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提出的"与民同乐","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知言养气"等文艺思想对后世文学批评与创作有何影响?

作者&投稿:从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孟子的文艺思想对后世文学批判的影响。~

谈先秦诸子对后世影响

先秦时代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萌芽时期。在春秋战国这样社会剧烈变化的情形下,涌现出许多思想家,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政治、经济、哲学等方面的主张,形成了诸子争鸣、思想活跃、学术繁荣的局面。在诸子百家的论著中,包括不少与文学有关连的见解,它们虽大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篇章,但已经有一些比较深刻的见解对于后世的文学文化发展有深远的启发和影响。儒家的学说,在我国文化以及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文化血脉中都起到了主导作用。道家的观点,因为其思想、著作对后人影响深刻,所以人们会运用道家著作中的概念、命题来表述对生命、文化、文学的看法。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生活在古代社会发生剧烈变动的时代,生活在奴隶制度解体、封建制度萌芽的时代。他的政治观点和哲学思想是比较复杂的,既有进步的一面,也有消极保守的一面。因为孔子非常熟悉前代、特别是周初以来的文化遗产,据传“诗”、“书”、“礼”、“乐”,大都经过他的整理,并且传授给了他的弟子。孔子的文学见解,大都表现在他的教学活动和对于前代文化的评论中间。这些资料主要集中在《论语》中。在孔子之后,孟子又将儒家学派的各种理论继续推向高峰。孟子是战国时代儒家学派的重要思想家,曾经游历各国,不被任用,所以隐退著书,他的学说对后世影响很大。孟子在阅读和理解作品方面,提出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主张。他的“知言养气”之说,对于后世文学发展也很有影响。后世的文学界从孟子的这些“为人与作文”的言论中受益匪浅。荀子是战国末期的儒学大师,对于儒家经典的传授,有重要的贡献。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韩非等都是他的学生。荀子与孟子主张人性本善相反,他认为人性本恶,通过后天的修养才能向善。也就是说,人生来都是有好利之心和各种贪婪要求的,如果放纵不加管制,就会发生各种恶行。因此,必须对人加以正确、向善的引导。荀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认为人之所以能成为君子、圣人,都是因为学习礼义的缘故。不论孔子还是孟子、荀子都很重视诗歌、言辞、音乐的社会功能,强调利用它们为教化服务。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儒家的文艺思想适合于统治阶级对文学艺术的要求,而其中某些观点又能触及文学的基本规律方面的问题,所以在我国古代文化发展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墨家是东周时期的一个重要学派,当时与儒家并称,其创始人墨翟,鲁国人,略晚于孔子。墨子早年曾经“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但后来完全背叛了儒家思想,创建了墨家学派。墨子的追随者很多,其力量足以与儒家相抗衡,当时儒、墨并称“显学”。墨子本人不参加生产劳动,属于“士”的阶层,但从思想上讲,他是农工的代表。墨子的学说,一方面反映了劳动阶级的要求和愿望,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和强烈的批判精神;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小生产者的狭隘性和保守性,带有脱离实际的空想色彩。墨家从实用、功利的目的出发,重视言辞辩论。《墨子·非命上》中说:“言必立仪。”意思是说言谈要有标准、目的。同一篇还提出“言必有三表”,即以古圣王之事、百姓的实际经验、运用于政事而产生的效果三者作为检验言谈的标准。《墨子》书中又总结了言谈辩论的各种方法,比如运用假设、譬喻、类推等等。这些论述虽然是说言谈的,但实际上对说理论文的写作很有帮助。对于人们的艺术审美活动,墨子采取排斥的态度。他认为音乐、歌咏、舞蹈、美术等虽然给人以快乐,但却奢侈浪费,认为儒家的一些活动荒废时日。这样的观点,在当时统治者极其奢侈、人民生活极端困苦的情况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有合理的一面。但是片面的排斥审美活动,是狭隘的。

法家学派形成于战国时期。商鞅奠定了法家理论的基础,韩非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韩非是战国末年韩国的贵族,他研究刑名法术之学,著书立说,但在韩国没有得到重用。由来秦王嬴政读到他的文章,非常赏识他的才华,便设法将他招到了秦国。韩非综合了前期法家商鞅的思想,建立了以法治为主、法术势三者结合的理论体系。他的政治学说实际上为秦王朝所采用,成为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在哲学思想方面,韩非吸收了荀子和老子学说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因素,倡导以实践为依据的方法,并且提出了把社会历史看作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的进步的历史观。法家学派崇尚耕战,主张君主独裁,严格执行法制,对于传统文化学术和儒家、墨家等学说,认为没有使用价值,而且妨碍了法家统治民众,所以对其他各家学说进行全面的排斥。

