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为什么要写泊船瓜洲这首诗?

作者&投稿:春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王安石的资料,他为什么要写泊船瓜洲这首诗~

因为他思念家乡
王安石(1021年—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汉族。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诗作《元日》、《梅花》等最为著名。

写这首诗有三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王安石应召自江宁府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瓜洲后所作。
另一种说法是:神宗熙宁七年(1074),王安石第一次罢相自京还金陵;途经瓜洲时所作。
第三种说法是:神宗熙宁八年(1075),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自江宁赴京途经瓜洲时所作。
泊船瓜洲
作者: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  (对面的)京口和(这里北岸的)瓜洲不过是在一条横着的江的距离之内,(再远处的)钟山也就只是隔着几重山峦而已。春风又把(对岸的)江南大地吹绿了,明月啊,你什么时候可以照着我回到(对面江南的)故乡呢? 编辑本段王安石《泊船瓜洲》赏析赏析一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赏析二  这首七绝即景生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江宁的愿望。头两句记叙北上的行程。诗人前往京城,却偏偏回首江宁,表现不愿赴任的复杂心理。后两句以景写心,既有变法给自己带来的欣慰,也有及早功成身退的想法。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青苗法等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照着瓜洲渡口,也照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是非非的官场,很有余韵。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情寓于景,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修辞上的锤炼。据洪迈《容斋随笔》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原稿“春风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真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地。其实诗人不仅仅在炼字,也是在炼意,这才符合诗的情境。 编辑本段诗词评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青苗法等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瓜洲渡口,也望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是非非的官场,体现作者希望重返那没有利益纷争的家乡,很有余韵。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情寓于景,情景交融,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修辞上的锤炼。  其中“绿”字可以体会到诗人用词的修饰,把吹改为绿,为的是生动。 编辑本段诗句评析  《泊船瓜洲》属于七言绝句,全诗押(ya)韵。  ??据洪迈《容斋随笔》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原稿 春风又到江南岸 。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春风何时至,又绿湖上出,始定为‘绿’”。真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地。其实诗人不仅仅在炼字,也是在炼意,这才符合诗的情境。  本诗是“文字频改,工夫自出”(《童蒙诗训》)的著名例证。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086年),生于北宋时期。字介甫,晚号半山,谥“文”。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qiú)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著有《临川先生文集》。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编辑本段相关  【京口在哪里?】   京口就是今日的江苏镇江市,靠长江边,瓜洲是对岸的一个小岛(现在已经没有了),因为这儿也是大运河的长江出口,所以水上交通很繁忙。  钟山就是南京。南京城内有钟山  诗的意思是镇江与瓜州只一水相隔,南京城也不过只隔了几重山岭。  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北郊,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它以中山陵为中心,包括紫金山、玄武湖两大区域,总面积约45平方公里。这里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古迹文物,有着“金陵毓秀”的称誉。 钟山为江南茅山余脉,横亘于南京中华门外,古名金陵山、圣游山,三国时东吴曾称它为蒋山。东西长7.4公里,南北宽3公里,周长约20多公里,蜿蜒起伏,抛若游龙,故古人称“钟阜龙蟠”。山上有紫色页岩层,在阳光照映下,远看紫金生耀,故人们又称它为紫金山。山有三峰:主峰北高峰,海拔468米,是金陵最高峰;第二峰偏于东南,名小茅山,海拔360米,中山陵在其南麓;第三峰偏于西南,由于太平天国曾在山上筑天堡城,故称天堡山,海拔250米,著名的紫金山天文台即建此山顶上。 玄武湖在钟山以西,南京城北,古名桑泊,又称后湖。湖光山色,景色佳丽。现建有玄武湖公园,占地面积4.7平方公里,其中水面约占3.7平方公里,绕湖一周长约10公里,湖中有岛,称为洲,有桥相连。湖水碧波荡漾,岛上绿树葱茏,周围青山如黛,美景如画,亦是金陵风光旅游“宝地”。附近还有古台城遗址、鸡鸣寺、北极阁等古迹名胜。

