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什么是启蒙读后感

作者&投稿:可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康德《什么是启蒙》的读书笔记~

之前有读过康德的这篇《什么是启蒙》,那时仅仅是“读过”,知道它鼎鼎大名但却从未思量过原因,也未能料想它所蕴含的如此不可思议的精神力量,直到在华老师的这次通识课上,才真真切切地体悟到了它的魅力,更为我的人生启发了一扇清新的窗牖。感恩此次机会。
那么,我便在此记下我对《什么是启蒙》的理解和启发罢。
文章一开始,康德就对启蒙运动下了定义:就是人类脱离自己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的状态就是自己加之于自己的了。
在这篇文章中,康德将启蒙界定为“脱离自己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这种“不成熟状态”是人自己对自己的压抑而造成的一种不思状态。摆脱这个状态需要两个条件——外部条件,即需要别人引导;内部条件,即需要自己的勇气与决心。“独立思考”(Selbstdenken) 是康德启蒙思想的核心概念。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人们并不缺少,只是缺乏勇气与决心不敢运用,所以是“自己加之于自己的”。
接下来,康德分析了为什么绝大部分的人处于这样未启蒙状态。首先谈了内因的两个主要因素:懒惰和怯懦,这两点使绝大部分人处于未启蒙状况——他们自己愿意处于不成熟状态并受保护人保护。
对于“懒惰”他是这样阐述的:处于不成熟状态是那么的安逸,自会有人替我操办一切,我无需去思想。
对于“怯懦”他这样说:因为人懒惰的天性使得一部分人能借之以保护人自居,为了维持他们保护人的身份,他们会使自己的宠物愚笨,告诉他们企图独立行走是十分危险的,那些宠物便不敢去尝试行走了;其次,怯懦还由于人自己对新事物(未知事物)的恐惧而产生。
介于这两点内在因素,“任何一个个人想要从已经成为自己天性的那种不成熟的状态之中走出来,是十分艰难的。”原因之一在于他们自身,“他们已经很爱好这样的生活了”;原因之二在于外部,人们从来不允许他们做这种尝试。
康德认为,只有很少数的人通过自己精神的奋斗摆脱了不成熟的状态,并且从而迈出坚强的步伐。这些独立思想的人自己在抛开了不成熟状态的羁绊之后,传播这种精神——“合理地估计自己的价值和每个人的本分就在于思想其自身”。这些“很少数”本来或许有一部分是出于为广大人群所设立的保护者中的,公众本来是被他们套上羁绊的,此时他们却在鼓励公众获得启蒙。
因此,公众的启蒙(在那些已获启蒙者的引导下)只能是很缓慢的。康德还对以革命为方式“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做法提出了质疑:“一场革命或许有机会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可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这样的结果便是“新的偏见也如旧的一样,将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