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老子和庄子都强调“自然”,提倡清静无为。他们都有向往回归上古简朴风气的要求,因而对于音乐、言辞、辩论等都持否定态度,认为美丽的色彩使人“失性”。《老子》、《庄子》书中所体现的哲学观点、生活态度深刻影响了后世文人。老子和庄子都主张自然的生活态度。《庄子》书中特别提到了要求摆脱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理想。这样一种生活理想和情趣,在一定的场合,对后世文人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在历代的文学创作中常常可以看到体现此种思想倾向的作品。老子和壮族还主张追求真正淳厚的人格,反对虚伪的精神。同时《老子》、《庄子》中也处处表现出了对于人生忧患的悲哀之情。《老子》、《庄子》却对后世的文艺思想,包括文学理论批评,具有深远的影响。道家崇尚自然无为,这本来不是关于文学的说法,但在文学创作、文学鉴赏实践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种崇尚自然的主张被运用到文学批评上,就成为了发对雕琢、提倡自然美的理论根源。《老子》、《庄子》书中关于语言的局限性、言与意的关系的论述,启发了后世作家、批评家对于含蓄的趣味、言近意远那种艺术表现的体会、认识和追求。


论究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意义,又绝不能仅以儒学为限。事实上,如果以宏阔、开放的胸襟来看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至少可以说先秦诸子百家之学多有现代意义而应认真加以探研。

  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的突出贡献在于“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批评方法“知言养气”的创作修养论。
  “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与民同乐”是建立在孟子“民本”和“仁政”思想的基础上也是孟子人性善的具体表现。
  “以意逆志”的阅读理论。这是孟子在《孟子·万章上》中提出的命题。 所谓“以意逆志”是说说诗者即读者要根据自己的历练、思想意志去体验、理解作者的作品,不要死扣字眼也不要受拘束于词句曲解甚至歪曲全篇的主旨。 “以意逆志”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孟子以这种方法解说《诗》中的一些作品比较接近于还了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观的批评原则。

  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的突出贡献在于“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批评方法“知言养气”的创作修养论。
  “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与民同乐”是建立在孟子“民本”和“仁政”思想的基础上也是孟子人性善的具体表现。
  “以意逆志”的阅读理论。这是孟子在《孟子·万章上》中提出的命题。 所谓“以意逆志”是说说诗者即读者要根据自己的历练、思想意志去体验、理解作者的作品,不要死扣字眼也不要受拘束于词句曲解甚至歪曲全篇的主旨。 “以意逆志”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孟子以这种方法解说《诗》中的一些作品比较接近于还了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观的批评原则。
“与民同乐”是孟子的仁政主张。后世亦主张“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以意逆志”成为文学评论的重要方法,即孟子文学评论的三种方法之一。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何时提出的
1927年8月7日。毛泽东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在1927年8月7日在湖北汉口党的最高会议—“八七”会议上结合中国当时国情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即中国内部没有民主,只能以革命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这是由中国国情特点决定的。本文从“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背景出发,分析了这个著名论断在古今的意义...

苟子的学生,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的人是...
是法家的韩非子提出的,表达了他中央集权的执政思想

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是在()提出的。
【答案】:D 【答案】D。解析: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这次会议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思想。故本题答案选D。

原子模型的提出
众所周知,电子是带负电的,显然,原子中应该存在带正电的物质,汤姆孙提出了一种“葡萄干布丁模型”,他假设原子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球体内,而电子是镶嵌在其中的,为了能够解释元素周期表,他进一步假定电子分布在一些同心圆上,每个环上存在有限个电子。这一模型不久就被他的学生卢瑟福推翻了。...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 三、教育的对象比较广泛, 提倡“有教无类”春秋以前是贵族之学,有资格接受教育的是王公贵族的胄子。作为平民是没有资格入学 接受 教育的。孔子创办私学后,首先在招生对象上进行了相应的革命,实行“有教无类” 的办 学方针,这也是孔子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有教无类”,东汉马融说:“言...

“食色性也”,告子为什么会这样说?
因为告子对孟子的人性本善思想提出质疑,他并不认为人从一出生所以的一切都是善良美好的。告子主张的是“生之谓性”,意思就是人的天性没有绝对的善恶之分,没有所谓的从出生下来就是极端的,所以对孟子的“人性本善”当面提出了质疑:“食,色,性也”。首先,顾名...