《泊船瓜洲》是一首典型的乡愁诗。因为此诗的写作背景是,年过半百、对政治早已心恢意懒的王安石,已经历了两次因推行新法而被罢相的坎坷遭遇,此次的再次被起用为相,他曾两次辞官而未获准,因而他的赴任是勉强的、违心的。就在他上任后,又多次请求解除宰相职务,并终于在复出后的第二年,终于如愿以偿地再度罢相。显而易见,这种际遇心境下,写作《泊船瓜洲》,也就难免字里行间,不贮满忧郁、伤感、消沉之情,也就难免不对即将远离的家乡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意了,他是绝不可能如某些学者所说的,会以“春风又绿江南岸”来喻皇恩浩荡,来抒发什么因如愿以偿的复出和将开创变法新局面而欣喜异常的感情了。诗的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就是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一腔乡愁的真实写照:诗人还未远离家乡,就已为何时能返家乡而愁绪满腹了呢?

王安石写《泊船瓜洲》的原因:
1、此诗的写作背景是,年过半百、对政治早已心恢意懒的王安石,已经历了两次因推行新法而被罢相的坎坷遭遇,此次的再次被起用为相,他曾两次辞官而未获准;
2、鉴于第一次罢相前夕朝廷上政治斗争的尖锐复杂,对于这次重新入相,他不能不产生重里的顾虑。变法图强,遐希翟契是他的政治理想;退居林下,吟咏情性,是他的生活理想。由于变法遇到强大阻力,他本人也受到反对派的猛烈攻击,秀丽的钟山、恬静的山林,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
3、诗中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景色与诗人奉召回京的喜悦心情相谐合。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这种心情,用绿字表达,最微妙,最含蓄。
扩展资料
1、《泊船瓜洲》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首句通过写京口和瓜洲距离之短及船行之快,流露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第二句写诗人回望居住地钟山,产生依依不舍之情;第三句描写了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色;最后以疑问语气结尾,再一次强调了对故乡的思念。全诗不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而且在叙事上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
2、原文: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译文:

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暖和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4、创作背景:《泊船瓜洲》作于王安石晚期,但对具体的写作时间长期以来都有争议,具体主要有三种意见:①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王安石应召自江宁府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瓜洲后所作;②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王安石第一次罢相自京还金陵,途经瓜洲时所作;③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自江宁赴京途经瓜洲时所作。
5、赏析:
全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
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以依恋的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望,王安石于景祐四年(1037年)随父王益定居江宁,从此江宁便成了他的息肩之地,第一次罢相后即寓居江宁钟山。“只隔”两字极言钟山之近在咫尺。把“数重山刀的间隔说得如此平常,反映了诗人对于钟山依恋之深;而事实上,钟山毕竟被“数重山”挡住了,因此诗人的视线转向了江岸。
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了江岸美丽的春色,寄托了诗人浩荡的情思。其中“绿”字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极其富于表现力。这是因为:
一、前四字都只从风本身的流动着想,粘皮带骨,以此描写看不见的春风,依然显得抽象,也缺乏个性;“绿”字则开拓一层,从春风吹过以后产生的奇妙的效果着想,从而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这就写出了春风的精神,诗思也深沉得多了。
二、这句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景色与诗人奉召回京的喜悦心情相谐合,“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春风”实指皇恩。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决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对此,诗人感到欣喜。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这种心情,用“绿”字表达,最微妙,最含蓄。
三、“绿”字还透露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而这正是本诗的主旨。鉴于第一次罢相前夕朝廷上政治斗争的尖锐复杂,对于这次重新入相,他不能不产生重里的顾虑。变法图强,遐希稷契是他的政治理想;退居林下,吟咏情性,是他的生活理想。由于变法遇到强大阻力,他本人也受到反对派的猛烈攻击,秀丽的钟山、恬静的山林,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这句暗暗融入了前人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这种心愿,至结句始明白揭出。
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从时间上说,已是夜晚。诗人回望既久,不觉红日西沉,皓月初上。隔岸的景物虽然消失在朦胧的月色之中,而对钟山的依恋却愈益加深。他相信自己投老山林,终将有日,故结尾以设问句式表达了这一想法。
诗歌开篇写景,既兼具比兴,更通过夸张将空间的近与时间的久构成了有力的反差,直逼出末尾“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情感迸发,大有银瓶乍破之势。