这倒是引我想起我们自己近现代的状况来了。在近现代,中国经过几次革命,经历了这么几次转身: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时代资本主义进行了短暂的发展—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但是,这些惊天巨变并未带来中国近现代社会特质(尤其是人格特质)的同步变化,很明显,我们的大多数人仍然好逸恶劳,惰性深重,老是期待凡事有人代劳。而这种凡事希望代为思考、代为决定的心态,就是家长式政权的温床。历史的事实已然摆在眼前:这种政权将民众的所有自由剥夺的干干净净,民众也因此丧失了一切权利。试问,一个以家长自居的政府,怎会懂得尊重人民群众,怎会引导人们群众启蒙,又怎会向人们群众学习?鉴于这一点,我们的国家,需要有独立精神的国民,我们的大众应自觉地当自己的主人——不再懒惰,不再怯懦,不能凡事求“代劳”,要运用自己的理智,自己思考,自己决定,自己承担。这一点,康德早已为我们指出。
对于我们21世纪的生活现状而言,或许正需要一场思想革命引起生活方式上的变革,具体而言即当一个社会上所有的人都珍视自己的自由时,私有制的生活方式(占有)才有可能改变——才不会演变成一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
也许会有人有这样的疑问:这种自由岂不是会破坏共同体的安宁与团结一致?
康德提出,这种自由诚然不是一般的自由,而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因为一般的自由有经验条件,夹杂着私人的利害关系,停留在这一阶段的人很容易成为偏见或成见的奴隶;公开的自由是纯粹由理性发出的命令,这种自由符合三个条件——它们是普遍的立法,公开使其有机会接受他人的评论;它们排除经验限制且并非为了某个目的,消除其片面性与局限性;理性应为目的王国立法,从而在理念上最终获得全人类理性彻底的解放。无疑,这种公开的运用是维护共同体的合理性的,是对自由的限制,但是这种限制是促进启蒙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理性往往夹杂在人的自然必然性之中,自然领域的自由是应该受到限制的,所以,共同体/政府的存在是必要的,“就涉及共同体利益的许多事物而言,我们必须有一定的机器,共同体的一些成员必须靠它来保持纯粹的消极态度,以便他们由于一种人为的一致性而由政府引向公共的目的,或者至少也是防止破坏这一目的。”在这一方面人们必须服从。在这一方面,人作为社会的角色是不自由的,而且也不能是自由的,因为他是在传达别人的委托,作为某个角色承担着某些义务。
但是,人不能忘记自己还是个理性的人,“在做为一个学者在面向真正的公众即向全世界讲话时,则学者在公开运用他的理性上便享有无限的自由可以使用他自己的理智。”这一点的提出是在打破了宗教的桎梏后,将理性摆在了上帝的位置上——理性的要求更高、更纯粹。
同时,共同体/国家应该明白,它不应有意地想方设法使人类保持在野蛮状态,它应给大众是自由,因为,没有一个共同体可以扬言可以对它的每一个公民进行“永不中辍的监护”,这样的扬言是在封锁人类的进一步启蒙,并且甚至错误的将人类囚禁在了启蒙中的继续进步的状态之中。人类本来的天性即是进步,这样的扬言是“一种违反人性的犯罪行为。”
所以,康德对共同体的法律和统治者有这样的观点:
共同体的法律即是这样一种东西——“一个民族是否可以将这种法律加之于自身”。法律是在一定的时期内维持一种制度好的实行,并能推动一种更好的共同体状态的产生,即使得每一个公民都得以自由的以学者的身份公开的对现行组织的缺点发表自己的言论并且能够提出建议。
共同体的统治者不能向他的人民规定任何事,因为“他的立法或威望全靠他把全体人民的意志结合为他自己的意志”,只要他将使这一切真正的或号称的改善都与公民秩序结合,那么他的最高权利便得以维持。
