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常识时辰

作者&投稿:戢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古代时间的文化常识
古代一天分为12个时辰,以地支纪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一个时辰是现在的两小时. 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 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

所以三更是半夜23点到1点这段时间. 再附给你一点或许对你有古代人用的时辰 时辰 1、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

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2、二十四时辰制。 宋以后把二十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

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3、十时辰制。 出现于先秦。

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

4、五时辰制。 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

参阅《淮南子.天文训》。 5、百刻制。

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

可能起源于商代。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6、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 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

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昳。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

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时辰———十二地支纪一昼24小时为十二时辰: 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9时至11时为“亥时”。每个时辰各占两个钟头。

可见“从巳时直杀到未时”相当于现在的“从上午9时直杀到下午3时”。 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

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

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时又72分钟,即6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午夜1时又96分钟,即2时36分。

刻———古代用漏壶计时。 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

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

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时43.2分 “打更”、“更夫”、“更楼”各词全由“更”字而来。

我以前谈过,中国古代一昼夜分十二个时辰,亦即两个小时一个时辰。白天人们可看太阳、日晷或计时的“铜壶滴漏”之类东西判断时间,夜晚则不知时间了,于是由专人看着“铜壶滴漏”,按照时辰打鼓告诉民众。

古人规定,逢戌时(约合现在晚上七点至九点钟。
2. 古代十二个时辰是怎样划分的
旧时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每段 为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

十二个 时辰分别以十二地支为名称。十二时辰 制自西周时就已经开始使用。

汉代又将 其命名为夜半、鸡鸣等十二种名称,也 用十二地支来表示,具体如下: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 夜最深的时候。 (23时至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雄鸡大概 在这个时候开始鸣叫。(1时至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曰旦等,东方泛白,太阳即将升起。(3时至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5时至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也就是吃早饭时间,(7时至9时)。

已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 中午。(卯寸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 太阳位于中天。(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映,又名日跌、日央等, 太阳偏西为日映。(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 即吃晚饭的时候(15时至17时)。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 晚,艮P太阳落山的时候。

(170寸至190寸)。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 晚等,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

(19 时至21时)。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 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 了。

(21时至23时)。
3. 谁知道古代的12个时辰是什么
1·古代时辰对照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 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2·古代时辰制 1、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

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2、二十四时辰制。 宋以后把二十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

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3、十时辰制。 出现于先秦。

昼夜各五分。 据《隋书。

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 4、五时辰制。

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 参阅《淮南子。

天文训》。 5、百刻制。

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

可能起源于商代。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6、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 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

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昳。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

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7、更点 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

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 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

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时又72分钟,即6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午夜1时又96分钟,即2时36分。

9、漏壶计时 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

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 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

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时43。

2分。
4. 了解十二时辰小常识吗
中国古代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

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出来的。 子时:23点到第二天1点。

丑时:1点到3点。 寅时点到5点 卯时:5点到7点。

辰时:7点到9点。 已时:9点到11点。

午时:11点到13点。 未时:13点到15点。

申时:15点到17点。 酉时:17点到19点。

戌时:19点到21点。 亥时:21点到23点。
5. 关于中国古代史生活常识
中国古代史常识之一 1、姓和氏有什么区别? 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为了把各个氏族区分开来,“姓”即应运而生了。“姓,人所生也”(《说文》),姓字从女从生,表明了出生的血缘关系,清楚地说明同姓的人都是一位女性祖先的子孙,也是母系氏族社会同一血缘关系人群的标记。

这一时期,实行氏族外婚制,同姓之间不能通婚,因而姓还起着“别婚姻”的作用。我国最早从女而成的原姓十几个,如姚、姜、姬、姒等,它们往往表示某一氏族的居住地或崇拜的图腾。

由于人口不断地繁殖,一个氏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发生分解,由姓衍生出它的一系列分支“氏”。到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姓、氏则为父系氏族或部落的标记。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氏以别贵贱”,氏成为贵族男子的专称。命氏之法主要有:诸侯以受封的国名为氏,卿大夫以所赐的采邑为氏,有的以职官为氏,有的以居住地为氏。

古人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近亲结婚会产生不良后代,“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传》),因而在贵族女子称谓中则著之以姓,因为“姓”可表明她出生于某个氏族,起到“别婚姻”的重要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姓氏制度也出现混乱,姓氏逐渐混同。

到两汉时,姓已基本确立,与现在通用的姓大体相仿了。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古人改姓之事常有发生。

2、古人是怎样取名的? 随着语言文字和文化观念的发展,中国古代的人取名也越来越复杂,既有“名”又有“字”,有的还有“号”。所谓“名”,是社会上个人的特称。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表里的,故又称“表字”。“字”是男女成年后才加取的,表明他们开始受到尊重。