泊船瓜洲》是一首典型的乡愁诗。因为此诗的写作背景是,年过半百、对政治早已心恢意懒的王安石,已经历了两次因推行新法而被罢相的坎坷遭遇,此次的再次被起用为相,他曾两次辞官而未获准,因而他沪耿高际薨宦胳为供力的赴任是勉强的、违心的。就在他上任后,又多次请求解除宰相职务,并终于在复出后的第二年,终于如愿以偿地再度罢相。显而易见,这种际遇心境下,写作《泊船瓜洲》,也就难免字里行间,不贮满忧郁、伤感、消沉之情,也就难免不对即将远离的家乡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意了,他是绝不可能如某些学者所说的,会以“春风又绿江南岸”来喻皇恩浩荡,来抒发什么因如愿以偿的复出和将开创变法新局面而欣喜异常的感情了。诗的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就是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一腔乡愁的真实写照:诗人还未远离家乡,就已为何时能返家乡而愁绪满腹了呢?


古诗词炼字春风又绿江南岸
安石这首《泊船瓜洲》炼字名句就是这句,其中炼的字是\\“绿”字,这个字很有动态感,不但透露了春天的到来,还指出了春天来临的效果,就是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3)在这落红遍地的时节,给家乡的亲人写了一封家书O临发前,又将封好 的信拆开,作者当时心中会想什么?当家书终于"开封"之后,诗人又是怎么做 的?一一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三、比较异同,体会特色1{秋思》和《泊船瓜讪I~这两首诗有何异同呢? 所要表达的主题相同一一思乡;表达的方法不...

王安石简介
主要作品:《梅花》《登飞来峰》《泊船瓜洲》《愍儒坑》《孤桐》等。主要成就:推行维新变法,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收复五州。关于王安石的详细内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进行介绍:一、王安石的诗词《泊船瓜洲》、《梅花》、《伤仲永》、《元日》、《登飞来峰》、《登飞来峰》、《书湖阳先生壁》、《...

瓜州古镇国际旅游度假区瓜州景区
来源:王松安石《泊船瓜洲》钟山京口瓜州水域之间,隔着几座山。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可是,天上的月亮,你什么时候能带我回家?白话解读:京口与瓜州仅一河之隔,中山仅隔几座青山。温和的春风又把大江南岸吹绿了。天上的明月,你什么时候才能依我回家?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第一句通过写京口...

关于风的诗句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李白《行路难》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李商隐《无题》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一安石《泊船瓜洲》4、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一杜牧《赠别》5、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一刘禹锡《望洞庭》6、潮平两岸阔,...

王安石简介
简介:王安石,世称王文公,自号临川先生,晚年封荆国公,世称临川先生又称王荆公,江西临川延寿乡(今东乡县黎圩镇上池村)人,中国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产生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

王安石写过什么诗
(《后山诗话》载黄鲁直语)和《泊船瓜洲》、《江上》《梅花》、《书湖阴先生壁》等诗,观察细致,精工巧丽,意境幽远清新,表现了对大自然美的歌颂和热爱,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从诗体说来,安石的古体诗虽然多用典故,好发议论,但象《明妃曲》、《桃源行》篇,立意新颖,充满着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律诗则用字工稳,...

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好在哪里
安石《泊船瓜洲》诗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句,言称王曾多易诗稿,在“绿”字位上屡试用“到”、“过”、“入”、“满”等数字,均觉平淡而弃,最后经冥思苦想终得一个“绿”字,成为全诗的点睛之笔,由此使全诗出神入化。 用“绿”,有春天的色彩感觉,让人满目绿色,春天气息感受无遗。也...

王安石 经历
此外,他寄情山水,陶冶性 情,写了大量山水田园诗。其中如《南浦》、《染云》、 《书湖阴先生壁》、《江上》、《北山》、《泊船瓜洲》 等都是古今公认的佳作。 王安石集句诗数量较多,有的比较自然。在他的提 倡下,这种特殊的诗体在宋代有了发展。故严羽说:“集 句惟荆公最长。”(《沧浪诗话》) 王安石前...