所以,基于这两个角度,共同体应该给它的大众自由。
最后,我想谈谈我对自由的新的理解,这样的理解是之前不曾有的。
过去在中国文人的世界里呆久了,而且呆的多是些缺少“浩然正气”的文人。素来不喜欢儒学的孔孟、“字如其人”的颜真卿、还有什么文天祥啊、朱熹啊,觉得他们活的太没有“自己”了,甚至有些“道貌岸然”。多喜欢些自由灵动的人、物,比如老庄、魏晋风骨、“惊若游龙”的行书,山水禅诗等等,觉得他们都是有灵的,自由而真实。
正是对这种自由的追求,使我不止一次陷入生命的困境。现在想想,这种自由用文艺的话来说倒更像是一种“孤芳自赏”,所以冰心写了这样一首小诗: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第一次听到华老师说“所有人反抗所有人的战争”时,我简直震惊了,过去的近两年中,我不就是在一直持续着一场自导自演的节目:自己扮演着“所有人”,在不断反抗着我自己吗?
哲学上,我所追求的这种自由,是被称作“自然性自由”(Natürliche Freiheit)吧!
我一直认为,乐于玩大型网游的人一定是积极入世者,他们至少是对游戏繁琐的规则不厌倦的人。而我们所栖居的人类社会不就是到处充斥着各种人创的规则吗?我不喜欢这些规则,原因有两点:一来我能力有限,不善周旋于众多头绪的事物之间;二来我认为天地万物天性绵展,才是自由。
所以,我对孟子提出“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有质疑,对圣人推崇的中庸之道不屑,不喜欢理论和死记硬背,总之,反对一切别人认为合理的事情。
为了拥有这种自由的状态,我曾打算过青灯独倚的日子——逃避(被武侠小说误导了);谁知阴差阳错下学习了一些佛法,明白佛门从未提倡一种躲、逃、消极的方式来面对人生,佛门的“悟”“醒”是人在经历了滚滚红尘之后方可懂的,是一种进出自如,而非一味地怯懦、闭目不视。对于这个充斥着规则的社会而言,圣人的中庸作为“游戏技巧”,未尝不好。
孟子对教育的观点我也有了新的理解:凡是教育,都是在告诫人们遵守良好的秩序与道德,这是必须的,也是教育之所以存在的价值吧。就算是费希特所提倡的新教育也不能免俗——新教育是在按照规则,确实可靠和毫无差错地塑造和规定其学子的现实生活活动,它消灭自由意志,给意志加以严格必然性和摇摆的不可能性,拥有一种必然性坚定意志的人,意志自由已经被消灭且合并到了必然性里,所以任何时候他没有可能做不同于他永远立志做的事情。
这样看来,我的偏见是由于我思想的狭隘和误区造成的了。对自由的理解也是如此。
康德提倡的自由主义是一种理性自由主义,其核心是人格的自由、自律和自主。这明显不同于我西方现代流行的基于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所发展起来的放任自由主义。这种理性自由鼓励每个人独立思考,公开运用理性,以推动社会的完善和进步。而且人们所服从的社会规则是以人们自己的意志所制定的,所以受其约束其实就是受我们自身意志的约束,这样,难道不是最高的自由吗?而那种自由的无限性蓬勃增长,最终的结局才是因人类欲望的无餍成为不自由,成为“所有人反抗所有人的战争”。借助合理的规则,即社会制度,使得“他律现实”和“自律要求”双双得以满足,这便是共同体/国家存在的意义之在了。
这些便是我此次读康德《什么是启蒙》的所感所得,见识浅陋,仍待继续斟酌求索。记下此言,是望与众交流学习。缘于吾笃信:无论现在的起点何处,高低乃是相对而言,只要心有泰山之绝顶,竹杖芒鞋下,必定节节高升。
在不断借着伟大人物的思想指引和自己实践脚步的丈量下,我看到,我的路是越来越明晰了。嘿嘿~~