代数余子式提出的目的
行列式的代数余子式是用于展开高阶行列式时引入的,用于求行列式的值。代数余子式是从行列式的公式中提取出来的,它的作用是把n阶行列式化简为n–1阶行列式。

原子论的提出者是道尔顿还是德误克利
原子论的提出者是道尔顿。原子论是指关于原子概念的学说。德谟克利特探讨了物质结构的问题,提出了原子论的思想。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原子是一种最后的不可分割的物质微粒,它的基本属性是充实性。每个原子都是毫无空隙的。虚空的性质是空旷,原子得以在其间活动,它给原子提供了运动的条件。

分子学说的提出者是?
分子学说的提出者是阿莫迪欧·阿伏伽德罗。阿伏加德罗(Amedeo Avogadro、1776年-1856年),意大利化学家,生于都灵的显赫家族。全名Lorenzo Romano Amedeo Carlo Avogadro di Quaregua。1811年发表了阿伏伽德罗假说,也就是今日的阿伏伽德罗定律,并提出分子概念及原子、分子区别等重要化学问题。阿伏伽德罗出生...

为啥女孩子一吵架就提出分手?
1.她不爱你了 女人之所以在吵架时长提分手,那就是不在乎你,早就不爱你了,只是想找个合适的时机跟你坦白,刚好吵架时两人都失去理智,在这时候她提出分手,你或许还以为是你的原因,以为是你不够好,其实不是的,女人早就不爱你了,想跟你分手了,只是还没找好下家,一直在犹豫而已,舍不得你...

阿荣旗18433507561: 与民同乐的另有种说法 -
乜有泛敏: 与民同乐”是孟子的一种政治主张.意思是,作为统治者的国王应该与百姓一同娱乐、一同分享快乐.据《孟子·梁惠王下》记载:有一天,孟子去见齐宣王,说:“听说大王喜欢欣赏音乐,有这样的事吗?”齐宣王很不好意思地说:“我并不...

阿荣旗18433507561: 孟子是怎样深入浅出地说明与民同乐的必要性 -
乜有泛敏: 孟子曾经在《孟子·公孙丑下》提出“与民同乐”,要“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具体在这篇古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⒆君子有⒇不战,战必胜矣.”里论述了人和即民心的重要性.

阿荣旗18433507561: 1.如何理解看待孟子所提出的“与民同乐”的思想?与民本思想关系如何?《孟子》“仁”的思想具体内容包括 -
乜有泛敏: 1 孟子主张君为轻 民为重 实际只是笼络人心而已 更别说与民同乐了 都是些骗人的鬼话

阿荣旗18433507561: 与民同乐名句 -
乜有泛敏:[答案]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出自《孟子》: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出自《孟子》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出自《醉翁亭记》

阿荣旗18433507561: 成语与民同乐的意思和解释,用与民同乐造句及其故事典故 -
乜有泛敏:[答案] 故事典故:《孟子·梁惠王下·庄暴见孟子》:“今王四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阿荣旗18433507561: 孟子有什么政治主张?! -
乜有泛敏:民本思想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

阿荣旗18433507561: 孟子 与民同乐 以意逆志 的思想对后世文学批评与创作有何影响 -
乜有泛敏: 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的突出贡献在于“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批评方法“知言养气”的创作修养论.“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与民同乐”是建立在孟子“民本”和“仁政”思想的基础上也是孟子人性善的具体表现.“以意逆志”的阅读理论.这是孟子在《孟子·万章上》中提出的命题. 所谓“以意逆志”是说说诗者即读者要根据自己的历练、思想意志去体验、理解作者的作品,不要死扣字眼也不要受拘束于词句曲解甚至歪曲全篇的主旨. “以意逆志”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孟子以这种方法解说《诗》中的一些作品比较接近于还了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观的批评原则.

阿荣旗18433507561: 孟子的中心思想和主张? -
乜有泛敏:[答案] 孟子的主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治主张,二是经济主张,总括起来叫做“王道”或“仁政”.在他的这套主张中,处处都闪烁着以民为本的思想光辉. 一、孟子的政治主张 孟子的政治思想很丰富,其中包括保民而王、与民同乐、民贵君轻、天与民归...

阿荣旗18433507561: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反应的道理?两个问题,谢谢.! -
乜有泛敏:[答案] 与民同乐 本章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是一篇对话体的议论文.孟子有个著名的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前学过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这一思想的折光.本文通过孟子和齐宣王谈音乐这件事情,阐明了孟子“与...

阿荣旗18433507561: 孟子的思想是什么 -
乜有泛敏: 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