设计等......3、审美观的不同导致的差异,如,家具设计等.......我们现在很多情况下是照抄西方的设计,导致设计的作品并不理想,这方面该讨论的问题和区分很大,不是一时半会能介绍明白的,回答也很笼统,希望能对你有参考.

萨嘎县15646499193: 什么是设计美学 -
有咏补达: 什么是设计美学?设计美学是什么意思?设计美学是在现代设计理论和应用的基础上,结合美学与艺术研究的传统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设计是一门以技术和艺术为基础并在应用中使二者相结合的边缘性学科,它的研究对象、研究...

萨嘎县15646499193: 中国传统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
有咏补达:[答案] 这些文化中所构成美的因素是中华民族的国宝.现代设计无论怎样的发展都无法脱离传统文化对它的深刻影响,这些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传统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现代设计运动.设计师应该继承并发展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 ...

萨嘎县15646499193: 设计美学的特点 -
有咏补达: 具体而言,设计美学的学科特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用性.西方美学与艺术理论从古希腊起一直到19世纪,始终是以哲学为主导,围绕抽象的哲学理论而展开的.但哲学家本身并非艺术家,自己没有艺术创作经验,他们的理论很难...

萨嘎县15646499193: 不同的国家其视觉传达的设计风格也不同,比较认识一下 -
有咏补达: 1. 中国的传统艺术设计大方美观,传统理念较强.西方艺术设计外观较抽象,开放空旷等2. 中西设计艺术比较所采用的比较方法是以历史的序列为主线,在中西设计艺术的发展主脉中找到其总体上共性特征作为比较前提,通过比较让我们认清中西方设计艺术各自发生发展的文脉关系,揭示出隐含在扑朔迷离的现象背后的民族特性,更清晰地认识本民族的设计文化,从具体的物态文化中体悟中国设计艺术的传统精神,客观的面对当代设计的现状,理性分析中国的艺术设计究竟应当何去何从.

萨嘎县15646499193: 中国传统设计思想的特点 -
有咏补达: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你好,中国传统美学强调"整体意识",具体思想表现就是"以和为美"."以和为美",也就是以丰富为美,以多样性为美,这是对"和"的理解的另一层涵义.把"和"的观念应用于造物工艺之上,主...

萨嘎县15646499193: 中国现代家具设计有什么特点 -
有咏补达: 中国现代家具设计的特点有: 1、现代简约风格:是简洁明快、实用大方.因为“极简主义”的生活哲学普遍存在于当今大众流行文化中. 2、现代前卫风格:依靠新材料、新技术加上光与影的无穷变化,追求无常规的空间解构,大胆鲜明对比强烈的色彩布置,以及刚柔并举的选材搭配. 3、雅致主义:文艺界、教育界的业主对雅致主义情有独钟.他们注重品位、强调舒适和温馨,但又要求相对简洁的设计风格. 4、新古典风格:此风格具备古典与现代的双重审美效果,完美的结合也让人们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得到精神上的慰藉. 5、地中海风格:特点是在组合上注意空间搭配,在色彩上选择自然柔和,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间,集装饰与应用于一体.

萨嘎县15646499193: 中西古代设计美学观有何想通之处 -
有咏补达: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陷入历史唯心主义的范畴.辩证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