读《什么是启蒙》有感

说到“启蒙”二字,我们最先想到的肯定是17-18世纪的那场空前的影响深远的启蒙运动—继文艺复兴运动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而当时我们所了解到的关于启蒙的知识仅仅是局限于“启蒙”的本意是“光明”,而当时先进的思想家认为,迄今为止,人们处于黑暗之中,应该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他们著书立说,积极地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和封建特权主义,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而”启蒙”精神也就是“理性”精神。文艺复兴为人的感性欲求争取合法地位,而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借助路德宗教改革反对外在教条权威的思路,展示了“理性”的新的面貌。“理性”与外在权威的决裂,形成自身的内在权威,亦即,“理性”与“自由”同一。在读了启蒙思想家康德的《什么是启蒙》一书之后,我才对启蒙一词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首先,康德以文章引出关于启蒙的问题,不过,通过资料我了解到,这不是哲学思想在历史上的第一次试图对自身的反思的形式,而历史上曾经有三种反思形式。第一种是可以将现在表述为属于这个世界的一个特定时代,第二种即试图从现在之中解读出某一即将到来的事件的预示性标志,第三种将现在作为面向新世界的曙光的某个转折点来分析,而在康德的《什么是启蒙》中,以一种新的方式引入启蒙的问题,它既非某人从属的某一世界时代,亦非可以从中体察各种标志的事件,也不是某种成就的开端。康德用一种几乎完全是否定性的方式来界定启蒙,视之为 “出口”,“出路”,他只探讨了有关现时性的问题,而并不想以某种整体性或终极目的为基础来理解现在。他所寻求的是某种差异:今天与昨天相比,引出了什么样的差异?
其次,启蒙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由条件的,而其为人类带来的变化,使人类真正获得了人性。康德认为,当人他在社会中扮演某种角色,或是从事某项工作,他都是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环节;他由此发现自己处在一个被限定的位置上,不得不采用特定的规则,寻求特定的目的。康德这么说,是在要求他们在运用自己的理性时,要适应这些被规定的情况;也就是说,理性必须从属于所考虑的具体目的。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说,理性不可能有任何自由的运用。 另一
方面,当某人只是为了运用自己的理性而运用理性,当他是作为一个具有运用理性的能力的生命存在作为具有运用理性能力的人类中的一员,这时,理性的运用就必然应该是自由和公开的。因此,启蒙并不仅仅是个人认识到属于自己的思想自由获得保障的过程。当对理性普遍、自由、公开的运用彼此叠加在一起的时候,启蒙才会出现。
再者,康德指出,启蒙特征的是“出路”,是一个将我们从“不成熟”状态解放出来的过程。而他将其所称之为的“出路”概括为一种现象,一种进行之中的过程,但也将其表述为一项任务。而他所说的“不成熟”,指的则是我们意志的特定状态,其特征则为“不要想,只管服从命令”,这种状态使我们在需要运用理性的领域里,却接受了他人权威的引导。在他看来,军事纪律、政治权力和宗教权威中通常行使的就是这种思维形式。人类要达到成熟状态,并不是在它不再被要求服从之时,而是在被告知“服从,但尽可如你所愿地运用理性来思维”的时候,同时,人们也应对自身的不成熟状态负责。如此我们可以推定:人只有依靠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摆脱这种不成熟状态;他还指出不管怎么说,规定了启蒙的,正是将意志、权威和对理性的运用这三者联系起来的既存关系的某种转变。康德谈论“启蒙”,强调的是运用自己的理解力-理性之一种职能,来认知世界,而不是仅仅依靠“他者、他人”的指导。“启蒙”精神是“摆脱、不需要”“他者”指导的独立自主精神。 这样,康德就把自己的“启蒙”观念和传统的“启蒙”口号—“敢于认知联系起来,这就是这一启蒙可选择的口号:现在这口号成了一种昭示标志,即某种人们可以据此相互识别的特性;它还是一条箴言,一条人们可以用来警示自己、建议他人的教导。而教导则是敢于认识,要有去认知的勇气和决心。因此,我们必须既把启蒙理解为一个人类集体参与的过程,又将其视作一项勇气鼓召之下由个人完成的行为。人既是该过程的构成要索,又充当着这同一个过程的行动者。他们参与了这一过程,所以是该过程中的行动者,而过程的发生又须以人们决定成为其自愿的行动者为前提。
最后,在我看来,康德是把启蒙描述为一个历史转折点,在这一点上,人类开始运用自己的理性,而不臣服于任何权威;现在,恰恰是在这个转折点上,我们需要批判,因为批判的任务正在于确定正当运用理性的前提条件,从而确定我们可以知什么,我们必须做什么,我们又可能希望什么,而只有在明确限定正当运
用理性的原则之后,才能确保理性的自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批判记载了理性在启蒙中逐步成熟起来的轨迹;而反过来说,启蒙又是一个批判的时代。
关于康德的《什么是启蒙》,我觉得我们可以总结的知识有三点。首先,启蒙作为今天的我们依然相当依赖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及文化事件,构成了一个享有优先地位的分析领域;其次,启蒙是一项将真理的进步与自由的历史直接联结起来的事业,构建了一个我们至今仍在考虑的哲学问题;最后,它确定了哲学思维的一种特定方式。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康德的反思一直是种不失其重要性或有效性的哲学思维方式。我们当然不能将关于自身的批判本体论视为一种理论或教律,甚至也不能把它看作是一套不断积累中的永恒的知识体系,而是应该把它理解为一种态度,一种精神气质,一种哲学生活。在这种态度、精神气质或哲学生活之中,对我们所是之内涵的批判同时也成为关于强加给我们的界限的历史考察,成为逾越这些界限的可能性的实验。
关于康德的《什么是启蒙》,我想说:我不知道我们是否能够达到康德所说的成熟状态下的成年,用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性,但是,不管怎么说,在我看来,康德通过反思启蒙而构建的对现在与我们自身的批判性追问自有其意义,并且能够鼓励和指导我们准确运用自己的理性来进行学习和实践,启蒙,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去追求去发现,读康德的《什么是启蒙》,我受益匪浅。