一般名、字多由父母长辈所取,其中多表达长辈对子女的期望。如关羽,字云长,意为“展翅入云”;赵云,字子龙,取“云从龙”之意。

“号”,是人的别称,又叫别号,是使用者本人起的,以寄托或标榜自己的某种情操和旨趣,如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以一万卷书、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加上他本人一老翁共六个“一”取号为“六一居士”,以表示自己鄙视利禄;南宋画家郑思肖在宋亡后自号“所南”,以示心向南方,不忘故宋。封建社会中的士大夫往往有自己的别号,宋代以后,取别号之风尤盛。

古人对取“名”、“字”比较重视。有的古人名、字涵义相近或相辅,例如屈原,名平,字原。

(《尔雅.释地》:“广平曰原。”)岳飞,字鹏举。

有的古人名、字取自古书上的名句或成语,例如曹操,字孟德,出《荀子》“夫是之谓德操”句。有的古人名、字互为反义,例如曾点,字皙。

(点,黑也;皙,白也。)有的古人还有“小字”,即乳名,例如曹操被称为阿瞒,刘禅被称为阿斗,都是乳名。

古人的名、字还常用来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辈。先秦时,常在名、字中加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长幼,如伯禽、仲尼、叔向、季路。

汉代以后逐渐在名或字中用同样的字或偏旁表示同辈关系。 同样,古人在名、字、号的用法上也很有讲究。

名一般用于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在尊称、下对上称呼时则称字、号,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别人时直呼其名,是一种很不礼貌的做法。

3、古人在交往中,称呼方面应遵循怎样的规矩? 古人一向重视礼仪,因而在日常交往中的自称和相互称呼方面,形成一套较严格的规矩。 一般来说,在相互交谈或书信往来中,凡提到自己的则用谦称或卑称。

在古人的自我谦称中,使用较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鄙人”,即自谦为见识浅陋之人;“不才”、“不佞”,即自谦为无才能之人;“不敏”,即不聪明之自称;“不肖”,即自谦为不贤之人。此外,一般男子自称“臣”、“仆”,女子自称“妾”、“奴”、“奴家”,年轻者在年长者面前自称“学生”、“晚生”、“后学”,老百姓在官吏面前自称“小人”、“小民”等等,都是常见的自谦之词。

即使是地位尊显的帝王和诸侯也有谦称,一般自称“孤”、“寡”。只是后来,“孤家寡人”渐渐成为帝王的专门自称。

与此不同的是,古人在相互称呼对方时,往往使用尊称。古时常用的尊称有:“父”、“子”、“长者”、“先生”、“公”、“君”、“足下”等等,对象不同,使用的尊称也会有所不同。

“父”,是对年长男子的尊称,如仲尼父、伯禽父;“子”,多用来表达学生对老师的敬意,如孔子、孟子;也有的在字的前面加“子”,如子产(公孙侨)、子贡(端木赐);“长者”,一般用来对有德行之人的尊称,一些古代名人如伍子胥、信陵君等,都被人称为“长者”。“先生”,古人对师长、老人、有德行者均称“先生”。

至于“公”、“君”和“足下”,它们运用范围很广泛。在古代官场中,还有一些专用的尊称,如君称臣作“卿”、“爱卿”,臣称君作“陛下”。

另外,人的字、号,也属尊称,但只能用于特指的个人。 4、什么是避讳? 所谓“避讳”,指的是古人在言谈和书写时要避免君父尊亲的名字,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历史现象。

避讳起源于周朝。秦汉以后,。
6. 古代12时辰加注音求古代12时辰按正确顺序排列,顺便加上拼音 爱问
【子时】zǐ shí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chǒu shí 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yín shí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mǎo shí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chén shí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sì shí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wǔ shí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wèi shí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shēn shí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yǒu shí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xū shí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 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hài shí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一个时辰有几刻?
一个时辰有8刻。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九十六刻,一刻约15分钟。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点到五点为寅时...

古代时间对应表
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二十三点至一点 子时 丑时 一点至三点 凌晨三点至...

古时的时辰如何排列的
[时辰历史]1、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

二十四小时时辰对照
古代的十二时辰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根据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这些时辰,例如寅时对应虎。时辰与养生紧密相关,这是我们祖先代代总结、摸索出来的规律,并在历史中传承下来。例如,丑时(凌晨1点到3点)是肝经值班的时间,此时人体需要...

午正和申初确定时间是几点?
午正:中午十二时第六时, 申初:下午三时第九时(下午)中文圣经的巳初、午正等是已经相当古老的说法。子夜...半夜十二时←(对照)→第六时(半夜),丑:半夜二时第八时(半夜),寅:半夜四时第十时(半夜),卯:天亮六时第十二时(天亮),辰:上午八时第二时(上午),巳初:上午九...