【泊船瓜洲】是唐代诗人写的吗
【诗词原文】京口瓜洲一水涧,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注释译文】1. 泊船:停船。泊,停泊。2.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扬州的南面。3. 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4. 一水:一条河流。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

福建省19840648575: 王安石为什么写泊船瓜州 -
花何甲磺: 其实《泊船瓜洲》是一首典型的乡愁诗.因为此诗的写作背景是,年过半百、对政治早已心恢意懒的王安石,已经历了两次因推行新法而被罢相的坎坷遭遇,此次的再次被起用为相,他曾两次辞官而未获准,因而他的赴任是勉强的、违心的....

福建省19840648575: 王安石为什么要写泊船瓜洲 -
花何甲磺: 写这首诗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王安石应召自江宁府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瓜洲后所作.另一种说法是:神宗熙宁七年(1074),王安石第一次罢相自京还金陵;途经瓜洲时所作.第三种说法是:神宗熙宁八年(1075),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自江宁赴京途经瓜洲时所作.泊船瓜洲 作者: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福建省19840648575: 王安石为什么要写泊船瓜洲这首诗? -
花何甲磺: 《泊船瓜洲》是一首典型的乡愁诗.因为此诗的写作背景是,年过半百、对政治早已心恢意懒的王安石,已经历了两次因推行新法而被罢相的坎坷遭遇,此次的再次被起用为相,他曾两次辞官而未获准,因而他的赴任是勉强的、违心的.就在他...

福建省19840648575: 王安石写下《泊船瓜洲》是因为他什么 -
花何甲磺: 王安石写下《泊船瓜洲》是因为他乘船路过瓜洲,怀念金陵(南京)故居,因作此诗.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译文 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边.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哟,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福建省19840648575: 王安石为什么写《泊船瓜洲》快! -
花何甲磺: 应为他思念故乡,所以写下这一首诗.

福建省19840648575: 王安石为什么写泊船瓜洲 -
花何甲磺: 此诗的写作背景是:这首诗写于1075年初,当时王安石接到皇帝的命令,第二次要他担任宰相,他即第二次要他乘船从京口渡江到达瓜洲.此诗抒发的是他上京赴任途中到瓜洲时的心情.

福建省19840648575: 王安石写泊船瓜洲的背景 -
花何甲磺: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当宰相后,决心改革,推行新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坚决反对,没几年就被罢了官.他在京城闭居无聊,决意回南京去看看妻儿.第二年春天,王安石由汴京南下扬州,又乘船西上回金陵(令江苏省南京...

福建省19840648575: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创作背景是什么? -
花何甲磺: 《泊船瓜洲》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所作的一首诗,其创作背景与王安石的政治生涯密切相关.公元1070年,王安石调任江宁府知府(即今天的南京市长),在就任后,他勤政爱民,改革创新,推行了许多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政策.在此期间,他游历长江中下游地区,视察水利工程,了解农业生产情况,并以《泊船瓜洲》诗描写自己的所见所闻.这首诗描绘了王安石游览瓜洲时所见到的美景,包括江水奔流、峡谷幽深、山峦秀丽等,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水利工程和治理长江的思考和设想.此外,这首诗还表达了他追求自然和谐、重视人民福祉的思想态度.

福建省19840648575: 泊船瓜洲作者这么写的目的是 -
花何甲磺: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诗人回首江南...

福建省19840648575: 《泊船瓜州》的解释 -
花何甲磺: 《泊船瓜洲》 作者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泊船:停船靠岸.瓜洲:在 今天江苏省邗(hán)江县,与镇江隔江相对.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一水间:仅隔一江之水.钟 山:现在江宁紫金山.数重:几层.全句意思:京口和瓜洲仅相隔一道长 江水,到南京也只隔几重山了.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又绿江南岸:春风又把江南 岸吹绿了.全句意思:一年一度的春风又把江南岸吹绿了.明月啊,你何 时才能照着我回到思念已久的家乡呢? 据说这首诗是王安石第一次被免去宰相职务回家的途中写的.因此作 者虽心有不快,但看到江南春天的美景,更加思念家乡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