康德什么是启蒙读后感
之前有读过康德的这篇《什么是启蒙》,那时仅仅是“读过”,知道它鼎鼎大名但却从未思量过原因,也未能料想它所蕴含的如此不可思议的精神力量,直到在华老师的这次通识课上,才真真切切地体悟到了它的魅力,更为我的人生启发了一扇清新的窗牖。感恩此次机会。

那么,我便在此记下我对《什么是启蒙》的理解和启发罢。
文章一开始,康德就对启蒙运动下了定义:就是人类脱离自己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的状态就是自己加之于自己的了。
在这篇文章中,康德将启蒙界定为“脱离自己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这种“不成熟状态”是人自己对自己的压抑而造成的一种不思状态。摆脱这个状态需要两个条件——外部条件,即需要别人引导;内部条件,即需要自己的勇气与决心。“独立思考”(Selbstdenken) 是康德启蒙思想的核心概念。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人们并不缺少,只是缺乏勇气与决心不敢运用,所以是“自己加之于自己的”。
接下来,康德分析了为什么绝大部分的人处于这样未启蒙状态。首先谈了内因的两个主要因素:懒惰和怯懦,这两点使绝大部分人处于未启蒙状况——他们自己愿意处于不成熟状态并受保护人保护。
对于“懒惰”他是这样阐述的:处于不成熟状态是那么的安逸,自会有人替我操办一切,我无需去思想。
对于“怯懦”他这样说:因为人懒惰的天性使得一部分人能借之以保护人自居,为了维持他们保护人的身份,他们会使自己的宠物愚笨,告诉他们企图独立行走是十分危险的,那些宠物便不敢去尝试行走了;其次,怯懦还由于人自己对新事物(未知事物)的恐惧而产生。
介于这两点内在因素,“任何一个个人想要从已经成为自己天性的那种不成熟的状态之中走出来,是十分艰难的。”原因之一在于他们自身,“他们已经很爱好这样的生活了”;原因之二在于外部,人们从来不允许他们做这种尝试。
康德认为,只有很少数的人通过自己精神的奋斗摆脱了不成熟的状态,并且从而迈出坚强的步伐。这些独立思想的人自己在抛开了不成熟状态的羁绊之后,传播这种精神——“合理地估计自己的价值和每个人的本分就在于思想其自身”。这些“很少数”本来或许有一部分是出于为广大人群所设立的保护者中的,公众本来是被他们套上羁绊的,此时他们却在鼓励公众获得启蒙。
因此,公众的启蒙(在那些已获启蒙者的引导下)只能是很缓慢的。康德还对以革命为方式“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做法提出了质疑:“一场革命或许有机会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可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这样的结果便是“新的偏见也如旧的一样,将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
这倒是引我想起我们自己近现代的状况来了。在近现代,中国经过几次革命,经历了这么几次转身: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时代资本主义进行了短暂的发展—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但是,这些惊天巨变并未带来中国近现代社会特质(尤其是人格特质)的同步变化,很明显,我们的大多数人仍然好逸恶劳,惰性深重,老是期待凡事有人代劳。而这种凡事希望代为思考、代为决定的心态,就是家长式政权的温床。历史的事实已然摆在眼前:这种政权将民众的所有自由剥夺的干干净净,民众也因此丧失了一切权利。试问,一个以家长自居的政府,怎会懂得尊重人民群众,怎会引导人们群众启蒙,又怎会向人们群众学习?鉴于这一点,我们的国家,需要有独立精神的国民,我们的大众应自觉地当自己的主人——不再懒惰,不再怯懦,不能凡事求“代劳”,要运用自己的理智,自己思考,自己决定,自己承担。这一点,康德早已为我们指出。
对于我们21世纪的生活现状而言,或许正需要一场思想革命引起生活方式上的变革,具体而言即当一个社会上所有的人都珍视自己的自由时,私有制的生活方式(占有)才有可能改变——才不会演变成一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
也许会有人有这样的疑问:这种自由岂不是会破坏共同体的安宁与团结一致?
康德提出,这种自由诚然不是一般的自由,而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因为一般的自由有经验条件,夹杂着私人的利害关系,停留在这一阶段的人很容易成为偏见或成见的奴隶;公开的自由是纯粹由理性发出的命令,这种自由符合三个条件——它们是普遍的立法,公开使其有机会接受他人的评论;它们排除经验限制且并非为了某个目的,消除其片面性与局限性;理性应为目的王国立法,从而在理念上最终获得全人类理性彻底的解放。无疑,这种公开的运用是维护共同体的合理性的,是对自由的限制,但是这种限制是促进启蒙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理性往往夹杂在人的自然必然性之中,自然领域的自由是应该受到限制的,所以,共同体/政府的存在是必要的,“就涉及共同体利益的许多事物而言,我们必须有一定的机器,共同体的一些成员必须靠它来保持纯粹的消极态度,以便他们由于一种人为的一致性而由政府引向公共的目的,或者至少也是防止破坏这一目的。”在这一方面人们必须服从。在这一方面,人作为社会的角色是不自由的,而且也不能是自由的,因为他是在传达别人的委托,作为某个角色承担着某些义务。