17点是什么时辰(十二时辰时间表)
十二时辰时间表以十二地支起名,分别为,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跟当前采用的24小时计时不同,我们聪明的老祖先根据自己对自然界规律观察和总结将一昼夜换分为十二段,每一段为一个时辰,一个时辰等同于现在的2个小时,十二时辰计时法从西周时已经使用,所谓历史悠久。

古代为什么用“小时”计时?
这是一个约定俗称的规矩。中国古代用“铜壶滴漏”的方法来计时,将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与西方钟表的两个钟点。当钟表由西方传入中国后,人们把中国的一个时辰叫“大时”,而把西方的新时间一个钟点叫“小时”。事实上,中国古代也有类似于今天“小时”的概念。《明史-志第七-历一...

时辰分刻:古时候一个时辰有几刻?
提问:古代一个时辰有几刻? 回答:挂袋一个时辰有八刻。 刻:古代用漏壶计时。 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

时辰分刻:古时候一个时辰有几刻?
刻制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时辰,又划为一百刻。一刻约15分钟。古时的时(大时)不以一二三四来算,而用子丑寅卯作标,又分别用鼠牛虎兔等动物作代,以为易记。具体划分如下:子(鼠)时是十一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丑(牛)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寅(虎)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

资治通鉴里有好多时辰之类的字 什么意思
因此对研究历史非常有帮助,非常容易推算历史时间。 如《冯婉贞》:“咸丰庚申,英法联军白海入侵。”咸丰,皇帝年号;庚申,干支纪年。 【天干地支与夏历】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天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

齐河县18566232146: 古代详细的时间单位(古代人的时间单位)
潭裕前列: 1、 时:指时辰,古时一天分12个时辰,采用地支作为时辰名称,并有古代的习惯称法.时辰的起点是午夜.2、刻:古代使用漏壶计时.最初,人们发现陶器中的水会从...

齐河县18566232146: 什么是中国古代的十二时辰?
潭裕前列: 子时:夜半十一时至翌晨一时,古时 尚有午夜、子夜、夜半、宵分、未旦、未央 等... 卯时:五时至七时,为古时官署开始 办公的时间,故又称点卯.因是时正值 朝阳冉冉...

齐河县18566232146: 古代十二个时辰分别代表现在的哪些时间段十二个时辰都有什么代表什么
潭裕前列: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当地时间0点)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当地时间2点) 【寅时】平旦,又称黎...

齐河县18566232146: 古代十二时辰分别是什么?古代十二时辰又分别对应现在二十四时辰的什?
潭裕前列: 古代的12时辰采用的是12地支计时.十二地支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分别是这样对应的:子时对应:午夜11点~零晨1点;丑时对应:零晨1点~零晨3点;寅时对应: 零晨3点~5点······ 以此类推下去.地支不仅是时辰的计时法,也是古代的纪年法,它与十个天干组合后的使用,称为“天干地支”纪年法.

齐河县18566232146: 我国古代的十二个时辰都有哪些?怎么读?
潭裕前列: 23-1点子时;1-3点丑时,3-5点寅时,5-7点卯时,7-9点辰时,9-11点巳时,11-13点午时,13-15点未时,15-17点申时,17-19点酉时,19-21点戌时,21-23点亥时.古时的一个时辰为现在的两个小时.

齐河县18566232146: 古代的时间是怎么排列的就是那些什么.子时啊之类的.
潭裕前列: 古人将一夜划分为五更,每更等于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晚上7时称为定更,又称起更;9时称为二更;11时称为三更,俗语“三更半夜”或说“子夜”指的就...

齐河县18566232146: 古代时辰表示法?十二时辰对应我知道,可是我想知道更具体点的b?
潭裕前列: 比如来说午时是11点到13点,11点到12点为上半时 用初来表示,11点称为初午,11:... 时以下的计量单位为“刻”,一个时辰分作八刻,每刻等于现时的十五分钟.《革象...

齐河县18566232146: 哪位能给出古代时辰和现代时间的对照表?
潭裕前列: 子时:23:00--01:00丑时:01:00--03:00寅时:03:00--05:00卯时:05:00--07:00辰时:07:00--09:00巳时:09:00--11:00午时:11:00--13:00未时:13:00--15:00申时:15:00--17:00酉时:17:00--19:00戌时:19:00--21:00亥时:21:00--23:00

齐河县18566232146: 午时是几点,子夜是几点
潭裕前列: 午时是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子夜是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依据时、分、秒,就把... 时亦指时辰,古时一天分12个时辰,采用地支作为时辰名称,兼有古代的习惯称法. ...

齐河县18566232146: 中国古代史时间表谁知道??
潭裕前列: 五帝(约前30世纪--约前21世纪初) 夏(约前2070--前1600) 商(前1600--前1046) 商后期(前1300--前1046) 西周(前1046--前771) 东周(前770--前256) 秦(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