但是,人不能忘记自己还是个理性的人,“在做为一个学者在面向真正的公众即向全世界讲话时,则学者在公开运用他的理性上便享有无限的自由可以使用他自己的理智。”这一点的提出是在打破了宗教的桎梏后,将理性摆在了上帝的位置上——理性的要求更高、更纯粹。
同时,共同体/国家应该明白,它不应有意地想方设法使人类保持在野蛮状态,它应给大众是自由,因为,没有一个共同体可以扬言可以对它的每一个公民进行“永不中辍的监护”,这样的扬言是在封锁人类的进一步启蒙,并且甚至错误的将人类囚禁在了启蒙中的继续进步的状态之中。人类本来的天性即是进步,这样的扬言是“一种违反人性的犯罪行为。”
所以,康德对共同体的法律和统治者有这样的观点:
共同体的法律即是这样一种东西——“一个民族是否可以将这种法律加之于自身”。法律是在一定的时期内维持一种制度好的实行,并能推动一种更好的共同体状态的产生,即使得每一个公民都得以自由的以学者的身份公开的对现行组织的缺点发表自己的言论并且能够提出建议。
共同体的统治者不能向他的人民规定任何事,因为“他的立法或威望全靠他把全体人民的意志结合为他自己的意志”,只要他将使这一切真正的或号称的改善都与公民秩序结合,那么他的最高权利便得以维持。
所以,基于这两个角度,共同体应该给它的大众自由。
最后,我想谈谈我对自由的新的理解,这样的理解是之前不曾有的。
过去在中国文人的世界里呆久了,而且呆的多是些缺少“浩然正气”的文人。素来不喜欢儒学的孔孟、“字如其人”的颜真卿、还有什么文天祥啊、朱熹啊,觉得他们活的太没有“自己”了,甚至有些“道貌岸然”。多喜欢些自由灵动的人、物,比如老庄、魏晋风骨、“惊若游龙”的行书,山水禅诗等等,觉得他们都是有灵的,自由而真实。
正是对这种自由的追求,使我不止一次陷入生命的困境。现在想想,这种自由用文艺的话来说倒更像是一种“孤芳自赏”,所以冰心写了这样一首小诗: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第一次听到华老师说“所有人反抗所有人的战争”时,我简直震惊了,过去的近两年中,我不就是在一直持续着一场自导自演的节目:自己扮演着“所有人”,在不断反抗着我自己吗?
哲学上,我所追求的这种自由,是被称作“自然性自由”(Natürliche Freiheit)吧!
我一直认为,乐于玩大型网游的人一定是积极入世者,他们至少是对游戏繁琐的规则不厌倦的人。而我们所栖居的人类社会不就是到处充斥着各种人创的规则吗?我不喜欢这些规则,原因有两点:一来我能力有限,不善周旋于众多头绪的事物之间;二来我认为天地万物天性绵展,才是自由。
所以,我对孟子提出“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有质疑,对圣人推崇的中庸之道不屑,不喜欢理论和死记硬背,总之,反对一切别人认为合理的事情。
为了拥有这种自由的状态,我曾打算过青灯独倚的日子——逃避(被武侠小说误导了);谁知阴差阳错下学习了一些佛法,明白佛门从未提倡一种躲、逃、消极的方式来面对人生,佛门的“悟”“醒”是人在经历了滚滚红尘之后方可懂的,是一种进出自如,而非一味地怯懦、闭目不视。对于这个充斥着规则的社会而言,圣人的中庸作为“游戏技巧”,未尝不好。
孟子对教育的观点我也有了新的理解:凡是教育,都是在告诫人们遵守良好的秩序与道德,这是必须的,也是教育之所以存在的价值吧。就算是费希特所提倡的新教育也不能免俗——新教育是在按照规则,确实可靠和毫无差错地塑造和规定其学子的现实生活活动,它消灭自由意志,给意志加以严格必然性和摇摆的不可能性,拥有一种必然性坚定意志的人,意志自由已经被消灭且合并到了必然性里,所以任何时候他没有可能做不同于他永远立志做的事情。
这样看来,我的偏见是由于我思想的狭隘和误区造成的了。对自由的理解也是如此。
康德提倡的自由主义是一种理性自由主义,其核心是人格的自由、自律和自主。这明显不同于我西方现代流行的基于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所发展起来的放任自由主义。这种理性自由鼓励每个人独立思考,公开运用理性,以推动社会的完善和进步。而且人们所服从的社会规则是以人们自己的意志所制定的,所以受其约束其实就是受我们自身意志的约束,这样,难道不是最高的自由吗?而那种自由的无限性蓬勃增长,最终的结局才是因人类欲望的无餍成为不自由,成为“所有人反抗所有人的战争”。借助合理的规则,即社会制度,使得“他律现实”和“自律要求”双双得以满足,这便是共同体/国家存在的意义之在了。
这些便是我此次读康德《什么是启蒙》的所感所得,见识浅陋,仍待继续斟酌求索。记下此言,是望与众交流学习。缘于吾笃信:无论现在的起点何处,高低乃是相对而言,只要心有泰山之绝顶,竹杖芒鞋下,必定节节高升。
在不断借着伟大人物的思想指引和自己实践脚步的丈量下,我看到,我的路是越来越明晰了。


有趣的哲学启蒙书快乐与痛苦的故事读后感?
哲学小点心 ---《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读后感 亲爱的同学们,你考虑过生与死的问题吗?你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吗?你有过成功与失败吗?你长大后是当头儿还是当普通人?公平是由谁决定的?…… 当我们的脑子里不断地蹦出一个个令大人们头疼的问题时,你是否知道,它们居然和一个很高深的词有关...

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读后感
这套书写了人生的很多重大主题,比如生与死,善与恶,美与丑,对与错……所有的思想,所有的哲学都融化在一个个小故事里,融化在我们平日的普通生活中。这套启蒙书,也不算是一本“地道”的人生励志丛书。它讲述了一个又一个人生的道理,让我开始思考,什么是生命,什么是人,什么是生活。其中给我...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二: 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用不多的字数,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社会观、人生观的基本思想。虽然文章大部分用近乎诗体的语言,有些晦涩难懂,但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它丝毫也不过分。我对《道德经》的理解主要是讲求“...

我的第一本地理启蒙书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我的第一本地理启蒙书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你知道怎么通过蚂蚁的窝来辨别方向吗?想知道太阳距我们有几公里吗?这些答案全在我...

声律启蒙的读后感
声律启蒙读后感 我最近爱读爸爸给我推荐的《声律启蒙》,这本书作者是清朝的张思岩,共二十二卷,收有著名词家四百三十四人的作品。这本书写得还不错,就是这本书的印刷和正常不一样,文字是竖着排版,读的时候需要反方向翻,这让我觉得很奇怪。于是我问爸爸:“为什么这本书是反着翻呢?”爸爸说...

读启蒙读物《三字经》有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体会,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读启蒙读物《三字经》有感400字(精选1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启蒙读物《三字经》有感 篇1 《三字经》这本书说它难又不难,说它简单又不简单,在...

道德经读后感1500字
道德经读后感1500字精选,写作能力是需要通过模仿来培养的,在书籍的世界中徜徉,书籍是狂乱世界的避风港,读后感里包含的是一个人的感触,下面我就带你来了解道德经读后感1500字精选。 道德经读后感1500字1 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用不多的字数,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产生、...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400字
《道德经》是一部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启蒙巨著,拉开了从古至今几千年来人类对自然规律进行探索的序幕。辩证的去看待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是大有裨益的。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400字(四) 鲁迅曾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道德经》的简介中如是说:《道德经》只...

花精灵奇妙之旅自然启蒙幻想故事读后感
传说,在一个美丽的国度,住着一群神秘的花精灵,她们拥有着独一无二的魔法,高贵的安娜贝莎女王统治着这里。每隔一年,安娜贝莎女王便会派一名精灵使者前往人类世界,并在那里生活一年。终于,又一个“一年”到了——“我亲爱的子民们,又到了新的一年,让我们欢呼吧!”安娜贝莎女王说着,“想必大家...

与名人有约 读论文我学做人 声律启蒙 读后感
《声律启蒙》— 读后感 这一学年老师推荐我们读了一本好书 —《声律启蒙》。《声律启蒙》是一本国学经典,是我们的祖先用生命淬炼出的精华。这本书包罗着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朗朗上口。我读了这本书想起...

陇县19143959869: 怎样写有关康德的《什么是启蒙》读后感 -
爰鸦热淋: “启蒙”之所以需要“勇气-audere”,是因为要使自己的理智-理性“成熟”起来,并非一帆风顺,而是有一定的“危险”的.人们是冒着“风险”使自己“成长-成熟”的.一切都在“指导者-监护者”引导之下循规蹈矩,常常是最为安全的,...

陇县19143959869: 读康德《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 -
爰鸦热淋: 康德在《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一文中指出: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由此可见,启蒙运动对于人类摆脱自身的不成熟状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自我启蒙本身对于人类独立开启自身强加于自身的不成熟状态也有深远影响.

陇县19143959869: 康德认为启蒙的真谛是什么 -
爰鸦热淋: 康德认为启蒙的真谛包括以下内容: (1)启蒙的宗旨:追求人本身的彻底解放;获得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2)思想自由:人应该运用自己的理智,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3)标准:是否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言论.

陇县19143959869: 什么是启蒙 康德mingyan -
爰鸦热淋: 启蒙:在一些不知道新理论的人特别是儿童,不具备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时,只能简单使他们记住结果而应用科学知识,这种忽略证明过程的教育方法叫启蒙.

陇县19143959869: 康德这样定义启蒙:“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的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如果不成熟的原因不是在于缺乏理智,... -
爰鸦热淋:[选项] A. 人身的自由 B. 思想的自由 C. 主权在民D. 社会契约

陇县19143959869: 不能再在光明中失明.高中素材作文 -
爰鸦热淋: 以自己为救世主者就像这样一群“鸟人”,他们飘在空中,鸟瞰世界,自信真理在握,略作思考便可以为尘世开出包治百病的偏方.这是一种致命的自负.就像在黑夜里打手电,他们不是谦卑地把光打到远处,照亮道路、田野与山峦,让你自己...

陇县19143959869: Kant:What is Enlightenment?康德:何谓启蒙 -
爰鸦热淋: Kant:What is Enlightenment?康德:什么是启蒙? Enlightenment is man's leaving his self-caused immaturity. 启蒙是人摆脱自身造成的不成熟.

陇县19143959869: 康德说:“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 -
爰鸦热淋:[选项] A. 不能为了自己的自由妨碍别人的自由 B. 率先提出以人为中心 C. 主张摆脱宗教信仰的束缚 D. 对理性主义做了经典总结

陇县19143959869: 康德有关于“启蒙”的思想有哪些?请分条概述,谢谢,答的好的会继续追加分数 -
爰鸦热淋: 一、哲学上康德带来了的“哥白尼式”转变.他说,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是我们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康德甚至认为,我们其实根本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性,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

陇县19143959869: 康德与启蒙怎么样 -
爰鸦热淋: 其实这算不的什么书评,只是读了这个,引起自己对启蒙的一些思考. 自康德明确提出“什么是启蒙运动”的问题以来,知识分子们对启蒙的反思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在中国,大家最熟悉的应当是“五四”启蒙运动和20世纪80年代的“新启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